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5.80 KB
- 文档页数:5
《物态变化》测试题班级 姓名 得分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 、相等 B 、甲高于乙 C 、甲低乙 D 、不能判定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 A 、不变B 、降低C 、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 A 、先下降后上升 B 、上升 C 、下降 D 、先上升后下降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 、一定降低B 、一定升高C 、一定不变D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B 、放热,温度不变C 、吸热,温度不变D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 凝固、液化、凝华B. 熔化、液化、凝华C.汽化、液化、升华D. 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 A 、凝固 B 、升华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凝华时间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 “白气”,这现象( ) A 、液化 B 、汽化C 、先汽化后液化D 、先熔化后汽化13、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A 、37.5℃和38.5℃B 、37.5℃和38℃C 、38℃和38.5℃D 、38℃和38℃ 14、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 )A 、用自来水冲洗B 、在酒精灯火焰上烧C 、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D 、在沸水中煮,高温消毒 15、如图,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 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 A 、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B 、能达到沸点, 也能够沸腾 C 、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 、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6、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依次应该是、 、 . 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2.高海拔地区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_______(选填“高”或“低”)于100℃。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的优美词句。
词句中的冰的形成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雪是水蒸气___________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很多谚语蕴含着物理知识,如“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其中,河水结冰属于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霜的形成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5.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
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
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是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_____。
6.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里的液体吸收热量变成蒸气,这一过程叫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蒸气在管子里跑到冷端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液态,液体通过吸液芯又回到热端。
7.某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可能在 _____℃;8.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功解决了“冻土工程”这一世界性难题。
如图所示,热棒是碗口粗细的铁棒,高出地面约2m,在路基下还埋有5m,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后的气态二氧化碳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D.自然现象“雪”、“霜”、“冰雹”都是凝华过程2.夏天扇扇子感觉凉快,这是因为()A.扇出的风是凉的B.能使空气温度降低C.加速人身上汗液蒸发,蒸发时吸收人体上的热量D.扇子扇走了热空气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⑴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⑴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⑴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⑴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1)(3)C.(2)(4)D.(3)(4)4.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⑴;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77⑴,现测得气温为17⑴,那么室内实际气温是()A.18⑴B.20⑴C.17⑴D.25⑴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6.下列有关生活谚语解释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是水升华吸热形成的D.“下雪不冷,化雪冷”,雪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7.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8.小昌同学在26⑴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⑴B.先下降,后上升到26⑴C.低于26⑴D.等于26⑴9.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致敬抗疫英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银温度计的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B.用酒精擦拭消毒后皮肤发冷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热量所致C.喷酒消毒剂后,离得远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长时间穿着防护服,眼罩内的雾气是由于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10.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用时8minC.第10 min时处于固态D.熔化过程内能不变11.夏天用同样多的0⑴的冰和0⑴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与汽水瓶容易接触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吸热D.两者效果相同12.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二、填空题13.加热材料A,温度一直低于其熔点,一段时间后,A质量不变,体积减少.此过程中A处于(选填“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依据公式,A的密度(选填“增大”“减少”“不变”).14.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试题1.如图是我市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2度”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答案】C【解析】(1)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2)根据图示信息确定最高温度;(3)物质凝华过程中放热;(4)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叫做液化.解: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零下2摄氏度”,故A错误;B、由图信息可知,全天最高温度为3℃,故B错误;C、雪的形成过程为凝华,凝华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故C正确;D、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C2.下面是小红的“物理笔记”部分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A.北海的春天,常出现墙壁“冒汗”是液化现象B.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C.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是利用了蒸发吸热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凝华现象【答案】D【解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常用来做冷却物质;(3)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吸热;(4)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解:A、北海的春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墙壁,放出热量,发生液化现象,所以出现墙壁“冒汗”现象,故A正确;B、水的比热容较大,与相同质量的气体物质相比,升高相同温度时可以吸收较多的热量,所以用来冷却汽车发动机,故B正确;C、夏天把水洒在地面上时,水蒸发时吸热,起到降低室温的作用,故C正确;D、樟脑球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故D错误.故选D.3.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B.升华现象C.凝固现象D.凝华现象【答案】D【解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北方冬季,房顶出现的霜、树枝上出现的雾凇,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故选D。
【考点】凝华现象4.如图所示,会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
因为烧瓶内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专题03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人体的正常体温为()A.0℃B.20℃C.37℃D.45℃【答案】C【详解】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若高于37.3℃,则视为发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答案】B【详解】A.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露是液态的小水滴集合而成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C.雪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仅液化B.仅汽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答案】D【详解】水池中的水先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成水珠,产生白气,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
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详解】A.小草上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B.树叶上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C.河面上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D.群山间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100 分钟;总分:100 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复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复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完毕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共40.0 分〕1.如下图的以下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 枝头结霜B. 山间起雾C. 雪人变小D. 海面结冰2. 小美同学对冰和石蜡分别加热,并通过试验过程中记录的试验数据绘制成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水的凝固点是0℃,BC段的物质是固液共存状态B.甲图象中的DE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C.乙图象是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D.甲图中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3.在标准大气压下,把一块零下15℃的冰放在一杯5℃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水中仍留有一块冰,此时能说明杯中( )A.水的温度和冰的温度都是0℃B.水的温度高于冰的温度C.冰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水的温度是0℃D.不知水和冰的质量,无法确定冰和水的温度4.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铁块的温度比木块的低B.夏天翻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缘由不一样D.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面冒出的“白气”5. 如下图,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78℃),乙试管装水,将两试管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直到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B.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C.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D.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6.依据如图所供给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推断正确的选项是( )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 78水银−39 357铅328 1740A.80℃的酒精是液态的B.−39℃的固态水银吸热,温度肯定不变C.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作温度计的测温液体D.铅的凝固点时温度为−328℃7. 在标准大气压下,如下图用水浴法做“冰的熔化”和“碘升华”的试验.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 ℃和113.5 ℃.比照两试验有以下推断:(1)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取热量;(2)冰和碘都经受了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这两个推断( )A. 只有(1)正确B. 只有(2)正确C. (1)和(2)都正确D. (1)和(2)都错误8.以下现象中物态变化推断正确的选项是( )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消灭露珠属于熔化现象B.晒在太阳底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液化现象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汽化现象D.冬天的早晨,树叶上的霜是凝固现象9.关于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B.C. D.A. 水结冰— —凝固,吸热 C. 露的产生— —汽化,吸热B. 雾的生成— —液化,放热 D. 霜的形成— —升华,放热10. 关于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B. 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外表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C. 早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分散成的小水滴D. 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四周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11.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当珍惜每一滴水。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在摄氏温标中,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A.0℃ B.4℃ C.37℃ D.100℃2.有位同学从寒暑表读得室温是-3℃,正确的读法是()A.负摄氏3度 B.摄氏零下3度C.零下3度 D.零下3摄氏度3.如图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4.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 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洗 D.在酒精灯上烧5.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8.7℃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A.38.7℃ B.36.5℃ C.75.2℃ D.2.2℃6.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7.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8.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9.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A.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B.春天冰雪消融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10.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1.甲流肆虐全球,严重威胁人们健康。
如图是在预防甲流中我们常常使用的汞体温计。
它是利用液体的性质来工作的。
12.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
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成水融入温泉水中。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1。
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______.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_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______ 。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______ ,它有两种方式:______和 ______。
4。
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所有气体,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______至______,最小分度值是______。
7。
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
8。
海波的溶点是48℃。
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呈态.9。
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 ______热量.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吃冰棒解热升华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
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
一定不变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A.熔化、汽化B。
熔化、液化C。
液化、凝华D.液化、升华。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检测卷(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对应物态变化关系正确的是()A.装热水的暖壶口上方的白气——汽化B.冬天眼镜上的白雾——熔化C.冻肉解冻时冻肉表面的水——凝固D.冬天室外的雪人变小——升华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铁水被铸成工件B.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D.冰箱内的饮料结冰3.正在考试的小浩,对周围环境进行了估测,正确的是()A.第一次考物理心情激动,心跳1 次的时间约是0.1sB.开考铃响,监考老师走进考场,步行速度约为10m/sC.教室里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D.教室的温度大概是50℃4.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如图,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雾凇”的形成B.“窗花”的形成C.“露珠”的形成D.“冰柱”的形成5.下列描述与生活实际相符的是()A.令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37℃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一般为4℃C.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D.冬天,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约为80℃6.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特点正确的是()A.春天,留仙湖水面上的冰层消融——熔化——放热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汽化——吸热C.秋天,荷叶上晶莹的露珠——液化——吸热D.冬天,六角形的雪花漫天飞舞——凝华——放热7.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凝器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放热B.液化,放热C.汽化,吸热D.液化,吸热8.冬天,挂在室外墙壁上的空调外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它的散热片上会覆盖一层“白霜”.这种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形式是A.汽化B.熔化C.升华D.凝华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在熔化过程中,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物体振动的快慢和温度有关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目的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无关,热值越大含有的热量越多10.把如图装碎冰块的试管插入装碎冰块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部分后,试管中的冰块将()A.能够熔化一部分B.不能熔化C.全部熔化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1.请按照物质的物理属性对下列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并写出分类的依据.冰、水银、铅笔芯、玻璃、酒精、牛奶其中一类是.依据为其中另一类是.依据为12.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里的液体吸收热量变成蒸气,这一过程叫(填物态变化名称),蒸气在管子里跑到冷端热量变成液态,液体通过吸液芯又回到热端。
物态变化1.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C)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B)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3.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4.如图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示数是37.3℃.5.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华,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3)(填序号).(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6.在珠穆朗玛峰上,水沸腾的温度只有72 ℃,是因为高山上的气压低,所以水的沸点低(填“高”或“低”).7.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不会(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只有当醋全部汽化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8.小杜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选用了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如图甲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78℃;继续加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 min 后停止读数,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6℃.9.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BC(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吸(填“吸”或“放”)热.(2)图中,海波在D 点是液态,在G 点是固态.(均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 的冰和萘,用相同(填“相同”或“不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2.下列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D)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 .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 .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物质/min 冰萘4.如图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描述的过程可能是(B)A.蜡的熔化B.海波的熔化C.水的凝固D.玻璃的凝固5.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A.草叶上的露珠B.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C.草叶上形成的“霜” D.湖面上的冰化成水6.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道理是(D)A.利用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手和热馒头分开B.利用凉水温度低,能快速降低蒸笼内水蒸气的温度C.利用凉水蒸发要吸热,能降低水的温度D.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避免手被烫伤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B.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 ℃以下,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低温极限8.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9.按照“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建设绿色生态东营”的总体规划要求,我市将大力实施湿地修复保护工程.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湿地的水面面积大,大量水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且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湿度和气温.10.如图所示,烧瓶内装入适量的水,塞紧的橡皮塞上分别插有温度计和玻璃管.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停止加热,用注射器通过玻璃管给烧瓶抽气(填“充气”或“抽气”),水又重新沸腾.第10题图第11题图11.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A(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80℃.12.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B;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6℃.(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的温度数据,描绘出的对应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填“升高”或“不变”).(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水的质量不同.13.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C)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14.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内侧.(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15.雨过天晴,善于观察的小红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路面上积水少的地方一会儿就干了,积水多的地方就很难干.【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身边可利用的器材:天平(砝码)、水、烧杯若干、量筒若干【方案一】(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天平、水、两只相同的烧杯;(2)可以使用天平来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①实验前,在烧杯中分别倒入不同质量的水;②调节好天平,把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托盘上,通过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③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平衡,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方案二】(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水、两只相同的量筒;(2)可以使用量筒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①实验前,在量筒中分别倒不同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②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记录水的体积,计算出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③如果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相同,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交流与评估】你准备选择方案一(或二)来进行探究,其优点是能观察到质量的微小变化(或操作简单),不足之处是天平的操作较为烦琐(或量筒口径太小蒸发较慢).一、填空题1.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根冰棒吃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把0℃的冰放进0℃的水中,若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则: ( )A 、冰会增多,水减少B 、冰会减少,水增多C 、冰多则水就会凝固;水多则冰就会熔化D 、冰和水的多少跟原来的相同2、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A 、碘加热时变为蒸气。
B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 、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
D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3、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D. 樟脑丸在逐渐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5、炎热的夏天,以下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的方法是( )A 、打开正在工作地电冰箱的门B 、打开风扇,并且调到转速最大的档位。
B 、关闭房门 D 、在地面上适当地洒些水。
6.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A 、铁的密度比锡小B 、铁比锡硬C 、铁传热比锡快D 、铁的熔点比锡高7、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烤,再进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 、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菌B 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放在火焰上升温C 纯属职业习惯,不烤也行D 为了防止口中水蒸气在平面镜上液化,影响看病8、如图2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B 、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C 、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D 、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9、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和38.60℃℃和38.60℃℃和37.50℃℃和37.50℃10. 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海波在CD 段是固态B. 海波的熔点是48℃C. 海波在BC 段不吸收热量D. 海波熔化经历了12 min11、下面有几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各属什么物态变化:(1)湖面结冰: ;(2)烧水时看到“白气”: ;(3)自来水管“出汗”: ;(4)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 ;(5)冰箱中取出冰棒冒“白气”;(6)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_______现象。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专题练习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1.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后”在55℃( )A. 一定处于固态B. 一定处于液态C. 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2.在运输食品的过程中,常用干冰作为冷却剂,这是因为( )A. 干冰升华时可以吸热B. 干冰熔化时可吸热C. 干冰凝华时可放热D. 干冰凝固放热3.关于物态变化、温度和内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热量就越多B. 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C. 冰棒纸外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D. 古时候人类“钻木取火”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4.如图所示,从温度与室温(左右)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温度计的示数会()A. 减小B. 增大C. 先减小后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小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6.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的产生伴随着的物态变化是()A. 先汽化,后液化B. 先液化,后汽化C. 只有汽化D. 只有液化7.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 干冰熔化吸热B. 干冰升华吸热C. 干冰液化放热D. 干冰凝华放热8.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 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 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 都没结冰D. 都已结冰9.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金属熔化的是()A. B. C. D.10.关于气体压强方面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B. 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C. 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也会降低D. 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11.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白气”,这现象()A. 液化B. 汽化C. 先熔化后汽化D. 先汽化后液化12.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 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13.电灯泡用的久了,玻璃内壁会变得发黑,是因为灯丝(钨丝)()A. 只经历了升华过程B. 只经历了凝华过程C. 经历了先升华后凝华的过程D. 先汽化后凝华14.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D. 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5.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B. 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 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二、填空题(共5题;共13分)16.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其中雾是空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冷 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2012年我市已经将PM2.5列入环境空气质量指标,体现了人文关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µm= ________m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17.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习题(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四幅图中,属于液化的是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因熔化而变细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是放热过程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吸热过程D.冬天,教室窗户的玻璃外表面经常会“出汗”3、清晨,朝阳初现,树叶下露珠晶莹剔透,形成露珠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华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露的形成 B.霜的形成 C.冰的形成 D.冰的熔化5、夏天,加在鲜榨西瓜汁中和的冰块化成水,此过程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 B.汽化 C.熔化 D.液化6、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确()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7、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描述,属于凝固的是A.初春,窗前细雨绵绵B.盛夏,山谷白雾弥漫 C.深秋,草丛露珠晶莹 D.严冬,公园冰雕剔透8、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吸收热量的是()A、熔化升华汽化B、凝华升华熔化C、汽化液化凝固D、凝华液化凝固9、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 )A.春天早晨空中出现的雾---汽化、吸热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放热C.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液化、放热 D.冬季地面草丛上出现的霜---凝固、吸热10、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先凝固,后升华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固,后蒸发 D 先凝华,后升华11、以下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A.冰的消融 B.霜的形成 C.雪的形成 D.露珠的形成1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 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C.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13、游泳运动员刚从水中上岸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运动员身上的水()A.熔化吸热 B.汽化吸热 C.升华吸热 D.液化放热1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B.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15、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3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16、在图3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17、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2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这是一种升华现象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利用干冰人工增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D.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水的沸点19、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20、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极端恶劣天气不断出现,2012年4月,许多本应是春暖花开的地方,却出现“四月飞雪”的奇观。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1中哪一幅图像大致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2.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3.火箭升空的景象常在电视或图片上看到.在升空的瞬间,常伴着迅速扩展的庞大白色气团,这些白色气团是A.火箭发动机喷出的废气B.发射台底部水池中的水被气流冲起的水雾C.发射台底部水池中的水被高温火焰汽化后再液化而形成的水雾 D.高温的大气和烟尘4.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5.适宜人体淋浴的水温是A.10℃ B.40 ℃ C.80℃ D.100℃6.外科医生做小手术或紧急治疗运动员肌肉扭伤时,常用蒸发快的液态氯乙烷做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 A.汽化放热 B.汽化吸热 C.凝固放热 D.熔化吸热 7.夏天,从冰柜拿出来的冰棒,它的周围会冒“白气”,这是A.升华现象 B.凝华现象 C.液化现象 D.汽化现象8.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9.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新奇 B.为了美观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10.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用久的白炽灯内壁会发黑,这是钨丝经历了 A.升华过程 B.凝华过程C.凝固过程 D.先升华、后凝华11.某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在野外考察的一位植物学家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再喝,这样做的目的是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照暴晒下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来源:学科网]A B 图1 C DB.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C.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D.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12.对于图2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t=100℃,能表示水的沸腾图像 B.如果t=48℃,能表示海波的熔化图像 C.如果t=32℃,能表示蜡的熔化图像 D.如果t=0℃,能表示冰的熔化图像13.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30℃、-117℃,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A.煤油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14.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 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15.超市里卖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在饭店、舞厅、厕所等场所,能有效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这种现象是A.熔化 B.升华. C .汽化 D凝华16.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17.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18.把5000g 0℃的水和5000g 0℃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用0℃的冰好 B.用0℃的水好 C.都一样 D.无法确定19.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 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 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20.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计20分.)21.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园启动了雾森降温系统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 .B .夏天,雨笼山峦 A .春天,雾绕群峰C .秋天,霜打枝头D .冬天,冰封雪飘 图322.电冰箱工作时,液态的制冷剂在冰箱冷冻室迅速 ,变成气态,高温高压的气态氟利昂在冰箱外 ,这样就将冰箱内的热带到了外面.23.从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只雪糕时,上面有“白粉”,这是 现象,剥开纸后看到雪糕向 (填“上”或“下”)冒“白气”,这是 现象.24.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4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25.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26.在用水煮鸡蛋时,水沸腾后,小明认为应该继续用猛火,而小红认为用小火维持沸腾就可以了.你认为 的观念正确,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是:.27.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_热.28.夏季,农户家常用一种没有烧过的粘土做的茶壶.观察发现,装水后壶的外壁总是潮湿的.这种茶壶能使里面的凉茶水变得更凉些的原因是 .你认为茶壶放在 地方变凉效果会更好.29.请你按照某一依据对松香、玻璃、铜、铁、沥青进行分类,其中 为一类,你分类的依据是 .30.双金属片温度计是利用 的热胀冷缩来工作的,在受热膨胀时,双金属片会向膨胀得的一侧弯曲.(填大或小)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第31小题4分,第32~33小题各5分,第34小题6分,计20分)31.为了证明酒精在高温下能汽化,小明将几滴酒精滴入透明的塑料袋中,扎紧袋口,立即放入80℃的热水中(如图5),他应该看到什么现象才能证明酒精发生了汽化现象?他设计的实验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请指出来.32.如图6所示,将一瓶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拿出后会出现两个现象.现象一:瓶内的水结冰并且“多”了;现象二:过了一会儿,瓶的外壁出现一层小水珠.请你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一下这两个现象产生的原因.33.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7.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图5图6(2)改正实验后,两实验小组记录数据汇总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_________ _____. (3)在上表所示实验中的第1分钟末至第3分钟末的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冰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B.冰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蜡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4)如图8是其中一个实验小组画出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你利用图象分析说明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假定每分钟受热物质吸收热量相等).34.小军在学习《物态变化》一章时,听老师说,夏天草地上的露水和冬天地上的霜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来的,前者变成了液体,后者变成了固体,小军想为什么水蒸气会发生两种不同的变化呢?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自选器材设计出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方案.四、应用与实践题(共3小题,第35小题6分,第36~37小题各7分,计20分.)35.当出现大旱时,一些地区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缓解旱情.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将干冰撒播到云层中使其降雨.请你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上述人工降雨的过程. 36.宋棋同学在家观察妈妈做饭时发现,烧沸腾的油中不慎滴入水滴,会造成油滴飞溅,发出爆裂的响声;但妈妈在汆鸡蛋汤时,向沸腾的水中滴入油滴,却并没有上述现象发生.请你猜想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原因,并给予合理的解释. 37.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图7 图8二、填空题21、汽化,降低.22、汽化吸热,液化放热.23、下,液化.24、汽化,液化.25、升华,熔化.26、小红,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27、凝华;吸.28、水蒸发吸热,阴凉通风的.29、铜、铁,它们都是晶体.30、金属,小. 三、实验与探究题31、应该看到塑料袋鼓起来;实验中没有将袋中空气挤尽,这样实验可能是空气受热膨胀使塑料袋鼓起来了,不能说明酒精发生了汽化现象. 32、根据mVρ=(或m V ρ=),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冰和水的质量相等,所以冰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瓶壁的温度低于外界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壁液化成小水珠.33、(1)受热物质受热不均匀;(2)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3)B ;(4)从图象看出,第1分钟内的冰和第5分钟内的水吸收了相同的热量,二者质量相等,但冰升高的温度高,根据t cm Q ∆=吸可知,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34、猜想:可能是外界温度高低造成的,在温度降低且高于0℃时,发生的是液化,在温度降低且低于或等于0℃时发生的是凝华. 实验方案:(1)器材:两片相同的树叶,冰箱.(2)步骤:在夏天,将两片树叶分别放到冰箱的冷冻室里和冷藏室里,过20分钟后拿出,观察两片树叶上的变化,看从冷冻室里取出的树叶上是否有小冰晶出现,从冷藏室取出的树叶上是否有小水珠出现.四、应用与实践题35、固态的干冰撒播到云层中后,会迅速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导致云层温度降低,云中大量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珠和小冰晶越聚越多,当大气托不住时,便落下来形成降雨.36、这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高.当水滴入沸腾的油中时,水由于密度大而迅速下沉,同时迅速汽化成水蒸气,体积剧烈膨胀,引起油滴飞溅和空气振动发声.而油滴入沸水中 时,由于油的密度小而浮在水面上,同时沸点比水高,油不会迅速汽化,不会引起上述现象.37、汽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前挡风玻璃液化成了小水珠,形成了一层雾气, 妨碍了人的视线.用暖风吹挡风玻璃上的小水珠,可以使小水珠在高温下蒸发成水蒸气,使人看清前面的景物.。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在使用温度计前,需要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这是为了便于迅速而准确地读数。
2、XXX和XXX在商店买了冰棍和棒棒糖,当他们放进嘴里后,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3、在冬天,将一块冰从寒冷的室外拿进温暖的房间内,冰不会立即熔化,但冰的温度会逐渐升高。
4、水在结冰时体积会膨胀,产生巨大的作用力。
美国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
后来,“圣迪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使用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使铝膜与钢罐表面接牢。
5、在炎热的夏天,将一盆-5℃的碎冰放在阳光下直射,冰逐渐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冰的温度等于0℃。
6、刚从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便觉得很烫。
这是因为蛋壳外先有水蒸发后无水蒸发。
7、在实验中,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会先降低后升高。
8、两只相同的杯子置放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酒精。
一段时间后,两杯的液面高度不同。
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种类有关。
9、“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是两个成语,其中“扬汤止沸”的说法正确。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有不同的效果,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能够彻底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有不同的效果,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能够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效果不同,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能够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效果不同,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只能彻底止沸。
10、在烧热的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声音,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C)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1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C)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
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
物理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冰化成水是熔化过程B. 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C. 铁块受热后体积膨胀是熔化过程D. 霜的形成是凝华过程2.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
A. 熔化B. 汽化C. 升华D. 液化3.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
A. 凝华B. 液化C. 熔化D. 升华4.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
A. 熔化B. 液化C. 凝固D. 汽化5.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
A. 熔化B. 液化C. 凝固D. 汽化二、填空题6. 当温度高于0℃时,冰会直接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称为______。
7. 冬天窗户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后______形成的。
8.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直接变成气态,这个过程称为______。
三、简答题9. 请简述物态变化的六种基本类型及其吸热或放热情况。
四、计算题10. 一块冰的质量为2kg,它完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多少?(已知冰的密度为0.9g/cm³,水的密度为1g/cm³)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A4. C5. A二、填空题6. 升华7. 凝华8. 升华三、简答题9. 物态变化的六种基本类型包括:熔化(固态变为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变为固态,放热)、汽化(液态变为气态,吸热)、液化(气态变为液态,放热)、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吸热)和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放热)。
四、计算题10. 由于质量与状态无关,所以冰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仍然是2kg。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列物态变化中不属于放热的是()A. 春天,河流解冻B. 夏天,冰雹直下C. 秋天,雾气漫天D. 冬天,雨雪纷飞【答案】 A【解析】【解答】A.河水解冻是熔化现象,是吸热过程,A符合题意;B.冰雹是凝固现象,是放热过程,B不符合题意;C.雾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放热,C不符合题意;D.雪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2.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答案】A【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故选A.3.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A. 熔化B. 液化C. 汽化D. 凝华【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4.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两个鸡蛋重约1N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答案】 A【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5.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A.37.0℃B.39.5℃C.42℃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6.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A. 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8sB. 通过教室电脑的电流大约为1AC. 教室门高约为300cmD. 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答案】 B【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的最短时间不少于10s,A不符合题意;B.电脑的电功率200W,电流接近1A,B符合题意;C.教室的门高约2m=200cm,C不符合题意;D.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到40℃,所以一般情况下更不到45℃,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温度、长度等常见数据解答。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______。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
现象叫______ 。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______ 。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______ ,它有两种方式:______和 ______。
4.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所有气体,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______至______,最小分度值是______。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
8.海波的溶点是48℃。
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呈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
因为它在过程中要 ______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冰棒解热升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
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
A.熔化、汽化
B.熔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
这是因为( )
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6.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
A.积雪融化
B.雾、露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7.如图,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磨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
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8.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新奇
B.为了美观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
9.北方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内的热空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10.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
A.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B.眼镜上有灰尘
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D.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三、实验题(共10分)
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现象。
液体在沸
腾过程中要热,但温度。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由表可知,加热了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______℃。
(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 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 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冰水混合物,沸水,-3℃
2.升华,凝华;
3.汽化,蒸发,沸腾
4.气态,温度,压缩体积
5.升华,凝华,熔化
6.35℃~42℃,0.1℃;
7.升华,凝华
8.液态,固态;
9.冰,熔化,吸热;
10.
二、选择题
三、实验题
1.(1)内部、表面、汽化、吸热、温度不变;
(2)第7分钟;
(3)5分钟、99℃;
(4)图(b)是水沸腾前,图(a)是水沸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