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资料-9.古诗二首|语文S版-完整版
- 格式:pdf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15
9.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会认:“辞”“陵”等生字,会写“诗”“帝”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背诵这两首诗,会默写《早发白帝城》。
3.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心境。
教具准备:课件、录音磁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长江三峡图片,激趣揭题。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游长江三峡吧!请看屏幕(电脑出示长江三峡图片)。
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体会?(体会到三峡的雄伟、壮观等)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
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板书课题。
生齐读。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1.通过查资料,你们了解大诗人李白和他写这首诗的情况吗?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李白,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大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在文学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但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
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璨的手下做事,后因永王李璨争夺皇位被镇压,李白因而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
夜郎在今天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偏远荒凉的地方。
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
忽然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惊喜、高兴)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现在的湖北省内。
《早发白帝城》是他在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
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
3.那么,你知道“早发白帝城”这个题目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引导学生自读诗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引导他们用平时常用的方法: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等自己解决。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用指名学生读诗的方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引导他们把诗读流畅,注意“还、朝、重”三个字,点出它们在本文的读音。
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9 古诗二首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安排了两首古诗,分别是《早发白帝城》和《绝句》。
《早发白帝城》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中描绘了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途中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唐朝诗人杜甫写成了朗朗上口、流传千古的古诗《绝句》。
诗中描写了他的住处——成都城外浣花溪草堂前那明媚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草堂的喜爱。
综合分析,两首诗均为七言诗,诗的重点是通过景色的描绘来表达欢快的心情。
以此为基调,在古诗教学伊始将通过师生共同梳理,确定中心问题;接着抓住重点字词,通过字理识字、扩词、寻找词句特点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心境。
2.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会认“辞、陵、含、岭”4个生字;会写“诗、帝、岸、鸣、含、岭、泊、吴”8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会认“辞、陵、含、岭”4 个生字;会写“诗、帝、岸、鸣、含、岭、泊、吴”8 个生字。
2.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课前准备1.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图片;收集关于李白、杜甫的资料;2.收集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3.多媒体课件;4.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 只拣儿童多处行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冰心的语言清新朴实,细腻动人。
文中所描绘的也是孩子游玩时的景象,写得真实,一读就懂,但如何在阅读时,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起心里的反应,读懂作者的心,是个难点,需要老师在学生和文本中间架设起桥梁。
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以下几点:1.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在课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
9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内容。
3.背诵课文,默写《早发白帝城》,提高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的内容。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后人誉为“诗仙”。
你知道他是谁吗?(李白)你知道他写了哪些诗吗?你能背诵吗?请同学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二揭题释题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名篇。
2.齐读课文题目,学生质疑。
“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3.释题。
边播放《早发白帝城》的课件,老师边解释: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
白帝城山峻城高,从白帝城到江陵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三峡的景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吧!三指导学生自学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了解生字在古诗中的意思。
2.读准诗中的多音字。
3.读古诗。
注意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4.根据注释,再查查字典,想想诗句的意思。
5.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与同学讨论。
四分小组合作学习1.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2.借助插图,探究诗意。
3.组内解疑。
五汇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新词。
古诗shī白帝dì城两岸àn辞cí啼tí2.认读多音字。
注:“朝(zhāo)阳”指刚升起的太阳,与“朝(cháo)阳”不同。
“朝(cháo)阳”指向着太阳,一般指朝南。
3.请同学朗读诗句。
4.理解诗句的意思。
(1)这首诗前两句写了什么?(早晨离开了云霞笼罩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日就可以回来。
)(2)李白在路途中有哪些见闻?①指名说后两句诗。
②出示课件(与诗句相关的画面)。
③请同学说说看了画面的感受。
诗人站在船头,耳边响起猿猴的啼叫声。
9.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会认:“辞”“陵”等生字,会写“诗”“帝”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背诵这两首诗,会默写《早发白帝城》。
3.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心境。
教具准备:课件、录音磁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长江三峡图片,激趣揭题。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游长江三峡吧!请看屏幕(电脑出示长江三峡图片)。
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体会?(体会到三峡的雄伟、壮观等)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
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板书课题。
生齐读。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1.通过查资料,你们了解大诗人李白和他写这首诗的情况吗?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李白,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大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在文学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但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
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璨的手下做事,后因永王李璨争夺皇位被镇压,李白因而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
夜郎在今天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偏远荒凉的地方。
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
忽然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惊喜、高兴)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现在的湖北省内。
《早发白帝城》是他在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
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
3.那么,你知道“早发白帝城”这个题目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引导学生自读诗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引导他们用平时常用的方法: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等自己解决。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用指名学生读诗的方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引导他们把诗读流畅,注意“还、朝、重”三个字,点出它们在本文的读音。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古诗二首语文S版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用指名学生读诗的方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引导他们把诗读流畅,注意“还、朝、重”三个字,点出它们在本文的读音。
4.诗读得不错,同学们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谁有不理解的字、词呢?学生可能回答有,也可能回答没有。
若有,则在全班互动学习,鼓励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若没有,则直接抓重点字“辞”、“还”、“啼不住”检测学生。
(学生可能回答:“辞”在本诗中是“离开”的意思;“还”呢?是“返回”,为什么是返回呢?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李白流放途中被赦免,将要回到原来的住地江陵,所以“还”是“返回”,“啼不住”就是不停地叫之意。
对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地方相机点拨。
)6.诗中的重点词,同学们理解得不错,诗读得怎么样呢?引导学生读诗,体会刚才学过的字词。
7.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学的字、词意思先自主思考,再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8.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
教师随机评价、指导。
9.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打出画面,配乐朗读,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像,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1)仿佛看到了早晨彩云间的白帝城或白帝城沐浴在朝霞之中;(2)仿佛看到了小船一会儿就到了江陵;(3)仿佛看到了小船轻快地行驶,越过了一座又一座山;(4)仿佛听到了长江两岸猿猴在不停地叫着。
)学生的回答也可能是几个方面在一起的,或不完整的,无论怎样教师都应鼓励:(1)根据学生的回答,视情况相机追问,哪句诗让你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听到了这样的声音?(2)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对学生的朗读,可通过评价、范读等适时指导。
3.当我们走进诗的意境时,我们已完全体会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谁愿把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最新2018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二首》《早发白帝城》《绝句》同步测试(含答案)一、基础运用1、给划线的字注音。
huáng líbái lùxī lǐn g cuì liǔ_____ _____ _____ _____jiāng líng cǎi yúnjiān jué jùyuán shēng_____ _____ _____ _____2、先解释划线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啼:住:万重山:。
意思:。
鸣翠柳:白鹭:。
意思:。
3、比一比,再组词。
陵()轻()柳()岭()泊()凌()经()仰()铃()柏()4、给多音字组词。
朝:zhāo间:还:hái重:行:5、、解释下列词语。
①窗含:。
②西岭:。
③千秋雪:。
④泊:。
⑤万里:。
6、写出诗句的意思。
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默写《绝句》,。
,。
二、阅读理解8、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诗的前两句和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
(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最新2018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二首》《早发白帝城》《绝句》同步测试答案一、基础运用1、给划线的字注音。
黄鹂| 白鹭| 西岭| 翠柳| 江陵| 彩云间| 绝句| 猿声2、先解释划线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①啼:鸣、叫。
| 住:停息。
|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 意思: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②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 意思: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