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优势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新区的培育——以南宁高新区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505.01 KB
- 文档页数:7
浅谈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信息传播和科技进步方面,市场的边界逐渐模糊,这促使城市和地区建立合作互动机制,以便收集知识、共享资源、协调行动和扩大市场。
企业在此过程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这个背景下,建立区域创新系统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地区的共同目标。
本文将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讨论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区域创新系统,以期更好地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概念区域创新系统是由出于同一地理位置、专门化和相互联系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以及民间组织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
这些因素以不同的方式相互作用,包括技术和人力资源流动、共享共同研究设施和资源以及政府的增加支持。
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旨在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地区内企业间的互动和合作以及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此外,区域创新系统还可以为公共部门和社会机构创建增长机会,并促进人才的流动和知识的交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地区。
这一地区包括广西和北海市,拥有重要的物流枢纽和交通网络。
近年来,这一地区的能源、制药、化工等行业蓬勃发展,并成为华南地区的重要产业基地。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加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示范地。
建立区域创新系统的关键要素创意任何创新系统建设的发展必须依靠创意和创新。
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应该不断提高发挥创意的能力,找到新的想法和创意。
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研究机构和大学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研究项目和推广新技术。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区域创新意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资源共享在区域创新系统中,资源共享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应该共享设施和资源,这有利于加强相互合作,并为公众和私人部门创造增长机会。
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与相关政府机构协调合作,分享设施和资源,从而促进知识共享和技术流动。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集群效应”透视有专家说,近年,广西在全国“拿得出手”的两张“牌”,一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另一个是北部湾经济开发区。
以不到广西1/5的土地,不到1/4的人口,创造超过全区1/3的经济总量,北部湾经济区不仅成为广西经济腾飞的新引擎,更是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北部湾的异军突起令人“惊艳”。
吸引力来自市场磁力。
中石油、中石化、娃哈哈、台湾冠捷等一大批大型和知名企业都来了。
到2011年,北部湾经济区建成14个重点产业园区,完成工业产值2005亿元,有7个园区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
北部湾,已不仅仅是广西的北部湾。
万千商机引你来北部湾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是区位优势。
位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区等多个区域交汇点,北部湾商机无限。
钦州龙泰通仓储有限公司是较早落户钦州的台商独资企业,已在钦州港建成1万平方米仓储。
随着北部湾物流体系的建立,公司2011年又追加投资6000万元建设一个配套的5000吨级散杂货码头。
“我们追加投资建码头主要是由于钦州港与台湾实现了海上通航,带来了巨大商机。
同时,钦州港是规划中的亿吨大港,物流业的前景显而易见。
”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看好北部湾商机,台湾金桥电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九霖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等落户钦州的台企也加快了投资步伐。
投资已经从由刚开始的房地产业,拓展到石化工业、仓储码头、电子科技产业等领域,投资额不断增加。
北部湾,涌动着投资热潮,许多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中石油钦州千万吨炼油厂、中石化北海异地炼油项目建成投产,改写了西南地区没有大型炼油厂的历史,石化和化工产业产值从小到大,从2006年的几十亿元猛增到2011年的1020亿元;防城港红沙核电项目开工,成为西部地区首座建设的核电站;中电北海电子产业园,仅用了4年时间,就引进电子企业36家,创造产值135亿元,产业配套不断完善。
如今,北部湾经济区已逐步形成石化、电子信息、浆纸一体化、冶金、新材料、轻纺、粮油食品等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集群与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协同效应分析
王新哲
【期刊名称】《东南亚纵横》
【年(卷),期】2007(000)011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rn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加快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提出,把作为中国-东盟多区域合作重要交汇点、中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的广西北部湾城市群推到了前沿.2006年3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成立,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组成.
【总页数】6页(P55-60)
【作者】王新哲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
【相关文献】
1.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内部协同程度评价及对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治理制度创新问题研究之一 [J], 韦克游;程启原
2.广西北部湾港口群、产业群与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 [J], 隋博文
3.产业集群视角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发展研究 [J], 全胜跃
4.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智慧城市群”协同建设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 [J], 陈伟清;吕冬妮;史丽娜;乔冠宇
5.首位度理论下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J], 曾亮;夏硼超;温辉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外兼修”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高地在全国各国家级高新区全面贯彻《国家高新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二次创业”的时候,南宁国家高新区迎来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多重发展机遇,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对于广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于辐射和带动西南地区经济、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维护国家安全和周边地区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中央领导提出,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
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绿色经济区,是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总要求,那么,南宁高新区将如何在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中树立自己的优势呢?一由投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高新区“二次创业”与“一次创业”的根本区别。
南宁高新区要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做贡献,必须苦练内功,做大做强自身,舞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龙头,发挥出高新技术产业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
内功心法一:发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按照国家赋予高新区的“四位一体”的历史使命,切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转变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形成发展新亮点,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点轴带动、网络式开发”,形成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一一加快实现从主要依靠土地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使高新区成为建设创新城市的最重要的节点。
推动产业发展由大而全、小而全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转变,重点发展孕育自主创新的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化、特色化、区域化的创新集群,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强力引擎。
加快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形成规范高效、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优越的创业环境、优化的发展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成为作风效能建设和对外开放的先行区。
要从传统工业园区建设向现代科技新城建设转变,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大力完善园区的城市化功能,着力发展与工业发展相配套的第三方中介服务,完善市场化服务体系,推动工业强区和服务业富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综述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产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的动力。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开发区,也是我国西部唯一沿海地区,但在东部产业转移及国家和自治区倾斜政府的良好形势下,其产业集群发展并未取得应有的绩效及获得经济带动作用。
本文将社会各界对于北部湾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策略和重点方向的各观点进行综述,供大家作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战略意义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给与我区一次历史上巨大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既关系到广西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关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政治意义,各研究者从不同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部分研究者提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具有深化了广西与国际国内关系的深远政治意义。
北部湾的发展不仅加强了广西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关系,而且也延伸至广西周边区域的国家。
北部湾发展深化国内区域合作,加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联系互动,发挥沟通东中西的作用 [1]。
同时,大力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继续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推动南宁—新加坡通道经济带建设,形成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深化中国与东盟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2]。
有研究者从国际关系上看,北部湾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该合作有助于增信释疑, 化解矛盾, 维护区域和平稳定; 有助于优势互补, 合作共赢, 实现区域共同繁荣; 有助于扩大交往,增进交流, 促进区域和谐发展[3]。
金巧鸿认为,北部湾地区经济合作延伸到隔海相邻的东盟国家,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内涵,推进“海上东盟”合作,拓展和深化双方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区域内各国的互利互补,促进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的国际经贸合作[4]。
也有研究者从地理区位特点对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政治意义进行阐述。
黄选高等人认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处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的中心结合部,地处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是我国西部惟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地区.既是我国大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中国通向东盟的陆路、水路要道,将为大西南地区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市场,获取更丰富的发展资源,又是促进中国一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创新驱动加快南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沈小春[1];陆剑[2];覃万科[3];赵志伯[1]
【期刊名称】《广西经济》
【年(卷),期】2016(000)010
【摘要】为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的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产业带建设各项工作,南宁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为重点,以实施科技项目为抓手,以南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载体,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沈小春[1];陆剑[2];覃万科[3];赵志伯[1]
【作者单位】[1]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南宁市科技局;[3]南宁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
【相关文献】
1.组织保障创新驱动打造南宁创新人才高地记2012南宁·东盟人才交流活动月启动仪式暨南宁·北部湾人才发展论坛 [J], 苏楠
2.加快发展南宁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研究 [J], 贺大州
3.实现创新驱动,加快蓬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J], 邹丽丽
4.加快科技金融结合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刘捷出席第五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
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推进会开幕式并作主题报告 [J],
5.加快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和战略提升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J], 李长根;王晓鹰;徐诗文;刘乔陆;林永健;陈伙金;柳建聪;蓝秀珍;何静彦;查英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