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管脚及管型的判定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816.00 KB
- 文档页数:14
判断三极管的方法三颠倒,找基极;PN结,定管型;顺箭头,偏转大;测不准,动嘴巴。
”下面让我们逐句进行解释吧。
一、三颠倒,找基极大家知道,三极管是含有两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
根据两个PN 结连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三极管。
测试三极管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R×100或R×1k 挡位。
万用电表,红表笔所连接的是表内电池的负极,黑表笔则连接着表内电池的正极。
假定我们并不知道被测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也分不清各管脚是什么电极。
第一步是判断哪个管脚是基极。
这时,我们任取两个电极(如这两个电极为1、2),用万用电表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接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
在这三次颠倒测量中,必然有两次测量结果相近:即颠倒测量中表针一次偏转大,一次偏转小;剩下一次必然是颠倒测量前后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这一次未测的那只管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基极二、PN结,定管型找出三极管的基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外两个电极之间PN结的方向来确定管子的导电类型(图1)。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被测管即为PNP型。
三、顺箭头,偏转大找出了基极b,另外两个电极哪个是集电极c,哪个是发射极e呢?这时我们可以用测穿透电流ICEO的方法确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1) 对于NPN型三极管,穿透电流的测量电路如图3所示。
根据这个原理,用万用电表的黑、红表笔颠倒测量两极间的正、反向电阻Rce和Rec,虽然两次测量中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但仔细观察,总会有一次偏转角度稍大,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黑表笔→c极→b极→e极→红表笔,电流流向正好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顺箭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
三极管管脚判别
一、找基极
用指针式万用表的R×1K欧姆档,任意取三极管的两个脚进行测量,而且每次测量时要颠倒黑红表笔重新测量。
三次测量后必然有一次测量三极管的两个脚时指针是不偏转的(颠倒前后),那么这两个脚之外的那个脚就是基极。
二、定管型
找到基极后,还是用R×1K欧姆档测量,用两表笔分别测量基极与另外两脚的电阻,这两次测量(表笔颠倒前后),表盘指针都有一次偏转且偏转角度相近。
假定黑表笔接基极,红表笔接另外两脚时有偏转,而颠倒后没有偏转,则证明此三极管为N P N型。
而假定红表笔接基极,黑表笔接另外两脚时有偏转,而颠倒后没有偏转,则证明此三极管为P N P型。
C
NPN型PNP型B加电源正极,E、C加电源负极,指针有偏B加电源负极,E、C加电源正极,指针有偏转注:黑表笔为指针式万用表的正极,红表笔为负极。
三、顺箭头偏转大,定E、C
如果是NPN型的三极管,参照上图,用手捏住B脚和另外其中一脚,然后用黑红表笔颠倒测量C、E两脚,必然一次偏转,一次不偏转。
然后再捏住B脚和另外其中另一脚,用黑红表笔颠倒测量C、E两脚,也是一次偏转,一次不偏转。
而偏转的两次,一次大,一次小。
大的那次黑表笔接的是C,红表笔接的是E。
如果是PNP型的三极管,参照上图,用手捏住B脚和另外其中一脚,然后用黑红表笔颠倒测量C、E两脚,必然一次偏转,一次不偏转。
然后再捏住B脚和另外其中另一脚,用黑红表笔颠倒测量C、E两脚,也是一次偏转,一次不偏转。
而偏转的两次,一次大,一次小。
大的那次黑表笔接的是E,红表笔接的是C。
三极管引脚与管型的判别————————————————————————————————作者:————————————————————————————————日期:三极管引脚与管型的判别在电子维修中,判别三极管的管型及管脚是一项基本功,凭借多年的经验总结出四句口诀:“三颠倒,找基极;PN结,定管型;顺箭头,偏转大;测不准,动嘴巴。
”下面让我来解释一下这些话,希望给大家一个参考!一、三颠倒,找基极大家知道,三极管是含有两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
根据两个PN 结连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三极管。
测试三极管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R×100或R×1k 挡位。
假定我们并不知道被测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也分不清各管脚是什么电极。
测试的第一步是判断哪个管脚是基极。
这时,我们任取两个电极,用万用电表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接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
在这三次颠倒测量中,必然有两次测量结果相近:即颠倒测量中表针一次偏转大,一次偏转小;剩下一次必然是颠倒测量前后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这一次未测的那只管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基极。
二、 PN结,定管型找出三极管的基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外两个电极之间PN结的方向来确定管子的导电类型。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被测管即为PNP型。
三、顺箭头,偏转大找出了基极b,另外两个电极哪个是集电极c,哪个是发射极e 呢?这时我们可以用测穿透电流ICEO的方法确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1) 对于NPN型三极管,穿透电流的测量电路。
根据这个原理,用万用电表的黑、红表笔颠倒测量两极间的正、反向电阻Rce和Rec,虽然两次测量中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但仔细观察,总会有一次偏转角度稍大,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黑表笔→c极→b极→e 极→红表笔,电流流向正好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顺箭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
三极管判断口决三极管的管型及管脚的判别是电子技术初学者的一项基本功,为了帮助读者迅速掌握测判方法,笔者总结出四句口诀:“三颠倒,找基极;PN结,定管型;顺箭头,偏转大;测不准,动嘴巴。
”下面让我们逐句进行解释吧。
一、三颠倒,找基极大家知道,三极管是含有两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
根据两个PN 结连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三极管,图1是它们的电路符号和等效电路。
测试三极管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R×100或R×1k 挡位。
图2绘出了万用电表欧姆挡的等效电路。
由图可见,红表笔所连接的是表内电池的负极,黑表笔则连接着表内电池的正极。
假定我们并不知道被测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也分不清各管脚是什么电极。
测试的第一步是判断哪个管脚是基极。
这时,我们任取两个电极(如这两个电极为1、2),用万用电表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接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
在这三次颠倒测量中,必然有两次测量结果相近:即颠倒测量中表针一次偏转大,一次偏转小;剩下一次必然是颠倒测量前后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这一次未测的那只管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基极(参看图1、图2不难理解它的道理)。
二、PN结,定管型找出三极管的基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外两个电极之间PN结的方向来确定管子的导电类型(图1)。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被测管即为PNP型。
三、顺箭头,偏转大找出了基极b,另外两个电极哪个是集电极c,哪个是发射极e 呢?这时我们可以用测穿透电流ICEO的方法确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1) 对于NPN型三极管,穿透电流的测量电路如图3所示。
根据这个原理,用万用电表的黑、红表笔颠倒测量两极间的正、反向电阻Rce和Rec,虽然两次测量中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但仔细观察,总会有一次偏转角度稍大,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黑表笔→c极→b极→e极→红表笔,电流流向正好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顺箭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
1.三极管电极和管型的判别(1)目测法①管型的判别一般,管型是NPN还是PNP应从管壳上标注的型号来辨别。
依照部颁标准,三极管型号的第二位(字母),A、C表示PNP管,B、D表示NPN管,例如:3AX为PNP型低频小功率管3BX为NPN型低频小功率管3CG为PNP型高频小功率管3DG为NPN型高频小功率管3AD为PNP型低频大功率管3DD为NPN型低频大功率管3CA为PNP型高频大功率管3DA为NPN型高频大功率管此外有国际流行的9011〜9018系列高频小功率管,除9012和9015为PNP管外,其余均为NPN型管。
②管极的判别常用中小功率三极管有金属圆壳和塑料封装(半柱型)等外型,图T305介绍了三种典型的外形和管极排列方式。
(2)用万用表电阻档判别三极管内部有两个PN结,可用万用表电阻档分辨e、b、c三个极。
在型号标注模糊的情况下,也可用此法判别管型。
①基极的判别判别管极时应首先确认基极。
对于NPN管,用黑表笔接假定的基极,用红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极,若测得电阻都小,约为几百欧~几千欧;而将黑、红两表笔对调,测得电阻均较大,在几百千欧以上,此时黑表笔接的就是基极。
PNP管,情况正相反,测量时两个PN 结都正偏的情况下,红表笔接基极。
实际上,小功率管的基极一般排列在三个管脚的中间,可用上述方法,分别将黑、红表笔接基极,既可测定三极管的两个PN结是否完好(与二极管PN结的测量方法一样),又可确认管型。
②集电极和发射极的判别确定基极后,假设余下管脚之一为集电极c,另一为发射极e,用手指分别捏住c极与b极(即用手指代替基极电阻Rb)。
同时,将万用表两表笔分别与c、e接触,若被测管为NPN, 则用黑表笔接触c极、用红表笔接e极(PNP管相反),观察指针偏转角度;然后再设另一管脚为c极,重复以上过程,比较两次测量指针的偏转角度,大的一次表明IC 大,管子处于放大状态,相应假设的c、e极正确。
2.三极管性能的简易测量(1)用万用表电阻档测ICEO和p基极开路,万用表黑表笔接NPN管的集电极c、红表笔接发射极e(PNP管相反),此时c、e间电阻值大则表明ICEO小,电阻值小则表明ICEO大。
三极管类型和引脚判别将万用表调至电阻档;用万用表的黑表笔与1号引脚接触,红表笔分别接触2、3号引脚,两次是否有电阻值;用万用表的黑表笔与2号引脚接触,红表笔分别接触1、3号引脚,两次是否有电阻值;用万用表的黑表笔与3号引脚接触,红表笔分别接触1、2号引脚,两次是否有电阻值;以上三组测量,如果某一组测量均导通,则黑表笔接触的为基极,三极管为NPN型;使用二极管档就可以判别出e、c两级;如果三组测量中,没有一组测量均导通,改用红表笔作为公共端,按2~4步骤进行测量,测出均导通一组的红表笔所接触的引脚为B极,三极管为PNP型,再使用二极管档判断出e和c极。
主要功率元件温升的测量。
温升的测量主要包括MOS开关管、变压器、输出整流二极管和输出电容等关键功率元件表面温升的测量,常用的测量仪器有红外测温仪和热电偶测量仪。
这两种测量仪器各有各的优缺点:红外测温仪利用的红外测温的原理,对测试元件的材料、表面积的平整度、表面积的颜色等有着一定的要求,但是优点是测量起来比较方便,直接手持操作就可以了;热电偶测量仪利用的是热电偶测温原理,利用两种金属在接点处在不同温度时会呈现出不动的电动势,我们就可根据这很微小的产生的不同的电动势知它们这时的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
在温度测量中,热电偶的应用极为广泛,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测量范围广、精度高、惯性小和输出信号便于远传等许多优点。
缺点是在生产中由于被测对象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测量要求不同,和热电阻的安装方法及采取的措施也不同,需要考虑的问题比较多。
个人建议调试时采用红外测温仪测量,生产老化测试时用热电偶进行测量;三极管工作状态判别。
三极管工作过程中,将三用表调至电压档,按下表进行测试,判断工作状态。
如何判断三极管的引脚三极管的管型及管脚的判别口诀:“三颠倒,找基极; PN 结,定管型;顺箭头,偏转大;测不准,动嘴巴。
”一、三颠倒,找基极三极管是含有两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
根据两个PN结连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三极管。
测试三极管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R×100或R×1k挡位。
万用电表红表笔所连接的是表内电池的负极,黑表笔则连接着表内电池的正极。
假定我们并不知道被测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也分不清各管脚是什么电极。
测试的第一步是判断哪个管脚是基极。
这时,我们任取两个电极(如这两个电极为1、2),用万用电表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接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
在这三次颠倒测量中,必然有两次测量结果相近:即颠倒测量中表针一次偏转大,一次偏转小;剩下一次必然是颠倒测量前后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这一次未测的那只管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基极。
二、 PN结,定管型找出三极管的基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外两个电极之间PN 结的方向来确定管子的导电类型。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被测管即为PNP型。
三、顺箭头,偏转大找出了基极b,另外两个电极哪个是集电极c,哪个是发射极e呢?这时我们可以用测穿透电流ICEO的方法确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1) 对于NPN型三极管,用万用电表的黑、红表笔颠倒测量两极间的正、反向电阻Rce和Rec,虽然两次测量中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但仔细观察,总会有一次偏转角度稍大,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黑表笔→c极→b极→e极→红表笔,电流流向正好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顺箭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
三极管的管型及管脚的判别为了帮助读者迅速掌握测判方法,我们总结出四句口诀:“三颠倒,找基极;PN结,定管型;顺箭头,偏转大;测不准,动嘴巴。
”下面让我们逐句进行解释吧。
一、三颠倒,找基极大家知道,三极管是含有两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
根据两个PN结连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三极管,图1是它们的电路符号和等效电路。
测试三极管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R×100或R×1k挡位。
图2绘出了万用电表欧姆挡的等效电路。
由图可见,红表笔所连接的是表内电池的负极,黑表笔则连接着表内电池的正极。
假定我们并不知道被测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也分不清各管脚是什么电极。
测试的第一步是判断哪个管脚是基极。
这时,我们任取两个电极(如这两个电极为1、2),用万用电表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接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
在这三次颠倒测量中,必然有两次测量结果相近:即颠倒测量中表针一次偏转大,一次偏转小;剩下一次必然是颠倒测量前后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这一次未测的那只管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基极(参看图1、图2不难理解它的道理)。
二、PN结,定管型找出三极管的基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外两个电极之间PN结的方向来确定管子的导电类型(图1)。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被测管即为PNP型。
三、顺箭头,偏转大找出了基极b,另外两个电极哪个是集电极c,哪个是发射极e呢?这时我们可以用测穿透电流ICEO的方法确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1) 对于NPN型三极管,穿透电流的测量电路如图3所示。
根据这个原理,用万用电表的黑、红表笔颠倒测量两极间的正、反向电阻Rce和Rec,虽然两次测量中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但仔细观察,总会有一次偏转角度稍大,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黑表笔→c极→b极→e极→红表笔,电流流向正好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顺箭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
如何在知道三极管三个极的电压下判断它的B,E,C脚还有判断NPN,PNP如何在知道三极管三个极的电压下判断它的B,E,C脚?还有判断NPN,PNP?三极管的管型及管脚的判别为了帮助读者迅速掌握测判方法,我们总结出四句口诀:“三颠倒,找基极;PN结,定管型;顺箭头,偏转大;测不准,动嘴巴。
”下面让我们逐句进行解释吧。
一、三颠倒,找基极大家知道,三极管是含有两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
根据两个PN 结连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三极管,图1是它们的电路符号和等效电路。
测试三极管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R×100或R×1k挡位。
图2绘出了万用电表欧姆挡的等效电路。
由图可见,红表笔所连接的是表内电池的负极,黑表笔则连接着表内电池的正极。
假定我们并不知道被测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也分不清各管脚是什么电极。
测试的第一步是判断哪个管脚是基极。
这时,我们任取两个电极(如这两个电极为1、2),用万用电表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接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
在这三次颠倒测量中,必然有两次测量结果相近:即颠倒测量中表针一次偏转大,一次偏转小;剩下一次必然是颠倒测量前后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这一次未测的那只管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基极(参看图1、图2不难理解它的道理)。
二、PN结,定管型找出三极管的基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外两个电极之间PN结的方向来确定管子的导电类型(图1)。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被测管即为PNP型。
三、顺箭头,偏转大找出了基极b,另外两个电极哪个是集电极c,哪个是发射极e呢?这时我们可以用测穿透电流ICEO的方法确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判断三极管类型及引脚极性的判别口诀三极管的管型及管脚的判别是电子技术初学者的一项基本功,为了帮助读者迅速掌握测判方法,笔者总结出四句口诀:“三颠倒,找基极;PN结,定管型;顺箭头,偏转大;测不准,动嘴巴。
”下面让我们逐句进行解释吧。
一、三颠倒,找基极大家知道,三极管是含有两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
根据两个PN结连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三极管,图1是它们的电路符号和等效电路。
测试三极管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R×100或R×1k挡位。
图2绘出了万用电表欧姆挡的等效电路。
由图可见,红表笔所连接的是表内电池的负极,黑表笔则连接着表内电池的正极。
假定我们并不知道被测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也分不清各管脚是什么电极。
测试的第一步是判断哪个管脚是基极。
这时,我们任取两个电极(如这两个电极为1、2),用万用电表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接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
在这三次颠倒测量中,必然有两次测量结果相近:即颠倒测量中表针一次偏转大,一次偏转小;剩下一次必然是颠倒测量前后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这一次未测的那只管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基极(参看图1、图2不难理解它的道理)。
二、PN结,定管型找出三极管的基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外两个电极之间PN结的方向来确定管子的导电类型(图1)。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被测三极管为NPN 型管;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被测管即为PNP型。
三、顺箭头,偏转大找出了基极b,另外两个电极哪个是集电极c,哪个是发射极e呢?这时我们可以用测穿透电流ICEO的方法确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1) 对于NPN型三极管,穿透电流的测量电路如图3所示。
根据这个原理,用万用电表的黑、红表笔颠倒测量两极间的正、反向电阻Rce和Rec,虽然两次测量中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但仔细观察,总会有一次偏转角度稍大,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黑表笔→c极→b极→e极→红表笔,电流流向正好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顺箭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
三极管管脚判别方法(详细)三极管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元件,其内部结构由三个掺杂不同材料的区域组成。
在进行电路设计和组装时,正确地分辨三极管的各个管脚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三极管管脚判别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使用三极管。
一、PNP和NPN型三极管首先,需要知道的是三极管存在两种型号,即PNP和NPN。
PNP型三极管的中心区域为N型半导体,而外围区域为P型半导体;NPN型三极管的中心区域为P型半导体,而外围区域为N型半导体。
因此,PNP型三极管的管脚编号与NPN型三极管的管脚编号是不同的。
二、P-区、N-区、基区的特点在识别三极管管脚之前,还需要了解三极管内部结构的几个重要部分。
三极管由P-区、N-区和基区组成。
其中,P-区和N-区被称为集电极(Collector)和发射极(Emitter),基区位于两者之间。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区域的特点。
1. P-区:位于三极管的顶部,通常使用较大的金属片作为外接的集电极。
当三极管工作时,P-区会吸收电子并变成负离子。
因此,P-区应该被连接到正向电源。
3. 基区:在P-区和N-区之间,通常使用较薄的金属片作为外接的基极。
基区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电子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流动。
基区的电子流量和电压是由外部电路控制的。
对于PNP型三极管,其管脚编号为1、2、3。
下面将介绍如何判定PNP型三极管的各个管脚。
1. 接触极(Contact):通常为脚号为1的金属片。
该脚连接到三极管的集电极,应该被连接到电路的正极。
2. 基极(Base):标有“B”字母。
该脚连接到三极管的基区,为信号输入端。
在工作时,该脚应该被输入一个电压,使电子流动从接触极到底部极。
五、总结以上就是三极管管脚判别的方法。
在实际的电路设计和组装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三极管型号和管脚。
正确地连接三极管管脚可以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可能出现的电路故障。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对初学者们有所帮助。
三极管管脚判别方法
测试三极管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R×100或R×1k挡位。
一、基极的判别、定管型
将万用表欧姆档拨到R×lk档,用黑表笔接三极管的某一极,再用红表笔分别去接触另外两个电极,若测得一个阻值大,一个阻值小,就将黑表笔换接一个电极再测,直到出现测得的两个阻值都很小 (或都很大):
①如果黑表笔固定,红表笔分别测得其他两只脚的电阻很小(万用表指针偏转很大)黑表笔固定的那只脚就是基极,且是NPN型三极管;
②如果红表笔固定,黑表笔分别测得其他两只脚的电阻很小(万用表指针偏转很大)红表笔固定的那只脚就是基极,且是PNP型三极管。
二、集电极、发射极的判别
(1)NPN型:已知基极
方法:先假设一脚为集电极,使黑表笔与该脚相接,红表笔接触
下一脚,同时用手指连接黑表笔接的脚与基极(注意:不能让基极与黑表笔相碰),观察指针偏转角度,再交换两表笔测量,观察指针偏转角度,比较偏转角度大的一次(测量阻值很小),黑表笔接的为集电极,红表笔接的为发射极。
(2)PNP型:已知基极
方法:先假设一脚为集电极,使红表笔与该脚相接,黑表笔接触下一脚,同时用手指连接红表笔接的脚与基极(注意:不能让基极与红表笔相碰),观察指针偏转角度,再交换两表笔测量,观察指针偏转角度,比较偏转角度大的一次(测量阻值很小),红表笔接的为集电极,黑表笔接的为发射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