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书孟业传
- 格式:docx
- 大小:13.79 KB
- 文档页数:2
高考文言文翻译十个最常见的失分点近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句子越来越长,难度越来越大,评卷时又是按点采分,扣完为止,很多同学自我感觉做得不错,但是实际上丢分不少。
有这样一道题: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人有欲试其技者,令袒臂横肱于门口石道中,取牛车数十轮,绝肱上过,无纤痕,不论伤也。
答案:有个想要测试他武艺的人(定后,1点),让他(省“之”,1点)裸露胳膊,横着上臂,仰卧在门口铺着石子的街道上(1点),让人赶着十几辆牛车(定后,1点),从他胳膊上横轧过去(1点),结果却没有留下一点细小的痕迹,更不用说(“不论”,1点)伤口了。
评分说明:7点中写对任6点得6分,错1点扣1分,2个“定后”作为1点。
大家来看看,你是不是答了很多,但都不在“点”上?失分点一用语不规范原文我处其外,君处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北齐书·孟业传》)误译我掌管江湖,你掌管朝廷,齐心协力,差不多成了!正译我在朝廷外,您在朝廷内,(我们)同心协力,有希望取得成功啊!分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重点词语误译,“庶”,表希望。
《陈情表》里有“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就是这个意思。
②语言随意,对“外”、“内”两个字,把握不准,且翻译时,不考虑人物身份,随意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严格遵守“直译”的原则,不随意引申、夸张。
“直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
失分点二感情色彩原文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晋书·皇甫谧传》)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正译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分析译句将“耽玩”的褒扬色彩误译成了贬抑色彩。
“耽玩”,意思是深深地爱好、玩味,应译为“沉醉”“潜心玩味”之义。
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判定。
比如例句中,一看到“耽”字,就将其解释为“耽搁”,从负面的角度进行理解,误译为“沉湎”。
建议用时实际用时设定分值实际得分150分钟150分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单元练测试题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雕砌.(chè)寒噤.(jìn)终究.(jiū)慰藉.(jìè)B.游弋.(yì)倾轧.(zhá)忌讳.(huì)怂.(sǒng)恿C.庸.(yōng)俗瞋.(chēn)目恸.(tòng)哭纤.(xiān)弱D.揖.(jí)让浸.(qìn)透入殓.(liàn)陡(dǒu)然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跻身擅长黯然失色置之死地而后生B.颗粒倔强试目以待敏于事,慎于言C.昭雪弥漫殉私舞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D.家具影碟屯积居奇牵一发而动全身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一个单位的最高领导必须高屋建瓴,不必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些具体而微....的琐碎事情上。
B.她酷爱读书,希望能去图书馆工作,近水楼台....,可以尽兴地浏览各类书刊,增长见识。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实现了渴望飞翔但又插翅难飞....的中国人千年来的梦想。
D.我和同学一直保持着距离,不偏不倚....,不太疏远,也不太靠近,这样有利于彼此相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关统计调查显示,一、二月我市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
环保专家分析认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是污染源的首要因素。
B.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C.他们就是以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凡是有利于抗击“非典”的,有利于人民健康的,都积极主动去做,并且努力做好。
D.《社会工伤保险医疗管理办法》的出台,意味着将规范工伤报告、治疗、康复、评残、结算“一条龙”的工伤保险医疗跟踪管理,它可最大限度地保障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卷十》原文高祖十一王○永安简平王浚平阳靖翼王淹彭城景思王浟上党刚肃王涣襄城景王氵肓任城王湝高阳康穆王湜博陵文简王济华山王凝冯翊王润汉阳敬怀王洽神武皇帝十五男:武明娄皇后生文襄皇帝、文宣皇帝、孝昭皇帝、襄城景王淯、武成皇帝、博陵文简王济,王氏生永安简平王浚,穆氏生平阳靖翼王淹,大尔朱氏生彭城景思王浟、华山王凝,韩氏生上党刚王涣,小尔朱氏生任城王湝,游氏生高阳康穆王湜,郑氏生冯翊王润,冯氏生汉阳敬怀王洽。
永安简平王浚,字定乐,神武第三子也。
初,神武纳浚母,当月而有孕,及产浚,疑非己类,不甚爱之。
而浚早慧,后更被宠。
年八岁时,问于博士卢景裕曰:“‘祭神如神在。
’为有神邪,无神邪?”对曰;“有。
”浚曰:“有神当云祭神神在,何烦‘如’字?”景裕不能答。
及长,嬉戏不节,曾以属请受纳,大见杖罚,拘禁府狱,既而见原。
后稍折节,颇以读书为务。
元象中,封永安郡公。
豪爽有气力,善骑射,为文襄所爱。
文宣性雌懦,每参文襄,有时涕出。
浚常责帝左右,何因不为二兄拭鼻,由是见衔。
累迁中书监、兼侍中。
出为青州刺史,颇好畋猎,聪明矜恕,上下畏悦之。
天保初,进爵为王。
文宣末年多酒,浚谓亲近曰:“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
今因酒败德,朝臣无敢谏者,大敌未灭,吾甚以为忧,欲乘驿至邺面谏,不知用吾不。
”人有知,密以白帝,又见衔。
八年来朝,从幸东山。
帝裸裎为乐,杂以妇女,又作狐掉尾戏。
浚进言此非人主所宜。
帝甚不悦。
浚又于屏处召杨遵彦,讥其不谏。
帝时不欲大臣与诸王交通,遵彦惧以奏。
帝大怒曰:“小人由来难忍!”遂罢酒还宫。
浚寻还州,又上书切谏。
诏令征浚,浚惧祸,谢疾不至。
上怒,驰驿收浚,老幼泣送者数千人。
至,盛以铁笼,与上党王涣俱置北城地牢下,饮食溲秽共在一所。
明年,帝亲将左右临穴歌讴,令浚和之。
浚等惶怖且悲,不觉声战。
帝为怆然,因泣,将赦之。
长广王湛先与浚不睦,进曰:“猛兽安可出穴。
”帝默然。
浚等闻之,呼长广小字曰:“步落稽,皇天见汝!”左右闻者,莫不悲伤。
《北齐书独孤永业传》原文及翻译北齐书原文:独孤永业,字世基,本姓刘,中山人。
母改适独孤氏,永业幼孤,随母为为独孤家所育养,遂从其姓焉。
止于军士之中,有才干,便弓马。
被简擢补定州六州都督,宿卫晋阳。
或称其有识用者,世宗与语悦之,超授中外府外兵参军。
天保初,除中书舍人,豫州司马。
永业解书计,善歌舞,甚为显祖所知。
乾明初,出为河阳行台右丞,迁洛州刺史,又转左丞,刺史如故,加散骑常侍。
宜阳深在敌境,周人于黑涧筑城戍以断粮道,永业亦筑镇以抗之。
治边甚有威信,迁行台尚书。
至河清三年,周人寇洛州,永业恐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固,驰入金墉助守。
周人为土山地道,晓夕攻战,经三旬,大军至,寇乃退。
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加仪同三司,赏赐甚厚。
性鲠直,不交权势。
斛律光求二婢弗得,毁之于朝廷。
河清末,征为太仆卿,以乞伏贵和代之,于是四境蹙弱,河洛人情骚动。
武平三年,遣永业取斛律丰洛,因以为北道行台仆射、幽州刺史。
寻征为领军将军。
河洛民庶,多思永业,朝廷又以疆埸不安,除永业河阳道行台仆射、洛州刺史。
周武帝亲攻金墉,永业出兵御之,问曰:“是何达官,作何行动?“周人曰:“至尊自来,主人何不出看客?“永业曰:“客行忽速,是故不出。
“乃通夜办马槽二千。
周人闻之,以为大军将至,乃解围去。
永业进位开府,封临川王。
有甲士三万,初闻晋州败,请出兵北讨,奏寝不报,永业慨愤。
又闻并州亦陷,为周将常山公所逼,乃使其子须达告降于周。
周武授永业上柱国。
宣政末,出为襄州总管。
大象二年,为行军总管崔彦睦所杀。
(节选自《北齐书•独孤永业传》)译文:独孤永业,字世基。
原来姓刘,中山人。
母亲改嫁独孤氏,他因年幼跟随母亲,被独孤氏家收养,便从了他们家的姓。
从军,有才干,善于骑马射箭。
被选拔任用为定州六州都督,护卫晋阳。
有人称赞其有见识,世宗召见他相谈甚欢,破格授予他中外府兵参军一职。
天保初年,任中书舍人、豫州司马。
独孤永业懂得文字与筹算,善歌舞,很为显祖高洋所知晓。
《卷一》原文神武(上)齐高祖神武皇帝,姓高名欢,字贺六浑,渤海蓚人也。
六世祖隐,晋玄菟太守。
隐生庆,庆生泰,泰生湖,三世仕慕容氏。
及慕容宝败,国乱,湖率众归魏,为右将军。
湖生四子,第三子谧,仕魏,位至侍御史,坐法徙居怀朔镇。
谧生皇考树,性通率,不事家业。
住居白道南,数有赤光紫气之异,邻人以为怪,劝徙居以避之。
皇考曰:“安知非吉?”居之自若。
及神武生而皇妣韩氏殂,养于同产姊婿镇狱队尉景家。
神武既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
长而深沉有大度,轻财重士,为豪侠所宗。
目有精光,长头高颧,齿白如玉,少有人杰表。
家贫,及聘武明皇后,始有马,得给镇为队主。
镇将辽西段长常奇神武貌,谓曰:“君有康济才,终不徒然。
”便以子孙为托。
及贵,追赠长司空,擢其子宁用之。
神武自队主转为函使。
尝乘驿过建兴,云雾昼晦,雷声随之,半日乃绝,若有神应者。
每行道路,往来无风尘之色。
又尝梦履众星而行,觉而内喜。
为函使六年,每至洛阳,给令史麻祥使。
详尝以肉啖神武,神武性不立食,坐而进之。
祥以为慢己,笞神武四十。
及自洛阳还,倾产以结客。
亲故怪问之,答曰:“吾至洛阳,宿卫羽林相率焚领军张彝宅,朝廷惧其乱而不问。
为政若此,事可知也。
财物岂可常守邪?”自是乃有澄清天下之志。
与怀朔省事云中司马子如及秀容人刘贵、中山人贾显智为奔走之友,怀朔户曹史孙腾、外兵史侯景亦相友结。
刘贵尝得一白鹰,与神武及尉景、蔡俊、子如、贾显智等猎于沃野。
见一赤兔,每搏辄逸,遂至回泽。
泽中有茅屋,将奔入,有狗自屋中出,噬之,鹰兔俱死。
神武怒,以鸣镝射之,狗毙。
屋中有二人出,持神武襟甚急。
其母两目盲,曳杖呵其二子曰:“何故触大家!”出瓮中酒,烹羊以饭客。
因自言善暗相,遍扪诸人皆贵,而指麾俱由神武。
又曰:“子如历位,显智不善终。
”饭竟出,行数里还,更访之,则本无人居,乃向非人也。
由是诸人益加敬异。
孝昌元年,柔玄镇人杜洛周反于上谷,神武乃与同志从之。
丑其行事,私与尉景、段荣、蔡俊图之。
《北齐书·元景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北齐书·元景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北齐书·元景安传》原文及翻译北齐书原文:元景安,魏昭成五世孙也。
父永,自积射将军为元天穆荐之于尔朱荣,参立孝庄之谋,赐爵代郡公,持节招纳降户四千余家。
景安沉敏有干局,少工骑射,善于事人。
释褐尔朱荣大将军府长流参军。
高祖平洛阳,领军娄昭荐补京畿都督,父永启回代郡公授之。
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
世宗入朝,景安随从在邺。
于时江南款附,朝贡相寻,景安妙闲驰骋,雅有容则,每梁使至,恒令与斛律光、皮景和等对客骑射,见者称善。
世宗嗣事,启减国封分赐将士,封石保县开国子。
天保初,加征西将军,别封兴势县开国伯,赐姓高氏。
四年,从讨契丹于黄龙,后频从驾再破茹茹,迁武卫大将军,兼七兵尚书。
时初筑长城,镇戍未立,突厥强盛,虑或侵边,仍诏景安与诸军缘塞以备守。
督领既多,且所部军人富于财物,遂贿货公行。
显祖闻之,遣使推检,同行诸人赃污狼藉,唯景安纤毫无犯。
帝深嘉叹,乃诏有司以所聚敛赃绢伍百匹赐之,以彰清节。
皇建元年,又兼侍中,驰驿诣邺,慰劳百司,巡省风俗。
肃宗曾与群臣于西园宴射,中的者赐与良马及金玉锦彩等。
有一人射中兽头,去鼻寸余。
唯景安最后有一矢未发,帝令景安解之,景安徐整容仪,操弓引满,正中兽鼻。
帝嗟赏称善。
天统初,出为徐州刺史。
四年,除豫州道行台仆射、豫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
景安之在边州,邻接他境,绥和边鄙,不相侵暴,人物安之。
又管内蛮多华少,景安被以威恩,咸得宁辑,比至武平末,招慰生蛮输租赋者数万户。
入周,以大将军、大义郡开国公率众讨稽胡,战没。
(节选自《北齐书·元景安传》)译文:元景安,河南洛阳人,北魏昭成皇帝什翼犍的第五代孙子。
他的高祖元虔为陈留王。
他沉稳敏捷,具有办事的才能和气概。
从小就工于骑马射箭,善于同人交往。
父亲元永启奏朝廷,请求把自己代郡公的封爵让景安承袭。
《北齐书·陈元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北齐书·陈元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北齐书·陈元康传》原文及翻译北齐书原文:陈元康,字长猷,广宗人也。
父终德,魏济阴内史,终于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元康颇涉文史,机敏有干用。
魏正光五年,从尚书令李崇北伐,以军功赐爵临清县男。
天平元年,修起居注。
二年,迁司徒府记室参军,尤为府公高昂所信待。
出为瀛州开府司马,加辅国将军。
所历皆为称职,高祖闻而征焉。
稍被任使,以为相府功曹参军,内掌机密。
高祖经纶大业,军务烦广,元康承受意旨,甚济速用。
性又柔谨,通解世事。
高祖尝怒世宗,于内亲加殴蹋,极口骂之,出以告元康。
元康谏曰:“王教训世子,自有礼法,仪刑式瞻,岂宜至是。
”言辞恳恳,至于流涕。
高祖从此为之惩忿。
时或恚挞,辄曰:“勿使元康知之。
”其敬惮如此。
高仲密之叛,高祖知其由崔暹故也,将杀暹。
世宗匿而为之谏请。
高祖曰:“我为舍其命,须与苦手。
”世宗乃出暹而谓元康曰:“卿若使崔得杖,无相见也。
”暹在廷,解衣将受罚。
元康趋入,历阶而升,且言曰:“王方以天下付大将军,有一崔暹不能容忍耶?”高祖从而宥焉。
世宗入辅京室,崔暹、崔季舒、崔昂等并被任使,张亮、张徽纂并高祖所待遇,然委任皆出元康之下。
魏尚书仆射范阳卢道虔女为右卫将军郭琼子妇,琼以死罪没官,高祖启以赐元康为妻,元康乃弃故妇李氏,识者非之。
元康便辟善事人希颜候意多有进举而不能平心处物溺于财利受纳金帛不可胜纪为清论所讥。
从高祖破周文帝于邙山,大会诸将,议进退之策。
咸以为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可远追。
元康曰:“两雄交战,岁月已久,今得大捷,便是天授,时不可失,必须乘胜追之。
”高祖曰:“若遇伏兵,孤何以济?”元康曰:“王前沙苑还军,彼尚无伏,今奔败若此,何能远谋。
若舍而不追,必成后患。
”高祖竟不从。
及高祖疾笃,谓世宗曰:“邙山之战,不用元康之言,方贻汝患,以此为恨,死不瞑目。
”世宗嗣事,又见任待。
属世宗将受魏禅,元康与杨愔、崔季舒并在世宗坐,将大迁除朝士,共品藻之。
高考文言文翻译十个最常见的失分点高考文言文翻译十个最常见的失分点近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句子越来越长,难度越来越大,评卷时又是按点采分,扣完为止,很多同学自我感觉做得不错,但是实际上丢分不少。
有这样一道题: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人有欲试其技者,令袒臂横肱于门口石道中,取牛车数十轮,绝肱上过,无纤痕,不论伤也。
答案:有个想要测试他武艺的人(定后,1点),让他(省之,1点)裸露胳膊,横着上臂,仰卧在门口铺着石子的街道上(1点),让人赶着十几辆牛车(定后,1点),从他胳膊上横轧过去(1点),结果却没有留下一点细小的痕迹,更不用说(不论,1点)伤口了。
评分说明:7点中写对任6点得6分,错1点扣1分,2个定后作为1点。
大家来看看,你是不是答了很多,但都不在点上?失分点一用语不规范原文我处其外,君处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北齐书孟业传》)误译我掌管江湖,你掌管朝廷,齐心协力,差不多成了!正译我在朝廷外,您在朝廷内,(我们)同心协力,有希望取得成功啊!分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重点词语误译,庶,表希望。
《陈情表》里有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就是这个意思。
语言随意,对外、内两个字,把握不准,且翻译时,不考虑人物身份,随意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严格遵守直译的原则,不随意引申、夸张。
直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
失分点二不明感情色彩原文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晋书皇甫谧传》)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正译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分析译句将耽玩的褒扬色彩误译成了贬抑色彩。
耽玩,意思是深深地爱好、玩味,应译为沉醉潜心玩味之义。
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判定。
比如例句中,一看到耽字,就将其解释为耽搁,从负面的角度进行理解,误译为沉湎。
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对待一些前后有矛盾的词、有疑义的词,应该瞻前顾后,核实自己的初始判断是否正确。
《北齐书·高长恭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北齐书·高长恭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北齐书·高长恭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北齐书·高长恭传》原文及翻译北齐书原文:兰陵武王高长恭,文襄第四子也。
累迁并州刺史。
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
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
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
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
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
韶病,长恭总其众。
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及深,失利悔无所及。
”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
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
相愿曰:“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
”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
”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
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
宜属疾在家,勿预事。
”长恭然其言,未能退。
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
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①?”长恭曰:“天颜何由得见!”遂饮药薨。
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
为将躬勤细事。
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
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
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
”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
长恭独还,无所谴罚。
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选自《北齐书》卷一) 译文:兰陵武王高长恭,是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个儿子。
多次升迁做了并州刺史。
突厥入侵晋阳。
高长恭率军尽全力反击。
齐军在邙山之役中失败时,高长恭担任中军,率领五百骑兵第二次杀入周军,冲到金墉城下,被周军包围,形势十分危急,而城上的齐军不认识高长恭。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师稿)编制:朱卫张晓阳本专题对应《创新方案》教师用书P166-185;学生用书P93-105一、考点解读详见《创新方案》教师用书P168(学生用书P93),和学生突出强调整体意识与得分意识两点。
二、考题例析2008年、2009年江苏高考文言句子翻译(见《创新方案》课前自测篇)2008年解析: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第一句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及”,到;“得”,获得;“见”,表被动。
第二句要注意“比”,近来。
这个词比较难,一般考生不易译出。
其实《祭十二郎文》中“比得软脚病”一句中的“比”即为此义。
“敕”,告诫;“何意”,为什么;“悖乱”,背离、错乱。
第三句要注意“就”,靠拢;“于江南”,介词结构后置;“并”,合并。
2009年解析:第一句重点落在“购”(悬赏缉捕),(“购”的此义项,在《指南录后序》“穷饿无聊,追购又急”一句中出现过)、“妻子”(妻子儿女)和“踪迹”(追踪行迹)上。
第二句注意“家居”(在家居住)、“异之”(意动,认为他是奇特的)。
第三句为疑问句,重点是“然而”(虽然这么,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
三、方法指津详见《创新方案》教师用书P168,学生用书P93)强调两点:1、整体把握文意这是准确翻译的前提,绝对不可小视。
翻译规定的文句前,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如果是传记类文章,则应抓住文中的主要信息,什么人,什么事,事情涉及的人、事、地、时、大概过程等,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2、抓住翻译的关键人常说,打蛇打七寸。
考生必须抓住翻译的关键,否则,就徒劳无功,白忙活一场。
文言文翻译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
四、课堂练习(见《创新方案》教师用书P174-177“随堂应用”,学生用书P98-100)五、课后巩固训练课后练习一(见《创新方案》课后演练篇第10练)课后练习二一、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三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十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题。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
家本寒微,少为州吏。
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
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签。
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
余人不可信也。
‛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
唯正与直,愿君自勉。
‛业唯有一马,因瘦而死。
韶以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
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
‛对曰:‚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后齐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
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
’’崔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天保初,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
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眇小,笑而不言。
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
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
寻以病卒。
(《北齐书·孟业传》)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业以细微,伏事节下细微:细致周到。
B.宁可损败清风清风:清廉的风气。
C.唯有孟业,宜铨举之铨举:选拔推荐。
D.唯知自修,无他长也自修:自我修养。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②寻以.病卒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
‛④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A.两个‚以‛相同,两个‚乃‛也相同B.两个‚以‛相同,两个‚乃‛不同C.两个‚以‛不同,两个‘乃‛相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乃‛也不同3.下列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元韶)典签。
解析高考文言文翻译十个最常见的失分点近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句子越来越长,难度越来越大,评卷时又是按点采分,扣完为止,很多同学自我感觉做得不错,但是实际上丢分不少。
有这样一道题:例: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人有欲试其技者,令袒臂横肱于门口石道中,取牛车数十轮,绝肱上过,无纤痕,不论伤也。
答案:有个想要测试他武艺的人(定后,1点),让他(省“之”,1点)裸露胳膊,横着上臂,仰卧在门口铺着石子的街道上(1点),让人赶着十几辆牛车(定后,1点),从他胳膊上横轧过去(1点),结果却没有留下一点细小的痕迹,更不用说(“不论”,1点)伤口了。
评分说明:7点中写对任6点得6分,错1点扣1分,2个“定后”作为1点。
大家来看看,你是不是答了很多,但都不在“点”上?失分点一用语不规范原文我处其外,君处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北齐书·孟业传》)误译我掌管江湖,你掌管朝廷,齐心协力,差不多成了!正译我在朝廷外,您在朝廷内,(我们)同心协力,有希望取得成功啊!解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重点词语误译,“庶”,表希望。
《陈情表》里有“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就是这个意思。
②语言随意,对“外”、“内”两个字,把握不准,且翻译时,不考虑人物身份,随意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严格遵守“直译”的原则,不随意引申、夸张。
“直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
失分点二不明感情色彩原文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晋书·皇甫谧传》)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正译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解析译句将“耽玩”的褒扬色彩误译成了贬抑色彩。
“耽玩”,意思是深深地爱好、玩味,应译为“沉醉”“潜心玩味”之义。
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判定。
比如例句中,一看到“耽”字,就将其解释为“耽搁”,从负面的角度进行理解,误译为“沉湎”。
2016年高三二模专题之文言文阅读(一)崇明县①刘惔字真长,沛国相人也。
惔少清远,有标奇。
家贫,织芒屩以为养,虽荜门陋巷,晏如也。
人未之识,惟王导深器之。
以惔雅.善言理,简文帝初作相,与王蒙并为谈客,俱蒙上宾礼。
时孙盛作《易象妙于见形论》,帝使殷浩难之,不能屈。
帝曰:“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之。
”乃命迎惔。
盛素敬服惔,及至,便与抗答,辞甚简至,盛理遂屈。
一.坐抚掌大笑,咸称美之。
②累迁丹杨尹,为政清整,门无杂宾。
时百姓颇有讼官长者,诸郡往往有相举正,惔叹曰:“夫居下讪上,此弊道也。
古之善政,司契而已,岂不以其敦本正源,镇静流末乎!君虽不君,下安可以失礼。
若此风不革,百姓将往而不反。
”遂寝.而不问。
③惔每奇温才,而知其有不臣之迹。
及温为荆州,惔言于帝曰:“温不可使居形胜地,其位号常宜抑之。
”劝帝自镇上流,而己为军司,帝不纳。
又请自行,复不听。
及温伐蜀,时咸谓未易可制,惟惔以为必克。
或问其故。
云:“以蒱博验之,其不必得,则不为也。
恐温终专制朝廷。
”及后竟如其言。
尝荐吴郡张凭,凭卒为美士,众以此服其知人。
(节选自《晋书》)17.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以惔雅.善言理()(2)故应有以..制之( )(3)一.坐抚掌大笑()(4)遂寝.而不问()18.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2分)A.虽荜门..陋巷 B.君虽不君.C.而知其有不臣.之迹D.时.咸谓未易可制1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5分)20.试简要分析第②段中刘惔“寝而不问”的原因。
(3分)21.结合全文,用四字短语形式概括刘惔的品质。
(3分)17.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以惔雅.善言理()(2)故应有以..制之( )(3)一.坐抚掌大笑()(4)遂寝.而不问()18.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2分)A.虽荜门..陋巷 B.君虽不君.C.而知其有不臣.之迹D.时.咸谓未易可制1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古诗北史翻译赏析《北史》是汇合并删节记载北朝历史的《魏书》、《北齐书》、《周书》而编成的纪传体史书。
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列传八十八卷,共一百卷。
记述从北魏登国元年(386(丙戌年))到隋义宁二年(618)的历史。
《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北史》主要在魏、齐、周、隋四书基础上删订改编而成,但也参考了当时所见各种杂史,增补了不少材料。
总的来看,《北史》虽有内容偶呈芜杂之弊,但毕竟体例完整、材料充实、文字简练,在后代颇受重视,以致魏、齐、周三书唐以后皆残缺不完,后oRg人又多取《北史》加以补足。
作为研究北朝历史的资料,《北史》与魏、齐、周、隋四书有互相补充的作用,不可偏废。
高车传突厥传西域传序蠕蠕传吐谷浑传流求传氐传契丹传后秦姚苌传高丽传刘腾传韩凤传仇洛齐传抱嶷传王睿传谯国夫人洗氏传刘昶女传何稠传姚僧垣传许智藏传张胄玄传徐謇传杨伯丑传庾季才传萧吉传皇甫玉传陆法和传信都芳传吴遵世传张深传李顺兴传崔廓传徐则传冯亮传隐逸传序眭夸传李洪之传田式传酷吏传序于洛侯传苏琼传樊叔略传窦瑗传孟业传尧君素传节义传序张须瞓传张元传王颁传许善心传孝行传序颜之推传虞世基传王褒传庾信传温子传刘炫传文苑传序黎景熙传何妥传权会传熊安生传李业兴传孙惠蔚传徐遵明传胡国珍传儒林传序冯熙传高肇传王世充传宇文述传宇文化及传鱼俱罗传陈眣传赵绰传鲍宏传柳彧传裴政传李谔传樊子盖传卫玄传李安传来护儿传李圆通传元岩传宇文翳传裴蕴传袁充传郭衍传张衡传杨义臣传刘窗传刘方传达奚长儒传史万岁传虞庆则传元胄传牛弘传李德林传越王杨侗传高赹传房陵王杨勇传秦王杨俊传隋河间王杨弘传刘行本传柳遐传宗懔传刘璠传辛昂传杜杲传辛庆之传张轨传李彦传杨檦传韩褒传王悦传贺若弼传赵刚传唐瑾传韩禽传蔡佑传耿豪传达奚武传苏威传韦孝宽传王轨传苏绰传王思政传尉迟迥传权景宣传王罴传贺兰祥传阎毗传窦炽传王谊传独孤信传侯莫陈崇传王谦传宇文贵传宇文忻传李密传梁睿传李弼传李远传李穆传李崇传李敏传赵贵传李贤传齐炀王宇文宪传宇文庆传卫剌王宇文直传东平公宇文神举传宇文深传宇文孝伯传宇文护传广川公宇文测传周豳国公宇文广传魏澹传魏兰根传魏收传冯子琮传冯慈明传元文遥传赵彦深传唐邕传张曜传王瞺传房谟传陈元康传杜弼传斛律羡传孙搴传斛律金传斛律光传段韶传段孝言传韩晋明传厍狄干传厍狄士文传窦泰传尉景传司马消难传司马膺之传高隆之传司马子如传傅伏传孙腾传独孤永业传綦连猛传元景安传彭乐传皮景和传厍狄伏连传潘乐传薛修义传慕容俨传薛孤延传慕容绍宗传韩贤传南阳王高绰传琅邪王高俨传范阳王高绍义传乐陵王高百年传安德王高延宗传渔阳王高绍信传河间王高孝琬传兰陵王高长恭传河南王高孝瑜传广宁王高孝珩传冯翊王高润传任城王高菱传高阳王高传彭城王高氵攸传上党王高涣传平秦王高归彦传永安王高浚传高思好传阳州公高永乐传高元海传清河王高岳传高劢传费穆传齐赵郡王高睿传山伟传宇文忠之传高谦之传杨机传高道穆传辛琛传辛术传毛鸿宾传辛雄传侯莫陈悦传雷绍传贺拔岳传侯深传贺拔胜传斛斯征传樊子鹄传朱天光传斛斯椿传朱仲远传朱世隆传朱兆传朱彦伯传朱文略传祖[王廷]传朱荣传贾思同传祖莹传贾思伯传阳固传阳休之传袁聿修传阳尼传冯元兴、曹昂传袁翻传董绍传成淹传鹿胒传张烈传张普惠传傅永传傅竖眼传江文遥传张谠传李元护传夏侯道迁传夏侯夬传裴植传裴粲传裴叔业传崔亮传崔光韶传李庶传崔光传李谐传李崇传李平传邢峦传邢邵传郭祚传张彝传刘逖传常景传刘芳传杨宽传王肃传杨玄感传杨约传杨素传杨逸传杨愔传杨椿传杨津传高聪传杨侃传甄琛传程骏传李彪传韩子熙传韩显宗传羊祉传韩麒麟传房彦谦传毕义云传房豹传裴肃传裴文举传裴矩传裴侠传裴让之传裴诹之传裴伯茂传裴佗传杨大眼传裴安祖传薛瞮传薛聪传薛道衡传郑道邕传薛胄传刘延明传王劭传高闾传李绘传李子雄传崔伯谦传崔仲方传崔鉴传卢勇传高佑传卢叔彪传卢同传卢伯源传卢思道传萧宝夤传萧赞传司马悦传刘尼传司马楚之传源师传源雄传源子邕传源彪传陆睿传源贺传陆瞫传陆丽传陆子彰传陆瞨传陆腾传柳崇传陆俟传尧暄传尧雄传郦道元传韩秀传寇瞦传寇俊传毛修之传窦瑾传李瞣传公孙轨传李先传公孙表传来大干传慕容白曜传王洛儿传古弼传刘洁传于谨传王昕传于烈传于忠传长孙嵩传于栗瞡传崔宏传和跋传燕凤传王建传楼宝传安颉传庾业延传叔孙俊传安同传叔孙建传穆绍传奚斤传穆寿传穆亮传刘库仁传穆崇传清河王元怿传汝南王元悦传京兆王元愉传元颢传废太子元恂传元韶传北海王元详传高阳王元雍传彭城王元勰传广陵王元羽传元谧传元谌传赵郡王元干传咸阳王元禧传元坦传元琛传元延明传安定王拓跋休传元景山传元徽传元熙传东平王元略传南安王元桢传中山王元英传元顺传元嵩传元澄传东平王元匡传任城王拓跋云传元文都传元褒传元诞传元修义传元遥传元弼、元晖业传元暹传元孚传元仲景传乐平王拓跋丕传元彧传元善传江阳王元继传元叉传南平王元浑传元霄传元法僧传元和、元鉴传拓跋窟咄传清河王拓跋绍传毗陵王拓跋顺传义宁公元晖传拓跋瞝传朱提王拓跋悦传拓跋崇传元亨传陈留王拓跋虔传元赞传元淑传元寿兴传元晖传元祯传拓跋瞜君传卫王拓跋仪传元志传拓跋屈传东阳王元丕传河间公拓跋齐传上党王元天穆传元苌传元子华传炀愍皇后萧氏传华山王元鸷传宣华夫人陈氏传周宣皇后杨氏传隋文献皇后独孤氏传后主皇后穆氏传冯淑妃传文宣皇后李氏传武成皇后胡氏传冯翊太妃郑氏传蠕蠕公主郁久闾氏传彭城太妃尔朱氏传西魏文帝文皇后乙弗氏传齐武明皇后娄氏传孝文幽皇后冯氏传宣武灵皇后胡氏传魏献明皇后贺氏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炀帝纪宣帝纪隋高祖文帝纪幼主纪周太祖文帝纪后主纪废帝纪孝昭帝纪世宗文襄帝纪显祖文宣帝纪齐高祖神武帝纪西魏文帝纪东魏孝静帝纪高祖孝文帝纪孝武帝纪世祖太武帝纪太祖道武帝纪太宗明元帝纪魏先世纪神元帝纪《北史》简介---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北齐书孟业传
原文: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
家本寒微,少为州吏。
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
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签。
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
余人不可信也。
”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
唯正与直,愿君自勉。
”
业唯有一马,因瘦而死。
韶以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
”对曰:“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后齐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
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
”崔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天保初,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
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眇小,笑而不言。
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
寻迁东郡守,以宽惠着。
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
寻以病卒。
译文: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地方人氏。
孟业家境原本贫寒低微,年轻时任州府官吏。
他秉性廉洁谨慎,他的几个同僚侵占盗窃官府的绸绢,分三十匹给他,孟业拒不接受。
行台郎中郭秀对他总是以礼相待,刚要向上举荐他,不巧,这时候郭秀去世了。
东魏彭城王元韶被任命为定州长官,孟业被任命为典签之官。
长史刘仁之对孟业说:“我在州衙之外,您在州衙之内,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事业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
不久,刘仁之被征召入朝做了中书令,临上路时,刘仁之向元韶陈述说:“殿下您身边可信任的人,只有孟业。
希望您专一任用他,其他的人是不可信任的。
”刘仁之又与孟业告别,拉着手说:“现在我离开您到都城去,您就失去了帮助,我恐怕您在以后的时间里,不能自我保全。
只有坚守正与直,希望您以此自勉。
”
孟业只有一匹马,瘦弱而死。
彭城王元韶认为孟业家境贫穷,就让州府官吏一同吃马肉,想让这些人多给孟业一些钱,孟业坚决推辞。
彭城王韶于是戏谑地对孟业说:“您是求取声
誉的人啊。
”孟业回答说:“我因为身分低贱,低身侍奉您,既然不能做有用的事,怎么能损伤败坏清廉的风气呢!”齐高祖高欢又写信给元韶说:“姓孟的那个典签,极能用尽心为官,为什么不安排他在你面前当官呢?”元韶是齐高组高欢的女婿。
刘仁之后来被派到西兖州做官,临别时,他对吏部郎中崔暹说:“您这个州的可用人才,只有孟业,应该选拔推荐他,其他人不可相信!”崔暹问孟业说“您先前在定州,不知有什么政绩,使刘西兖(刘仁之)如此钦敬赞叹?”孟业回答说:“我禀性愚直,只是懂得自我修养罢了,没有别的长处。
”齐天保初年(550),清河王高岳被任命为司州牧,高岳听说孟业的声命品行,便征召他担任法曹之职。
孟业形貌矮小,等到他谒见高岳时,高岳从内心里看不起孟业,只是看着他笑而不说话。
后来,高岳找到判决孟业查处的案件,大为感叹,才对他说:“您判决案件很英明,可以说超过了您的身材和容貌。
”
不久,孟业升迁为东郡太守,为官仍以宽和仁惠著称。
这一年,东郡有一株麦茎上长着五个穗,其余还有些一根茎上也长着三穗四穗不等。
全郡的人都认为这是孟业政治教化感动上天的结果。
不久以后孟业因病亡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