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单端A类放大器电路图
- 格式:doc
- 大小:750.10 KB
- 文档页数:14
805电子管特性及其电路设计简析——版权所有:HIFIDIY论坛Juline 805电子管是一种灵敏度高,性价比高的大功率电子管,容易制成20W以上输出功率的单管A类放大器。
因此有不少玩家参与尝试制作,也产生了大量试制电路。
但是,往往出现的问题是,频响不宽,音色不平衡,功率不大。
本文就805管的本身特性展开一些简易分析,供大家设计制作参考。
1,805电子管特性概述。
805电子管原形是一款丙类发射用电子管,屏耗 Pa = 125W放大系数 u = 50内阻 Ri = 10K,其屏栅特性曲线见图:2,按照常用线路的工作点分析:现在常见电路工作点往往是:屏压Ua = 1050V屏流Ia = 100mA负载阻抗RL = 7~10K就此工作点,在屏栅特性曲线上简易作图,得:对805动态工作情况简易分析如下:805静态工作点,Ug1 = +18V,此时有栅流大致12mA 左右Ua = 1050VIa = 100mA假设推动电压为对称正弦波当805电子管动作点移动到负半周某点A处:Ug1 = +45VUa = 300VIa = 168mA此时如果要输出完整对称的正弦波,正半周A'点,根据特性曲线应当为:Ug1= -9VUa = 1630VIa = 40mA输出功率根据负半周,大致为Po = 0.5(1050 - 300)/(168 - 100)*1000 = 25W此时栅极动作范围是Ug1 从-9V ~ 45V栅流变化范围是0mA ~ 40mA (粗略值)以上要说明的是,805在Ug1 = 0V ~ -9V 区间内,基本是无栅流的。
此时,805输入阻抗近似趋向无穷大(实测在10K左右)而当805在Ug1 = 0V ~ +45V 区间内,栅流是递增的。
此时,805输入阻抗降至几百欧姆到几千欧姆之间。
另外注意到,805的内阻,随着电压递增而递增,随着电流递增而递减。
失真分量和失真定性在后面将简述。
3,常见805电路推动形式不外乎两种:a;阴极输出器直接耦合b;推动变压器耦合在此不讨论主观评价,仅从原理上,实际测试结果上做一说明:常见阴极输出器直接耦合如图:此类阴极输出推动,常采用多极管的三极管接法直接耦合805。
6AR6单端的制作过程去年刚开始玩胆机时,就在网上读各类文章。
某天误入一胆坛,看了一篇关于6AR6的文章。
因入此道时间不长,根基浅,很容易被呼悠。
这不,看了这文章,不知咋的,就想搞几个6AR6玩玩。
还好,这年头想买什么都能买到。
也加上此管不贵,就顺手买了几个。
(当然,和我后来买管相比可贵多了). 然后就有了下面这个制机过程。
1、管子篇。
6AR6是4极束射功率管,不是很普及。
在材料网上也几乎没有见过(也就免了枪手之嫌)。
所以先把管子的来历交代一下。
据网上说,此管的前身是WE350B。
此管由WE,即后来的贝尔实验为军方设计。
天梭从WE买了生产权。
据说阴极材料和纯度都是按WE的标准(这些就足够将我这样的新人呼悠起来了)。
6AR6的屏耗是19W,6AR6WA/6098的屏耗是21W。
6AR6是椭圆屏,而6AR6WA是长方屏。
下面两张照片是6AR6WA和807及6L6GC的比较。
6AR6的屏极比807要大1/4,807的屏耗是25W。
6AR6的屏极比6L6GC大,而6L6GC 的屏耗是30W。
所以,21W的屏耗是应该来说是比较保守的。
而且,灯丝电流是1。
2A,比807和6L6GC都大。
和EL34相当。
作为4极管,这个管子线性不是很好。
这从管子的输出特性曲线可以看出。
买的时候不懂,买回来以后才发现。
没办法,亡羊补牢,只能看看有什么办法来用它了。
下面是6AR6三极管接法的输出特性曲线。
从这曲线来看,线性还是不错的。
特别是管子的输出阻抗低,只有1k欧姆,大大低于807和6L6GC的三极管接法。
和EL34的三极管接法相当。
尽管它的屏耗低于807和6L6GC很多。
作为三极管接法,,它的输出功率要比807和6L6GC大.而EL34在屏压350伏以上,屏耗线已经进入输出特性线的弯曲段(不同的等栅压线不平行);而6AR6在350伏屏压上,屏耗线仍是在管子的直线区域,不同的等栅压线基本平行。
所以,高屏压下工作它要比EL34线性好。
电子管单端A类放大
器电路图
电子管单端A类放大器电路图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第一版电路
第二版电路。
6P3P单端A类电子管功放电路图作者:日期:2010-2-26 12:37:26 人气:397 标签:单端A类电子管功放电路图1.输入电压放大级??? SRPP电路(亦称并联调整式推挽电路)是一种深受推崇的电路,该电路具有失真小、噪声低、频响宽等特点,是目前电子管功放电路中常见的优秀线路之一。
??? 电路见图。
VT1、VT2直流通路串联。
VT1构成普通的三极管共阴放大器,VTr2构成阴极输出器,对VT1而言VT2是一个带电流负反馈的高阻负载。
音频信号由6N3(3)脚输入,经VT1共阴放大后从第④脚输出,进入VT2构成的阴极输出器,然后由VT2⑧脚输出。
进入后级电路。
vT2接成阴极输出器形式,其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故输入级SRPP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主要取决于VT1。
同时,VTl、VT2交流通路对输入级负载电阻R4(即功率输出级VT3的栅极电阻)而言等效为“并联”,相对使单管共阴放大电路内阻降低一半,带负载能力大为提高,易于和低阻负载匹配,音质因此有较大改善。
又因为VT1、VT2对R4负载来说是推挽工作,输出电流增大一倍,失真也有所降低。
C1是VTl的阴极交流旁路电容。
避免R3对交流信号起交流电流负反馈作用,提高输入级交流放大倍数,改善输入级对VT3的驱动能力。
??? R3上的压降2.6V,作为VT1的栅负偏压,此负压比现代数码音源输出信号振幅大1.5V,避开了6N3动态阳一栅特性曲线的非线性部分。
输入级电压放大倍数为:A=u·R4/(Ri/2+R4)=35·360k/(5.8k/2+360k)≈35倍。
其中u为6N3放大系数,值为35;Ri为6N3内阻,值为5.8k.2.功率输出级??? 功率管6P3P采用标准接法,信号由控制栅极(⑤脚)输入,帘栅极(④脚)与电源+B1直接相连。
这种接法的特点是:放大效率高。
能达到特性表中功放管所规定的输出功率。
R6为输出级阴极电阻,将输出级栅负压确定在-20V。
高保真单端纯直流甲类前级放大电路的制作及调试类别:网文精粹阅读:2309图为单端甲类前级放大电路,电路板实物图如下图所示(图中仅画一个声道,另一个声道相同)。
电路特点如下:①采用发烧管K246,A970,C2240,Al145、C2705等,信号从输人级到输出级均设计为纯甲类状态,从而避免了交越失真,音色及听感特别好,动态好,解析力强。
②输人级采用场效应管做单端差分电路,以得到悦耳的音色,输人级采用场效应管对信噪比有好处,输人阻抗高,有利于微弱信号的拾取,其传输特性和电子管相似,可以表现出类似胆机的音色。
③为了适应不同的音源及发烧角度,需要电路由NE5532等组成的音调电路,并且设置有直通开关,当聆听音乐时,按一下自锁开关K即可跳过音调进人纯Hi-Fi状态。
④电源部分采用分立元器件稳压电源,具有极低的输出内阻,稳压精度高,反应速度快。
对电源纹波有良好的吸收特性,从而保证了本前级音色的纯净度。
电路原理如下:IC1及其外围元器件是音调电路;K1是直通/4调开关;T1,T2是由场效应管组成的单端差分电路;T7, T8是恒流源;R1、R2是T1、T2的负载,该级没有采用镜像恒流源做负载,可提高整体电路的转换速度并确保保真度。
实践证明,镜像恒流源做负载时,电路失真程度较电阻做负载时程度大。
这也就是Hi-Fi为什么越简洁失真越小的道理。
该级设置静态电流均为3 mA(每管),使该级工作在甲类状态,因而没有开关失真和交越失真,并提高了动态范围。
单端甲类线路本身可抵消奇次谐波失真,而偶次谐波比较丰富,对音色起到一定的润泽作用,听感优美,音色温暖柔润,具有更佳的耐听性,深受发烧友的喜爱。
T1,T2将输人信号转变为电流变化,再由T3, T4将电流变化转变为电压输出,T9, T10是T3,T 4的镜像恒流源,可确保该级的稳定性。
电压放大级采用共基极电路。
这种电路多用于宽频带放大电路,具有极高的高频特性。
T5 , T6是输出级,Tll及VR1、R3是其静态偏置电路,通过调节VR1使输出级静态电流在10-20 mA即可。
211电子管功放电路图大全(八款模拟电路设计原理图详解)211电子管功放电路图(一)211是大功率直热式三极功放管,屏极电压高达1000V,极限高压为1250V,屏极耗散功率75~100W,栅极负压50~80V。
此胆的工作范围较宽,屏极电压750~1250V均能正常工作,但常用屏极电压多在900~980V。
用此胆制作的功放机不但输出功率强劲,而且音质纯正,保真度高,音色清澈柔美。
AN-211机用的是曙光制造的改良品种,音色更佳,并且声音稳定性也好,单管A类放大输出功率在10W以上。
胆机出好声的另一个原因是电子管的组合及配用好声的推动管。
市面上的胆机,配211胆的推动管通常多是屏流较大的三极管,如12BH7、12AU7或2A3等。
为了提供高品质的推动电压,AN-211推动级用的是4P1S。
这也是本机的独特设计。
此胆很少见到使用——不论是商品或是DIY者的作品,但确是一款靓声胆。
4P1S是直流的五极功率放大管,屏流最大60mA,输出功率4.2W,是20世纪50年代北京电子管厂制造的,使用资料现已很难找到,由于年代已久,能找到的零星资料也可能有误差。
该胆的屏极、灯丝、栅极等都是用直流供电,所以使用也较麻烦,需一套直流供电系统。
以前的直流电子管收音机是用干电池供电的,实用电路见图1。
AN-211的设计者将此胆用在此机推211,足见设计者的功底、眼力和招术之高了。
线路组合合理,靓胆用在适宜位置,也更能使211的潜质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图1 电路图有了好声的电子管,性能优越且又巨型的变压器,好声的阻容元件,再进行精细的手工制作,何有不出好声之理。
211电子管功放电路图(二)本机采用两级放大,前级用6N8P并联,功放级用EL156管组成单端甲类放大电路。
通常前级包括前置放大与推动两级,以满足功放胆的推动要求。
然而EL156属高跨导、低栅压管,所以前置级与推动级合并为一级就可以了。
在Hi—Fi功放中,放大级数越少,信号在放大过程中的噪声、失真也越小。
6P3P单端A类电子管功放电路图作者:日期:2010-2-26 12:37:26 人气:397 标签:单端 A 类电子管功放电路图1.输入电压放大级SRPP电路(亦称并联调整式推挽电路)是一种深受推崇的电路,该电路具有失真小、噪声低、频响宽等特点,是目前电子管功放电路中常见的优秀线路之一。
电路见图。
VT1 、VT2 直流通路串联。
VT1 构成普通的三极管共阴放大器,VTr2 构成阴极输出器,对VT1 而言VT2 是一个带电流负反馈的高阻负载。
音频信号由6N3(3)脚输入,经VT1共阴放大后从第④脚输出,进入VT2构成的阴极输出器,然后由VT2⑧脚输出。
进入后级电路。
vT2接成阴极输出器形式,其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故输入级SRPP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主要取决于VT1。
同时,VTI、VT2 交流通路对输入级负载电阻R4(即功率输出级VT3的栅极电阻)而言等效为并联” 相对使单管共阴放大电路内阻降低一半,带负载能力大为提高,易于和低阻负载匹配,音质因此有较大改善。
又因为VT1 、VT2 对R4 负载来说是推挽工作,输出电流增大一倍,失真也有所降低。
C1是VTI的阴极交流旁路电容。
避免R3对交流信号起交流电流负反馈作用,提高输入级交流放大倍数,改善输入级对VT3 的驱动能力。
*B1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R3上的压降2. 6V ,作为VT1的栅负偏压,此负压比现代数码音源输出信号振 幅大1. 5V ,避开了 6N3动态阳一栅特性曲线的非线性部分。
输入级电压放大倍数为:A=u ・R4/(Ri /2+R4)=35・360k /(5. 8k /2+360k)〜35咅。
其中 u 为 6N3 放大 系数,值为35; Ri 为6N3内阻,值为5. 8k.2•功率输出级功率管6P3P 采用标准接法,信号由控制栅极(⑤脚)输入,帘栅极(④脚)与电源 +B1直接相连。
这种接法的特点是:放大效率高。
能达到特性表中功放管所规定的 输出功率。
高保真单端纯直流甲类前级放大电路的制作及调试类别:网文精粹阅读:2309图为单端甲类前级放大电路,电路板实物图如下图所示(图中仅画一个声道,另一个声道相同)。
电路特点如下:①采用发烧管K246,A970,C2240,Al145、C2705等,信号从输人级到输出级均设计为纯甲类状态,从而避免了交越失真,音色及听感特别好,动态好,解析力强。
②输人级采用场效应管做单端差分电路,以得到悦耳的音色,输人级采用场效应管对信噪比有好处,输人阻抗高,有利于微弱信号的拾取,其传输特性和电子管相似,可以表现出类似胆机的音色。
③为了适应不同的音源及发烧角度,需要电路由NE5532等组成的音调电路,并且设置有直通开关,当聆听音乐时,按一下自锁开关K即可跳过音调进人纯Hi-Fi状态。
④电源部分采用分立元器件稳压电源,具有极低的输出内阻,稳压精度高,反应速度快。
对电源纹波有良好的吸收特性,从而保证了本前级音色的纯净度。
电路原理如下:IC1及其外围元器件是音调电路;K1是直通/4调开关;T1,T2是由场效应管组成的单端差分电路;T7, T8是恒流源;R1、R2是T1、T2的负载,该级没有采用镜像恒流源做负载,可提高整体电路的转换速度并确保保真度。
实践证明,镜像恒流源做负载时,电路失真程度较电阻做负载时程度大。
这也就是Hi-Fi为什么越简洁失真越小的道理。
该级设置静态电流均为3 mA(每管),使该级工作在甲类状态,因而没有开关失真和交越失真,并提高了动态范围。
单端甲类线路本身可抵消奇次谐波失真,而偶次谐波比较丰富,对音色起到一定的润泽作用,听感优美,音色温暖柔润,具有更佳的耐听性,深受发烧友的喜爱。
T1,T2将输人信号转变为电流变化,再由T3, T4将电流变化转变为电压输出,T9, T10是T3,T 4的镜像恒流源,可确保该级的稳定性。
电压放大级采用共基极电路。
这种电路多用于宽频带放大电路,具有极高的高频特性。
T5 , T6是输出级,Tll及VR1、R3是其静态偏置电路,通过调节VR1使输出级静态电流在10-20 mA即可。
单端A类放大器及场效应管(1)音频功率放大器按所用放大器件可分为电子管放大器、晶体管放大器、集成电路放大器、场效应管放大器以及由上述所用器件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的混合放大器。
各类放大器电路及所用元器件又是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由此对音源的重放音质又各具特色,很难说哪一种放大器能以偏概全、技压群芳,成为万能放大器。
电子管放大器由于空间电荷的传输时滞作用,重放音色温暧柔和,尤其是弦乐人声,醇美剔透,耐人寻味;晶体管以及集成电路放大器具有犀利的分析力、宽畅的频响和强劲的动态,具有朝气蓬勃、催人奋进的感召力;场效应管放大器以及混合器件放大器,力图综合电子管和晶体管音频特性。
无论哪类音响设备,功率放大器依然是音频能量扩大推动扬声器出声不可或缺的终端,各类放大器均能实现,不过现代人们对音响( 技术因素为主,如频率响应、失真度、信噪比等) 和音乐( 艺术魅力为主,如声底是否醇厚、堂音是否丰富、听感是否顺耳等)的苛求愈来愈高,“金耳朵”们能够听出歌手的齿音、口角及深临其境直逼现场的感觉,因此对音频放大器重放音色( 建立在良好音质基础之上) 也寄予更大的企求。
各类音频放大器有各自的优点、属性及不足,场效应管放大器主流兼具晶体管和电子管两者的优势,同时还具备两者所没有的优势,在电路程式上,大量实践证明,单端A 类功放是以效率换音品的典范。
不少发烧友从单纯追求音品出发,反复制作功放,反复对比听音,最终为单端A 类所动!1 单端A类放大器性能刍议放大器按工作状态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类:A 类放大器,即甲类放大器;AB 类放大器,即甲乙类放大器;B类放大器,即乙类放大器。
在这三类放大器中,线性最好、音色最靓的是A 类放大器。
单端A 类放大器与推挽放大器在设计上的不同的是,A 类功率放大器的末端,使用一个放大器件放大整个波形,而推挽设计采用两个放大器件,分别放大信号的正负半周,包括一些推挽甲类放大器,因此单端A 类放大与推挽放大特征的显着不同,就是放大后的波形是一个与输入波形十分相似的完整波形,没有推挽放大正负波形的交接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