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篇(1)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69
一、判断1.我国已制定出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
╳2.依法行政原则和合理行政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3.公安干警在下班期间制止犯罪的行为是公务行为。
√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
√5.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撤销同级人民政府的抽象行政行为。
√6.行政机关无权撤销自己作出的行政行为。
╳7.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限制违反治安管理秩序的行为人短期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
╳8.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9.违法行为在三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10.如当事人有申辩行为,行政机关可因其认错态度而加重处罚。
╳11.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时可对违法行为当场进行处罚。
√12.在行政处罚的调查阶段,调查或检查时的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13.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14.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5.行政复议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又审查行政行为的合理性。
√16.凡是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均属于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
√1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
╳18.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政府应当将不属自己管辖的复议申请,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当事人。
√19.行政复议机关接到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受理与否的审查。
√20.在行政复议期间,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停止执行。
╳21.行政复议申请人已就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起诉并且已被受理的,复议机关不予受理。
√22.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不可以同时提起行政赔偿请求。
╳23.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机关不可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中华⼈民共和国⾏政法(1989年4⽉4⽇第七届全国⼈民代表⼤会第⼆次会议通过 1989年4⽉4⽇⽇中华⼈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公布⾃1990年10⽉1⽇起施⾏)第⼀章总则第⼀条为保证⼈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政案件,保护公民、法⼈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政机关依法⾏使⾏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条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政机关和⾏政机关⼯作⼈员的具体⾏政⾏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条⼈民法院依法对⾏政案件独⽴⾏使审判权,不受⾏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的⼲涉。
⼈民法院设⾏政审判庭,审理⾏政案件。
第四条⼈民法院审理⾏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五条⼈民法院审理⾏政案件,对具体⾏政⾏为是否合法进⾏审查。
第六条⼈民法院审理⾏政案件,依法实⾏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七条当事⼈在⾏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条各民族公民都有⽤本民族语⾔、⽂字进⾏⾏政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民法院应当⽤当地民族通⽤的语⾔、⽂字进⾏审理和发布法律⽂书。
⼈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的语⾔、⽂字的诉讼参与⼈提供翻译。
第九条当事⼈在⾏政诉讼中有权进⾏辩论。
第⼗条⼈民检察院有权对⾏政诉讼实⾏法律监督。
第⼆章受案范围第⼗⼀条⼈民法院受理公民、法⼈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政⾏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政处罚不服的;(⼆)对限制⼈⾝⾃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政强制措施不服的;(三)认为⾏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主权的;(四)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五)申请⾏政机关履⾏保护⼈⾝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政机关拒绝履⾏或者不予答复的;(六)认为⾏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的;(七)认为⾏政机关违法要求履⾏义务的;(⼋)认为⾏政机关侵犯其他⼈⾝权、财产权的。
中国法制史_在线作业_A一单项选择题1. 西周时,贵族的权位及财产均由()继承。
(5.0 分)a 父母b 所有儿子c 兄弟姐妹d 嫡长子2. “顾山”是()朝的刑罚制度。
(5.0 分)a 汉b 秦c 西周d 东晋3. 充分反映儒家的“礼治”思想,主张礼律合一,堪称中国古代社会中第一部儒家法典的封建法律是()。
(5.0 分)a 大律b 北魏律c 开皇律d 晋律4. 婚姻六礼作为中国古代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始于哪个朝代?()(5.0 分)a 西汉b 唐代c 晋代d 西周5. 《法经》六篇中类似于近代法典中的总则篇的是()。
(5.0 分)a 贼法b 杂法c 囚法d 具法6. 中国古代确立以身高为标准承担刑事责任的这一刑罚原则的是哪个朝代?()。
(5.0 分)a 秦代b 汉代c 西周d 隋代7. 唐律确立的五刑为:()。
(5.0 分)a 死、流、宫、徒、鞭b 死、髡、赎、杂抵罪、罚金c 死、流、徒、鞭、杖d 死、流、徒、杖、笞8. 宋代京畿地区集司法、行政合一的机构是:()。
(5.0 分)a 大理寺b 刑部c 审刑院d 开封府9. 古代蒙古部落首领对众发布的命令称为:()。
(5.0 分)a 命令b 札撒c 法令d 刑统10. 每年霜降后,明朝三法司会同公、侯、伯审理重囚的制度称:()。
(5.0 分)a 九卿圆审b 秋审c 热审d 朝审二多项选择题1. 唐律规定的贵族、官员犯罪减免刑罚的方式有()。
(5.0 分)八议当减请赎2. ()四大部族,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们之间的不断融合才逐渐形成了炎黄子孙和华夏民族。
(5.0 分)黄帝族炎帝族赤帝族苗蛮族东夷族3. 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采用()的形式。
(5.0 分)质剂别傅4. 下列哪些篇目是《法经》六篇的篇目:()。
(5.0 分)昏杂盗捕贼5. 秦代的郡设:()。
(5.0 分)郡监郡守郡长郡尉6. 汉律九章是在《法经》六篇增加三篇而成,这三篇包括:()。
(5.0 分)具兴户厩7. 宋朝时期的()是《刑统》、编敕以外最主要的三种法律形式。
行政法目录 第一编 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 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什么是行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执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行政法支配的公共行政,其中主要是国家行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行政的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一章行政法概述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定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和行政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中,行政法是其中的一个完整独立的法律部门,也是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律部门。
它对于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重点问题●行政的概念。
●行政权的概念。
●行政法的概念。
第一节行政行政法就是关于行政的法。
理解行政是行政法研究的基础。
行政的特性、内容和范围决定了行政法的特性、内容和范围等对应物。
从行政法和行政的关系表明,研究行政法必须从研究行政开始。
一、行政的概念行政的概念是行政法学理论研究的起点和开端。
“行政”一词的英文是Administration,源于拉丁文Administrare,其涵义除了可以翻译为“行政”以外,还可以翻译成“管理”、“执行”。
论及行政,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比如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角度,阐释各不相同的观点和学说。
行政可以被解释为国家意志的执行,或者国家的组织活动,或者国家事务的管理,或者与立法、司法并行的国家职能,或者展现公共管理的法律行为或者行政权力运作现象或者其它。
从行政法的角度,学者多是基于三权分立而界定行政,使得“行政”在行政法上有其特定的涵义,尽管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法律传统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中,行政法学理论对行政有着不同的解释。
1、分权说,或称除外说、排除说、狭义行政说。
这种学说是以国家权力划分的标准来界定行政的,认为行政是国家权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如德国学者耶林纳克在其《行政法》一书中认为,“行政是包含立法、司法以外的一切国家作用”;日本学者美浓部达吉在所著《行政法概要》中强调,“行政即行于法律之下的国家行为中除去司法行为部分”。
1这一学说只指出了行政的外部形式特征,而没有涉及行政的实质性内容,难以表达行政的内涵。
2、职能说,或称国家意志执行说。
这种学说认为,在所有的政治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
行政法全文[最终版]第一篇:行政法全文[最终版]行政法全文行政法全文行政法渊源涵义行政法渊源是指行政法律规范的产生与存在形式。
其应包括实质渊源与形式渊源,就法律的适用而言,通常讲行政法渊源是指形式渊源,即行政法律规范的载体。
凡载有行政法规范的各种法律文件或其他行政法的形式均为行政法的法源。
就整个行政法的法源结构而言,包括成文法源与不成文法源两大部分。
成文法,也称制定法,是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规定。
一般说来,在成文法主义的大陆法系国家,成文法占据其法体系的中心地位,特别是在行政法领域,成文法的比重更大。
中国行政法的渊源是指各种成文法,全球行政法渊源通常还包括判例、行政惯例和行政法理。
行政法渊源中国是一个成文法国家,行政法的法源主要是成文法。
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不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且是国家机关日常活动的根据行政法实施与基矗宪法作为行政法的根本成文法源,包含的行政法规范主要有:(1)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组织、基本工作制度和职权的规范。
(2)关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基本原则的规范。
(3)有关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以及保护外国人合法权益和关于外国人义务的规范。
(4)有关国有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外资或合资经济组织以及个体劳动者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的规范。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有关行政方面的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更集中地规定和表现了行政法规范的内容,例如国务院2003年5月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就是对具体行政管理活动的直接规范。
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是指享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只限于民族自治地方适用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也是行政法重要的成文法源之一。
行政法典的立法框架、原则及内容一、行政法典的立法框架行政法典的立法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立法目的:行政法典应当明确立法目的,即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权益等。
2. 适用范围:行政法典应当明确适用范围,包括行政区划、行政行为、行政程序等。
3. 行政主体:行政法典应当规定行政主体的资格、职责、权限、组织机构等。
4. 行政行为:行政法典应当规定行政行为的行为规范、程序、监督等。
5. 行政处罚:行政法典应当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程序等。
二、行政法典的原则行政法典的立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公正原则:行政法典应当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正、公平、公开的行政行为。
2. 效率原则:行政法典应当简化行政行为程序,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3. 信赖原则:行政法典应当保障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不得随意改变行政行为。
4. 法治原则:行政法典应当遵循法治原则,保障法律的权威,维护社会秩序。
三、行政法典的内容行政法典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政主体资格、职责、权限、组织机构等:应当明确行政主体的资格、职责、权限、组织机构等,以便于实施行政行为。
2. 行政行为的行为规范、程序、监督等:应当规定行政行为的行为规范、程序、监督等,以便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3. 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程序等:应当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程序等,以便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4. 适用范围:应当明确行政法典的适用范围,以便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行政法典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律,其立法框架、原则及内容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以上便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行政法最新版全文行政法准备问题:行政与政府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一、行政:内涵丰富的行政权运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经济调控、市场规制、社会管理、各类公共服务提供、环境保护、风险防范(一)关于行政定义的尝试行政:执行、管理。
行政法讨论“行政”,为“公行政”或“公共行政”。
形式意义上的行政:组织意义上的行政(行政主体)从事的各种活动,而不论是否具有管理执行性质。
实质意义上的行政:处理行政事务的国家活动,不论是否由组织意义的行政为之。
反面、消极或扣除说:由权力分立理论出发,扣除立法、司法之外的国家作用。
行政扣除依照宪法规定,代表国家的进行的高度政治性行为——统治行为、国家行为、外交行为正面、积极说:有学者尝试,如日本学者田中:近代行政,是在法之下,受法规制的同时,现实中具体地为积极实现国家目的而进行的,整体上具有统一的、连续的形成性国家活动。
(批评,行政裁量性,其他国家活动也具有积极性和目的性和统一性,行政未必必然是统一的、具体性或连续的。
行政的形态和手段丰富多样,见教材5-6页。
)行政的范围几乎所有社会活动领域,从摇篮到坟墓,从天上到地下,从过去到未来,从琐碎之事到重大决策……积极的行政不可定义,只可描述。
(二)行政的特征1、对社会产生形成作用。
面向未来,不断持续形成的一系列有目的的社会形成。
行政涉及的是社会之共同生活,对社会产生产生各方面的形成作用。
与司法的区别。
2、以追求公益为指向的活动。
行政应代表国家,经过充分的利益衡量,维护公益,其中可能对私益有所限制。
3、行政具有积极性或和前瞻性。
执行抽象的立法,使抽象规定转化为具体行动。
对于法律概括授权,积极主动,发挥创造性和能动性进行活动。
4、行政应受法的支配——合法性和合目的性兼顾5、行政的运作应注重沟通和配合6、行政活动的成果多表现为具体的执行措施比较:行政与立法和司法。
行政法典的概念及起源行政法典是指一部整合和系统化的法律体系,包含了关于行政组织运作、政府行为和公众参与等方面规范的法律规定。
行政法典对于规范政府行为、保障公民权利以及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行政法典的概念及其起源。
行政法典的概念:行政法典是指一部系统化和综合性的法律编纂,用于规范政府行为、政府机构运作以及与公民和组织之间的关系。
行政法典通常包括关于行政组织的设立和职能、行政程序、行政权力的行使、行政责任以及行政争议解决等方面的规定。
它旨在确保政府合法行使权力,强调公民权利的保护和限制政府的权力滥用。
行政法典的起源:行政法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的1790年代。
当时,法国革命政府试图通过制定一部详细的法典来规范行政组织和政府行为,以取代旧有的王室特权体系。
于是,在1793年法国大革命的浪潮中,第一部行政法典《民族法典》(Code civil)正式出台。
该法典成为整个法国法律体系的基础,为法国的现代行政法典制度奠定了基石。
此后,其他国家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行政法典。
例如,比利时行政法典(1867年)、瑞士联邦行政法典(1889年)以及意大利王国行政法典(1876年)等等。
这些国家的行政法典主要受法国民族法典的影响,但也在实践中结合了各自的国情,保留了本国法律制度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行政法典的起源不仅在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欧洲国家,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东方文明,如中国的清代《大清律例》。
该律例是一部系统规范清朝政府行政机构和政治制度的法律编纂,与行政法典的精神和目标相似。
同时,中国也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行政法典相关的法律。
总结起来,行政法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但其影响和发展不仅限于欧洲国家,还涵盖了东方文明。
行政法典作为一种法律编纂形式,旨在规范政府行为和保障公众权益,对于现代社会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法(完整word版)行政法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职责、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等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既是国家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依据,也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武器。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和权责统一原则。
这些原则是行政法规范的核心,贯穿于行政法的始终。
1. 合法性原则:行政行为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2. 合理性原则:行政行为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 程序正当原则:行政行为应当遵循法定程序,确保行政行为的公正、公开和透明。
4. 高效便民原则:行政行为应当高效、便民,减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负担。
5. 诚实守信原则:行政机关应当诚实守信,履行承诺,不得欺诈、误导。
6. 权责统一原则: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行使职权,同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行政法的主体行政法的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国家行政机关是行政法的核心主体,负责制定和执行行政法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则是行政法的重要主体,享有行政法赋予的权利,承担行政法规定的义务。
三、行政法的主要内容1. 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包括行政机关的设立、职权、职责、行使职权的方式等。
2. 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行为的种类、形式、程序、效力等。
3. 行政程序:包括行政程序的种类、形式、程序、效力等。
4. 行政监督:包括行政监督的种类、形式、程序、效力等。
5.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包括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种类、形式、程序、效力等。
6. 行政赔偿:包括行政赔偿的种类、形式、程序、效力等。
四、行政法的作用1. 规范行政行为:行政法规范了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职责、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等,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程序正当性。
2. 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法赋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行政法典的立法框架、原则及内容行政法典是一部国家对行政法律体系进行整理、集中、系统化的法律文件。
它规范了政府行为和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关于行政法典的立法框架、原则及内容的详细介绍。
行政法典的立法框架主要包括总则、行政行为、行政机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执行、行政监察等七个部分。
这个框架确保了行政法典在内容上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行政法典的立法原则是依法行政原则和国家行政监察体制改革的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必须以法律为根据,依法行事,并接受法律的制约和约束。
国家行政监察体制改革的原则是指通过建立完善的监察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提高行政效能。
行政法典的内容涉及了多个方面。
在行政行为方面,包括行政行为的基本原则、行政行为的主体和客体、行政行为的效力等。
在行政机关方面,包括行政管理制度、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等。
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方面,包括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程序、条件、权利等。
在行政执行和行政监察方面,包括行政执行和行政监察的程序、方式、范围等。
行政法典的制定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立法过程中,应注重细化制度、明确权责、保障权利、强化责任,确保行政法律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同时,还要注重与其他法律的协调衔接,提高法律的统一性和完备性。
此外,行政法典的立法过程还需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增强行政法律的公众参与性和民主性。
总之,行政法典的立法框架、原则及内容是保障依法行政的重要基础。
通过科学的立法,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执行机制,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益,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和谐与发展。
行政法准备问题:行政与政府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一、行政:内涵丰富的行政权运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经济调控、市场规制、社会管理、各类公共服务提供、环境保护、风险防范(一)关于行政定义的尝试行政:执行、管理。
行政法讨论“行政”,为“公行政”或“公共行政”。
形式意义上的行政:组织意义上的行政(行政主体)从事的各种活动,而不论是否具有管理执行性质。
实质意义上的行政:处理行政事务的国家活动,不论是否由组织意义的行政为之。
反面、消极或扣除说:由权力分立理论出发,扣除立法、司法之外的国家作用。
行政扣除依照宪法规定,代表国家的进行的高度政治性行为——统治行为、国家行为、外交行为正面、积极说:有学者尝试,如日本学者田中:近代行政,是在法之下,受法规制的同时,现实中具体地为积极实现国家目的而进行的,整体上具有统一的、连续的形成性国家活动。
(批评,行政裁量性,其他国家活动也具有积极性和目的性和统一性,行政未必必然是统一的、具体性或连续的。
行政的形态和手段丰富多样,见教材5-6页。
)行政的范围几乎所有社会活动领域,从摇篮到坟墓,从天上到地下,从过去到未来,从琐碎之事到重大决策……积极的行政不可定义,只可描述。
(二)行政的特征1、对社会产生形成作用。
面向未来,不断持续形成的一系列有目的的社会形成。
行政涉及的是社会之共同生活,对社会产生产生各方面的形成作用。
与司法的区别。
2、以追求公益为指向的活动。
行政应代表国家,经过充分的利益衡量,维护公益,其中可能对私益有所限制。
3、行政具有积极性或和前瞻性。
执行抽象的立法,使抽象规定转化为具体行动。
对于法律概括授权,积极主动,发挥创造性和能动性进行活动。
4、行政应受法的支配——合法性和合目的性兼顾5、行政的运作应注重沟通和配合6、行政活动的成果多表现为具体的执行措施比较:行政与立法和司法。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1、行政:是国家通过一定的组织为实现国家职能而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过程.(一)行政的特征:①行政具有主体特定性.行政的主体是一定的国家组织或社会组织.②行政具有公益性。
行政管理的事务乃公共事务而非私人之事,行政的目的在于实现国家的职能。
③行政具有整体性与能动性.行政活动与国家职能和政策的整体相关联,必须在整体上保持统一性和连续性。
行政可应时势的需要主动出击,以保护公共利益、个人利益及其实现。
④行政具有过程性。
行政不仅是一种实体活动的过程,而且是一种程序的过程,它具有实体与程序的统一性.⑤行政具有法定性(合法性)与(自由)裁量性。
法定性,要求行政活动的主体、行为及其过程等都必须要有法律(或授权法)的依据.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公务组织)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由裁量权。
⑥行政应受到监督。
行政活动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这种监督是多维度和多层级的。
(二)行政的种类(1)公权力行政与私经济行政(国库行政)①公权力行政又可称为“高权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基于国家统治权而从事的行政活动。
②私经济行政,又称为国库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利用私法规定的方式来完成国家任务的行为。
私经济行政分为行政辅助行为、行政营利行为和行政私法行为.(2)秩序行政、给付行政与计划行政①秩序行政又称干涉行政或侵害行政,该类行政旨在维持社会秩序,防止他人遭受非法侵害和维护公共利益。
②给付行政又可称为福利行政或服务行政,它旨在改善公民的生存环境及生活条件,为公众提供各种生活需要上的服务。
③计划行政是指为实现行政上的预定目标,在兼顾各种利益的调和以及斟酌相关情况下,准备或鼓励将各项手段及资源作合理运用的行政活动。
计划依其内容可分为规制性、给付性与开发性三种类型。
(3)内部行政与外部行政①内部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只针对其组织内部的人员、事务而不对社会上的人发生效力的行为.②外部行政,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对社会上的人具有权利和义务效果的行政行为.2、行政法:简单地说就是有关行政(以及与行政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政与公民权利(⼀)⾏政权1.⾏政权的涵义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的国家⾏政机关执⾏法律规范实施⾏政管理活动的权⼒,是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
⾏政权与⾏政职权的区别。
前者是⾏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政事务的权⼒;后者则是具体⾏政机关和⼯作⼈员所拥有的,与其⾏政⽬标、职务和职位相适应的管理资格和权能,是⾏政权的具体配置和转化形式。
⾏政权与⾏政权限的区别。
⾏政权限是法律规定的⾏政机关及其⼯作⼈员⾏使职权所不能逾越的范围界限,是⾏政权的具体形式---⾏政职权的三个构成要素(权⼒主体权⼒内容权⼒范围)之⼀。
⾏政机关⾏使职权超越⾏政权限,便构成⾏政越权,视为⽆效。
2.⾏政权的内容包括:⾏政⽴法权、⾏政命令权、⾏政决定权、⾏政检查监督权、⾏政制裁权、⾏政强制执⾏权、⾏政裁判权等。
3.⾏政权的特点⾏政权与其他国家权⼒和社会组织公民个⼈的权利不同,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它具有⾃由裁量性、主动性和⼴泛性等特点;相对于社会组织、公民个⼈,它则具有强制性、单⽅性和优益性等特点。
4.⾏政权的双重作⽤现代国家赋予⾏政机关⼴泛的职权,并保障其有效⾏使,充分发挥其积极能动的作⽤。
同时对⾏政权的⾏使必须加强监督,防⽌被违法⾏使或滥⽤,侵害公民法⼈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损害公共利益,破坏社会秩序。
(⼆)公民权利是指国家通过宪法、法律确认的,由相应的义务所保证的公民的资格、利益和权能。
公民权利的内容⼗分⼴泛,包括政这权利和⾃由宗教信仰⾃由⼈⾝权利和⾃由⽂化教育权利社会经济权利等。
现代社会,公民权利的范围⽇趋扩⼤,权利的规定⽇趋细密。
但是公民权利的⾏使要受到法律的制约,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的利益。
公民权利不是绝对的,权利与义务必须统⼀。
(三)⾏政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三、⾏政法的概念(⼀)⾏政法的涵义⾏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是调整⾏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的监督⾏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因⾏政主体⾏使其职权⽽发⽣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