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氧族元素(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6
第六章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第一节氧族元素(2课时)第一课时一、本课要点1.氧族元素符号、名称、核电荷数和结构特点2.氧族元素性质比较及递变规律二、课前思考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三、同步训练1.下列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
A.O2B.S C.Se D.Te2.氧族元素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A.电子层数相同B.原子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力相同C.原子半径接近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下列有关氧族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似B.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增大C.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D.在周期表中位于“卤素”右边,比同周期卤素的非金属性弱4.下列单质中,属于半导体的是()。
A.O2B.S C.Se D.Te5.关于氧族元素(除Po外)的化合价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可形成+4价B.都可形成-2价C.都可形成+6价D.都可形成-2、+4、+6价6.微量硒元素(Se)对人体有保健作用,我国鄂西地区含有丰富的硒矿资源。
下列对硒元素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单质硒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烧碱溶液B.硒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SeO3C.硒的非金属性比硫弱,比碲强D.硒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Se7.下列酸中酸性最弱的是()。
A.H2SO4 B.HClO4 C.H2SeO4 D.H2TeO48.含氧酸可用通式XO m(OH)n来表示,例X是S,m=2,n=2,则这个式子表示H2SO4,一般而言,该式中n小的是强酸,m小的是弱酸,下列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A.HClO3 B.H2SeO4 C.H3BO3 D.HClO49.下列性质对氧族元素(O、S、Se、Te)和卤族元素(F、Cl、Br、I)均无例外的是()。
A.可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氧化物B.均存在含氧酸C.氢化物水溶液均呈酸性D.单质均可与Na反应10.对O、S、Se、Te等元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020高一化学教案氧族元素第一课时_0475文档EDUCATION WORD高一化学教案氧族元素第一课时_0475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课题:教学重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引入:环绕地球的大气中存在着维持生物生命所必需的氧气。
大家在初中已经了解了氧气的一些性质和用途。
我们也知道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的��a族,跟氧同族的元素还有哪些?它们又有哪些性质呢?课件讲述:氧族元素包括氧、硫、硒、碲、钋等。
提出:让学生写出氧、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再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推测其它元素的原子序数,引导学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试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展示:原子结构的图片。
提问:根据氧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找出结构上的异同点。
小结氧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及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教师评价:设问:分析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它们的化学性质有何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学生讨论:教师评价小结:展示:氧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及其相关的图片。
学生讨论:变化规律教师小结:学生讨论:从生成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和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分析各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怎样变化的?如果用r表示氧族元素,其氧化物化学式如何表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如何表示?其酸性强弱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播放动画: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过渡:氧族元素和它相邻的卤族元素的性质有哪些相似和不同呢?下面把硫、氯进行对比。
提出:让学生画出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得出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然后进一步讨论化学性质的相似与不同。
第一课时氧族元素1.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递变规律【小结】非金属性依次;金属性依次。
2.硫的氢化物、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结构、性质3.金属硫化物的颜色和溶解性 4.硫单质与氢化物、氧化物的性质及化合价关系强还原性 氧化性、还原性 强氧化性特别注意:中间价态的两类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SO 2、H 2SO 3、Na 2SO 3以还 5. 原性为主。
硫的四种价态间的含硫物质之间的网络关系①H 2S 是具有臭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其水溶液——氢硫酸是一种具有挥发性的二元弱酸,硫化氢、氢硫酸都具有强还原性可被碘水、溴水、氯水、FeCl 3溶液、HNO 3等氧化。
H 2S 能燃烧,燃烧依反应条件不同而不同。
②硫与Fe 、Cu 反应时,由于其非金属性比氯弱,所以生成低价态的物质FeS 、Cu 2S 。
③硫的氧化物有SO 2和SO 3,其中SO 2是一种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叫亚硫酸、二元弱酸。
SO 2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危害详见课本),防治方法有排烟除硫燃料脱硫。
6.臭氧的性质:(1)物理性质: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 的 色体,密度比氧气 , 溶于水;液态臭氧呈 色,固态臭氧呈 色。
(2)化学性质:①极强的氧化性:O 3 +KI + H 2O = ②不稳定性: ③漂白性:漂白原理是依靠 性,因此臭氧是一种很好的 剂和 剂; ④产生方式: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7.过氧化氢的性质: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因此过氧化氢表现为即有 性又有 性,并以 性为主,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俗称 呈弱酸性。
a .化学性质:当遇到强还原剂时,体现氧化性,如:SO 2 + H 2O 2 = ; Fe 2+ + H 2O 2 + H + = 当遇到强氧化剂时,体现还原性,如:MnO 4- + H 2O 2 + H + =(3)不稳定性:H2O2= b.用途:[例1] 已知硫酸锰(MnSO4)和过硫酸钾(K2S2O8)两种盐溶液在银离子催化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锰酸钾、硫酸钾和硫酸。
第一节氧族元素一、考点:1.以硫元素为代表,了解氧族元素的单质、氢化物及其氧化物的重要性质;理解氧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2.了解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意义;3.掌握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的反应原理及有关的多步反应的计算;4.了解硫酸的性质、用途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了解几种常见的硫酸盐。
5.掌握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知识结构:1.氧族元素原子结构、单质性质元素名称和符号氧(O)硫(S)硒(Se)碲(Te)原子结构原子序数8163452结构示意图电子式・∶・∶・∶・∶主要化合价-2-2,+4,+6-2,+4,+6-2,+4,+6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6个电子不同点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依次增大原子半径物理性质颜色和状态无色无味气体淡黄固体灰色固体银白色固体密度熔点(℃)沸点(℃)水、有机溶济溶解度化学反与金属反应易与金属反应易与金属反应反应较难多数不反应与非金属反应易与H2、C、P、S等反应能与H2、C、O2反应反应难一般不反应与化合物应能与许多物质反应能与氧化性酸、强碱反应反应少反应很少一、硫1、游离态――自然界存在于火山喷口、地壳岩层。
人类在远古时代发现并使用硫。
存在化合态――存在形式有:FeS2(非盐)、CuFeS2(复盐)、石膏、芒硝、煤和石油中含少量硫――污染大气物主要来源。
2、物理性质:硫有多种同素异开体。
如单斜硫、斜方硫、弹性硫等。
不同温度硫分子含硫原子数不同、常温是S8、高温蒸气主要是S2。
常温为淡黄色晶体(淡黄色固体有:Na2O2、AgBr、黄铁矿、T、N、T 等)。
注意:①在溶液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少量硫时,有时称乳白色。
②硫的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因此用物理方法洗去试管壁上的硫,只能用CS2作溶剂。
3、化学性质――硫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较易得电子,表现较强的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Na+S――Na2S (剧烈反应并发生爆炸)(Na+S――Na2Sx)Al+S △ Al2S2(制取Al2S3的唯一途径)Fe+S △ FeS(黑色)思考:①21g铁粉跟8g硫粉混合加热,冷却后将所得固体溶于足量盐酸,在标准状况下可得气体多少升?(据Fe~FeS~H2S↑可知,不论谁过量,有1molFe,必须生成1mol 气体,则所得气Fe~H2↑体体积为:)②若为21g硫粉和8g铁粉混合,在空气中加热,冷却后,所得固体质量为多少克?(解:Fe + S △ FeS56g 32g8g 21g则硫过量,但由于在空气中加热,过量的硫与O2反应生成了SO2气体,因此,所得固体只能为FeS。
第一节氧族元素●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感受运用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科学方法,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族”的特点和含义。
2.掌握氧族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的关系。
3.通过氧族元素和卤族元素相似性、差异性及其原因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4.通过臭氧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一分为二、全而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挖掘教材内容,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氧族元素与卤族元素性质的比较。
●教学方法启发、推测、讨论、对比、归纳等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胶片、三角架、石棉网、玻璃棒、酒精灯、药匙、研钵、火柴、大试管、坩埚钳、铁粉、铜片、硫粉。
●教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请同学们默背碱金属和卤族的元素,并说明它们的原子结构特点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那么在初中重点学习过的地壳含量居第一,且在实际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氧元素处于周期表中什么位置?与之同家族的成员还有哪些?它们在结构及性质上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呢?[板书]第一节氧族元素[投影]氧族元素(VIA)元素名称:氧硫硒碲 (钋)元素符号:O S Se Te (Po)核电荷数:8 16 34 52 (84)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据氧族元素所处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族元素的特点,推测其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氧族元素原子结构有何相同与不同点?[生]相同点:原子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
不同点:①核电荷数不同;②电子层数不同;③原子半径不同。
[追问]从O Te,原子结构有何递变规律呢?[生]从O Te,核电荷数依次增加,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转引]据氧族元素原子结构特点和递变规律,再运用元素周期律理论来推测氧族元素的性质及变化。
[师]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的哪些方面?[生]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半径。
[追问]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半径如何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生]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易得电子,表现非金属性;若原子半径越小,得电子能力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相反,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越易失电子,表现金属性;若原子半径越大,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强。
[师]从氧族元素原子结构入手,请大家对其化学性质的相似相异性进行大胆的推测。
[生]相似:原子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易得2个电子;表现非金属性。
相异(递变):从O Te,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使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因此,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板书总结]一、氧族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的关系[投影][承转]以上我们的理论推测是否正确,请大家翻阅课本图6—1和表6—1相关的内容和数据。
[讨论]分组进行1.氧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及原子半径等是如何变化的?2.各元素单质的熔点、沸点、密度等物理性质是如何变化的?3.从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分析各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怎样变化的?[分析]氧族元素在原子结构上的相同点,决定了氧族元素在性质上的相似性。
(1)化合价都是-2、+4、+6(氧无正价)(2)都能与氢形成气态氢化物。
(3)除氧外,都能与氧结合生成两种氧化物:二氧化物和三氧化物。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都是含氧酸(氧除外)。
[提问]通常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根据是什么?[回答]跟氢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或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
[分析]从O Te,单质跟氢化合的情况如下:[投影给出]O2与H2点燃或放电可反应,H2O稳定,1000℃时开始分解。
S与H2,444℃以上反应,H2S 300℃时开始分解。
Se与H2,573℃以上反应,H2Se稍加热即开始分解。
Te与H2不能直接化合,H2Te低温时就分解。
[结论]氧族元素从O Te ,与氢化合由易到难,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说明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分析]从O Te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变化趋势为: H 2SO 4>H 2SeO 4>H 2TeO 4,由此也说明从O Te ,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小结]从以上分析证明,我们的理论推测是正确的,即氧族元素原子结构上的不同点,决定了其性质上的递变性。
[板书][思考]氧族元素氢化物的还原性如何变化?其水溶液的酸性如何递变?(类比卤素) [分析]氢化物(H 2R )中,R 呈-2价为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半径的增大,R 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因此氢化物还原性依次增强,即H 2O <H 2S <H 2Se <H 2Te ,如同HF <HCl <HBR <HI其阴离子的还原性为:O 2-<S 2-<Se 2-<Te 2- F -<Cl -<BR -<I- 至于同族元素氢化物水溶液酸性的强弱,应该说影响因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H 2R 中R 对H +的束缚力大小(R 与H +直接相连),R 对H +的束缚力越小,释放H +就越容易,酸性就越强,从O Te ,原子半径递增,得电子能力递减,对H +的束缚力递减,释放H +的能力递增。
所以氢化物水溶液酸性逐渐增强。
即H 2S <H 2Se <H 2Te ,如同HF <HCl <HI <HBR 。
[引导]氧族元素中氧是龙头老大,与O 相比,S 只能算是小字辈,请大家举一学过的反应事实证明S 比O 的非金属性弱,即氧化性弱。
[回答]如:S +O 2=====S +4O 2,O 2将单质硫氧化成SO 2,说明O 2比S 的氧化性强。
[追问]在此反应中,S 表现什么性质?[回答]S 失电子,被氧化,表现还原性。
[引导]S 虽比O 非金属性弱,但也表现出与O 相似的一些化学性质,如它也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
[投影]S +2Na====Na 2S(常温化合并爆炸) 3S +2Al====Al 2S 3 S +2Ag====Ag 2S S +Hg====HgS[讲述]基于硫的性质,它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我们划火柴时,常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正是火柴头成分中硫燃烧后产生的SO 2。
焰火爆竹中也存在硫,所以在燃放时,也会产生SO 2,工业上一些生产硫酸的工厂还利用燃硫法来制取SO 2,利用S 和Ag 的反应,可用简易的方法鉴别出真假银;用一布条沾上少量硫粉在待鉴别的器皿表面用力磨擦,如被磨擦处出现黑斑则说明是真银,否则为假。
S 和Hg 反应,常温下即可完成,而且生成高价态硫化汞,利用此反应,可以消除温度计、气压计等被打破后汞的毒害, 若不慎汞洒落于地,要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并尽量将汞收集,残留部分,可覆盖硫粉处理,以免汞蒸气中毒。
此外HgS 0 点燃 +4 △ △还可用作红色颜料(朱砂),红色印泥就是用朱砂做的。
[小结]从以上分析可知硫表现出与O 2相似的氧化性,但S 在遇到强氧化剂时,又可表现还原性,所以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体现了矛盾的两个方面。
[引导]氧族元素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也导致其单质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别。
[投影] 单质: O 2 S Se Te色: 无色 淡黄色 灰色 银白色态:气 固 熔沸点:由低 高密度:由小 大导电性:S(不导电) Se(半导体) Te(导体)[小结]可见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
[转引]氧族元素与同周期卤族元素相比,非金属性如何呢?[思考]投影:(1)试举例说明非金属性:F >O[答案]O 2+2H 2=========2H 2O F 2+H 2========2HF且有2F 2+2H 2O====4HF +O 2(2)通过比较S 、Cl 2分别与Cu 、Fe 反应的事实,说明S 、Cl 非金属性的差别。
[提问]铜丝在Cl 2中燃烧有何现象?生成何物?写出反应方程式并分析Cu 的化合价变化。
[回答]铜丝在氯气里剧烈地燃烧,集气瓶中充满棕色的烟,生成氯化铜固体。
Cu +Cl 2======CuCl 2[问]Fe 、Cu 相比,还原性谁强?Fe 能在Cl 2中燃烧吗?[回答]还原性Fe >Cu ,所以Fe 更易在Cl 2中燃烧。
2Fe +3Cl 2======2FeCl 3[追问]单质硫与Cu 、Fe 反应吗?[补充演示]将铁粉与硫粉混合均匀后平铺于石棉网上,将该石棉网置于三角架上,用红热的玻璃棒加热混合物的一端。
[现象]剧烈反应,发光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原理]Fe +S====FeS ,硫化亚铁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演绎]对比上述反应,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推测S 和Cu 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
[提问]S 与Fe 、S 与Cu 哪一个反应更易进行?为什么?[回答]相比较,S 与Fe 容易进行,因为Fe 比Cu 的还原性强。
[追问]在加热条件下,S 将Fe 氧化生成+2价铁的硫化物,那么S 、Cu 需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会生成什么物质?[回答]加热条件下生成硫化亚铜,即:2Cu +S====Cu 2S[讲解]Cu 2S 也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分析]从以上反应事实可知,对于Cu 、Fe 这样具有变价的金属,当被Cl 2氧化时生点燃或放电 冷暗处 非金属性F >O 0 点燃 +2 0 点燃 +3 0 △ +2 0 △ +1成高价态金属氯化物,被硫氧化时,只能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而且反应条件不同:前者为点燃,后者需加热。
由此推断: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原子弱,即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弱。
[结论]非金属性S<Cl[转问]大家能从原子结构观点加以解释吗?图[引导]请同学们先画出两者的原子结构示意[提问]二者在结构上有何相同及不同点?[回答]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但都较多易得电子。
[追问]它们的原子半径谁大?为什么?[回答]同周期元素在电子层数相同的条件下,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16S>17Cl。
那么得电子能力大小呢?[回答]正是由于原子半径16S>17Cl,所以Cl原子得电子能力强于S原子,所以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
[思考]H2S和HCl相比,谁更稳定?H2SO4与HClO4的酸性谁更强?[回答]HCl比H2S的稳定性强,HClO4比H2SO4的酸性强。
[小结]以上我们从具体反应事实和原子结构观点分析比较了S、Cl的非金属性。
由此可得出结论:氧族元素也能同大多数金属直接化合,表现一定的非金属性,但氧族元素非金属性比同周期卤素的非金属性弱。
[板书]二、氧族元素与同周期...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比较原子半径:氧族>卤族非金属性:氧族<卤族[参考练习]1.钋是原子序数最大的氧族元素,推测钋及钋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钋是能导电的固体B.钋的氧化物、水化物至少有两种C.钋与氢气不能直接化合D.钋的氢化物很稳定答案:D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1)粒子半径:S2->Cl>S>F (2)稳定性:HF>HCl>H2S>H2Te (3)还原性:S2->Cl->Br->I- (4)氧化性:Cl2>S>Se>Te (5)酸性:H2SO4>HClO4>H2SO3 (6)非金属性:F>Cl>S>SeA.(2)(4)(6)B.(1)(2)(3)C.(1)D.(6)答案:A3.下列物质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制得的是( )A.Fe2S3B.FeCl2C.CuSD.AlCl3答案:D点燃点燃4.在S+O2====SO2的反应中:S作剂,在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中:2KNO3+S+3C====K2S+N2↑+3CO2↑,S作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