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疗法
- 格式:ppt
- 大小:8.24 MB
- 文档页数:60
中医适宜技术——穴位埋线一、概念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延伸,即是一种经络疗法。
它是用特制的针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穴位,通过羊肠线这种异种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刺激,以此达到长效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现代针灸替代疗法。
二、作用机理1.针刺、埋针效应埋线时的针刺入穴位,通过刺激手法,均可产生酸胀感觉,埋入的药线,可代替针灸针在穴位内产生针刺效应。
同时药线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吸收,也达到埋针作用。
2.组织疗法效应药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以后相当于异种组织移植,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药线,使之变成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
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产生变态反应和无菌性炎症,及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活动趋于平衡,疾病得到治愈。
三、适应症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目前主要用于各种慢性疾病,需要较长时间进行针灸治疗者。
在皮肤科常用于治疗痤疮、黄褐斑、银屑病、白癜风、神经性皮炎、慢性寻麻疹、皮肤瘙痒症等慢性病,也常常用于美容、减肥、人体疲劳综合症及保健等。
适应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现代人。
四、禁忌症一般说来,人体所有穴位,除去神阙、乳中等穴不能埋线外,一般没有绝对禁忌症。
但下列情况应予注意:1、5岁以下儿童患者禁用或慎用埋线。
2、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如必要时不宜强刺激,埋入的羊肠线不宜长。
3、精神紧张、过劳或过饥者禁用或慎用埋线,避免发生晕针。
4、妇女有习惯性流产者应禁用。
5、孕妇不宜在腰腹部及合谷、三阴交等穴埋线,妇女月经期慎用。
6、皮肤局部有破损、感染或溃疡时不宜埋线,以免引起感染等不良后果。
7、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疤痕体质及有出血倾向者等均不宜使用此法8、关节腔内禁止埋线,以免影响关节活动及关节腔内发生感染。
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
埋线疗法可以治疗200多种疾病,尤其对一些疑难病、慢性病、疼痛病效果显著,多用于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银屑病(牛皮癣),白癜风,系统性红斑狼疮,顽固性皮肤病,胃炎、癫痫、腰腿痛、肥胖、神经官能症等。
对牛皮癣治疗有效率达70%左右,无药物的毒副作用,疗效持久。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天疱疮等难治性顽固皮肤病等可获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
对痛风病止痛效果好,且能消除嘌呤酸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而三叉神经痛可以当时止痛,远期疗效很好且不损伤神经。
埋线疗法适用于慢性、顽固性、免疫低下等疾病的治疗,且能同时调节人体体质,改善亚健康状态。
穴位埋线疗法对肥胖症有独特疗效。
通过穴位埋线减肥法可以对肥胖者产生影响,如改善糖类代谢、脂肪代谢,增强自身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抑制下丘脑摄食中枢,摄入下降,抑制食欲;调节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紊乱,促进脂肪分解代谢,增加消耗而达到平衡。
穴位埋线减肥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临床症状、肥胖机体进行合理有效的辨证选穴,在相应的穴位上埋线,从而起到祛湿化痰、健脾和胃、利尿通便的作用。
穴位埋线疗法是几千年中医针灸经验和30多年埋线疗法经验的精华融汇而成的一门新型学科,其适应症非常广泛,尤其是对中西药物久治不愈的许多慢性病疑难病症,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所起到的治疗作用相当于针灸数十次的功效,其中对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具有速效、长效、特效的优势,经得起实践检验,治疗次数少,病员痛苦小,花钱少,无毒副作用。
穴位埋线优于当前多种医疗技术的疗效,是我们一直共同寻找的最佳治疗方法。
中医理疗之穴位埋线疗法一、什么是穴位埋线疗法?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延伸,即是一种经络疗法。
它是将人体可吸收的生物蛋白线埋入穴位,达到长效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现代针灸替代疗法。
从渊源上说,穴位埋线疗法是中医针灸的一个分支,由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穴位埋藏疗法改良而来。
针灸或点穴时,外力对穴位产生刺激,一旦针或手指离开穴位以后,对穴位的刺激就随之消失了,例如当胃溃疡发作时患者疼痛难忍,中医大夫就采用针灸治疗在患者"足三里”的穴位处扎一针,即刻就会缓解疼痛,但是起针后,疼痛依然会发作。
后来医生就把一根针埋在病人的“足三里”穴中,让它刺激穴位,这就是最初的穴位埋藏疗法。
从这个角度讲,穴位埋藏疗法是一种长效针灸疗法,弥补了针灸原有的扎针时间短、扎针次数多、疗效不持久、病愈后不易巩固的缺陷。
二、穴位埋线疗法适应哪些人群呢?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目前主要将这种疗法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痤疮、黄褐斑、肥胖以及人体疲劳综合症等。
适应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现代人。
三、现代穴位埋线法,相对以往的老式穴位埋线法,它有哪些方面的优势?现代穴位埋线法的优势体现在两方面的改良:一是器具的改制。
经过改制后的专利器具就像一支圆珠笔,装在“笔芯”中的载体被快速弹入皮肤,埋进相应的穴位,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皮肤表面还不留明显痕迹。
埋线过程不必以外科手术的无菌标准来限制,局部使用麻药也可以免去,操作快速简单、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二是载体的改良。
经过改良的载体是一种经过药物处理的、特制的蛋白线,能在15天之内被人体慢慢吸收,可避免人体对载体的排异反应。
目前载体所带药性分为四种,具有清热开窍、活血化瘀、补气补血及滋阴的作用。
载体在人体内将发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反应,产生全身性无菌性炎症反应,促进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当人体气血循环缓慢时,机体就容易生病,而针灸和按摩都可以促进人体的气血循环,穴位埋线则相当于天天扎针,天天做按摩。
穴位埋线疗法的操作及应用
一、穴位埋线疗法操作
1、穴位定位:穴位埋线疗法的基本操作是从经络穴位定位和穴位埋线开始,以病人本身的内症、外症和体质进行诊断,结合时间、地点和风格,确定每个病人最佳的穴位。
2、埋线:接下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使用一根特殊的脍炙针经由指定穴位埋入皮肤,将穴位埋线,有时要根据病人的病变严重程度而增加埋线的次数,达到调节活血、益气、止痛等疗效。
3、拔线:穴位埋线疗法的最后一步是拔线,在埋线时所用的针头保持在穴位,让它可以自行渗出毒素,从而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埋线时间一般约为10-30分钟,拔线时间一般只需2-3秒即可,无需任何特殊的技术。
二、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
1、穴位埋线疗法可以用来治疗头痛、腰痛、肩痛以及腿、手臂等关节炎症痛。
2、穴位埋线疗法可以用来缓解风湿痹症症状,如关节痛、肌肉痛、关节僵硬、关节肿胀等症状。
3、穴位埋线疗法可以用来缓解咳嗽、喉痛、气喘和哮喘。
穴位埋线技术实施方案穴位埋线技术,又称穴位埋线针刺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
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埋入特殊的线材,利用线材的刺激作用,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埋线技术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穴位埋线技术的实施方案,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患者评估。
在实施穴位埋线技术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患者评估。
医生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身体状况等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病程、合并症情况等。
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医生可以更好地确定穴位埋线的适用范围和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二、穴位选择。
穴位选择是穴位埋线技术的关键步骤。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医生需要准确地确定要埋线的穴位。
在选择穴位时,医生需要结合经络理论和穴位定位知识,确保选择的穴位准确、合理,能够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三、线材选择。
线材是穴位埋线技术中的重要材料。
医生在选择线材时,需要考虑线材的材质、规格、长度等因素。
线材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穴位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确保线材的质量和适用性,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四、操作流程。
在实施穴位埋线技术时,医生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
首先是消毒穴位,保证操作的无菌环境。
然后进行穴位定位,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
接下来进行线材的埋线操作,确保线材的插入深度和角度合适。
最后进行包扎固定,避免线材脱出或移位。
五、术后护理。
穴位埋线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同时,患者需要遵守医嘱,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六、效果评估。
在穴位埋线技术实施后,医生需要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体征改善等情况,来判断穴位埋线技术的疗效。
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医生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七、注意事项。
在实施穴位埋线技术时,医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穴位埋线疗法的操作及临床应用穴位埋线疗法的概念:穴位埋线疗法是在祖国医学的脏腑、气血、经络理论指导下,把羊肠线埋植在相应腧穴和特定部位中,利用其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属于针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延伸和发展。
穴位埋线基本原理:1、中医 ?针刺效应 ?埋线效应 ?刺血效应2、西医 ?化学刺激效应 ?组织疗法效应穴位埋线治疗原理针刺效应? 穴位埋线作为一种穴位刺激疗法,同样可起到针刺效应以治疗疾病。
埋线时,需用针具刺入穴内埋入肠线;此时即可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由于埋线针具较毫针更粗大,其剌激感应更强烈,这与针刺产生的针感及传导是一致的,它通过经络作用于机体,起到协调脏腑,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刺血效应? 刺血疗法是用针具刺破络脉,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素问?调经论》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
”“血去则经隧通矣”。
说明剌血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埋线时往往会刺破络脉,致针眼处有少量出血或渗血,这就产生了刺血效应。
可改善微循环,缓解血管痉挛,从而改善了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状态,调动人体的免疫机能,激发体内的防御机制。
因此,埋线操作时,同样可起到刺血效应,以协调经络的虚实,从而调整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功能。
留针及埋针效应? 在针灸治疗实践中,留针及埋针对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而埋线后,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及吸收的过程,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长达20天至4个月(持续时间与肠线粗细成正比),其刺激感应维持时间是任何留针和埋针法所不能比拟的。
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疾病恢复慢,易复发及就诊次数多等缺点,使疾病在较长时间里依靠这种良性刺激不断得到调整和修复,故能起到比留针和埋针更好的疗效。
穴位埋线的特点1.以线代针,效集多法2.刺激持久,祛顽疗固3.精确选穴,多用透穴4.精用组穴,交替调息5.注重敏感穴,多选特定穴6.诊次稀疏,操作简便刺激持久,祛顽疗固 ?穴位埋线疗法以线代针,埋入穴内,慢慢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一种柔和而持久的刺激。
穴位埋线疗法的技术操作规范穴位埋线疗法是将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植入人体穴位内,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包括物理刺激效应和化学刺激效应两个方面。
具有疏通经,调和气血,补虚泻实的作用。
常用于哮喘,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癫痫,糖尿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肥胖症等疾病的治疗。
一、基本操作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21709.10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标准,我们选择套管针埋线法作为基本操作。
1、工具选择:根据病情需要和操作部位选择不同种类和型号的埋线工具和医用线。
其中套管针一般可由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符合GB15811要求,一次性针灸针符合GB2024的要求。
2、体位:根据中医诊断处方,选择合适体位,一般先埋背部穴再埋正面穴。
3、穴位: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
4、环境:环境要求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5、消毒: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的医疗器械用品还应符合GBl5980的有关规定。
部位消毒用0.5%的碘伏在施术部位由中心向外环行消毒,也可采用2%碘酒擦拭,再用75%- 1 -乙醇脱碘的方法;术者消毒医生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流水冲净,再用75%乙醇或0.5%碘伏擦拭,然后戴无菌手套。
6、施术方法:对拟操作的穴位以及穴周皮肤消毒,取一段适当长度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放入8号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的前端,后接针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固定拟进针穴位.另一只手持针刺入穴位,达到所需的深度,施以适当的提插捻转手法,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埋植在穴位的肌层或皮下组织内。
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球(签)按压针孔止血。
7、针眼处理:出针后按压片刻不出血即可;对出针后出血的患者,可让其自行流出几滴血液,再压迫针眼片刻即可,无需包扎处理。
8、操作要领:即“两快一慢”操作方法。
“两快”为进针时手腕用力,针尖快速刺至皮下,出针时边退针边放线,退至皮下时快速出针。
1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延伸,是一种经络疗法。
它是将人体可吸收的生物蛋白线埋入穴位,达到长效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现代针灸替代疗法。
穴位埋线疗法适能调理人体经络,使人的经络畅通。
人体十二经脉内连于脏腑,外达于肢节,适应范围非常广泛,目前主要用于各种慢性疾病,需要较长时间进行针灸治疗者。
如慢性肠炎、胃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等,也常常用于美容、减肥、保健等项目,将这种疗法用于治疗痤疮、黄褐斑、肥胖以及人体疲劳综合症等。
适应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现代人。
在治疗过程中,操作者会根据临床症状,合理调理肝肾,滋补肝肾,补益气血,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起到了异病同治的目的。
2刺络放血
刺络放血疗法,
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用三棱针或粗而尖的针具,在患者身上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施以针刺,放出适量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刺络放血主要通过泄热解毒、调和气血、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泻热定惊、清热开窍等途径,来调整人体脏腑,使脏腑和谐、经脉畅通、气血和调、阴阳平衡、治病祛疾。
可以治疗头颈肩腰腿关节疼痛类疾病:如痛风性关节炎、各种顽固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颈椎病、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臂丛神经痛、网球肘、腱鞘炎、腱鞘囊肿、各种腰椎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骨头坏死、风湿、类风湿、膝踝关节痛、足跟痛、腿脚抽筋、跌打损伤、各种痈疽疖肿等;其不仅可以治疗各种急慢性病,也可以治疗急症,对许多疑难病,沉疴痼疾,奇病怪病常有神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