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329.50 KB
- 文档页数:1
八上·物理·知识点梳理·复习提纲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即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凸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2、光路作图:(少了两个个焦点F ,手写补上)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即光线出去的时候,靠近主光轴总结口诀:光路可逆!!!!!(1)凸透镜:平行进入,经过焦点;经过焦点,平行出去。
(2)凹透镜:平行进入,对齐焦点;对齐焦点,平行出去。
(3)经过光心O 的任何光线,都不改变传播方向,即沿直线传播例题:2、如图所示,下列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中能够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3、下列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4、做出入射光线或者折射光线(手写,加上三个特殊光线,加粗箭头)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解析:平行主光轴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的一点才是焦点A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 .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C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D .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第1题图二、生活中的透镜1、成像特点2实像:光屏有像虚像:光屏无像例题:1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2、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B .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C .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D .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3、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 .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 .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 .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 .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冰块磨成凸透镜,聚焦太阳光,将火柴头放在透镜的焦点处,可能在冰凸透镜消融之前点燃火柴头B .照相机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孔成像也是这样,都是光的折射造成的C .用放大镜看墙上的地图,可能看到放大的像,也可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D .如果要使投影仪屏幕上的像往左边移动,应该使物体向右边移动注意:小孔成像说明的是光沿直线传播,而不是光的折射(背好知识点)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概念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时在光具座上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分别移动烛焰、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具体见下表: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焦点)处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处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⑸成虚像时:三、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透镜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3、典型光路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二、生活中的透镜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
这种像叫做实像。
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两侧。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3(1)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2)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成实像时: (5)成虚像时:当物体从远处向焦点靠近时,像逐渐变大,远离凸透镜①当u >2f ,物体比像移动得快②当f <u <2f ,物体比像移动得慢四、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特点,并能将二者区分。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3.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会完成光路图。
4.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会用此规律解决问题。
5.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7.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掌握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②会用实验的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这些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③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难点:①学会作光路图;②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学具准备】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邮票、直尺、手电筒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课前2min下发)。
用多媒体投出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
(提示学生2min内翻书和查阅笔记温故对应的知识点)【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教师拿出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等器材。
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完成哪些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透镜及其应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回顾透镜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为下一步基础知识掌握做好铺垫。
后面的复习就是依照体系按专题展开的,这样容易理清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透镜专题一知识点聚焦:1.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2.基本概念:(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这个点叫光心。
(3)焦点:①凸透镜焦点: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
②凹透镜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下图是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示意图,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A.u>2f B.f<u<2f C.u=f D.u<f答案:A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由图可知,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像为倒立的,且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物距即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故选A。
2、小京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答案:C由图可知,像是正立的,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于该凸透镜焦距为10cm,所以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望远镜里装有一组物镜,物镜的成像原理及其作用类似于()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平面镜答案:B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它与照相机镜头的成像原理相同,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已知在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成()A.放大的虚像B.正立的虚像C.放大的实像D.缩小的实像答案:D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25cm>2f可得f<12.5cm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此时物距30cm,则u=30cm>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透镜的种类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②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如:近视镜片;2、基本概念:①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②光心:通常情况下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③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④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2)、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跟主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3)、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如下图:5、写出一种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记忆)答:①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即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6、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4种方法:(记忆)①:观察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②: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③: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④:用光屏能承接到实像的是凸透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①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学校倡议:“保护视力,少用手机,从我做起”。
某同学由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损害了视力。
如图所示的是远处物体在他眼睛里成像的光路图,则该同学的眼睛是()A.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D.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答案:D由图可知,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造成的,应佩戴具有发散功能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倍焦距。
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A由图可知,此蜡烛处于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幻灯机的成像特点B.若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像距和像的大小都变大C.若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看到烛焰倒立的像D.在图中,把透镜B放在蜡烛与凸透镜A之间适当位置(图中未画出),将光屏向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答案:D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u=50.0cm-20.0cm=30.0cm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烛焰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制成了照相机,故A错误;B.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35cm刻度线处,即物距变小,则像距变大,同时像也变大,故B 错误;C.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u′=5.0.0cm-45.0cm=5.0cm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看到烛焰正立的像,故C错误;D.将光屏向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烛焰的像更靠近了凸透镜,这是因为放置的透镜可以会聚光线,故D正确。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
1、
2.中间____边缘_____的透镜叫凸透镜; 中间____边缘_____的透镜叫凹透镜.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_________叫主光轴,简称_______.透镜的中心叫________。
3.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
4.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点叫做_______,用字母_____来表示。
凸透镜有___个____焦点,它们关于光心________,凹透镜有___个____焦点。
5.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用字母_____来表示。
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____________的强弱,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______(即光线通过后偏折越厉害)。
6.三种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__________传播方向;(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_______,对凹透镜来说,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________;(3)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与主轴______,对凹透镜来说,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轴_______。
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应用 U >2f U =2f 2f >U>f U =f U <f
(1)________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2)______________是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
(3)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一定是_____立的,所成的虚像一定是______立的; (4)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_______侧;
成虚像时, 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_______侧,且像是被_______的。
8.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比较
光学元件 成像原理
像的性质
小孔 平面镜 凸透镜 9.平面镜与凸透镜成虚像的比较
光学元件 成虚像的条件
虚像的特点
平面镜 凸透镜
10.眼球好象一架___________,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___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_________,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11.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_____,因此来自远处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矫正的方法是在眼睛前面放一个________。
12. 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_____,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矫正的方法是在眼睛前面放一个________。
13.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_____的____像,道理就像__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_________,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14.望远镜的成像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_______附近成____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例一、 放映幻灯时,为了使观众看到的像是正立的,幻灯片应怎样插入幻灯机?如
果要使银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应怎样调节幻灯机?
例二、 照相机给全班同学拍集体像,人的位置站好后,发现有些人未进入画面,应
怎么办?
例三、 人枪射击静止在水中的鱼,当枪的准心、标尺与水中目标在同一直线上时立
即射击,却未能击中鱼,这是为什么?应怎样射击才能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