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完美版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70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2.名词作动词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2.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动词,实行,执行。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4)幼稚盈室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5)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6)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
(7)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三、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2)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城趣时矫首而遐观2、动词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策扶老以流憩动词用作名词拐杖3、形容词活用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孩子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作动词羡慕4、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悦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5、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四.一词多义: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五.文言句式:1 判断句(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富贵非吾愿(“菲”表否定判断)2 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以心为形役(为,被)3 省略句(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4倒装句宾语前置(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归去来兮辞》原文翻译及讲析小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那么?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生平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译文: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
小孩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贮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取得它的方法。
亲戚朋友常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路子。
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情形,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珍惜人材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录用为小城的官吏。
在那时,战乱尚未平息,内心可怕远地的差使。
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成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
(但)没几天,想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
什么缘故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尽管是切肤之痛,但违抗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楚。
我曾经做过一些情形,(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差遣自己;于是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超级有愧于生平的志愿。
但仍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整理行装连夜离去。
(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归天,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
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
趁着这件情形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义,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
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正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难过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或棹孤舟(划)策扶老以流憩(拄着)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2.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每天)时矫首而遐观(有时)3.动词作名词审容膝之易安(空膝的小屋)4.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幼儿,儿童)倚南窗以寄傲(傲世的情怀)5.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愉快)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善万物之得时(以……为欢喜)6.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7.形容词作动词审容膝之易安(安居)三、古今异义词1.悦亲戚之情话古: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2.悦亲戚之情话古:知心话今: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将有事于西畴古:农事今:指有事情4.既窈窕以寻壑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于时风波未静古: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6.景翳翳以将入古:日光今:景色,光景7.或命巾车古:有时今:或者,或许8.何不委心任去留古:指生死今:离开留下9.或植杖而耕耔古:立今:种植10.问征夫以前路古:行人四、一词多义1.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行人)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2.归田园将芜胡不归?(动词,归隐)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到死)五、虚词积累1.以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表修饰,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表目的,来)18个“以”字之中,除去“既自以心为形役”(“以”是介词,“让”的意思)、“问征夫以前路”(“以”是介词,“用”的意思)和“农人告余以春及”(“以”是介词,“把”的意思)之外,剩下的,全部是连词,相当于“而”。
2.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3.之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感吾生之行休(助词,主谓之间无意义)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往)六、疑问词这篇文章中出现的疑问词有“胡”(“胡不归”,相当于“为什么”)、“奚”(“奚惆怅而独悲”,相当于“为什么”)、“焉”(“复驾言兮焉求”,相当于“什么”)和“曷”(“曷不委心任去留”,相当于“为什么”)。
归去来兮辞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归去来兮辞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店铺整理了归去来兮辞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归去来兮辞原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翻译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我悔悟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但坚信未来的岁月中可以补追。
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回家为是而做官为非。
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
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觉得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
终于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
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
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是原样;带着幼儿们进了屋,美酒已经满觞。
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开颜;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一篇著名辞赋,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2、文体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2、古今异义(1)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2)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3)既窈窕以寻壑(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3、一词多义(1)行①感吾生之行休(动词,将要)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动词,行走)(2)引①引壶觞以自酌(动词,端起)②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动词,拉)(3)策①策扶老以流憩(动词,拄着)②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鞭打)(4)审①审容膝之易安(动词,明白,知道)②博学之,审问之(动词,详细询问)4、词类活用(1)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天)(2)时矫首而遐观(名词作状语,有时)(3)乐琴书以消忧(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4)或棹孤舟(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5)携幼入室(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6)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世的情怀)三、重点句式1、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表被动)2、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2)状语后置①农人告余以春及(“以春及”后置,应为“以春及告余”)②将有事于西畴(“于西畴”后置,应为“于西畴有事”)四、文章内容理解1、文章主旨文章通过对作者辞官归田途中和到家后的所见所感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抒发了他归隐的决心和乐趣,也流露出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文言文《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全梳理在我们上学期间,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全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全梳理篇1一、文学常识: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入刘宋后改名陶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二、指出下列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三、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四、一词多义:心:1、因事顺心(心愿)2、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1、问征夫以前路(名词)2、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1、故便求之(所以)2、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2、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3、四方之事(助词“的”)奚:1、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2、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1、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2、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3、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4、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以:1、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2、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3、问征夫以前路(介词,往)4、引壶觞以自酌(介词,表承接)5、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6、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7、请息交以绝游(连词,表并列)8、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9、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五、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古义:指战乱。
归去来兮辞知识讲解(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归去来兮辞并序》编稿:姜虹审稿:王娜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等重点字词的意义。
3.文言特殊句式。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家作品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因家中长有五棵柳树,被人称为“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在他41岁任彭泽令时,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到任80多天就弃官归隐。
在辞官时,写下这着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的诗歌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并加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有先例的田园诗。
前一类以《饮酒二十首》最为有名,其中“结庐在人境”流传最广,表现了诗人淡然忘世的态度;后一类中包括中年学仕时期的《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归田时期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等,其中《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着名的代表作,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
大约在晋宋易代前后,他写下了《桃花源诗并记》这篇流传千古的作品。
在辞赋方面,其代表作有《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和《归去来兮辞》等,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在散文方面,《桃花源记》最为有名。
关于“楚辞”与《楚辞》“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
(完整版)《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梳理《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或棹孤舟(划)策扶老以流憩(拄着)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2.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每天)时矫首而遐观(有时)3.动词作名词审容膝之易安(空膝的小屋)4.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幼儿,儿童)倚南窗以寄傲(傲世的情怀)5.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愉快)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善万物之得时(以……为欢喜)6.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7.形容词作动词审容膝之易安(安居)三、古今异义词1.悦亲戚之情话古: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2.悦亲戚之情话古:知心话今: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将有事于西畴古:农事今:指有事情4.既窈窕以寻壑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于时风波未静古: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6.景翳翳以将入古:日光今:景色,光景7.或命巾车古:有时今:或者,或许8.何不委心任去留古:指生死今:离开留下9.或植杖而耕耔古:立今:种植10.问征夫以前路古:行人四、一词多义1.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行人)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2.归田园将芜胡不归?(动词,归隐)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到死)五、虚词积累1.以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表修饰,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表目的,来)18个“以”字之中,除去“既自以心为形役”(“以”是介词,“让”的意思)、“问征夫以前路”(“以”是介词,“用”的意思)和“农人告余以春及”(“以”是介词,“把”的意思)之外,剩下的,全部是连词,相当于“而”。
2.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3.之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感吾生之行休(助词,主谓之间无意义)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往)六、疑问词这篇文章中出现的疑问词有“胡”(“胡不归”,相当于“为什么”)、“奚”(“奚惆怅而独悲”,相当于“为什么”)、“焉”(“复驾言兮焉求”,相当于“什么”)和“曷”(“曷不委心任去留”,相当于“为什么”)。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一篇著名辞赋。
这篇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文学艺术上也有很高的价值。
以下为大家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文学常识1、作者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2、文体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2、古今异义(1)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有事情。
(3)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3、一词多义(1)行①感吾生之行休(副词,将要)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动词,行走)(2)引①引壶觞以自酌(动词,拿来)②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动词,拉)(3)策①策扶老以流憩(动词,拄着)②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鞭打)(4)审①审容膝之易安(动词,明白,知道)②博学之,审问之(动词,详细询问)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弹琴,读书)②或棹孤舟(棹:划船)(2)名词作状语①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②时矫首而遐观(时:有时)(3)形容词作名词①倚南窗以寄傲(傲:傲然自得的情怀)②携幼入室(幼:幼儿,儿童)(4)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生:生活)(5)形容词作动词①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5、文言句式(1)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倒装句①宾语前置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②状语后置农人告余以春及(“以春及”作状语后置)将有事于西畴(“于西畴”作状语后置)三、文章内容理解1、文章主旨这篇辞赋作于陶渊明辞官归田之初,文中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归去来兮辞》逐字注释及文言知识归纳归去来兮辞并序东晋·陶渊明余家贫,耕1植2不足以3自给4 【1】。
幼稚5盈6室,瓶7无储粟8,生9生10所资11,未见其12术13【2】。
亲14故多劝余为15长吏16,脱然17有怀18,求之19靡20途21【3】。
会22有四方之事23,诸侯24以25惠爱为德,家叔以26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27【4】。
于时风波28未静,心惮29远役30,彭泽去31家百里,公田之利32,足以为酒33【5】。
故便求之34【6】。
及少日,眷然35有归欤36之情【7】。
何则?质37性38自然,非矫39厉40所得41【8】。
饥冻虽切42,违己交病43【9】。
尝从人事44,皆口腹自役45【10】。
于是怅然46慷慨,深愧平生之志【11】。
犹望一稔47,当48敛裳49宵逝50【12】。
寻51程氏妹52丧于武昌,情在骏53奔,自免去职【13】。
仲秋54至冬,在官八十余日【14】。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15】。
乙巳岁55十一月也【16】。
耕:耕田。
植:植桑。
足以:能够。
自给:jǐ 依靠自己来满足需要。
【1】:我的家里贫穷,种田耕桑不能够满足家庭的需要。
幼稚:形容词用作名词,年幼的孩子。
盈:形容词用作动词,充满。
瓶:瓦瓮。
储粟:存粮。
生:动词,养育。
生:名词,生命。
所资:所字结构,翻译成名词性结构,所需要的物资。
其:代词,在名词或名物化的词语前表示领属关系,可翻译为“我的”术:方式,方法【2】:家里年幼的孩子很多,米缸里却没有余粮,维持生计所需要的一切物资,我没有办法解决。
亲:亲人,亲属。
为:动词,用法比较多样化,一般因时而译。
长吏:地位较高的官员。
脱然:舒畅的样子。
有怀:产生出仕之念。
之:代词,用作动词宾语,此处代指长吏。
靡:mǐ 没有。
途:途径,办法。
【3】:所以,亲友们多次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想法,只是苦于没有做官的途径。
会:副词,表示巧合,恰巧,适逢。
四方之事:指地方势力的争斗,此处的“之”为助词,可翻译为“的”。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2)曷不委心任去留二、古今异义1.悦亲戚之情话古义:今义:古义:今义:2.将有事于西畴古义:今义:3.既窈窕以寻壑古义:今义:4.知来者之可追古义:今义:5.问征夫以前路古义:今义:6.曷不委心任去留古义:今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园日涉以成趣2. 时矫首而遐观3 策扶老以流憩 4. 乐琴书以消忧5. 或棹孤舟6. 实迷途其未远(二)形容词的活用1.倚南窗以寄傲2. 携幼入室3.善万物之行休(三)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四)意动用法1. 悦亲戚之情话2. 乐琴书以消忧四、一词多义(一)行xíng①感吾生之行休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③为吾子之将行也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⑧《琵琶行》háng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二)引①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②相如引车避匿③引壶觞以自酌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三)乘①聊乘化以归尽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⑤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shèng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四)策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②策扶老以流憩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④蒙故业,因遗策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五)怀①怀良辰以孤往②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③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④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⑤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⑥怀其璧,从径道亡五.虚词归纳(一)而①觉今是而昨非②门虽设而常关③时矫首而遐观④鸟倦飞而知还⑤泉涓涓而始流(二).之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②恨晨光之熹微③悦亲戚之情话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⑥求之靡途⑦公田之利,足以为酒⑧会有四方之事⑨感吾生之行休(三)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舟遥遥以轻飏③农人告余以春及④引壶觞以自酌⑤聊乘化以归尽⑥园日涉以成趣⑦木欣欣以向荣⑧问征夫以前路⑨乐琴书以消忧⑩耕植不足以自给⑾诸侯以惠爱为德⑿家叔以余贫苦⒀策扶老以流憩六、特殊句式(一)皆口腹自役(二)倒装句1.①将有事于西畴②农人告余以春及③问征夫以前路2.①复驾言兮焉求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③乐夫天命复奚疑④皆口腹自役(三)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遂见用于小邑(四)①寓形宇内复几时? ②稚子候门③或命巾车,或棹孤舟(五)固定句式载欣载奔七、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文言文《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全梳理文言文《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全梳理在我们上学期间,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全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全梳理篇1一、文学常识: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入刘宋后改名陶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二、指出下列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三、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四、一词多义:心:1、因事顺心(心愿)2、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1、问征夫以前路(名词)2、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1、故便求之(所以)2、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2、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3、四方之事(助词“的”)奚:1、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2、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1、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2、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3、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4、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以:1、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2、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3、问征夫以前路(介词,往)4、引壶觞以自酌(介词,表承接)5、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6、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7、请息交以绝游(连词,表并列)8、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9、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五、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古义:指战乱。
《回去来兮辞》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什么)二、活用1.名作或棹孤舟(划)策扶老以流憩(拄着)琴以消(琴;)2.名作状园日涉以成趣(每天)首而遐(有)3.作名容膝之易安(空膝的小屋)4.形容作名携幼入室(少儿,儿童)倚南窗以寄傲(傲世的情)5.意用法悦戚之情(以⋯⋯ 快乐)琴以消(以⋯⋯ )善万物之得(以⋯⋯ 喜)6.使用法眄庭柯以怡(使⋯⋯快乐)7.形容作容膝之易安(安居)三、古今异1.悦戚之情古:内外戚今: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关系的成2.悦戚之情古:贴心今:男女情的3.将有事于西畴古:事今:指有事情4.既窈窕以寻壑古:寂静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于时风波未静古: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6.景翳翳以将入古:日光今:景色,光景7.或命巾车古:有时今:或许,或许8.何不委心任去留古:指生死今:走开留下9.或植杖而耕耔古:立今:种植10.问征夫以前路古:行人四、一词多义1.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行人)乐夫天数复奚疑(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2.归田园将芜胡不归(动词,归隐)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到死)五、虚词积累1.以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表修饰,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
(表目的,来)18 个“以”字之中,除去“既自以心为形役”(“以”是介词,“让”的意思)、“问征夫以前路” (“以”是介词,“用”的意思 )和“农人告余以春及” (“以”是介词,“把”的意思 )之外,剩下的,全部是连词,相当于“而”。
2.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3.之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感吾生之行休(助词,主谓之间没心义)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往)六、疑问词这篇文章中出现的疑问词有“胡”(“胡不归”,相当于“为什么” )、“奚” (“奚惆而独悲”,相当于“ 什么” )、“焉” (“复言兮焉求”,相当于“什么” )和“曷” (“曷不委心任去留”,相当于“ 什么”)。
《归去来兮辞》注释赏析全解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注释:(1)幼稚:指孩童。
(2)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
(3)生生:犹言维持生计。
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
(4)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5)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
指小官。
(6)脱然:轻快的样子。
(7)有怀:有所思念。
(8)靡途:没有门路。
(9)四方之事:指他接受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任命出使的事情。
(10)诸侯:指州郡长官。
(11)家叔:指陶夔,当时任太常卿。
(12)以:因为。
(13)风波:指军阀混战。
(14)彭泽:县名。
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5)眷然:依恋的样子。
(16)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
(17)质性:本性。
(18)违己:违反自己本心。
(19)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20)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
指做官。
(21)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22)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
稔,谷物成熟。
(23)敛裳:收拾行装。
(24)寻:不久。
(25)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
(26)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27)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28)仲秋:农历八月。
(29)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正文归去来兮(1)!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何,为什么。
〕?既自以心为形役〔以心为形役:让心灵被形体所驱使。
意思是说,为了免于饥寒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官。
形,形体,指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