第6章-观察法的类型
- 格式:ppt
- 大小:205.00 KB
- 文档页数:26
第六章学前儿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观察评价【本章学习目标】1. 掌握并应用自我系统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2. 掌握并应用情绪情感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3. 掌握并应用社会认知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4. 掌握并应用社会交往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自我系统评价在幼儿自我系统的发展中,自我概念、自尊和自我控制是三个最主要的方面。
一、自我概念评价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一)评价内容对幼儿自我概念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幼儿是否具有初步的自我认识能力幼儿对自我的认识主要包括幼儿对我是谁、名字及自己的外貌、特征等的认识。
幼儿自我概念的出现是和幼儿言语的发展相关联的,在掌握了有关的语词后,幼儿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交往能力及自己的社会角色有了更多的认识。
2.幼儿是否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估计最初,幼儿对自我的认识通常比较乐观、积极,当然也有点过分地高估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我概念趋于实际。
3.幼儿是否开始展现独立性3岁的幼儿由于其认知发展的自我中心性,自我认识水平还比较低,对自我能力有着过高的估计,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以后,倾向于独立地去做些什么。
(二)评价方法及工具对于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我们可以设计简单的幼儿发展检核表,如表6-1所示,教师将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记录,并运用检核表来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自尊心评价自尊心指个体对自己做出的或通常持有的评价,它所表达的是个体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自尊心是幼儿自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个性发展中的重要品质,是推动幼儿不断进步的动力。
(一)评价内容对幼儿自尊心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幼儿是否主动表现自我,努力寻找他人的注意和肯定评价年幼的幼儿在心理上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接纳或接受、支持、喜欢,所以他就通过言语、身体姿态、面部表情等方式来展示自己,从而获得他人肯定的情感体验。
第6章观察法本章重点:●观察法的定义●观察法使用条件●观察法的类型●观察法优点●观察法缺点一、观察法的概念(一)观察法的定义观察者根据研究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运用自身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工具,在与受访者之间没有语言交流的情况下,通过对被调查对象的观察和记录,来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二)使用观察法的条件1.公共场合、资料要能够观察到;2.使用观察搜集资料所需时间相对是短期的。
(三)可使用观察法的情况通常有6类情况可以观察:1.人的行动和痕迹。
如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或观看电视的行为;2.语言行为。
如销售员与购买者之间的对话内容;3.表达行为。
如消费者看到商品或广告时的面部表情;4.特殊关系和位置。
如交通路口车辆来往的频率;如购买者经常光顾的商店;5.时间数据。
如消费者购物过程所用的时间;6.语言文字信息。
如形象代言人、产品包装物等。
二、观察的类型(一)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1.日常观察——人们生活中普遍的行为。
2.科学观察——科学调研方法与日常观察的区别:①根据研究目的收集资料;②科学观察必须系统地、有组织地进行。
制定计划,系统设计,培训调查员;③可借助各种工具准确记录观察结果。
(二)公开观察和隐蔽观察1.公开观察:明确告知被观察者正在被感兴趣的人观察。
如果人们知道正在被观察,其行为可能会和自然状态下有所不同。
2.隐蔽观察:不告知被观察者而观察他们的行为。
有时涉及隐私问题。
(三)直接观察和迹痕观察1.直接观察也称现场观察。
在现场对观察客体目前的行为或状况进行观察。
销售现场观察,在商场、各种展销会、交易会,观察记录顾客询问、选购商品的情况,了解竞争产品销售、宣传等情况。
使用现场观察,在消费者使用现场观察、记录产品的使用情况。
供应商现场观察,对供应商的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工艺过程观察。
例如:顾客流量观察百货公司,为了研究各商品部的合理配置,需要观察顾客在店内的流动情况。
哪几个商品部或专柜的顾客流量最大?哪几个专柜顾客流量最少?哪个时段是客流量的高峰?百货商场应该把顾客流量最大的专柜和商品部配置在一、二层,而不应放在高层。
the observation method -回复问题:观察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引言观察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收集信息、发现规律、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本文将详细探讨观察方法的定义、分类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观察方法的定义与分类1. 观察方法的定义观察方法是指科学研究者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观察研究对象及其行为、现象、关系等,以获取并整理资料信息的一种科学手段。
2. 观察方法的分类观察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自然观察:观察者无干预地记录并收集研究对象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和现象。
- 实验观察:通过设定特定实验条件,观察对象在受控环境中的行为和现象。
- 人工观察:研究者有意干预和调控研究对象及其环境,以实现特定的观察目的。
- 非参与观察:观察者与研究对象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不进行直接互动。
- 参与观察:观察者与研究对象之间进行直接互动,以进一步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和内在因素。
第二部分:观察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 用于数据收集观察方法是最常用的数据收集工具之一。
通过观察,研究者可以记录研究对象的实际行为、现象和关系,获得客观、真实的数据。
2. 用于问题定义观察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并定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和现象,研究者可以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假设并进一步进行研究。
3. 用于模型验证在科学研究中,观察方法可以用于验证已有理论或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通过观察现象和行为,研究者可以对理论或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判断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4. 用于理论构建观察方法还可以用于科学理论的构建。
通过观察,研究者可以发现并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和规律,进而提出新的理论或改进现有理论。
5. 用于推断与预测观察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推断和预测。
通过观察事物和行为的关系,研究者可以推断出可能的因果关系,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观察方法的优势和局限1. 优势- 实践性:观察方法是一种直接对现实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的方法,能够获得真实的实际数据。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六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六章观察法与测验法一、名词解释:1、参与性观察------是指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和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有意识地观察。
2、非参与性观察------指不介入被观察者的生活和活动,而是冷静旁观。
3、有结构性观察------是指对于观察的内容、程序、记录方法都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设计和考虑,观察时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对观察的记录结果也适于进行定量化的处理。
4、无结构性观察------是指在事先没有严格的设计,比较灵活、机动,能够抓住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而不必受设计的框框的限制,但是难以进行定量化处理。
5、时间取样------是指选取某一段时间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
6、事件取样------是指选取某一类事情作为观察的对象。
7、观察策略------广义的观察策略是指在运用观察法的整个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要求,狭义的观察策略是指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要求。
8、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与研究的方法。
9、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在这个程序里,受测者对编制得较好的一组刺激作出反应,施测者可藉此引起对受测者所测的特质进行数量的描述。
10、难度------指测验的难易程度。
11、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是指每一题目所测量的心理特性的区分程度。
12、常模------是解释分数的依据,是一个标准测验量表所必须的。
13、信度------即测验的可靠性,亦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
14、再测信度------同一测验前后两次施测于同一组被试,根据受测者前后两次测验分数计算所得相关系数为再测信度。
15、复本信度------如果测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本,先后对一组被试施测两个复本测验,这样可得到两个分数,两个分数的相关系数,称为复本信度。
16、分半信度------当题目数相当多,又奇偶题同质,在没有复本的情形下欲考察测验的信度,通常是将受测者的分数按题目的单双数分成两半计分,然后选用恰当的方法计算相关系数,称为分半信度。
第6章观察法第六章观察法关于社会现象收集原始资料的方法,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问”;另一类是“看”。
前面,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我们已经知道如何通过“问”来收集资料。
但通过“问”来收集资料,无论如何没有通过“看”得到的资料那么直接。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讲:“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看”是调查者根据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接触和体验来收集资料,最为直接。
所以这一章我们来学习观察法。
6.1观察法的特点与类型一、社会调查中的观察法所谓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研究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观察可以说是我们了解外部世界最平常的手段。
观察,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日常生活的观察;二是科学的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醒着的时候,随时随地都在观察:出门看天,低头看地,游玩时东张西望,与人打交道时察言观色。
只要我们眼睛所到之处,就是观察。
但在社会调查中所讲的观察,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于本能的这些观察不是一回事。
那么在社会调查中,观察法有哪些特点呢?首先,科学始于观察。
社会调查中所讲的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它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那种观察有很大不同。
观察法是指运用感觉器官有目的、有组织的收集信息,所以必定会留下记录在案的结果,和累积的可供科学研究的系统资料。
因为使用观察法的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科学认识活动,所以其观察结果受观察者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影响颇大。
在社会调查的观察中,观察对象是人而不是物。
因而,观察者的存在、观察过程的进展,都将影响被观察者的态度与行为,从而影响观察结果。
这种情况在诸如物理、化学等实验观察中几乎是不存在的。
如何克服因观察者存在而带来的偏差,是观察法要克服的重要难题。
因为观察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所以社会调查中的观察是指现场调查或实地调查,它特别强调要让观察对象处于自然状态下。
二、观察法的优点和缺点观察法的特点,决定了这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其优点是:(1)能比问卷法、访谈法得到更直接的原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