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精)
- 格式:ppt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20
第六章一、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1)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斗争,是一场正义战争。
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了全民族抗战。
(2)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3)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4)抗日战争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并对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5)由此,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二、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A、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a、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
与国民党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
这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存在,就是一切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
b、米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
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B、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a、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
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相互配合的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任的正面战场,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场。
b、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C、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a、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
为此,中国共产党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张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纲要综述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两大前提,即一方面少数人积累大量的货币财富,另一方面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2、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中国历史的发展发生重大转折。
3、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部不统一。
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5、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6、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关系: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41年5月,英军在三元里的暴行,激起民愤,奋起反抗。
浅谈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关键词:国共两党抗日战争积极作用主导作用摘要: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共同争取取得的,国民党政府始终未曾投降过日本,在正面战场为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人民力量的兴起、壮大,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
可以说没有两个党在抗日中的合作,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
正文: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名族第一次全面动员,进行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也是中华名族第一次全面、深刻的觉醒。
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在不同时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虽然在抗战后期两党之间产生了一些隔阂,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没有了以往的坚决,但不可否认的是,两党的合作是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基础。
在学习了老师您讲的近代史刚要之后,我对于这段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我将以课堂学习内容为基础,课外学习内容辅助,浅谈一下我对于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些看法。
一、从“"七七"事变标志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全面抗战的开始”谈两党抗战七七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标志。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
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这是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所造成的。
在全民族战争中起作用的有各派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由十年内战转为结成统一战线合作抗日,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坚持下来的基础。
首先,面临亡国的危机,全国人民的抗日要求已形成不可抗拒之势。
在“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和其他各地学生群众首先起来要求南京国民党政府抗日,他们的要求虽被拒绝,但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知识分子,也开始对国民党政府所实行的政策表示怀疑和反对。
在日本侵略者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许多地方,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发生局部的抗战。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重要知识点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毛泽东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二大B.七大C.六届六中全会D.八七会议2.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是()A.中法战争B.甲午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3.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A.平型关战役B.枣宜战役C.豫湘桂战役D.台儿庄战役4.全国抗战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A.平型关伏击战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5.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A.《对华政策纲要》B.《昭和十二年度对华作战计划》C.《反共产国际协定》D.《大陆政策》6.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间是()A.1937年7月B.1938年5月C.1938年10月D.1941年12月7.1936年,东北各抗日武装统一为()A.东北抗日联军B.东北义勇军C.东北人民革命军D.抗日游击队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采取的政策是()A.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齐头并进D.政治诱降取代军事进攻9.1939年1月,国民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的会议是()A.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C.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D.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10.日本开始实施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皇姑屯事变D.卢沟桥事变11.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中共七大12.面对日军的大举侵略,蒋介石在1931年7月的方针是()A.“绝对不抵抗”B.“以华制华”C.“自强之术,必先练兵”D.“攘外必先安内”13.延安整风运动的最主要任务是()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14.1941年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全面体现党关于根据地建设基本方针的是()A.《论持久战》B.《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D.《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1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A.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B.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C.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签字D.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收回被日本占领的台湾及澎湖列岛16.标志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确定实行联共政策C.国民党公布了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D.7月17日,周恩来,秦邦宪等在庐山同蒋介石、张冲等进行谈判17.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特点是()A.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国我大国;敌寡助我多助B.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C.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D.中国是正义战争,日本是侵略战争1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一次具有最重要意义的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B.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七大”D.洛川会议1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土地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C.减租减息D.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2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点的标志是()A.晋西事变B.陇东事变C.平江惨案D.皖南事变21.毛泽东比较完整阐明新民主主义基本理论、纲领和政策的著作是()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22.下列关于抗战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是()A.解放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土地革命时期D.大革命时期24.最早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援助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苏联25.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的论述抗日战争发展规律的著作是()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论持久战》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26.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是()A.第十九路军抗战B.卢沟桥抗战C.华北事变D.一二九运动27.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是()A.经验主义B.宗派主义C.官僚主义D.主观主义28.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遭到大溃败的战役是()A.长沙会战B.豫湘桂战役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29.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B.中共七大C.洛川会议D.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30.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A.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B.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C.防止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政策D.独自抗击日本侵略者参考答案1.C2.C3.D4.A5.A6.C7.A8.B9.B 10.A 11.D 12.D 13.A 14.C 15.D 16.C 17.A 18.C 19.C 20.D 21.B 22.D 23.B 24.D 25.B 26.D27.D 28.B29.C 30.A (二)多选题1.1938年9月至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是A.一切经过统一战线B.轻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C.关门主义D.一切服从统一战线2.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一、2011-2012年下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型:1、单选题:30题*1分=30分2、多选题 10题*2分=20分3、辨析题:3题*10分=30分4、论述题:1题*20分=20分二、2011-2012年下《纲要》复习提纲第一章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0-18基本思路:鸦片战争引起中国社会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1)是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是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前主要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后则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3)是革命任务,鸦片战争前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势力,鸦片战后则是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由传统农民战争转变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2、从中国内部因素来看,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pp.35-38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朽性;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又是最根本的原因。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腐朽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取得反侵略斗争根本性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1、什么是洋务运动?有何历史地位?为何无法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p.46-492、什么是“百日维新”?它为什么会失败?又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教训?p.50-56第三章1、清末“新政”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何影响?P.58新政目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剧,国内革命运动兴起;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阻止革命形势发展,清政府实行新政。
评价与影响: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
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
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
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中国近代史纲要2021年版第四章到第七章的内容简单写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2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
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
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它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19世纪末,还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侵略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他们还取得了在中国的驻军权和派驻军舰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领海主权。
列强通过公债驻就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它们还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和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反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牌被宰割的地位;通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例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论述题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4、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简答题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2、怎样评价《资政新篇》?3、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5、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论述题1、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
2、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3、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三章辛亥革命简答题1、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
2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论述题1 、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简答题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3、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历史局限性?4、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5、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哪些特点?6、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所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9、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论述题1、试论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3、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4、二大的内容及其及其意义是什么?5、国民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是什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简答题1 、国民党是怎样实行一党专制的?2 、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3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什么?4 、毛泽东怎样分析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5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什么?6 、为什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论述题1 、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2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什么?3 、试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章1. 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错误。
殖民主义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它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而发展,是西方强国对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人民的剥削、掠夺和压迫、奴役。
它是为资本主义剥削国内外人民、建立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服务的。
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并不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为了把他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在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庸。
2.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参考答案:这种表述不准确。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个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
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对矛盾和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交织在一起的。
帝国主义勾结、扶植封建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
除了帝国主义割占的地区和直接管理的租界、租借地以外,它们主要是通过中国政府当局和各地的官僚、军阀来统治中国人民。
3. 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这缘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参考答案:错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列强并没能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不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
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它们在瓜分非洲和东南亚时,都是如此。
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答案1.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胜利的意义;(答案在课本P46)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间势力及争取中间势力需要的条件;(答案在课本P112)09 3.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答案在课本P131-132)4.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考验(答案在课本P148)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意义;(答案在课本P201)6.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7.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什么?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为推荐清朝统治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8.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什么?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比重大。
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生产率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有联系。
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10.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是什么?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国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11.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新的时代条件。
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而又迅速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一、五次侵华战役1、鸦片战役:近代史开端,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役: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役: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侵华战役(抗日战役):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挡政策,东北沦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二、中国近代不同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割占领土最多,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掠夺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划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役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弹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弹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弹压义和团运动;③抗击败利后,美国扶蒋反共3、制造大屠杀:抗日战役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四、人民的反抗1、人民群众的斗争(1)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2)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2)鸦片战役: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2)⼀、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中国近代史上第⼀个不平等条约是( B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黄埔条约》D.《望厦条约》2. ⽕烧圆明圆的侵略军是( A )A.英法联军B.法军C.⼋国联军D.德军3. 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 C )A.李鸿章B.曾国藩C.D.左宗棠4. 中国第⼀个全国规模的统⼀的资产阶级⾰命政党是( C )A.兴中会B.华兴会C.同盟会D.光复会5. ⾟亥⾰命的性质是( D )A.农民反帝爱国运动B.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C.反封建反侵略的资产阶级⾰命运动D.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命6. 1912年1⽉1⽇,中华民国成⽴。
中华民国第⼀任总统是( A )A.袁世凯B.孙中⼭C.黎元洪D.康有为7. 在中国⼤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 )A.李⼤钊B.陈独秀C.张国焘D.⽑泽东8.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命开端的是( B )A.新⽂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建⽴D.⾟亥⾰命9.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枪的事件是( B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州起义10.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个农村⾰命根据地是( A )A.井冈⼭根据地B.湘鄂赣根据地C.闽浙赣根据地D.中央根据地11. 全国性抗⽇战争开始于( C )A.华北事变B.“⼀⼆⼋”事变C.“七七事变”D.“⼋⼀三”事变12. 下列⼤事发⽣的先后顺序是( D )①七七事变②南京⼤屠杀③西安事变④中共“七⼤”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④①D.③①②④13. “千古奇冤,江南⼀叶,同室操⼽,相煎何急?!”是周恩来写于下列什么事件之后( C )A.“马⽇事变”B.“四·⼀⼆”政变C.“皖南事变”D. “⼀⼆·⼀”⾎案14. 中国抗⽇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贡献,突出表现在( D )A.中国战场最⼴⼤B. 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C. 中国抗⽇战争最艰苦D.中国战场对⽇本法西斯的牵制15. 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签订了( C )A.国共合作宣⾔B.《停战协定》C.《双⼗协定》D.和平建国16. 1946年6⽉底,国民党军以进攻( A )为起点,挑起全国性的内战。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D)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之治D.康乾盛世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C)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瑗珲条约》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B)A.政治控制B.军事侵略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5.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D.郑观应6.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C)A.俄国B.日本C.美国D.德国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A)A.1851年B.1853年C.1856年D.1864年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C)A.永安建制B.北伐失利C.天京事变D.洪秀全病逝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A)A.冯桂芬B.马建忠C.王韬D.郑观应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A)A.同文馆B.广方言馆C.译书局D.译书馆11.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C)A.李鸿章B.左宗棠C.张之洞D.刘坤一12.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A)A.《时务报》B.《国闻报》C.《湘报》D.《万国公报》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B)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华革命党D.中国国民党14.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D)A.湖南B.湖北C.广东D.四川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A.《中华民国宪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6.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A)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护法战争D.北伐战争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其主要领导人是(D)A.梁漱溟B.黄炎培C.张君劢D.邓演达18.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B)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井冈山的斗争》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1928年l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A)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20.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B)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私人资本主义D.国家资本主义21.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A.陕北保安地区B.陕北洛川地区C.陕北瓦窑堡地区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22.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C)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2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A.九一八事变后B.一二八事变后C.华北事变后D.卢沟桥事变后24.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B)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晋绥干部会议25.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A)A.台儿庄战役B.桂南战役C.枣宜战役D.中条山战役26.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B)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D.战略决战阶段27.1945年4月,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代表团中的解放区代表是(C)A.周恩来B.刘少奇C.董必武D.王若飞28.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C)A.1945年8月B.1945年9月C.1945年10月D.1945年11月29.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C)A.和平、民主、团结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D.将革命进行到底30.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D)A.《新民主主义论》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C.《论联合政府》D.《论人民民主专政》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