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2物态变化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327.00 KB
- 文档页数:6
物态变化温度【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理解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4.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5.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要点梳理】要点一、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的三种状态:(1)固态:像铁钉、冰块这类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2)液态:像水和牛奶这类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3)气态:像空气这类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要点诠释:(1)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在常温下呈现固态的物体一般称固体,如:钢铁、食盐等;在常温下呈现液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液体,如:水、酒精等;在常温下呈现气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2)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情况下都有三种状态,如:常温下铁是固态,加热至1535℃时变成液态;加热至2750℃时,变成气态。
(3(4(5)通常说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
要点二、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摄氏温度:(1)单位:摄氏度,符号℃,读作摄氏度。
(2)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3.温度计:(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玻璃管、液体、刻度等。
(4)特点: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内径是粗细均匀的,温度计的分度值设计的越小,温度计的灵敏度越高。
(5)常用温度计:①实验室温度计(图甲):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精。
②体温计(图乙):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2021秋物理苏科版八(上)第2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一、选择题。
1、在常温下,一定量的空气表现的状态特征是( )A.有固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B.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C.既有固定的体积,也有固定的形状D.没有固定的体积,有固定的形状2、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3、将一支温度计从低于室温的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A.一直升高B.先升高后降低C.先降低后升高D.一直降低4、冬天,小华在家里的卫生间洗澡时,发现通过卫生间墙壁上的平面镜看东西时变得模糊了,洗完澡后,他打开排气扇,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墙上的镜子的表面看东西清晰起来,镜面看东西由模糊变为清晰,是因为在镜子的表面上发生了().A.先熔化,后汽化的物态变化B.先汽化,后液化的物态变化C.先液化,后汽化的物态变化D.先蒸发后凝固的物态变化5、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6、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7、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因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提高节水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和保护好水资源.下列做法符合要求的是( )A .不关水龙头B .垃圾倒入河中C .用喷灌技术灌溉农作物D .边洗漱边放水8、某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得结果为35℃,所测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原因可能是( )A .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B .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不够长C .体温计取出后用手接触了玻璃泡D .体温计取出后没有及时读取温度值9、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B .夏天,雨笼山峦 A .春天,雾绕群峰 C .秋天,霜打枝头 D .冬天,冰封雪飘会儿()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10、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12、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A.地球上水很少,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B.土地沙漠化,使空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C.由于表面气温的作用,水会被不断蒸发掉D.淡水资源不充足,分布又很不均匀,而且人类活动使水不断地受到污染二、填空题。
要点辨析1 .如何理解物质“固”“液”' ,气”三态的转变“固”“液”“气”三态的转变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我们只要搞清转变的原因,就可掌握它们.其转变关系归纳如下:2 .正确认识露、雾、霜、雪、雨自然界中常见的露、雾、霜、雪、雨都是由水蒸气经过某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具体情况简要如下:3 .水的沸腾实验现象观察通过现象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沸腾进行的条件:( l )沸腾只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2 )液体沸腾需要有热.以上两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液体都不会沸腾.疑点辨析1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温度、热量、内能是热学的三个基本概念,但很多同学对这三个概念混淆不清,现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作如下对比.三者的区别:( l )概念不同从宏观上讲,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微观上讲,温度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2)单位不同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内能和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简称焦). ( 3 )影响三者大小的因素不同由于温度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所以,物体内部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反之,分子运动越慢,温度越低.内能包括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其温度、体积一定时,如果状态未发生变化,则其内能也就未发生改变.热量只是反映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物体内能改变的量度,而不是物体内能的量度,因此,我们不能用“含有”, “具有”, “有”,等词说明热量,而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2 .燕发和沸腾的异同点3.影响燕发快慢的因素4.生活中的“汽”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在空气中就含有大量的水蒸气.“白汽”是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一团(或一片)白色的物质.“白汽”既然能够看到,很显然,它不是水蒸气,它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或小液滴.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许多“白汽”“白雾”“白烟”等现象,要把它们区别开来,就必须弄明白它们的成因.( l )锅中的水沸腾后,水面上方将出现“白汽”.将火熄灭,“白汽”会更多.当锅中的水沸腾后,有大量的水变成水蒸气,水面上方的温度比锅内水的温度要低,所以水蒸气在水面上方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当火熄灭后,周围温度降低,使更多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白汽”也就更多.( 2 )盛夏,打开冰箱门,看到“白汽”冒出.打开冰箱门时,冷气会从中冒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便是人们看到的“白汽”现象.( 3)炎热的夏天,冰棍冒“白汽”. 冰棍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逐渐熔化成液态,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温度降低而液化成了无数很细的小水滴,看上去就像有一股股白色的汽附在冰棍周围.( 4 )深秋的早晨,会看到漫天“雾气”. 深秋的早晨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大量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就形成了“雾”. ( 5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用弥漫的白色烟雾营造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如果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气,演出不能正常进行.舞台上施放的白雾,是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 6 )制造金属工具时,为增大工件的硬度,将烧红的工件放人冷水中进行淬火,此时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在水面上冒出“白汽”. 烧红的工件温度远大于100 ℃,放人冷水中,工件附近的水迅速达到沸点并汽化.水蒸气升到水面上方,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而液化成小水滴.( 7 )北方的冬天,人在户外呼出“白汽”. 这是因为户外的温度非常低,人嘴里呼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周围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 8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室内,眼镜上会蒙上一层“白雾”.在寒冷的室外,眼镜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一样低,当人戴着眼镜进人温暖的室内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便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眼镜片上,眼镜就蒙上了一层“白雾”,使人无法看清室内的物体.( 9 )喷气式飞机后面常拖着一股“白烟”,甚至还能以蓝天为“纸”、飞机为“笔”,用白烟写出大幅的标语来.飞机尾部的白烟并不是飞机喷出的烟.在天空中有许多无色透明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冷,且空气中又混杂着一些细小的尘粒时,水蒸气就会以这些尘粒为核心凝结成小小的水滴,这些成群的水滴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在晴朗的天空,水蒸气的温度很低,但没有凝结核,所以无法形成小水滴,过冷的水蒸气遇到这些小颗粒,就形成大量小水滴,它们就是飞机后面拖出的那条白白的、人们以为是烟的“长尾巴”.例题:例1: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请按照正确的顺序,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A .取适当的温度计B .观察它的量程C .认清此温度计的分度值D .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E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都浸人被测液体F .放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G .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H .对温度计进行读数正确的顺序为:DABCEFHG .例2 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 )A .放入沸水中煮B .放入温开水中泡C .用酒精棉花球擦洗D .用干净的自来水冲洗例5没有电的地方有时使用如右图所示的“罐中罐冰箱”来保存食物.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有潮湿的沙子.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沙子上浇水,这样就能起到食物保鲜的作用.潮湿的沙子的作用是;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 .例6某水银温度计的玻璃管上刻有110 格均匀刻度线,当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计内的水银液面在10 格处,当玻璃泡放人1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液面在60 格处,通过计算可知:( l )温度计上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值是( 2 )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每一小格代表温度值是2 ℃/格.该温度计测量范围是:一20~200 ℃.例7.如下图所示,甲杯中是热水,乙杯中是常温的冷水.我们会看到甲杯中的水“冒热气”,而乙杯中的水“不冒热气”.请回答“冒热气”是什么物理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热水“冒热气”和冷水“不冒热气”的原因.“冒热气”是液化现象.热水上方会产生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水蒸气,水蒸气放热要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热气”.常温下的冷水上方,尽管也有水蒸气,但在没有温度差的环境中不发生放热现象,因此水蒸气不能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热气”.例8 夏天,在天平左盘中放一敞口玻璃杯,杯中有一块冰块,右盘中放有一定质量的祛码,这时天平是平衡的,过了几分钟后,天平失去了平衡,天平向倾斜了,原因是 . 本题的突破口就在于左盘敞口杯中的冰块.右盘的祛码自然状态下是不会改变的,天平由平衡到一段时间后失去平衡,左盘到底是变重还是变轻,成了利断倾料的关忱水分蒸发是一种可能情况,但几分钟内不足以使天平失去平衡(变化量太小),主要原因在于放有冰块的杯子表面会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附着上一层水珠,从而增加左盘的质童,所以天平会向“左”倾斜。
物态变化温度的测量班级:姓名等第一、填空题( 40分)1.先把两手同时放人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这个事实说明。
2.物体的叫温度。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制成的。
3.请将下列各题中说法不恰当之处改正过来:(1)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8度。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学过物质热胀冷缩知识后,李杨和同学们分别用不同的材料自制温度计,他们规定自制温度计的分度值都是1℃,但在制作中发现同学们自制温度计的分度值长度不同。
(1)请你猜想,温度计分度值的长度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只猜一个)并预测这个因素变化时,对分度值有什么影响?(2)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只答出两点即可)5.温度单位是这样规定的:把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6.人感觉到的最舒适的房间温度为,我们所说的温水的温度大约为,人的正常体温为。
医用体温计的测温范围(也就是量程)一般是。
一般寒暑表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分度值是,而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7.体温计与一般常用温度计相比,一个重要的不同点是,体温计可以读数,玻璃管中的水银不会自动地退回下面的玻璃泡。
当用它测量过某人的体温,想再用它测另外一个人的体温时,必须先。
其他温度计则不能这样做。
8.不同物质在升高同样的温度时它们膨胀的多少是不同的。
如果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当温度变化时这样的双金属片就会弯曲。
(1)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取长、宽、高都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紧紧铆在一起,用酒精灯火焰在其任何一面下方加热。
如图所示现象:双金属片将向弯曲。
表明:同样受热时,膨胀得比大。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把它制成。
二、选择题(30分)1、某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得结果为35℃,所测温度低于实际温及其原因可能是( )A.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B.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不够长C.体温计未与身体直接接触D.没有及时读出体温计显示的数值2.使用玻璃管温度计,为了防止管内液体膨胀时胀破玻璃管,必须注意( ) A.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B.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C.温度计的长度.D.温度计玻璃泡的大小.3.如图所示是温度计读数时的三种视线a、b、c.其中正确的视线方向为( )A.a B.b C.c D.都不正确4.甲、乙两只准确的水银温度计,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两只温度计细管的内径相等,若以℃为单位,当周围温度改变时( )A.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大,因此甲的读数比乙的大B.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小,因此甲的读数比乙的小C.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大,但读数仍与乙的读数相同D.甲、乙水银柱长度的变化相同,因此两温度计读数相同5.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6.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7.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错误的说法是( ).A.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B.测量前应先估测待测物体的温度,以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C.读数时应该让温度计离开待测物体D.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相平8.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一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水温30℃40℃50℃60℃70℃80℃除去奶渍所需时间28秒12秒6秒4秒12秒17秒根据表中有关实验数据判断,用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的水温条件可能是……()A.80℃ B.60℃ C.50℃D.30℃9.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物态变化物质的三态汽化液化【学习目标】1、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2、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吸热;与之相反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时放热。
3、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忆一忆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要点1】液化【想一想】水汽化变成水蒸气。
那么,气态水究竟是如何变成液态水?【做一做】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见书)【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一学】(1)液化:物质由____变为____。
例如:雾、露都是由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壶嘴冒出的“白气”、冰棒冒的“白气”、口中呼出的“白气”等也都是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小水滴。
(2)液化___热。
液化与汽化的过程是相反的,既然液体汽化要吸热,那么气体液化就要放热。
如冰箱的制冷剂在外面的冷凝器中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将从冰箱内吸收的热量释放出来,起到制冷的作用;【试一试】为什么被1000C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1000C的水烫伤更为严重?【做一做】演示乙醚汽化与液化的实验(3)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被液化。
(2)压缩体积。
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如:液化石油气、氧气瓶二、对学群学三、展示与预设四、整理导学案1、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吸热;与之相反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时放热。
2、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学生出现的问题五、达标测试〖1〗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的作用是 ( ) A.阻止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 B.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C.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沸腾 D.阻止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沸腾〖2〗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
教案: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学年:20232024学年版本: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第二章《物态变化》的复习课。
复习的主要内容包括:1. 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物态变化的过程和条件:吸热和放热的过程,以及温度、压强等条件对物态变化的影响。
3. 物态变化的应用:如生活中的制冷、制热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和过程,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够分析不同条件下物态变化的特点。
3.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和过程。
难点:物态变化的条件,以及不同条件下物态变化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冰棍融化、水蒸气凝结等,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和过程,以及物态变化的条件。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如冰棍融化的过程、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的过程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原理。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5.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如观察冰棍融化的过程、观察水蒸气凝结的过程等,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第二章《物态变化》1. 定义: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2. 分类: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3. 过程:吸热和放热的过程。
4. 条件:温度、压强等。
七、作业设计:(1) 冬天,室外的水管为什么会冻裂?(2) 夏天,为什么冰箱里的饮料会结霜?2. 请举例说明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1. (1) 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冰,体积膨胀,导致水管冻裂。
2.5 水循环一.教学目的: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
通过水循环导图的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2.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知道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水循环的认识,培养学生自我进行知识梳理,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以问导学〗1.复习: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请在下表中的横线上填上物态变化名称,在括号内填上吸放热情况。
2.认识水循环(1)观察书中图2-39水循环示意图。
a.将对应的水的状态变化填入书中图中的空格。
b.在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固态 气态 液态 ( ) ( ) ( )( )( ) ( )(2)请将这些变化以及对应的吸放热情况进行归纳并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3)物态变化中的能量转移物态变化中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 ,放热的物体能量 .这表明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同一物体气态时具有的能量比液态时 (多或少), 同一物体液态时具有的能量比固态时 (多或少).(4)在水的循环中,云、雨、雪、露、雾、霜、雹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参见书P51-P52页)云的形成雨的形成雪的形成露的形成雾的形成霜的形成雹的形成3.珍贵的水资源(1)为什么说水是人类珍贵的资源?a.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植物生长北极熊饮水b.用水发电、灌溉、航运三峡航运黄河小浪底水电站c.自然美景壶口瀑布九寨沟(2)过度用水及水污染的危害过度用水的危害水污染的危害“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为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白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
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图中的()A.B.C.D.2.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表示熔化过程,其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该曲线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D.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4.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如图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液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汽化,后凝华D.先液化,后汽化5.风把汗水吹干的过程中,汗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不需要吸热的是()A.杯子里的冰化成水B.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C.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在“冒汗”7.《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很多美食,在烹饪的过程中常能看到一些物理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牛肉火锅中正在沸腾的水温度保持不变B.蒸好的水晶虾饺冒出“白气”是水蒸气C.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D.煮饺子时盖上锅盖,可以节约加热时间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C.“窗花”是水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要放出热量D.冰块液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9.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D.用久了的电灯泡玻璃壁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发生了汽化和凝固现象10.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11.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12.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A卷
一、选择题
1.去年冬季我地气温最低达-5℃,正确的读法是()
A.负5摄氏度 B.负摄氏5度 C.摄氏负5度 D.零下5度
2.把0℃的冰放进0℃的水中,若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则:()
A.冰会增多,水减少 B.冰会减少,水增多
C.冰多则水就会凝固;水多则冰就会熔化 D.冰和水的多少跟原来的相同
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B.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温度不断升高
C.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热, D.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4.在夏天会看到冰棒冒出“白气”,这是因为()
A.冰棒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升华产生的水蒸气
C.冰棒熔解成的小水珠 D.冰棒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5.灯泡用久了玻璃壳会发黑,这是由于()
A.灯丝上的少量钨遇热熔解,变冷后凝固B.灯丝蒸发和凝固形成的
C.灯丝的汽化和凝华形成的 D.灯丝的升华和凝华形成的
6.炎热的夏天,以下可以有效降低室内
..温度的方法是()
A.打开正在工作地电冰箱的门 B.打开风扇,并且调到转速最大的档位.
C.关闭房门 D.在地面上适当地洒些水.
7.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A.碘加热时变为蒸气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8.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
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9.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的汽化的现象
1
2
C .衣柜中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是樟脑汽化的结果
D .只有达到100℃,水才能沸腾
10.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的主要
目的是( )
A. 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B. 进行消毒
C. 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 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11.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0℃、―
38℃,
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用
( )
A .酒精温度计
B .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
C .水银温度计
D .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
二、填空题 12.如图2-23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温度计是根据 性质而制成的.分度值为 .
13.有一种测量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如图2-24.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
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
较 ,这是因为湿布中的水在 时要吸热,在一定的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
表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越 .
14.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不能适应时,会出现体温升高、头痛、眩晕、恶心等中暑症
状.在患者身上擦酒精可以缓解症状,其道理是:___ ___ _______.
15.下面有几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各属什么物态变化:(1)湖面结冰: ;(2)烧水时看到
“白气”: ;(3)自来水管“出汗”: ;(4)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 ;(5)冰箱中取出冰棒冒“白气” .(6)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
失了,这是_______现象.(7)冬天,嘴里呼出“白气”,这是______现象.(8)深秋晚间会“下霜”,
这是______现象.(9)戴眼镜的人,冬天从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
现象.(10)出炉后的钢水又会变成钢锭,是______现象.(11)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会干了,这是
_____现象.
16.将下图2-25中括号中内容填写完整.
第
图
2-23 图2-24 图
2-25 图2-26
17.某同学做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如图2-26所示(标准大气压下).
(1)图中t1表示温度为 .
(2)线段表示水在沸腾.从加热计时开始经分钟水沸腾.
(3)到B点不再加热,水还能沸腾吗?说明理由.
18.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推动下,开始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飞行.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⑴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填“固”、“液”或“气”)态的,它是通过既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⑵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后形成的.
请你也举出一个生产技术或生活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整环境温度的例子:
⑶飞船返回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飞船,科学家在飞船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从而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B卷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