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钢筋抗浮锚杆的一般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3
抗浮锚杆施工要求1、施工条件⑴施工前,首先要进行图纸审核,确保桩位、标高设计合理,尺寸无误。
⑵基坑内浇注垫层,保证作业面清洁,干燥,无积水。
⑶现场合理规划布置,满足施工需要和环保要求。
⑷施工用材料已进场,并且材料有关性能指标均已达到设计要求和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要求。
2、施工技术及工艺2.1施工准备⑴根据图纸计算锚杆坐标,对锚杆进行编号。
⑴施工场地浇注垫层,根据图纸测量放线,标出方格网,标写编号。
⑶选定实验锚杆,先按实验锚杆进行钻机定位。
2.2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定点放样→成孔(跟管钻孔)→锚杆钢筋制安→清孔→下锚→注浆拔管→二次注浆→养护→检验2.3 钻孔方法2.3.1跟管钻进1)跟管钻具在施工前应逐一检查冲击器、稳杆器、偏心钻头、中心钻头、套管、管靴,冲击器应工作正常,并加注机油润滑,偏心钻头应能灵活张开和收拢,张开时偏心锤头应大于套管靴外径,连接销及锁紧机构应牢固,钻杆与冲击器和冲击器与偏心钻具的连接应可靠,套管和套管靴无裂纹,凡有影响强度的缺陷不能使用。
2)可先用200mm钻头先造孔1.5m左右,给跟管钻进提供定位和导向作用。
3)开钻前,将钻具组装好放入带有套管靴的套管内,让偏心锤头伸出套管靴,正转张开偏心锤头进行钻进。
特别注意偏心跟管钻进时,在确认钻头到达孔底后,先回转,待正常后,再开风冲动钻进。
4)每钻进0.3~0.5m应强风吹孔排粉一次,以保持孔内清洁。
吹孔时,中心钻具和上提动距离应严加控制(以能实现强风吹孔为限),禁止在钻进过程中向上起拔中心钻具或来回倒杆。
5)钻进结束或需更换中心钻具时,先将孔底残渣吹尽,脱开中心钻具的回转动力,停止回转,缓慢提升中心钻具至偏心钻头后背与套管靴前端接触为止,用管子钳卡持钻杆,作反时针方向回转,同时缓慢试提中心钻具,当中心钻具可顺利提升时,表明偏心钻头已顺利收拢,这时可按照常规方法提升中心钻具,直至全部提出中心钻具。
6)有时会因孔底残留岩渣过多,偏心钻头回转部分被岩渣卡住而影响偏心钻头的收拢。
地下室抗浮锚杆的设计统一规定1.0 抗浮锚杆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按单根锚杆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抗浮锚杆根数时,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根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即水浮力的分项系数取1.0,上部结构自重的分项系数取0.9,且不计入活荷载。
2.0 抗浮锚杆抗拔承载力确定2.1 抗浮锚杆抗拔承载应通过现场抗拔基本试验确定。
试验锚杆数量第种不应少于3根。
预计最大试验荷载应加至破坏或预估抗拔设计承载力的两倍。
实验要求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附录C 第C.1及C.2条有关要求执行。
2.2 抗浮锚杆承载力特征值估算。
F a= i i si l u qF a——抗浮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KN)U i——锚固周长(m)q si——第i层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kpa),详GB50330-2002表7.2.3-1及表7.2.3-2。
2.3 抗浮锚杆承载力验算N ak≤F a,其中N ak为按本文1.0条计算的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
2.4 抗浮锚杆强度验证2.4.1 按锚杆体强度验算GB50330第7.2.2条r o N a≤ξ2fyA s……2.4.1A s——锚杆钢筋截面面积ξ2——锚杆抗拉工作条件系数,永久性锚杆取0.69,临时性锚杆取0.92;r o ——重要性导数N a ——按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计算的锚杆轴向柱力设计值。
2.4.2 按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桨间的强度验算GB50330第7.2.4条:r o N a ≤ξ3n πdf b L a ……2.4.2L a ——锚杆钢筋与砂浆间的锚固长度。
d ——锚杆钢筋直径n ——钢筋(钢构线)根数(根)r o ——工程重要性系数2.4.3 锚杆裂缝控制验算。
(按《砼规》GB50010第8.1条计算) Sak sk A N =σ……2.4.3.1 )08.09.1(max te s sk cr p deq C E a W +=σψ……2.4.3.2 skte tk f σρψ.65.01.1-=……2.4.3.3 tes te A A p =……2.4.3.5 要求 W max ≤W mim 取W min =0.2mm 式中 a cr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按《砼规范》表8.1.2-1采用;ψ——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当ψ<0.2时,取ψ=0.2;当ψ>1时,取ψ=1。
抗浮锚杆施工方案1、施工整体安排本工程抗浮锚杆类型为1ΦT32PSB930钢筋。
基坑土方开挖至地下室底板以下50mm标高后,开始抗浮锚杆施工。
2、施工要求2.1锚杆成孔宜采用潜孔钻机进行成孔,由于施工区回填土较多,所以采用先打套筒,跟管施工,后进行锚杆成孔工作。
2.2锚杆钻孔不得扰动周围地层。
2.3钻孔轴线的偏斜率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2%。
2.4锚杆钻孔底标高不应小于设计底标高,宜超设计50cm,孔底超锚杆底50cm。
2.5本工程采用先插锚杆、后注浆的施工方法。
注浆管插入孔底返浆,注浆时待浆体从孔口溢出后在慢慢拔出注浆管,浆液回缩后不断补浆,直至孔中无回缩为止。
2.6注浆管的出浆口应插入距孔底300~500mm处,浆液自下而上连续灌注,且确保从孔内顺利排水、排气。
2.7注浆设备应有足够的浆液生产能力和所需的额定压力,采用的注浆管应能在1小时内完成单根锚杆的连续注浆。
3、材料要求3.1注浆采用P.O42.5水泥浆,强度为M30。
采用二次注浆,第一次注浆水胶比为0.5,注浆压力0.5~0.8MPa,第二次注浆水胶比为1.0,注浆压力不小于2.5Mp,根据实际注浆效果,掺加适量早强剂、减水剂、阻锈剂。
3.2注浆材料采用的拌合水宜采用饮用水,不得使用污水。
拌合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拌合水中酸、有机物和盐类等对水泥浆体和钢拉杆有害的物质的含量不得超标,不得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
4、基本试验要求4.1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4.2锚杆极限抗拔试验采用的地层条件、杆体材料、锚杆参数和施工工艺必须与工程锚杆相同,且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根。
5、锚杆施工工艺5.1锚孔标记由测量员负责完成抗浮锚杆孔位放点标记,孔位放点误差控制在50mm以内。
5.2锚杆成孔锚杆成孔采用履带潜孔钻机,孔径200mm,锚杆孔径误差10mm,孔深宜根据设计要求超深500mm,孔深误差50mm,钻孔轴线偏斜率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2%。
抗浮锚杆施工要点1、在后浇带优化前要与抗浮锚杆相结合,抗浮锚杆的位置要避开后浇带,便于后期的后浇带施工及抗浮锚杆的施工。
2、抗浮锚杆的预留长度不宜过长,要熟悉基础筏板的图纸中各个部位的标高,抗浮锚杆预留长度为:筏板标高的基础上加上张拉操作长度即可。
(过长及浪费材料又不便于土方开挖)3、抗浮锚杆要充分与基础筏板图纸结合,避开墙体、柱、集水坑、电梯井、降水井等部位。
4、抗浮锚杆施工应该在场地平整后进行,控制好顶标高;锚杆顶标高与场地标高悬殊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尽量控制在2米以内。
(过大会导致锚杆施工速度慢,高压旋喷桩机施工时成孔时间长,功效底且废料;过小会导致预留的张拉操作的钢绞线裸露在外,土方开挖时容易破坏。
)5、抗浮锚杆每施工一根完成后应对其做好标记,在土方开挖时能识别其位置,能有效的减少对锚杆破坏。
6、土方开挖施工要特别注意,机械要加人工配合,挖机必需要有管理人员指挥开挖,开挖时及其容易破坏钢绞线。
若钢绞线破坏严重的直接导致该更抗浮锚杆报废。
7、清槽完成后开始安装抗浮锚杆刚套筒,(钢套筒安装之前要求清理干净钢绞线泥土及杂物、对局部轻微损坏的钢绞线用防水胶带包扎严实,在每根钢绞线上安装好遇水膨胀止水条。
)钢套筒安装时必须保证其垂直度,且固定牢靠。
8、卷材防水施工时,钢套筒根部节点处理必须严格按图纸节点要求。
(施工时容易出问题的地方)9、防水及保护层施工完成后,不等对其抗浮锚杆以及钢套筒有碰撞、挠动(任何的碰撞、挠动都会破坏钢套筒根部的防水节点),尤其是筏板钢筋施工时要注意。
10、在筏板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将抗浮锚杆钢套筒与钢绞线的之间的空隙用棉絮封堵严实,避免混凝土或水灌入钢套筒内影响张拉及遇水膨胀止水条的防水效果。
11、筏板施工完成后若具备张拉条件就尽快完成张拉、灌浆、封锚等工作。
若长时间不张拉,地下室积水、杂物等灌入抗浮锚杆钢套筒内会导致遇水膨胀止水条提前失效,严重影响防水效果。
抗浮锚杆施工要求1、编制依据:YBT4659-2018抗浮锚杆技术规程2、成孔要求(1)在破碎及极破碎的岩层、地下水有承压性或流动性的地层、淤泥、砂层、岩溶等复杂地层中成孔时,应对抗浮锚杆的施工可行性进行专项研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必要时应进行钻孔的渗透性试验等现场试验。
(2)土层不稳定或容易受扰动时,钻孔应采用套管护璧。
土层中的荷载分散型锚杆及采用二次及分段高压注浆的锚杆宜采用套管护壁钻孔。
设计抗浮承载力超过200kN的锚杆不宜采用泥浆护璧回转方式成孔,必须采用时,应采取分段高压劈裂注浆等有效措施消除孔壁附着的泥皮的不利影响。
(3)成孔后、下入杆体前应及时清孔,塌孔后应二次清孔,不得强行置入杆体。
(4)岩层中钻孔长度宜超过设计锚杆长度0.1~0.3m,土层中宣超过0.3~1.0m,沉渣较薄时取小值,较厚时取大值。
孔位放线误差不应大于20mm,机械定位误差不应大于50mm,其余施工误差应符合本规程8.1.2条的有关规定。
3、杆体制作与安装(1)杆体组装宜在工厂或施工现场作业棚内的台架上等清洁场所进行;(2)筋体应平行顺直,不得相互交叉、扭曲;下料时宜采用切割机,不应使用电弧或乙炔焰切割;筋体之间不宜焊接,宜通过定位架及束线环等配件组装为整体;(3)压力型锚杆杆体底端应设置保护锚具、承载体及预应力筋的防护罩;拉力型锚索杆体底部应设置端帽;钢筋锚杆杆体底部宜设置端帽;(4)筋体为单根钢筋时可采用对中架或定位架对中定位;为多根钢筋时应采用隔离架或定位架对各筋体隔离,为多根钢绞线时宜采用定位架隔离兼定位;(5)二次或分段高压注浆管宜与杆体组装成整体,初次注浆管宜随杆体一同安装至钻孔内;(6)定位架及对中架的外径宜小于孔径4~6mm;套管内径宜大于筋体直径4~~6mm;波纹管内径宜大于内定位架及隔离架外径4~6mm;定位架或对中架、隔离架应沿锚杆轴线方向每隔1~3m设置一个,对土层应取小值,对岩层可取大值;初次注浆管管底宜超出筋体尾端、端帽及保护罩50~100mm,二次及分段注浆管管底宜与筋体尾端、承载体或端帽平齐;(7)杆体安装后应悬吊在钻孔内,杆体底端与孔底及沉渣距离不应小于100mm;(8)筋体黏结段长度误差不应大于100mm;定位架、对中架及隔离架的间距误差不大于50mm;筋体净距不少于10mm;筋体保护层厚度不少于20mm;其余施工误差应符合本规程8.1.2条的有关规定。
抗浮锚杆规范
抗浮锚杆规范是为了确保抗浮锚杆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以下是对抗浮锚杆规范的详细解析。
1. 抗浮锚杆的基本要求
抗浮锚杆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稳定土层,防止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因地下水位上升而浮起、倾斜甚至倒塌。
因此,抗浮锚杆的基本要求包括:锚杆的数量和位置、预埋深度、承载力等。
2. 抗浮锚杆的选择和设计
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规格的抗浮锚杆。
锚杆的设计需要根据土壤的承载力、地下水位、结构物的重量和形状等因素进行计算,以确保锚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抗浮锚杆的材料和施工规范
抗浮锚杆的材料一般采用高强度钢材,如钢筋、钢板等。
锚杆需要进行严格的现场检测和试验,保证其质量。
施工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包括开挖锚杆孔、锚杆的安装和固结、锚杆的预应力等。
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施工现场的安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 抗浮锚杆的监测和维护
抗浮锚杆的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
通过监测锚杆的应力和位移,及时发现和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锚杆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另外,在抗浮锚杆规范中,还需要对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资质要求进行规定,确保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和合格考核的人员才能从事抗浮锚杆的施工工作。
总之,抗浮锚杆规范对于抗浮锚杆工程的设计、选材、施工和维护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旨在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只有遵循规范的要求,合理设计和施工,才能有效地抵抗土壤的浮力,确保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物的稳定和安全。
关于抗浮锚杆的设计一、抗浮锚杆的构造要求:(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 (简称《技术措施》)。
第80页,7.3.1-5中,锚杆的长度不应小于4m,且不宜大于10m.。
(2)锚杆的间距除必须满足锚杆的受力要求外,尚需大于1.5m。
(3)《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第5.3.1条对注浆材料有要求。
A、水泥强度应大于32.5MPa,B、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的要求。
C、第5.3.2条对搅拌水要求采用饮用水。
拌合水的水质应复核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
D、第5.3.3条对注浆材料采用的细骨料有要求。
E、第5.3.4条对注浆材料中使用的外加剂有要求。
二、抗浮锚杆的计算:1、符号说明:Ru-------锚杆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Rt--------锚杆抗拔极限承载力特征值Nt--------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Kt--------锚杆杆体的抗拉安全系数。
K---------锚杆锚固体的抗拔安全系数2、计算内容(1)、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计算根据抗浮水位及锚杆的间距,计算单根锚杆的所承担的轴向拉力设计值NtA、地下室底板的水头为h,则水的浮力为f=10*h。
B、底板的自重为GC、抗浮锚杆承受的荷载q fD、根据《建筑荷载规范》,地下水浮力属可变荷载,底板自重(含地面做法)属永久荷载,则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根据其最不利荷载组合确定。
即抗浮锚杆承受的荷载q f由下式计算:q f=γQ*f - γG*G---------q f 为设计值,其中γQ ----1.4 γG----0.9单根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Nt 计算Nt= q f *a*b--------a、b为锚杆的间距附加说明: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9页3.0.5 条第3点,计算《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9页第3.0.5条第3 点的要求,计算基础抗浮稳定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 1.0。
关于钢筋抗浮锚杆的一般要求【申明】本要求仅作为施工一般性指导以及提醒作用,不代表主管部门意见,具体施工还需符合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及地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求以及经总监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一、引用规范1、岩石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3、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DGJ32/TJ142-2012)二、检测要求1、抗浮锚杆原材料检测2、注浆标养试块留置,每30根留置1组,总共不少于3组依据:《岩石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8.4.7条:3、抗浮锚杆拉拔承载力检测,总锚杆数的5%,不少于6根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DGJ32/TJ142-2012》3.5.2条:3.5.2采用抗拔试验确定基础锚杆的抗拔承载力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6根。
注:图纸上一般要求先做抗浮锚杆的试拉试验,该试验报告仅作为设计院设计依据,不作为正式验收依据三、施工资料1、专项资料:目前没有专门的锚杆专项资料,请参照桩基资料进行整理。
至少需包含以下资料:1.开工报告2.施工组织设计3.若有分包需分包单位资质报审4.原材料、砂浆或砼配比报审5.抗浮锚杆钢筋原材料、加工、安装检验批6.钢筋隐蔽7.抗浮锚杆施工记录8.若有焊接需钢筋焊接报告汇总(含试焊)9.砂浆或砼试块的报告汇总表,并进行评定10.竣工图2、检验批划分:3、施工记录用表四、验收条件1、作为验收依据的抗拔承载力检测报告2、注浆标养试块报告3、钢筋原材料检测报告4、施工记录表已完善5、地基基础处理检测方案表已签章并报我站备案6、桩基子分部(地基基础处理)验收记录已签章五、验收流程按桩基子分部验收的流程进行验收,我站参与验收的监督工作六、不合格的处理1、钢筋不合格处理可复检的复检,不可复检的退场重新进材料检测,监理发出质量控制类通知单,施工单位质量控制类回复单2、试块不合格处理若强度与设计值差距不大,请设计单位复核,若差距太大将无法验收3、锚杆抗拉试验检测报告不合格处理(需报设计院按相关规范处理处理)依据:《岩石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11.3本要求为讨论版,仅适用于钢筋抗浮锚杆,如有错误或和相关规范有冲突处请及时指正。
抗浮锚杆施工技术方案一、项目背景及要求随着现代建筑结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物要求具有抗浮的设计要求,尤其是在地下工程、高层建筑、桥梁等项目中更为常见。
抗浮锚杆是一种有效的抗浮措施,其施工技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对于工程的安全运行起着关键作用。
本次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是为一栋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设计抗浮锚杆。
该建筑位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防止建筑物因地下水的浮力而发生移动。
二、抗浮锚杆系统的设计1.确定锚杆的材料和规格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选择高强度的钢筋作为锚杆的材料,采用8mm直径的钢筋作为锚杆的规格。
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所需的锚杆数量。
2.确定锚杆的深度根据地下水位的情况,确定锚杆的深度。
一般来说,锚杆的深度应达到超过地下水位的一定距离,以保证锚杆的有效性。
3.确定锚固点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锚固点。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地基深处的岩石或者较硬的土层作为锚固点,确保锚杆与地基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力。
4.施工方案设计(1)确定锚杆的位置和间距:根据建筑结构和地基情况,确定锚杆的位置和间距,通常间距不大于2米。
(2)钻孔施工:在确定的位置上进行钻孔施工,采用机械钻孔或者人工钻孔的方式。
钻孔深度应达到所需锚杆的设计深度,并保持直径的一致性。
(3)安装锚杆:在钻孔的同时,将锚杆插入钻孔中。
锚杆的一端与建筑结构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锚固点上。
(4)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和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对钻孔、锚杆安装等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三、施工过程安全措施为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2.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3.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安全监控,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安全。
4.钻孔施工时,严禁使用明火,确保钻孔过程中的火灾风险控制。
5.施工过程中,保持现场整洁,清理钻孔产生的渣土和杂物,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筑工程抗浮锚杆质量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建筑工程中抗浮锚杆质量的监督管理,规范抗浮锚杆的建设活动,保证抗浮锚杆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工程中非预应力抗浮锚杆(以下简称“抗浮锚杆”)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和验收等有关活动。
第三条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检测单位等责任主体单位和机构应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履行职责,并依法对抗浮锚杆的质量负责。
第四条各方责任主体单位应按照本规程的要求,严格落实责任,并应结合本单位生产管理实际,建立健全抗浮锚杆质量保证体系。
第五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抗浮锚杆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第六条建设单位应依法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周边环境等资料。
第七条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单位开展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相结合的抗浮锚杆工程勘察。
当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不能满足抗浮锚杆设计和施工要求,或者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应进行抗浮锚杆工程专项勘察。
第八条地下水赋存条件复杂、水位变化幅度大、区域性补给和排泄条件可能有较大改变,或者工程需要时,建设单位宜委托具有勘察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门的抗浮设防水位论证,并提供咨询报告。
第九条建设单位宜将抗浮锚杆工程和主体工程的设计一并发包给一个承包单位。
第十条建设单位应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抗浮锚杆的检测。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抗浮锚杆质量。
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应将抗浮锚杆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报有关部门审查。
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使用。
第三章勘察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第十三条勘察单位资质证书等级应与所承担工程规模、重要性的等级相适应,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所承揽的工程。
关于钢筋抗浮锚杆的一般要求
【申明】本要求仅作为施工一般性指导以及提醒作用,不代表主管部门意见,具体施工还需符合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及地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求以及经总监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一、引用规范
1、岩石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
3、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DGJ32/TJ142-2012)
二、检测要求
1、抗浮锚杆原材料检测
2、注浆标养试块留置,每30根留置1组,总共不少于3组
依据:《岩石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8.4.7条:
3、抗浮锚杆拉拔承载力检测,总锚杆数的5%,不少于6根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DGJ32/TJ142-2012》3.5.2条:
3.5.2采用抗拔试验确定基础锚杆的抗拔承载力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6根。
注:图纸上一般要求先做抗浮锚杆的试拉试验,该试验报告仅作为设计院设计依据,不作为正式验收依据
三、施工资料
1、专项资料:
目前没有专门的锚杆专项资料,请参照桩基资料进行整理。
至少需包含以下资料:
1.开工报告
2.施工组织设计
3.若有分包需分包单位资质报审
4.原材料、砂浆或砼配比报审
5.抗浮锚杆钢筋原材料、加工、安装检验批
6.钢筋隐蔽
7.抗浮锚杆施工记录
8.若有焊接需钢筋焊接报告汇总(含试焊)
9.砂浆或砼试块的报告汇总表,并进行评定
10.竣工图
2、检验批划分:
3、施工记录用表
四、验收条件
1、作为验收依据的抗拔承载力检测报告
2、注浆标养试块报告
3、钢筋原材料检测报告
4、施工记录表已完善
5、地基基础处理检测方案表已签章并报我站备案
6、桩基子分部(地基基础处理)验收记录已签章
五、验收流程
按桩基子分部验收的流程进行验收,我站参与验收的监督工作
六、不合格的处理
1、钢筋不合格处理
可复检的复检,不可复检的退场重新进材料检测,监理发出质量控制类通知单,施工单位质量控制类回复单
2、试块不合格处理
若强度与设计值差距不大,请设计单位复核,若差距太大将无法验收3、锚杆抗拉试验检测报告不合格处理(需报设计院按相关规范处理处理)
依据:《岩石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11.3
本要求为讨论版,仅适用于钢筋抗浮锚杆,如有错误或和相关规范有冲突处请及时指正。
完毕!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