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一起做游戏》部编本(共20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7.67 MB
- 文档页数:20
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做到礼貌邀请。
2.介绍游戏时能边说边做,把游戏规则说清楚。
(二)过程与方法1.在情境中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会礼貌邀请,并积极参与活动。
2.在邀请及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的礼貌交往、清楚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交往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礼貌的邀请同伴,并且能清楚地介绍自己的游戏。
教学难点:介绍游戏时把游戏规则说清楚,能边说边做。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呢?”2.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游戏,教师适机谈话拓展学生思路。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继续一起来玩游戏。
”4.板书课题:一起做游戏(师提醒学生一起书空)(1)书空的时候要边读边写,注意: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写字的笔顺要正确,可以跟着老师一起书写。
(2)朗读课题,引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采取谈话导入的方式,开门见山揭示课题,简洁明了,直击学生兴趣,牵引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二)创设情境,礼貌邀请1.谈话引出视频:“下课了,小明要邀请几位同学和他一起做游戏,瞧……”【播放小明不礼貌的邀请别人做游戏的视频】2.引导质疑:“为什么这几位小伙伴不愿意和小明一块做游戏呢?”3.学生自主发言,教师引出关键要素:礼貌邀请。
4.谈话引导:同学们,我们帮帮小明,看看该怎么做才行?教师适时板书:请、谢谢……5.创设情境,学习邀请。
(1)引导谈话(对课堂中的某一生):“如果你想邀请同学和你一起做游戏,你会怎么说呢?”(2)强调邀请的要素:礼貌邀请、语气温和、神态亲切(3)引导学生根据情境畅谈想法,并适时评价:是否使用礼貌用语,是否做到语气温和,是否保持神态亲切。
6.总结:(1)学生学会邀请时的礼貌用语:请、好吗、谢谢……(2)学会主动邀请,学会清楚表达。
《一起做游戏》教学设计【教材解读】《一起做游戏》是义务教育“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
这是本次教材的第四次口语交际,旨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培养乐于交往的意识和友善待人的行为习惯。
教材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呈现了“贴鼻子”这个传统游戏场景,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第二幅图展示了两个小女孩的对话,有邀请和回应,并要讲清游戏的规则。
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使学生养成乐于交往、友善待人的交往意识和行为习惯。
提示口语交际表达的方法: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这样别人更容易明白。
本次口语交际重在引导学生能借助动作把游戏规则表达得较有条理,并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参与游戏。
【学情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一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应该逐渐得到了想说的欲望的激发和愿望说的自信。
在第一学期的口语交际训练中,还学会了要做到“当众讲话要大声”,“要注意听别人说话”,知道了“与别人交谈要看着对方的眼睛”的基本交际技巧。
根据实际情况,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如何理清自己的思路,自信地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在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当众发言的胆量、口语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参与游戏仍是孩子们在交际中要挑战的难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在口语交际中,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就感兴趣的游戏玩法主动搭话,如提问、补充等。
3、介绍一个游戏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把游戏规则说清楚。
【教学重点】介绍游戏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把游戏规则说清楚。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常用的聊天小技巧(提问、补充等),使邀请小伙伴一起来做游戏顺利进行。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学案)课程简介本课程为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教材中的一个学案,名称为《一起做游戏》。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游戏,并通过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简单口语表达技巧,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使用游戏中的简单口语表达方式。
2.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游戏。
3.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学习内容游戏规则在游戏开始前,老师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4~5名学生。
每个小组都会收到一个任务卡片,任务卡片上会写有相应的游戏规则和要求。
学生需要阅读任务卡片,理解游戏的规则和要求,然后与小组成员协作完成游戏。
口语表达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一些简单的口语表达方式,例如:•我来负责这个。
•我需要你帮忙。
•我有一个好点子。
学生需要在游戏中不断尝试使用这些表达方式,以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游戏中会涉及一些观察和动手的操作,例如:•找到并拼凑图片。
•看图案并给出颜色、形状等描述。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细节和动手完成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观察和动手能力。
学习方法由于游戏是团队合作的,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听取组员的意见,形成共识,然后采取行动。
2.认真观察游戏规则和要求,不要着急行动。
3.如果有问题需要求助老师或其他组员。
此外,希望学生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多进行交流和探讨,互相帮助,相互分享经验和想法。
学习评估游戏结束后,老师会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估,并根据小组表现的情况给出一些指导意见。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1.是否能够理解游戏规则和要求。
2.是否能够与小组成员顺利合作完成任务。
3.学生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4.学生是否能够在游戏中运用简单的口语表达方式。
总结本课程旨在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一些简单的口语表达方式,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人教部编版《一起做游戏》教案—、文本教学解读《一起做游戏》是本册教材第四次口语交际,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导语。
“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吧!”一句话发出邀请,希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参与游戏,乐于交往。
二是情境图。
本次口语交际共有两幅情境图。
第1幅图中,黑板上呈现的是小熊的笑脸,女孩蒙着眼睛贴鼻子,男孩在下面指挥。
“贴鼻子”这个游戏,简单有趣,能激发学生参与游戏,进行交际的兴趣。
第2幅图中,左边的小女孩发出邀请:“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右边的小女孩回答:“可是我不会玩啊。
”左边的小女孩继续说:“没关系,我教你,这个游戏这么玩……”左边的女孩是交际中的邀请者,热情大方,说清楚游戏规则。
右边的女孩是被邀请者,积极参与交际活动,遇到不懂的地方主动提问。
两个小女孩的对话过程中有邀请和回应,以及讲清游戏规则的要求。
三是交际提示。
“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这样别人更容易明白”指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要点“借助动作把游戏规则说清楚”。
通过口语表达和肢体动作的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本次口语交际基于前面口语交际训练序列而生,打破了单纯的独白式讲解游戏规则的常规做法,从“大声说,大胆说”的基本要求,到“一边说一边做动作”的交流技巧,层层递进,逐渐提高,充分体现了口语交际的连续性与层次性,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能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把游戏规则说清楚。
2.能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
3.初步学会在游戏中有条理地表达,养成乐于交往、友善待人的交往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1.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能大方、简单地说出游戏的过程和心理感受。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技巧。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鼻子贴、布条或丝巾教学过程:板块—游戏激趣,理解题意1.游戏:反口令。
(1)师生做游戏:教师边说边做动作“立正”,学生接着边说边做动作“坐下”。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游戏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教材中关于游戏的相关词汇和句子。
2.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学会与他人合作玩游戏。
3. 引导学生学会用口语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想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会与他人合作。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子进行口语表达。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2. 准备相关词汇和句子的卡片。
3. 准备教学录音机、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学生充分活跃起来。
2. 教学新课(15分钟)(1)教师出示相关词汇和句子卡片,如“我们一起玩捉迷藏吧”、“我喜欢和朋友们一起玩游戏”等,引导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2)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玩游戏的情景,练习口语表达。
(3)教师选取几组学生进行展示,并对他们的口语表达进行点评。
3. 小组活动(10分钟)(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游戏进行玩耍。
(2)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体验,准备后续的口语表达。
(3)游戏结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口语表达,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想法。
5.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或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并用所学词汇和句子记录下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通过小组活动,评价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游戏,学会用所学词汇和句子进行描述。
2. 组织一次游戏主题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游戏创意和口语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管理等方面。
《一起做游戏》教案—、文本教学解读《一起做游戏》是本册教材第四次口语交际,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导语。
“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吧!”一句话发出邀请,希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参与游戏,乐于交往。
二是情境图。
本次口语交际共有两幅情境图。
第1幅图中,黑板上呈现的是小熊的笑脸,女孩蒙着眼睛贴鼻子,男孩在下面指挥。
“贴鼻子”这个游戏,简单有趣,能激发学生参与游戏,进行交际的兴趣。
第2幅图中,左边的小女孩发出邀请:“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右边的小女孩回答:“可是我不会玩啊。
”左边的小女孩继续说:“没关系,我教你,这个游戏这么玩……”左边的女孩是交际中的邀请者,热情大方,说清楚游戏规则。
右边的女孩是被邀请者,积极参与交际活动,遇到不懂的地方主动提问。
两个小女孩的对话过程中有邀请和回应,以及讲清游戏规则的要求。
三是交际提示。
“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这样别人更容易明白”指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要点“借助动作把游戏规则说清楚”。
通过口语表达和肢体动作的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本次口语交际基于前面口语交际训练序列而生,打破了单纯的独白式讲解游戏规则的常规做法,从“大声说,大胆说”的基本要求,到“一边说一边做动作”的交流技巧,层层递进,逐渐提高,充分体现了口语交际的连续性与层次性,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能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把游戏规则说清楚。
2.能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
3.初步学会在游戏中有条理地表达,养成乐于交往、友善待人的交往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1.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能大方、简单地说出游戏的过程和心理感受。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技巧。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鼻子贴、布条或丝巾教学过程:板块—游戏激趣,理解题意1.游戏:反口令。
(1)师生做游戏:教师边说边做动作“立正”,学生接着边说边做动作“坐下”。
同样边说边做动作“举左手——举右手”“拍手——跺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