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技术的应用实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桩基低应变检测曲线实例分析1、完整桩一般完整桩在时程曲线上的反应:对于摩擦桩和嵌岩桩表现有三种情况:桩底反射与初始入射波同相;桩底反射不明显,以及桩底反射与初始入射波先反相后同相。
如图所示:预制管桩外径Φ500mm,h=13.3m壁厚100mm,砼强度等级C60,在空气中的反射波曲线预应力空心管桩,外径Φ500mm,h=12m,壁厚80mm,砼强度等级C80,在空气中的反射波曲线实例:桩类型:Φ1.2m,H=38.5m钻孔灌注桩地点:杭宁高速公路K76+8930-R2/0-R3桩评价:完整嵌岩桩该桩径1.2m,桩长38.5m,C30钻孔灌注桩,桩尖进入微风化泥质岩2m,测试波形完整。
纵波速度为3600-3700m/s,桩底反向,说明无沉渣.为完整嵌岩桩.地层影响的时程曲线桩桩类型:Φ1200mm,h=28.4m冲孔灌注桩地点:诸永高速台州一段25标某桥桩评价:该桩砼强度c25,采用冲抓钻,12m见基岩后采用冲击钻,一直到桩底,从波形可见进入基岩有明显的反向反射,为地层的反映特殊桩形的曲线桩类型:Φ1000mm,L约13m,冲击桩地点:温州洞头中心渔港石码头评价:完整桩该外加5mm壁厚钢护筒至强风化,后变径800嵌岩2D。
故在桩底前同向反映为钢护筒底变径处的部位,经钻孔验证而不是缺陷2、桩头缺陷桩桩头疏松桩头浮浆或强度偏低的桩,测试结果无法反映桩的完整性,曲线反应为入射波峰较低而且脉冲较缓,而且后续波形呈低频,此类现象均属桩头强度偏低。
如图所示:桩类型:Φ1.2m,L=18.7m钻孔灌注桩地点:杭兴高速公路MP14—R3桩评价:桩头砼强度低该桩径1.2m,长18.7m,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测试发现曲线呈低频振荡,判为桩头浅部强度低或局部离柝,经取芯验证,0-1m岩芯松散,1-2.7m岩芯有气孔,强度低,2.7m以后岩芯强度达到要求,芯样完整,要求凿去3m桩头重新接上桩头处理.3、桩底缺陷桩桩类型:Φ800,H=19.0m钻孔灌注桩地点:温州某工地嵌岩桩评价:桩长明显沉渣该桩设计桩长19m,单桩承载力3000kN,若按3520m/s计,测试桩底在18m处同向反射明显,取芯后有50cm淤泥沉渣,未进入中风化,后注浆再测也有同向反映,说明效果不明显。
论桩基检测技术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摘要:文章结合超声波分的检测原理,测试方法以及数据分析与判断,详细介绍了桩基质量的判别方法,并通过结合工程检测实例及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给类似工程提供应有的借鉴。
关键词:桩基检测;超声波法;桩基质量引言: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的质量是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桩基检测单位严格进行检测的必然体现,只有具有合格的质量保证,才能够保证工程整体的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桩基检测这一系统工程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文章将结合检测相关理论原理,详细分析在某工程中的实践探讨。
一、超声波法的检测原理超声波检测实质是振动(或波动)检测的一种,桩基声波透射检测通常的振源是纵波脉冲产生的,这种超声波段的谐振频率一般为30~50khz。
超声波法的检测原理:由仪器中的脉冲信号发生器发出一系列周期性的电脉冲,并加在发射换能器的基板上,转换成高频弹性脉冲波,透过混凝土传播的超声波携带有关混凝土材料的相关信息,接收系统记录该脉冲波混凝土内传播过程中表现的波动参数变化特征,根据这些参数变化判断桩身情况,其混凝土内纵波波速表达式为:vp≤)(1)其中,e为杨氏弹性模量;γ为泊松比;ρ为密度;λ为波长。
因为混凝土是有限固体介质,会形成制导波,其速度会变小。
当混凝土内存在不连续或破损界面时,形成介质之间的差异,从而缺陷面形成波阻抗界面,此时声波中的各参量已被缺陷面内的介质所改变,波到达该介质时,产生波的透射、反射、散射和绕射,使接收到的透射能量明显降低。
根据波的初始到达时间和波的能量衰减,频率变化及波形畸变程度等特征,可以获得测区范围内混凝土的密实度情况。
二、测试方法粗测时,两探头放置同一深度,屏幕上应出现正常波形,调整增减倍数后,使接收波首波幅值不小于门限值。
采集完整根桩数据后,用桩基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剔除在测量过程中由于人为、机器等因素引起的跳点。
然后由有经验的检测工程师对桩基完整性进行判读,并得出判断结论,若判读有异常,则需对异常位置进行细测。
桩基超声波成孔检测技术分析摘要在当今工程建设中,钻孔灌注桩依靠其优势,从而被广泛使用。
但是又因为它本身的隐蔽性,灌注桩钻孔质量的优劣将对灌注桩的成桩的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所以在桩基检测中成孔检测方法也是它主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成孔检测的结果可以判定钻孔的质量是不是符合灌注桩的设计要求.从而判断施工方法有无缺陷,以此来把控钻孔灌注桩的工程质量。
因为钻孔灌注桩在施工的时候对建筑物四周的环境影响不大,而且适应各类的地质条件,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被普遍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工程质量的更高要求,对于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需要更高的检测精度。
目前,有关基桩的施工方法与验收规范中(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各省份制定的地方标准),确切的规定了水泥混凝土灌注桩钻孔的检测方法和重点,而超声波成孔检测就是主要的检测方法之一。
1.成孔检测的重要性在工程结构中经常使用的桩基模式是钻孔灌注桩,上部结构的荷载可以通过灌注桩传入深层的岩土层,从而避免工程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降。
灌注桩的施工包含钻孔和灌桩两个环节,其首要步骤就是钻孔的成孔,由于钻孔是在水下或者地下施工的,其成孔质量很难把控。
往往施工中的失误以及复杂的地质条件会引起钻孔的缩孔、扩径、倾斜以及塌孔等现象。
而钻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泥混凝土灌注后的成桩质量。
桩径扩大会增加桩侧摩阻力,导致桩底侧阻力没办法完全发挥,并且会增加水泥混凝土的灌注量,加重成本。
而灌注桩缩径的话,会致使基桩承重能力下降,整体性能达不到实际使用要求。
钻孔倾斜会导致施工过程中钢筋笼下放困难,钢筋保护层达不到设计要求,也会对桩基的承载能力造成影响。
因此在水泥混凝土灌桩之前,对钻孔进行成孔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快捷精确的超声波检测方法更是成为了成孔检测的首选。
2.超声波法成孔检测原理成孔质量超声波检测仪由探头绞车和主机组成,在探头的正十字方向上分别安装了四个换能器,绞车在仪器控制下将探头从钻孔顶部匀速下放,绞车把探头下放的长度通过连接线传到设备主机上。
工程桩基检测方案一、前言桩基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它通过将桩体沉入地基深处,利用桩体自重、桩端受力或桩体周边土层受力等方式,为建筑提供承载能力和变形控制。
桩基有着承载力大、地基改良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土力学和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桩基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对桩基进行检测和评估。
本文将针对桩基的常见检测方法和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桩基检测方法桩基检测是指在桩基施工、完工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桩基的质量和性能进行评价的过程。
桩基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静载试验、动力触发试验、非破坏检测、钻孔法等,下面对这些方法分别进行介绍。
1. 静载试验静载试验是目前用的最广泛的桩基检测方法之一,它通过在桩顶端加上一定的静载,观测桩身及桩顶变形,从而获取桩基的承载性能和变形特性。
静载试验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桩基,包括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桩、钢柱桩、木桩等。
静载试验一般分为双向静载试验和单向静载试验两种,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试验方式。
2. 动力触发试验动力触发试验是一种利用冲击波或振动波来诱发桩体振动,通过监测桩周土体的振动响应,推断桩基的物理特性和力学性能的检测方法。
动力触发试验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桩基,且无需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
3. 非破坏检测非破坏检测是一种利用声波、电磁波、热波等非破坏性手段对桩基进行检测的方法。
非破坏检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桩基,可以在不影响桩基完整性的情况下,进行多次检测,对桩基的内部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观测和分析。
非破坏检测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桩基检测领域中的一大热点。
4. 钻孔法钻孔法是一种利用钻孔设备对桩基周边土体进行采样、观测和分析的方法。
钻孔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桩基,可以对桩基的地基条件和力学性能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检测,能够获取大量的实验数据,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以上所述方法仅是桩基检测方法中的一部分,实际工程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用来对桩基进行检测。
在桩基检测中弹性波反射法的应用摘要:在基础施工中,桩基的应用广泛而广泛,桩基质量也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桩基检测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两个实例分析了弹性波反射法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桩基检测;弹性波反射法;应用前言:弹性波反射法是低应变测试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用力锤敲击桩头,产生一弹性波,该弹性波在桩身传播过程中形成透射波和反射波,我们测定反射波的走时、振幅、相位、频响等参数来评价桩身质量。
1 桩基检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1.1 检测单位软硬件设备差别巨大在众多环节的桩基础检测基础中,最大的限制条件是检测单位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手段。
桩基础的检查需要单位具备一定的设备管理与维护条件,需要单位在检测技术的手段、技术设备的配置方法上达到一定标准。
尤其是在某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桩基础的检测精细程度由于单位缺少大小应变检测设备的原因而受到影响,检测周期也明显被延长。
1.2 检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桩基础在实际的检测中,需要检测单位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所以假如检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检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上岗工作证,检测报告的审核签约不符合规定,那么桩基础的施工质量检测水平也会降低,其权威性也就降低了。
1.3 检测市场运作体系不规范在当前国内的建筑工程检测市场中,相关的主要检测部门是法定的检测部门和社会中介检测单位,由于检测市场的运作体系很不规范,某些单位为了更好的谋取更多利益而在工程检测中非常不负责任的处理检测数据,甚至把单位的资质出卖给一些急于谋取利益的人,单位的资质被交给缺乏检测能力并想谋取利益的单位或个人,有些人甚至会将盖好章的空白检测报告出卖,而检测单位也会在工程中将规定的三类桩用二类代替,这些不规范的随意变卖行为对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2 弹性波反射法测试原理一般嵌入地层的桩具有较大的长径比,可近似看作一维弹性杆件,当在桩头施加一机械脉冲力琊)时,桩顶在发生阻尼振动的同时,将产生一弹性波,并沿桩身向下传播。
桩基检测静载试验在工程的运用及实例分析摘要:桩基是广泛应用于建筑中的重要基础型式,桩基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整体质量。
所以,我们需要重视桩基工程检测技术,采用更准确有效的桩基检测技术对工程基础施工提供科学、准确、有效的实验数据,从而为基础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桩基检测静载试验实例分析引言:桩基作为目前工程建设中大量采用的深基础形式,是涉及结构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桩基是隐蔽工程,它是建筑物的基础,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上层结构建筑物的安全性。
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桩基检测是对工程质量保证的一个不可短少的环节。
因此,准确测试基桩的承载力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必要措施。
目前,利用基桩静载试验是公认的最常规、最直观、最准确的测量基桩承载力的方法。
不断提高桩基检测的质量水平,不断强化对桩基检测队伍的管理,对工程的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桩基检测静载试验的主要内容以及具体的应用1.1静载试验的适用范围及目的静载试验是采用接近于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其试验目的主要有:为桩的设计与工程验收提供依据、验证高应变法单桩承载力的检测结果等。
静载试验方法可分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水平静载试验三种方法。
静载试验方法主要是维持荷载法,并可分为快速维持荷载法、和满身维持荷载法。
1.2静载试验检测步骤1.2.1、根据试桩要求或者验收要求确定最大试验荷载;1.2.2、确定荷载分级(1/10~1/15);1.2.3、确定试验加载方式(快速快速维持荷载法、和满身维持荷载法);1.2.4、系统检查所有设备性能及仪器参数的准确性。
1.3静载试验的终止条件1.3.1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1.3.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稳定(收敛)标准;1.3.3 、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值且桩顶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收敛)标准;1.3.4、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1.3.5 、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mm~80mm;当桩端阻力未充分发挥等特殊情况下,可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桩基础检测方法及适用性桩基是结构的主要承重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适用安全性及长久性。
然而桩基是隐蔽工程,其质量的评价、判定必须通过专业的检测手段。
桩基工程分类繁多。
一般按承载力分为摩擦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
桩基检测技术从80年代末的只使用声波透射法抽检发展到目前的低应变、声波透射法、静荷载、钻孔取芯、高应变等综合全面普查。
一、低应变检测方法1.1 基本原理低应变检测法是使用小锤敲击桩顶,通过粘接在桩顶的传感器接收来自桩中的应力波信号,采用应力波理论来研究桩土体系的动态响应,反演分析实测速度信号,频率信号,从而获得桩的完整性。
低应变原理图1.2. 检测目的(1) 检测桩身缺陷及扩颈位置。
根据波形特点无法判定缺陷性质,无论是缩颈、夹泥、混凝土离析或断桩等缺陷的反射波并无大差别,要判定缺陷性质只有对施工工艺、施工记录、地质报告以及某种桩型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非常熟悉,并结合个人工程经验进行大概的估计,估计是否准确只有通过开挖或钻芯验证。
(2) 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所谓完整性类别就是缺陷的程度,缺陷占桩截面多大比例,会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但是目前缺陷程度只能定性判断,还不能定量判断。
1.3 适用范围(1) 低应变检测法适用于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如灌注桩、预制桩、预应力管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等。
(2) 低应变检测法过程检测中,由于桩侧土的摩阻力、桩身材料阻尼和桩身截面阻抗变化等因素影响,应力波传播过程,其能力和幅值将逐渐衰减,往往应力波尚未传到桩底,其能量已完全衰减,致使检测不到桩底反射信号,无法判定整根桩的完整性。
根据实测经验,可测桩长限制在50m以内,桩基直径限制在1.8m之内较合适。
1.4 优缺点分析低应变检测法检测简便,且检测速度较快。
一根桩检测费用约60元。
二、声波透测法2.1 基本原理及检测目的声波透测法是在灌注桩基混凝土前,在桩内预埋若干根声测管,作为超声脉冲发射与接收探头的通道,用超声探测仪沿桩的纵轴方向逐点测量超声脉冲穿过各横截面时的声参数,然后对这些测值采用各种特定的数值判据或形象判断,进行处理后,给出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桩基检测技术的应用实例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各种桩基检测技术,结合实际工程的基础上,介绍了多种桩基检测技术在该工程的实际应用,阐述了检测方法、实施过程,通过系统分析对桩基进行评价,保证了工程桩基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桩基检测
1 概述
桩基工程属于隐蔽工程,是地面的建筑物的基础,起着支撑上部构件重力的作用,因此,必须保证工程质量,以确保建筑的安全。
为此,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桩基进行检测,以确定桩基是否施工完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桩基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各类检测方法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最近十年以来,我国的工程检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检测技术不断成熟,仪器设备也越来越先进,相关的桩基检测标准、规范也陆续出台得以实施,应该是说,当前的桩基检测技术相对来说是比较规范的,这对于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 桩基检测技术
2.1 成孔质量的检测
在桩基工程中,成孔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桩基的施工质量。
如果孔径偏小,将会降低桩基的承载力;如果桩孔的上部出现扩径现象,则会导致桩基的上部侧面阻力增大,但下部的侧面阻力则没有完全应用上;如果桩孔出现偏斜情况,桩基的承载力将大大降低;如果桩底沉渣较厚,则减少了桩的有效长度,承载力自然也会变小。
所以,必须加强对成孔质量的检测,当前,我们检测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桩孔的位置、孔深、孔径、垂直度、沉渣厚度等。
2.2 桩基承载力检测方法
2.2.1 静荷载试验法
采用静荷载试验法能有效检测出桩基的静载承载力,其主要包括竖向、水平两种承载力的检测,在具有工程应用中,以竖向静载试验为主。
该检测法的优点在于能较好的模拟桩基实际受力情况。
该检测法主要应用于工程中试桩的检测,检测过程中桩基不会受到破坏,且检测精度比较高,能将误差控制在10%范围内。
2.2.2 高应变动测法
该法就是采用重锤冲击桩顶以获得瞬间冲击波,在冲击波的作用下,桩基周围的土体会发生塑性变形,我们通过仪器可以测得桩头所受力与速度,并制成坐
标曲线图,然后利用应力波理论来计算分析桩土体系的相关参数,以揭示桩土体系在接近极限状态时的工作性能,从而分析出桩身质量好坏,确定桩基的极限承载力。
2.3 桩的完整性检测
2.3.1 低应变动测法
该检测方法就是让桩基的顶部获得一个较小的激振能量,从而引发桩身以及桩周围土体的微小震动,震动过程中利用仪器设备记录下桩顶的震动速度、加速度的变化情况,通过波动理论或机械阻抗理论来分析实测结果,用以判断桩基的施工质量是否完好,桩身是否完整,并对桩基承载力进行预测。
2.3.2 声波透射法
该检测方法就是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里传播,从而获得相关的声学参数,例如:声速、频率、振幅以及波形的变化,通过这些来判断桩基混凝土是否连续,是否存在断桩,是否存在空洞、蜂窝,并可以判断其大小和位置。
3 桩基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某高层办公大楼,地面13层,地下1层,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32 623.7m2,基础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
经勘探,场地地基根据其工程特性的差异,自上而下分为四层,分述如下: 粉土层、粉质粘土层、砾砂层和强风化泥岩层。
基桩的设计参数情况如下:工程桩基总数为160根,桩径为400mm~500mm,桩长介于10m~12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 500kN,采用C40混凝土,持力层为砂砾层。
3.1 成孔质量检测
工程首先对基桩成孔的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为:设计桩孔深度为9.34m~10.64m,实测桩孔深度为9.55m~11.10m,实测结果表明,桩身实际长度都大于设计长度。
实际测得的局部最小孔径位于443mm~468mm之间,局部的最大孔径位于512mm~623mm之间,没有出现小于540mm孔径的桩基。
垂直度实测数据为0.59%~0.88%,都是小于1%的。
实际测得孔底的沉渣厚度为75mm~94mm,都是小于140mm的设计要求。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该工程的桩基成孔质量较好,四项参数指标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3.2 静载试验检测
本次试验,按照工程的设计要求,我们对3根试桩进行了竖向的静态承载力试验。
具体试验方法为:采用锚桩反力装置与配重联合加载法,首先在试桩桩顶布置好千斤顶,然后再放置主梁和次梁,而次梁与4根锚桩相连,最后在次梁的上面放置预制桩。
加载方式采用的分级加载法,加载间隔为2h,每隔15min读
取一次数据。
初步预计了需要加八级荷载,每次加载重量都是500kN。
在加载过程中,如果出现桩身破坏现象,则立即停止加载。
通过本次检测,测出3根桩的极限承载力的平均值都是3 500kN,最大极差为0,没有大于平均值的30%,故单桩的承载力特征值(标准值)为3500/2.0=1750kN,符合设计要求。
3.3 低应变动力检测
这次的检测需要对对30根桩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如下:首先在桩的顶部,安置好加速度传感器,然后锤击桩身,加速度传感器能够获取桩身的加速度信号,这些信号会通过桩基动测系统进行处理放大,同时进行A/D 转换之后能把信号转换成数字化信号,这些信号在传输到计算机,经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处理后,可在显示器上面显示桩身加速度波形图。
我们在每根桩上面设置一个采集点,每点都进行4次~5次的锤信号采集。
我们将将存储于磁盘内的测试信号通过时域变化处理获取数据,在通过应力波反射等价原理把实测速度信号进行时域到频域的转换,对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号进行分析,由此得出桩身是否完整。
检测结果为:I类桩为27根,满足设计、规范要求;II类桩为3根,同样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3.4 高应变动力检测
这一次的检测需要对10根桩进行高应变动力的检测。
检测过程如下:首先把加速度计(两个)、应变式力传感器(两只)安置在桩的侧面,然后用重锤锤打桩的顶部,每次捶打都会产生一定的冲击波,我们需要采用桩基动测系统获取到由于冲击所产生的加速度和力信号,然后通过A/D转化成数字信号再传给微机,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能在显示屏上面显示出波形图,对曲线图进行拟合分析后,能获得每根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
通过本次检测,测算出来的这10根桩的极限承载力基本值是介于2 167kN~2 333kN之间,均值为2 254kN,由此我们可以判定,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就是2 254kN。
4 结论
通过本工程桩基检测,测定该工程的桩基施工质量完好,达到了设计、规范的要求,有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通过本次检测,加深了对桩基检测技术的认识,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峰.大直径桩基础竖向承载力检测[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虞伟亮,蔡东江.静载试验检测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