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18
小区公共设施与设备维护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小区公共设施与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保障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维护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小区内所有公共设施与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
二、公共设施与设备的范围小区公共设施与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供电系统:包括配电室、变压器、配电柜、电缆等。
2、给排水系统:包括水泵房、水箱、水管、阀门、下水道等。
3、消防系统:包括消防栓、灭火器、消防通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4、电梯系统:包括电梯轿厢、电梯机房、电梯控制系统等。
5、弱电系统:包括门禁系统、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等。
6、道路与停车场:包括小区内的道路、停车位、停车场设施等。
7、绿化与景观设施:包括花草树木、花坛、景观小品、灌溉系统等。
8、公共照明系统:包括路灯、楼道灯、景观灯等。
9、健身与娱乐设施:包括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
三、维护管理责任划分1、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公共设施与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制定维护计划和预算,组织实施维护工作,并对维护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
2、小区业主委员会负责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的维护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维护计划和预算的制定和审核。
3、小区业主应爱护公共设施与设备,不得擅自损坏或改变其用途。
如发现公共设施与设备存在问题,应及时向物业管理公司报告。
四、维护管理工作的要求1、定期巡检物业管理公司应安排专人定期对公共设施与设备进行巡检,巡检周期根据设施与设备的类型和重要性确定。
巡检内容包括设施与设备的运行状况、外观、安全性能等,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处理。
2、维护保养(1)根据设施与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维护手册,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的内容、周期和责任人。
(2)维护保养工作应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确保设施与设备的性能良好,延长使用寿命。
(3)对于重要的设施与设备,如电梯、消防系统等,应委托专业的维护保养单位进行维护保养,并签订维护保养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总则为加强公共安全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公共安全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的公共安全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施、安全疏散设施、监控设施、应急照明设施等。
三、组织与管理1. 成立公共安全设施维修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具体实施与监督。
2. 设立公共安全设施维修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维修管理工作。
3.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公共安全设施维修管理工作。
四、维修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对公共安全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保养,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2. 安全第一,质量为本。
维修工作必须遵循安全、规范、高效的原则。
3. 及时、高效、便民。
维修工作要确保及时响应、高效处理、便民服务。
五、维修流程1. 定期检查:公共安全设施维修管理办公室负责每月对公共安全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 报修处理:发现设施故障时,应及时上报维修管理办公室,由其安排专业人员或维修队伍进行维修。
3. 维修实施:维修人员按照维修方案进行维修,确保维修质量。
4. 验收与反馈:维修完成后,由维修管理办公室组织验收,对维修效果进行评估,并向相关部门反馈。
六、维修保障措施1. 设备与材料保障:公共安全设施维修管理办公室负责购置维修所需设备、材料,确保维修工作顺利进行。
2. 人员保障: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经过培训后方可上岗。
3. 技术保障:维修管理办公室定期对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维修水平。
七、奖惩制度1. 对认真履行职责、成绩显著的维修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维修规定、造成设施损坏或安全隐患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3. 对故意破坏公共安全设施的行为,依法予以严惩。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公共安全设施维修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公共安全设施维修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
小区公共设施与设备维护管理制度一、维护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个小区中,公共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是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有效的维护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保障设施和设备的良好状态,还能够促进小区内部秩序的稳定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和谐相处。
因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区公共设施与设备维护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二、公共设施与设备的范围和分类1. 公共设施的范围和分类公共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公园、花坛、篮球场、游泳池、健身房、停车场、门禁系统等。
这些设施的分类可以根据其功能和使用方式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进行维护管理。
2. 设备的范围和分类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梯、消防系统、水电设备、照明设备等。
同样,根据设备的特性和使用需求,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更好地进行维护管理。
三、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为了确保公共设施和设备的正常维护,小区应当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确保其切实执行。
以下是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的重要步骤:1. 设立专门机构小区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者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监督公共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工作,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 制定规章制度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包括对公共设施和设备的使用规定、维护保养的方法和周期、责任分工等,以确保有关规定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和监督。
3. 资金保障小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资金来源和使用的制度,确保公共设施和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修缮费用得到足够的保障。
4. 维修事故处理当设施和设备发生故障或者损坏时,管理机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并记录相关情况,以便今后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5. 监督与考核小区居民可以通过投诉建议等方式参与对公共设施和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处理并进行相应改进。
同时,还应当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对管理机构的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
四、居民的权利和义务除了小区管理机构的责任外,居民在公共设施和设备维护管理中也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以下是居民应当遵守的权利和义务:1. 使用权利居民有权使用小区公共设施和设备,但需按照相关规定使用,不得出现违规使用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
公共设施管理制度公共设施管理制度公共设施管理规定八篇(实用优秀8篇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是维护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做事的底线要求。
你所接触过的制度都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作者勤劳的小编首席为大家收集的公共设施管理制度公共设施管理规定八篇(实用优秀8篇。
公用设施管理制度篇一一、目的'规范公用设施维护管理。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xx嘉园管理处维修值班人员的值班管理。
三、职责1、维修人员严格执行公共设施维护管理制度。
2、工程部主管负责监督、检查。
四、工作流程1、管理处负责小区内公用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检查维护,确保设施、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公用设施、设备标识系统规范完整、准确无误。
3、市政公用设施、设备如发生损坏,立即通知市属有关部门维修更换。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挪用公用设施、设备。
公用设施管理制度篇二1、公用设施指商场内所有公用设施(电梯、楼梯、中央空调、消防系统、配电发电系统、供水设备设施、公用照明等)。
2、商场内公用设施的日常监理水电工在不影响商场内其他设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部分维修工作的开展,以保证商场的。
正常经营秩序及维修后的正常恢复。
水电值班人员应在日常巡视中对公用设施进行巡视,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在值班记录表上作出记录并及时处理。
3、故障状态的处理公用设施的小型故障由水电工自修,影响较大或技术难度叫大时应向上一级领导报告做签呈并跟踪,同时将处理结果记录在值班记录上。
公共设施管理制度篇三2018年公共设施管理制度为加强公司办公设施的维护、管理,保障公司财物的完好,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增加使用年限,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公共财物维护1、爱护公司财物和设施。
严禁在墙壁、桌椅上乱钉、乱刻、乱划或拆卸原配件,造成损坏由当事人照价赔偿。
2、严禁在洗手池、便池扔报纸、卫生纸、卫生巾及其他废弃物,保持地下水畅通,造成下水道堵塞的均有当事人承担全部疏通费用。
公共区域设备设施维修保养管理制度公共区域设备设施维修保养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日常设备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为规范日常设备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工程部日常管理制度。
3.职责3.1工程部运行人员按要求巡查及填写相关表单;3.2工程部主管/领班定期对当天表单进行检查、梳理及登记;3.3工程部主任每月必须进行不少于一次抽查;3.4工程部负责人每月必须进行不少于一次抽查。
4.工作程序4.1.室内外照明设施的维护保养为了保证外观整洁美丽、延长物业设施的使用寿命和节约运行成本,各物业管理处工程维修部除了进行正常操作运行、日常维修和紧急故障处理外,还需根据物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维修保养计划,保洁人员清扫时安防与物业管家巡查时发现问题应及时报修工程部,具体规定如下:4.1.1保洁人员负责对照明设施定期清扫,保证其正常照明亮度;4.1.2搜检灯泡以及灯罩是不是完好,如有损坏需及时报修工程部更换;4.1.3道路灯搜检灯杆及灯杆底座无有没有损坏,保持良好的灯具外观;4.1.4搜检安装在受震惊较大场所的灯具防震措施是不是牢固,灯泡和灯管有没有松动或脱落,如有则应及时进行维修;4.1.5检查电灯线路有无破损,如有破损则应更换电线;4.1.6特殊场所的防潮、防尘型灯具应定期对其密封性进行搜检,发现有锈蚀损坏和密封失效等现象应及时修复和更换;4.1.7对于应急照明系统应每年搜检其完好程度,每次搜检应进行通电测验和测量绝缘电阻。
4.2外墙、围墙4.2.1每年有计划对外墙进行一次清洁保养,发现面砖损坏,及时修复;4.2.2每两年对外墙刷涂料的部位,如阳台底部等处刷一次涂料;4.2.3每两年对所有铁制门、栏杆等油漆一次。
4.3内部大堂、走道和楼梯4.3.1每年对公寓内部大堂、电梯厅、走道和楼梯进行一次全面搜检、发现地砖和墙砖的损坏,应及时修复;4.3.2每二年对楼梯的墙面重新刷一次涂料;4.3.3每两年对楼梯的踢脚线重新油漆一遍。
公共设施设备管理维护制度1. 维护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共场所内的各种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
2. 责任部门1.设施设备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紧急维护和修理。
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所辖区域设施设备的维护检查,并帮助设施设备部门处理问题。
3. 维护流程1.定期检查:设施设备部门应每月对各个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包括但不限于电路、水管、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报修:若发觉设备故障或损坏,应适时报修至设施设备部门。
设施设备部门接到报修任务后,有义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维护和修理任务。
3.维护和修理记录:设施设备部门应建立设备维护和修理记录,包括设备故障情况、维护和修理人员、维护和修理时间、维护和修理费用等,便利日后做出维护决策。
4.维护和修理结果反馈:维护和修理结束后,设施设备部门应向报修人反馈维护和修理结果。
若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维护和修理任务,应适时向报修人说明情况,并以书面形式说明原因。
4. 质量考核1.维护效果评定:设施设备部门和各部门负责人应在维护和修理结束后评定维护效果,依照维护效果进行成绩评定,以便日后优化维护和修理质量。
2.报修率:设施设备部门应监测报修率,针对报修率过高的设备进行更新或更换,确保设施设备安全运行。
3.维护和修理周期评价:设施设备部门应将设备维护和修理周期作为绩效评估的紧要指标,并对维护和修理周期做出适当调整。
5. 紧急情况处理1.紧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天气突变、设备故障导致的不安全等。
在此类情况下,设施设备部门应适时响应,开展紧急处理工作,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和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2.紧急情况处理过程中,设施设备部门应尽可能固定通知各部门负责人帮助前来处理紧急情况。
应在工作结束后,适时将处理情况向各部门做出反馈。
6. 收尾工作维护完成后,设施设备部门应做好收尾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布置、清理工作场所,防止由于维护工作而产生的二次污染。
同时,应做好维护和修理记录的存档工作,以便后续查询。
公交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公交设施和设备是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乘客提供便利和舒适的出行环境。
为了保障公交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公交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设施管理制度1.设施维护责任(1)公交公司应建立设施维护部门,负责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2)设施维护人员应定期巡检设施,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
(3)设施维护部门应与相关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维护设施的良好状态。
2.设施维护计划(1)设施维护部门应制定设施维护计划,明确设施的日常维护内容、频次和责任人。
(2)设施维护计划需要根据设施的使用情况、环境变化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3)设施维护部门要做好设施维护记录,及时分析问题,改进维护计划。
3.设施保洁管理(1)设施保洁应按照规定的频次和标准进行,保持设施的干净整洁。
(2)设施保洁应采用环保清洁剂,避免对设施造成损害。
(3)设施保洁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提高保洁效率和质量。
4.设施损坏报修(1)乘客应在发现设施损坏时及时向公交公司报修。
(2)公交公司应设立便捷的报修渠道,便于乘客进行报修。
(3)公交公司应设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派人维修损坏设施。
5.设施更新(1)设施更新应根据使用寿命、技术更新等因素进行判断和决策。
(2)设施更新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更新。
(3)设施更新应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影响正常运营。
1.设备巡检(1)设备管理部门应设立巡检制度,定期对公交车辆等设备进行巡检。
(2)巡检人员应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故障处理方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巡检记录应详细记录巡检情况,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设备保养(1)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设备保养计划,明确保养内容、频次和责任人。
(2)设备保养应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工作特点进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设备保养要加强对零部件的维护,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
公共设施与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保障公司公共设施与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保证员工生产生活环境的舒适与安全,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订立,并适用于公司全部公共设施和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部门、各类公共设施与设备的维护管理。
第三条定义1.公共设施:指公司内部所供应给员工使用的房间、走廊、休息室、卫生间、饮水机等公共区域和设备。
2.设备:指公司全部生产设备、办公设备、通讯设备、安防设备、电子设备等。
第二章责任与权限第四条责任1.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和监督公共设施与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
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内公共设施与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3.员工有责任保护和正确使用公共设施与设备,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第五条权限1.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有权对公共设施与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进行计划、引导和检查。
2.各部门负责人有权对本部门公共设施与设备的维护进行组织和管理。
3.维护人员有权进入各类设备区域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
第三章日常维护管理第六条防备维护1.公共设施与设备的防备维护工作要定期进行,防备维护包含但不限于定期巡检、清洁、润滑、更换易损件等。
2.各部门应订立相应的防备维护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并按计划进行维护工作。
3.维护和修理部门负责帮助各部门订立防备维护计划,并供应技术引导和支持。
第七条故障维护和修理1.公共设施与设备显现故障时,应及时报修,并由维护和修理部门进行维护和修理。
2.维护和修理部门应设立故障报修通道,并及时响应和处理报修恳求。
3.维护和修理部门应及时进行故障排查、维护和修理和恢复工作,并记录维护和修理情况和结果。
第八条技术培训1.维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公共设施与设备维护的相关培训,提高技能和知识水平。
2.维护和修理部门应组织技术培训,包含但不限于维护流程、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使用方法等内容。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九条安全检查1.公共设施与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要定期进行,包含但不限于电气安全检查、防火检查、疏散通道检查等。
小区公共设施与设备维护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区成为现代社会居民居住的主要场所。
为了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优质的居住体验,小区公共设施与设备的维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小区公共设施与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进行详细探讨。
二、管理范围与责任1. 公共设施范围公共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小区内的道路、停车场、绿化带、儿童游乐场、健身器材、停车场、电梯等。
2. 管理责任分工(1)物业公司:物业公司作为小区维护管理的主要责任方,应负责全面的设施和设备管理工作,包括维修、保养、更新等。
(2)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作为业主利益代表,应监督物业公司的设施维护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
(3)业主:业主也是小区的一份子,有责任遵守小区管理制度、正确使用公共设施,及时向物业公司反馈问题。
三、设施维护管理的措施1. 设施巡查与定期检修物业公司应设立专门的巡查人员,定期对小区公共设施进行巡查,如发现故障或损坏应及时修复。
同时,还要制定设施定期检修计划,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维护保养管理物业公司应建立设施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购置、维修、保养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维护保养计划。
设备保养包括定期清洁、润滑、检查等工作,以确保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3. 紧急维修处理当公共设施发生紧急故障时,物业公司应设立紧急维修热线,并及时响应,迅速进行维修处理,以保障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
4. 节约用能与环保措施物业公司在维护管理过程中应将节约用能和环保纳入考虑范围,减少设施设备的能耗,推广使用环保材料,提高小区整体环境素质。
四、管理制度及问责机制1. 管理制度物业公司应根据小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向业主公开,以确保维护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2. 问责机制物业公司应建立问责机制,对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进行追责,包括但不限于警告、扣除绩效工资、解除合同等。
五、业主参与与反馈渠道1. 业主参与物业公司应积极与业主进行沟通,定期召开业主会议,听取业主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公共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公共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公共设施设备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它的主要目的是确
保公共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升公众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
的公共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的内容:
1. 设备巡检维护:制定设备巡检计划,定期对公共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
备的安全可靠性,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
2. 设备维修管理:建立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明确设备故障的报修渠道和流程,及时响
应和处理设备故障,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3. 设备保养管理:制定设备保养计划,定期进行设备保养工作,包括清洁、润滑、调
整等,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4. 设备更新升级:根据设备年限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制定设备更新升级计划,及时对
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或升级,提升设备的功能性和效能性。
5. 设备使用管理:建立设备使用规定,明确设备的使用规范和禁止行为,保护设备的
安全和完好。
6. 设备台账管理: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维修记录和更新升级情况,
提供设备管理的依据和参考。
7. 设备培训管理: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提供
良好的设备管理服务。
8. 反馈处理机制:建立反馈处理机制,及时处理用户对设备问题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改进设备管理工作。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公共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的内容,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制度的有效执行和监督也是确保公共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