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放大器的制作文集
- 格式:pdf
- 大小:193.57 KB
- 文档页数:2
30瓦电子管5.1声道功放制作一提起5.1 声道,很多朋友都会联想起家庭影剧院,其实,这是个误解。
不论是两个声道的立体声,还是多声道的 5.1、7.1 声道,都是从单声道发展而来的,家庭影剧院的多声道,同样也是如此,5.1 的出现,最早还是因为人们想用两个音箱,达到“炸弹在背后爆炸”“飞机在头顶盘旋”的感觉,也因此发展了环绕声(SRS)、重低音的音频信号处理技术。
笔者曾经在双声道胆功放电路中,采取过“分信号交叉处理”(就是将左(或右)声道的音频信号取出一部分,通过电容耦合到右(左)声道进行放大),通过调整耦合电容的大小,获得过“SRS”的感觉。
上了 50 岁年纪的胆机爱好者一定还记得,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听惯了一个音箱放音的人们,为了获取好的听感,采取过功放分级、分频电路、大小扬声器搭配、音箱分频、高低音调提升等等措施,还费劲心思的在箱子上大做文章,什么迷宫式、多级反射式,甚至于箱子的材质也很讲究,有木材、塑料、水泥混凝土、石头、玻璃钢等等,还有障板、全频等等。
当然,这些努力没有白费,对于改善人的听感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今仍然不少烧友还在坚持玩。
但,真正能够满足人们愿望的,还是继模拟 5.1 声道之后的数字解码技术。
对数字解码技术,笔者是外行,不敢妄加评论。
只是知道,数字解码技术采用电子管电路(以下简称'胆机’)实现实在是极其麻烦!而采用晶体管,集成电路(以下简称'石机’)却是小菜一碟!数字音频解码设备的价位,从初期的千元级别,现在已经降到几百元甚至于数十元即可购得。
胆机和石机,从听音角度看,各有其长短,喜爱玩胆机的朋友,何不来个胆石混合?不需要再纠结胆解码的问题了。
好了,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还是书归正传。
这台石解码的30 瓦电子管5.1 声道功放,是在本人尝试过6*1瓦的电子管5.1 声道的美声之后,再一次的实验。
本机机架由铝、木混合,手工加工,见图 1---图 3。
机器由 6 个声道(3 个相同的双声道独立功放)组成,每个声道设计输出功率为5 瓦左右,总输出功率为30 瓦。
电子报/2013年/7月/14日/第015版音响技术6P3P电子管功放制作心得江苏陈洪伟胆机是音响放大器中古老而又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其显著的优点是声音甜美柔和自然,尤其动态范围之大,线性之好,绝非其他放大器所能轻易替代。
对于刚刚接触电子管放大器的爱好者来说,选择简洁、优秀的单端甲类电路为首选。
单端甲类电子管功放具有音色圆润、甜美,制作成功率高的特点。
本文介绍的线路采用524P整流,6N1前级输入,6P3P功率放大,采用标准接法。
6P3P为入门级产品,品质相当出众,低廉的价格使制作成本较低。
只要设计合理,精心制作,也能将6P3P玩到发烧境界。
更重要的是,本线路让那些刚刚喜欢上电子管功放的初级发烧友,通过尝试逐步熟悉电子管功放的制作。
一、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
该电路具有失真小、噪声低、频响宽等特点,是目前电子管功放电路中常见的优秀线路之一。
功率管6P3P采用标准接法,信号由控制栅极(⑤脚)输入,帘栅极(④脚)与电源相连。
这种接法的特点是放大效率高。
6P3P栅-负压19V,屏极电压300V,屏级电流60mA。
输出功率约7.5W,能够满足一般家居环境放音要求。
电源电路采用传统的电子管整流,CLC型滤波器,使整机音色达到和谐与平衡。
电子管整流在开机时的预热过程具有保护功率电子管的作用,这一点在使用天价电子管时显得尤为重要。
CLC型滤波方式滤波效果好,电源内阻低,对降低噪音,提高整机动态有极大的益处。
输出变压器是电子管功放电路的重要部件,如果自制条件不具备,可以构买成品。
本机所用输出变压器铁芯为32mmx65mm,初极3300圈,分两层。
线径为Φ0.82mm;次级共172圈,分三层,所用线径为Φ0.82mm。
硅钢片空气隙0.08mm,工作电流70mA、功率10W。
二、装配本机线路简洁,所用元件较少,可采用搭棚焊接,制作调试简单,成功率高。
制作时可以三焊接电源与灯丝供电部分,电源正常之后再焊接放大电路,要注意的是,电源空载时,电压稍高,电容耐压一定要满足要求。
电子管OTL 功放的制作 22008-03-12 11:12电路分析(以一个声道为例,另一声道电路相同)1.输入前置放大级采用SRPP放大电路:本前级应选用中放大系数的双三极管为宜,因为这样的三极管内阻较小,屏流和跨导值较大,对降低输出阻抗有利,且屏极特性曲线的线性范围较宽,故输入级的动态范围较大。
本机该前置放大级可采用6N1l、6DJ8、6922、ECC88等双三极电子管。
音频信号由下管栅极输入,工作于共阴极方式;上管则工作于共栅极方式,被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由上管阴极输出。
SRPP前级放大器的特点是输入阻抗高,为200kΩ以上;输出阻抗低,为数百欧姆。
因此对前级输入的小信号具有传输损耗小,动态范围大,抗干扰性能好,有利于输入与输出级的阻抗匹配。
同时,本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极佳,高频瞬态响应也很好。
此外,由于本电路上管阴极电位很高,约为100V左右,所以在选管时其阴极与灯丝问的耐压均应不超过极限值,如果超过极限电压将会导致灯丝与阴极间击穿。
2.倒相兼推动放大器本机电压放大级为共阴级长尾式放大器。
该电路是一种性能卓越的差分放大电路。
在此电路中,为获得尽可能大的共阴极电阻,能使放大管的栅极与前置放大级的屏极直接耦合,以得到较高的栅极电压与阴极电压。
电路中的1MΩ电阻为栅漏电阻,0.22uF为旁路电容,以确保放大管栅极电位恒定。
因电子管栅极回路的内阻较高,故要求旁路电容的绝缘性能很高,不可有轻微的漏电。
本电路由双三极电子管6N6担任。
上管为激励管,下管为倒相管,两管共用阴极电阻(18kΩ),并且有深度的电流负反馈作用,故稳定性好。
对上管来说是串联输入;对下管来说是并联输入。
当有音频信号输入时,利用两电子管阴极的互耦作用,其屏极与阴极电流均随之变化。
由于两管的负载电阻阻值相同,均为36kΩ,两管输出电压幅值相等,方向相反,从而完成倒相兼推动工作。
由于倒相兼推动电子管的阴极电位较高,所以在选管时必须重视。
如采用普通双三极管代用时,为了防止电子管的灯丝与阴极间的击穿,可以对该管灯丝采用不接地的独立供电方式。
615W @2电子管功率放大器的制作戴洪志本刊制作栏目是为焊机的朋友保留一个交流的园地,过去我们焊机可能是为了省些银子,现在焊机更多地是兴趣、爱好和学习。
说实在话,中国的发烧友在这方面还是有些差距,我们常常看我们的邻邦日本的杂志,每月音响制作方面的文章至少有十几篇,而且每篇的制作过程、简单的设计计算、电路图、结构图、实体照片都十分齐全,最后的测试报告、测试曲线都十分专业地提供给读者。
反观我们国内的爱好者,翻开国内的各个音响杂志,一个月内能发表的文章廖廖无几,而且错误百出。
为何如此?心态的浮躁,这不仅仅是发烧友的问题,厂家、经营者何况不是如此。
因此包括我们媒体在内都应该反思一下,脚踏实地地为我们国家的音响事业的进步做一点踏实的工作。
本文制作资料比较详尽,推荐给大家,电子管机玩起来别有一些情趣。
实际上做电子管机比做晶体管容易出好声,发烧友不妨一试。
)))编者 听惯了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放大器的朋友,如果听一听电子管放大器放出的乐声,就会觉得音乐感更好,音色更优美、甜润一些(当然,顶级的晶体管机和电子管机的音色是不易分出差别的),特别是以数码音源为主的放音系统,如果功放用电子管机,重播效果将另是一番天地。
一部好一点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价格不菲,要比同档次的晶体管机贵得多。
由于电子管机要比晶体管机简单,有焊晶体管放大器的经验者,焊电子管机也没什么问题。
笔者焊了几部电子管前级放大器后,便搜集各种优秀线路,焊了一部电子管后级功率放大器,效果不错,信噪比也很高,别看615瓦@2的输出功率,在20m 2以下的房间听古典音乐、室内乐、人声,都十分舒适。
下面将该机的制作介绍给各位。
线 路每声道采用一级A 类电压放大,一级阴极输出器和单端A 类功率输出,电源部分用晶体管整流,电子管灯丝用交流供电,电压放大级采用稳压电源,线路结构清晰,力求失真小而效率高,电路框图见图1,线路见图2,主放大部分只画出一个声道。
除电压放大级的稳压供电部分不同之外,其他线路均为标准线路的接法。
电子管直流输出(OCL耳机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电子管作为一种“古老”的现代电子元器件,近年来日益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尤其在耳机发烧领域,大有“异军突起”的趋势。
% s0 ]0 t" i4 r电子管耳机放大器从输出形式上来看,一般可以分为变压器输出、无变压器输出(OTL两大类。
由于OTL不使用昂贵的输出变压器,且阻抗匹配较为灵活,更是得到了DIYER和厂家的青睐,市面上相当多的胆耳放都采用了OTL输出方式。
% i4 W5 Y( S" p6 _ ~关于OTL胆耳放的线路构架,请参加我在《实用影音技术》2007年1~3期的连载。
(如有需要,请向杂志社索购。
在OTL胆耳放中,又分为两种,一种为电容输出,也就是普通常见的OTL方式,还有一种无电容输出,又称为OCL。
$ J! J( l( A/ P! h$ z& |2 H# g% b( b% @, \电容输出的优点显而易见:1、电源供电简单,一般只需要高压一组、灯丝一组就可以了;2、输出电容隔绝了高压,因此,一般不必使用输出保护装置,就可以放心地使用耳机。
r/ y. N1 H7 ^& c. {, E/ t当然,电容输出的缺点也很明显:1、由于耳机的阻抗一般在30~300之间,一般都需要100~500UF的电容,这就不可避免地使用电解电容,而优良的电解电容往往价格很高; Y: |7 B# `. y7 u2、当OTL胆耳放匹配不同阻值耳机的时候,由于低频截至的限制,不同阻抗的耳机对输出电容的容量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30欧姆的耳机,为了能达到10赫兹的低频截至,就必须使用470UF以上的电解,而300欧姆的耳机,则需要50~60UF电容就差不多了;这样,阻抗匹配依然存在问题;而且,由于大容量电解电容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了压缩了声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头部效应”$ K5 Q5 E' G3 ^ e! jb9 i- a2 U% {, M4 E9 Y于是,OCL就应运而生了。
用6C19电子管制作的AB类推挽功率放大器一、电路特点 采用6N11做电压放大和P—K分割倒相,6N6推动。
6C19功率输出,电路见下图。
6C19功率管采用自给偏压,静态电流55mA左右,可通过调整R13的阻值调整阴极电压,从而调整其偏压值和工作点。
R13可用多只电阻并联使用。
总瓦数大一些好。
一般认为,P—K分割倒相电路无须调整。
在电子管的屏极和阴极接人阻值相同的电阻,因为它们是串联关系。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就会得到幅度相等而相位相反的两组电压。
其实不然,实际上在分割倒相电路中,由于负载是输出变压器。
不是纯电阻,它的阻抗是随频率变化的。
输出阻抗的不同导致不同频率时两路输出不平衡,造成阴极输出端的信号电压总是高于屏极输出端的信号电压,这是P—K分割倒相电路的特点同时也是它的弱点。
因此屏极电阻R4的值应该比阴极电阻R5的值大一些,并且应该在调整中确定其阻值。
具体方法是在输入端输入3kHz-5kHz正弦波信号。
测最两路输出电压,通过调整R4和R5的阻值,使输出电压基本相等即可。
二、输出变压器 6C19内阻低,输出变压器绕制相对简单。
用片厚0.35mm,舌宽32mm.叠厚45mm的EI型高硅片铁芯。
初级用φ0.27mm漆包线绕1100匝+1100匝(800FZ),次级用φ0.80mm漆包线绕105匝(8Ω)。
初、次级采用3夹2结构,初级1100匝+1100匝。
次级35匝+35匝+35匝,初级夹在次级之间,硅钢片交叉插,见图。
三、电源变压器 电源变压器采用成本较低、片厚0.5mm的电脑USP电源拆机铁芯。
舌宽40mm,叠厚60mm,初级220V用φ0.80mm漆包线绕550匝,次级高压180V用φ0.5mm漆包线绕450匝,6N11、6N6灯丝绕组用φ1.62mm漆包线绕16匝。
6C19灯丝绕组用φ1.50mm漆包线绕16匝。
初次级之间用厚0.2mm 铜皮做静电屏蔽。
四、整流滤波电路 整流采用摩托罗拉快恢复二极管。
电子管功放简易设计首先,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电子管。
在电子管功放设计中,常用的电子管包括三极管(triode)和双三极管(dual-triode)。
三极管通常被用作电源放大器,而双三极管则用于信号放大。
在这个简易设计中,我们将使用一个双三极管进行放大。
为了简化电路设计,我们可以选择推挽(push-pull)电路结构。
推挽电路由两个输出级组成,一个管子用于推动音频信号的正半周期,另一个管子则用于推动负半周期。
这样可以减少交叉失真(cross-over distortion)的影响,提高音质。
在设计推挽电路时,我们需要在交流耦合(AC-coupling)的输入和输出级之间添加一个输出变压器(output transformer)。
输出变压器用于匹配负载阻抗和提供电压升压。
它还可以帮助控制输出级的相位,并提供一定的反馈。
接下来是电源部分的设计。
在这个简易设计中,我们将使用整流器(rectifier)和滤波器(filter)来提供电源电压。
整流器将交流输入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滤波器则用于去除剩余的纹波(ripple)。
完成上述设计后,我们需要连接并测试电路。
在测试电路之前,确保所有的电子零件都正确连接。
检查焊接是否牢固,电路板是否正确布局。
一旦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可以将音频信号输入电子管功放并连接扬声器。
然后,我们可以进行放大器的性能测试,包括音质、频率响应和失真等。
在测试过程中,您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微调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音质效果。
您可以尝试调整电源电压、功率级的偏置、反馈等参数。
不断调整和测试,直到满意为止。
需要注意的是,电子管功放的设计和制造需要一定的电子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还比较困难。
因此,我们建议您在制作电子管功放之前,多进行学习和练习,确保您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
总而言之,电子管功放是一种独特而受欢迎的音频放大器。
通过选择适当的电子管、推挽电路结构、输出变压器以及合适的电源设计,我们可以设计和制造出一个具有出色音质的电子管功放。
电子管功放简易设计,写给初学者!常见的电子管功放是由功率放大,电压放大和电源供给三部分组成。
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组成了放大通道,电源供给部分为放大通道工作提供多种量值的电能。
一般而言,电子管功放的工作器件由有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等主要器件组成,其中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统称无源器件。
以各有源器件为核心并结合无源器件组成了各单元级,各单元级为基础组成了整个放大器。
功放的设计主要就是根据整机要求,围绕各单元级的设计和结合。
这里的初学者指有一定的电路理论基础,最好有一定的实做基础且对电子管工作原理有一定了解的(1)整机及各单元级估算1,由于功放常根据其输出功率来分类。
因此先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自己所需要设计功放的输出功率。
对于95db的音箱,一般需要8W输出功率;90db的音箱需要20W左右输出功率;84db音箱需要60W 左右输出功率,80db音箱需要120W左右输出功率。
当然实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
2,根据功率确定功放输出级电路程式。
对于10W以下功率的功放,通常可以选择单管单端输出级;10-20W可以选择单管单端功放,也可以选择推挽形式;而通常20W以上的功放多使用推挽,甚至并联推挽,如果选择单管单端或者并联单端,通常代价过高,也没有必要。
3,根据音源和输出功率确定整机电压增益。
一般现代音源最大输出电压为2Vrms,而平均电压却只有0.5Vrms左右。
由输出功率确定输出电压有效值:Uout=√ ̄(P·R),其中P为输出功率,R为额定负载阻抗。
例如某8W输出功率的功放,额定负载8欧姆,则其Uout=8V,输入电压Uin记0.5V,则整机所需增益A=Uout/Uin=16倍4,根据功率和输出级电路程式确定电压放大级所需增益及程式。
(OTL功放不在讨论之列)目前常用功率三极管有2A3,300B,811,211,845,805常用功率束射四极管与五极管有6P1,6P14,6P6P,6P3P (807),EL34,FU50,KT88,EL156,813束射四极管和五极管为了取得较小的失真和较低的内阻,往往也接成三极管接法或者超线性接法应用。
自作电子管耳机放大器(原创)我的耳机阻抗是300欧姆,不能插入CD机的耳机插孔欣赏CD,尤其不能用耳机听LP,于是想自己设计制作一台电子管前级+耳机放大器。
前级线路是:1、LP唱机RIAA均衡放大器部分:可以在RC衰减型和RC反馈型两种均衡模式之间在线自由切换(用两个4刀2位开关实现);2、前置放大器部分:加进了RC音调控制电路,并且可以在反馈网络和RC提升衰减音调网络之间在线自由切换(用两个3刀2位开关实现);3、信号输入/输出有5种方式可以选择(用6刀5位开关实现):(a)LP→RIAA均衡放大→前置放大→输出(b)LP→RIAA均衡放大→前置放大→耳放(c)LP→RIAA均衡放大→输出(d)CD→前置放大→输出(e)CD→前置放大→耳放虽然做好了设计,并且机箱开孔、稳压电源容量都是按照前级+耳放做的,但是由于用LT1028运放做的LP唱机RIAA均衡放大器效果出乎预料地好,所以似乎没有了马上做好前级的动力,而是把精力先投入设计制作耳机放大器。
下图是已做好的耳放图中前面两排共6个电子管是RIAA均衡放大器+前置放大器,没有实际制作,插上电子管只是为了拍照片。
后面两排共8个电子管是电源稳压器+耳机放大器,已经做好。
耳放驱动高阻和低阻耳机的效果都非常好,频响很宽,动态很好,尤其信噪比达到100db。
戴上耳机,音量电位器从头开到最大也听不到一点哼声,连轻微的咝咝声也没有,背景非常安静。
线路图如下,其中上半部分是前级(未实施),下半部分是稳压电源+耳放:3一、电路简介耳机放大器的第一级是阳极恒流源的共阴极放大器,注意这里不是SRPP。
恆流源比SRPP 面世早些,结构也几乎一样,区別是SRPP则以上管的阴极作输出,而阳极恆流源共阴放大以下管的阳极作输出,这时输出阻抗和增益都比SRPP大。
由于第二级是阴极跟随器,所以第一级输出阻抗高些无妨。
第二级是WCF(威氏阴随)。
WCF的特点是对负载的宽容度很大,故多用以作耳放,在32Ω ~ 400Ω 的范围内都不成问题。
--实验2A3功放/耳放两用机--- 实验2A3功放/耳放两用机(图片添加中)古老的2A3由于内阻低,线性好,音质甜美; 在电子管音频放大器的历史长河中弥久历新,和300B一样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2A3/300B同为三极管,这是最初的功率放大管. 由于三极管的效率低,在后来追求大功率的角逐中逐渐被功率五级管和束射四级管所取代,以至于后来家用电子管功放都几乎被807/6L6/KT88这类四,五级管所垄断.上个世纪70年代,晶体管的长足进步,逐渐把电子管置于了死地,无论是三极管四级管还是五极管统统被打入冷宫.据一个资深收音机收藏家回忆:当年他听说有一个收破烂的老头收走了一万多只电子管,他赶去准备为收音机配一些备管,结果老人告诉他:个头大一点的管子已经全部被砸烂收集里面的金属片当废铁卖给废品收购站了....只剩下一些砸半天弄不到多少金属片的小管子....到了电子管起死回生的时代,电子管扮演的角色有了很大变化:人们不再追求大功率(再大也大不过石机),而是惊讶地发现在数码音源(CD)时代,胆机能够很好地祛除所谓的"数码声",使得在相对廉价的条件(与天价的HI-END石机相比),获得还原度比较高的音质.基于人们追求的是音质而不是效率/功率,这时候线性好,失真度低的三极管就脱颖而出,以甜美的音色战胜了它们的后辈:失真度较大的束射四级管和五极管,成为一代新宠.....闲话休叙,言归正传....典型的2A3电路有单5级管推动和双三极管推动等等(当然还有用SRPP推动的,因为我前面在做6C33胆机时发现SRPP电路有诸多不稳定的因素,请参见:/read.php?tid=102677&keyword= 当然也可能是眼高手低,未能伺候好.总之这次实验就排除在外了).<先上两个实验参考图,实验样机明天上图>功率放大级:拿到一个功率输出电子管,如何确定它的工作参数呢?首先,作为一个功率放大级,以一个四端网络模型来分析,无非是输入和输出两大要素:输出端口:要有一个初级阻抗与所用电子管匹配的输出变压器.不同的电子管,不同的工作参数设置都会影响到功率管的输出阻抗;好在2A3这样的名管已经有很多前辈作出了大量的实验,我们就选取初级阻抗为2.5-3.2K左右的输出变压器(在实验中修改参数,取得最佳值),而不去用它的输出特性曲线来求解了.(对输出变压器的设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read.php?tid=133153&keyword=)输入端口:简单的设计原则--看一个电子管的栅负偏压数据就可以判知其输入特性.2A3的参数表参见附图,可见其栅偏压高达-45V.由于三极管的放大倍数远低于束射四级管/五极管,所以加在其输入栅极上的信号电压就远比后者高得多,换句话说就是说三极管远没有束射四级管/五极管好推.例如4P1S只需要+/- 6V的信号电压就能推动了,而2A3需要的推动电压是它的7倍多!如此高的信号推动电压就决定了三极管对前置电压放大级有着很苛刻的要求:既要大摆幅还得低失真.前置放大级:一般而言,采用两级中u三极管放大的前级放大电路比较容易满足增益/摆幅,对于功放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耳放对信噪比有着特殊的要求: 在耳朵紧贴喇叭都听不到噪声的功放电路,插上灵敏度高达100多分贝/mW的耳机,就有可能有严重底噪! 所以对于以耳放为主的放大器中,在能够满足放大摆幅的前提下,电压放大级数是越少越好.因此,单5级管的前置放大电路就成为首选.现代CD的输出摆幅已经高达2Vrms, 考虑到放大量的富裕度, 以0.5 Vrms的设计值来计算:由2A3的输出特性曲线可知,当输入信号在工作点-43.5V摆动时,电路可以取得最大输出功率.43.5(单峰值电压)/(根号2)=31(Vrms)31/0.5 = 62(倍)这对于一个五极管放大电路来说,只要仔细选择工作点和负载电阻,还是可以做到的.<相关的实验数据随后附上>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7 20:44:21编辑过]-- 作者:neo-- 发布时间:2006-5-26 22:40:00--一直想要做的JJ.....-- 作者:南海赢民-- 发布时间:2006-5-26 22:58:00--S版又有大动作啦~~-- 作者:sword_yang-- 发布时间:2006-5-27 10:51:00--资料添加中....-- 作者:昔日情怀-- 发布时间:2006-5-28 10:59:00--关注,学习中。
2P29电子管制作的前级放大器小功率直热式五极管2P29系小七脚管,主要用于高频振荡发射电路及小功率放大,将此管接成三极管用于音频前级电压放大电路,线性好、音色靓、透明度高,笔者用此管制作前级。
取得了满意的音效。
一、电路原理本机电路如图所示,采用经典共阴放大阻容隔直耦合输出。
其主要特点是:1.为了避免普通音量电位器传输失真。
本机采用音响型极低噪声V-MOS场效应管作指触音量控制。
相对于键控音量电路又减少了一些元件,并加以屏蔽,使音量控制部分的噪声系数达到ldB以下(V-MOS场效应管噪声系数在0.5dB左右),可与高档真空步进电位器抗衡。
V-MOS场效应管内阻高,属电压控制器件。
在栅极及源极之间接充电电容,由于栅漏电流极小,电容电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能基本保持不变,当管子工作于可调电阻区时。
其漏源极电阻将受到栅源极电压即电容的电压所控制,这时管子相当于压控可变电阻,当指触(靠手指电阻导电)开关Sl闭合时,即向电容充电,当指触开关S2闭合时。
即将电容放电。
从而达到以电压控制漏源极电阻的目的。
将其接入音响设备中,即可调节音量的大小。
Sl和S2可用薄银片或薄铜片制作,间距1mm左右。
待调试后确定,音量增减量设置在+2dB左右。
笔者将薄片装在旋钮顶端上。
2.2P29采用三极管接法,以降低内阻。
提高线性。
3.2P29采用自给栅偏压,自给栅偏压较固定栅偏压放音柔和。
4.2P29屏极电阻选材、大小及搭配直接影响前级的噪声、增益、频响及失真度。
电阻的噪。
声分两类。
一种由电阻中自由电子热运动产生,叫做热噪声。
另一种是电阻的过剩噪声。
它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有关,其数值比热噪声大得多,电子管屏极负载电阻两端通常均有较高的直流电压,屏极电阻值大压降也大。
产生的过剩噪声就大。
屏极负载电阻最佳取值通常为内阻的3~5倍。
2P29接成三极管后内阻值约为3kΩ左右。
为了保证良好的低频响应,按5倍计算即取15kΩ左右以获得较好的信噪比,并将电阻参照古典唱机频率均衡电路(McIntosh-C22)约l:lO分为两部分,即用标称值1.2kΩ(侧。
自制5W全电子管吉它功放对于电吉他爱好者来说,都想拥有一台电子管吉他功放用于自娱自乐。
电子管功放具有极高的输入阻抗,能很好地与高输出阻抗(一般具有几十kΩ)的电吉他匹配,而且电子管功放音质醇厚、柔润、层次感强。
电子管功放电路简洁、元件少、组装容易,基本不用调试就能达到理想的音质效果,组装成功率高。
下面介绍一款只用2 支电子管的小功率吉他功放,再配一只小音箱,即组成一套完整的吉他功放系统。
1 电路原理功放电路原理图如图1 所示。
吉他信号通过J2输入,在高输入阻抗的12AX7 进行一级放大,再经过具有高频补偿的音量电位器VR1调节,输入12AX7另一三极管进行下一级放大。
放大后的信号经由C2输入到高跨导五极管EL84 进行功率放大。
该电路是典型的单端甲类功放电路。
功率放大后的信号最后由TX1音频输出变压器输出。
为了与不同阻抗的音箱匹配,音频输出变压器次级具有4 Ω/8 Ω/16 Ω 三个绕组。
总增益为60 dB(1 kHz)。
电源变压器TX2次级输出两组电压,一组供给电子管的灯丝,另一组作为电子管的屏极高压。
经桥堆D5整流后的灯丝电压约为6.3 V。
经D1~D4桥式整流后的高压V1+(约346 V)供给功放管屏极;降压后的高压V2+(约300 V)作为前级管的屏极高压。
整机消耗功率约35 W。
2 元件的选择整机电路只有48 个元件。
除交流输入保险丝外,在灯丝端也增加了保险丝。
因为冷态下开机电流较大,保险丝选用T 型(延迟型)保险丝。
考虑到工作温度较高,电解电容全部选用耐高温电解(105℃);C13,C14使用温度系数小(SL 或NPO)的瓷片电容;其他为CBB21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
小电阻选用1/4W碳膜电阻,其他功率电阻选用氧化膜电阻。
前级电子管选择国产12AX7B,功放管为国产EL84。
开关选择带指示灯的电源开关。
音量电位器选择A 型(指数型)变化曲线的1 MΩ 电位器,以便补偿非线性人耳听感得到线性的音量变化。
电子报/2007年/4月/1日/第022版音响发烧电子管差分放大功放的制作与调试江西刘中时笔者是焊机爱好者,从上世纪50年代组装矿石收音机开始,从未间断过。
1997年开始组装电子管功放,试装了好几种电路,总觉得音质不是很理想,经过不断挑选、改进和装试,总结出的线路图。
本人觉得按此图制作的电子管功放音色甜润,音质醇厚,底韵十足,零件经济,调试容易,极易成功,供焊机爱好者参考。
电路由“差分放大”+“电压推动”+“末级功率放大”组成。
整机为全对称放大电路,该机信噪比高,失真小,灵敏度和增益都比较高,力度感强,弹性好,功放末级未使用现在常用的三极管和超线性接法,而是传统式接法,为的是保持输出功率充沛,同时为负反馈调整留有足够的空间。
一、元件选择1.电阻除了标注了功率的以外,均选用2W的金属膜电阻。
栅漏电阻、屏极负载电阻、阴极电阻在选购时用数字三用表测量其阻值,要求每声道对称且误差尽可能小,最好相等。
本人使用的是“大红袍”电阻。
2.耦合电容器选择CBB型,耐压630V,每声道对称且两只电容器容量误差尽可能小。
3.电源变压器自制或购置。
本人是自制的,额定功率≥250W。
4.输出变压器自制或购置。
本人选用的是“无线电”杂志广告栏目里的永年县金声牌50W推挽输出牛。
输入阻抗6.5kΩ,输出阻抗4Ω-8Ω-16Ω,耐压1kV,价格经济,使用效果不俗。
二、安装为了制作方便,设计制作了印刷电路板,读者可仿制,也可采用搭棚焊接。
该印板可整块固定在底盘上,也可按虚线居中断开分开固定,以适合不同布局的安装需要。
除了印刷电路板上焊接的零件外,整流滤波部分的元器件可以靠近变压器固定后搭棚焊接。
接地线采用接地母线与机壳一点接地方式。
信号输入线使用外表有绝缘层的屏蔽线,屏蔽线一端接地,另一端空着并处理好,不得产生短路。
负反馈引线暂不焊接,留调试时再焊接。
三、调试1.将W2阻值调整至1/2处。
2.对照图纸,认真复查每个零件、接头是否有错焊、漏焊和虚焊的情况。
一款OTL电子管耳机放大器制作此前我介绍过一款额定输出阻抗为32Ω/600Ω的电子管耳机放大器。
本文再向读者介绍一款采用OTL(无输出变压器)方式工作的电子管耳机放大器,可供阻抗为300Ω以上的立体声耳机配用。
电路简介图1是双声道耳机放大器中一个声道的放大电路,1另一声道与此完全相同。
它采用了常见的ECC82/12AU7双三极管构成两级放大程式。
如果改用E802CC,音质可望更好,如用E82CC则工作寿命更长,后两种型号的管子是ECC82的高性能管。
输入信号经音量控制电位器VR和耦合电容C1进入电压放大级V1a的栅极。
该级的屏极负载电阻是R8,该级的增益主要由它决定。
R2是该管的阴极电阻,其上直流压降作为V1a的栅偏压。
同时,由于R2未接旁路电容,因而也是该级的电流负反馈电阻,对整机电压增益和最大输出电压有所影响。
经V1a放大后的屏极输出信号电压,通过C2耦合到V1b 的栅极。
V1b接成阴极跟随器工作方式,即它的输出信号从阴极输出,因而电压增益近似于1,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输出阻抗,达到与高阻抗耳机匹配的目的。
V1b的栅偏压也取自它的阴极电阻。
不过,为了取得合适的偏压,阴极电阻一分为二,从R5上取出的偏压再经R4 C3退耦合通过R3加到栅极,以防止产生负反馈。
V1b的输出信号经C4加到耳机,R7可使输出端保持地电位,防止插入耳机时产生讨厌的“喀喀”声。
图2是本机的电源电路,它供左、右声道共同使用。
它使用了两个12V电源变压器,其中T1(16V A)次级12V经桥式整流后再经稳压IC(LM2940CT-12)稳压取得加热V1所需的灯丝直流电压。
该IC为12V稳压块,在它的接地端子上接一硅二极管(IN4148)到地,则在输出端可获得12.6V 的直流电压,恰好可供V1加热之用。
小功率电源变压器T2(10V A)则“倒置”使用,即把原来的降压变压器倒过来用作升压变压器,再经桥式整流后取得V1所需的直流高压(约200V)。
12au7+el84+211电子管单端后级功率放大器胆机制作1.为什么会做211?要回答这个问题,大伙还得耐点性子听我讲一个小故事。
在以往的玩机实践中,我仅实做过一些中等功率电子管的单端放大器。
如300B、FD422、807的机器。
一直对211、845、805一类的大功率直热电子管的单端机心驰神往。
在听过一些机器后,对845这个管子情有独钟。
它被发烧友戏称“胆王”,第一次听到它时就被它君临天下的气势所震慑,那气势、那动态、那声音,真有点让人有“夫复何求”之感叹,从那儿之后,我四处搜集845单端放大器的资料,到处去“蹭听”别人的机器,也准备了一些它的元件。
但几年过去了,却迟迟没有动手。
何以然?在我听过的不下20余台厂家生产的和发烧友DIY的845机器来看。
真正能做到气势与细节兼备,音乐性与音响性兼顾的机器仅在绝少数。
要不然是一味的温暖醇厚、细节动态皆无,再不然就是声音粗糙不堪。
在听音的实践中和与发烧友的交流中,慢慢得到一个结论,845单端不好做。
要兼顾全面和平衡、声音的工整细致就更难。
特别是对于这个栅负压在—200V左右的胆管,真正要发挥其优势,除了特殊“度身”设计其推动线路外,就必须要推动变压器才行了。
而好的价格又能接受的推动变压器又何其难寻!我曾多次多方搜寻推动变压器(包括国外的一些厂商),但均因种种原因未果。
就这样,一拖又是几年。
两年前,一位邻近城市相交多年的发烧好友给我打来了一个电话,神秘地说要送一份重礼给我做新年礼物。
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沉重的大纸箱被如期送上门,带着满腹狐疑打开了纸箱。
映入我眼帘的是插着两个象矿泉水瓶的电子管的放大器。
845单端机!我心中一阵惊悸和欢呼,急忙打开包装,抬出机器,上下左右端详了好一阵。
咦?不对呀?!机器是双单声道设计,一个声道有两小一大三只电子管,两个小管是6N8P和6N9P。
光靠这两个管推不动845吧?推动变压器呢?没有!拔下大管子仔细一看:上面印有一行小字—211。
电子管单端放大器制作体会
于顺卿
【期刊名称】《实用影音技术》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电子管高保真放大器发展至今,电路技术包括输出变压器制作技术日渐
成熟,机箱的工艺美感和实用性都有极大改善。
在技术与审美的过程中,人声的代名词已不再是300B等昂贵华丽阴极直热式三极管所独有了,曾经的那份辉煌现今已显得有些黯淡,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国产低价格、高品质的发射、振荡等功率管。
【总页数】6页(P79-83,106)
【作者】于顺卿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TSE(Tube Sense Electronic)SE-300B单端甲类电子管放大器 [J],
2.完美的匹配G&W T-2.2A单端甲类电子管耳机放大器[J], 魏珏;张嘉龙(摄影)
3.音乐时空MUSIC-300B.3WE六周年限量版单端纯甲类合并式电子管功率放大器[J], 无
4.来自电子管的美声:听TSE(Tube Sense Electronic)SE—KT88单端甲类电
子管放大器 [J], 魏珏
5.音乐时空MUSIC-300B.3WE六周年限量版电子管单端合并式放大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