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邓州市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对策邓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农业发展较为发达,夏玉米是该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由于气候不稳定、管理不当等原因,夏玉米倒伏频发,导致产量大幅减少。
本文将对邓州市夏玉米倒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夏玉米倒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气候因素:夏季是邓州市雨量较多的季节,而玉米生长期需求较多的水分。
如果遇到大雨或暴雨,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根系松散,失去对植株的支撑力,从而引发倒伏。
2.土壤因素:邓州市部分地区土壤质量相对较差,通透性较差、持水能力差,极端天气条件下,会因土壤软化导致玉米植株倒伏。
3.病虫害: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特别是玉米腰斑病,会导致玉米植株抗倒性下降,容易倒伏。
4.栽培方式:有的农民在种植玉米时,栽植密度过大,或者未按照正确的株行距和行距进行栽植,导致玉米植株相互竞争,根系生长不良,易发生倒伏。
由于夏玉米倒伏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为了提高产量稳定性,农民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合理选地和调整播期: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并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合理调整播种期,避免遇到大雨或暴雨。
2.加强土壤管理:改善土壤质量,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和持水能力。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秸秆还田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
3.防治病虫害:加强农田管理,及时发现并采取控制措施进行防治,减少土壤中病菌和虫害的侵袭。
定期喷施农药进行防治,注意使用合理的剂量。
4.调整栽培方式:合理调整玉米的栽培密度和株行距,避免玉米植株相互竞争,生长不均衡。
栽培时注意适量使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玉米植株的抗倒性。
5.加强管理措施:加强田间监测,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倒伏迹象,并采取支撑措施,如添加支撑杆或使用绑架法等,防止倒伏加重。
总之,邓州市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多种多样,预防对策也需要综合考虑。
通过合理选地、调整播期,加强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调整栽培方式,并加强田间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夏玉米倒伏的发生,并提高玉米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玉米倒伏是指玉米植株在遭遇强风或其他外力作用下,无法维持正常生长姿态,而发生倒伏的现象。
在玉米生产中,倒伏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因此预防玉米倒伏是农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1.生长阶段:在玉米一生中,转折期(拔节-开始抽雄)和生育期(开始抽雄-灌浆)是倒伏的高发期。
转折期时,玉米抽雄、抽秆速度加快,而根系尚未完全发育,导致植株稳定性较差,容易倒伏。
生育期时,随着玉米结实和鲜秆重量的增加,对植株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容易导致倒伏。
2.外力作用:强风、暴雨等自然气候因素是引起玉米倒伏的主要外力因素。
强风可以通过对玉米植株施加较大的压力,使其无法保持直立姿态而倒伏。
暴雨则会使土壤变得松软,减少了植株与土壤的粘结力,进而减弱了植株的支持力,导致倒伏。
3.农艺措施不当: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当、排水不良、虫害和病害等因素也会导致倒伏。
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植株之间竞争激烈,造成植株生长不均匀,根系发育不良,容易倒伏。
施肥不当会导致根系分布不均匀和根系生长不良,减弱了土壤粘结力,增加了倒伏的风险。
排水不良会导致土壤过湿,减少植株根系对土壤的粘结力,易发生倒伏。
虫害和病害的侵害会削弱植株的生长能力,使其无法支撑自身重量,容易倒伏。
为了预防玉米倒伏,农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的品种选择:选择抗倒伏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抗倒伏性强的品种具有较粗壮的秆径、较小的叶片角度和较深的根系,能够更好地抵抗自然灾害的侵害,减少倒伏的风险。
2.适当控制种植密度:合理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是防止倒伏的关键。
密度过大会增加植株之间的竞争,容易导致倒伏,而密度过小则容易造成产量低下。
种植密度的选择应根据土壤肥力、水分状况、品种特性和机械化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3.注意施肥和水肥一体化:合理施肥是减少倒伏的重要措施之一、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生长需要进行合理施肥,避免出现过浓或过稀的施肥现象。
同时,应注意水肥一体化,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提高植株的抗风性。
玉米空秆、倒伏的原因及防止措施1.玉米空秆的原因玉米空秆是指玉米植株上部缺乏穗粒或穗粒不饱满的现象。
玉米空秆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长期气候不利:夏季高温、干旱及强光等不利气候因素,会导致玉米植株生长受阻,影响玉米穗粒的形成和充实程度,从而出现空秆现象。
(2)种植密度过大:过密的种植密度会使玉米植株互相竞争光照和营养物质,导致部分玉米植株发育不良,空秆的现象增加。
(3)土壤养分不足:土壤缺乏养分会影响玉米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导致玉米的穗粒形成不良,从而产生空秆。
(4)病虫害侵扰:玉米生长过程中受到病虫害侵扰,导致部分植株受损,影响了穗粒的形成和充实,使玉米产生空秆。
2.玉米倒伏的原因玉米倒伏是指玉米植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或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植株倒伏。
玉米倒伏的主要原因包括:(1)风力过大:强风会使玉米植株根部稳固性不足,导致植株倒伏。
(2)结实不良:玉米穗粒的形成和充实不良会减弱玉米植株的稳固性,增加了倒伏的风险。
(3)秆粗壮:玉米植株由于长势旺盛,而秆粗壮导致抗风性能下降,容易发生倒伏。
(4)地力差:土壤贫瘠或养分不均衡会使玉米植株生长不良,稳固性差,易倒伏。
(5)病虫害侵袭:玉米植株生长过程中受到病虫害侵袭,导致植株受损,增加了倒伏的风险。
3.预防玉米空秆和倒伏的措施(1)合理施肥:在种植玉米前,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施肥,合理配置氮、磷、钾等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减少空秆的发生。
(2)适当密植:在种植玉米时,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当的种植密度,避免过密种植导致植株竞争激烈,影响穗粒充实和空秆的发生。
(3)管理留膛:玉米的生长过程中,适当进行留膛,加大植株间的距离,有助于光照和通风,提高玉米植株的穗粒质量,减少空秆的产生。
(4)防治病虫害:在玉米生长期,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采取科学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并治理病虫害,减少对玉米植株的危害,降低空秆的发生率。
•玉米倒伏的原因•玉米抗倒伏的措施•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的技术目•玉米抗倒伏的实践案例录风雨天气土壤条件施肥不当、氮肥施用过量等都会导致玉米植株过度生长,降低其抗倒伏能力。
施肥管理种植密度植株高度抗倒伏品种品种多样性选择抗倒伏品种合理密植原则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种植密度,确保玉米群体和个体的协调发展。
增加株数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提高玉米植株的数量,以增加秸秆数量和强度,提高抗倒伏能力。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平衡施肥增施钾肥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监测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虫害对玉米造成损害。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玉米植株的影响。
喷施抗倒伏药剂喷施生长调节剂喷施磷酸二氢钾合理化控确定化控时机选择化控剂中耕培土可以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中耕培土的操作在玉米生长期间,适时进行中耕培土,特别是在大雨过后,及时进行中耕培土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
中耕培土的作用及时中耕培土VS选用抗倒伏品种通过控制种植密度,避免过密或过疏,使玉米植株能够得到合理的光照和营养,从而减少倒伏的风险。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某地区玉米种植实践案例某品种玉米抗倒伏表现案例选择优良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某种植技术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案例应用地膜覆盖技术采用间作方式。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措施玉米倒伏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严重的会绝产。
因遇风雨造成的轻度倒伏,有些能够恢复,减产幅度不大。
如果倒伏较重不能自然恢复时,将影响植物光合造成大幅度减产;玉米螟蛀空茎秆,易造成茎秆倒折;茎腐病也可造成茎秆倒折。
极端缺钾的玉米秆脆,苗期施氮肥过多,根系分支少、入土浅,这些都可以使植株的支持力降低,而发生倒伏。
在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中,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增加亩收获穗数确实能实现玉米高产。
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到每亩3500株到5000株以上,倒伏问题就不可避免。
特别在7、8、9三个月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发生时,倒伏面积大,芽变发霉果穗多,损失很大。
1 玉米倒伏的原因1.1 种植密度不合理一些地区,由于种植习惯的原因,生产上对玉米的田间管理较粗放,有的农民甚至播种后不间苗、定苗,造成种植密度过大,使玉米生长中后期植株拥挤,群体过大,玉米个体的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瘦弱,使玉米个体的抗性下降,极易发生病虫害和倒伏。
1.2 肥水管理不合理有些田块各种肥料施肥不平衡,氮肥施用量过大,磷钾肥施用量不足,造成营养元素失衡。
氮肥过多,易造成植株茎秆细胞密度变小,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壁变薄。
使玉米茎秆的柔韧性降低,抗拉能力下降,从而使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下降。
玉米生长期间浇水不当,也容易造成植株抗性降低,尤其是在玉米生长前期,氮肥和水分过多极易造成水渍弱苗或植株旺长,降低玉米的抗倒能力。
2 针对玉米倒伏的原因提出措施2.1 苗期增施钾肥钾肥具有提高玉米茎秆强度的作用。
在足量施用氮肥的情况下,应提倡增施钾肥、氮钾配合施用。
钾肥宜早施,在出苗后作苗肥施用。
一般每亩可施用硫酸钾或氯化钾10~20 kg。
2.2 间定苗时蹲苗蹲苗主要适用于春玉米,对于密度较大、具有旺长趋势的地块,可在苗期进行蹲苗。
蹲苗的措施主要有适度干旱、中耕断根、增施氮肥等。
蹲苗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基部茎节的旺长、促进根系发育,从而减轻倒伏发生的几率。
2020年7~8月份,狂风暴雨接连不断,致使玉米生产田出现大面积倒伏。
狂风暴雨过后玉米出现倒伏,令农户头疼不已,尤其是种地大户。
针对倒伏原因以及目前农户最关注的问题“玉米倒了怎么办”“到底是不是扶”,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应对措施。
一部分人说如果不扶任其自然生长的话,玉米地里不通风透光,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就不会结穗。
有些人认为,雨后倒伏的玉米不要扶,理由是扶玉米时会伤害到根系,后期生长受到影响。
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情况应当具体对待,现就玉米倒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对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1玉米倒伏的原因1.1苗期浇水太多,容易出现徒长,使植株节间过长,容易引起倒伏。
1.2根系欠发达。
磷肥用量不足,影响根系生长;再者整地质量差,扎根浅,影响气生根生长。
1.3处于大喇叭口期的玉米,重心在植株上部,在遇到狂风暴雨时易发生倒伏。
1.4密度过大。
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通常情况,高密度为4000~6000株/亩,低密度为3000~3500株/亩,中密度为3500~4000株/亩。
超过品种适宜的密度10%以上,遇到不良气候就极易发生倒伏。
1.5氮肥过多,钾肥不足,茎部韧性差,容易发生倒伏。
1.6玉米病虫害。
玉米螟、青枯病等病虫害容易引起玉米茎部折断。
2玉米倒伏类型玉米倒伏分为根倒伏、茎倒伏、茎折断3种情况。
2.1根倒伏。
灌水后遇大风或因暴雨而引起,主干不弯不折,植株根系在土壤发生改变,多发生在玉米拔节以后。
2.2茎倒伏。
玉米根系固定在土壤中的位置不变,而植株弯曲现象出现在中上部分。
茎秆坚韧的品种或密度过大的地块易发生茎倒伏。
2.3茎折断。
在土壤中玉米根系不发生移动,茎秆不弯曲,从茎的某一个节间折断。
个别抗倒性不好的品种,或者受到病虫害影响的玉米,遇到狂风暴雨容易发生。
3预防玉米倒伏的措施3.1合理密植。
严格按照品种说明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对于密度太大的玉米田,可采取间苗、定苗的办法,保证合理的密度,防止发生倒伏。
导致玉米倒伏的主要因素及预防补救措施摘要本文分析了导致玉米倒伏的三个主要因素,介绍了防止玉米倒伏所要采取的五种措施以及玉米一旦倒伏后所采取的三个补救措施,以供生产中参考应用。
关键词玉米;倒伏因素;技术措施玉米倒伏可分为:茎倒伏、根倒伏、茎倒折三种,但不论何种倒伏都会对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玉米产量不断提高对玉米产量构成要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玉米栽植密度的不断加大,致使玉米倒伏的风险也不断加大,对玉米的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所以说玉米倒伏是玉米生育期中的一个非常主要的自然灾害,可以造成玉米大幅度的减产,严重时甚至绝收,防止玉米倒伏是玉米栽培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
1玉米倒伏的原因玉米倒伏主要有三种因素:一是品种因素;二是人为造成;三是天气影响。
1)品种因素。
主要是指玉米品种本身因素,是由生物遗传因子所决定,大致可总结出两个方面。
①是植株的生理缺陷,品种植株过高或穗位过高,杆细杆瓢,或次生根少。
②是品种的抗逆性缺陷,品种本身不抗病虫害或者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差,致使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病虫害,导致倒伏现象发生。
2)人为因素造成。
①密度过大,把低密度品种当作高中密度进行播种,或者把高密度品种过于密植,造成群体内通风透光减少,光合产物减少,导致个体发育不良,植株偏高或茎秆偏细,遇到暴风雨等灾害性天气造成倒伏。
②种植密度虽然合理,但是行距与株距不和谐,行距过窄或株距过小,都可以造成玉米倒伏。
③施肥不合理,氮磷钾等主要肥料没能合理搭配,施肥量过大,特别是氮肥过多,施肥深度过浅(不利于根系的下扎)或距离根太近而造成烧根。
④田间管理措施不当,既不实行宽窄行种植,出苗后也没有进行间定苗,又不注重病虫害的防治。
⑤玉米整地质量不好,土壤过于板结,致使玉米根系不能下扎,根系发育不良、根系少,也是造成倒伏的主要原因。
3)天气条件影响。
天气条件是玉米倒伏的关键因素。
苗期的雨水过多(不利于蹲苗)、拔节期的阴雨寡照和灌浆期的暴风骤雨都能引起玉米的倒伏。
玉米倒伏原因及防止措施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倒伏现象,给农民朋友带来不小的损失。
那么,玉米倒伏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采取措施来防止玉米倒伏呢?玉米倒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天气因素: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袭击往往是导致玉米倒伏的主要原因之一。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猛烈地摆动玉米植株,使其根部容易松动,从而导致倒伏。
2. 茎秆过细: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茎秆过细是导致玉米倒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茎秆细弱无力,抵抗风雨的能力较差,容易在强风吹袭下折断。
3. 疏植密度不当:玉米的疏植密度不当也会影响植株的稳定性。
如果植株过密,茎秆之间的空间不够,植株之间互相支撑不足,容易导致倒伏。
为了防止玉米倒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种植抗倒伏品种:选择抗倒伏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以降低玉米倒伏的风险。
抗倒伏品种的茎秆粗壮,抵抗风雨能力强,能够更好地保持植株的稳定性。
2. 合理施肥:适量施肥,保证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
过度施肥会导致玉米茎秆过长而细弱,容易倒伏;而缺乏养分则会使植株生长不健壮,同样容易倒伏。
因此,合理施肥是防止玉米倒伏的重要措施之一。
3. 控制疏植密度: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合理控制疏植密度,使玉米植株之间的空间适中。
过密的疏植密度容易导致植株之间互相竞争,茎秆细弱,增加倒伏的风险;而过疏的疏植密度则会导致植株支撑不足,同样容易倒伏。
4. 及时支撑: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支撑,以增加植株的稳定性。
可以使用木桩、竹竿等支撑物,将其插入土壤中,与玉米植株相连,起到支撑的作用。
5. 加强管理:加强对玉米的管理,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保持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
同时,及时修剪茎秆,保持茎秆的粗壮,有助于提高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采取,可以有效地防止玉米倒伏的发生,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农民朋友们在种植玉米时,要对玉米倒伏的原因有所了解,并灵活运用相应的防止措施,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玉米生长期间常遇暴雨伴大风天气,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倒伏。
根据不同的倒伏情况分析,除风雨外以下几种原因可导致倒伏程度加重。
一、倒伏原因1.品种。
所种品种根系不发达、植株高大、茎秆细弱、韧性不足的容易引起倒伏。
2.种植密度、方式不合理。
高密度品种郑单958的大面积推广,使广大农民产生密度越大产量越高的心理,玉米机播后少间苗或不间苗,造成玉米田密度过大,个别地块可达6000株/亩以上,造成秸秆细弱,节间拉长,穗位增高,增加了倒伏的潜在危机,遇见大风大雨,造成倒伏。
3.肥水管理不科学。
肥料在苗期一次性施入,导致玉米苗期旺长,株高增加,容易倒伏。
或玉米苗期及拔节期大水大肥、重氮轻磷,少施或不施钾肥,造成钾肥尤其缺乏。
使基部2~3节间过度伸长,植株和穗位增高,给后期倒伏造成潜在威胁。
而钾肥的缺乏直接导致玉米苗弱、茎秆韧性减弱,增加倒伏的风险。
盲目浇水也是玉米倒伏的原因之一,浇后遇雨极易倒伏。
4.化控过晚。
喷施药物防倒剂控制株高,掌握在7~9片叶为好。
5.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主要表现为玉米螟和棉铃虫危害根茎秆和叶子,遇风雨造成倒伏。
二、补救措施1.大雨过后,应当及时疏通地头排水沟,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
2.对于倒伏较轻的玉米,不用扶,因为植株自身调节能力强,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植株的生长,它们自然就会直立起来,而且茎叶空间布局也将趋于合理。
3.对于倒伏较严重的,可等雨后地面稍干时,采用人工的办法轻轻扶直植株。
玉米茎基部第一、第二节间比较脆弱,加之已有部分根系受损,扶直时要防止折断和增加根伤。
最好两人一起操作,其中一人抓住玉米植株较上部位轻轻拉起,另一人在根部培土。
三、预防措施1.选择支持根发达及茎秆粗壮的品种。
首先针对品种特征特性,选择支持根发达、穗下节间粗壮、植株粗壮、柔韧性好的品种,如郑单958、京单28等品种。
2.采用合理的方式提高密度。
追求高产,重点要掌握一个度,即合理方式密植,建议合理密度或大小行种植。
玉米倒伏原因及对策倒伏的原因:一、高温、多雨、多风、寡照。
二、种植密度过大,田间植株郁蔽、茎秆徒长。
三、施肥时期不当,拔节期大量追施氮肥,促进了茎秆不必要的旺长。
四、有旺长趋势的田块在苗期未进行蹲苗。
综合来看,玉米发生倒伏的几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是茎秆旺长与多雨大风天气恰好相遇发生倒伏的几率比较大,其中多雨大风天气是主要诱因。
倒伏后的对策:玉米发生倒伏以后,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发生根倒的地块,在雨后应该尽快人工扶直植株并进行培土,以便重新将植株固牢。
发生弯倒的地块,雨后可用竹竿轻轻挑动植株,抖落植株上的雨水,以减轻植株压力,待天晴后让植株慢慢恢复直立生长。
但在抖落雨水时尽量不要翻动植株,以防人为造成茎秆折断。
发生茎秆折断的玉米地块,要根据发生程度来区别对待。
茎秆折断情况比较严重的地块,将玉米植株割除作为青饲料,然后再补种一些速生叶类蔬菜;茎秆折断比例较小的地块,应将茎秆折断的植株尽早割除。
防止倒伏的措施:玉米发生倒伏后,即使是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因此,防止倒伏才是重点。
一、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田间郁蔽,植株之间的相互遮阳会使茎秆徒长、纤细,极易发生倒伏。
所以,生产中一定要按照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来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在一般生产条件下,尽量不要超过品种推荐种植密度的上限。
二、合理施肥。
要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施用,缺钾地区要特别注意增施钾肥,以增强茎秆强度,提高茎秆抗倒伏能力。
另外,尽可能避免在拔节期一次性追施氮肥,应将氮肥分成苗肥(或种肥)和穗肥2次追施。
三、培土。
在多风地区,于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可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以促进气生根发育,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四、蹲苗。
苗期有旺长趋势的田块,可采用中耕断根和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进行蹲苗,从而有效防止玉米倒伏。
但进行蹲苗的地块一般只适合于地力比较壮、土壤墒情比较好和有旺长趋势的地块,蹲苗时间不易太长,在拔节之前一定要结束,否则会影响果穗分化。
玉采田倒伏的原因与防治朱宝山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种植种类多样,其中有粮食作物以及经济作物,玉米是我国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方的种植范围最广,但是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倒伏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着玉米的正常生长。
本文以黑龙江密山市为例,详细分析了玉米田的倒伏现象。
一、玉米田倒伏发生的原因1、玉米品种原因我国玉米倒伏现象发生的几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茎倒伏、茎折断以及根倒伏三种,不仅影响了玉米的生长,了: ,在一程上了我国农业的发。
究其缘由,玉米田倒伏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玉米品种问题。
当抗倒伏的玉米品种较多,是在密山市的及范围不,正在的是的抗倒伏不的品种。
2、种植不: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当种植当其生长过程,但是在密山市,由种植的不,玉米出现伏的。
,在种时,种不一,,种较的因为根较,现伏现象。
,种植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率较现不以及倒伏几率的长。
3、种植密不!究表,玉米的最种植密是之40cm o密过高,部分玉米苗的,了作,生长,其较大的玉米,生长,最生长程不一,在、时,伏的几率o、玉米伏方的1、择优良品种倒伏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程的,所以,已经成为了当玉米种植的主要问题之一o倒伏现象可以从种时期预。
已经抗倒伏较的玉米品种,只是推广范围较窄。
抗倒伏较的品种属杂交品种,集了多种玉米的优点,在抗倒伏方有着较为优良的成绩,所以,为了玉米的健康生长,当根密山市当实际情况,采购杂交抗倒伏玉米品种。
2、田①蹲蹲是一种的农作物方法,在一程上提高玉米的抗倒伏。
在玉米生长期,当地种植当期观察玉米生长情况,若发现部分成长程不一,当及时计划,蹲苗。
蹲可以生长较的玉米生长,促玉米吸收多的养分,形成较为发达的根,并与其玉米发相持平。
②随着时代的发,农业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我国已经从一个的农业国转了现代的农业大国。
就来说,玉米的生长及起了关键作,中含有较多的氮磷钾微元素,可以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足的养分,根茎健壮,从而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摘要:倒伏是指玉米茎秆节间折断或倾斜。
在玉米生长季节多暴雨的地区,较易发生倒伏。
文章介绍了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玉米;倒伏;原因;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59-1
1 玉米倒伏的主要原因
1.1 种植密度过大
近几年,由于农民朋友盲目追求产量,不管是什么品种,也不管是多大垄距,株距种在7~8寸。
由于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田间郁闭,植株之间的相互遮阳使茎秆徒长,纤细,根系减少,遭遇大风极易发生倒伏。
1.2 根系发育差
由于近些年,一次性肥大量使用,特别是掺混肥的使用,由于含氮量高,前期如遇雨水充足,田间肥水条件好且苗期长势旺盛,如果拔节期偏施氮肥且数量大,造成植株地上部生长迅速,节间拉长,而根系得不到很好的发育,根量少,气生根条数和层数减少,遭遇大风降雨很容易造成倒伏。
2 玉米倒伏的防治技术
2.1 合理密植
根据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来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在一般生产条件下,尽量不要超过品种推荐的种植密度的上限,耐密型品种的如
郑单958,留苗密度掌握在每公顷6.5~7.0万株,大穗型品种如登海9号,郑单518等,每公顷宜留苗4.5~5.25万株,最多不超过6万株。
2.2 适当蹲苗
苗期适当蹲苗能使地上部节间缩短,促进根系下扎,构建庞大根系以提高抗倒伏能力,苗期有旺长趋势的田块,可采用中耕断根和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进行蹲苗,从而有效防止玉米倒伏。
此方法一般只适合于地力比较壮,土壤墒情比较好和有旺长趋势的地块,且蹲苗时间不易太长,在拔节之前要结束。
否则会影响果穗分化,拔节后第一次灌水量不宜太大,以防徒长。
2.3 化学调控
种植密度比较大,有倒伏危险的地块,可在拔节以后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来抑制株高,降低植株重心。
时间一般为玉米7~11片叶时,可缩短基部1~3个节间,降低玉米穗位,增加玉米气生根数和层数,起到很好的防倒伏作用,但在应用化控技术时,一定要根据药剂说明书来严格掌握药剂说明书来严格掌握药剂用量和施用
时间,否则也会造成减产。
2.4 深耕培土
深耕能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入土加深,可明显减轻后期倒伏程度,玉米拔节期后培土,可产生大量支持根,使根系发达,减轻倒伏。
2.5 合理施肥
要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施用,缺钾地区要特别注意增施钾肥,
以增强茎秆强度,提高茎秆抗倒伏能力,尽可能避免在拔节期一次性追施氮肥,应分期追肥,最好以优质复合肥或氮钾肥来代替优质氮肥,保证玉米均衡生长,防止偏施氮肥引起的徒长,从而提高抗倒伏能力。
2.6 根倒伏后的补救
对于已进入灌浆期而又根倒伏的玉米田,因雌穗已发育,可不进行扶直,任其慢慢恢复生长,上部的绿色部分仍可进行光合作用,供给穗部灌浆,硬扶反而会造成伤根影响生长,对于刚抽出花丝尚未授粉的倒伏地块,应立即于雨后进行扶直并培土,但注意要轻,避免伤根,也可几株玉米穗部绑在一起形成三角形或四角形,以便进行正常授粉和灌浆,倒伏的玉米由于光合作用差,生理机能受到扰乱,影响灌浆结实,对只追一次追一次肥的田块,可再追一次肥,如果第一次追肥未施磷钾肥,可用1.4%丰产素5000倍液喷洒植株,有利于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合成,增加玉米籽粒的饱满度,玉米倒伏后,往往发生病害如玉米大小斑病,锈病等,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可用50%敌苗灵500倍液或75%百菌清3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或每公顷用石灰粉235~300千克拌细土,750千克均匀撒施田间,能有效地防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适时防治玉米螟,当玉米呈喇叭口时每公顷用3%的辛硫磷颗粒剂3.75千克对细沙75~105千克撒施于心叶。
作者简介:郭大军(1964-),吉林德惠人,德惠市朱城子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作物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