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暑假作业第03天合理利用网络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教案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2课时合理利用网络1.知识目标:(1)了解媒介素养的要求。
(2)了解网络交往的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掌握网络交往自我保护的知识。
2.能力目标:(1)提高媒介素养,提高正确使用网络的应用能力,培养网上自我保护的能力。
(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传播正能量,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公共生活。
(3)具有对网络交往的优势与陷阱的分辨能力。
(4)在网络上,能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做对人对己有益的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抑恶扬善,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2)培养网络规则意识,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自己的责任。
1.重点:(1)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传播正能量,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公共生活。
(2)在网络上,能自觉遵守网络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做对人对己有益的事情。
2.难点:(1)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网络交往,恰当运用网下交往与网络交往。
(2)具有对网络交往的优势与陷阱的分辨能力。
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勒索病毒图片以及勒索病毒的解释。
勒索病毒,是一种新型电脑病毒,主要以邮件和恶链木马的形式进行传播。
主要通过邮件附件、钓鱼邮件群发下载网址链接、用户在恶意站点下载病毒文件以及网页挂马后进行传播。
该病毒性质恶劣、危害极大,一旦感染将给用户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这种病毒利用系统内部的加密处理,而且是一种不可逆的加密,必须拿到解密的密钥才有机会破解。
提问:勒索病毒的出现,使许多人出现了恐慌,你知道他们恐慌的原因都有哪些吗?2.学生根据课前对勒索病毒的了解,列举人们害怕勒索病毒的原因。
3.请学生说说应对勒索病毒的简单方法。
教师指出正是勒索病毒的制造者非法利用网络,才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出示课题——合理利用网络。
设计意图:勒索病毒这一网络大敌的出现,正是由于其制造者对网络非法利用造成的,从而警示学生要合理使用网络,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课题。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暑假作业第03天合理利用网络新人教版典例在线据权威机构调查,在某省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当中,有近50%的未成年犯存在网络依赖问题,有60%多的未成年犯受到过网络、手机等不良信息的影响。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②要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③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问题,我们要远离网络④我们上网要遵守道德,更要遵守法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A【解析】网络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增强抗诱惑能力,遵守网络道德。
对待网络不能因噎废食,应该用其所长,避其所短,③中“远离网络”的做法是错误的,排除,选A。
解题必备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
②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2.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3.传播网络正能量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②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试题推荐1.聚焦文明理性发帖、防范网络暴力、识别网络谣言、举报有害信息、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和公德意识等内容,改善跟帖评论生态,形成人人争做“中国好网民”的良好评论氛围。
要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好网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坚持理性发言,不信谣、不传谣,保持冷静和克制,抵制、举报有害信息B.坚持言论自由,不需要监管网络发言C.对一些事和人,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公民应该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不得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2.近年来,利用网络对青少年实施诱拐、欺诈和性侵害等案件时有发生。
为避免此类侵害,我们应该①提高警惕,安全上网②抵制诱惑,拒绝上网③谨慎交友,防止上当④保护隐私,避免泄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材料一《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57.8%的青少年选择微信作为与朋友沟通的媒介,有41%的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加入自己的朋友圈,有59.4%的会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家人或朋友的照片。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2框合理利用网络【预习速填】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我们要提高,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
(3)我们要学会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 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2.传播网络正能量(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建言献策。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
我们要践行,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自我检测】1.当你上网见到类似“点击这里,轻松赚取100万”“加入×××,一个月30万”“只付10元,赢利10万”之类的诱人广告时,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是( )A.信息无价,机会难得,要及时抓住机遇B.要冷静分析上述信息,区分真伪,以免上当受骗C.看到这些信息时,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D.大胆尝试,积极合作,也许能赚到钱2.近几年,利用互联网制造谣言的违法犯罪活动十分猖獗。
面对网络谣言,我们中学生应该( )①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②积极参与其中,推波助澜③依法举报网络谣言④提醒身边的人提高警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红段子”是指通过互联网,在电脑、手机等媒介上传播的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
其主要形式包括励志短句、哲理箴言、管理格言、警句良言、真情祝福、幽默小品等。
“红段子”( )①有利于汇聚民智,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②有利于传播正能量,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③没多大意义,净化网络空间需要我们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④丰富了网络文化的形式,有利于构建和谐美好的网络世界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全国政协会议上,“部长通道”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2课时 合理利用网络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能力目标提升辨识、取舍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增强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能够在网络交往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遵守网络规则、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不沉迷于网络,树立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树立对科学技术的崇敬之情,以崇尚科技为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网络的利与弊,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视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先观看视频,再谈谈感受。
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第2课时: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如何正确地让网络为我们更好地服务。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活动一:小军的一天(多媒体展示材料)设计意图:在信息化时代,面对各种媒介信息,如何选择、理解和评判,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
通过本活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媒介素养,进而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
1.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学生讨论回答)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小军之所以这么忙碌,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没有学会“信息节食”。
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
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
3.展示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4.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的问题?当时的心理感受怎么样?怎样避免再出现这种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沉迷于网络会耽误学业,影响身心健康。
中学生要学会自主掌握和分配时间,适当使用网络,杜绝网瘾。
活动二:“谣言”来了(多媒体展示材料)设计意图:网络谣言虽层出不穷,但谣言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第03天合理利用网络
典例在线
据权威机构调查,在某省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当中,有近50%的未成年犯存在网络依赖问题,有60%多的未成年犯受到过网络、手机等不良信息的影响。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②要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
③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问题,我们要远离网络
④我们上网要遵守道德,更要遵守法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网络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增强抗诱惑能力,遵守网络道德。
对待网络不能因噎废食,应该用其所长,避其所短,③中“远离网络”的做法是错误的,排除,选A。
解题必备
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
②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2.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3.传播网络正能量
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②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试题推荐
1.聚焦文明理性发帖、防范网络暴力、识别网络谣言、举报有害信息、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和公德意识等内容,改善跟帖评论生态,形成人人争做“中国好网民”的良好评论氛围。
要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好网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坚持理性发言,不信谣、不传谣,保持冷静和克制,抵制、举报有害信息
B.坚持言论自由,不需要监管网络发言
C.对一些事和人,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公民应该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不得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
2.近年来,利用网络对青少年实施诱拐、欺诈和性侵害等案件时有发生。
为避免此类侵害,我们应该
①提高警惕,安全上网②抵制诱惑,拒绝上网
③谨慎交友,防止上当④保护隐私,避免泄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材料一《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57.8%的青少年选择微信作为与朋友沟通的媒介,有41%的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加入自己的朋友圈,有59.4%的会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家人或朋友的照片。
高达69.6%的青少年相信微博、微信朋友圈里大部分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甚至很多青少年相信诸如不转发信息就代表没爱心、不孝顺,不转发信息,家人将会如何等诅咒式的理由,就随意转发了。
材料二近年来,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违法犯罪频发,不法分子通过一些违法违规网络服务平台,传播获取钓鱼木马、个人真实身份和账号信息,利用网络改号电话、短信群发器等大肆实施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此,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决定从2016年5月初开始集中开展涉网络诈骗等多发性犯罪网络服务平台专项整治。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青少年应该如何作出正确选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答案】
1.B 【解析】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我们在行使言论自由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B错误,入选。
2.C 【解析】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我们在进行网络交往时要提高警惕,学会自
我保护,拒绝上网的做法错误,排除②,选C。
【解析】(1)问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辨别分析能力。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少年使用微信比较普遍,但缺乏安全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
(2)问属于开放性设问。
围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媒介素养等知识,言之有理即可。
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