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气液传质设备
- 格式:ppt
- 大小:3.73 MB
- 文档页数:104
第9章吸收1.吸收分离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分类?吸收操作在生产中有哪些应用?依据: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分类:a.按过程有无化学反应:分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b.按被吸收组分数:分为单组分吸收、多组分吸收c.按过程有无温度变化:分为等温吸收、非等温吸收d.按溶质组成高低:分为低组成吸收、高组成吸收应用:分离混合气体以回收所需组分,如用洗油处理焦炉气以回收其中的芳炷等。
净化或精制气体,如用水或碱液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等。
制备液相产品,如用水吸收氯化氢以制备盐酸等。
工业废气的治理,如工业生产中排放废气中含有NO SO等有毒气体,则需用吸收法除去,以保护大气环境2.如何表达吸收中的气液平衡关系?相平衡关系是与体系的温度、压力以及本身物性相关的,较准确描述平衡关系是较复杂的,但对采用稀溶液吸收混合气中低浓度溶质组分时,其溶解度曲线通过原点,并为一直线。
这样相平衡关系除用溶解度曲线表示外,多用亨利定律描述。
3.何谓分子扩散?何谓Fick定律?借助分子微观运动,使组分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传递。
分子扩散发生在静止流或作层流流动的流体中。
扩散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的扩散物质流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o J=—D (dc/dz)扩散通量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J:扩散通量;D:扩散系数;(dc/dz):浓度梯度4.吸收传质中的双膜理论的基本点是什么?a.气液相间有稳定的相界面b.相界面两侧各有一停滞膜,膜内的传质以分子扩散方式进行(虚拟膜或者有效膜)c.传质阻力全部集中在虚拟膜内,膜外的主体中高度湍流传质阻力为05.吸收推动力是什么?有哪些表示方法?吸收推动力就是组分在气相主体的分压与组分在液相的分压之差。
表示方法有:分压差浓度差,还有气相和液相比摩尔分率差,气相和液相摩尔分率差,6.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的主要区别在哪里?气相侧的传递过程与物理吸收完全相同,液相侧-溶质在液相中以部分物理溶解态和部分化学态存在;化学态的存在增大溶解度,增加容量,降低了气相的平衡分压,增加气相传质推动力。
10.2 课后习题详解(一)习题板式塔10-1 某筛板塔在常压下以苯-甲苯为试验物系,在全回流下操作以测定板效率。
今测得由第9、第10两块板(自上向下数)下降的液相组成分别为0.652与0.489(均为苯的摩尔分数)。
试求第10块板的默弗里湿板效率。
解:已知:常压苯-甲苯系统,,求:第十块板的默弗里板效率E MV全回流下,y n+1=x n∴y11=x10=0.489 y10=x9=0.653苯-甲苯系统α=2.4810-2 甲醇-水精馏塔在设计时规定原料组成X F=0.40,塔顶产品组成为0.90,塔釜残液组成为0.05(均为甲醇的摩尔分数),常压操作。
试用0’connell关联图估计精馏塔的总塔效率。
解:已知:常压,甲醇-水系统,x f=0.4,x D=0.9,x w=0.05,求:用O´connell关联图估计E T由教材附录相平衡数据查得再查t=80℃时,汽液共存查O,connell关联图得10-3 一板式吸收塔用NaOH水溶液吸收氯气。
氯气的摩尔分数为2%,要求出塔摩尔分数低于0.002%。
各块塔板的默弗里板效率均为50%,不计液沫夹带,求此塔应有多少块实际板。
NaOH溶液与氯气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可设相平衡常数m=0。
解:已知:求:∵m=0每板逐推得实际板数为10。
10-4 某厂常压操作下的甲苯-邻二甲苯精馏塔拟采用筛板塔。
经工艺计算知某塔板的气相流量为2900m3/h,液相流量为9.2m3/h。
试用弗尔的泛点关联图以估计塔径。
有关物性数据:气相密度为3.85kg/m3,液相密度为770kg/m3.液体的表面张力为17.5mN/m。
根据经验选取板间距为450mm、泛点百分率为80%,单流型塔板,溢流堰长度为75%塔径。
解:已知:P=101.3kPa,甲苯-邻二甲苯系统,,求:用弗尔泛点关联图估计塔径查弗尔泛点关联图,得由教材图10-40查得圆整取D=1.2m此时泛点半分率填料塔10-5 某填料精馏塔用以分离氯仿-1,1-二氯乙烷,在全回流下测得回流液组成x D=8.05×10-3,残液组成x w=8.65×10-4(均为1,1-二氯乙烷的摩尔分数)。
4.什么是传质?简要说明传质有哪些方式?传质是体系中由于物质浓度不均匀而发生的质量转移过程。
3.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双膜理论、溶质渗透理论、表面更新理论。
5. 根据双膜理论两相间的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相界面两侧的液膜和气膜中,增加气液两相主体的湍流程度,传质速率将增大。
8、操作中精馏塔,保持F,q,xF,D不变,(1)若采用回流比R小于最小回流比Rmin,则x D减小,xW增大(2)若R增大,则xD增大, xW减小,L/V增大。
9、连续精馏塔操作时,增大塔釜蒸汽用量,而回流量及进料状态F,xF,q不变,则L/V变小,xD变小,xW变小。
10、精馏塔设计时采用的参数F,q,xF,D,xD,R均为定值,若降低塔顶回流液的温度,则塔内实际下降液体量增大,塔内实际上升蒸汽量增大,精馏段液汽比增大,所需理论板数减小。
11、某精馏塔的设计任务:原料为F,xF,要求塔顶为xD,塔底为xW,设计时若已定的塔釜上升蒸汽量V’不变,加料热状况由原来的饱和蒸汽改为饱和液体加料,则所需理论板数NT 增加,精馏段上升蒸汽量V 减少,精馏段下降液体量L 减少,提馏段下降液体量L’不变。
(增加、不变、减少)12、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F,q,xD,xW,V’,不变,增大xF,,则:D变大,R变小,L/V变小(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1.何种情况下一般选择萃取分离而不选用蒸馏分离?萃取原理: 原理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溶解度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溶解度大的)把溶质从另一种溶剂(溶解度小的)中提取出来,从另一种溶剂(溶解度小的)中提取出来,再用分液将它们分离开来。
分液将它们分离开来再用分液将它们分离开来。
萃取适用于微溶的物质跟溶剂分离,蒸馏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再给液体混合物加热,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化工原理填料吸收塔实验计算示例填料吸收塔是一种用于气体吸收液体传质的设备,常见用于工业废气治理和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处理。
本实验将介绍填料吸收塔实验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个示例来进行演示。
实验目的:通过填料吸收塔实验,了解气体吸收液体传质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实验装置:填料吸收塔、气体流量计、液体流量计、pH计、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1.将填料吸收塔装置好,并连接气体流量计和液体流量计等仪器。
2.将需要处理的废气通过气体流量计引入填料吸收塔,调节气体流量至设定值。
3.在填料吸收塔内加入吸收液,调节液体流量至设定值。
4.在塔中的适当位置设置取样口,用于采样分析吸收液的成分和性质。
5.连续记录吸收液进口和出口的流量、pH值、温度等数据。
实验计算:1.计算气体的透析系数:透析系数(D)表示气体在液体中的传质速率,一般使用亨利定律来进行计算。
透析系数(D)=φ现值/(y气体-y平衡)其中,φ现值表示气体流量计读数,y气体为吸收塔出口气体中溶解气体的摩尔分数,y平衡为溶解气体平衡时的摩尔分数。
2.计算吸收效率:吸收效率(η)表示填料吸收塔对废气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可以通过水相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来计算。
吸收效率(η)=(C入-C出)/C入*100%其中,C入为进口废气中的污染物浓度,C出为出口废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3.计算传质速率:传质速率(N)表示单位时间内气体传入塔中所溶解的物质的摩尔数。
传质速率(N)=(C入-C出)*V/t其中,C入为进口废气中的污染物浓度,C出为出口废气中的污染物浓度,V为填料吸收塔的体积,t为实验时间。
示例:假设填料吸收塔的气体流量为100 m3/h,液体流量为50 L/h。
进口废气中污染物浓度为1000 mg/m3,出口废气中污染物浓度为50 mg/m3、填料吸收塔的体积为10 m3,实验时间为3小时。
首先,计算透析系数:透析系数(D)=φ现值/(y气体-y平衡)=100/(y气体-y平衡)然后,计算吸收效率:吸收效率(η)=(C入-C出)/C入*100%=(1000-50)/1000*100%=95%最后,计算传质速率:传质速率(N)= (C入 - C出) * V / t = (1000 - 50) * 10 / 3 = 3150 mol/h通过实验计算,我们可以获得填料吸收塔的透析系数、吸收效率和传质速率等重要参数,进一步分析并改善填料吸收塔的工艺条件,提高废气的处理效果。
第10章气液传质设备一、选择题1.以下参数中,属于板式塔结构参数的是();属于操作参数的是()。
A.板间距B.孔数C.孔速D.板上清液层高度【答案】AB;CD2.设计筛板塔时,若改变某一结构参数,会引起负荷性能图的变化。
下面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A.板间距降低,使雾沫夹带线上移B.板间距降低,使液泛线下移C.塔径增大,使液泛线下移D.降液管面积增加,使雾沫夹带线下移【答案】D3.塔板上设置入口安定区的目的是(),设置出口安定区的目的是()。
A.防止气体进入降液管B.避免严重的液沫夹带C.防止越堰液体的气体夹带量过大D.避免板上液流不均匀【答案】A;C4.填料的静持液量与()有关,动持液量与()有关。
A.填料特性B.液体特性C.气相负荷D.液相负荷【答案】AB;ABCD5.用填料吸收塔分离某气体混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气液两相流动参数相同,填料因子增大,液泛气速减小B.气液两相流动参数相同,填料因子减小,液泛气速减小C.填料因子相同,气液两相流动参数增大,液泛气速减小D.填料因子相同,气液两相流动参数减小,液泛气速减小【答案】AC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等板高度是指分离效果相当于1m填料的塔板数B.填料塔操作时出现液泛对传质无影响C.填料层内气体的流动一般处于层流状态D.液泛条件下单位高度填料层的压降只取决于填料种类和物系性质二、填空题1.在传质设备中,塔板上的气液两相之间可能的接触状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板式塔操作的转相点是指______。
【答案】鼓泡;泡沫;喷射;由泡沫状态转为喷射状态的临界点2.在设计或研制新型气液传质设备时,要求设备具有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传质效率高;生产能力大;操作弹性宽;塔板压降小;结构简单(以上答案中任选三个)3.对逆流操作的填料塔,液体自塔______部进入,在填料表面呈______状流下。
10 气液传质设备10.1 板式塔10.1.1 概述板式塔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气液传质设备,它由一个通常呈圆柱形的壳体及其中按一定间距水平设置的若干塔板所组成。
如图10-1所示,板式塔正常工作时,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通过各层塔板后由塔底排出;气体在压差推动下,经均布在塔板上的开孔由下而上穿过各层塔板后由塔顶排出,在每块塔板上皆贮有一定的液体,气体穿过板上液层时,两相接触进行传质。
为有效地实现气液两相之间的传质,板式塔应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功能:①在每块塔板上气液两相必须保持密切而充分的接触,为传质过程提供足够大而且不断更新的相际接触表面,减小传质阻力;②在塔内应尽量使气液两相呈逆流流动,以提供最大的传质推动力。
由吸收章可知,当气液两相进、出塔设备的浓度一定时,两相逆流接触时的平均传质推动力最大。
在板式塔内,各块塔板正是按两相逆流的原则组合起来的。
但是,在每块塔板上,由于气液两相的剧烈搅动,是不可能达到充分的逆流流动的。
为获得尽可能大的传质推动力,目前在塔板设计中只能采用错流流动的方式,即液体横向流过塔板,而气体垂直穿过液层。
由此可见,除保证气液两相在塔板上有充分的接触之外,板式塔的设计意图是,在塔内造成一个对传质过程最有利的理想流动条件,即在总体上使两相呈逆流流动,而在每一块塔板上两相呈均匀的错流接触。
10.1.2 筛板上的气液接触状态塔板上气液两相的接触状态是决定板上两相流流体力学及传质和传热规律的重要因素。
如图片3-8所示,当液体流量一定时,随着气速的增加,可以出现四种不同的接触状态。
(1)鼓泡接触状态当气速较低时,气体以鼓泡形式通过液层。
由于气泡的数量不多,形成的气液混合物基本上以液体为主,气液两相接触的表面积不大,传质效率很低。
(2)蜂窝状接触状态随着气速的增加,气泡的数量不断增加。
当气泡的形成速度大于气泡的浮升速度时,气泡在液层中累积。
气泡之间相互碰撞,形成各种多面体的大气泡,板上为以气体为主的气液混合物。
10.1 复习笔记一、板式塔1.概述(1)板式塔的功能①在每块塔板上气液两相必须保持密切而充分的接触,为传质过程提供足够大而且不断更新的相际接触表面,减小传质阻力;②在塔内应尽量使气液两相呈逆流流动,以提供最大的传质推动力。
板式塔的设计意图是,在塔内造成一个对传质过程最有利的理想流动条件,即在总体上使两相呈逆流流动,而在每一块塔板上两相呈均匀的错流接触。
(2)筛孔塔板的构造①塔板上的气体通道——筛孔为保证气液两相在塔板上能够充分接触并在总体上实现两相逆流。
塔板上均匀地开有一定数量的供气体自下而上流动的通道。
图10-1 板式塔结构简图筛孔塔板的气体通道最为简单,它是在塔板上均匀地冲出或钻出许多圆形小孔供气体上升之用。
这些圆形小孔称为筛孔。
上升的气体经筛孔分散后穿过板上液层,造成两相间的密切接触与传质。
筛孔的直径通常是3~8mm,但直径为12~25mm的大孔径筛板也应用得相当普遍。
②溢流堰为保证气液两相在塔板上有足够的接触表面,塔板上必须贮有一定量的液体。
为此,在塔板的出口端设有溢流堰。
③降液管作为液体自上层塔板流至下层塔板的通道,每块塔板通常附有一个降液管。
图10-2 筛板塔的构造在塔板上的流动更为均匀,当采用圆形溢流管时,仍需设置平直溢流堰。
同理,在圆形降液管的出口附近也应设置堰板,称为入口堰。
2.筛板上的气液接触状态实验观察发现,气体通过筛孔的速度不同,两相在塔板上的接触状态亦不同。
如图10-3所示,气液两相在塔板上的接触情况可大致分为三种状态。
图10-3 塔板上的气液接触状态(1)鼓泡接触状态当孔速很低时,通过筛孔的气流断裂成气泡在板上液层中浮升,塔板上两相呈鼓泡接触状态。
(2)泡沫接触状态随着孔速的增加,气泡数量急剧增加,气泡表面连成一片并且不断发生合并与破裂。
此时,板上液体大部分是以液膜的形式存在于气泡之间,仅在靠近塔板表面处才能看到少许清液。
这种接触状况称为泡沫接触状态。
在泡沫接触状态,液体仍为连续相,而气体仍为分散相。
第10章气液传质设备一、选择题1.浮阀塔、泡罩塔及筛板塔三种板式塔的板效率比较()。
[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研]A.浮阀塔>泡罩塔>筛板塔B.浮阀塔=泡罩塔=筛板塔C.浮阀塔>泡罩塔=筛板塔D.浮阀塔>筛板塔>泡罩塔【答案】D【解析】泡罩塔应用最早,效率是最低的,浮阀塔应用最广泛,兼有泡罩塔和筛板塔的优点,效率是最高的。
2.浮阀塔与泡罩塔比较,其最主要的改进是()。
[中南大学2012年研]A.简化塔板结构B.形成可变气道,扩宽高效操作区域C.提高塔板效率D.增大气液负荷【答案】B【解析】浮阀塔具有较大的操作弹性,由于阀片可以自由升降以适应气量的变化,故维持正常操作所允许的负荷波动范围比泡罩塔宽。
二、填空题1.当填料塔操作气速达到泛点气速时,______充满全塔空隙,并在塔顶形成液体层,因而______急剧升高。
[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研]【答案】液相;压降【解析】当气速过大时,使降液管内的液体不能顺利下流,管内液体必然积累。
气体穿过板上液层时造成的两板间的压降增大。
2.通常填料塔的泛速是依据______经验关联图算出的,其中体现不同尺寸的各种填料操作特性的参量是______。
[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答案】埃克特泛点;填料因子φ【解析】埃克特通用关联图适用各种散装填料,如拉西环,鲍尔环等,但需确知填料的φ值。
填料因子φ代表实际操作时填料的流体力学性能,填料的流体力学性能也集中体现在填料因子上。
3.试写出浮阀塔的三种不正常操作情况:(1)______;(2)______;(3)______。
[四川大学2009年研]【答案】严重漏液;严重气泡夹带;降液管液泛;严重雾沫夹带;液相不足(任选三)【解析】浮阀塔属于板式塔,板式塔的异常操作现象包括:漏液、雾沫夹带、液泛等。
填料塔化工原理课程设计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摘要在化工生产中,气体吸收过程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差异,在气液两相接触是发生传质,实现气液混合物的分离。
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目的是:①回收或捕获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②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物,以免污染大气。
实际过程往往同时兼有净化和回收双重目的。
吸收是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气态均相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在化工生产中主要用于原料气的净化,有用组分的回收等。
气液两相的分离是通过它们密切的接触进行的,在正常操作下,气相为连续相而液相为分散相,气相组成呈连续变化,气相中的成分逐渐被分离出来。
填料塔是气液呈连续性接触的气液传质设备,属微分接触逆流操作过程。
塔的底部有支撑板用来支撑填料,并允许气液通过。
支撑板上的填料有整砌和乱堆两种方式。
填料层的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从而使液体均匀喷洒于填料层上。
填料层的空隙率超过90%,一般液泛点较高,单位塔截面积上填料塔的生产能力较高,研究表明,在压力小于时,填料塔的分离效率明显优于板式塔。
这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用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然后再进行解吸处理得到二氧化硫。
要求设计包括塔径、填料塔高度、塔管的尺寸等,需要通过物料衡算得到所需要的基础数据,然后进行所需尺寸的计算得到各种设计参数,为图的绘制打基础,提供数据参考。
目录第一章设计方案的内容流程方案指完成设计任务书所达的任务采用怎样的工艺路线,包括需要哪些装置设备,物料在个设备间的走向,哪些地方需要有观测仪表、调节装置,那些取样点以及是否需要有备用设备等,按上述内容绘制流程图。
设备方案根据设备要求,确定选用什么形式的设备。
如吸收塔选用板式塔还是填料塔,为什么选用填料塔。
化工原理气液传质设备气液传质设备在化工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实现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传质过程,从而满足不同化工过程中的需要。
本文将介绍气液传质设备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一、气液传质设备的基本原理气液传质设备是利用不同相之间的质传扩散来实现物质传递的过程。
其中,气液传质设备主要包括吸收塔、吸附塔、萃取塔和蒸馏塔等。
这些设备通过充分接触气体和液体,利用相对浓度差异和溶解度差异来实现物质传递。
在气液传质设备中,气体和液体以不同的形式相互接触。
其中,气体一般以气泡、气液分散剂或气体流动的形式存在,而液体则以滴状、薄膜、湍流或静态的形式存在。
通过增加界面积和减少传质阻力,气液传质设备能够提高传质效率。
二、气液传质设备的应用1. 吸收塔吸收塔是一种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主要用于气体中有害成分的去除。
在吸收塔中,废气与吸收剂通过充分接触,有害成分会被吸收剂吸收,从而净化废气。
2. 吸附塔吸附塔是利用吸附剂对气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去除的设备。
吸附剂通常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通过与气体接触,吸附剂上的孔隙能够吸附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从而实现气体的净化。
3. 萃取塔萃取塔主要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中的组分。
在萃取塔中,液体混合物与萃取剂接触,通过溶质在两相之间的传输来实现组分的分离。
4. 蒸馏塔蒸馏塔是一种常见的气液传质设备,用于将液体混合物分离成为较纯的组分。
蒸馏塔通过液体的汽化和冷凝过程,将液体混合物中的组分按照其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
三、气液传质设备的优化与发展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气液传质设备也在不断优化和发展。
目前,一些新型的气液传质设备如微滴反应器、微通道装置等开始得到应用。
这些新型设备能够提高传质效率、降低能耗,并满足高效、精细化生产的需求。
此外,化工原理气液传质设备的设计和运行也越来越注重安全性和环保性。
在设计上,需要考虑到设备的稳定性、材料的选择以及操作的方便性。
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确保气体和液体的流动平稳,避免泄漏和废液的排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化工学院班级:姓名:学好:指导教师:设计时间:12.26~1.6一.设计题目: 4.0万吨/年乙醇连续精馏塔设计二.目的与意义: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对乙醇连续精馏塔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化学工程原理课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工业实际问题,同时训练学生一定的工程绘图能力。
三.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图纸量,工作量要求等)设计条件:1. 原料液组成:乙醇50%;水50%(质量分率);2. 塔顶的乙醇含量不得低于90.0%;残液中乙醇含量不得高于1.0%;3. 操作条件 1) 塔顶压力0.5kpa(表压)2)进料热状态自选3)回流比自选4)加热蒸汽压力0.3~0.5Mpa(表压)5)单板压降≤0.5kpa 4.踏板类型:筛板塔5.塔釜采用饱和水蒸汽加热(加热方式自选);塔顶采用全凝器,泡点回流。
6.操作回流比R自选。
设计要求:1. 设计方案的确定及流程说明;2.塔的工艺计算;3.塔和塔板的工艺尺寸设计(1)塔高,塔经及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2)踏板的流体力学演算;(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4.涉及一览表5. 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6.主要接管尺寸计算7.对本设计的评述或有关问题的分析讨论8.编制设计说明书图纸要求:1.踏板布置图;2.工艺流程图摘要本设计是以乙醇――水物系为设计物系,以筛板塔为精馏设备分离乙醇和水。
筛板塔是化工生产中主要的气液传质设备,此设计针对二元物系乙醇--水的精馏问题进行分析,选取,计算,核算,绘图等,是较完整的精馏设计过程。
通过逐板计算得出理论板数为9块,回流比为1.32,算出塔效率为0.51,实际板数为18块,进料位置为第7块,在板式塔主要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中得出塔径为1.4米,有效塔高5.95米,筛孔数5868。
通过筛板塔的流体力学验算,证明各指标数据均符合标准。
本次设计过程正常,操作合适。
关键词:乙醇、水、二元精馏、筛板连续精馏精馏塔、精馏段第1章1.1精馏原理及其在化工生产上的应用实际生产中,在精馏柱及精馏塔中精馏时,上述部分气化和部分冷凝是同时进行的。
化工原理-第10章-气液传质设备知识要点用于蒸馏和吸收塔的塔器分别称为蒸馏塔和吸收(解吸)塔。
通称气液传质设备。
本章应重点掌握板式塔和填料塔的基本结构、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包括板式塔的负荷性能图)。
1. 概述高径比很大的设备叫塔器。
蒸馏与吸收作为分离过程,基于不同的物理化学原理,但其均属于气液两相间的传质过程,有共同的特点可在同样的设备中进行操作。
(1) 塔设备设计的基本原则① 使气液两相充分接触,以提供尽可能大的传质面积和传质系数,接触后两相又能及时完善分离。
② 在塔内气液两相最大限度地接近逆流,以提供最大的传质推动力。
(2) 气液传质设备的分类① 按结构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② 按气液接触情况分为逐级式与微分式通常板式塔为逐级接触式塔器,填料塔为微分接触式塔器。
2. 板式塔(1) 板式塔的设计意图:总体上使两相呈逆流流动,每一块塔板上呈均匀的错流接触。
(2) 筛孔塔板的构造① 筛孔——塔板上的气体通道,筛孔直径通常为3~8mm 。
② 溢流堰——为保证塔板上有液体。
③ 降液管——液体自上层塔板流至下层塔板的通道。
(3) 筛板上的气液接触状态筛板上的气液接触状态有鼓泡接触、泡沫接触、喷射接触,比较见表10-1。
表10-1 气液接触状态比较项 目 鼓泡接触状态 泡沫接触状态 喷射接触状态 孔速很低 较高 高两相接触面 气泡表面 液膜 液滴外表面 两相接触量 少 多 多 传质阻力 较大 小 小 传质效率 低 高 高 连续相 液体 液体 气体 分散相 气体 气体液体适用物系重轻σσ<(正系统)重轻σσ>(负系统)工业上经常采用的两种接触状态是泡沫接触与喷射接触。
由泡沫状态转为喷射状态的临界点称为转相点。
(4) 气体通过塔板的压降 包括塔板本身的干板阻力(即板上各部件所造成的局部阻力)、气体克服板上充气液层的静压力所产生的压力降、气体克服液体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压力降(一般较小,可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