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培训内容新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15.66 KB
- 文档页数:6
幼儿心理健康常识幼儿心理健康常识一:一、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1、生活卫生教育。
主要目的是援助幼儿获得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卫生知识,培育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逐步学习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
2、安全教育。
主要是援助幼儿获得和掌控日程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是幼儿逐步懂得爱惜自己和他人,不断加强幼儿的自我爱护意识和技能。
3、身体熬炼。
利用体育器械或自然物进行身体熬炼,全面协调地进展幼儿的体能,加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的技能;培育幼儿勇猛,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4、心理健康教育。
培育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加强幼儿自身的心理强度,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技能。
包括:心情情感的教育;良好性格的培育。
二、选择相宜的教育方式和途径。
《纲要》要求“既要高度重视和满意幼儿受爱护、受照看的需要,又要尊敬和满意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开过度爱护和包办代替,鼓舞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1、相宜的教育方法。
(1)幼儿的亲身感知体验。
(2)练习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2、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1)有机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
幼儿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游戏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
例如,在洗手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荡秋千、滑滑梯时,了解爱护自己的运动方法。
(2)有机融合在各领域教育中。
例如:如在绘画时,学习正确的坐姿、执笔姿态,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涂色、画画等;在语言活动中培育幼儿大胆表现自己,进展幼儿人际交往技能.幼儿心理健康常识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使幼儿懂得爱护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订正其不良心情和立场,形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行为习惯,预防和矫治心理障碍和行为异样,从而保证幼儿心理健康进展,提升其美满感。
该定义有以下三层含义:1.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保证幼儿心理健康进展,提升其美满感。
幼儿心理卫生常识什么是幼儿心理卫生?幼儿心理卫生,指的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和处理幼儿心理问题的一系列措施。
幼儿心理卫生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心理问题的表现幼儿心理问题会表现出许多不同的形式,家长和教师应该留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行为异常:幼儿可能变得过于冲动、焦虑或内向,并且表现出刻板行为模式。
2.情绪波动:幼儿可能经常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容易情绪失控,或者长期处于低落或消沉的情绪中。
3.社交问题:幼儿可能出现与同伴或成人的交往问题,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4.睡眠问题:幼儿可能出现睡眠障碍,如夜惊、噩梦等,或者无法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如何维护幼儿心理卫生?确保幼儿的心理卫生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维护方法:1.提供稳定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稳定、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使他们感到安全和宁静。
以及提供积极的学习和社交环境,使他们感到受到尊重和关注。
2.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幼儿保持密切的亲子关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同时,教育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有效解决问题。
3.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幼儿提供规律的饮食和睡眠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
鼓励他们参与适合年龄的户外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4.了解幼儿的发展:关注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发展阶段提供合适的支持和帮助。
5.多种活动的选择: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游戏环境,鼓励幼儿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总结幼儿心理卫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给予幼儿良好的环境和关爱,以及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学习。
家长和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心理问题,创造一个积极、阳光的成长环境。
2024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样本本学期,依据教材大纲,我班教师依据幼儿年龄特性和学习体验,确定语言领域的培养为本学期的核心任务。
我们将逐步引导幼儿正确掌握量词、形容词、反义词,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表达中能准确、完整地描述事物和情感。
____月份:1. 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2. 鼓励幼儿形成阅读习惯。
3. 提升幼儿与人交往的意愿。
4. 初步引导幼儿理解幼儿文学作品。
____月份:1. 词汇教学:幼儿将学习形容词和量词,大班组将通过海报形式展示这些词汇,与家长互动,为幼儿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增强幼儿使用形容词和量词的准确性,扩大词汇量。
2. 实施“词的扩散”练习,以一个词为起点引导幼儿扩展词汇,如“火”-“火车”“火箭”,并逐渐引导他们构建完整的句子,如“爸爸带我去看火车展览”。
____月份:1. 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展示语言领域培养的成果。
2. 教授反义词。
3. 开展“视态训练”活动,从单一动作到逐步形成完整连贯的表述。
____月份:1. 在幼儿能完整表达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创造性地使用词汇,对周围事物进行描述。
2. 举办幼儿谜语大赛,将幼儿原创的谜语制作成灯谜,邀请家长参与猜谜。
以上是大班组____月至____月份的月度计划。
我们还会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融入以下环节:1. 报告菜谱:幼儿将根据幼儿园的每日食谱进行播报,这既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有助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伙食情况。
2. 娃娃报新闻:通过读报、说报、剪报的方式,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整理新闻,然后在幼儿园进行播报。
3. 天气预报员:幼儿通过观看天气预报,记录下次日的天气,并向其他幼儿进行播报。
大班组将严格按照此计划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任何不足,我们将及时调整,以期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2024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样本(二)一、指导原则:1、全面推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孩子正确理解自我,提高自我调控、抗挫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3篇范例中小学教师培训已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在当前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背景下,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篇1一、培训对象。
1. 现任或将要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或兼职教师。
2.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主任、科任教师。
二、课程目标。
学员接受过此培训后,应能掌握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备知识和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具体应该达到的目标是:1.初步掌握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辅导与咨询的基础技能。
2.能够胜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有效开展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依据有关理论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并去实施,能够在实践中分析、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问题。
3.促进心理教师的自我成长,提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课程内容。
培训课程将围绕上述培训目标实施,共分为3个部分。
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发放资料自学完成。
实际操作技能――通过面授课程完成。
校本实习――学员在本学校进行学习实践。
本课程着重讲授理论的核心概念,强调理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有较大比例的实际操作技能练习;力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学习切实运用到校本实习当中。
四、培训方式(一)整体课程将贯彻四个原则:1.主动构建原则,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2.持续反思原则,增强学习效果;3.共享合作原则,调动各种学习资源;4.实效性原则,密切联系心理健康教育实际。
(二)具体学习将实行网络与面授相结合,专家和学员交流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1.通过自学掌握基本理论知识2.通过面授的实际操作培养基本技能技巧五、师资介绍董艳菊北京市重点中学心理教研室主任新加坡教育部特邀访问学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全国十佳心理教育工作者中学心理高级教师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首批教研员从事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二十年,有着丰富的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实践经验。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Kindergarten is a crucial stage in a child's development, and it is essential to prioritize thei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this critical period. 幼儿园是一个孩子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重要时期,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is promoting self-esteem and confidence in young children. Building a strong sense of self-worth early on can help children navigate challenges and setbacks with resilience.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在幼儿中促进自尊和自信。
及早建立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可以帮助孩子们以韧性应对挑战和挫折。
Teaching childre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kills is also vital for their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By helping children express their feelings and thoughts clearly, educators can empower them to build healthy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Moreover, fostering empathy and understanding in young children can contribute to a positive social environment in the kindergarten setting. 教导孩子有效的沟通技巧对于他们的心理发展也非常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1篇)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能布满信念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克服困难、解决困难。
2、能体验自己解决困难的喜悦。
3、学会保持开心的心情,培育幼儿喜爱生活,欢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4、让幼儿知道开心有益于身体健康。
5、培育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重难点知道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能布满信念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克服困难、解决困难。
活动预备童话故事树林里的动物,头饰:小熊、小猴、小鹿、小羊、啄木鸟。
活动过程〔一〕、借助童话故事,把幼儿引入一个布满问题的世界。
师:在茂密的树林里,生活着很多的动物。
你猜,都有些什么动物呢?(激发幼儿的爱好)师:有一天,小动物在树林里玩,你看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师: 树林里有什么动物?它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二〕、鼓舞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动脑筋想方法解决困难。
1、激发幼儿解决困难的信念。
假如你们遇到了象小动物那样的困难,你们能动脑筋想方法解决它吗?如今老师想请你们关心小动物,你情愿关心谁?2、幼儿分组商量解决困难的方法。
师:假如羽毛球被挂在了树上,小羊能用什么方法把它取下来呢?师:假如小球滚进了树洞,小猴能用什么方法把它取出来呢?师:哎呀!小熊的裤子给刮破了,假如你是小熊,你有什么方法呢?师:啄木鸟喝不了水,只有半杆水,小啄木鸟们,你们有什么方法喝到水呢? 鼓舞幼儿讲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体验胜利乐趣。
〔三〕、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有很多困难问题,鼓舞幼儿大胆想出解决方法。
师:你在家里、幼儿园、路上或其他地方遇到过什么因难?师:你是怎样解决的?你试过妈妈病了,家里只剩下你一个人吗?假如发生了,你怎么办?师:你曾试过与妈妈丢失?假如发生了,你怎办?假如这时候一个你不熟悉的叔叔走来说带你去找妈妈,你会怎么做?〔四〕、嬉戏〔过河〕。
用蓝色的布或纸设置一条宽大的河流,在河的对面设置一座大山,山里藏着各种各样的宝贝—玩具。
引导幼儿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过河,猎取自己宠爱的宝贝。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阶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应该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首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重情感关怀。
幼儿时期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关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在孩子情感受挫时,要及时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支持,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其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重自我认知。
幼儿时期的孩子对自己和外界的认知能力正在逐渐形成,家长和教师应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另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重行为规范。
幼儿时期是孩子习得社会行为规范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应该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最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重心理调适。
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家长和教师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学会自我调适,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
只有注重情感关怀、自我认知、行为规范和心理调适,才能全面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希望家长和教师都能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健康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案标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 掌握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心态,自信自立的人格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心理健康;2.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3.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良好状态,包括认识、情感、行为和人格等方面。
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其身心健康、社交能力以及学习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2.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1)焦虑:幼儿在面对新环境、新人事物时,可能会出现焦虑情绪,表现为哭闹、情绪低落等。
(2)恐惧:对于某些事物或情境感到恐惧,表现为退缩、惊恐、躲避等。
(3)情绪波动:幼儿情绪较为脆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表现为快乐、哭闹、愤怒等。
(4)注意力不集中:幼儿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容易受外界干扰,表现为玩耍时频繁变换兴趣、听讲时难以专心等。
3.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注重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
(2)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给幼儿提供安全、稳定、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和关爱。
(3)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幼儿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学会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培养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信心。
(4)鼓励幼儿表达情感: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帮助他们学会正确表达和释放情感,减少情绪积压。
(5)注重身心健康:给幼儿提供适量的运动、休息和玩耍时间,保障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育活动,我发现幼儿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焦虑、恐惧、注意力不集中等。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课程培训大纲1. 概述幼儿园教师作为孩子成长发展的关键人物,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幼儿园教育质量和幼儿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开展针对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课程培训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课程培训大纲展开探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课题。
2. 课程背景与意义(1)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作为孩子成长中最早接触的教育者,其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个心理健康的幼儿园教师能够更好地照顾孩子、引导孩子,并给孩子带来更积极的教育体验。
(2)课程意义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培训,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疾病防治意识,提高专业素养,更好地适应教育工作的挑战。
3. 课程目标(1)增进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知通过课程培训,让幼儿园教师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重要性,认识到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幼儿园教师学习有效的心理调适方式,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应对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3)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让教师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流等,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 课程内容(1)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程将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包括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关系、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等。
(2)心理调适技能培养课程将教授一些具体的心理调适技能,比如放松技巧、情绪管理、压力释放等方法,帮助教师有效应对压力和挑战。
(3)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干预课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并教授预防和干预的基本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发现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5. 课程组织与实施(1)课程形式课程可采用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以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2)课程时间和安排课程可安排在幼儿园的业余时间进行,比如每周一次,每次1-2个小时,以免影响到正常教学工作。
幼儿教案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名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目标:1. 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掌握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3. 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
4. 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幼儿心理健康?2.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4. 幼儿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幼儿玩具。
2. 教材: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老师通过介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同时,让幼儿猜测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第二步:教学重点(20分钟)1. 什么是幼儿心理健康?老师通过图片或故事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心理健康的含义,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总和,包括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
2.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积极心理健康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提高幼儿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让幼儿认识到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第三步:活动设计(30分钟)1.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1)组织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快乐和合作的氛围,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2)倾听与理解:主动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感受,让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提高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3)积极引导:引导幼儿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和面对困难。
2. 幼儿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1)情感共鸣:通过亲子互动或师生互动,促进幼儿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共鸣,提高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2)故事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故事或感受,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第四步:总结与延伸(10分钟)老师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维护心理健康。
同时,根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推荐家长积极参与教育,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语想必我们都听说过。
3-6岁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
个人的85%-95%的性格都在这个时间段形成。
作为幼儿园,我们必须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培养。
今天呢,我们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心理健康知识。
一、幼儿常见心理特征
1.好奇心理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位是什么?你在干什么?这是为什么呢?等等”从这句话可以反映出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与本能。
2.模仿心理
模仿是幼儿学习的方式,如看其他人有什么,他就要什么,别人在吃什么,他就要吃什么,别人在着什么,说什么,他也要做什么,说什么,等等。
3.好游戏心理
游戏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方式。
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
4.好户外活动心理
幼儿都喜欢户外活动。
二、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1.好动症;
2.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搞恶作剧、
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偷窃等;
3.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退缩、易哭泣、
懒惰、自卑、过分敏感、过度幻想等;
4.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玩
弄生殖器等;
5.意志力薄弱,挫折耐受力差,表现为怕苦怕累,害怕困难,遇到困难退
缩、束手无策和依赖成人,受不了委屈、责备、批评等挫折打击;
6.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
今天我们就一些具体的现象,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叫—“代替惩罚的方法—自然后果法”
情景一:
老师:地方这么小,别跑来跑去的……,现在是午休的时候,不许说话……,你怎么还没脱衣服?我说了“现在上床睡觉!……,不许摸小朋友的头,我现在警告你,如果你不睡觉的话,我就把你送到中七班……,请安静……,让我来给你盖被子……,你又去哪里啊。
想站在外面了吗?”
好了,够了!你知道吗,你差点吵醒棒棒,看来你该站在中七班了。
今天放学,别让你妈妈来接你了。
看来,我真是找打啊!
问题1:我们为什么要打(惩罚)孩子呢?
究竟打(惩罚)还是不打(惩罚)呢?
下面是一些家长的回答:
*如果不打(惩罚)就会逃避管教;
*有时候,我很生气,没有别的办法;
*如果不打(惩罚),孩子怎么知道他做错了,以后不再做;
*我打(惩罚)孩子,是因为那是他唯一能理解的管教方法。
问大家,是否记得自己受罚时的感受,有这样的回答;
*我经常恨我妈妈。
我会认为“他真是个泼妇”。
之后,我有有罪恶感。
*我会觉得:爸爸是对的,我很糟糕,我理应受罚。
*我会幻想我病的厉害,让他们对我的所作所为后悔。
*他们真坏,我要报复他们,只要不被抓住,我还要做。
当我们知道的更多,就更能理解被打(惩罚)带来的感受是:敌意、仇恨、抗议、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那又有人问了,如果我们不打(惩罚)的话,那孩子岂不就无法无天了吗?没有管教这一招,那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呢?
为什么会认为管教的孩子的办法一定是打(惩罚)呢?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不可以让他们承受行为的自然后果?说到自然后果,那什么是自然后果呢,跟惩罚又怎样的区别呢?
所谓“自然后果”:然孩子承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
惩罚:为了教训孩子,故意剥夺他们的时间或是追加他们的痛苦。
比如,孩子撕破了衣服,不给他换新衣服,就让他穿破的,难堪,他下次就不会再撕破衣服了。
若是打碎了房间门窗的玻璃,不给他安装新玻璃,就让他受冻,下次他就不再打碎房间门窗的玻璃了,等等。
使他们在自己过失所造成的后果中得到教训,受到教育。
教授回答,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惩罚。
让他感觉到,再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如果孩子还继续违抗,挑战你呢,这时候,可以惩罚吗?
教授回答,惩罚不起作用,因为孩子会将精力集中到如何去报复的家长上,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思。
换句话说,惩罚孩子,我们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
那我们又该用什么来代替惩罚呢?
现在花些时间,大家头脑风暴想想,就刚才那个情景,该怎么处理。
思考中……
我真的很惊讶大家的智慧与灵感,一小会的功夫,大家想到这么多的点子。
有的时候我们没有想到,或是没有精力去做的时候,下面的方法可以帮助到我们。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请孩子帮忙
1.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2.表明你的期望
3.提供选择
4.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5.采取行动
6.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我们从这个图片中学习下。
例子:
儿子将爸爸的手锯借走了,用完之后,随手放在台阶上。
爸爸说:“我的收据被扔在外面,都被雨淋湿了,我很生气!”
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
“我希望你做到用完物,还原处!”
表明你的期望
“现在要用钢丝球将上面的锈擦掉,再用油布包起来,起
到保护的作用,以后接着用。
”
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孩子说:“我现在就去做。
”
一帮情况下,这几部就足够唤起孩子的责任心了。
假如借了又没还,可这样去说
爸爸:“你借我的东西要么及时归还,要么再也不能借,你来选择。
提供选择
如果还不改呢?
孩子说:“爸爸,你的工具箱上锁了!
爸爸说:“没错。
我希望我的工具放在那里还能在那里找到。
采取行动
练习:
1、一进厕所,发现地上洒满了洗衣粉。
2、妹妹在玩小汽车,哥哥看见了,就抢走了小汽车自己去玩,此时妹
妹哭了。
3、女儿告诉我,今天新拿的3个铅笔丢了,这种类似的事情不是第一了。
幼儿心理健康试题
1.幼儿的心理特征
2.常见的行为问题有
3.什么叫自然后果法
4.什么叫惩罚
5.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是什么
有的人说,你说的办法我都试了,还是没有作用啊!那我们再讨论
另一个方法,来帮助大家处理孩子屡教不改的问题。
我们先从一个故事中了解下
棒棒的故事
棒棒很喜欢和同学放学后在操场上玩,棒棒知道应该5:45回家,但有的时候,就忘了。
昨天和前天,又回晚了。
妈妈和生气,棒棒不想让妈妈在对自己大吼大叫。
那天,我问了同学几点了,他告诉我6:15.我马上不玩了,跑回家,像妈妈解释:“我真的有问时间了,但已经太晚了,我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回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