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训练条目
- 格式:doc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临床技能训练课程
中医临床技能训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医临床诊治相关的基本技能和实践经验。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诊断学、中医辨证论治学等基本理
论知识,对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进行了解和掌握。
2.中医临床常用技术:包括中医脉诊、舌诊、面色诊等常用的
中医诊断方法和技术。
学生将通过实践训练,掌握这些诊断方法的基本操作和判断能力。
3.中医方剂与药物应用:学习中医方剂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中
药药物的性味归经,运用中药方剂进行临床治疗。
4.中医手法疗法:学习中医推拿、针灸、拔罐等手法疗法的基
本操作技能,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中医手法疗法的应用和效果。
5.中医养生保健:学习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了解中医养生的
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身体健康的保健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中医临床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提升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能力,为将来的中医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第一章肺脏体格检查(Lung Examination)一、内容及时间分配:共4学时1、讲授肺部体格检查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10分钟2、以学生或标准化病人为模特,演示肺部检查的内容和正确手法。
30分钟3、将学生男女分开按2人一组分组,按肺部体格检查的内容进行分组训练。
老师现场给予演示和指导,并对学生的错误手法进行纠正。
90分钟4、介绍肺部训练模型及训练程序,指导每位学生根据不同训练的内容和要求进入相应的肺部训练程序。
20分钟5、选择典型患者阳性肺部体征让学生见习。
50分钟二、准备工作1、选择一处环境安静、温暖、明亮而且避风的检查地点。
2、器械准备:听诊器、直尺(精确到毫米)、体表标记笔(蓝色或黑色)。
3、模型准备:检查人体体检教学模型能否正常使用,必要时准备病人作为检查对象。
4、病人体位准备:端坐位:适合于正常人和一般病人,肌肉松弛,双上肢自然下垂,充分暴露胸部。
仰卧位:适合于病情重者,注意光线应明亮,从上方直射病人胸部。
三、操作步骤1、肺部视诊((3项内容):病人体位:坐位。
(1)胸壁(chest wall)胸壁:皮肤有无红、肿、发热和皮下气肿等异常;注意胸壁静脉的血流方向,有无血管怒张,有无异常搏动。
乳房:注意乳房、乳头、乳晕(areola)的大小、形态和对称性,有无包块(masses).肋间隙(intercostal space):有无隆起、凹陷。
(2)胸廓(chest)检查胸廓的形态、大小与对称性,有无畸形(包括脊柱畸形),有无局限性隆起与凹陷。
注意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是否饱满或凹陷,有无异常搏动。
正常胸廓的前后径:横径=1:1.5,两侧对称。
异常胸廓:扁平胸:前后径<横径的1/2。
桶状胸:胸廓呈圆桶形,前后径=横径。
鸡胸:前后径>横径。
(3)呼吸运动检查者立于模型或被检查者的右侧(卧位)或前方(做位),从侧面切线方向观察呼极运动形式、频率、幅度和节律。
正常成人呼吸状况: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呼吸/脉搏=1/4,且两侧对称、节律规整;男性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临床康复学实践技能训练项目与要求项目介绍临床康复学实践技能训练项目是为了提高学生在临床康复学科中的实践能力而设立的。
通过该项目的实践训练,学生将有机会应用所学知识,掌握并培养临床实践所需要的技能和技巧。
项目目标- 培养学生在康复学实践中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伦理观念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康复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运用能力训练内容及要求1. 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 掌握临床康复学科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学会使用康复仪器和设备,进行正确的操作和应用- 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方法和技巧,并能进行实践操作2. 实践能力训练实践能力训练- 参与真实临床案例的康复治疗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研究观察和记录病人的康复进展,进行系统性分析和总结- 学会制定康复计划,并能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3. 软技能训练软技能训练- 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与病人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培养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能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及时妥善地处理各种问题和决策- 培养专业素养和道德伦理观念,严格遵循医疗伦理和专业行为准则训练安排- 学生将在临床康复学科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真实临床案例的康复治疗工作- 训练期间将有定期的讨论和培训,加强学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学生需要完成规定的实践任务和研究报告,进行实践成果的总结和展示结果评估- 根据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和实践成果进行评估- 包括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研究报告的质量、康复案例的分析能力等- 综合评估结果将作为学生的研究成绩的一部分总结临床康复学实践技能训练项目是提高学生在临床康复学科的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学生将能够在真实临床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和能力。
同时,通过项目的实践训练,学生还将培养出良好的沟通、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专业素养和道德伦理观念。
一、医师技能训练项目(共十五项)
1、手卫生
2、穿脱隔离衣
3、气管插管
4、动静脉穿刺
5、徒手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
6、简易呼吸器的应用
7、非同步除颤技术
8、脊柱损伤的搬运
9、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
10、手术消毒与铺巾
11、体格检查
12、胸膜腔穿刺术
13、腹腔穿刺术
14、骨髓穿刺术
15、腰椎穿刺术
二、参考教材
以上训练项目均以人卫第八版《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诊断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临床医师实践技能应试指导》、人卫第二版《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内容为标准。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一、体格检查技能训练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通过对患者的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判断出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疾病诊断。
体格检查技能的训练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如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
医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熟悉各种体征的判断和解读。
采集生物样本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血液、尿液、体液、组织等的采集和处理。
医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正确的采样方法,包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采样器具的选择和消毒、采样技巧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不同采样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以及采样后的处理和保存方法。
三、手术操作技能训练手术操作是临床医师的专业技能之一,对医学生来说,手术操作技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手术操作技能的训练包括手术准备、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手术切口的处理和缝合等。
在手术操作技能训练中,医学生需要掌握眼、手、脑的协调,学习正确的姿势和手法,以及手术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四、急救技能训练急救技能是临床医师的基本工作之一,对医学生来说,急救技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急救技能的训练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
医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急救流程、急救器械的使用、急救时的心理护理等。
此外,在急救技能训练中,医学生还需要学习识别和判断各种急救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五、沟通技巧训练除了技术操作的训练,沟通技巧在临床工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倾听患者的心声、积极回应患者的需求、提供恰当的信息和建议等。
此外,医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与家属、同事等进行良好的沟通,以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
通过以上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医学生可以提高其操作技能和临床能力,为以后的医学实践奠定基础。
同时,这些技能训练还能帮助医学生提高对患者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总的来说,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对于医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英文名称:Basic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查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6 实验课学时:36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基本技能是医生和医学生的基本功,医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是衡量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临床基本技能主要包括问诊和病历书写、全身体格检查、外科手术学基本技能、临床常用操作技术、无菌术、妇产科基本技能、儿科基本技能等临床基本技能,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综合临床分析能力等。
依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内容,按照“牡丹江医学院培养方案”的安排和要求,课程开设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入毕业实习之前,本课程目的是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主干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强化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的目的,为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 CAI 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模型等教学设备,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
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
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
临床pt康复训练动作
临床PT康复训练的动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节活动训练:如果神经受到损伤,不积极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可能会导致关节比较偃硬,而无法站立。
通过做关节活动训练,能够促进关节的活动。
有利于儿童再次站立以及在后期的康复过程中能达到行走的效果。
2.平衡训练:如果神经或者是肌肉受到损伤,长时间行走容易导致身体失去平衡。
因此需要通过平衡训练的方式维持身体的平衡,改善患者的行动平衡能力。
3.体能训练:体能训练主要是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运动。
体现人体基本的运动功能,通过体能训练可以墙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敏性。
4.呼吸训练: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提高肺活垒和呼吸效率。
5.神经肌肉易化技术:常用的有Bobath治疗技术、Brunntrom治疗技术。
以及运动再学习治疗技术、PNF治疗技术、NIF治疗技术、Rood 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和协调性,提高运动控制和平衡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
不同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动作和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吴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治疗。
同时,康复训练需要持续进行,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