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理与施肥技术(培训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716.50 KB
- 文档页数:36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重点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第一章合理施肥的原则一、概念1 养分归还学说:○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包括籽粒和茎杆)必然从土壤中去走大量养分;○2如不正确地规还养分与土壤,地力必须会逐渐下降;○3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4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和氮元素)。
2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重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3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二、1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元素:氮和磷。
2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1养分归还学说②最小养分律③报酬递减律④因子综合作用律3合理施肥遵循的基本原则:○1平衡施肥○2首先满足最小养分○3肥料效益是指导施肥的又一基本原则。
○4合理施肥必须考虑作物增产的综合因素。
○5合理施肥必须从农业生态的大农业观点出发。
4如何理解最小养分律:○1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某种对作物需要来讲相对含量最少而非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2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
○3继续增加最小养分以外其他养分,不但难以提高作物产量而且还会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作物营养特性土壤养分与施肥一、概念1趋肥性:根系能迅速伸到土壤养分相对丰富的地方,以扩大吸收养分的范围,根系的这种特性称为趋肥性。
2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3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总学时:40学时总学分:2学分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等专业的专业课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合理施肥的重要性、施肥科学的发展趋势,初步掌握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系统掌握施肥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施肥新技术,为指导农业生产中的肥料资源的合理施用打下坚实的知识与技术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具有作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学、等方面的知识基础,学习过程中能够积级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三、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 2学时一、施肥的效应二、世界施肥科学的发展历史三、当前施肥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四、施肥科学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五、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 1.5学时第一节养分归还学说一、养分归还学说的基本内容二、养分归还学说的发展第二节最小养分律一、最小养分律的基本内容二、最小养分律的发展第三节报酬递减律与米氏学说一、报酬递减律与米氏学说的基本内容二、米氏学说的作用三、米氏学说的发展第四节因子综合作用律一、因子综合的分类二、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内容三、因子综合作用的内涵与作用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与依据 1.5学时第一节施肥的基本原则一、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二、协调营养平衡原则三、增加产量与改善品质相统一原则四、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五、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原则第二节施肥的基本依据一、作物营养特性二、土壤特性三、肥料性质四、气候条件五、耕作栽培制度第三章养分平衡施肥法 2学时第一节地力差减法一、几个参数的确定二、肥料用量的计算第二节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一、土壤有效养分校校正系数的概念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的测定步骤三、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在养分平衡施肥中的应用实例第六章肥料效应函数法 5学时第一节肥料的产量效应一、肥料效应的一般概念二、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及性质第二节肥料产量效应的经济分析一、肥料产量效应的阶段性二、合理施肥的经济界限三、肥料养分的经济最佳配比四、有限量肥料的经济最佳分配第三节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一、单元肥料效应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二、多元肥料效应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三、区域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第五章营养诊断施肥法 4学时第一节营养诊断的依据一、土壤营养诊断的依据二、植株营养诊断的依据第二节营养诊断的方法一、土壤营养诊断的方法二、植株营养诊断方法三、其他诊断方法第三节营养诊断指标的建立一、土壤营养诊断指标的建立二、植物营养诊断指标的建立第六章施肥技术的组成要素 2学时第一节施肥量第二节施肥时期一、基肥二、种肥三、追肥第三节施肥方式一、土壤施肥二、植株施肥第四节其它施肥方式一、灌溉施肥二、免耕施肥三、机械化施肥与自动化施肥四、飞机施肥五、精准施肥第七章农化服务与施肥 2学时第一节农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一、农化服务的形成与发展二、农化服务的组织形式第二节农化服务机构的运作一、土壤和植株分析是农化服务的基础二、研究肥料配方是农化服务的关键三、生产复混肥是农化服务的物质载体四、农民是农化服务的对象第三节农化服务体系的结构模式一、常见的农化服务模式二、土壤测试试验室的农化服务体系的设想第八章大田作物营养与施肥 4学时第一节水稻营养与施肥一、水稻需肥特性二、水稻施肥技术第二节小麦营养与施肥一、小麦的营养特性二、小麦施肥技术第三节玉米营养与施肥一、玉米需肥特性二、玉米施肥技术第四节烟草营养与施肥一、烟草的营养特性二、烟草的施肥技术第五节棉花营养与施肥一、棉花需肥特性二、棉花的施肥技术第九章蔬菜营养与施肥3学时第一节蔬菜的一般营养特性第二节蔬菜的常规施肥技术第三节保护地蔬菜施肥技术第四节无公害蔬菜施肥技术第十章果树营养与施肥 2学时第一节果树营养特性第二节果树施肥技术第十一章测土施肥技术规范 2学时一、野外调查二、采样测试三、田间试验四、配方设计五、校正试验六、配方加工七、示范推广八、宣传培训九、数据库建设十、效果评价十一、技术创新十二、耕地地力评价四、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谭金芳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第一节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调节作物营养,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增产的措施。
合理施肥考虑两个标准:一是产量标准,单位重量的肥料能换回更多的农产品;二是经济标准:较少肥料投资获得较高产量的同时,降低施肥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不可替代律植物必需各种营养元素,尽管植物对它的需要量有所不同,但就他们对植物的重要性来讲,都是同等重要的,因为他们各自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不可替代。
各种大量元素固然对植物十分重要,不可缺少,微量元素缺少同样也会影响之物的生长发育,并在产量上反映出来。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各种养分虽然不能互相替代,但在数量上却有多有少,差别较大。
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为此需要通过施肥加以调节,使之大体符合作物的需要,以维持养分的平衡。
这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因为土壤中任何一种必需养分供给不足时,作物的生长都会受到明显的抑制,产量不可能提高。
如果施肥过多,尤其是偏施某种养分,会破坏养分平衡,影响作物对其他养分的吸收,还浪费肥料,降低产量和品质,甚至污染环境。
二.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仅从土壤中吸取为其生活所必需的矿质养分,由于不断的栽培作物,这种吸取势必引起土壤中矿质养分的消耗,长期不归还这部分养分,会使土壤变得十分贫瘠,甚至寸草不生。
轮作倒茬只能减缓土壤中养分的消耗和教协调的利用土壤中现存的养分,而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从土壤中取走的养分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否则就是掠夺式的农业生产。
养分虽然需要归还,但并不是植物取走的所有养分都必须全部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应当归还哪些养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判断。
如植物需要氮磷钾的数量较多,而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少,就要经常以施肥的方式补充。
作物发育需要较多的钙,我省石灰性土壤含钙较多,土壤本身的含钙量就能满足作物的需要,就不必施肥加以补充。
三.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决定植物产量的确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少的有效养分,在一定限度内,产量随着最小养分的增减而变化。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一、施肥原理作物施肥是为了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
施肥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养分供应:作物需要不同的养分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包括主要元素(氮、磷、钾)、次要元素(钙、镁、硫)以及微量元素(锌、铜、锰等)。
施肥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足够的养分供应,满足作物的需求。
2.养分吸收:作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不同养分在土壤中的吸附和释放特性不同,因此施肥时需要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含量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式。
3.养分转运:施肥后,养分需要通过植物体内的转运系统被输送到需要的部位。
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在植物体内通过根系、茎、叶等组织间的转运来满足作物的需求。
二、施肥技术作物施肥技术是指根据施肥原理,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和施肥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以下是常用的施肥技术:1.基础施肥:在播种或栽植前,将适量的有机肥或化肥施入土壤中,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基础施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为作物的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追肥:在作物生长期间,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适时进行追肥。
追肥可以补充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消耗的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追肥的方法有根际追肥、叶面追肥等。
3.深层施肥:对于根系生长较深的作物,可以采用深层施肥的方法。
深层施肥可以使养分更好地被根系吸收,增加养分利用效率,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定向施肥: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养分配比和施肥方法,进行定向施肥。
定向施肥可以充分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减少养分的浪费,提高施肥效果。
5.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具有互补的优点,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而化肥可以提供快速有效的养分供应。
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可以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施肥效果。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是为了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含量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和施肥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