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放大器的制作文集
- 格式:pdf
- 大小:193.57 KB
- 文档页数:2
30瓦电子管5.1声道功放制作一提起5.1 声道,很多朋友都会联想起家庭影剧院,其实,这是个误解。
不论是两个声道的立体声,还是多声道的 5.1、7.1 声道,都是从单声道发展而来的,家庭影剧院的多声道,同样也是如此,5.1 的出现,最早还是因为人们想用两个音箱,达到“炸弹在背后爆炸”“飞机在头顶盘旋”的感觉,也因此发展了环绕声(SRS)、重低音的音频信号处理技术。
笔者曾经在双声道胆功放电路中,采取过“分信号交叉处理”(就是将左(或右)声道的音频信号取出一部分,通过电容耦合到右(左)声道进行放大),通过调整耦合电容的大小,获得过“SRS”的感觉。
上了 50 岁年纪的胆机爱好者一定还记得,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听惯了一个音箱放音的人们,为了获取好的听感,采取过功放分级、分频电路、大小扬声器搭配、音箱分频、高低音调提升等等措施,还费劲心思的在箱子上大做文章,什么迷宫式、多级反射式,甚至于箱子的材质也很讲究,有木材、塑料、水泥混凝土、石头、玻璃钢等等,还有障板、全频等等。
当然,这些努力没有白费,对于改善人的听感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今仍然不少烧友还在坚持玩。
但,真正能够满足人们愿望的,还是继模拟 5.1 声道之后的数字解码技术。
对数字解码技术,笔者是外行,不敢妄加评论。
只是知道,数字解码技术采用电子管电路(以下简称'胆机’)实现实在是极其麻烦!而采用晶体管,集成电路(以下简称'石机’)却是小菜一碟!数字音频解码设备的价位,从初期的千元级别,现在已经降到几百元甚至于数十元即可购得。
胆机和石机,从听音角度看,各有其长短,喜爱玩胆机的朋友,何不来个胆石混合?不需要再纠结胆解码的问题了。
好了,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还是书归正传。
这台石解码的30 瓦电子管5.1 声道功放,是在本人尝试过6*1瓦的电子管5.1 声道的美声之后,再一次的实验。
本机机架由铝、木混合,手工加工,见图 1---图 3。
机器由 6 个声道(3 个相同的双声道独立功放)组成,每个声道设计输出功率为5 瓦左右,总输出功率为30 瓦。
电子报/2013年/7月/14日/第015版音响技术6P3P电子管功放制作心得江苏陈洪伟胆机是音响放大器中古老而又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其显著的优点是声音甜美柔和自然,尤其动态范围之大,线性之好,绝非其他放大器所能轻易替代。
对于刚刚接触电子管放大器的爱好者来说,选择简洁、优秀的单端甲类电路为首选。
单端甲类电子管功放具有音色圆润、甜美,制作成功率高的特点。
本文介绍的线路采用524P整流,6N1前级输入,6P3P功率放大,采用标准接法。
6P3P为入门级产品,品质相当出众,低廉的价格使制作成本较低。
只要设计合理,精心制作,也能将6P3P玩到发烧境界。
更重要的是,本线路让那些刚刚喜欢上电子管功放的初级发烧友,通过尝试逐步熟悉电子管功放的制作。
一、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
该电路具有失真小、噪声低、频响宽等特点,是目前电子管功放电路中常见的优秀线路之一。
功率管6P3P采用标准接法,信号由控制栅极(⑤脚)输入,帘栅极(④脚)与电源相连。
这种接法的特点是放大效率高。
6P3P栅-负压19V,屏极电压300V,屏级电流60mA。
输出功率约7.5W,能够满足一般家居环境放音要求。
电源电路采用传统的电子管整流,CLC型滤波器,使整机音色达到和谐与平衡。
电子管整流在开机时的预热过程具有保护功率电子管的作用,这一点在使用天价电子管时显得尤为重要。
CLC型滤波方式滤波效果好,电源内阻低,对降低噪音,提高整机动态有极大的益处。
输出变压器是电子管功放电路的重要部件,如果自制条件不具备,可以构买成品。
本机所用输出变压器铁芯为32mmx65mm,初极3300圈,分两层。
线径为Φ0.82mm;次级共172圈,分三层,所用线径为Φ0.82mm。
硅钢片空气隙0.08mm,工作电流70mA、功率10W。
二、装配本机线路简洁,所用元件较少,可采用搭棚焊接,制作调试简单,成功率高。
制作时可以三焊接电源与灯丝供电部分,电源正常之后再焊接放大电路,要注意的是,电源空载时,电压稍高,电容耐压一定要满足要求。
电子管OTL 功放的制作 22008-03-12 11:12电路分析(以一个声道为例,另一声道电路相同)1.输入前置放大级采用SRPP放大电路:本前级应选用中放大系数的双三极管为宜,因为这样的三极管内阻较小,屏流和跨导值较大,对降低输出阻抗有利,且屏极特性曲线的线性范围较宽,故输入级的动态范围较大。
本机该前置放大级可采用6N1l、6DJ8、6922、ECC88等双三极电子管。
音频信号由下管栅极输入,工作于共阴极方式;上管则工作于共栅极方式,被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由上管阴极输出。
SRPP前级放大器的特点是输入阻抗高,为200kΩ以上;输出阻抗低,为数百欧姆。
因此对前级输入的小信号具有传输损耗小,动态范围大,抗干扰性能好,有利于输入与输出级的阻抗匹配。
同时,本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极佳,高频瞬态响应也很好。
此外,由于本电路上管阴极电位很高,约为100V左右,所以在选管时其阴极与灯丝问的耐压均应不超过极限值,如果超过极限电压将会导致灯丝与阴极间击穿。
2.倒相兼推动放大器本机电压放大级为共阴级长尾式放大器。
该电路是一种性能卓越的差分放大电路。
在此电路中,为获得尽可能大的共阴极电阻,能使放大管的栅极与前置放大级的屏极直接耦合,以得到较高的栅极电压与阴极电压。
电路中的1MΩ电阻为栅漏电阻,0.22uF为旁路电容,以确保放大管栅极电位恒定。
因电子管栅极回路的内阻较高,故要求旁路电容的绝缘性能很高,不可有轻微的漏电。
本电路由双三极电子管6N6担任。
上管为激励管,下管为倒相管,两管共用阴极电阻(18kΩ),并且有深度的电流负反馈作用,故稳定性好。
对上管来说是串联输入;对下管来说是并联输入。
当有音频信号输入时,利用两电子管阴极的互耦作用,其屏极与阴极电流均随之变化。
由于两管的负载电阻阻值相同,均为36kΩ,两管输出电压幅值相等,方向相反,从而完成倒相兼推动工作。
由于倒相兼推动电子管的阴极电位较高,所以在选管时必须重视。
如采用普通双三极管代用时,为了防止电子管的灯丝与阴极间的击穿,可以对该管灯丝采用不接地的独立供电方式。
615W @2电子管功率放大器的制作戴洪志本刊制作栏目是为焊机的朋友保留一个交流的园地,过去我们焊机可能是为了省些银子,现在焊机更多地是兴趣、爱好和学习。
说实在话,中国的发烧友在这方面还是有些差距,我们常常看我们的邻邦日本的杂志,每月音响制作方面的文章至少有十几篇,而且每篇的制作过程、简单的设计计算、电路图、结构图、实体照片都十分齐全,最后的测试报告、测试曲线都十分专业地提供给读者。
反观我们国内的爱好者,翻开国内的各个音响杂志,一个月内能发表的文章廖廖无几,而且错误百出。
为何如此?心态的浮躁,这不仅仅是发烧友的问题,厂家、经营者何况不是如此。
因此包括我们媒体在内都应该反思一下,脚踏实地地为我们国家的音响事业的进步做一点踏实的工作。
本文制作资料比较详尽,推荐给大家,电子管机玩起来别有一些情趣。
实际上做电子管机比做晶体管容易出好声,发烧友不妨一试。
)))编者 听惯了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放大器的朋友,如果听一听电子管放大器放出的乐声,就会觉得音乐感更好,音色更优美、甜润一些(当然,顶级的晶体管机和电子管机的音色是不易分出差别的),特别是以数码音源为主的放音系统,如果功放用电子管机,重播效果将另是一番天地。
一部好一点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价格不菲,要比同档次的晶体管机贵得多。
由于电子管机要比晶体管机简单,有焊晶体管放大器的经验者,焊电子管机也没什么问题。
笔者焊了几部电子管前级放大器后,便搜集各种优秀线路,焊了一部电子管后级功率放大器,效果不错,信噪比也很高,别看615瓦@2的输出功率,在20m 2以下的房间听古典音乐、室内乐、人声,都十分舒适。
下面将该机的制作介绍给各位。
线 路每声道采用一级A 类电压放大,一级阴极输出器和单端A 类功率输出,电源部分用晶体管整流,电子管灯丝用交流供电,电压放大级采用稳压电源,线路结构清晰,力求失真小而效率高,电路框图见图1,线路见图2,主放大部分只画出一个声道。
除电压放大级的稳压供电部分不同之外,其他线路均为标准线路的接法。
电子管直流输出(OCL耳机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电子管作为一种“古老”的现代电子元器件,近年来日益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尤其在耳机发烧领域,大有“异军突起”的趋势。
% s0 ]0 t" i4 r电子管耳机放大器从输出形式上来看,一般可以分为变压器输出、无变压器输出(OTL两大类。
由于OTL不使用昂贵的输出变压器,且阻抗匹配较为灵活,更是得到了DIYER和厂家的青睐,市面上相当多的胆耳放都采用了OTL输出方式。
% i4 W5 Y( S" p6 _ ~关于OTL胆耳放的线路构架,请参加我在《实用影音技术》2007年1~3期的连载。
(如有需要,请向杂志社索购。
在OTL胆耳放中,又分为两种,一种为电容输出,也就是普通常见的OTL方式,还有一种无电容输出,又称为OCL。
$ J! J( l( A/ P! h$ z& |2 H# g% b( b% @, \电容输出的优点显而易见:1、电源供电简单,一般只需要高压一组、灯丝一组就可以了;2、输出电容隔绝了高压,因此,一般不必使用输出保护装置,就可以放心地使用耳机。
r/ y. N1 H7 ^& c. {, E/ t当然,电容输出的缺点也很明显:1、由于耳机的阻抗一般在30~300之间,一般都需要100~500UF的电容,这就不可避免地使用电解电容,而优良的电解电容往往价格很高; Y: |7 B# `. y7 u2、当OTL胆耳放匹配不同阻值耳机的时候,由于低频截至的限制,不同阻抗的耳机对输出电容的容量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30欧姆的耳机,为了能达到10赫兹的低频截至,就必须使用470UF以上的电解,而300欧姆的耳机,则需要50~60UF电容就差不多了;这样,阻抗匹配依然存在问题;而且,由于大容量电解电容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了压缩了声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头部效应”$ K5 Q5 E' G3 ^ e! jb9 i- a2 U% {, M4 E9 Y于是,OCL就应运而生了。
用6C19电子管制作的AB类推挽功率放大器一、电路特点 采用6N11做电压放大和P—K分割倒相,6N6推动。
6C19功率输出,电路见下图。
6C19功率管采用自给偏压,静态电流55mA左右,可通过调整R13的阻值调整阴极电压,从而调整其偏压值和工作点。
R13可用多只电阻并联使用。
总瓦数大一些好。
一般认为,P—K分割倒相电路无须调整。
在电子管的屏极和阴极接人阻值相同的电阻,因为它们是串联关系。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就会得到幅度相等而相位相反的两组电压。
其实不然,实际上在分割倒相电路中,由于负载是输出变压器。
不是纯电阻,它的阻抗是随频率变化的。
输出阻抗的不同导致不同频率时两路输出不平衡,造成阴极输出端的信号电压总是高于屏极输出端的信号电压,这是P—K分割倒相电路的特点同时也是它的弱点。
因此屏极电阻R4的值应该比阴极电阻R5的值大一些,并且应该在调整中确定其阻值。
具体方法是在输入端输入3kHz-5kHz正弦波信号。
测最两路输出电压,通过调整R4和R5的阻值,使输出电压基本相等即可。
二、输出变压器 6C19内阻低,输出变压器绕制相对简单。
用片厚0.35mm,舌宽32mm.叠厚45mm的EI型高硅片铁芯。
初级用φ0.27mm漆包线绕1100匝+1100匝(800FZ),次级用φ0.80mm漆包线绕105匝(8Ω)。
初、次级采用3夹2结构,初级1100匝+1100匝。
次级35匝+35匝+35匝,初级夹在次级之间,硅钢片交叉插,见图。
三、电源变压器 电源变压器采用成本较低、片厚0.5mm的电脑USP电源拆机铁芯。
舌宽40mm,叠厚60mm,初级220V用φ0.80mm漆包线绕550匝,次级高压180V用φ0.5mm漆包线绕450匝,6N11、6N6灯丝绕组用φ1.62mm漆包线绕16匝。
6C19灯丝绕组用φ1.50mm漆包线绕16匝。
初次级之间用厚0.2mm 铜皮做静电屏蔽。
四、整流滤波电路 整流采用摩托罗拉快恢复二极管。
电子管功放简易设计首先,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电子管。
在电子管功放设计中,常用的电子管包括三极管(triode)和双三极管(dual-triode)。
三极管通常被用作电源放大器,而双三极管则用于信号放大。
在这个简易设计中,我们将使用一个双三极管进行放大。
为了简化电路设计,我们可以选择推挽(push-pull)电路结构。
推挽电路由两个输出级组成,一个管子用于推动音频信号的正半周期,另一个管子则用于推动负半周期。
这样可以减少交叉失真(cross-over distortion)的影响,提高音质。
在设计推挽电路时,我们需要在交流耦合(AC-coupling)的输入和输出级之间添加一个输出变压器(output transformer)。
输出变压器用于匹配负载阻抗和提供电压升压。
它还可以帮助控制输出级的相位,并提供一定的反馈。
接下来是电源部分的设计。
在这个简易设计中,我们将使用整流器(rectifier)和滤波器(filter)来提供电源电压。
整流器将交流输入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滤波器则用于去除剩余的纹波(ripple)。
完成上述设计后,我们需要连接并测试电路。
在测试电路之前,确保所有的电子零件都正确连接。
检查焊接是否牢固,电路板是否正确布局。
一旦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可以将音频信号输入电子管功放并连接扬声器。
然后,我们可以进行放大器的性能测试,包括音质、频率响应和失真等。
在测试过程中,您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微调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音质效果。
您可以尝试调整电源电压、功率级的偏置、反馈等参数。
不断调整和测试,直到满意为止。
需要注意的是,电子管功放的设计和制造需要一定的电子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还比较困难。
因此,我们建议您在制作电子管功放之前,多进行学习和练习,确保您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
总而言之,电子管功放是一种独特而受欢迎的音频放大器。
通过选择适当的电子管、推挽电路结构、输出变压器以及合适的电源设计,我们可以设计和制造出一个具有出色音质的电子管功放。
电子管功放简易设计,写给初学者!常见的电子管功放是由功率放大,电压放大和电源供给三部分组成。
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组成了放大通道,电源供给部分为放大通道工作提供多种量值的电能。
一般而言,电子管功放的工作器件由有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等主要器件组成,其中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统称无源器件。
以各有源器件为核心并结合无源器件组成了各单元级,各单元级为基础组成了整个放大器。
功放的设计主要就是根据整机要求,围绕各单元级的设计和结合。
这里的初学者指有一定的电路理论基础,最好有一定的实做基础且对电子管工作原理有一定了解的(1)整机及各单元级估算1,由于功放常根据其输出功率来分类。
因此先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自己所需要设计功放的输出功率。
对于95db的音箱,一般需要8W输出功率;90db的音箱需要20W左右输出功率;84db音箱需要60W 左右输出功率,80db音箱需要120W左右输出功率。
当然实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
2,根据功率确定功放输出级电路程式。
对于10W以下功率的功放,通常可以选择单管单端输出级;10-20W可以选择单管单端功放,也可以选择推挽形式;而通常20W以上的功放多使用推挽,甚至并联推挽,如果选择单管单端或者并联单端,通常代价过高,也没有必要。
3,根据音源和输出功率确定整机电压增益。
一般现代音源最大输出电压为2Vrms,而平均电压却只有0.5Vrms左右。
由输出功率确定输出电压有效值:Uout=√ ̄(P·R),其中P为输出功率,R为额定负载阻抗。
例如某8W输出功率的功放,额定负载8欧姆,则其Uout=8V,输入电压Uin记0.5V,则整机所需增益A=Uout/Uin=16倍4,根据功率和输出级电路程式确定电压放大级所需增益及程式。
(OTL功放不在讨论之列)目前常用功率三极管有2A3,300B,811,211,845,805常用功率束射四极管与五极管有6P1,6P14,6P6P,6P3P (807),EL34,FU50,KT88,EL156,813束射四极管和五极管为了取得较小的失真和较低的内阻,往往也接成三极管接法或者超线性接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