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商品学概论-商品品种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77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学研究的对象3.商品具有不同于一般物品、产品的三个基本特征: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或经营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且必须通过交换到达用户手中的劳动产品4.商品属性可概括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5.价值的概念价值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价值都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动态的6.使用价值一般是指物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价值7.物的属性与人的需要的吻合程度或一致性程度就决定了物对人的使用价值大小8.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9.商品使用价值的特征商品自始至终处于社会中,其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具有二重性商品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既对立又统一不能人为地将其割裂开来10.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以商品体为基础,商品人环境为系统,商品质量和品种为中心,商品属性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和消费需要以及其他社会需要为主线11.商品品种和商品质量及其系统的微观,宏观管理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12.商品学产生于德国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13学会判断分类标志P1414.商品分类的作用为政府行业和企业实施各项管理活动以及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了科学基础有利于商品标准化的实施和商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便于商品经营管理和顾客选购消费商品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工作15.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延性原则兼容性原则整体最优化原则16.商品分类的方法线分类法:属于传统的分类方法,使用范围最为广泛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好,逻辑性强,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缺点:结构弹性差,分类结构一经确定不易改动面分类法:优点:弹性较大,一个面内的类目改变不会影响其他面;适应性强,可根据需要组成任何面同时也便于计算机处理,易于添加和修改目类缺点:不便于手工处理,不能充分利用其容量,尽管其可组配的复合类目很多但实际可用的复合类目并不多17分类标志选择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唯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包容性原则18.学会判断商品分类标志的类型P1919.商品代码具有分类标识和便于信息交换的功能。
第三章商品品种【复习内容】1 •商品分类的概念和原则;2.商殆分类法和商殆分类体系;3.商品编码和商品编码的原则;4 •商品编码的种类和方法;【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商品品种及商品品种结构的概念及品种的发展规,熟悉商品品种分类和类别,正确理解商站詁种、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知识点:通过木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1 •商品品种的概念2.商品使用价值规律3.商品品种类别与结构•技能点:1.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划分商品品种第一节商品品种的概念商品品种是指按某种相同特征划分的商品群体,或者是指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属性和特征的商品群体。
商品品种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和复杂的,既有工程技术问题,乂有经济学、法律学和商品学问题。
商品学主要研究决定商品品种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包括一般品种规律和特殊品种规律。
第二节商品质量、品种与效益一、商品使用价值规律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们一定需要的有用性的总和。
由商品交换而产生的存在于同类商品使用价值中的社会必要标准及其对生产者的反作用,称为商品使用价值规律。
使用商品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它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商品交换使各企业的商品使用价值之间存在着一个客观的社会标准,各商品生产者必须根据这个社会必耍标准制造和销售商品使用价值;只耍有商品经济存在,使用价值规律就必然会发挥作用。
二、质量、品种、效益与使用价值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是决定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两个方面,也是决定销售和经济效益的两个关键因素-UV=f (S, Q)(UV-商品使用价值、S-商品品种、Q■冏品质量)到了现代商品经济尤其是供给大于有效需求的时代竞争激烈,消费者和用户挑选余地大,商品的质量、品种需求更高、更复杂。
商品品种已构成效益的基础,商品质量已构成效益的关键第三节商品品种类别与结构一、商品品种的分类按生产上的分工,产品可划分为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
按照流通中的分工,商品可分为零售商品和非零售商品。
第三章商品品种(作业)但卫华老师唐琪武07级皮革商贸班06430930461.商品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如何进行分类?商品品种是指按某种相同特征划分的商品群体,或者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和特征的商品群体。
作为商品品种的范畴是一个客观的概念,反映一定商品群体的整体使用价值或社会价值,所有商品品种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敞开的,动态的,可控制的系统,其运动与发展受一定的客观规律的限制。
商品品种有多层次分类,首先是生产上的分工;其次是流通中的分工,最后是消费需求的分类,就使用价值来说,起决定作用的是消费需求的分类。
按生产上的分工,产品可划分为物质产品和劳动产品。
按流通中的分工,商品可分为零售商品和非零售商品。
按照消费需求的类型与内容,商品可分为高,中,低档商品,或者分为日用品,选购品和特需品。
1.概述商品品种,质量与效益的关系质量和品种是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前提,商品质量必须与其品种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
质量,品种与效益三者是有机的统一体,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求效益,就必须抓质量,上品种;上品种,不抓质量,品种自然被淘汰;抓质量,不抓品种,质量无法体现;抓质量,上品种不求效益,质量品种自行消亡。
2.试用实例说明商品品种新陈代谢的规律商品品种存在着新陈代谢的规律。
这是因为消费需求的结构会因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特别是因购买力的提高和投向的变化而变化,使原来一部分适应市场需要的品种变成不适应而被淘汰,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会有一些新的品种不断涌现,因而形成品种的新陈代谢规律。
商品品种的新陈代谢规律在IT行业表现得最为明显,在操作系统方面,微软公司从原始的DOS界面到最近上市的WINDOUS7系统,在短短的30年间,就更换了十几个操作系统。
为了满足界面可视化,操作便捷化,操作人性化的要求,微软在XP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人性化的vista系统,vista系统一经推出,满足了顾客强烈的现实需求,保证了微软在软件领域的领军地位,但随着vista系统的普及,市场在适应了vista的环境之后,它耗费内存,响应慢的缺点也日渐暴露,鉴于此,微软公司通过市场调查,组织技术攻关,开发出了windows7系统,windous7系统在继续发扬vista界面优势之外,在解决内存耗用上也有很大的改进,相信window7系统在未来的几年一定会为微软创造另一个奇迹。
第一章商品学的争论对象与内容二、单项选择题1.商品是〔〕进展到确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A.劳动力;B. 人类社会生产力;C.工业化;D.农业化2.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A. 劳动产品;B.社会产品;C.工业品;D.农产品3.商品是供〔〕消费的。
A.生产者;B.经营者;C. 社会;D.城乡4.从本质上说,消费者购置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它的〔〕。
A.功能/效用;B.附加效劳;C.使用价值;D.价值5.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
A.功能;B. 有用性;C.价值性;D.价格6.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由〔〕来衡量的。
A.消费需要;B.商品属性;C.商品价格;D.商品品种和质量7.商品学是争论〔〕的科学。
A.商品质量;B.商品品种;C.商品消费;D. 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8.商品学是一门〔〕。
A.自然科学;B.技术科学;C.社会科学;D. 综合性穿插应用学科9.商品学争论的核心内容是〔〕。
A. 商品使用价值;B.商品价值;C.品种、质量及其相关问题;D.微观、宏观治理10.商品学起源于〔〕。
A.美国;B.英国;C.意大利;D. 德国11.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
A. 18世纪末;B.19 世纪末;C.300 年前;D.400 年前12.商品学产生和进展的前提在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B.其次次工业革命;C. 商品生产的进展,特别是商人的消灭;D.商业教育的进展13.国外最早涉及商品学领域的著作是〔〕。
A.《完善商人》;B.《商业之美》;C. 《商品学导论》14.商品学的创始人是〔〕。
A. 约翰·贝克曼;B.达尔文;C.陆羽;D.李时珍15.〔〕年,我国商业教育中开头把商品学作为一门必修课。
A. 1902;B.1949;C.1978;D.1985三、多项选择题1.某些自然物品,如〔〕等,虽然具有使用价值,但因其不是劳动产品,所以不能称为商品。
A.空气;B. 阳光;C. 雨水;D.原始森林2.商品一旦进入市场交换,就要受到〔〕的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