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发生倒伏的原因及防止措施(一)
- 格式:docx
- 大小:13.08 KB
- 文档页数:2
邓州市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对策邓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农业发展较为发达,夏玉米是该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由于气候不稳定、管理不当等原因,夏玉米倒伏频发,导致产量大幅减少。
本文将对邓州市夏玉米倒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夏玉米倒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气候因素:夏季是邓州市雨量较多的季节,而玉米生长期需求较多的水分。
如果遇到大雨或暴雨,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根系松散,失去对植株的支撑力,从而引发倒伏。
2.土壤因素:邓州市部分地区土壤质量相对较差,通透性较差、持水能力差,极端天气条件下,会因土壤软化导致玉米植株倒伏。
3.病虫害: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特别是玉米腰斑病,会导致玉米植株抗倒性下降,容易倒伏。
4.栽培方式:有的农民在种植玉米时,栽植密度过大,或者未按照正确的株行距和行距进行栽植,导致玉米植株相互竞争,根系生长不良,易发生倒伏。
由于夏玉米倒伏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为了提高产量稳定性,农民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合理选地和调整播期: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并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合理调整播种期,避免遇到大雨或暴雨。
2.加强土壤管理:改善土壤质量,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和持水能力。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秸秆还田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
3.防治病虫害:加强农田管理,及时发现并采取控制措施进行防治,减少土壤中病菌和虫害的侵袭。
定期喷施农药进行防治,注意使用合理的剂量。
4.调整栽培方式:合理调整玉米的栽培密度和株行距,避免玉米植株相互竞争,生长不均衡。
栽培时注意适量使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玉米植株的抗倒性。
5.加强管理措施:加强田间监测,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倒伏迹象,并采取支撑措施,如添加支撑杆或使用绑架法等,防止倒伏加重。
总之,邓州市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多种多样,预防对策也需要综合考虑。
通过合理选地、调整播期,加强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调整栽培方式,并加强田间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夏玉米倒伏的发生,并提高玉米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对策作者:徐荣起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3期关键词:玉米倒伏原因对策玉米生产中,产量的高低除受品种、地力、栽培、病虫和旱涝灾害因素影响外,倒伏也是造成玉米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几年来,大风大雨并行的天气增多,2009年8、9月份,河北省夏播区连续出现大风大雨天气,宁晋县玉米大面积倒伏受损,成灾面积2.87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56.7%,造成玉米严重减产。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因栽培措施不合理而造成玉米植株的抗倒性降低,形成倒伏,造成减产。
因此,采取有效对策预防玉米倒伏对确保玉米高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
一、玉米倒伏的原因1.播种质量差夏播玉米多采用贴茬直播,在播种过程中,由于机器行速度过快或播种深度调整过浅,使种子半露于播种沟表面,出苗后根系生长在土壤表层,导致根系浅易倾斜或弯曲形成倒伏。
2.种植密度不合理由于种植习惯不同,部分玉米田管理粗放,不按品种特性和地力确定合理的密度,出苗后不间苗,定苗,留苗密度过大,使玉米生长中后期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拥挤、细弱,抗性降低,极易遭病虫为害,遇大风大雨而造成倒伏。
3.施肥不协调部分玉米田偏注重氮肥的施用而忽视磷,钾肥的协调作用,造成氮、磷比例失调,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足,营养失衡,导致玉米营养生长过旺,植株和穗位偏高,韧性降低,易形成倒伏。
4.浇水不当玉米生长期间,尤其是在生长前期,氮肥和水分过多,极易造成水渍弱苗或植株旺长而降低玉米的抗倒能力。
二、预防倒伏的对策。
1.选用高抗倒品种玉米品种间的抗倒性存在差异,应选用杆矮、高产、抗倒伏性强、抗病性好的品种。
2.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和地力,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由于品种特征特性的不同,对种植密度的要求不同,只有掌握适宜的种植密度,才能发挥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
3.平衡施肥,合理浇水为满足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对营养元素的需要,确保高产、稳产,氮、磷、钾三要素应按比例配合施用,平衡施肥。
苗期至拔节期应适当控制浇水,适度蹲苗,使植株生长健壮。
种植玉米过程中,常会因强风、强降雨、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原因而发生倒伏,应在分析倒伏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抗倒伏及相应的补救措施,方可减少因倒伏造成的经济损失。
本文就玉米倒伏的原因及抗倒伏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玉米发生倒伏的主要原因1、品种的抗倒性差玉米植株是否易发生倒伏,与该玉米品种的特性相关。
玉米根系不发达、抓土能力差,植株过于高大,茎秆比较细弱,表皮组织厚度不够、坚韧度较差,穗位过高,叶片属于平展型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植株倒伏的风险。
2、管理不到位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到位,或技术措施不合理,都会导致玉米生长不良,增加倒伏的风险。
如在旱情严重、地力不足时,水和肥供应不及时,玉米的根系发育差,入土比较浅,在遇到风雨时易发生倒伏。
另外,在预留行的方向相对于风向,且种植密度过大时,也易引起玉米倒伏。
3、种植密度不合理主要是播种行不合理、预留行规格不合理。
如果预留行不符合标准,也会影响到播种行。
而且种植时的株距过小,导致窄行间叶片过于密集,影响其对光能的良好吸收。
另外,由于株距小使土壤中的根比较密集,出现争夺水肥的问题,导致水分和养分供应不均衡,因此不利于根系正常发育,使根系不够强壮,易导致植株徒长,使倒伏的几率加大。
4、施肥量明显不足首先是使用肥料的种类不全,一是偏重于使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用量不足;二是有机肥使用过少,或根本不使用有机肥;三是施肥量偏少,使地力较差。
由于磷钾肥和有机肥的用量少,而且基肥的施用量不足,追肥不够及时合理,会造成土壤板结,根系发育不良,使玉米的地上部分的长势弱,生长缓慢甚至出现病虫害,植株的抗倒能力显著降低。
5、施肥方法不正确在玉米施肥中,大多采用在预留行的中间开沟条施,导致肥料与根系的距离相对较远,使植株的主根很难吸收到肥料养分。
因而,影响了根系的发育和形成,由于对养分的吸收不够充分,还会使地上部分的茎秸、叶片和花果营养缺乏,生长机能不强,植株不够健壮,易发生倒伏。
玉米倒伏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作者:姜波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1期姜波(集贤县二九一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双鸭山155923)摘要:我国玉米凭借其种植面积广、产量高在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农业现代联合耕作技术的推广,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玉米的倒伏问题也日益突出。
分析造成玉米大面积倒伏的原因,主要与自然灾害、天气状况、品种选择和种植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保证玉米的产量不受影响,针对各种原因研究制定防治玉米倒伏的措施,供农民同行借鉴。
关键词:玉米;倒伏;原因;措施玉米倒伏是指高秆作物受到外界各种综合复杂的因素影响,在每年生长过程中都会发生根倒、倾斜或茎折的的问题。
玉米倒伏类型表现为根部倒伏、茎部倒伏和茎部倒折三类。
玉米倒伏问题不仅给玉米产量带来不同程度的降低,对玉米结粒的光泽度、饱满度等质量品质有所影响,对玉米生长发育和抗病虫害能力都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不受倒伏危害的影响,针对造成玉米倒伏现象的种植密度疏密不当、品种选用不适合当地土质、风雨天气、种植技术管理不科学等原因,采取强化玉米田间管理科学种植、合理密植、选用抗倒伏且与当地土质相适应的品种等改进优化措施,控制玉米倒伏面积不再扩大,减少损失为玉米的高产稳产提供必要的条件。
1 造成玉米倒伏的不利因素第一,玉米品种选择不恰当,种植密度不科学。
首先,玉米品种受基因遗传等因素的制约,由于植株高度不同、穗位高度不同、根系发达程度不同、茎秆强弱度不同和韧度不同等导致抗倒伏能力有所差异。
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玉米植株株高较矮、茎秆粗壮、穗位较低、根系发达且韧性强的品种抗倒伏能力强。
同时还要考虑即使相同的品种对于不同的地域土壤和气候还会发生变化,因此在选择玉米品种时,还要依据当地地域环境选择出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
其次,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倒伏性也产生不同影响。
近年来为了追求增产增收大面积推广密植型玉米品种,行距在50cm内、密度超过7.5万株/hm2这些标准的地块,都会发生因种植密度大引起光照不充足、茎秆坚韧性弱、穗位升高、节间变长等现象,严重影响植株的抗倒能力,引发倒伏。
2020年7~8月份,狂风暴雨接连不断,致使玉米生产田出现大面积倒伏。
狂风暴雨过后玉米出现倒伏,令农户头疼不已,尤其是种地大户。
针对倒伏原因以及目前农户最关注的问题“玉米倒了怎么办”“到底是不是扶”,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应对措施。
一部分人说如果不扶任其自然生长的话,玉米地里不通风透光,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就不会结穗。
有些人认为,雨后倒伏的玉米不要扶,理由是扶玉米时会伤害到根系,后期生长受到影响。
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情况应当具体对待,现就玉米倒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对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1玉米倒伏的原因1.1苗期浇水太多,容易出现徒长,使植株节间过长,容易引起倒伏。
1.2根系欠发达。
磷肥用量不足,影响根系生长;再者整地质量差,扎根浅,影响气生根生长。
1.3处于大喇叭口期的玉米,重心在植株上部,在遇到狂风暴雨时易发生倒伏。
1.4密度过大。
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通常情况,高密度为4000~6000株/亩,低密度为3000~3500株/亩,中密度为3500~4000株/亩。
超过品种适宜的密度10%以上,遇到不良气候就极易发生倒伏。
1.5氮肥过多,钾肥不足,茎部韧性差,容易发生倒伏。
1.6玉米病虫害。
玉米螟、青枯病等病虫害容易引起玉米茎部折断。
2玉米倒伏类型玉米倒伏分为根倒伏、茎倒伏、茎折断3种情况。
2.1根倒伏。
灌水后遇大风或因暴雨而引起,主干不弯不折,植株根系在土壤发生改变,多发生在玉米拔节以后。
2.2茎倒伏。
玉米根系固定在土壤中的位置不变,而植株弯曲现象出现在中上部分。
茎秆坚韧的品种或密度过大的地块易发生茎倒伏。
2.3茎折断。
在土壤中玉米根系不发生移动,茎秆不弯曲,从茎的某一个节间折断。
个别抗倒性不好的品种,或者受到病虫害影响的玉米,遇到狂风暴雨容易发生。
3预防玉米倒伏的措施3.1合理密植。
严格按照品种说明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对于密度太大的玉米田,可采取间苗、定苗的办法,保证合理的密度,防止发生倒伏。
玉米倒伏原因及防止措施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倒伏现象,给农民朋友带来不小的损失。
那么,玉米倒伏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采取措施来防止玉米倒伏呢?玉米倒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天气因素: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袭击往往是导致玉米倒伏的主要原因之一。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猛烈地摆动玉米植株,使其根部容易松动,从而导致倒伏。
2. 茎秆过细: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茎秆过细是导致玉米倒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茎秆细弱无力,抵抗风雨的能力较差,容易在强风吹袭下折断。
3. 疏植密度不当:玉米的疏植密度不当也会影响植株的稳定性。
如果植株过密,茎秆之间的空间不够,植株之间互相支撑不足,容易导致倒伏。
为了防止玉米倒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种植抗倒伏品种:选择抗倒伏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以降低玉米倒伏的风险。
抗倒伏品种的茎秆粗壮,抵抗风雨能力强,能够更好地保持植株的稳定性。
2. 合理施肥:适量施肥,保证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
过度施肥会导致玉米茎秆过长而细弱,容易倒伏;而缺乏养分则会使植株生长不健壮,同样容易倒伏。
因此,合理施肥是防止玉米倒伏的重要措施之一。
3. 控制疏植密度: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合理控制疏植密度,使玉米植株之间的空间适中。
过密的疏植密度容易导致植株之间互相竞争,茎秆细弱,增加倒伏的风险;而过疏的疏植密度则会导致植株支撑不足,同样容易倒伏。
4. 及时支撑: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支撑,以增加植株的稳定性。
可以使用木桩、竹竿等支撑物,将其插入土壤中,与玉米植株相连,起到支撑的作用。
5. 加强管理:加强对玉米的管理,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保持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
同时,及时修剪茎秆,保持茎秆的粗壮,有助于提高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采取,可以有效地防止玉米倒伏的发生,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农民朋友们在种植玉米时,要对玉米倒伏的原因有所了解,并灵活运用相应的防止措施,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作者:杨忠辉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36期玉米是青海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在最近的这几年当中,市面上的玉米品种变的越来越多,农村在进行选择玉米种子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进行选择;农村在种植玉米的时候缺少专业的管理,玉米出现倒伏的现象非常严重,情节比较轻的情况下会造成减少收成,如果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绝收的情况。
因此,在这种这情况下只有通过相关的科学途径和方法来进行综合整治玉米倒伏现象,让玉米的产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玉米倒伏的形式1、根部倒玉米根部倒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玉米苗的发育还没有彻底的完成,根系比较脆弱,在遇到下大雨的时候,玉米苗的根部支撑系统就会瘫痪,在加上刮风的话就会让玉米苗的根部出现大幅度的倾斜,这就会出现玉米苗倒伏的情况发生。
根部倒伏倾斜的情况比较严重,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玉米的收成。
2、茎部倒玉米茎部倒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茎秆的基部和中部机械组织强度比较低,无法支撑地上部分整个玉米苗的重量,这样就会出现玉米苗弯曲和倾斜。
茎部倒对玉米的产量影响比较低。
3、茎部折茎部折主要是说在玉米苗发生根部倒之前,从玉米苗上面的某一个部位发生折断现象。
这用茎部折的情况大多数多发生在玉米苗抽雄之后,这种情况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是最厉害的。
二、造成玉米倒伏的影响原因1、天气原因每一年的6月末到8月之间,是青海地区最佳的旅游时间,同时也是雨量最多的时候。
青海地区在此时大多数都是以暴雨为主,这种暴风雨天气对玉米的成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此时的玉米正处在小喇叭口时期,一旦发生较强的暴风雨天气,那么就会造成玉米苗的大面积倒伏现象发生,在发生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尽快的做出处理。
2、品种原因玉米的品种和倒伏有着很大的联系。
玉米苗的抗倒伏能力需要从玉米苗的高度、玉米穗的位置、根部发育情况和柔韧度进行查看。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玉米苗根部茂盛、玉米穗所处的位置低、和自身地高度比较矮时能够更高的抗倒伏。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玉米生长期间常遇暴雨伴大风天气,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倒伏。
根据不同的倒伏情况分析,除风雨外以下几种原因可导致倒伏程度加重。
一、倒伏原因1.品种。
所种品种根系不发达、植株高大、茎秆细弱、韧性不足的容易引起倒伏。
2.种植密度、方式不合理。
高密度品种郑单958的大面积推广,使广大农民产生密度越大产量越高的心理,玉米机播后少间苗或不间苗,造成玉米田密度过大,个别地块可达6000株/亩以上,造成秸秆细弱,节间拉长,穗位增高,增加了倒伏的潜在危机,遇见大风大雨,造成倒伏。
3.肥水管理不科学。
肥料在苗期一次性施入,导致玉米苗期旺长,株高增加,容易倒伏。
或玉米苗期及拔节期大水大肥、重氮轻磷,少施或不施钾肥,造成钾肥尤其缺乏。
使基部2~3节间过度伸长,植株和穗位增高,给后期倒伏造成潜在威胁。
而钾肥的缺乏直接导致玉米苗弱、茎秆韧性减弱,增加倒伏的风险。
盲目浇水也是玉米倒伏的原因之一,浇后遇雨极易倒伏。
4.化控过晚。
喷施药物防倒剂控制株高,掌握在7~9片叶为好。
5.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主要表现为玉米螟和棉铃虫危害根茎秆和叶子,遇风雨造成倒伏。
二、补救措施1.大雨过后,应当及时疏通地头排水沟,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
2.对于倒伏较轻的玉米,不用扶,因为植株自身调节能力强,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植株的生长,它们自然就会直立起来,而且茎叶空间布局也将趋于合理。
3.对于倒伏较严重的,可等雨后地面稍干时,采用人工的办法轻轻扶直植株。
玉米茎基部第一、第二节间比较脆弱,加之已有部分根系受损,扶直时要防止折断和增加根伤。
最好两人一起操作,其中一人抓住玉米植株较上部位轻轻拉起,另一人在根部培土。
三、预防措施1.选择支持根发达及茎秆粗壮的品种。
首先针对品种特征特性,选择支持根发达、穗下节间粗壮、植株粗壮、柔韧性好的品种,如郑单958、京单28等品种。
2.采用合理的方式提高密度。
追求高产,重点要掌握一个度,即合理方式密植,建议合理密度或大小行种植。
玉米倒伏原因及对策倒伏的原因:一、高温、多雨、多风、寡照。
二、种植密度过大,田间植株郁蔽、茎秆徒长。
三、施肥时期不当,拔节期大量追施氮肥,促进了茎秆不必要的旺长。
四、有旺长趋势的田块在苗期未进行蹲苗。
综合来看,玉米发生倒伏的几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是茎秆旺长与多雨大风天气恰好相遇发生倒伏的几率比较大,其中多雨大风天气是主要诱因。
倒伏后的对策:玉米发生倒伏以后,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发生根倒的地块,在雨后应该尽快人工扶直植株并进行培土,以便重新将植株固牢。
发生弯倒的地块,雨后可用竹竿轻轻挑动植株,抖落植株上的雨水,以减轻植株压力,待天晴后让植株慢慢恢复直立生长。
但在抖落雨水时尽量不要翻动植株,以防人为造成茎秆折断。
发生茎秆折断的玉米地块,要根据发生程度来区别对待。
茎秆折断情况比较严重的地块,将玉米植株割除作为青饲料,然后再补种一些速生叶类蔬菜;茎秆折断比例较小的地块,应将茎秆折断的植株尽早割除。
防止倒伏的措施:玉米发生倒伏后,即使是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因此,防止倒伏才是重点。
一、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田间郁蔽,植株之间的相互遮阳会使茎秆徒长、纤细,极易发生倒伏。
所以,生产中一定要按照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来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在一般生产条件下,尽量不要超过品种推荐种植密度的上限。
二、合理施肥。
要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施用,缺钾地区要特别注意增施钾肥,以增强茎秆强度,提高茎秆抗倒伏能力。
另外,尽可能避免在拔节期一次性追施氮肥,应将氮肥分成苗肥(或种肥)和穗肥2次追施。
三、培土。
在多风地区,于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可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以促进气生根发育,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四、蹲苗。
苗期有旺长趋势的田块,可采用中耕断根和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进行蹲苗,从而有效防止玉米倒伏。
但进行蹲苗的地块一般只适合于地力比较壮、土壤墒情比较好和有旺长趋势的地块,蹲苗时间不易太长,在拔节之前一定要结束,否则会影响果穗分化。
玉米倒伏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摘要:近年来,在玉米生产上经常发生倒伏现象。
因为倒伏发生的时期和轻重程度不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轻者减产5%~10%;重者减产30%~50%。
因此,防止玉米倒伏已成为玉米栽培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玉米;倒伏;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78-001近年来,我县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经常遭遇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造成大面积倒伏,挫伤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制约了玉米的生产和发展,只有有效地防止玉米倒伏,降低玉米倒伏造成的损失,才能确保玉米高产稳产。
防止玉米倒伏已成为玉米栽培的主要目标之一。
1.倒伏的原因1.1 暴风雨天气是倒伏的直接原因。
7~9月份是我县高温、多雨的季节,此时夏玉米处于旺长期,茎秆的生长速度快,茎秆的机械组织比较幼嫩、脆弱。
若遇大风大雨天气,极易发生倒伏。
1.2品种抗倒伏能力的差异。
不同的玉米品种在株高、穗位高、根系发达程度、茎秆强度和韧度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因而品种自身的抗倒伏能力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株高较矮、穗位高较低、根系发达、茎秆粗壮且韧性强的玉米品种抗倒伏能力强;反之,抗倒伏能力弱。
1.3种植密度不合理。
我县一些地区,群众习惯选用稀植大穗品种,过去多为人工点播,种植密度在2500棵左右,现在基本上全为机播,种植密度在4000棵左右。
由于播种方式的改变,造成种植密度过大。
同时生产上对玉米的田间管理较粗放,有的农民甚至播种后不间苗、定苗,也造成种植密度过大,使玉米生长中后期植株拥挤,群体过大,玉米个体的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瘦弱,使玉米个体的抗性下降,极易发生病虫害和倒伏。
1.4肥水供应不合理。
我县玉米生产区普遍存在重施氮肥而轻磷钾肥的习惯,很多地方还存在前期一次性施入全部氮肥的现象。
玉米缺磷影响苗期根系的发育。
玉米缺钾会造成玉米茎秆的韧性变差。
苗期和拔节期追施的氮肥过多,玉米拔节快,基部和中部节间细长,植株中上部叶面积增大,造成“头重脚轻”的现象,致使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变差。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玉米倒伏可能是栽种密度过小,导致植株间的通风性变差,根茎生长不良,需要将栽种密度控制在每亩四千株左右,也可能是在养护时为玉米提供的肥料不合理,导致植株出现徒长现象,在解决时可以为其提供均衡的无机肥料。
玉米为什么倒伏及解决方法
1、密度过小
玉米的植株较大,在栽种时将株距和密度控制的过小,就会导致每株玉米无法接受充足的光照,从而出现倒伏现象。
所以在栽种玉米时需要严格的控制栽种密度,最好将每两株之间的株距控制在三十厘米左右,将密度控制在每亩四千左右。
2、施肥不当
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在养护玉米时需要根据植株的生长阶段选择不同的养分,在玉米生长较为旺盛的时期最好使用以氮肥为主的肥料,减少磷钾肥的使用,以免植株生长过于旺盛,
导致根茎不稳固而出现倒伏现象。
3、土壤不适
栽种玉米时为其提供的土壤不适合植株生长,就会导致玉米根系无法在土壤中深扎稳固,从而出现倒伏现象,所以在栽种玉米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最好可以使用微量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土质较为疏松的沙壤土栽种玉米。
4、病害防治
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其根部被害虫啃噬,也会出现倒伏现象,所以在养护玉米时还可以为植株采取措施防治虫害,最好可以每隔三天向植株喷洒一次杀虫剂,消灭害虫,也可以定期对玉米通风透气,提高植株生长环境的通风性,让玉米可以健康的生长。
玉米发生倒伏的原因及防止措施(一)
作者:许正学李福林张淑琴肖增民邬生辉
摘要介绍通化市玉米生产中常见的几种倒伏类型,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预防玉米倒伏的几种方法和倒伏后的处理措施,以为玉米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倒伏原因;类型;防止措施;吉林通化
通化市是吉林省玉米的重要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
但是,由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特殊气候等条件的影响,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倒伏。
玉米倒伏后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恶化,肥水供给失调,光合产物运输不畅,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减产5%~10%,中度减少20%~30%,严重倒伏的地块减产50%以上,个别品种会因倒伏造成绝收。
玉米发生倒伏后还造成田间常规管理的复杂化,给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等造成不便。
1玉米发生倒伏的原因
1.1品种选择不当
玉米品种根系不发达、植株高大、茎秆细弱、韧性不足,容易引起倒伏。
目前当地农民盲目追求玉米产量,越区种植严重。
有的品种不适合通化自然条件及土壤条件,品种本身根系不发达,株高较高熟期较晚,茎秆嫩脆,茎基部节间长而细,抗倒能力差造成玉米倒伏。
1.2种植密度不合理
高密度玉米品种郑单958及美国先玉335的大面积推广,使广大农民产生密度越大产量越高的心理,玉米机播后少间苗或不间苗,造成玉米田密度过大,个别地块可达9万株/hm2以上,造成秸秆细弱,节间拉长,穗位增高,增加了倒伏的潜在危机,遇大风大雨,造成倒伏。
1.3肥水管理不科学
农民为了省工省时,普遍喜欢使用一次性复合肥料,导致玉米苗期旺长,株高增加,容易倒伏,或玉米苗期及拔节期大水大肥、重氮轻磷,少施或不施钾肥,造成钾肥缺乏。
使基部2~3节间过度伸长,植株和穗位增高,给后期倒伏造成潜在威胁。
而钾肥的缺乏直接导致玉米苗弱、茎秆韧性减弱,增加倒伏的风险。
盲目浇水也是玉米倒伏的原因之一,浇后遇雨极易倒伏。
1.4化控过晚
喷施玉米生长调节剂药物品种不合适或药量不准及喷施时间没掌握好,使药剂没充分发挥作用,降低株高不明显,极易发生倒伏。
1.5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苗期对害虫如地老虎、金针虫、粘虫等防治不及时,抽雄后玉米螟危害严重,茎秆虫蛀率高;后期病害严重,特别是茎腐病、纹枯病危害,造成倒伏。
1.6气候原因
通化市玉米倒伏主要发生在连续降雨或灌水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
玉米植株吸水量大,重量增加,在风的作用下,发生倒伏的现象较重。
倒伏的时期多发生在7—8月。
6月以前,玉米植株较矮,一般在1.0~1.5m左右,暴风雨发生的几率比较小,很少发生倒伏。
7—8月,玉米进入旺盛生长期,生长迅速,植株高大,茎秆脆弱,木质化程度低,而且暴风雨、龙卷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增多,是玉米倒伏的多发期。
从当地土壤条件看,高产地块较中低产地块容易发生倒伏,高水肥地块较一般水肥地块容易发生倒伏,涝地玉米较旱地玉米容易发生倒伏。
2玉米倒伏的类型
2.1根倒
由于玉米根系发育未完成或生长发育不良,横向和纵向生长不足,在大雨或过度浇灌后,随着土壤湿度过大或过于松软,根系的支撑作用减弱而发生倒伏。
一般发生在玉米生长前期和中期。
这时玉米根系不发达,磷肥不足,根系生长不良,或整地质量差,根系入土浅,气生根不发达等,一旦浇水后遇风或风雨交加出现根倒。
2.2茎倒
由于玉米的植株过高,茎秆过于细长,使基部机械组织强度差,无法支撑植株的整体重量,在遇大风大雨时造成倒伏。
如拔节期水肥过猛过足,玉米生长偏旺,植株节间细长,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引起茎秆倒伏。
一般发生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
2.3茎折
一般发生在玉米拔节后至抽雄前。
由于茎秆组织还较为幼嫩或由于玉米螟为害茎秆被蛀空,遇风或大雨后发生茎秆折断。
此外,玉米种植密度过大,片面追求高密度增产,株行距过小或间苗不充分,引起株间拥挤,节间细长,组织疏松,也会造成茎折。
3玉米倒伏的防止措施
3.1选用抗倒品种
玉米品种是否容易发生倒伏,主要与该品种的植株特性有关。
一般来讲,植株较高、穗位较高、茎秆纤细、根系发育不良的品种发生倒伏的几率比较大。
植株较高,特别是穗位较高的品种重心不稳,茎秆纤细的品种容易发生茎折,根系发育不良的品种则容易发生根倒。
因此,因地制宜选好品种是防止玉米倒伏的关键。
通化市农科院立足于当地,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6年选育出高产优质强抗倒伏的玉米新品种通育99,在几年推广种植中,其茎秆粗壮,植株较矮,株高为260cm,穗位为100cm,在其他品种因倒伏几乎绝收的情况下仍获得丰收,深受当地农民喜爱,目前其种植面积占通化市玉米面积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