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最新教材《平面镜成像》
- 格式:ppt
- 大小:9.61 MB
- 文档页数:37
课题名 4.3平面镜成像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科学思维通过应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体会虚像的形成原因。
三、科学探究通过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平面镜,两支相同的蜡烛、支架、方格纸(或刻度尺)、火柴。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
在平静的水面,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
这个倒影实际上就是大剧院在水中的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后,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二、新课教学(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人照镜子时,看到镜的像和人的大小相等。
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可能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实验器材:平面镜,两支相同的蜡烛、支架、方格纸(或刻度尺)、火柴。
提示:设计实验时,应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和猜想等,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证实或否定你的猜想。
实验中要如实、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玻璃板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接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