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和薛涛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元稹韵事元稹韵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
唐朝⼤⾂、⽂学家。
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元稹韵事,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元稹是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四(⼀说⼗五)世孙。
元稹少有才名。
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
⼀度拜相,在李逢吉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为尚书右丞。
太和四年(830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
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三,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提倡以新题写时事,在诗歌理论以及创作实践上,开时代之先锋,其在⽂学史上的地位为世⼈所公认。
但对于他的为⼈,古往今来却存在诸多争议,古典⽂学研究专家陈寅格就认为他是⼀个“⼩⼈、骗⼦”:“ 综其⼀⽣形迹,巧宦故不待⾔,⽽巧婚尤为可恶也。
岂多情哉?实多诈⽽已矣。
” 在对待感情与婚姻上,元稹确为后⼈所诟病——是⼀个⼗⾜的伪君⼦。
他⼝⼝声声念及旧情,却⼝是⼼⾮,不断在外风流惹事,⼀⽣娶妻纳妾⽆数。
唐代四⼤⼥诗⼈(李冶、薛涛、鱼幼薇、刘采春)中,薛涛与刘彩春都被他蒙骗过,⾝⼼备受摧残,后者甚⾄投河⾃尽。
从元稹早期的作品《传奇》,就可窥其为⼈。
《传奇》讲述张⽣与崔莺莺在红娘的牵线下,两⼈明⽉夜相约西厢。
后来,张⽣抛弃良家⼥⼦莺莺,并将她说成红颜祸⽔,以此为⾃⼰开脱。
《传奇》后改名《莺莺传》,明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就由此改编⽽来。
据考证,《莺莺传》作于贞元⼆⼗年(804)九⽉,元稹写这篇传奇,是以张⽣⾃喻,讲述⾃⼰的初恋故事。
元稹作《莺莺传》时,她与妻⼦韦丛已经结婚两年。
也就是说,在与韦丛结婚之前,他还有⼀段刻⾻铭⼼的风流韵事,这⼀点被他给彻底隐瞒了,⾜可见元稹不是光明磊落之⼈,其薄情寡义让⼈可憎。
韦丛⼩元稹4岁,出⾝明门,为太⼦少保韦夏卿的掌上明珠。
贞元⼗⼋年(802),她下嫁给元稹(⼀说元稹攀附夏家)。
当时,24岁的元稹仅是秘书省校书郎,官⼩位卑。
关于薛涛和元稹的诗 提起薛涛的爱情,文人们自然会想到她与比她小十岁的元稹的那段“姐弟 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薛涛和元稹的诗,欢迎阅读! 第一节: 唐代著名大诗人元稹,在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他最著名的作品,也 不是《乐府古题》之类,而是他的情爱悼亡诗,其《遣悲怀》三首,更是文学 史上的名篇,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论说:“古今悼亡诗充栋,无能 出此三首范围者。
”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尝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窅墓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遣悲怀》是元稹写给亡妻韦丛的。
韦丛乃豪门之女,20 岁时嫁给 24 岁的 元稹,七年后亡故。
韦氏生过五个孩子,仅一女长大成人。
元稹给韦氏写过很多 诗篇,感人至深,天下传诵。
可惜,诗里诗外的元稹,距离实在太遥远了。
21 岁那年,元稹在河中府(治所在浦州,今山西永济县)任职。
就在那里, 发生了他在《会真记》中描述的故事 。
那年驻军骚动,浦州大乱,元稹请人保护了旅居此地的一门远亲,因此结 识了 17 岁的远房表妹双文。
正值豆蔻年华的双文,“垂鬟接黛,双脸断红,颜 色艳异,光辉动人”,元稹热烈地爱上了她,双文也被他的才华打动,两人迅速1/9坠入情网,私定终身。
那天夜晚,月光迷离,两人在空濛的月光底下偷偷幽会, 双文“娇羞融冶,力不能运肢体”…… 这一时期的元稹,对双文还是怀有一腔柔情蜜意的。
《赠双文》一如带露荷 花,“艳极翻含态,怜多转自娇。
有时还自笑,闲坐更无聊。
晓月行看堕,春酥 见欲消。
何因肯垂首,不敢望回腰。
元稹和薛涛的故事在唐朝那个诗歌盛行的时代,有太多的才子佳人留下了他们或凄美或动人的故事。
元稹和薛涛,就是其中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对。
元稹,那可是个才华横溢的男子。
他的诗就像灵动的精灵,在文学的天空里翩翩起舞。
他年少成名,心中怀着对仕途的无限憧憬和满腔的才情。
而薛涛呢,她虽是女子,却凭借自己的才华在成都那片土地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她就像一朵盛开在锦官城的奇葩,她所作的诗,字里行间都透着聪慧与才情。
他们的相遇,就像是命运开的一场盛大的玩笑,又像是冥冥之中的一场美丽邂逅。
元稹到了成都,听说了薛涛的大名。
这就好比一只在远方翱翔的雄鹰,听到了山谷中传来的夜莺的歌声,怎能不好奇,怎能不想去一探究竟呢?元稹带着满心的期待去见薛涛。
薛涛呢,她也久闻元稹的才名,心中对这个远方而来的才子也是充满了好奇。
当他们相见的那一刻,仿佛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
元稹看到薛涛,只见她虽已不是二八少女,却有着一种成熟女子的韵味,那才情从眼睛里就流淌出来。
薛涛看着元稹,这男子眉眼间透着一股英气,还有那掩饰不住的才华。
元稹笑着说:“久闻薛娘子大名,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薛涛也回应道:“元公子的诗才,小女子也是钦佩已久。
”他们开始写诗唱和,就像两只鸟儿在树林间你一言我一语地对歌。
元稹写一首诗,像是抛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绣球,薛涛总能稳稳地接住,然后回敬一首更加绝妙的诗。
他们的诗里,有对生活的感悟,有对彼此才情的欣赏,也渐渐有了一种别样的情愫。
可他们的爱情啊,就像那风中的烛火,看似美丽,却摇摇欲坠。
元稹毕竟是个有仕途抱负的人,他不能一直留在成都,不能一直守在薛涛的身边。
薛涛心里明白,可她还是忍不住陷入了这爱情的漩涡。
她常常望着元稹离去的方向,心中满是哀怨。
她想,自己难道就只能这样,守着这短暂的爱情回忆吗?她对着镜子自怜,感叹自己的命运就像那水中的浮萍,飘来荡去,没有个定所。
元稹在离开的途中,心中也满是纠结。
他也爱着薛涛啊,可是他的世界里还有那么多的责任,那么多的官场纷争。
元稹与《西厢记》
元稹、白居易两人年龄相近,又同为著名诗人,且私交甚笃,他们倾心交往三十载,相互唱和九百章,可谓极一时之盛。
加之两人的文学观十分接近,时人将二人并称——元白。
《旧唐书·元稹传》如此形容二人的关系:(元稹)“既以俊爽不容于朝,流放荆蛮者近十年。
俄而白居易亦贬江州司马,元稹量移通州司马。
虽通、江悬邈,而二人来往赠答,凡所为诗,有自三十、五十韵乃至百韵者。
江南人士,传道讽诵,流闻阙下,里巷相传,为之纸贵。
观其流离放逐之意,靡不凄婉。
”《旧唐书·白居易传》亦如此记载:“时元稹在通州,篇咏赠答往来,不以数千里为远。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白居易和元稹都互为表里。
元稹是中国作家中最早以出卖隐私吸引眼球的人。
晚年,他以自己风流韵事为蓝本写成了《莺莺传》,后来王实甫以《莺莺传》为蓝本,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西厢记》。
因此,可以这样说,元稹对中国文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以自己无耻的始乱终弃成就了一部伟大的戏剧杰作——《西厢记》。
也许注定元稹命带桃花,抛弃了莺莺之后,元稹又泡上了著名妓女薛涛。
薛涛本来也出身名门,只因父亲过早地撒手人寰,薛涛沦为乐妓。
自身过硬的素质,早年良好的环境熏陶,使得薛涛很快就在行业里成了头牌。
元和四年春,元稹奉命出使成都,此时元稹30刚刚出头,第一眼看到40岁的薛涛,便惊为天人。
薛涛对元稹也是一见如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加上此时元稹的妻子韦丛病逝,他与薛涛更是无所顾忌,在成都开始了一年多的同居生活,二人吟诗歌唱,共同谱写了一段佳话,以致当时人们多把薛涛看成是元稹的外室。
细说唐代女诗人薛涛与元稹无果而终的爱情故事本文导读:脱乐籍后终身未嫁。
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
流传至今诗作有90余首。
个人资料本名:薛涛字号:字洪度所处时代:唐代出生地:长安(今陕西西安)出生时间:768年去世时间:832年主要作品:薛涛笺主要成就: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堪比卓文君的才女薛涛的父亲薛郧在朝廷当官,学识渊博,把这个唯一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就教她读书、写诗。
薛涛八岁那年,薛郧在庭院里的梧桐树下歇凉,他忽有所悟,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薛涛头都没抬,随口续上了父亲薛勋的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那一年,薛涛不过八九岁。
她天分很高,让父亲又喜又忧。
薛郧为人正直,敢于说话,结果得罪了当朝权贵而被贬谪四川,一家人跋山涉水,从繁华的京城搬到了遥远的成都。
没过几年,他又因为出使南诏沾染了瘴疠而命丧黄泉。
那时薛涛年仅14岁。
母女俩的生活立刻陷入困境。
薛涛不得已,凭借“容姿既丽”和“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在16岁加入乐籍,成了一名营妓。
那时的官员们往往都是科举出身,文化素质不低,要让他们看得上眼,不仅需要美貌,更需要才艺、辞令和见识,而这正是薛涛的长项。
身在娱乐场中,使得她与当时许多著名诗人都有来往,在这份名单中不乏像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诗坛领袖。
薛涛作诗500多首,然而这些诗歌大多散失,流传至今仅存90余首,十分令人惋惜。
大帅府里的女校书贞元元年(785年),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
在一次酒宴中,韦皋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神态从容地拿过纸笔,提笔而就《谒巫山庙》,诗中写道:“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韦皋看罢,拍案叫绝。
这首诗完全不像出自一个小女子之手。
一首诗就让薛涛声名鹊起,从此帅府中每有盛宴,薛涛成为侍宴的不二人选,很快成了韦皋身边的红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薛涛是谁?她和元稹相爱过吗?
导语: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洪度,一作宏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与卓文君、花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洪度,一作宏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
如此才华,不可小觑。
但是她的遭遇却并不好,作为一个女诗人,她崇尚的爱情是专注而又浪漫的,但是在古代,要求一个男人专情,不三妻四妾,简直是不可能。
因此,注定了她的爱情悲剧。
薛涛爱过两个男人——韦皋和元稹,但是对于前者,薛涛更多的是感恩,当时薛涛受父亲亏空钱粮的牵连,没入乐籍,成为官妓,在这个时候,是剑南节度使韦皋帮助了她,看她文采出众,就让她帮自己做一个文字工作,在那时,被称为“女校书”,也许是有这一种恩情,十五岁的薛涛跟了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
但是薛涛自恃清高,才华出众,在韦皋打算推荐她做校书郎一事失败之后,薛涛就开始当起了交际花,与各大达官显贵开始应酬唱和。
看见自己的女人在外面拈花惹草,韦皋怒极,直接将她由官妓贬为了营妓,无奈之下,薛涛向韦皋表示屈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剖析了离开韦皋之后的十种悲伤结局,韦皋又将其召了回来,但是经此一事,薛涛也明白了这些男人的本质,根本不将女人当成人看,只是一件可以赏玩的物品。
薛涛心灰意冷,就想离开韦皋去过一段清闲的日子,但是韦皋不同意,只好在囚笼中继续生活,直到韦皋暴毙,薛涛才解放出来。
韦皋死后四年,薛涛遇到了比她小11岁的元稹,而元稹这一年刚。
元稹与薛涛元稹与薛涛研究元稹的人都知道,元稹与薛涛之间有着一段故事,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无论如何,锦官城和浣花溪都是浸透尘缘的名字,薛涛自嘲的笑着,选了此处隐居,那便不是“隐”了,犹记当年,诗酒趁年华,“万里桥边女校书”诗名远播,或者是艳名远播,那些诗酒浮名诗词唱和把热闹攘进骨子里,她早已习惯了那些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日子,纵脱了乐籍,若从一枝红艳露凝香过渡到到雨打梨花深闭门,似乎还缺少些什么,她三十几岁了,写过很多诗,看过很多诗,那些才子名士,争相来博取她的一顾,一首诗若是博得她的一赞一笑,一曲清歌,一盏酒,都是颇为香艳且自得的佳话。
是的,香艳,她尤为清楚,他们赞她的诗“无雌声”。
她只是笑,若是寻求“无雌声”,盛唐诸公哪一位不是气象宏大境界高远,为什么还要殷殷的捧着诗文来求我这虚名的“女校书”阅览呢?有诗名的女人不过是更高端的声色之娱罢了。
过去的岁月里,薛涛一径笑着,把无数人的梦染成绯色,成全一个个当事人也津津乐道的“佳话”。
可她知道,这眼角眉梢的暧昧官司不是爱情,韦皋的豢养,更不是。
浣花溪水悠然明净,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薛涛置身其中,浣花笺,薛涛井,似乎都在等待什么,这浓烈的女子,若不等来她的酴醾一季,如何甘心花事了。
她,等来了元稹。
和其他与薛涛交游的文人相比,元稹不是最出色最有才的,也许,不过是因为,他来的刚刚好。
四十一岁的年纪,即便放在当代,也是岌岌可危了,纵是艳冠群芳,也行近明日黄花。
若是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时,元稹未必能得到如此青眼。
也许一切不过如元稹的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恰好是做了薛涛的最后的一季花。
有时候,人更信任自己擅长的东西,比如诗人文人,都更信任纸上千秋,且文人更重知音,薛涛毫不例外的需要有人赏她识她怜她惜她,其实,恐怕每个女文人都需要一个肉麻恋人,比如胡兰成之于张爱玲,比如元稹之于薛涛。
她需要有人配合她的孤高自诩,她怕她的骄傲如游丝飘摇落不着实处。
【牡丹薛涛】关于薛涛和元稹的诗提起薛涛的爱情,文人们自然会想到她与比她小十岁的元稹的那段“姐弟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薛涛和元稹的诗,欢迎阅读!第一节:唐代著名大诗人元稹,在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他最著名的作品,也不是《乐府古题》之类,而是他的情爱悼亡诗,其《遣悲怀》三首,更是文学史上的名篇,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论说:“古今悼亡诗充栋,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
”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尝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窅墓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遣悲怀》是元稹写给亡妻韦丛的。
韦丛乃豪门之女,20岁时嫁给24岁的元稹,七年后亡故。
韦氏生过五个孩子,仅一女长大成人。
元稹给韦氏写过很多诗篇,感人至深,天下传诵。
可惜,诗里诗外的元稹,距离实在太遥远了。
21岁那年,元稹在河中府(治所在浦州,今山西永济县)任职。
就在那里,发生了他在《会真记》中描述的故事。
那年驻军骚动,浦州大乱,元稹请人保护了旅居此地的一门远亲,因此结识了17岁的远房表妹双文。
正值豆蔻年华的双文,“垂鬟接黛,双脸断红,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元稹热烈地爱上了她,双文也被他的才华打动,两人迅速坠入情网,私定终身。
那天夜晚,月光迷离,两人在空濛的月光底下偷偷幽会,双文“娇羞融冶,力不能运肢体”……这一时期的元稹,对双文还是怀有一腔柔情蜜意的。
《赠双文》一如带露荷花,“艳极翻含态,怜多转自娇。
有时还自笑,闲坐更无聊。
晓月行看堕,春酥见欲消。
何因肯垂首,不敢望回腰。
”这个情窦大开的多情才子,脸上带了几分羞涩,在远远地偷窥美女,并不时地搔首踟蹰;《杂忆五首》一咏三叹,“花笼微月竹笼烟”、“轻寒夜浅绕回廊”、“春冰消尽碧波荡”——在意醉神迷的背景里,一位薄衫飘逸的曼妙女子,柔不胜衣,沾烟带霞,飘然而来……在元稹的心目中,双文表妹曾经怎样的美妙无双啊!此后不久,元稹带着双文的吻痕和共结连理的誓言,进京应试。
元稹和薛涛我写过两篇关于薛涛的文章,都提到元稹和薛涛的情恋,但对此我并不了然。
近日,我翻阅过去的笔记,竟然意外地发现了不知何年何月何日从何处摘抄的这方面的资料,这又引起我的兴趣,于是我再次集中时间完成了如下文字。
早慧薛涛,长安人,父亲是个小官。
母亲和父亲过早去世,还是少女的她,就被抛弃到社会底层,成为西川节度府中一名在册的乐伎。
史书记载薛涛自幼聪颖过人,八岁的时候,一日,父亲指着庭院中的一株梧桐树起句:“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要女儿接上。
薛涛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让父亲惊讶不已,此事在当地也一时传为美谈。
然而后来这事竟然又成为谶语,待父亲去世,薛涛举目无亲,沦落风尘。
乐伎薛涛在蜀地当了大半辈子乐伎,她生活跌宕起伏,虽然当过一阵子校书郎,但最终依然是社会地位低下的乐伎。
不过她虽是乐伎,但她的技艺,她的才情,她的美貌,绝非一般女子能比拟。
据说,有一个黎州刺史与薛涛做千字令,令中一定要带禽鱼鸟兽。
刺史先语:“有虞陶唐。
”薛涛道:“佐时阿衡。
”刺史马上批评:“你这话里没有鱼呀鸟呀一类的字。
罚!”却见薛涛不慌不忙道:“我这‘衡’字里头有小‘鱼’字,你那‘有虞陶唐’却一尾‘鱼’也没有。
你说谁该罚?”在场的人开怀大笑,都夸薛涛不简单。
后蜀何光远说薛涛“容姿既丽,才调尢佳”,用现在的话来说,她是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明星”。
多少人慕名而来,为的是一睹芳容,一睹风采。
再说元稹(779——831)。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
官拜左拾遗,是中唐时期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世称“元白”。
元稹比薛涛小八岁(有的文献中说小十岁,待考),早就知道蜀地有个叫薛涛的才女。
元和四年,即809年,元稹任监察御史,奉使按察两川——需要说明的是,元稹来到巴蜀工作,具有“下基层锻炼”的性质——得以同薛涛相见。
恋情据说第一次相见,除了元稹外,还有白居易、杜牧、刘禹锡在场。
薛涛走笔作《四友赞》: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
形容薛涛的诗句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 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 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 元稹《寄赠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 元稹《寄赠薛涛》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 薛涛《春望词四首・其一》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 薛涛《春望词四首・其二》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薛涛《春望词四首・其三》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 薛涛《春望词四首・其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 薛涛《牡丹》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 薛涛《牡丹》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 薛涛《牡丹》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 薛涛《牡丹》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 薛涛《句》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 薛涛《送友人》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 薛涛《送友人》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
—— 薛涛《鸳鸯草》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 薛涛《鸳鸯草》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 薛涛《寄张元夫》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此句并非写薛涛)。
元稹和薛涛
我写过两篇关于薛涛的文章,都提到元稹和薛涛的情恋,但对此我并不了然。
近日,我翻阅过去的笔记,竟然意外地发现了不知何年何月何日从何处摘抄的这方面的资料,这又引起我的兴趣,于是我再次集中时间完成了如下文字。
早慧
薛涛,长安人,父亲是个小官。
母亲和父亲过早去世,还是少女的她,就被抛弃到社会底层,成为西川节度府中一名在册的乐伎。
史书记载薛涛自幼聪颖过人,八岁的时候,一日,父亲指着庭院中的一株梧桐树起句:“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要女儿接上。
薛涛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让父亲惊讶不已,此事在当地也一时传为美谈。
然而后来这事竟然又成为谶语,待父亲去世,薛涛举目无亲,沦落风尘。
乐伎
薛涛在蜀地当了大半辈子乐伎,她生活跌宕起伏,虽然当过一阵子校书郎,但最终依然是社会地位低下的乐伎。
不过她虽是乐伎,但她的技艺,她的才情,她的美貌,绝非一般女子能比拟。
据说,有一个黎州刺史与薛涛做千字令,令中一定要带禽鱼鸟兽。
刺史先语:“有虞陶唐。
”薛涛道:“佐时阿衡。
”刺史马上批评:“你这话里没有鱼呀鸟呀一类的字。
罚!”却见薛涛不慌不忙道:“我这…衡‟字里头有小…鱼‟字,你那…有虞陶唐‟却一尾…鱼‟也没有。
你说谁该罚?”在场的人开怀大笑,都夸薛涛不简单。
后蜀何光远说薛涛“容姿既丽,才调尢佳”,用现在的话来说,她是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明星”。
多少人慕名而来,为的是一睹芳容,一睹风采。
再说元稹(779——831)。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
官拜左拾遗,是中唐时期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世称“元白”。
元稹比薛涛小八岁(有的文献中说小十岁,待考),早就知道蜀地有个叫薛涛的才女。
元和四年,即809年,元稹任监察御史,奉使按察两川——需要说明的是,元稹来到巴蜀工作,具有“下基层锻炼”的性质——得以同薛涛相见。
恋情
据说第一次相见,除了元稹外,还有白居易、杜牧、刘禹锡在场。
薛涛走笔作《四友赞》:磨润色先生之腹,
濡藏锋都尉之头。
引书媒而黯黯,
濡文亩而休休。
把几位风流男士着实夸了一番。
致使一个个乐不可支,白居易当场回赠道:“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风犹隔武陵西”。
杜牧也回赠一首:“山鸟飞红带,亭薇折紫花。
溪光初透彻,秋
色正清华。
无多圭阻累,终不负烟霞”。
薛涛也在兴头上,立马再回赠:“双鱼底事到侬家,扑手新诗片片霞。
唱到白苹洲畔曲,芙蓉空老蜀江花”。
末句,有乐极生悲、人老珠黄的感伤。
面对眼前四公子,薛涛独独看上了元稹。
是时,薛涛38岁,元稹30岁。
元稹自然也对薛涛一见钟情.元稹在巴蜀十年,他们卿卿我我十年,同席共枕三个月。
在这期间,薛涛经常给心上的人烹制美味可口令人垂涎的“开水白菜”。
负心
元稹被朝廷调回京城了。
此后,直到去世再也没有与薛涛见面。
在这之后的十年里,元稹仕途比较顺畅,先与裴度同时拜相,罢相后出任同州刺史,接着绶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
晚年又任尚书右丞、武昌节度使。
元稹离蜀返京,薛涛,翘首东北,望穿秋水,盼望元稹归来接纳她。
她多次写信,也写诗,其中《赠远》:“知君未转秦关骑,日照千门掩袖啼。
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
”薛涛归浣花,用小幅松花笺题诗献给元稹,还有一首《寄旧诗与元微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下咏光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随自。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教男儿。
盼望接纳之情不能自已。
然而,此时的元稹,已经不是昔日“下放”在巴蜀的元稹,此时此地元稹在仕途上可谓顺风顺水,官运亨通。
他对薛涛的感情也起了变化,且看他给薛涛的一首诗:
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色,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词客皆停笔,哥哥公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这诗对薛涛依然赞不绝口,甚至把她同汉代的卓文君相比。
但关键的是最后两句:“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已暗示自己与薛涛的关系“拜拜”了。
此诗写于长庆初(821年)。
是时,薛涛50岁,元稹42岁。
有人认为他们分手的原因,在于薛涛比元稹大8岁,结合不符合常规。
其实不然。
持这种看法的人,是拿现代的婚姻习俗去比照那个时代。
其实,那个时代在婚姻问题上,女比男大的比比皆是。
年龄差别不应成为他们结合的障碍。
根本原因是元稹地位变了。
真是痴心女子负心郎!
难能可贵的是薛涛没有沉沦,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继续写诗,继续制作美轮美奂的“薛涛笺”,成为女性解放自强自立的旗帜,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光辉的一页。
当然,薛涛的人生是有缺憾的,对此我们深表同情。
元稹其人
打开中国文学史,元稹的名字赫然在目。
他与白居易齐名,都赞同现实主义文学主张,都是新乐府运动倡导人。
世称“元白”。
《旧唐书》本传说元、白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
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
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悉传诵之,号为元和体。
”其诗句,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什么“贫贱夫妻百事哀”,等,在中国大凡有点文化的人都耳熟能详。
如此看来,说元稹是文学泰斗,是大师级人物,并不过分。
不过,这是从职业,从文学成就来说的。
如果从为人,从道德,从生活态度来看就另当别论了。
元稹在爱情、婚姻、家庭的问题上是极不严肃,也是极不负责任的。
始乱终弃,被他伤害过的女子,岂独薛涛然?元稹21岁就与一远方亲戚的少女崔莺莺相爱,私定终身。
崔莺莺赠玉环给元稹,痴情嘱咐,说:“玉取其坚韧不渝,环取其始终不绝。
”元稹自然信誓旦旦。
谁知他一进京,就断绝了与崔莺莺的联系,娶了三品大员韦夏卿19岁的女儿韦丛为妻。
元稹离弃崔莺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竟然在《会真诗》中“身体写作”,津津乐道。
那么他对明媒正娶的韦丛又是如何呢?韦丛在世,他就同薛涛同居了。
而薛涛对元稹的婚姻状况则全然不知,真以为他是个未婚的负责任的男人。
韦丛死后,元稹写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经典名句,不了解的人认为其爱情坚贞,了解情况者就知道他是多么虚伪。
再说元稹离开薛涛返回京城后,仅仅两年后就娶了小妾安仙嫔,四年后续娶了裴氏。
这与其说是元稹的婚姻史,不如说是元稹逢场作戏、游戏人生的真实写照。
我们评价一个人往往只看他的事业成就,而忽略其作风为人,或者说只重视其才能,而忽略其品德,认为后者只是小节,不必认真,致使一些心地肮脏的人却能带着各种“桂冠”闪亮登场。
“蒙”了台下几乎所有的人。
读其书,诵其诗,不知其人,可乎?
把元稹一类人推到道德法庭的被告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