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无锡市中考语文复习专题(2)巧用成语学文言
- 格式:ppt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16
专题02 成语及惯用语满分72分考试时间3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2分)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合”文化传统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____的好时节,天地与人和;____的好感觉,人人很亲和;____的好人家,日子挺祥和;____的共和国,心齐力更和……政通人和的美好图景,是和谐社会、和谐生活的美丽展现。
A.和风细雨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气致祥B.和气致祥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和衷共济C.和风细雨和颜悦色和气致祥和衷共济D.和衷共济和气致祥和风细雨和颜悦色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人民艺术家”老舍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B.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为中国航天事业和导弹事业鞠躬尽瘁....。
C.中学生在阅读课外作品时,要注重日常积累,养成寻章摘句....的好习惯。
D.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笔走龙蛇....,字字泣血,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B.校训根植于传统文化,传递的价值信念,契合..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
C.经过老师的点拨,我豁然开朗....,一下就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在逻辑和写作特点。
D.他精心设计台词,苦练舞蹈动作,矫揉造作....的表演获得了大家的喜爱。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太空探索永无止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赓续载人航天精神,牢牢抓住战略____,为航天强国建设注入更多创新力量。
②中国科技创新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科研成果不断____,体制机制、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护航科技发展的关键系统不断得到完善提升。
③石油藏在仅有头发丝直径1/270大小的岩层缝隙里,在胜利油田,这样的页岩油不仅能被开采出来,而且多口油井实现高产,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开发____。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灵活运用成语。
3.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成语的基本意思和用法。
2. 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准备1. 成语卡片2. 成语故事书籍3. 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成语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成语学习的情境。
2. 成语讲解讲解成语的基本意思、用法和感情色彩,让学生正确理解成语。
3. 成语举例举例说明成语的用法,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受成语的运用。
4. 成语游戏设计成语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成语,提高运用成语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成语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正确用法和感情色彩。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成语故事书籍,增加成语储备,提高语文素养。
7.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复习与巩固1. 课堂复习: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
2. 课后复习:布置成语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成语。
七、成语辨析1.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辨析比赛。
2. 教师出示成语,学生抢答,判断成语的正确与否。
3.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
八、成语接龙1.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
2. 教师出示一个成语,学生需用该成语的一个字作为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
3. 通过游戏,增加学生的成语储备,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九、成语应用1. 教师出示一个成语,要求学生用该成语造句。
2. 学生分组进行造句比赛,看谁用成语造句更准确、生动。
3.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成语的应用能力。
十、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成语的正确用法和感情色彩。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理解成语含义、辨析成语用法的能力。
3. 通过对成语的复习,激发学生对汉语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与来源2. 成语的分类与特点3. 成语的正确运用与辨析4. 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5. 成语复习策略与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正确运用与辨析,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
2. 难点:成语的含义与来源,成语的分类与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来源、分类与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成语辨析与交流。
4. 练习法:通过成语填空、改正错误等形式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故事、谜语等形式引入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来源、分类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内涵。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成语的魅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成语辨析,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5. 练习:布置成语填空、改正错误等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正确运用与辨析。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成语复习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价:对学生的成语填空、改正错误等练习进行批改,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复习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成语接龙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成语典故讲解:讲解一些有趣的成语典故,增加学生对成语的了解。
3. 成语运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成语在名人名言、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成语鉴赏能力。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理解和运用初中易错成语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18.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20.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3.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4.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27.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28.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30.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有时也指一言不发。
31.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
32.不名一文:名,占有。
连一文钱也没有。
形容人贫穷到了极点。
33.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悲惨动人,重在悲。
不能理解为"文章的好或坏"。
34.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之意)。
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顾"。
中考语文成语文言文知识一、通假字图穷匕见(现) 一暴十寒(曝) 再接再厉(砺) 信口开河(合) 要宠招祸(邀) 云集景从(影) 知不作愚(智) 列土分疆(裂) 流言蜚语(飞) 信而有征(证) 博闻强识(志) 厝火积薪(措)衣不重采(彩) 殊涂同归(途)暴内陵外(凌) 疾恶如仇(嫉)毋庸讳言(用) 无动于中(衷)焚林而田(畋) 胆战心惊(颤)拨乱反正(返)二、古今异义(1)看似一个双音节词而实为两个单音节词。
如:曾经沧海(曾:曾经; 经:经历)言过其实(其:他的; 实:实际)提纲挈领(提:举起; 纲:纲绳)身体力行(身:亲身; 体:体验)求全责备(责:要求; 备:齐全) 十年树木(树:培植; 木:树木)消息盈虚(消:消失; 息:滋生)海阔天空(天空:像天一样空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可以; 以:表凭借) (2)虽是双音节词,但古今意义大不相同。
如: 奉行故事(先例) 慷慨激昂(情绪激昂)便宜行事(方便) 贻笑大方(见识广博的人)三、兼词付诸东流(诸:之于)居心叵测(叵:不可)心不在焉(焉:于此)四、省略句式①省略宾语。
如:引(之)以为戒述(之)而不作②省略谓语。
如:一字(值)千金一言(重)九鼎再(鼓)衰三(鼓)竭③省略介词“于”。
如:运筹( )帷幄付之( )一炬置之( )度外祸起( )萧墙防患( )未然鹤立( )鸡群五、倒装句式①宾语前置。
如:时不我待(时不待我) 人莫予毒(人莫毒予)何去何从(去何从何)唯利是图(图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将附焉)介宾短语的宾语前置。
如:夜以继日(以夜继日)德以报怨(以德报怨)文以载道(以文载道) 一以当十(以一当十)②介宾短语后置。
如:绳之以法相濡以沫嗤之以鼻持之以恒掉以轻心无济了事重于泰山1六、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活用为一般动词。
如:有口皆碑不毛之地不翼而飞不蔓不枝口蜜腹剑衣锦还乡无所事事先礼后兵春华秋实朝秦暮楚粉墨登场苗而不秀月晕而风春风风人一鼓作气沐猴而冠②使动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