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数学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93.85 KB
- 文档页数:21
2021南通数学中考一轮复习知识清单第5讲 二次函数与线段一、【旧知再现】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223212+--=x x y 的图象交x 轴于A 、B 两点(A 在B 左边),交y 轴于C 点.点P 是直线AC 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A ,C 重合)过点P 作y 轴平行线交直线AC 于Q 点.(1)则点A 、B 、C 的坐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直线AC 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3)设点P 的横坐标为x ,则线段PQ =_____,当x =_______时,PQ 有最______值,为___________.二、【变式再练】变式1 如图2,点P 是直线AC 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A ,C 重合),过点P 作x 轴平行线交直线AC 于M 点,求线段PM 的最大值.变式2 如图3点P 是直线AC 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A ,C 重合),求P 点到直线AC 距离的最大值.图1图2三、【合作探究】【旧知再现】问题变式:如图3,将中点P 改为“点P 是x 轴上方抛物线上一点”,其余条件不变(1)线段PQ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2)当PQ 长度为1时,则符合条件的点P 有___________个;(3)当PQ 长度在什么范围内的时候,符合条件的点P 只有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呢?)图3第6讲 二次函数与直角一、【基础引导】如图1,已知点A ( 0 ,3),B (4,0),在坐标轴上找一点C ,使△ABC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C 的坐标.二、【方法运用】如图2,已知二次函数2449y 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C 的半径为5,P 为⊙C 上一动点.(1)点,B C 的坐标分别为B ( ),C ( );(2)是否存在点P ,使得PBC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B Oxy图1 图2。
2021南通数学中考一轮复习知识清单第9讲一次函数应用方法指导(1)知识点1 利用函数图象获得信息1.由于持续高温和连日无雨,某水库的蓄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蓄水量V(万m3)与干旱持续时间t( 天)的关系如图所示(1) 水库干旱前的蓄水量是多少?(2) 干旱持续10天,蓄水量为多少? 连续干旱23天呢?(3) 蓄水量小于400时,将发生严重的干旱警报.干旱多少天后将发出干旱警报?(4) 按照这个规律,预计持续干旱多少天水库将干涸?2.某种摩托车加满油后,油箱中的剩余油量y(升)与摩托车行驶路程x(千米)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油箱最多可储油多少升?(2)一箱汽油可供摩托车行驶多少千米?(3)摩托车每行驶100千米消耗多少升?(4)油箱中的剩余油量小于1升时将自动报警,行驶多少千米后,摩托车将自动报警?知识点2 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获得信息解决实际问题3. 科学家通过实验探究出,一定质量的某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千帕)随温度t(℃)变化的函数关系是P=kt+b,其图象如图.(1)根据图象求出上述气体的压强P与温度t的函数关系式;(2)当压强P为200千帕时,求上述气体的温度.知识点3 解决分段一次函数的实际问题4. “黄金1号”玉米种子的价格为5元/kg.如果一次购买2kg以上的种子,超过2kg部分的种子价格打8折.购买量/kg0.51 1.52 2.53 3.54…付款金额/元…(2)写出付款金额关于购买量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思考:你能由上面的函数解析式解决以下问题吗? 由函数图象也能解决这些问题吗?(1)一次购买1.5kg种子,需付款多少元?(2)一次购买3kg种子,需付款多少元?第10讲一次函数应用(2)知识点1 选取上网收费方式1.收费方式月使用费/元包时上网时间/h 超时费/(元/min)A 30 25 0.05B 50 50 0.05C 120 不限时选择哪种方式能节省上网费?(1)哪种方式上网费是会变化的?哪种不变?(2)在A、B两种方式中,上网费由哪些部分组成?(3)影响超时费的变量是什么?(4)这三种方式中有一定最优惠的方式吗?(5)设月上网时间为x h,则方式A、B的上网费y1、y2都是x的函数,要比较它们,需在x > 0 时,考虑何时、、.(6)在方式A中,超时费一定会产生吗?什么情况下才会有超时费?写出方式A的上网费y1关于上网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7)写出方式B的上网费y2关于上网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8)方式C的上网费y3关于上网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呢?(9)你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象吗?(10)结合函数图象与解析式,填空当上网时间__________ 时,选择方式A最省钱.当上网时间__________ 时,选择方式B最省钱.当上网时间__________ 时,选择方式C最省钱.知识点2 选取租车方式2.某学校计划在总费用2300元的限额内,租用汽车送234名学生和6名教师集体外出活动,每辆汽车上至少有1名教师.现有甲、乙两种大客车,它们的载客量和租金如表共需租多少辆汽车?给出最节省费用的租车方案.(1)租车的方案有哪几种?(2)如果单独租甲种车需要多少辆?乙种车呢?(3)如果甲、乙都租,你能确定合租车辆的范围吗?(4)要使6名教师至少在每辆车上有一名,你能确定排除哪种方案?你能确定租车的数吗?(5)在问题3中,合租甲、乙两种车的时候,又有很多种情况,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怎样处理呢?方法1:方法2:(6)设租甲种客车x辆为使240名师生有车坐,可以确定x的一个范围吗?为使租车费用不超过2300元,又可以确定x的范围吗?(7)结合问题的实际意义,你能有几种不同的租车方案?为节省费用应选择其中的哪种方案?。
2023苏教版数学中考考点大全苏教版数学中考考点大全一、圆的定义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
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圆周角的两边是弦。
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三、圆的基本性质1、圆的对称性(1)圆是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是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为直角,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周角、两个圆心角、两条弦心距五对量中只要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四对量也分别相等。
5、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6、设⊙O的半径为r,OP=d。
7、(1)过两点的圆的圆心一定在两点间连线段的中垂线上。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圆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到三个点的距离相等。
(直角的外心就是斜边的中点。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d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直线与圆相离。
9、中,A(x1,y1)、B(x2,y2)。
10、圆的切线判定。
(1)d=r时,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点不明确:画垂直,证半径。
2021南通数学中考一轮复习知识清单第5讲平面直角坐标系(1)一、知识梳理和四基训练知识点1 有序数对1.有序数对a,b正确的表示方法为.2.在电影票上,将“7排6座”记作(7,6),则6排7座可表示为;(8,6)表示的意义.知识点2 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点的坐标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象限.A.一B.二C.三D.四2.点P(m+2,m-1)在x轴上,则点P的坐标是.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写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E,F,G,H,M,N点的坐标;(2)描出下列各点:A(4,5),B(-2,3),C(-4,-1),D(2.5,-2),E(0,-4).知识点3 坐标的几何意义1.如图,点A(-2,1)到y轴的距离().A.-2 B.1 C.2 D.5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有一点M,点M到x轴的距离为5,到y轴的距离为4,则点M的坐标是()A.(5,4)B.(4,5)C.(-4,5)D.(-5,4)知识点4平面直角坐标系特殊点的坐标特征1.已知点A(2a+1,2+a)在第二象限的平分线上,则A的坐标.2.已知点A(m,-2),点B(3,m-1),且直线AB∥x轴,则m的值为.二、重点破解与思维拓展1.已知:点P(2m+4,m-1).试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P点的坐标.(1)点P在y轴上;(2)点P在x轴上;(3)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4)点P在过A(2,-3)点,且与x轴平行的直线上.第6讲平面直角坐标系(2)二、知识梳理和四基训练知识点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1. 某中学的校区平面示意图如下(一个方格的边长代表1个单位长度),试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校门、图书馆、花坛、体育场、教学大楼、国旗杆、实验楼和体育馆的位置.知识点2 用方位角和距离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2.如图,一艘船在A处遇险后向相距35 nmile位于B处的救生船报警,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救生船相对于遇险船的位置?救生船接到报警后准备前往救援,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遇险船相对于救生船的位置?BA知识点3 用坐标表示平移3.探究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与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1) 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1( ,);(2) 将点A(-2,-3)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2( ,);(3)将点A(-2,-3)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3( ,);(4)将点A(-2,-3)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4( ,).4.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其中点A(–1,4)的对应点为C(4,4),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__________.二、重点破解与思维拓展5.(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A1B1C1,请画出对应的三角形.(2)若△ABC内有一点D(a-4,b)平移后的点为E(2a,a+1),试标出点D、E位置.(3)若将△A1B1C1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A2B2C2,则△ABC内部一点(m,n)平移两次后的坐标为________.。
江苏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与代数1. 有理数- 有理数的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规则。
- 有理数的比较大小和排序。
- 绝对值的概念及性质。
2. 整数- 整数的性质: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 整数的四则运算。
- 整数的因数和倍数。
3. 分数与小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值分数、分数的化简。
- 分数的四则运算。
- 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四则运算。
4. 代数表达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概念。
- 代数式的加减运算。
- 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5.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建立和解法。
- 方程解的含义和检验。
-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不等式- 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 不等式的解集表示。
-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7. 函数- 函数的概念:定义、函数关系式。
- 线性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函数的基本运算:函数的和、差、积、商。
二、几何1. 平面图形-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 角的概念:邻角、对角、平行线与对顶角。
- 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等边、等腰、直角三角形。
- 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
2. 圆的基本性质- 圆的定义和性质。
- 圆的对称性。
- 弧、弦、直径、半径、圆心角的关系。
3. 面积与体积-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四边形、圆、扇形。
- 空间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
4. 相似与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和性质。
- 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
5. 解析几何- 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点的位置由坐标确定。
- 直线和曲线的方程。
6. 变换- 平移、旋转、对称(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 几何图形经过变换后的新位置和新形状。
三、统计与概率1. 统计-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 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绘制。
-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和意义。
2.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念。
江苏中考数学知识点(二)1.整式的加减(1)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2)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3)整式加减的应用:①认真审题,弄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②根据题意列出算式;③计算结果,根据结果解答实际问题.【规律方法】整式的加减步骤及注意问题1.整式的加减的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一般步骤是:先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2.去括号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括号外的数字因数要乘括号内的每一项;二是当括号外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2.坐标与图形性质1、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与这个点的坐标是有区别的,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到x轴的距离与纵坐标有关,到y轴的距离与横坐标有关;②距离都是非负数,而坐标可以是负数,在由距离求坐标时,需要加上恰当的符号.2、有图形中一些点的坐标求面积时,过已知点向坐标轴作垂线,然后求出相关的线段长,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规律.3、若坐标系内的四边形是非规则四边形,通常用平行于坐标轴的辅助线用“割、补”法去解决问题.3.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设有两点A(x1,y1),B(x2,y2),则这两点间的距离为AB=.说明:求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可直接套用此公式.4.两点间的距离(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2)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注意强调最后的两个字“长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5.垂线段最短(1)垂线段:从直线外一点引一条直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2)垂线段的性质:垂线段最短.正确理解此性质,垂线段最短,指的是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作的垂线段最短.它是相对于这点与直线上其他各点的连线而言.(3)实际问题中涉及线路最短问题时,其理论依据应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垂线段最短”这两个中去选择.6.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性质定理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地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7.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2)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时,一定要弄清题设和结论,切莫混淆.(3)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联系与区别区别:性质由形到数,用于推导角的关系并计算;判定由数到形,用于判定两直线平行.联系:性质与判定的已知和结论正好相反,都是角的关系与平行线相关.(4)辅助线规律,经常作出两平行线平行的直线或作出联系两直线的截线,构造出三类角.8.三角形的面积(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与高线乘积的一半,即S△=×底×高.(2)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9.三角形的重心(1)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2)重心的性质:①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②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③重心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的和最小.(等边三角形)10.三角形三边关系(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4)在涉及三角形的边长或周长的计算时,注意最后要用三边关系去检验,这是一个隐藏的定时炸弹,容易忽略.1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三角形外角的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其中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相等,因此共有三对.(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①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3)若研究的角比较多,要设法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②将它们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去.(4)探究角度之间的不等关系,多用外角的性质③,先从最大角开始,观察它是哪个三角形的外角.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判定定理1:SSS﹣﹣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判定定理2:SAS﹣﹣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判定定理3:ASA﹣﹣两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判定定理4:AAS﹣﹣两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判定定理5:HL﹣﹣斜边与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方法指引: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1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2)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14.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注意:①这里的距离是指点到角的两边垂线段的长;②该性质可以独立作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有时不必证明全等;③使用该结论的前提条件是图中有角平分线,有垂直角平分线的性质语言:如图,∵C在∠AOB的平分线上,CD⊥OA,CE⊥OB∴CD=CE15.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定义:经过某一条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2)性质:①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②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③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叫外心,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16.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2)勾股定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3)勾股定理公式a2+b2=c2的变形有:a=,b=及c=.(4)由于a2+b2=c2>a2,所以c>a,同理c>b,即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大于该直角三角形中的每一条直角边.17.等腰直角三角形(1)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2)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具有所有三角形的性质,还具备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即:两个锐角都是45°,斜边上中线、角平分线、斜边上的高,三线合一,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外接圆的半径R,而高又为内切圆的直径(因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小角均为45°,高又垂直于斜边,所以两个小三角形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两腰相等);(3)若设等腰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r=1,则外接圆的半径R=+1,所以r:R=1:+1.18.三角形中位线定理(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2)几何语言:如图,∵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BC,DE=BC.19.多边形内角与外角(1)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2)•180°(n≥3且n为整数)此公式推导的基本方法是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引出(n﹣3)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割为(n﹣2)个三角形,这(n﹣2)个三角形的所有内角之和正好是n边形的内角和.除此方法之和还有其他几种方法,但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一样的.即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这也是研究多边形问题常用的方法.(2)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①多边形的外角和指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则n边形取n个外角,无论边数是几,其外角和永远为360°.②借助内角和和邻补角概念共同推出以下结论:外角和=180°n﹣(n﹣2)•180°=360°.20.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②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③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和这个底上的高的积.②同底(等底)同高(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2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符号语言:∵AB∥DC,AD∥BC∴四边行ABCD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符号语言:∵AB=DC,AD=BC∴四边行ABCD是平行四边形.(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符号语言:∵AB∥DC,AB=DC∴四边行ABCD是平行四边形.(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符号语言:∵∠ABC=∠ADC,∠DAB=∠DCB∴四边行ABCD是平行四边形.(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符号语言:∵OA=OC,OB=OD∴四边行ABCD是平行四边形.2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菱形的性质①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②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③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④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2条对称轴,分别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3)菱形的面积计算①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②菱形面积=ab.(a、b是两条对角线的长度)23.菱形的判定①菱形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菱形);②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几何语言:∵AB=BC=CD=DA∴四边形ABCD是菱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几何语言:∵AC⊥B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24.矩形的性质(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矩形的性质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都具有;②角: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③边:邻边垂直;④对角线:矩形的对角线相等;⑤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2条对称轴,分别是每组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的直线;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3)由矩形的性质,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5.矩形的判定(1)矩形的判定:①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或“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2)①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若题设条件与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通常证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②题设中出现多个直角或垂直时,常采用“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来判定矩形.26.正方形的性质(1)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2)正方形的性质①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②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③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④两条对角线将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同时,正方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27.四边形综合题四边形综合题.28.垂径定理(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垂径定理的推论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3:平分弦所对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29.圆心角、弧、弦的关系(1)定理:在同圆和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2)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说明:同一条弦对应两条弧,其中一条是优弧,一条是劣弧,而在本定理和推论中的“弧”是指同为优弧或劣弧.(3)正确理解和使用圆心角、弧、弦三者的关系三者关系可理解为:在同圆或等圆中,①圆心角相等,②所对的弧相等,③所对的弦相等,三项“知一推二”,一项相等,其余二项皆相等.这源于圆的旋转不变性,即:圆绕其圆心旋转任意角度,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完全重合.(4)在具体应用上述定理解决问题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其有关部分.30.圆周角定理(1)圆周角的定义: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注意:圆周角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顶点在圆上.②角的两条边都与圆相交,二者缺一不可.(2)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3)在解圆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构成直径所对的圆周角,这种基本技能技巧一定要掌握.(4)注意:①圆周角和圆心角的转化可通过作圆的半径构造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和底角的关系进行转化.②圆周角和圆周角的转化可利用其“桥梁”﹣﹣﹣圆心角转化.③定理成立的条件是“同一条弧所对的”两种角,在运用定理时不要忽略了这个条件,把不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错当成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31.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1)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①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②圆内接四边形的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就是和它相邻的内角的对角).(2)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是沟通角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在应用此性质时,要注意与圆周角定理结合起来.在应用时要注意是对角,而不是邻角互补.32.切线的性质(1)切线的性质①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②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③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2)切线的性质可总结如下:如果一条直线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两个,那么它一定满足第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是:①直线过圆心;②直线过切点;③直线与圆的切线垂直.(3)切线性质的运用由定理可知,若出现圆的切线,必连过切点的半径,构造定理图,得出垂直关系.简记作:见切点,连半径,见垂直.33.切线的判定与性质(1)切线的性质①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②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③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常见的辅助线的:①判定切线时“连圆心和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或“过圆心作这条直线的垂线”;②有切线时,常常“遇到切点连圆心得半径”.34.正多边形和圆(1)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把一个圆分成n(n是大于2的自然数)等份,依次连接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2)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①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②正多边形的半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半径.③中心角: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圆心角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④边心距:中心到正多边形的一边的距离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35.弧长的计算(1)圆周长公式:C=2πR(2)弧长公式:l=(弧长为l,圆心角度数为n,圆的半径为R)①在弧长的计算公式中,n是表示1°的圆心角的倍数,n和180都不要带单位.②若圆心角的单位不全是度,则需要先化为度后再计算弧长.③题设未标明精确度的,可以将弧长用π表示.④正确区分弧、弧的度数、弧长三个概念,度数相等的弧,弧长不一定相等,弧长相等的弧不一定是等弧,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才有等弧的概念,才是三者的统一.36.圆锥的计算(1)连接圆锥顶点和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锥的母线.连接顶点与底面圆心的线段叫圆锥的高.(2)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3)圆锥的侧面积:S侧=•2πr•l=πrl.(4)圆锥的全面积:S全=S底+S侧=πr2+πrl(5)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注意:①圆锥的母线与展开后所得扇形的半径相等.②圆锥的底面周长与展开后所得扇形的弧长相等.37.圆的综合题圆的综合题.38.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39.解直角三角形(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要用到的关系①锐角、直角之间的关系:∠A+∠B=90°;②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③边角之间的关系:sin A==,cos A==,tan A==.(a,b,c分别是∠A、∠B、∠C的对边)。
2021南通数学中考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二元一次方程组(1)一、四基训练与知识梳理1.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问题: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1场得2分,负1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设胜的场数是x ,负的场数是y ,你能用方程把这些条件表示出来吗?观察: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特点?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归纳: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②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 by + c = 0 (其中a ≠0.b ≠0 且a .b .c 为常数) 注意:要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一般先要把它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根据定义判断.③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_________的两个未知数的______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练习:下列式子①3x +2y -1;②x +xy =1;③3x -4y =z ;④y ²+3y =5x ;⑤2x +3y +1=2x +5;⑥2(2x )+3y +5=0;⑦1x +1y=7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有_________(填序号) 2.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和在一起,就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例如:方程组,是方程①的解,也是方程②的解,就是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练习:已知下列三对数:⎩⎨⎧-==10y x ;⎩⎨⎧==03y x ;⎩⎨⎧==16y x 满足方程x -3y =3的是_____________;满足方程3x -10y =8的是__________;方程组⎩⎨⎧=-=-8y 10x 33y 3x 的解是______________.3.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引入:用代人法解方程组⎩⎨⎧=+-=②①7323y x x y ,把____代人____,可以消去未知数______,方程变为: ,解得:x = ,再代入①得:y = ,所以方程组的解是: .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那么就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先求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求另一个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思想,叫做____________.②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简称_____.③代入消元法的步骤:代入消元法的第一步是:将其中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____的式子表示出来;第二步是:用这个式子代入____,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二、重点破解与思维拓展重点破解:例1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1)⎩⎨⎧=-=+82573y x y x (2)⎩⎨⎧=-+--=-5)1()2(2)1(22y x y x例2(1)已知x =1和x =2都满足关于x 的方程x 2+px +q =0,则p =_____,q =______ ;(2)当k =______时,方程组⎩⎨⎧=-+=+3y 1k kx 1y 3x 4)(的解中x 与y 的值相等. 思维拓展:例3若方程组⎩⎨⎧-=+=-15x 4by ax y 与⎩⎨⎧=-=+184393by ax y x 有公共的解,求a ,b .二元一次方程组(2)一、四基训练与知识梳理1.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引入:方程组⎩⎨⎧=+=+)2.(502)1(,36n m n m 中,方程(1)的m 的系数与方程(2)的m 的系数 ,由 可消去未知数 .【归纳】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仍然是 消元 .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_______或______ 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 _______或________ ,就能________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____________方程,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练习:用加减法解方程组(1)⎩⎨⎧=+=+)2.(22)1(,402y x y x (2)⎩⎨⎧=-=-525232b a b a2.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分别用两种方法解(代入法和加减法)下列方程组:(1) ⎩⎨⎧=+=-.1722,323y x y x (2) ⎩⎨⎧=+=-.75,1424y x y x(1)用 法较简便,(2)用 法较简便.【归纳】___ ____法和___ ___法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它们都是通过__ ___使方程组转化为___ _____方程,只是__ ___的方法不同.当方程组中的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___ ___时,用代入法较简便;当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系数___ ____或__ ____,用加减法较简便.应根据方程组的具体情况选择更适合它的解法.二.重点破解与思维拓展重点破解:例1(1)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②①8272,y x y x 那么x +y =______,x -y =______(2)若实数满足(x +y +2)(x +y -1)=0,则x +y 的值为【 】A .1B .-2C .2或-1D .-2或1 例2解下列方程:(1)⎩⎨⎧-=+-=+1)(258y x x y x (2)⎩⎨⎧-=++=-)1(3)3(2)2(3)1(2m n n m思维拓展: 例3甲.乙两人共同解方程组⎩⎨⎧-=-=+ ②by x ①y ax 24155,由于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a ,得到方程组的解为⎩⎨⎧-=-=13y x ;乙看错了方程②中的b ,得到方程组的解为⎩⎨⎧==45y x .试计算20072006101⎪⎭⎫ ⎝⎛-+b a的值.。
知识点1: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知识点2: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知识点3: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1(2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7.反比例函数xy 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4: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21-x 的值为1.3.当x=-1时,函数y=321-x 的值为1.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1.cos30°=23. 2.sin 260°+ cos 260°= 1.3.2sin30°+ tan45°= 2. 4.tan45°= 1.5.cos60°+ sin30°= 1.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数学知识点汇总————————————————————————————————作者:————————————————————————————————日期: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相反数(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2.绝对值(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2)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 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即|a|={a(a>0)0(a=0)﹣a(a<0)3.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形式:a ×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2)规律方法总结:①科学记数法中a的要求和10的指数n的表示规律为关键,由于10的指数比原来的整数位数少1;按此规律,先数一下原数的整数位数,即可求出10的指数n.②记数法要求是大于10的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实质上绝对值大于10的负数同样可用此法表示,只是前面多一个负号.4.实数的运算(1)实数的运算和在有理数范围内一样,值得一提的是,实数既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又可以进行开方运算,其中正实数可以开平方.(2)在进行实数运算时,和有理数运算一样,要从高级到低级,即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有的顺序进行.另外,有理数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规律方法】实数运算的“三个关键”1.运算法则:乘方和开方运算、幂的运算、指数(特别是负整数指数,0指数)运算、根式运算、特殊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以及绝对值的化简等.2.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运算.3.运算律的使用:使用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度.5.同底数幂的乘法(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 m•a n=a m+n(m,n是正整数)(2)推广:a m•a n•a p=a m+n+p(m,n,p都是正整数)在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时,应注意:①底数必须相同,如23与25,(a2b2)3与(a2b2)4,(x﹣y)2与(x﹣y)3等;②a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③按照运算性质,只有相乘时才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3)概括整合: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学习整式乘除运算的基础,是学好整式运算的关键.在运用时要抓住“同底数”这一关键点,同时注意,有的底数可能并不相同,这时可以适当变形为同底数幂.6.分式的加减法(1)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2)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把分母不相同的几个分式化成分母相同的分式,叫做通分,经过通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就转化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说明:①分式的通分必须注意整个分子和整个分母,分母是多项式时,必须先分解因式,分子是多项式时,要把分母所乘的相同式子与这个多项式相乘,而不能只同其中某一项相乘.②通分是和约分是相反的一种变换.约分是把分子和分母的所有公因式约去,将分式化为较简单的形式;通分是分别把每一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同乘以相同的因式,使几个较简单的分式变成分母相同的较复杂的形式.约分是对一个分式而言的;通分则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式来说的.7.零指数幂零指数幂:a0=1(a≠0)由a m÷a m=1,a m÷a m=a m﹣m=a0可推出a0=1(a≠0)注意:00≠1.8.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①从方程组中选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将这个方程组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②将变形后的关系式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或y)的值.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变形后的关系式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⑤把求得的x、y的值用“{”联立起来,就是方程组的解.(2)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①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②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减或相加,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④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的任意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⑤把所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写在一起,就得到原方程组的解,用{x=ax=b的形式表示.9.根与系数的关系(1)若二次项系数为1,常用以下关系:x1,x2是方程x2+px+q=0的两根时,x1+x2=﹣p,x1x2=q,反过来可得p=﹣(x1+x2),q=x1x2,前者是已知系数确定根的相关问题,后者是已知两根确定方程中未知系数.(2)若二次项系数不为1,则常用以下关系: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时,x1+x2=,x1x2=,反过来也成立,即=﹣(x1+x2),=x1x2.(3)常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以下问题:①不解方程,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②已知方程及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个根及未知数.③不解方程求关于根的式子的值,如求,x12+x22等等.④判断两根的符号.⑤求作新方程.⑥由给出的两根满足的条件,确定字母的取值.这类问题比较综合,解题时除了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a≠0,△≥0这两个前提条件.10.分式方程的应用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设、列、解、验、答.必须严格按照这5步进行做题,规范解题步骤,另外还要注意完整性:如设和答叙述要完整,要写出单位等.2、要掌握常见问题中的基本关系,如行程问题:速度=路程时间;工作量问题: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等等.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一定要审清题意,找相等关系是着眼点,要学会分析题意,提高理解能力.1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2)解不等式组: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一般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方法与步骤:①求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利用数轴求公共部分.解集的规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1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1)利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整数解).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解得不等式组或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再根据题目中对于解集的限制得到下一步所需要的条件,再根据得到的条件进而求得不等式组的整数解.(2)已知解集(整数解)求字母的取值.一般思路为:先把题目中除未知数外的字母当做常数看待解不等式组或方程组等,然后再根据题目中对结果的限制的条件得到有关字母的代数式,最后解代数式即可得到答案.13.坐标与图形性质1、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与这个点的坐标是有区别的,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到x轴的距离与纵坐标有关,到y轴的距离与横坐标有关;②距离都是非负数,而坐标可以是负数,在由距离求坐标时,需要加上恰当的符号.2、有图形中一些点的坐标求面积时,过已知点向坐标轴作垂线,然后求出相关的线段长,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规律.3、若坐标系内的四边形是非规则四边形,通常用平行于坐标轴的辅助线用“割、补”法去解决问题.14.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含有自变量的表达式都有意义.①当表达式的分母不含有自变量时,自变量取全体实数.例如y=2x+13中的x.②当表达式的分母中含有自变量时,自变量取值要使分母不为零.例如y=x+2x ﹣1.③当函数的表达式是偶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被开方数不小于零.④对于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自变量的取值除必须使表达式有意义外,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15.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函数图象是典型的数形结合,图象应用信息广泛,通过看图获取信息,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图象解决问题时,要理清图象的含义即会识图.16.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次函数y=kx+b,(k≠0,且k,b为常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0);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b).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函数关系式y=kx+b.17.反比例函数综合题(1)应用类综合题能够从实际的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这一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建模能力和从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的能力.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还用到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待定系数法和其他学科中的知识.(2)数形结合类综合题利用图象解决问题,从图上获取有用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已知点在图象上,那么点一定满足这个函数解析式,反过来如果这点满足函数的解析式,那么这个点也一定在函数图象上.还能利用图象直接比较函数值或是自变量的大小.将数形结合在一起,是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18.二次函数综合题(1)二次函数图象与其他函数图象相结合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时,先根据给定的函数或函数图象判断出系数的符号,然后判断新的函数关系式中系数的符号,再根据系数与图象的位置关系判断出图象特征,则符合所有特征的图象即为正确选项.(2)二次函数与方程、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将函数知识与方程、几何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类试题一般难度较大.解这类问题关键是善于将函数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善于利用几何图形的有关性质、定理和二次函数的知识,并注意挖掘题目中的一些隐含条件.(3)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从实际问题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关键在于观察、分析、创建,建立直角坐标系下的二次函数图象,然后数形结合解决问题,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自变量及函数的取值范围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19.对顶角、邻补角(1)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2)邻补角:只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4)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即和为180°.(5)邻补角、对顶角成对出现,在相交直线中,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相对与两个角而言,是指的两个角的一种位置关系.它们都是在两直线相交的前提下形成的.20.垂线(1)垂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2)垂线的性质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注意:“有且只有”中,“有”指“存在”,“只有”指“唯一”“过一点”的点在直线上或直线外都可以.2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2)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2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1)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斜边的中点)(2)定理:一个三角形,如果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该定理可一用来判定直角三角形.23.多边形内角与外角(1)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2)•180 (n≥3)且n为整数)此公式推导的基本方法是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引出(n﹣3)条对角线,将n 边形分割为(n﹣2)个三角形,这(n﹣2)个三角形的所有内角之和正好是n 边形的内角和.除此方法之和还有其他几种方法,但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一样的.即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这也是研究多边形问题常用的方法.(2)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①多边形的外角和指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则n边形取n个外角,无论边数是几,其外角和永远为360°.②借助内角和和邻补角概念共同推出以上结论:外角和=180°n(n﹣2)•180°=360°.2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②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③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和这个底上的高的积.②同底(等底)同高(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25.矩形的判定(1)矩形的判定:①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或“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2)①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若题设条件与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通常证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②题设中出现多个直角或垂直时,常采用“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来判定矩形.26.正方形的性质(1)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2)正方形的性质①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②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③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④两条对角线将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同时,正方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27.切线的性质(1)切线的性质①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②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③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2)切线的性质可总结如下:如果一条直线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两个,那么它一定满足第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是:①直线过圆心;②直线过切点;③直线与圆的切线垂直.(3)切线性质的运用由定理可知,若出现圆的切线,必连过切点的半径,构造定理图,得出垂直关系.简记作:见切点,连半径,见垂直.28.弧长的计算(1)圆周长公式:C=2πR(2)弧长公式:l=(弧长为l,圆心角度数为n,圆的半径为R)①在弧长的计算公式中,n是表示1°的圆心角的倍数,n和180都不要带单位.②若圆心角的单位不全是度,则需要先化为度后再计算弧长.③题设未标明精确度的,可以将弧长用π表示.④正确区分弧、弧的度数、弧长三个概念,度数相等的弧,弧长不一定相等,弧长相等的弧不一定是等弧,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才有等弧的概念,才是三者的统一.29.圆锥的计算(1)连接圆锥顶点和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锥的母线.连接顶点与底面圆心的线段叫圆锥的高.(2)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3)圆锥的侧面积:S侧=•2πr•l=πrl.(4)圆锥的全面积:S全=S底+S侧=πr2+πrl(5)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注意:①圆锥的母线与展开后所得扇形的半径相等.②圆锥的底面周长与展开后所得扇形的弧长相等.30.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时,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2)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的,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图形,被一条直线分割成的两部分沿着对称轴折叠时,互相重合;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甚至无数条.(3)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圆等等.31.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1、最短路线问题在直线L上的同侧有两个点A、B,在直线L上有到A、B的距离之和最短的点存在,可以通过轴对称来确定,即作出其中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对称点与另一点的连线与直线L的交点就是所要找的点.2、凡是涉及最短距离的问题,一般要考虑线段的性质定理,结合本节所学轴对称变换来解决,多数情况要作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32.旋转的性质(1)旋转的性质: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③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旋转三要素: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注意: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33.中心对称图形(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注意:中心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不同,中心对称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而中心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自身的特点,这点应注意区分,它们性质相同,应用方法相同.(2)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3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定理1: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定理2: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3)定理3: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35.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Rt△ABC中,∠C=90°.(1)正弦: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a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A的对边除以斜边=.(2)余弦:锐角A的邻边b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A的邻边除以斜边=.(3)正切:锐角A的对边a与邻边b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A=∠A的对边除以∠A的邻边=.(4)三角函数: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36.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1)概念:仰角是向上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俯角是向下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2)解决此类问题要了解角之间的关系,找到与已知和未知相关联的直角三角形,当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要通过作高或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另当问题以一个实际问题的形式给出时,要善于读懂题意,把实际问题划归为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问题加以解决.37.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1)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首先,应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然后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形状.(2)由物体的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是有一定难度的,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分析:①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以及几何体的长、宽、高;②从实线和虚线想象几何体看得见部分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③熟记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对复杂几何体的想象会有帮助;④利用由三视图画几何体与有几何体画三视图的互逆过程,反复练习,不断总结方法.38.扇形统计图(1)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单位1),用圆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2)扇形图的特点:从扇形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3)制作扇形图的步骤①根据有关数据先算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数,再算出各部分圆心角的度数,公式是各部分扇形圆心角的度数=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360°.②按比例取适当半径画一个圆;按扇形圆心角的度数用量角器在圆内量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④在各扇形内写上相应的名称及百分数,并用不同的标记把各扇形区分开来.39.条形统计图(1)定义:条形统计图是用线段长度表示数据,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矩形直条,然后按顺序把这些直条排列起来.(2)特点:从条形图可以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3)制作条形图的一般步骤: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②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③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④按照数据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40.算术平均数(1)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2)算术平均数:对于n个数x1,x2,…,x n,则x¯=1n(x1+x2+…+x n)就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3)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加权平均数包含算术平均数,当加权平均数中的权相等时,就是算术平均数.41.中位数(1)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2)中位数代表了这组数据值大小的“中点”,不易受极端值影响,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3)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移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据中出现,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42.列表法与树状图法(1)当试验中存在两个元素且出现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较多时,我们常用列表的方式,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再求出概率.(2)列表的目的在于不重不漏地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的结果数目m,求出概率.(3)列举法(树形图法)求概率的关键在于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是一种,但当一个事件涉及三个或更多元素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形图.(4)树形图列举法一般是选择一个元素再和其他元素分别组合,依次列出,象树的枝丫形式,最末端的枝丫个数就是总的可能的结果n.(5)当有两个元素时,可用树形图列举,也可以列表列举.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