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247.59 KB
- 文档页数:2
优雅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大连开发区一中“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照片说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是一所迅速崛起的学校。
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绩,赢得了许多荣誉,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文化环境建设是无疑是他们显著的特色之一。
(一)一位好校长一中的环境艺术化工程有赖于有一位好校长。
校长宋振镇同志尤其重视环境的艺术化建设。
他强调“环境育人”他常说:我们就怕搞教育的地方没有教育,搞文化的地方没有文化。
我们一定要打造一中环境文化特色。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一中的领导班子思想统一、作风踏实。
他们努力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形成了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环境艺术。
(二)校训如果你走进一中,映入你眼帘的镌刻在巨石上一中校训—他人、责任、成就。
一中人说;这是一中人的性格,这是一中人的追求。
他们这样解释校训:一中人要胸中有他人,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努力创造辉煌的成就。
校训是一中的标志,更是一中人精神的体现。
尤其说它镌刻在巨石上,不如说它镌刻在一中人的心中。
(三、四)校园外景观:洗心园、静心园一中人根据学校建筑的布局,别出心裁的把校园还分为六大园区;它们依次是南园(启心园)、东园(宜心园)、西园(静心园)、中园(怡心园)、北园(养心园)、后园(洗心园)。
六大园区设计巧妙、布局合理、构思精心、特色鲜明。
每一园区的景致各有特点、绝不雷同。
有的绿草萋萋、鲜花朵朵;有的怪石嶙峋、绿树成荫;有的小品精致、曲径通幽;有的雪松挺拔、杨柳依依。
一中人调动他们的智慧,为每一园区都书写了联句,并赋诗一首。
(五、六)大厅:弹琴、百名特长评选一楼的大厅是一中文化环境艺术化的代表。
当你步入一中的主楼大厅,你立即会被这里的巧妙安排所吸引,会被这里浓浓的文化氛围所陶醉,会被这里的学生的成果所折服。
大厅南部是一中的赏石展台;中部偏西摆上着价格不菲的雅马哈钢琴;西侧是“百名特长人才”评选自荐展示板;北侧是研究性学习成果选展。
这里的钢琴学生可以任意弹奏,这里的石展陶冶你的情操;百名特长人才评选体现了一中人特长教育的新思路;研究性学习成果凝聚着师生的智慧和心血。
省级示范性高中标准
首先,省级示范性高中应当具备一流的教学设施和优质的教学资源。
学校应当
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实验室和图书馆,以及完善的体育设施。
教学资源应当充足,包括教科书、教学仪器设备等。
其次,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教师队伍应当稳定、专业。
学校应当拥有一支高水平
的教师团队,他们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师们应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此外,省级示范性高中还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应当开设丰富多
彩的课外活动,如社团、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还应当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在教育教学方面,省级示范性高中应当注重创新和改革。
学校应当积极探索教
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学校还应当注重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竞争力和学科影响力。
最后,省级示范性高中还应当积极开展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学校应当与社会
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或升学。
总之,省级示范性高中应当具备一流的教学设施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拥有稳定
专业的教师队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与社会交流合作。
这些都是省级示范性高中应当具备的标准和要求。
希望各省级示范性高中能够不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
XX 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基本要求和评估办法〔20XX,试行根据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的需要,特就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基本要求和评估办法规定如下。
一、基本要求〔一办学方向1、办学思想端正。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
培养目标明确。
2、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推行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二学校管理1、有健全的管理组织机构和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现代化。
2、实行校长负责制。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作用。
建立学生参预学校管理、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机制。
学校团组织、学生会能发挥自主管理作用,学生社团活动活跃。
3、积极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体现学校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的总体改革方案、发展规划及实施办法。
有规范可行的学年和学期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分步实施。
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体现环境育人特点。
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校园布局合理,校容校貌整洁,校园环境优美,体现教育性。
校内道路畅通,平整硬化。
各类安全设施、设备及制度齐全, 符合有关规定。
学校附近无污染源。
5、学校规模和班额适当。
教学班不少于 18 个、不超过 54 个;每班学生 50 人,最多不超过 56 人。
6、学校各类教学、办公、生活场所整洁有序,体育、艺术场所及设施规范达标。
7、严格财务管理,收费符合有关规定。
勤工俭学成效显著。
8、学校各类档案资料齐全,管理规范,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9、校产管理规范,各种保管维护措施健全,保持完好状态。
各种物产登记准确,检修及时。
校园各种教育资源使用效益高。
〔三队伍建设1、领导班子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团结务实,作风民主,廉洁奉公, 开辟精神强,在群众中威望较高。
2、校长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时间在 5 年以内的参加过岗位培训,5 年以上的参加过提高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较高的学校管理水平,精通教育教学,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强的改革进取意识。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铸优质资源的品牌——宁乡五中迎接市级示范性高中复查工作汇报2005年10月,我校通过评估验收,成功创建为长沙市示范性中学。
三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全体师生员工遵循“诚、善、勤、谦”的校训,秉承“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围绕“做好示范、树立品牌、充实内涵、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精诚团结、艰苦奋斗、竭诚尽智,学校管理更加科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大幅提高,较好地发挥了示范作用。
学校现有学生1530人,教学班级27个(其中高一6个班,高二9个班,高三12个班)。
教职工102人,专任教师94人,校园面积53360M2,建筑面积30338 M2,绿化面积19962M2,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
下面将评估验收工作以来我校的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一、扎扎实实抓整改对照05年10月21日评估验收领导小组提出问题和建议,10月22日学校行政一班人就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成立了以张良文校长为组长的整改领导小组,拟定了整改方案。
三年来,我们扎实抓好了如下几项工作: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保障了教师权益。
尽最大能力确保了教育经费到位。
通过省人民政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学校大力开源节流,从05年开始,高中教师工资缺口已基本解决,并追加了以前教师工资不足部分。
教师基本工资和各项政策性补贴能及时发放,教师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学校后勤大力开源节流,努力“消赤减债”,保证了学校的持续发展。
首先是节流,学校从源头抓起,厉行节约,杜绝浪费。
如用水用电,采取各种节水节电措施,水电浪费现象基本得到控制。
抓物资采购,审批严格把关,精打细算,量体裁衣,减少浪费。
财物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登记到人,对因玩忽职守丢失和损坏财物的人员严肃处理。
另外,还从紧从严控制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及各种不必要的开支。
其次是开流,抓好勤工俭学的收入。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精选7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
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篇1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
良好的学校文化,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所以,为创立一流的农村特色学校,提高学校文化品位,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丰富学校文化生活,充实学校生活内涵,提升教师人文素质,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经镇中心学校领导研究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大力加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为依据,以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构建礼貌、健康、平安、人文、和谐的学校文化体系,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从而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构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学校文化。
二、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副组长:组员:三、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经过学校文化建设,提炼体现时代特征的办学育人理念,构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构成学校的精神文化;经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礼貌创立活动,构成学校的行为文化;经过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构成学校的特有的物质文化;经过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构成学校的制度文化。
四、学校文化建设的资料与实施(一)环境文化建设学校建设1、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上墙;在师生中征集校训。
校训要贴合学校的办学特色。
校训要刻在校门或教学大楼显眼的地方。
风正一帆悬――中江实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摘要:中江实验中学位于特级英雄黄继光的家乡四川省中江县,是一所由享有“全国百所中师名校”美誉的中江师范学校转向的高起点、高规格中学,现今学校占地160亩,师生4000余人。
从2000年转制以来,继承优良传统,开拓进取,硕果累累,先后评为“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绿色模范单位”、“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四川省学校A级食堂”、“德阳市首批重点中学”、“德阳市卫生先进单位”、“德阳市书法教育优秀学校”。
省级科研课题《中师转向学校教师队伍的研究》获德阳市人民政府一等奖,连续14年获得德阳市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高考各年级年年获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
关键词:校园文化“海日生残夜,风正一帆悬”,自2000年转制以来,学校领导层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树校魂,以文化促发展,继承中江师范学校的优良传统,结合现实发展和未来愿景,做好学校战略发展规划,构建学校理念体系,探索出中江实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学校从1905年开始创办师范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但学养深厚,才能卓著,而且爱岗敬业,正直勤奋,求真务实,乐于奉献,为全省特别是中江县培养大批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事业人才。
在学校转向十多年来,不断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人财物的有力保障,也不断得到社会各界普遍支持帮助。
学校历任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大胆创新,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面貌,教室寝室,走廊亭台无不散发文化清香,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中江实验中学以“实”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
《说文》:“实,富也。
”《广雅》:“实,诚也。
”实就是符合客观情况,实事求是,名实相符。
实中的“实”文化解读为“厚实”、“和实”、“尚实”、“修实”。
厚实就是深厚扎实。
办学百年,原中江师范学校培养历届教师,优秀学子,散布各行各业。
至今仍是教育界的中流砥柱。
“和”乃因不同而和,第一指向培养期待,即培养怎样的学生,第二指向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浅谈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策略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一些现状和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进行改进。
目前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以下几个现状。
一方面,校园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不足,很多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都比较简陋,不能满足学生正常的体育活动需求。
体育课程设置单一,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很多学校只注重传统项目的教学,忽略了其他新兴项目的发展。
体育教师的素质也存在差异,有的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无法充分发挥他们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针对现有问题,可以提出以下的发展策略。
学校应加强对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建设,提高体育场地和器材的质量,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
学校应增加体育课程的多样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扩大体育课程的内容,开设更多的新兴项目。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科技手段,将体育教育与科技融合,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提升,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提升教师的素质,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还需要注重体育赛事的组织和活动的开展。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比赛和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育竞技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和综合素质。
学校还可以建立一支优秀的体育俱乐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平台。
通过俱乐部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并培养他们的管理和领导能力。
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提高教师素质以及组织体育赛事和活动,可以推动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学校能够重视体育的重要性,加大投入,推动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做好“三个统一”——以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为例作者:廖冬云,尤先哲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19期廖冬云,尤先哲(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湖南常德415101)摘要: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如何依托现有资源,充分发挥物质文化建设的作用,实现增强文化底蕴、美化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目标呢?我们觉得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应该做到三个方面的统一。
下面以湖南省示范高中———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例予以说明。
关键词: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育人方式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268-02一、在办学理念上做到主旨内涵与外在形式相统一一所成熟的学校不仅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还要有突出特色的办学理念。
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是一所拥有近百年办学历史传统的省属示范高中。
学校创办于1922年,占地面积约189.7亩,现有师生员工近4000多人。
学校最初创建名为“湖南省私立高级隽新小学”,后改为常德隽新初级中学,因为名称中的隽,有指隽拔、隽秀、俊逸之意,可解释为“卓异出众,俊逸超特”、“才智出众的人,出众的才智”、“优异出众,清雅秀丽”、“俊秀飘逸,超群拔俗,才智俊秀的不凡之士”。
新,即革新,创新之意。
原校名的立意旨在通过不断的变革和创新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达到办学卓异出众,超群拔俗之目标;二是培养俊逸超特,才智隽秀的不凡之士。
“隽”是目标,“新”是方法。
学校初创者早就为后人奠定了办学的思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校以此确立了目前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为“隽新”。
以前的校名“隽新”就是学校的灵魂,就是继续传承“隽新”的办学宗旨。
为了贯彻“隽新”这个核心理念,学校将学生助学奖金基金改为“隽新奖学金”;对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教工先进个人名称改为“隽新功臣”;青年老师竞赛优秀个人改称为“隽新之秀”;在完善内涵的同时,在文化建设硬件上进一步加以突显,将“隽新”二字雕刻在灵璧石上,竖立在校门这个醒目的地方,并在石头上的“隽新”下方诠释其内涵;制作了以“隽新”为主题的校徽悬挂在校门右上方;集体作词谱曲了鼎城一中校歌“隽新之歌”,并在校道旁砌台刻在红色大理石上;校园正中央的知鱼池中间的过桥改名为“隽新桥”,并用大理石雕刻镶嵌在桥中央的两侧;学校的多功能会议室改成了庄重、上档次的“隽新讲堂”,供教师上课,名家讲学;进校门的主校道也改名为“隽新路”。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3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通用3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篇1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工作统一部署,结合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办学实际,经过大量资料收集和分析,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学校简介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校创建于1945年9月,由东林矿业公司万盛煤矿员工子弟小学校开办;1950年更名为“西南工业部四0三煤矿子弟学校”;1951年更名为“公私合营东林煤矿职工子弟学校”;1959年9月更名为“鱼田堡煤矿子弟校”;1965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职工子弟校”;1968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机修厂子弟校”;1978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第二职工子弟校”,1982年9月成立“南桐矿务局中学校”;1983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第一中学校”;20__年1月更名为万盛区东林初级中学校,20__年11月,学校恢复高中办学,更名为重庆市万盛区东林高级中学,20__年7月,与原进盛实验中学校合并,成立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校。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0203平方米,建筑面积27511平方米。
其中教学楼5栋,实验楼1栋,共计教室78间,功能室19间,办公室47间,会议室5间。
室外塑胶运动场2块,面积8000平方米,室内塑胶运动场923平方米,食堂948平方米,教师宿舍1栋,学生公寓3栋,学生浴室1栋。
目前有班级个,其中高中班,学生人,教职工人。
美术、音乐、舞蹈、计算机等教室基本具备。
二、文化现状学校的诞生与抗战和采煤都有密切的关系,经过70余年风雨,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并逐步形成底蕴厚重的文化理念、办学理念。
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的文化理念是“竹文化”,以培养高尚、正直、有用的人才。
文化特色是“矿工底蕴、修竹气质”。
文化建设方向是“传承·弘扬·拓新”。
文化建设途径是“承载传统文明·打造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