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与防治5-1-1反病毒程序编制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2
GDGM-QR-03-077-B/1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 Commerce毕业综合实践报告Graduation synthesis practice report题目:计算机木马病毒及防治(in En glish) Computer Trojan virus research and prevention系别: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日期:目录一、计算机木马病毒的概述及现状 (1)(一)计算机木马病毒的概念 (1)(二)木马病毒的原理 (1)(三)木马病毒的特征 (3)(四)木马病毒的危害 (3)(五)计算机木马病毒发展 (4)二、计算机木马病毒的伪装方式 (5)(一)修改图标 (5)(二)捆绑文件 (5)(三)出错显示 (5)(四)定制端口 (5)(五)自我销毁 (5)(六)木马更名 (6)三、计算机木马病毒的防治 (6)(一)如何查出木马 (6)1、检测网络连接 (6)2、禁用不明服务 (6)3、检查系统账户 (6)4、对比系统服务项 (7)(二)如何删除木马病毒 (7)1、禁用系统还原 (7)2、安全模式或VGA模式 (8)(三)如何防范木马病毒 (8)1、截断传染源 (8)2、加强计算机防护 (8)3、善用账号保护工具 (8)四、几款免费的木马专杀工具 (9)(一)冰刃 (9)(二)Windows清理助手 (9)(三)恶意软件清理助手 (9)(四)Atool软件 (9)(五)Windows恶意软件删除工具(mrt.exe) (10)五、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内容提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生活对因特网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
因特网使得全世界都联系到了一起。
极大的促进了全球一体化的发展。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各种黑客工具和网络手段导致网络和用户收到财产损失,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木马攻击手段。
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介绍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课程是针对计算机病毒及其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的影响、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反病毒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等内容进行探讨和研究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的威胁,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和传播方式,学习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并学习如何设计和实现反病毒软件。
二、课程目标1.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分类;2.学习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和影响;3.学习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攻击;4.学习反病毒技术和反病毒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三、课程内容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是指侵入计算机中的一段程序代码,通过自我复制和传播达到破坏、篡改、盗窃等目的的恶意程序。
本节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分类、特征和危害等内容。
2.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传播和移动存储介质传播等多种方式。
本节介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以及传播特点等内容。
3.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和检测本节介绍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控制和清除方法,包括杀毒软件的选择和使用、网络安全措施以及对病毒攻击的应急反应等。
4. 反病毒技术和反病毒软件的设计和实现本节介绍反病毒技术和反病毒软件的开发和实现过程,包括反病毒软件的结构设计、反病毒技术的应用以及反病毒软件的性能测试等。
四、课程结构•第一周: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分类•第二周: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第三周: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和检测•第四周:反病毒技术和反病毒软件的设计和实现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课堂讲授是基础,实践是课程核心,教师会带领学生完成反病毒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六、实践环节本课程将安排实践环节,各小组将完成一个反病毒软件的设计和实现,包括软件的安装、注册、升级和功能测试等。
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撰写实践报告和反病毒软件的使用说明书。
七、评估方式本课程将采用课程作业、实践报告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具体比例如下:•课程作业占总成绩的40%•实践报告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30%八、参考资料1.《计算机病毒防范与检测技术》(赵博著)2.《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原理与应用》(韩燕著)3.《反病毒技术及其原理》(陈志斌著)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学生还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资料进行阅读和研究。
计算机病毒知识与防治学习资料一.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为什么叫做病毒。
首先,与医学上的“病毒”不同,它不是天然存在的,是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
其能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它用修改其他程序的方法将自己的精确拷贝或者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从而感染它们,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的这样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1994年2月18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二.病毒起源1983年11月3日,弗雷德·科恩(FRED COHEN) 博士研制出一种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复制自身的破坏性程序,伦·艾德勒曼(LEN ADLEMAN) 将它命名为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ES),并在每周一次的计算机安全讨论会上正式提出,8 小时后专家们在VAX11/750 计算机系统上运行,第一个病毒实验成功,一周后又获准进行5个实验的演示,从而在实验上验证了计算机病毒的存在。
1986年初,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LAHORE),巴锡特(BASIT) 和阿姆杰德(AMJAD) 两兄弟经营着一家IBM-PC 机及其兼容机的小商店。
他们编写了PAKISTAN 病毒,即BRAIN。
在一年内流传到了世界各地。
1988 年3 月2 日,一种苹果机的病毒发作,这天受感染的苹果机停止工作,只显示“向所有苹果电脑的使用者宣布和平的信息”。
以庆祝苹果机生日。
1988年11 月2 日,美国六千多台计算机被病毒感染,造成INTERNET不能正常运行。
这是一次非常典型的计算机病毒入侵计算机网络的事件,迫使美国政府立即做出反应,国防部成立了计算机应急行动小组。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计算机病毒与防治”是信息安全专业中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同时也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群的选修课程。
该课程是为从事信息安全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企业培养具有计算机病毒病毒分析、计算机病毒防治、杀毒软件研发能力的实践型人才。
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的系统学习和实训,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分析技术和防治技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技术通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行后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定位《计算机病毒与防治》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是对信息安全技术的综合运用。
课程对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的形成,能起到关键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并能实现与前、后续课程有机衔接。
课程以具体病毒样本为载体、以解决具体病毒带来的危害的工作流程为依据,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分解嵌入到具体项目中,教学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能够具有病毒分析、病毒程序设计、测试等能力。
同时将能够具备病毒产品销售工程师、防病毒产品测试员、病毒分析员和病毒应急处理工程师等相关岗位的基本工作能力。
三、课程任务结合计算机病毒防治的人才培养需求,本课程的课程任务主要是:(1)掌握病毒基础分析知识:病毒的基本结构,病毒的分类,各种类型病毒的特点,危害性、表现症状,病毒防治的基本方法。
(2)掌握病毒行为分析知识:病毒分析常用工具的基本知识,程序代码解读,病毒行为分析流程设计,关键行为追踪,病毒报告编写。
(3)掌握反病毒程序设计:反病毒程序体系结构,程序读写,病毒特征提取,病毒测试计划。
(4)掌握反病毒体系知识:病毒防治的主动策略、病毒防治的被动策略,反病毒产品的原理和技术特征等。
(5)培养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将《计算机病毒》课程开设成符合教育规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富有特色的课程。
计算机安全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信息的泄露只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发生B.信息的泄露只在信息的存储过程中发生C.信息的泄露在信息的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都会发生D.信息的泄露在信息的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都不会发生【参考答案】 C2.计算机安全在网络环境中,并不能提供安全保护的是__________。
A.信息的载体B.信息的处理、传输C.信息的存储、访问D.信息语意的正确性【参考答案】 D3.下列不属于可用性服务的技术是__________。
A.备份B.身份鉴别C.在线恢复D.灾难恢复【参考答案】 B4.信息安全并不涉及的领域是__________。
A.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B.法律制度C.公共道德D.人身安全【参考答案】 D5.计算机病毒是__________。
A.一种有破坏性的程序B.使用计算机时容易感染的一种疾病C.一种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D.计算机软件系统故障【参考答案】 A6.信息安全属性不包括__________。
A.保密性B.可靠性C.可审性D.透明性【参考答案】 D7.在以下人为的恶意攻击行为中,属于主动攻击的是__________。
A.发送被篡改的数据B.数据窃听C.数据流分析D.截获数据包【参考答案】 A8.被动攻击其所以难以被发现,是因为__________。
A.它一旦盗窃成功,马上自行消失B.它隐藏在计算机系统内部大部分时间是不活动的C.它隐藏的手段更高明D.它并不破坏数据流【参考答案】 D9.下面最难防范的网络攻击是__________。
A.计算机病毒B.假冒C.修改数据D.窃听【参考答案】 D10.计算机病毒平时潜伏在__________。
A.内存B.外存C.CPU D.I/O设备【参考答案】 B11.下面关于计算机病毒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都具有破坏性B.有些病毒无破坏性C.都破坏EXE文件D.不破坏数据,只破坏文件【参考答案】 A12.下面关于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2024年《计算机病毒》教案2024年《计算机病毒》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计算机病毒。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
3、掌握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目标2、3教具准备:相关素材、电脑、投影机、幻灯片等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 ,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进行破坏,使得电脑无法正常使用甚至整个操作系统或者电脑硬盘损坏。
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
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
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
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这种程序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既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
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使机器不能正常运行;重则使机器处于瘫痪,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通常就把这种具有破坏作用的程序称为计算机病毒。
二、计算机病毒的表现和危害计算机受到病毒感染后,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下边把一些经常碰到的现象列出来,供用户参考。
(1)机器不能正常启动加电后机器根本不能启动,或者可以启动,但所需要的时间比原来的启动时间变长了。
有时会突然出现黑屏现象。
(2)运行速度降低如果发现在运行某个程序时,读取数据的时间比原来长,存文件或调文件的时间都增加了,那就可能是由于病毒造成的。
(3)磁盘空间迅速变小由于病毒程序要进驻内存,而且又能繁殖,因此使内存空间变小甚至变为“0”,用户的什么信息也进不去。
(4)文件内容和长度有所改变一个文件存入磁盘后,本来它的长度和其内容都不会改变,可是由于病毒的干扰,文件长度可能改变,文件内容也可能出现乱码。
有时文件内容无法显示或显示后又消失了。
(5)经常出现“死机”现象正常的操作是不会造成死机现象的,即使是初学者,命令输入不对也不会死机。
如果机器经常死机,那可能是由于系统被病毒感染了。
(6)外部设备工作异常因为外部设备受系统的控制,如果机器中有病毒,外部设备在工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出现一些用理论或经验说不清道不明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