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4
肌肉注射技术操作规程一、素质要求1、服装、鞋帽整洁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4、与病人沟通到位5、动作轻柔,掌握治疗部位、时间,确保病人安全二、操作前准备1、洗手、带口罩2、备齐用物,小治疗盘、无菌治疗巾包、小沙锯及酒精池、2.5%碘酒、75%酒精、无菌镊子、棉签、注射器、治疗本(单)、药液。
3、核对医嘱,与病人沟通,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三、操作过程:1.核对治疗卡(单)、药液,检查无菌注射器和针头。
2.铺好治疗盘(集体注射铺大治疗盘)3.(据开安瓿)消毒药瓶瓶口(瓶颈),并掰开,用无菌注射器抽吸药液套上药瓶,放在铺好的无菌巾内。
4.备齐物品,放于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
5.按三查七对内容核对后,向病人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所注射药及作用。
6.协助病人摆好体位(坐位或卧位),脱一侧裤子至大腿部,,选择好注射部位(臀大肌以十字法或连线法确定注射部位:臀中肌、臀小肌可用三角形法与三横指法法定位)。
7.常规消毒皮肤后,取出注射器并排出空气。
——仅供参考8.用左手夹棉签,拇指、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呈直角,用右手腕部关节力量快速刺入肌肉,进针深度为3/4-4/5固定好针头。
9.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将药液缓缓注入。
10.注射后左手用棉签轻压针刺点,右手将注射器迅速拨出。
11.再次核对,观察穿刺点无出血后,协助病人穿好裤子。
四、注射后:1.整理床单位。
2.将注射器及针头分离,并浸泡在含氯消毒液中。
3.洗手。
4.整理用物,将治疗车推回治疗室合理放置。
——仅供参考。
肌肉注射技术(用物准备)1.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盛注射器、棉签、消毒液、弯盘、药液、砂轮,治疗盘,无菌盘,无菌治疗巾一块,快速手消毒液,治疗本。
2.治疗车下层:弯盘、利器盒。
(操作流程) 自我介绍 洗/喷手 带治疗本核对床头牌 解释,选择注射位置 喷手,回治疗室 戴口罩,举手 查对药液检查药液、注射器、针头质量 铺无菌盘,打开治疗巾抽吸药液,排气 放入无菌盘,写铺盘时间 处理用物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头牌 选择注射部位,消毒皮肤 取出药液,核对注射本一手以姆、食指固定注射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
以90°迅速将针头刺入针梗的2/3左右固定针栓,抽动活塞无回血 缓慢注入药液,观察反应注射毕,用干棉签轻压针眼,迅速拔针,按压片刻再次核对后弃去安瓿告知注意事项安置患者喷手,用物终末处理喷手,取下口罩,记录举手 “各位老师好,我是XX 病区的XX ,今天操作的项目是肌肉注射,先去评估患者。
” “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请给我看一下您的手腕带,XX ,我是您的管床护士XX ,因为...,您需要肌肉注射XX 。
请让我看一下您的注射部位,待会儿我就在这里进行注射,您稍事休息,我去准备用物。
” “用物准备完毕,操作开始。
” 1.臀大肌最常用,臀大肌注射定位法:(1)十字发: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划一水平线,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2)连线法:取骼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连线,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2.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3.长期注射者,应检查局部有无硬结。
需两人核对。
两种药液同时注射时,注意配伍禁忌。
1.需长期肌肉注射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避免硬结发生。
2.消毒皮肤需2遍。
对老师的评价、指点表示感谢。
“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请再给我看一下您的腕带,现在给您注射的是XX ,这个药的作用是...请您背向我侧卧,上面腿伸直,下面腿弯曲。
最新肌肉注射操作流程学习资料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给病人注射药物,补充营养或进行其他治疗。
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确保安全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肌肉注射操作流程,帮助您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肌肉注射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药物、注射器、消毒剂等工具和药品。
确保这些工具和药品都是干净和无菌的。
同时,确保自己的双手清洁,并佩戴手套。
二、选择注射部位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是关键步骤之一。
通常,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臀部、肩部、大腿外侧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注射部位,避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疼痛或不适。
三、消毒部位在进行注射之前,必须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以预防感染。
可以使用酒精棉球或其他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确保注射部位干净无菌。
四、准备注射器将正确剂量的药物吸入注射器中,注意避免空气进入注射器。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规格,并确保注射器是干净的。
五、进针操作确定注射部位后,可以开始进行进针操作。
首先,用拇指和食指拉紧皮肤,以减少疼痛和不适感。
然后,将注射器插入皮肤下,并以适当的角度和深度注射药物。
注射时,要保持稳定和细致的手势,以确保药物均匀分布。
六、缓慢注射在注射药物时,应缓慢而均匀地注射,避免过快或过慢。
特别是在给儿童、老年人或特殊病人注射时需格外小心。
七、注射完成后注射完成后,应停止注射压力,缓慢拔出注射器。
使用干净的棉球或纱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帮助止血和预防肿胀。
八、废弃注射器和药物在使用完注射器后,必须妥善处理。
将注射器放置在专用的废弃容器中,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未使用的药物也需要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或其他安全问题。
九、记录和报告在注射过程中,必须准确记录药物名称、剂量、注射部位和时间等信息。
及时报告任何注射相关的不良反应或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病人的安全。
总结:通过学习最新的肌肉注射操作流程,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注射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护士肌肉注射操作方法护士肌肉注射操作方法是指将药物注射到患者的肌肉组织中,通过肌肉血流循环系统快速吸收药物,起到治疗病症的作用。
在进行肌肉注射之前,护士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注射器、消毒液、棉球、手套等工具。
在操作之前,护士需要向患者解释整个注射过程,获得患者的同意。
下面是护士肌肉注射的具体操作步骤:1. 洗手:护士需先洗手,并佩戴洁净无菌的手套,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2. 准备工具:将所需药物抽取到注射器中,注意选择合适大小的针头,以确保能够顺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3. 选择注射点:常用的肌肉注射点包括臀部外上部、股前外侧、股外侧中上部、上臂三角区等。
选择注射点时,要避免静脉、动脉、神经等重要组织,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4. 皮肤消毒:用消毒液擦拭注射点周围的皮肤,可采用圆形或螺旋状的方法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 注射:选择合适的注射角度,一般是与皮肤成45度或90度角。
用拇指和食指固定注射点周围,用另一只手握住注射器,将针头垂直插入皮肤。
插入时要快速且稳定,直到针头完全进入肌肉组织。
6. 小试灌注:缓慢推动活塞,注射前几滴剂量,观察是否有血液或其他异常情况。
如有异常,应重复选择注射点。
7. 缓慢注射:将剩下的药物缓慢注射到肌肉组织中,注射速度一般为1ml/10秒。
当推动活塞时,护士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异常或疼痛,应及时停止注射。
8. 拔针:完成注射后,慢慢拔出针头,同时用棉球轻压注射点,以减少出血和疼痛感。
9. 评估:护士应观察患者的注射点,检查是否有出血、红肿、瘀斑等情况。
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或过敏情况,如有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 储存和处理工具:将使用过的注射器和其他工具丢弃到专用的垃圾袋中,妥善处理后,再将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护士在进行肌肉注射时,需要保持良好的专业素质,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消毒原则,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护士还需要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计算、不同患者年龄和个体差异等相关知识,以提高注射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自身准备↓抄写并核对医嘱(请老师一起核对)↓评估患者:1、核对、解释2、意识、病情3、注射部位:无炎症、疤痕、硬结↓环境准备↓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药物请老师一起核对)、铺好无菌盘↓↓打开药液、打开并检查注射器↓抽取药液、排气后放入无菌盘(分类处理用物后置用物于推车上)↓携用物至床旁桌,核对腕带,再次核对解释↓摆体位,定位(十字法、连线法)↓消毒皮肤,夹好棉签,再次核对腕带、药名↓排气,绷紧皮肤90度进针↓回抽无回血缓慢进针,同时观察患者反映推注完毕,按压后快速拔针↓再次核对,观察患者反应↓协助患者穿好裤子,整理床单位↓回治疗室分类处理用物↓洗手、脱口罩、记录、签名皮内注射操作流程自身准备↓抄写并核对医嘱(请老师一起核对)↓评估患者:1、核对、解释2、意识、病情3、注射部位皮肤:无炎症、疤痕、硬结:↓环境准备↓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药物请老师一起核对)、铺好无菌盘↓配好无菌皮试液↓携用物至床旁桌,核对腕带,再次核对解释↓摆体位,定位(前臂掌侧内下段1/3处)↓消毒皮肤,再次核对腕带、药名↓排气,绷紧皮5度进针注入0.1ml待3-4个毛孔出现快速拔针↓再次核对,交代注意事项,准确记录时间↓整理床单位↓回治疗室分类处理用物↓洗手、脱口罩、记录、签名↓20分钟后持治疗卡至病床核对、观察皮试结果↓洗手、记录皮下注射操作流程自身准备↓抄写并核对医嘱(请老师一起核对)↓评估患者:1、核对、解释2、意识、病情3、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等↓环境准备↓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药物请老师一起核对)、铺好无菌盘↓↓打开药液、打开并检查注射器↓抽取药液、排气后放入无菌盘(分类处理用物后置用物于推车上)↓携用物至床旁桌,核对腕带,再次核对解释↓摆体位,定位↓消毒皮肤,夹好棉签,再次核对腕带、药名↓排气,绷紧皮肤30-40度进针(不可超过45度)↓回抽无回血缓慢进针,同时观察患者反映推注完毕,按压后快速拔针↓再次核对,观察患者反应↓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整理床单位↓回治疗室分类处理用物↓洗手、脱口罩、记录、签名。
皮下注射操作规程【定义】皮下注射法(hypodermic injection,HD)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目的】1.注入小计量药物,用于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
2.预防接种。
3.局部供药,如局部麻醉。
【评估】1.患者的用药史与过敏史。
2.了解注射部位有无破损、疖肿及皮下脂肪硬化、萎缩等情况。
3.所用药物可能产生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计划】1.用物准备治疗盘一套,2ml注射器或专用注射器及针头,注射卡,医嘱用药。
2.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按需要询问药物过敏史;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3.环境准备按无菌要求,保持整洁、安静、光线适宜,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患者。
【实施】1.操作步骤2.健康教育(1)讲解药物的药名、作用,告知患者做好药疗效果观察。
(2)对需长期皮下注射者,应有计划加以培训,使患者或家属能够熟练操作。
【评价】1.正确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查对制度。
2.步骤清晰,操作规范。
3.治疗性沟通有效,患者感觉安全并积极配合。
皮下注射操作流程皮下注射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号:考官:肌肉注射操作规程【定义】肌肉注射法(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肌肉组织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目的】注入药物,用于不宜或不能口服或静脉注射,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生疗效时。
【评估】1.注射部位皮肤与肌肉情况。
2.患者对注射给药计划的了解、认识及合作程度。
3.所用药物可能产生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计划】1.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消毒用物、无菌棉签、注射器、弯盘、砂轮、按医嘱备药、包布垫、注射卡。
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7号)针头等。
2.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按需要询问药物过敏史;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3.环境准备保持安静、清洁、温度适宜,必要时用屏风或拉帘遮挡。
【实施】1.操作步骤2、健康教育(1)讲解药物的药名、作用,告知患者做好药疗效果观察。
肌内注射操作流程肌内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药物直接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这种注射方式可以使药物快速进入血液循环,起到快速有效的治疗作用。
在进行肌内注射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注射的安全和有效性。
首先,进行肌内注射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注射器、消毒酒精棉球、手套等工具。
确保所有工具都是干净的,以避免感染。
接着,选择注射部位。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臀部、大腿外侧、上臂三角肌等。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注射药物的性质等因素。
然后,进行皮肤消毒。
用消毒酒精棉球擦拭注射部位,以确保注射部位干净无菌。
接下来,抓住注射器,将针头插入注射部位。
注射器的角度应为90度,深度视注射部位而定。
注射时需要注意保持手部稳定,避免针头移动。
注射完成后,缓慢推注药物。
在推注药物时,需要注意避免快速注射,以免引起疼痛或不适。
最后,将注射器拔出,用消毒酒精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止血和消毒。
检查注射部位是否有出血或渗出,如有需要及时处理。
在进行肌内注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注射器和药物的无菌;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角度,避免损伤神经或血管;注射时保持手部稳定,避免针头移动;推注药物时注意速度,避免引起疼痛或不适;注射完成后及时处理注射部位,避免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总的来说,肌内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但在进行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流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只有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肌内注射,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
正确的操作流程和充分的准备工作对于注射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肌肉注射的操作流程、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肌肉注射之前,需要先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手部进行充分的清洁,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然后彻底擦干。
接下来,准备所需的注射器和针头,并确保它们是无损坏的。
最后,检查所需注射的药物并确认其标签上的信息,包括药物名称、浓度和剂量。
2. 选择注射部位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是确保注射成功的重要一步。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臀部外上象限、大腿外侧中上部以及上臂三角肌。
3. 检查皮肤在进行注射之前,需要对注射部位的皮肤进行检查。
确保皮肤表面洁净,没有明显的损伤或感染,以免引起并发症。
4. 注射技术(1)稳定患者姿势: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有利于操作的顺利进行。
(2)消毒:使用酒精等消毒液对注射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避免感染。
(3)定位:使用手指或指导线确定注射部位的正确位置。
(4)握持注射器:将注射器拿在手中,让食指掌握注射器的身体,拇指和中指掌握注射器的柱塞。
(5)刺入皮肤:将针头迅速插入皮肤,呈90度或45度角,取决于注射部位和患者的体型。
(6)抽吸和注射:抽吸注射器,确保没有血液返回,然后缓慢注射药物。
(7)拔出针头:注射完成后,缓慢拔出针头,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防止药液外渗。
5. 处理废弃物将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放入专用的废弃物容器中,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二、注意事项1. 阅读药物说明在进行肌肉注射之前,务必仔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了解其用途、适应症、剂量和注射部位等信息。
如有任何疑问,应向医务人员咨询。
2. 保持无菌环境进行肌肉注射时,必须确保操作环境无菌,避免细菌感染。
使用消毒液进行彻底的手部清洁,戴上手套,并使用酒精等消毒液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
3. 遵循注射原则在进行注射时,必须遵循注射的基本原则。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一、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规范、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治疗室内完成)。
12察病人反应。
④注射完毕快速拔针,用干棉签按压针刺处,不出血为止。
3、注射后:①再次核对,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观察用药后反应。
②整理床单位及物品,分类处置。
③洗手,记录。
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流程一、准备:1212345、调节滴速。
6、询问,观察病人有无不适,再次核对,在输液卡上打勾,签名并挂好,告知注意事项。
7、注意巡视,及时更换液体。
8、输液完毕,核对,解释,去除固定,关闭调节器,拔针,正确按压。
9、整理床单位及用物,分类处置。
10、洗手、记录。
大量不保留灌肠12灌肠)。
123三、操作:1、携用物至床旁,询问患者姓名、核对、解释操作目的和需配合的事项取得合作。
2、检查并挂灌肠袋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
3、左侧卧位,双腿弯曲,将裤腿退至膝部,暴露臀部并移至床沿,将治疗巾放在臀下,卫生纸放于病人易取处。
4、戴一次性手套,润滑肛管前端,打开调节器,排尽气体并关紧调节器。
5、左手分开臀部暴露门,嘱患者深呼吸,呼气时右手顺势轻轻插入7-10cm固定好,松开调节器,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黏膜。
67、891011、洗手,记录(时间、内容、签全名),灌肠后大便1次为1/E,灌肠后无大便记为0/E。
女病人留置导尿一、评估:1、病情:生命体征及生理焦虑和其合作程度。
2、有无尿道病变,膀胱充盈度,排尿情况及会阴部皮肤黏膜状况。
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
肌肉注射的操作流程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适用于一些需要长效药物治疗的疾病,比如糖尿病、慢性疼痛等。
正确的肌肉注射操作流程对于药物的吸收和疗效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介绍肌肉注射的操作流程。
首先,准备工作。
在进行肌肉注射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注射器、消毒酒精棉球、棉签、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等。
确保药物的名称、剂量和使用方法无误,检查注射器是否完好无损,并且确认患者对该药物没有过敏反应。
其次,选择注射部位。
常见的肌肉注射部位包括臀部外上象限、股外侧大肌、肱三头肌等。
选择注射部位时需要注意避开神经血管,避免损伤重要组织和血管。
注射部位的皮肤应干净整洁,无明显的破损和炎症。
然后,消毒处理。
用消毒酒精棉球擦拭注射部位,从注射点向外做圆形擦拭,面积不小于5cm×5cm。
然后再用棉签蘸取消毒酒精,从注射点向外做圆形擦拭,面积不小于5cm×5cm。
接着,抓紧肌肉。
用一只手将皮肤向一侧拉紧,使注射部位的肌肉紧张,有利于注射时的穿刺和药液的均匀分布。
最后,进行注射。
拿起预先准备好的注射器,把药液抽入注射器内,然后轻轻拍打注射器,排除气泡。
将注射器插入皮下组织,以30-45度角度推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地注射药液。
注射完成后,用棉球轻轻按压注射点,然后用棉签涂抹。
在注射完成后,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
注射器和其他使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正确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总之,正确的肌肉注射操作流程对于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安全都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在进行肌肉注射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每一个步骤都符合标准,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肌肉注射(精)肌肉注射技术精要引言: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通过将药物注射入肌肉组织,以达到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肌肉注射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帮助医护人员提高肌肉注射技术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一、肌肉注射的操作流程1.1选择注射部位肌肉注射通常选择在臀部、大腿前侧、上臂外侧等部位进行。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应避开神经、血管密集区域,并注意患者体位,以确保注射安全和顺利进行。
1.2消毒皮肤使用75%的酒精棉球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以直径约5厘米的圆周范围由内向外、顺时针方向进行消毒,至少两次。
1.3抽取药物根据医嘱,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适量药物。
注意检查药物是否有沉淀、浑浊等现象,以确保药物质量。
1.4排尽空气将注射器垂直,轻轻推动活塞,排除注射器内空气,确保无气泡。
1.5固定皮肤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提起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以45度角迅速刺入肌肉组织。
1.6缓慢注射药物确认注射器针头完全进入肌肉组织后,缓慢注射药物,注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1.7拔针注射完毕后,用无菌干棉签轻轻按压注射部位,迅速拔出针头。
1.8垃圾处理将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一次性医疗器械放入专用医疗废物容器,避免交叉感染。
二、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2.1注射部位的选择根据药物性质、患者年龄、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如:胰岛素不宜在下肢注射,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2.2注射器的选择根据药物剂量选择合适的一次性注射器,以确保注射精度。
2.3避免重复注射在同一注射部位避免短时间内多次注射,以免局部组织损伤、药物吸收不良。
2.4注射前沟通向患者解释注射的目的、操作流程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配合。
2.5注射后观察注射完毕后,观察患者5-10分钟,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出血等现象,患者有无不适反应。
三、肌肉注射的并发症及其处理3.1局部反应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注射完成后的处理和观察肌肉注射操作流程、注射完成后的处理和观察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是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通常用于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注射完成后的处理和观察对于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安全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肌肉注射的操作流程,并阐述注射完成后的处理和观察事项。
操作流程1. 前期准备:在进行肌肉注射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药物、注射器、消毒用品等工具。
确保注射器是新的、完整的,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正确。
同时,检查患者的病历,确保没有药物过敏史或其他相应的禁忌症。
2.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提前了解注射的目的、效果、可能的不良反应等信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同时,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并确认患者是否处于合适的状态进行注射。
3. 注射部位选择:肌肉注射的常见部位有臀部、股外侧上部、股前外侧、肩部等。
医务人员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患者体型等因素合理选择注射部位。
注射部位应清洁、无受伤、炎症等异常情况。
4. 注射操作:首先,医务人员需要洗手并戴上消毒手套,确保操作的无菌。
然后,使用棉球蘸取酒精等消毒剂清洁注射部位,采用“麻醉点、插入点、推注点”的顺序进行注射。
- 麻醉点:用消毒棉球沾酒精,在注射部位周围进行擦拭,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 插入点:医务人员需要将针头迅速插入肌肉组织的适当深度,同时注意保持稳定。
- 推注点:将药物缓慢注射到肌肉组织中,避免过快或过多注射,以免引起不适。
5. 注射完成后:医务人员应缓慢地将针头拔出,并用棉球或消毒纱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防止出血或渗出现象发生。
同时,告知患者注射后需要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与休息。
注射完成后的处理和观察1. 动作规范:注射完成后患者需要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与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或用力碰触注射部位,以免引起不适或感染。
2. 观察不良反应:患者在注射后需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皮肤疼痛、红肿等。
肌肉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评估】
1、患者的神志、合作程度、心理状况。
2、注射部位皮肤情况、药物性质、有无过敏史。
3、环境是否清洁、舒适、安全。
【准备】
1、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药物、肾上腺素1支、安尔碘、棉签、消毒
砂轮、物消液(消毒擦手小毛巾)、消毒弯盘一套或
有盖方盘一个、一次性注射器、治疗盘一个、污物
缸、利器盒。
3、环境:安静、整洁、舒适。
4、体位: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
【方法】
处置、核对医嘱✂备好用物✂安瓿按锯水原则掰开✂正确抽吸药液✂放入消毒弯盘或消毒有盖方盘内✂将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解释✂必要时关闭门
窗,屏风遮挡✂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并暴露注射部位✂选择部位✂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双手✂消毒皮肤(直径>5cm)✂取一根棉签夹于左手无名指与小指之间✂右手拿起注射器,再次核对✂排尽空气✂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和注射部位呈直角,快速刺入肌肉内(针头的2/3,消
瘦及小儿酌减)✂右手固定针铨,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缓慢推注药液✂注射完毕,左手以棉签按压进针处,同时快速拔针✂再次核对后,注射器放于污染缸内✂整理床单元✂协助患者舒适卧位✂交代患者注意事项✂消毒双手✂回治疗室按消毒隔离要求处理用物✂洗手✂记录。
【评价】
1、熟练、轻巧,操作方法规范。
2、熟悉过敏反应,疼痛休克等抢救程序。
3、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4、与患者沟通语言恰当,态度和蔼。
【理论提问】
1、肌肉注射的十字法、联线法如何定位?
答:(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右侧
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
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
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2、肌肉注射取卧侧位时,你怎样协助病人使之
臀部肌肉放松?
答:为使臀部肌肉松弛,注射时侧卧位可上腿
伸直,下腿稍弯曲。
3、肌肉注射时为何针梗不能全部刺入?
答:肌肉注射时一般进针约2.5—3㎝(针头
的2/3、消瘦者即病儿酌减)。
切勿将针梗全部
刺入,以防针梗从衔接处折断。
4、婴幼儿肌肉注射为何常用臀中肌、臀小肌
注射?应如何定位?
答:2岁以下的婴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
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故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定位有两种:
(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
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髂嵴、
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
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内
角。
此处血管、神经较少,且脂
肪组织也较薄,故目前使用日趋
广泛。
(2)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
人自己手指宽度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