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专项体育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3
武术课程教学方案大纲武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武术运动是一项具有独特风格和民族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自1913年进入现代学校以来,已有百年历史。
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攻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形式。
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竞技比赛、表演娱乐等功能,深受广大学生喜爱。
本课程以武术运动中的基本功、徒手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动作及基本理论知识为主要教材。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包括:掌握和运用武术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终身锻炼的有效手段;能通过武活动调节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发展并保持与本专项有关的体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顽强的意志品质及良好的合作精神,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包括:武术基本功、套路的全套动作、专项素质的发展。
难点在于武术基本素质的柔韧性练和套路全套动作的熟练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形式和时数分配初级班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武术图解知识常用动作术语;武术概述)、实践课(动作与套路、身体素质)、考核机动考试与补考,共计40学时。
提高班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太极拳的起源发展、流派、特点;武术养身保健的作用)、实践课(动作与套路、身体素质)、考核机动考试与补缺补差,共计80学时。
教学形式包括随堂练、期考核、机动考试与补缺补差。
本文是一份___体育课选项武术初级班第二学期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
理论部分主要包括武术发展史和武术竞赛组织与裁判。
实践部分则包括少年棍、少年剑和初级刀等多个项目。
每个项目都包括研究具体的招式和身体素质练。
其中,身体素质练包括竖叉、横叉、跳跃练、平衡练等多个项目。
期末考核包括五步拳和少年拳两个项目,期末补考也会进行。
教学形式包括理论、实践和考试。
___体育课选项武术提高班第一学期教学课程内容及进度安排理论:太极拳的起源发展、流派、特点一、研究24式太极拳的前12式动作,包括起势、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高探马、右蹬腿、双峰贯耳和左右穿梭。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武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武术英文名称: Wushu课程类型:必修课总学时: 60学分: 4适用对象:本、专科生•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体育课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主要途径。
武术专项课是我校开设的体育专项课之一,是为对武术项目有一定爱好和基础的学生开设的,它是使学生在全面锻炼身体的基础之上重点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技术,锻炼方法和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武术运动为主要锻炼形式,兼顾全面的身体素质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掌握锻炼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了解武术运动的基本常识和规律,能够用武术运动这一形式进行自我身体锻炼并能逐步提高,能欣赏和理解高水平武术比赛,能在基层武术活动中起到骨干带头作用。
2. 熟练掌握基本功、初级长拳第三路、初级棍术、24式太极拳、初级刀术等五大基本技术,能够做到动作准确规范。
能够熟练组织和参加业余的武术比赛。
3. 具有一定的灵活运用动作能力和实战能力,具有克服困难战胜对手的勇气和信心。
4. 全面发展和提高各项身体素质,改善身体机能,为今后运动能力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5. 了解武术运动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并在比赛中加以实践和提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 、基本理论部分1.1 、体育概述1.1.1 、体育的概念、产生和组成1.1.2 、体育的本质与功能1.1.3 、体育与素质教育1.1.4 、高等学校体育1.2 、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1.2.1 、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2.2 、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1.2.3 、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1.2.4 、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1.3 、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1.3.1 、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1.3.2 、锻炼身体的方法1.3.3 、锻炼方法的选择1.3.4 、身体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1.4 、体育卫生与保健1.4.1 、体育锻炼的卫生常识。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武术套路和实战技巧,提高学生的武术技能。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二、课程内容1. 武术理论:武术起源、发展、流派、拳种、器械等。
2. 基本功训练:拳法、腿法、步法、平衡、柔韧性、力量、耐力等。
3. 套路教学:初级套路、中级套路、高级套路。
4. 实战技巧:攻防技巧、实战演练、实战比赛。
5. 武术文化:武术精神、武术礼仪、武术养生等。
三、教学安排1. 总课时:根据学生年级和教学目标,共设置36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 第1-4周:武术理论介绍,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
- 第5-8周: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武术技能。
- 第9-12周:初级套路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套路动作。
- 第13-16周:中级套路教学,提高学生的套路水平。
- 第17-20周:实战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 第21-24周:高级套路教学,提高学生的武术综合素质。
- 第25-28周:武术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武术精神。
- 第29-36周:综合实践与考核,包括实战比赛、论文撰写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武术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 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套路动作和实战技巧。
3. 演示法:通过教师或优秀学生的示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对话法:通过师生互动,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比赛法:组织实战比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心理素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纪律、学习态度等。
2. 技能考核:通过套路、实战技巧等技能考核,评价学生的武术水平。
3. 知识测试:通过理论知识的测试,评价学生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4. 综合实践:通过实战比赛、论文撰写等形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武术教程》、《武术基础教程》等。
初中武术专项训练教案年级:八年级教材内容:1. 武术基本动作训练:包括拳法、腿法、步法和身法。
2. 武术组合动作训练:结合基本动作,形成连贯的组合动作。
3. 武术套路训练:选择一段简单的武术套路进行训练。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理解武术的动作要领。
2.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武术动作技巧,使其能够熟练地完成武术套路。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武术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的训练。
教学难点:武术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5分钟)1. 热身活动:慢跑两圈,做一些关节活动,如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等。
2. 准备活动:做一些基本的武术动作,如拳法、腿法、步法和身法。
二、基本部分(30分钟)1. 武术基本动作训练:教师示范并讲解拳法、腿法、步法和身法的动作要领,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
2. 武术组合动作训练:教师示范一段简单的武术组合动作,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3. 武术套路训练:教师示范一段简单的武术套路,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注意动作的准确性 and 流畅性。
三、提高部分(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观摩和交流,提高武术动作的技巧。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3. 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武术动作的质量。
四、结束部分(5分钟)1. 学生进行简单的套路表演,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给予鼓励和指导。
3. 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如深呼吸、轻松的舞蹈等。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武术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
2. 学生能够连贯地完成武术套路。
3. 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和热爱有所提高,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有所增强。
《武术》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武术套路基础是我校开设的体育系列课程之一,是学生在第一学期必须选上的必修课程,其目标是: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教育、增强体质的同时,使学生初步掌握武术套路基本技术和一定的体育与健康、武术套路理论知识,提高运动兴趣和认识,为今后系统学习自己喜爱的武术套路运动知识,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形成科学稳定的体育价值观和健康意识奠定基础。
2、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传统项目,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深受广大青年学生喜爱。
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陶冶情操,防身卫国都有重大的作用。
为继承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
3、学生通过武术基本套路的学习,使其掌握武术运动的简单套路,使学生具备观赏一般武术套路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武术套路理论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武术套路基本技术,培养武术套路基本运动技能和习惯;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和健康意识,形成科学稳定的体育价值观;为专项技术课和体育俱乐部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内容由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理论部分包括体育与健康理论和武术套路理论两个方面;实践部分包括身体素质和武术套路两个方面,身体素质项目的选择围绕体质健康监测的项目与标准来设置,专项技术内容的选择偏重于专项基本技术和能力的培养。
根据我校教学场地及器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普遍状况,选择短跑、中长跑、各种单脚跳、双脚跳、台阶跳、蛙跳、引体向上、俯卧撑、实心球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素质的运动项目,增强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四、教学大纲内容(一)理论部分1.基础理论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我国体育的过去和现在;当代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体育的健身功能与增强体质;体育的审美功能与完善个性、完美性格;体育的社会综合教育功能与素质培养;高等学校体育的地位、目的与任务;体育的娱乐功能与健美、文化,科学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形式等。
武术专项课教学大纲武术专项课教学大纲近年来,武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作为一项传统的文化遗产,武术不仅具有独特的身体锻炼效果,还能培养人们的意志力和自律性。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学习武术专项课。
为了规范武术专项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制定一份全面的教学大纲势在必行。
首先,武术专项课教学大纲应明确课程目标。
武术专项课的目标应该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
通过系统的训练,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基本的武术动作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
此外,武术专项课还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和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
其次,武术专项课教学大纲应包含详细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应该从基础训练开始,逐渐提高难度。
基础训练包括基本姿势、站立和行走的技巧,以及基本的攻击和防御动作。
随着学生的进步,课程内容可以逐渐扩展到套路练习、器械使用和实战模拟等方面。
此外,课程内容还可以包括武术哲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丰富学生的武术修养。
第三,武术专项课教学大纲应明确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
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年龄、体能和兴趣爱好进行灵活调整。
对于初学者,应采用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对于进阶学生,可以采用更复杂的技巧和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评价标准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制定,以确保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估。
此外,武术专项课教学大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教导学生正确使用武术技巧,并警示学生不可滥用武术技能。
同时,教学大纲还应包含应对危险情况的训练内容,如跌倒后的正确落地姿势、遭遇攻击时的自我保护技巧等。
最后,武术专项课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武术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设施,确保教学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总之,武术专项课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规范武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武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武术2. 课程类别:体育与健康3.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4. 学时数:总学时/周学时/学分5.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6.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安排]7. 教学地点:[具体教学场地]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武术的基本理论、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
- 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
- 熟悉武术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2. 技能目标:- 能够熟练地进行武术的基本手型、步型、腿法和拳术动作。
- 能够进行武术套路和器械的基本练习。
- 能够进行简单的武术自卫动作。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
-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 培养学生良好的武德和道德品质。
三、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 武术概述- 武术基本理论- 武术文化- 武术竞赛规则2. 实践部分:- 基本手型、步型、腿法练习- 套路练习- 器械练习- 自卫动作练习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武术理论知识和动作要领。
2. 示范法:示范武术动作,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过程。
3. 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动作要领。
4. 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武术比赛,提高实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的出勤、态度、练习情况等。
2. 结果评价:通过考试、比赛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素质。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进度安排[在此列出具体的教学进度安排表,包括每周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等]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大纲要求且有系统性、权威性的教材。
2. 教具:根据不同阶段和内容的教学需要,选用适当的教具,如木人桩、沙袋等。
3. 场地:保证教学场地的安全和适宜。
---请根据您的具体教学需求,对以上模板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大学体育课程《武术套路》课程计划一、课程简介武术套路是一项以踢、打、摔、拿、合、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攻防为运动形式进行演练竞赛,注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节奏鲜明的运动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
本课程以武术套路技术和身体素质练习为手段,以增进大学生攻防演练技能和身体素质教育公共体育选项课,是一项文化内涵丰富,健身防身价值较高并受世界各国青少年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通过武术套路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动作、基本套路,了解基本的规则与裁判法,以利于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道德品质与攻防演练技能。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一般和专项身体素质的练习,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和有氧代谢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2:通过武术套路基本技术、战术的学习,使学生对武术套路有初步认知,并且能基本掌握常用技术,且能参与规则内的赛事活动。
课程目标3:通过武术套路课教学与训练实践,培养学生传统武德精神,在武术教学与比赛重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内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
课程目标4:通过武术套路课内外教学训练与比赛,能够使学生对传统武术有所了解和掌握,能够积极参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表2-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课程培养权重关系表三、课程教学资源1.线下教学资源:(1)《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教材—武术套路》国家体育总局 1998.09 (2)《教学论》李秉德人民出版社 2018.03(3)《现代体育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探索》俞冠先地质出版社 2019.01 2.线上教学资源:(1)武术运动起源与发展(2)武术套路竞赛技术(3)武术运动裁判法四、课堂目标要求表4-1课程学时分配与课堂目标五、课堂形式1.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1)小群体学习教学模式:武术套路技术教学的强调内外兼修,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相互批评指正,共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按比赛要求分成三人一组或者多人一组,发挥学生互帮互学的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质量,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为他人服务的社会责任意识。
武术
一、指导思想
在武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于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心理需求,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全神投入整个学习过程,有效高质地掌握武术知识和健身的方法。
促进改善内脏机能,培养顽强的品质意志和良好的武德,逐步使学生产生兴趣,并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中段: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和拳术组合动作,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等身体健康素质和能力,并通过向学生介绍武术的特征及保健意义,加强武德教育,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高段:使学生在提高所学动作的基础上,学习和体验不同风格的武术套路动作,并了解武术的攻防含义,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发展协调性、力量等素质,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
三、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不断掌握动作的过程。
在教学中力求示范准确,讲解简明扼贯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讲解与带领学生集体练习时,都是要根据学生队形及时调整示范位置,以便学生观察。
四、课时设计
参照新大纲比重表,经压缩、删减,确定中、高段武术教材的授课时数分别为6、6学时,它们分别在中、高段出现12、12课次。
五、课时计划。
第1篇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武术教学实践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武术技能和道德修养。
3. 课程内容:武术理论、武术套路、武术基本功、武术实战技巧、武术教学技巧等。
4.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比赛法、案例分析法等。
5. 教学时间:每周2课时,共计16周。
二、教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4周):武术理论及基本知识- 武术起源与发展- 武术流派与特点- 武术的基本要求与原则- 武术养生与保健2. 第二阶段(第5-8周):武术基本功训练- 基本步型、步法- 基本手型、手法- 基本腿法、步法- 基本身法、眼法3. 第三阶段(第9-12周):武术套路学习与练习- 选择适合初学者的套路- 套路的动作要领与技巧- 套路的连贯性与节奏感- 套路的实战应用4. 第四阶段(第13-16周):武术实战技巧与教学技巧 - 实战技巧的基本原则- 实战技巧的实战应用- 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 武术教学技巧与方法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武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 了解武术的历史、流派、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技能目标:- 具备武术套路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 具备武术实战的基本技巧和应变能力。
- 具备武术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介绍武术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 讲解武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3. 示范- 示范武术套路、基本功和实战技巧。
4. 练习- 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比赛与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武术比赛,检验学习成果。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6. 总结与反馈-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练习态度和进步情况。
一、课程名称:武术二、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三、教学对象:一年级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手型、步型和基本动作。
3. 培养学生热爱武术、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感。
4.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五、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本概念及起源发展2. 武术基本手型、步型3. 武术基本动作4. 武术套路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1. 武术基本概念及起源发展2. 武术基本手型、步型第二周:1. 武术基本动作2. 武术套路第三周:1. 武术套路2. 武术套路复习第四周:1. 武术套路考核2. 期末总结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武术基本概念、手型、步型、动作等。
2.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3. 练习法:学生跟教师一起练习,掌握动作要领。
4. 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武术套路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八、教学评价:1. 考察学生对武术基本概念、手型、步型、动作的掌握程度。
2. 考察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质状况。
3. 考察学生的竞技水平。
九、教学资源:1. 武术教材2. 武术教学视频3. 武术器材十、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周:- 课堂导入:介绍武术的基本概念及起源发展。
- 讲解武术基本手型、步型。
- 学生跟教师一起练习手型、步型。
2. 第二周:- 讲解武术基本动作。
- 学生跟教师一起练习基本动作。
- 组织学生进行武术套路学习。
3. 第三周:- 继续学习武术套路。
- 组织学生进行武术套路复习。
4. 第四周:- 组织学生进行武术套路考核。
- 进行期末总结,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武术专项体育课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
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还能培养坚韧、顽强的意志,因此,深受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的喜爱。
为了丰富我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弘扬民族文化,特开设武术专项课。
本课程融入了武术基本功(基本手型、手法;基本步型、步法;腿法;基本动作及组合动作;专项身体素质等),基础套路(拳术,剑术),攻防技法,理论知识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通过武术专项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武术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法。
同时通过教授动作简图的绘制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一项新的技能。
三、课程任务及课程要求1、学习中国武术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2、了解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加强武德教育3、学习中国武术基础套路(包括拳术、器械)4、掌握基本的实用技击术、自卫防身术5、学会动作简图的绘制方法。
通过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令学生学会一项新的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专项第一学期(体育Ⅲ)五、教学内容纲要(一)理论部分1、武术的基础知识、起源、流派介绍及动作简图绘制法2、武术的拳种、器械介绍,健身价值和技击实用价值3、武术文化的内涵以及基本裁判法(二)实践部分1、武术基本功:基本手型、手法;基本步型、步法;腿法;基本动作及组合动作;专项身体素质等2、武术套路:拳术;剑术3、实用技击、擒拿等技术动作六、成绩考核(一)内容1、理论部分(笔试)2、技术部分实践技术:动作规格/ 劲力协调/ 精神面貌/ 动作熟练程度/ 失误扣分绘图作业:作业整齐认真,动作绘制清楚准确3、12分钟跑4、课堂表现(1)学习态度(2)出勤情况(二)评分标准1、理论部分:卷面成绩为学生实际得分2、技术部分:85~100分:整套动作顺利完成,步型手型符合规格,动作幅度大有力度,节奏、意识分明;70~85分:整套动作顺利完成,步型手型出现细微错误,动作幅度力度欠佳,无节奏意识;60~70分:整套动作顺利完成,步型手型出现较多错误未能及时改正,动作幅度小,力度不够,定势动作不稳,无节奏意识;60分以下:整套动作不能顺利完成或草率处理完成动作,速度过快,步型手型表示不清,动作服度小,没力度,无定势动作3、课堂表现:10分(1)学习态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学习与实践练习,服装符合体育课要求,上课期间不得使用手机等电子用品(包括见习期)(2)出勤情况:缺勤扣分:(迟到、早退扣1分/次;病/事假扣2分/次;旷课扣5分/次),缺课三分之一,取消考试资格4、各部分评分所占比率:第一学期:技术50%;理论20%;12分钟跑20%,课堂表现10%第二学期:技术70%;理论20%;;课堂表现10%备注:缺勤分数从总评成绩中扣除七、主要参考书(一)大学体育教材(二)全国体育院系武术统编教材(三)杨式太极拳、初级剑术(四)财经类院校体育课专用教材。
武术课教学策划书3篇篇一武术课教学策划书一、课程名称武术课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和灵活性。
2.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武术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4. 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文化。
三、教学内容1. 武术理论知识讲解武术的历史、文化、分类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 基本动作教授武术的基本动作,如站姿、手法、步法、身法等。
3. 套路练习学习简单的武术套路,如长拳、太极拳等。
4. 自卫术教授一些简单实用的自卫术技巧,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5. 体能训练进行适当的体能训练,如跑步、跳跃、力量训练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教学方法1. 示范讲解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2.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和学习。
3. 个别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错误动作。
4. 游戏竞赛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计划1. 课程安排每周安排[X]次武术课,每次课程时间为[X]小时。
2. 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逐步提高教学难度。
3. 考核评价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包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课堂表现等方面。
六、教学资源1. 教学场地选择宽敞、安全的场地进行教学,如体育馆、操场等。
2. 教学器材准备必要的教学器材,如武术服装、器械等。
3. 教学资料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如图片、视频、书籍等。
七、注意事项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学生受伤。
2. 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强度。
4. 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篇二武术课教学策划书一、课程名称武术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
2.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
3. 培养学生的武术技能,如拳术、剑术、刀术、棍术等。
4. 培养学生的武德,包括尊师重道、团结友爱、勇敢坚韧等品质。
武术专项课教学大纲要求武术专项课教学大纲要求近年来,武术作为一项传统的中国体育项目,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传承武术文化,各级教育机构纷纷开设武术专项课程。
而为了确保武术专项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一、课程目标武术专项课的教学大纲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
作为一门体育课程,武术专项课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
此外,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也应该通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在确定了课程目标之后,教学大纲需要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
武术专项课的内容应该包括基本功训练、招式演练和套路表演等方面。
基本功训练是武术技能的基础,包括身体柔韧性、力量、速度、平衡等方面的训练。
招式演练则是对武术动作的细致讲解和实践练习,通过反复演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招式的要领和技巧。
套路表演则是将各种动作组合成一整套流畅的连续动作,通过套路表演,学生能够展示出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动作协调性。
三、教学方法教学大纲还应该明确教学方法。
在武术专项课的教学中,传统的示范教学方法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手段。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武术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动作和技巧。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作感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和激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四、评价标准教学大纲还需要明确评价标准。
在武术专项课的教学中,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动作表现。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技术动作的准确性、流畅性和美感等方面。
此外,还可以通过考试、演示和比赛等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教学大纲还应该明确教学资源的需求和利用方式。
武术专项课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场地、器械和教材等方面。
教学场地应该满足武术训练的需要,如宽敞的场地和安全的训练设施。
教学器械可以包括武术服装、器械和道具等,这些器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武术技巧。
一、课程名称武术二、课程性质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武术教学,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实战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自卫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队精神。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武术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和基本理论。
(2)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套路和实战技巧。
(3)熟悉武术的锻炼方法和保健知识。
2. 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地完成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套路。
(2)具备一定的实战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自卫。
(3)能够运用武术进行身心锻炼。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协作精神和自律意识。
(2)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自卫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本理论(1)武术的起源与发展(2)武术的分类与特点(3)武术的锻炼方法与保健知识2. 武术基本动作(1)基本步型与步法(2)基本手法与手法运用(3)基本腿法与腿法运用(4)基本平衡与跳跃动作3. 武术套路(1)初级套路:如简化太极拳、初级长拳等(2)中级套路:如少林拳、南拳等(3)高级套路:如形意拳、八卦掌等4. 武术实战技巧(1)攻防原则与技巧(2)实战模拟与对抗训练(3)自卫术与防身术5. 武术教学与训练方法(1)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2)武术训练的基本方法(3)武术教学与训练的组织与实施五、教学安排1. 学时分配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80学时2.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学期:第1-4周:武术基本理论、基本动作与步型步法第5-8周:初级套路学习与练习第9-12周:基本手法与手法运用、实战技巧初步第二学期:第1-4周:中级套路学习与练习第5-8周:基本腿法与腿法运用、实战技巧提高第9-12周:高级套路学习与练习、自卫术与防身术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武术基本理论、基本动作和套路。
2. 示范法: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学生跟学。
《轮滑》专项体育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第一节轮滑专项体育课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一)轮滑专项体育课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轮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轮滑基本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对轮滑运动的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通过轮滑学习和锻炼,提高学生有氧代谢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四肢和躯干的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进一步增强体质,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养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身体机能进行自我评价和独立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4、结合轮滑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拼搏、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精神。
(二)编写教材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理论与实践教材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符合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2、全面性原则
整个教材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锻炼身体相结合,发展个性和培养兴趣、能力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3、系统性原则
整个教材要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建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有层次,突出重点,逐步提高的体系。
4、实用性原则
根据我校学生身体条件、身体素质状况、各种能力差异和基础水平,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使学生成为终身体育的受益者。
(三)轮滑专项体育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见表1)
二、教材纲要
(一)理论知识
1、轮滑运动概述
2、轮滑技术理论
3、轮滑运动安全卫生常识
4、体育基础理论
(二)实践课基本教材
1、轮滑技术
(1)陆地模仿技术:基本姿势、侧蹬及收腿技术、摆臂技术、全身配合
(2)初步滑行技术:基本站立、原地移动重心练习、迈步移动重心练习
(3)直线滑跑技术:
①起动及走步双脚滑行、惯性滑行及收腿与蹬地
②单脚蹬地双脚滑行、交替蹬地交替滑行
③单脚支撑蹬地与摆腿技术
(4)转弯滑跑技术:走步转弯练习、正确的转弯滑跑姿势、左右腿支撑蹬地与收腿、摆臂弯道技术、全身配合
(5)停止方法:转弯减速法、“T”型停止法
2、身体素质
(1)耐力:1分钟跳绳、变速跑、耐力跑
(2)力量:引体向上、双杠屈臂撑、俯卧撑、仰卧起坐、立卧撑
(3)速度:跑的专门练习、加速跑、50米跑
(4)跳跃:单足跳、多级跳、蛙跳、纵跳摸高、连续跳
(5)柔韧:体前屈、坐位体前屈
三、体育成绩考核
(一)轮滑专项体育课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记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表2、3)
表3 第四学期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二)成绩考核管理办法:(见课程概述)
(三)轮滑专项体育课考核项目操作方法和评分标准(见表4、5、6)
表4 轮滑专项课第三学期考核项目和操作方法
表5轮滑专项课第三学期考核项目和操作方法
注:(1)800m跑、1000m跑的成绩单位为:分·秒;一分钟跳绳的成绩单位为:个(2)此表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