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几种新闻采访方式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86
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概述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核心部分,它是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取信息和见解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新闻采访方式和方法的概述:1. 面对面采访:面对面采访是最常用的采访方式之一,记者和采访对象直接进行对话。
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观察和感知采访对象的情绪、态度和目光,也能更深入地询问问题和引导对话。
2. 电话采访:电话采访是一种更方便和快捷的采访方式,特别适用于远程采访或采访时间紧迫的情况。
记者可以通过电话直接与采访对象交流,并记录他们的回答。
3. 邮件采访:邮件采访是一种常用的远程采访方式,记者通过电子邮件向采访对象发送问题,并等待他们的书面回复。
这种方式可以确保采访对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回答问题,但缺点是无法获得面部表情和口头交流的信息。
4. 现场采访:现场采访是指记者到事发现场或事件发生地进行实地采访。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记者更全面地感知和了解事件的真相,获得目击者的证词和观点。
5. 专家采访:在某些情况下,记者可能会采访相关领域的专家,以获得他们的专业意见和见解。
这种方式能够为新闻报道提供权威性和专业性,但需要记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提问能力。
在进行新闻采访时,记者应该做到客观、公正和真实,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权和知情权。
他们需要准备好问题,并灵活地在采访过程中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进行追问。
同时,记者还应注意采访对象的情绪和反应,并尽量营造积极的采访氛围,以获得更真实和有用的信息。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关键环节,它能够挖掘背后的真相、获取各方的声音和观点。
通过采访,新闻记者可以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将事件还原并向公众传递。
面对面采访是最常用且也是最直接的采访方式。
记者和采访对象直接进行对话,可以更好地观察和感知采访对象的情绪、态度和目光。
这种采访方式也能够更深入地询问问题、引导对话,从而获取更具深度和独特性的信息。
然而,面对面采访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记者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和相关信息,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常见的几种新闻采访方式采访是新闻报道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采访,记者能够获取真实的信息和观点,使新闻内容更加全面丰富。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新闻采访方式:1. 个人采访:记者直接与某个个人进行面对面的采访,了解其观点、经历和见解。
个人采访常见于采访专家、政治人物、名人或当事人,通过个人采访可以深入了解其思维过程和背后的故事。
2. 小组采访:记者将一组人聚集在一起,进行集体采访。
小组采访适用于同一事件或话题上有不同立场或观点的人,可以比较不同人的意见和看法。
小组采访可以加深对同一事件的理解,丰富报道内容。
3. 电话采访:记者通过电话与采访对象进行对话,通过交流获取信息。
电话采访在远程采访的情况下非常实用,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
但电话采访可能会受到电话拒绝或信息失真的影响。
4. 网络采访:记者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或在线视频等方式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
网络采访具有便捷性和非实时性的特点,适用于对时间要求不高的采访。
但网络采访可能受到信息可信度和真实性的影响,需要记者谨慎判断。
5. 外出采访:记者亲自前往事件或地点现场进行采访。
外出采访可以获取实时、直观的信息和素材,对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很大帮助。
外出采访也需要记者具备一定的调查和采访技巧,以应对现场环境和突发事件。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新闻采访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适用的情况和特点。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采访方式,以获取更真实、全面的信息,为读者呈现更优质的新闻内容。
不同的新闻采访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以下将继续探讨这些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性,以及如何在采访过程中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
1. 个人采访:个人采访是最常见的采访方式之一,适用于深入了解某个人的观点和经历。
通过直接与个人面对面交流,记者可以触及到他们的情感和思维过程,获取详细的信息。
此外,个人采访还可以让记者更好地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和意图,为读者传递更丰富的信息。
人物采访分类采访是一种重要的新闻采集方式,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物进行采访,我们可以获取到各种不同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介绍八种常见的人物采访分类,并分析每种采访类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1. 名人采访名人采访是媒体最常见的采访类型之一,通常是为了宣传或报道名人的事业、成就、生活等。
这类采访通常需要较高的采访技巧和沟通能力,因为名人的时间通常很宝贵,而且他们可能对采访内容有较高的要求。
2. 专家采访专家采访通常是为了获取专业知识和观点,以便为读者提供深入、有价值的报道。
这类采访通常需要采访者对所采访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与专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
3. 普通百姓采访普通百姓采访是为了了解普通人的生活、观点和感受,以便为读者提供更加真实、贴近生活的报道。
这类采访通常需要采访者关注细节,并能够与受访者建立信任和亲密的关系,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
4. 创业家采访创业家采访是为了了解创业家的创业经历、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以便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启示和借鉴。
这类采访通常需要采访者对创业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与创业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
5. 公益人士采访公益人士采访是为了了解公益人士的工作、贡献和经验,以便为读者提供更多关于公益事业的信息。
这类采访通常需要采访者关注公益事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并且能够与公益人士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
6. 灾难幸存者采访灾难幸存者采访是为了了解灾难幸存者的经历、感受和需求,以便为读者提供更加真实、贴近生活的报道。
这类采访通常需要采访者关注幸存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并且能够与受访者建立信任和亲密的关系,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
7. 犯罪嫌疑人采访犯罪嫌疑人采访是为了了解犯罪嫌疑人的背景、动机和行为,以便为警方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
这类采访通常需要记者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并且能够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
8. 儿童及青少年采访儿童及青少年采访是为了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成长情况等,以便为读者提供更加贴近时代发展、贴近年轻人需求的信息。
新闻采访与写作采访的类型
新闻采访与写作中有多种类型的采访,具体可以根据采访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新闻采访类型:
专访(Exclusive Interview):专门安排时间和地点,对某个特定人物进行深入采访,通常以此人为主题,涉及其个人经历、观点和见解等。
报道性采访(News Interview):针对某一事件或新闻现场,采访相关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取第一手资料,用于新闻报道。
主题采访(Feature Interview):围绕某一特定主题或话题展开的深度采访,旨在通过多个受访者的声音来呈现一个更加全面的议题。
电话采访(Phone Interview):通过电话进行的采访方式,适用于无法当面接触到受访者的情况。
座谈会采访(Panel Interview):邀请多位专家学者或相关人士就某一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采访,从多个角度获取信息。
街头采访(Man on the Street Interview):在公共场所采访路人或普通民众,了解他们对某一话题的看法和态度。
深度采访(In-depth Interview):对受访者进行较为深入的、细致的采访,以获取更详尽的信息和见解。
1。
汇报人:日期:目录•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视频采访•书面采访•网络采访•其他采访方式面对面采访定义及特点特点直接性: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直接交流,信息传递直接、真实。
灵活性:面对面采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问题内容和提问方式。
互动性:双方可以进行即时互动,采访者可以适时提出问题,被采访者也可以对问题做出即时的反馈。
定义:面对面采访是一种传统的新闻采访方式,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在现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优缺点分析优点信息真实:面对面采访可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可以直接交流,不会受到中间环节的干扰。
深度挖掘:面对面采访可以深入挖掘被采访者的想法、情感和观点,因为双方可以即时互动,采访者可以根据被采访者的反馈进行追问或深入探讨。
缺点时间成本高:面对面采访需要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流,这会增加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
采访者主观影响:面对面采访中,采访者的言谈举止、态度和情绪都会对被采访者产生影响,可能会影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不便进行远程操作:面对面采访需要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在同一地点进行,对于远程的被采访者来说不太方便。
优缺点分析实例二某电视台对一位明星进行面对面采访,探讨她在剧中的表演技巧和心得体会。
在采访中,明星通过直接表达和即时的反馈,向观众展示了她的专业素养和演技实力。
实例一某记者对一位企业家进行面对面采访,探讨他的创业经历和成功之道。
在采访中,记者通过直接提问和适时追问,深入了解了企业家的创业过程、面临的挑战以及成功的秘诀。
实例展示电话采访定义及特点缺乏面对面交流:缺乏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交流,有时会影响采访效果。
信息真实:采访对象无法掩饰或篡改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成本低:只需电话费用,无需其他成本。
电话采访是通过电话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获取所需信息的一种采访方式。
其特点包括方便快捷: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采访双方可以随时进行沟通。
0102优点方便快捷、成本低、信息真实、适合远程采访。
第七章采访的类型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访问★★★访问是指记者为了获取新闻事实或观点而与新闻当事人或关联人进行的交谈。
作为互知对方身份的双向信息交流形式,访问是最重要、最可靠以及最常用的采访类型。
在采访实践中,访问通常包括当面采访、电话采访、网络采访三种形式。
1 当面采访当面采访是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访问的采访方式。
17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报纸逐渐走向成熟,职业记者逐渐产生,新闻分工不断明细,因此有组织、有意图的采访活动开始在新闻界普及,此时的采访基本都是当面采访。
直至如今,当面采访作为新闻媒体获取信息广泛而持久的手段,仍位于最重要的地位。
(1 )当面采访的优势(见表7- 1 )表7- 1 当面采访的优势(2 )当面采访的形式① 当面采访的常见形式:a .事先约定的采访是指记者与被采访者提前约定好谈话时间与地点的采访。
事先约定的采访是当面采访中最常见的形式,也是人物报道、调查报道和特稿写作等最重要的采访方法,具有双方都提前做好准备、目标性强、效率高的特点。
b .临时遭遇的采访是指记者与新闻当事者或新闻关联者不期而遇的采访。
临时遭遇的采访与事先约定的采访完全不同,在双方意料之外,具有偶遇性质。
其所具有的突然性的特点,往往会带来更独特的新闻价值。
c .一对多的采访是指一个记者同时面对多个被采访者。
在这种采访形式下,通常是一位记者就某一新闻题材同时采访多位当事人或一个群体。
d .新闻现场的采访是指记者在会议或新闻事件现场对新闻当事人或关联人的采访。
这种采访形式属于记者单方面有准备而被访者无意识的采访。
②集体采访也属于当面采访集体采访是多对一的当面采访形式,指多家媒体的记者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采访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
于被采访者而言,集体采访是一种相对高效的信息发布方式;于采访者而言,集体采访考验的是个人获取独特信息的能力。
在集体采访中,各个媒体记者最终可能向受众呈现个性化的新闻报道。
记者采访提问的9个方法记者采访提问,是新闻工作的核心活动之一。
一位出色的记者,便是拥有高超的提问能力的记者。
精准的提问能够让采访的对象敞开心扉,深入挖掘准确的信息,准备一篇具有新闻价值的报道。
那么,记者采访提问到底有哪些方式?下面就来总结一下:一、基本问题法。
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记者采访提问方法。
有些采访者会被某些新闻事件吸引,因而构想出与之相关的几个基本问题,例如:“什么是XXX?”“为什么会出现XXX?”“XXX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等等,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从较宽的范围向细化的方向发展,以搜集到更有价值的信息。
二、引导性问题法。
引导性问题法是记者采访提问过程中,让采访者自己省思,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并把自己的思路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一种技巧。
例如:“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认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何建议?”等等。
三、想象问题法。
它指的是以一种更加脑力而不是理性的方式来提问。
它的提问方式很特殊,采用的是虚拟的、突然的提问,例如:“如果你是XXX,你将怎样做?”“假设你是XXX,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有什么反应?”等等。
四、开放性问题法。
这种问题法是记者采访提问方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用开放性的问题,挑起采访者的兴趣,让采访者忘记被访的角色,忽视记者的存在,把内心的深处的真相说出来,这样才能搜集到有价值的素材,例如:“如果可以,你会怎么做?”“在你看来,有什么值得值得我们去做?”“如果你有机会改变现状,你会怎么做?”等等。
五、主动提问法。
这种记者采访提问方法强调积极性,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主动地抓住每一个可能的信息点,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跟采访者交流的主题。
例如:“除了XXX你还有什么想提的?”“对于XXX,你觉得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可以做?”等等。
六、直接问题法。
这种记者采访提问方法,偏向于直接提问,迅速把问题提出来,要求采访者不加多余的思考,可以根据已经有的答案自由发挥。
新闻学中的新闻采访与调查方法新闻采访与调查是新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新闻报道的基础,也是保证新闻报道准确、全面的关键环节。
在新闻学中,有许多不同的采访与调查方法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新闻采访与调查方法,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一、个别采访法个别采访法是最常见的新闻采访方法,它通过与被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获取相关信息。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深度采访、专访或对特定事件的个案调查。
个别采访法的特点是灵活性高,可以针对不同的被采访对象采用不同的问答方式,确保采访的深入和全面性。
二、群体采访法群体采访法是一种通过集中采访一组人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它适用于需要收集群体观点或意见的报道,例如对于社会热点问题或大规模事件的调查。
群体采访法的优势在于能够一次性获取多个人的观点,缩短采访时间,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报道角度。
三、文件调查法文件调查法是一种通过收集、分析相关文件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这些文件可以是政府公文、研究报告、企业年报等。
文件调查法适用于需要查证或提供背景资料的报道,尤其是在报道政府政策、企业财报等方面。
采用文件调查法可以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避免主观偏见。
四、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通过设计并发放问卷收集信息的方法。
它适用于大规模的民意调查或数据收集。
问卷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搜集大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获取直观的信息呈现。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问卷调查可能存在被填写者的主观意见和样本选择的偏差,所以在分析数据时需谨慎。
五、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通过观察事件或现象来收集信息的方法。
它适用于新闻报道中对于事件现场或特定情境的观察与记录。
观察法的特点是能够直接获取信息,减少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在观察过程中,记者需要准确把握关键细节,记录所见所闻,以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总结:以上介绍的是新闻学中常见的几种采访与调查方法,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时,记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其他技巧和工具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新闻采访的四种基本方式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的是获取或收集信息、了解事实、掌握事件真相,从而进行新闻报道。
针对不同情况和需求,新闻采访可以采用不同的基本方式。
一、现场采访现场采访是指在发生事件的现场采访相关人员获取信息的方式。
这种方式具有现场直观、真实性强、时效性高的特点。
例如在报道突发事件时,现场采访可以帮助记者及时了解情况,第一时间向读者传递新闻。
它的优点是:能够通过直接观察事件,了解事件的具体情况和现场气氛,有利于让读者产生参与感;现场采访的资料来源直接,可能获得独家新闻和素材。
二、电话采访电话采访是指通过电话方式获取信息。
在某些情况下,记者难以亲自到现场采访,可以通过电话的形式采访有关的当事人。
电话采访的优点在于迅速与简洁直接,不用分心于其他事项,同时也不用考虑时间与距离的限制。
然而,在电话采访中容易遗漏交流当面采访中的一些必要的细节或透露不易表现出来的信息。
三、网络采访随着网络的普及,新闻采访也增加了一种方式——网络采访。
网络采访是通过网络工具获取信息,如电子邮件、微信、社交媒体等。
网络采访存在的优点为操作简便,通过在线信息获取可能获取到的来源更加庞大和全面,同时其他方式采访不能够涵盖的群体和信息可以通过网络采访的方式获得。
四、专家采访专家采访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采访方式。
专家采访是在事件现场或其他资料来源无法解决问题时,记者选择采访有充足经验和知识的专家。
此外,设计精良的采访可以独特的吸引读者兴趣,深入报导以及让读者对采访对象不同角度的看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针对某些特定问题,如政治、法律、医学等领域,可能需要专业的专家来解答问题。
通过专家采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特定领域的事件发展,并获取事件的深度报道和分析。
不同的采访方式各有优缺点,记者在采访时应根据特定需求和情况选择采访方式。
同时,采访时记者应遵守媒体职业道德,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和权益,客观、真实、准确地进行信息收集和呈现,以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公信力。
新闻学中的新闻采访与信息收集方法新闻采访与信息收集是新闻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新闻报道的基础,也是新闻工作者获取事实、整理材料的首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新闻采访与信息收集方法。
一、面对面采访面对面采访是最常见的新闻采访方式之一,它是通过记者与被采访对象进行直接对话,获取相关信息。
在面对面采访中,记者需要提前了解被采访对象的背景资料和相关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问。
面对面采访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被采访对象的情况,同时也有助于发现更多的信息。
二、电话采访电话采访是一种快速便捷的新闻采访方式。
记者通过电话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交流,了解事件的细节和相关背景。
电话采访的优势在于能够迅速联系到被采访对象,并且可以随时进行采访。
但同时,电话采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无法观察被采访对象的表情和动作。
三、电子邮件采访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邮件采访成为一种常见的信息收集方式。
记者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给被采访对象,提出相关问题并等待回复。
电子邮件采访的优点在于方便、快捷,并且能够保留采访过程的文字记录。
然而,有时候被采访对象可能会拖延回复或者回答不详细,这需要记者进行适当的跟进和追问。
四、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一种综合考察问题的方法,它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来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
记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统计数据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并借助相关的分析工具进行数据的整理和解读。
调查研究能够提供相对客观的数据支持,但需要记者具备较强的调查分析能力。
五、网络搜索在互联网时代,记者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来快速获取相关信息。
网络搜索的优势在于范围广泛、信息快速,并且可以筛选出相关可靠的媒体报道和专业机构的研究成果。
然而,网络搜索也需要记者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避免引入不实信息。
通过上述几种常用的新闻采访与信息收集方法,记者能够更好地获取事实、收集材料,并全面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
在实际应用中,记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访方式,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准确性。
新闻采访中常用的四种提问方式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提问方式来引导采访对象回答问题。
本文将介绍新闻采访中常用的四种提问方式:开放式提问、引导式提问、反问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
1. 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提问是一种引导被采访者回答问题的提问方式,其特点是在提问时需要向被采访者展示问题的核心和重点。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让被采访者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例如,当记者需要了解某个事件的背景或相关情况时,可以采取以下开放式提问的方式:* 你能描述一下事情发生的原因吗?*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你认为这会对该领域产生什么影响?2. 引导式提问引导式提问是一种帮助被采访者回答问题的提问方式,其特点是在提问时需要向被采访者提供一些线索或引导。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确保记者获得更多有关事件的具体信息,同时避免被采访者偏离主题。
例如,当记者需要了解某个具体问题或情况时,可以采取以下引导式提问的方式:* 你能详细说明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你能否提供一些相关数据或证据来支持你的观点?* 你能否解释一下该政策的具体内容?3. 反问式提问反问式提问是一种带有一定攻击性或否定性的提问方式,其特点是在提问时需要向被采访者传递出一种质疑或贬低的态度。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用于揭示事件真相或揭穿虚假陈述,但需要注意语气和措辞,避免过于激烈或冒犯被采访者。
例如,当记者需要戳穿某个谎言或虚假信息时,可以采取以下反问式提问的方式:* 你怎么能证明这个消息是真实的呢?* 这样的数据如何能够支持你的观点呢?* 你说没有做某件事,那么相关的证据是什么呢?4. 闭合式提问闭合式提问是一种帮助记者引导被采访者回答问题的提问方式,其特点是在提问时需要向被采访者提供一些选项或限制条件。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确保记者获得更加明确和具体的答案,有时也可以用于获取被采访者的个人经历和背景信息。
例如,当记者需要了解某个具体问题或情况时,可以采取以下闭合式提问的方式:* 你是否曾遇到这样的情况?* 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 你是否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新闻采访中,记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目的灵活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采访的方式主要有:四、会议采访每逢会议,尤其是重要的会议,都少不了记者采访。
我们这些小记者,在学校召开的一些会议,如庆祝“六一”儿童节大会、体育运动会、校庆联谊会、表彰奖励会、大队会、家长会、年级会等等,都可以应邀或主动联系参加采访。
会议采访不同于开座谈会采访,开座谈会,是记者邀请采访对象,以主持人的身份主持座谈;而会议采访,记者则成了被邀请对象来参加会议进行采访。
比如,光华小学召开表彰舍己救人小英雄赵冬雪同学大会,《星星火炬报》小记者周欣应邀参加采访。
采访中,周欣仔细观察了会场的布置和参加会议人员的情况,了解了大会的议程,大会由学校大队辅导员主持,校长讲话,班主任老师讲话,赵冬雪同学发言等等。
他认真地记录了讲话或发言的内容,并搜集到许多赵冬雪同学的事迹材料以及老师、同学对赵冬雪同学的评价。
通过参加会议采访的方式,周欣在《星星火炬报》上对这次大会进行了报道,号召更多的同学学习赵冬雪的先进事迹。
会议采访,小记者身临其境,亲耳听,亲眼见,能直接获取更真实、更准确的新闻素材。
同时,在会议上的领导讲话和有关人员的发言中,以及参加会议人员的反应中还能发现很多新闻线索,抓住这些新闻线索,能采写出更多更好的报道来。
五、电话采访电话采访,就是通过电话对采访对象进行访问的一种采访方式。
我们提倡小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现场进行面对面的采访,凡是能够亲自到达的新闻现场,尽量不用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一是作为现场采访的补充手段,用电话了解、核实某一个事实,某一个细节等;再就是整个采访全是使用电话采访方式来完成。
比如,突发性事件,时间紧迫,我们来不及赶到现场采访;或路程遥远而又艰险,我们无法进入采访地点;以及采访对象不在本地,不能进行面对面的谈话等等,这些情况下,通常运用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的方式,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收集和传递信息。
特别是在广播电视中,电话采访直接在广播、电视里播出,几乎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和进展同步报道,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
记者访问的十二种提问方式面对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面对不同心境、不同状态的同一个人,面对超级微妙、超级深透的心灵,记者只有掌握多种多样的提问方式,机智灵活地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采访效果。
按照新闻实践的积累,记者在访问时采取的提问方式有这样几种:一、正提法——即从正面直接提问,是直截了本地讲明采访目的,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
这种提问开诚布公,干脆利落,不必拐弯抹角。
采访对象一般也会各抒己见。
这样,记者的访问就会进行得迅速而顺利。
这是记者运用频率最高的提问方式。
一般来讲,记者访问领导干部或健谈的公世人物,诸如企业家、教师、学者、专家、演员、外宾等等,或是自己熟悉的对象,限按时间或某个特定场合的现场访问和广播、电视的演播室采访、记者招待会等等,都可以直接正面提问。
运用正面提问法,应当把握这样几点:1.注意情感的铺垫正面提问的开门见山,并非直接生硬地发问。
若是在提问前有所铺垫,对方心理上会舒缓一些,也能合作一些。
2.避免提问过于直白过于直白的提问,往往显得十分生硬,容易造成采访对象的心理排拒,难以取得有价值的信息和材料,而且还会给人一种笨口拙舌的感觉。
北京远郊区有个山村的群众吃水很困难。
后来,在本地政府的关切下,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
记者采访一名老大娘时问道:“大娘,您吃上自来水了,高兴吧?”大娘回答说:“高兴!高兴!”这次采访,记者就提了这一个问题,大娘也就连着说了两个“高兴”,心里有话却因记者的直白而没能说出来。
若是问:“大娘,原先您想到过吃自来水吗?”或“大娘,听说你们过去吃水好困难?”大娘心里的话就可以痛快地说出来。
3.擅长处置谈话跑题若是对方谈话跑了题,谈的又是一般性的内容,记者仍要耐心倾听。
不可随意打断对方的话,或表现出烦躁情绪,以避免损伤对方的自尊心和情感,引发对方的不满。
这也是记者缺乏修养和无能的表现。
此时,记者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自但是又有礼貌地把谈话引到正题上来。
若是采访对象一再跑题,而且表现出对另一个话题更有兴趣,记者就要考虑自己的采访提纲是不是妥当。
谈电视采访的几种方式电视采访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方式,通过对被采访对象的提问和回答,可以深入了解并传达信息,展示事实和观点。
在电视采访中,有几种常见的方式被广泛应用,包括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网络采访以及分组采访。
本文将对这几种电视采访方式进行详细讨论。
1. 面对面采访面对面采访是最常见也是最传统的采访方式之一。
在面对面采访中,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直接面对面交流,通过对话和互动来获取信息。
这种方式能够让双方建立更直接、更真实的联系,观众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氛围和互动。
同时,面对面采访还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式,更全面地传达被采访者的情感和态度。
2. 电话采访电话采访是一种非常方便和实用的采访方式。
在电话采访中,采访者通过电话与被采访者进行交流。
这种方式省去了双方面对面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了采访的效率。
电话采访可以在短时间内联系到远在他乡的受访者,适用于突发事件、紧急新闻等情况下需要快速获取信息的情况。
然而,电话采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无法观察被采访者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可能会影响信息的准确性。
3. 网络采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采访变得越来越受青睐。
网络采访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在线视频等方式进行采访。
这种方式方便受访者进行文字或视频回答,可以灵活地适应双方的时间安排。
网络采访还可以让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对于某些敏感或隐私性问题,受访者更可能给出真实的回答。
然而,网络采访也容易受到网络环境和技术限制,如网络信号不稳定、视频画面模糊等问题,可能影响采访效果。
4. 分组采访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分组采访也是一种常见的采访方式。
分组采访是指采访者同时采访多位被采访者,在同一场景中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辩论、座谈、论坛等讨论性节目,可以使不同观点和意见充分交流,展现多样性和多元化。
分组采访可以通过对比和对话,更好地呈现不同意见和观点,帮助观众形成自己的判断。
新闻采访简答题整理1.新闻采访活动从性质上分有哪些常见形式?试分别阐释。
(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2)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3)交叉采访:即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
(4)易地采访:即记者到平时分工范围以外的其它地区进行的采访活动。
(5)巡回采访:又叫旅行采访、体验式采访,即按照编辑部的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采访的活动。
(6)隐性采访:即不公开记者的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采访活动。
2.新闻采访活动从形式上分有哪些常用方式?请列举并适当解释。
(1)个别访问:(2)集体访问:A.开座谈会。
B.记者招待会。
(3)现场观察:(4)参加会议:(5)蹲点:通常用来采访解释性、调查性新闻。
重大事件性新闻如果正在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做连续报道,也需要蹲点采访。
(6)查阅资料:A.查阅资料写作综合新闻。
B.查阅资料补充新材料。
(7)改写:(新闻写作、编辑中详细讲)A.缩节:B.改写:(8)问卷:注重分析。
(9)电话采访:比较方便,但是应该与采访对象事先沟通好。
参看《金正昆讲礼仪》视频。
(10)网络采访:注重真实性。
3.我国记者按分工不同有哪些基本类型?试归类并加以说明。
1.专业记者:专门采访报道一条战线或某一部门的记者。
如:农业记者、工业记者、文教记者、卫生记者等。
2.特派记者与特约记者:(1)特派记者:因特别采访任务受编辑部派遣的记者。
如:邵飘萍、范长江、瞿秋白等。
(2)特约记者:应邀完成特定采写任务的社外工作人员。
包括:地方党委或业务部门做实际工作的同志;其它大报的负责人;作家等。
3.地方记者与机动记者:(1)地方记者:报纸编辑部派往某地的常驻记者。
(数量最多)如新华日报连云港记者站,新华社山西分社等。
(2)机动记者:类似特派记者,数量最多。
多采访突发事件、调查性新闻等。
4.驻外记者:受编辑部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
如新华社纽约分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