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体公园植物景观种植设计-精选文档
- 格式:pptx
- 大小:3.24 MB
- 文档页数:21
体育公园景观改造设计及配植植物习性浅析摘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街景绿地改造成体育公园的情况,当初的设计定位、理念和原则。
关键词:街景绿地体育植物配置中图分类号:j5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规划背景需改造的街景绿地坐落于天津市河东区卫昆桥下,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
是建在快速路桥下紧邻商业区及居民区,以传统栽植手法施工的街景,是周边居民的休闲健身场所。
2 街景改造成体育公园的主题定位整体设计方案是将现有的街景重新规划,以体育作为主题和主要元素,并围绕“自然与运动和谐共处”,打造“自然、乐趣、现代”相结合的体育休闲公园。
结合广场、园路、地形等景观要素,合理的设置了各种运动项目和休闲健身活动设施,为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人群提供相应的活动空间。
不同活动空间与绿地自然结合,相互渗透,在提供健身场地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景观环境,真正将“运动”融入“自然”之中。
3 体育公园的设计理念及植物配置按照不同的运动、休闲内容,体育公园中分中心动感广场,欢乐广场,趣味活动区,场地运动区,林荫道及跑道,健康步道与林间休息区,器械活动区等围绕体育休闲建立的专属广场。
植物是园林景观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在公园内的植物设计过程中我们着重研究了几项重点要素:植物的色彩构成、植物的空间构成、植物的主要姿态。
首先植物的色彩是整体感官的一项重要元素,所以在设计之初就首先考虑到了植物的色彩构成。
为了达到合理的植物色彩构成,在设计过程当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植物类似色相的配色、植物邻补色相的配色、植物对比色的配色等。
避免多色调的小范围混搭造成的凌乱的视觉感觉,所以我们在不同的景观节点都设置了一种主色调,搭配以点缀性的小范围的辅助色调。
将主色调放大,这样不仅看起来美观,同时也会把植被的视觉范围放大。
其次,空间构成。
在园内的植物空间构成设计过程中,我们首先明确了空间构成的主要原则,然后再进行相应的选择植物材料和组织设计等。
并且考虑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不断生长的,因此在植物构成的空间构成方面我们又分为平面空间和立面空间两项设计。
2016年第7期现代园艺景观设计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滨水植物景观设计初探张宜佳牛嘉琪陈金金(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摘要:通过调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滨水植物景观,总结并初步探析森林公园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手法。
关键词:滨水景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设计手法1调查目标实地调查并分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滨水植物景观,总结并初步探析森林公园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手法。
2 调查意义我国对城市滨水森林公园的研究处于起步期阶段,近年,与城市建设紧密相关的以滨水区和森林景观为依托的旅游发展产业,正日益受到重视,同时我国有着数千公里漫长的水岸线与辽阔的森林,开发建设前景广阔。
在城市滨水森林公园大背景下,探索与了解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项值得学习的课题。
3 调查方法3.1样方的确定对于样方的设置,尽量选取群落景观效果好,有不同类型滨水环境的群落来调查。
以80m左右为样方的长边框定一^"个群落中景观效果最好的部分。
3.2 重要值的计算方法生态学中常用的重要值的计算公式,多用于自然植物群落,考虑到城市植物种在调查中的困难和样方的空白性,本研究以相对高度(高度与样方面积的比值)、相对冠幅(冠幅与样方面积的比值)和相对频度(物种出现的样方数与总的样方数的比值)来计算乔灌木树种的重要值。
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频度+相对冠幅4 样方分析4.1第1类:小路、陡坡、遮挡视线类型通过不同高度植物结合地形,形成垂直方向的郁蔽空间。
可在边缘地带作局部障景,或是视线的引导。
林下可适当配置耐荫性的观赏植物,丰富植物景观内容。
4.2第2类:可游半岛,两面观型奥森的小岛面积都较小,植物多沿小岛的外围环岛种植,围合出中间的活动空间。
适当留出的透景线,使得岛内的游人可看到外面的风景,外面的游人也能若隐若现看到岛内的活动空间。
环岛植物具有两面的景观效果,兼顾岛内外的视觉感受。
4.3 第3类:湖边大草坪,疏林草地型大水面湖区边,地形平坦,乔木以同树种小片群植,形成分散于绿地上的小型林地斑块,加强进深方向的层次变化。
生态景观规划结课作业题目: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种植区域与环境适宜性分析1.目标分析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植物的选择应与当地的土壤、水分、气候条件相适应,因此我们首先采取均匀步点的方法在公园内选取了16 个点并分别于 6 月份、10 月份,在各点量测了空气湿度、土壤成分、空气微生物含量、负离子浓度、声环境情况、CO2 浓度及温湿度等指标,了解当地的基础信息。
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前文所提到的适宜性分析方法流程图,确定技术路线如下:2.因子选择与单因子图转化的过程,主要是根据各测量点所得的基础信息按照插值计算的方式生成整个区域的分析图。
图1 各单因子分析图经过数据转化,测量所得的数字信息被转化到了图纸之上,由上述分析图我们可以看出,各基础因子信息在图纸之上都有了清楚的显示,整个规划区域被划分成九个等级,显示出各个因子在整个区域的分布情况。
3.适宜性分析3.1 土壤适宜性分析利用图层叠加的方法,将土壤 PH分析图、土壤比重图、土壤全N 分析图、土壤容重分析图、土壤速效P 分析图、土壤速效K 分析图、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图进行叠加,得到土壤适宜性分析图。
3.1.1 权重的计算以上各因子的重要性各不相同,需要对各因子在最后评价时赋权重。
各因子判断矩阵和计算的权重值如下:依次将其它土壤分析图做相应的整理 , 最终叠加后结果如下:打分(列/行)PH值全N 容重速效K 速效P 有机质权重W PH值 1 3/5 2 1/2 1/3 2/5 0.5278 0.0880 全N 1 2/3 1 3 2/3 1/3 2/7 0.7091 0.1182 容重 1/2 1/3 1 2/5 2/7 1/4 0.3344 0.0557速效K 2 1 1/2 2 1/2 1 2 1/2 1.2504 0.2084 速效P 3 3 3 1/2 1/2 1 3 1.6854 0.2809 有机质 2 1/2 3 1/2 4 2 1/3 1 1.4929 0.248810.7000 9.9216 16.0000 5.0667 4.2857 5.4357 6.0000 1一致性检验:0.0880 0.0695 0.1115 0.1042 0.0936 0.0995 0.5663 1.07300.1495 0.1182 0.1672 0.1389 0.0936 0.0711 0.7386 1.04160.0440 0.0394 0.0557 0.0834 0.0803 0.0622 0.3649 1.09120.1759 0.1773 0.1393 0.2084 0.5618 0.1244 1.3872 1.10940.2639 0.3545 0.1951 0.1042 0.2809 0.7464 1.9451 1.15410.2199 0.4136 0.2230 0.4168 0.0936 0.2488 1.6157 1.0823 最大特征值 6.5516 CI值0.1103 CR值0.0890 如果CR值<0.1,说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重新给出判断矩阵图2 土壤适宜性分析图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规划的整个区域被分成由浅至深的一系列颜色,颜色越深的地方,土壤价值越高。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植物种植设计作者:鲍小南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2期鲍小南(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100144)摘要:一个园林中植物种植设计的水平直接影响着这个园林的整体形象,亦可使场地焕发新生。
通过分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南区的植物种植设计,阐明恰当的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重要性,为今后的设计提供一个参照。
关键词:森林公园;园林植物;种植设计1 项目概况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
其中,南部是奥林匹克中心区,北部规划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占地约680hm2,将成为一个以自然山水、植被为主的园林。
作为奥林匹克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最大的公共公园,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备受社会各方瞩目[1]。
2 公园南区的植物配置方式分析2.1 植物配置设计原则分析园区规划的植物配置满足了许多原则:①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原则[2]。
公园中的大部分植物属于人工栽植,设计过程中充分满足了人的行为习惯,同时也遵循了自然的生态环境,取得人工融于自然的效果,从而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的活动和谐统一。
②多样性原则。
园区内的树木在统一的基调上应用了丰富的树种,同时进行了多种搭配与变化,满足了“四季常青”和“三季有花”的基本原则。
③艺术性原则。
在园区内的植物配置不仅做到了种类丰富,同时也极大地利用了季相变化的观赏特点,从花、叶、果等方面增强每个场地的观赏特点,也增加每个季节的观赏性。
2.2 乔木层的配置方式分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区内的植物普遍变为乔木,并且采用多种配置形式,包括列植、丛植和群植等。
在主要园路的两侧,大量的乔木被列植与丛植,与灌木或围栏相协同形成了一定的限定空间。
大量的多种乔木植物的群植搭配,形成了优美的林冠线与林缘线,少量的乔木种植形成了舒适的树下活动空间。
2.3 灌木层的配置方式分析园内栽植了大量的灌木景观植物,目前基本上都已枝叶繁茂,增加了观赏性也丰富了树冠的层次。
园林植物种植与造景分析———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作者:李亚星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2期李亚星(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风景园林系,北京100144)摘要:在造景时,植物的种植设计与配置必须遵循一定的自然和设计规律,在强调其生态性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本文结合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对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与造景的原则,以及配置的方法和形式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植物配置;种植设计我国的园林建设以植物景观为主,建设生态园林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而园林景观能否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就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现在我国在植物造景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在园林植物配置方面有着很多缺陷。
本文结合实例,对现代园林植物种植与造景进行探讨与分析。
1 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植物的配置主要包括2 个方面:一方面是不同植物之间的配置,配置时不仅考虑到植物种类的选择,不同植物组合的立面、林冠线、林缘线的视觉效果,而且还要考虑到植物色彩和季相对景观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园内植物和不同构筑物之间的配置,如与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就植物种类而言,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植物种类丰富,包括地被、水生植物、大型乔灌木、季节性观赏花卉等。
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而且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也可能会带来景观上的差异。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选择植物时,考虑到因地制宜的原则,大乔木多选择有北方特色的植物,花灌木的选择也多种多样,色彩方面比较丰富,这样不仅能够美化园内景观,还能增加与其他乔木、地被植物的搭配方法。
特别是在湿地景观植物选择上,更加注重草本———灌木———乔木的层次处理。
2 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2.1 孤植园中选择的孤植树木都具有个体美,比如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这样才能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
在孤植树木的旁边也留下了合适的距离,给游人一定的欣赏空间,也能很好地展现孤植树木的风姿。
2017年第3期现代园艺1主题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特点1.1以主题性植物组团设计,表达分区主题主题公园各分区具有鲜明的主题,植物景观设计需与游乐主题相呼应,根据分区主题设计主题性植物组团,营造各分区植物景观差异性,打造植物景观特色,表达设计主题。
1.2以造型植物设计,展示植物艺术之美主题公园中植物不只是建筑、道路等的附属,而且还作为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应用于景观环境的塑造中。
各种新颖独特的造型植物景观,不仅巧妙地突出了不同空间的主题,同时也带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体验。
1.3以植物和地形为构架,框画佳景和遮挡俗景主题公园往往设计有丰富的地形,通过地形和植物种植组团相结合的方式美化室外游览空间,遮挡不良景观、软化硬质景观、框选美景,从而有效划分室外空间。
1.4以植物色彩营造主题场所氛围主题公园内所有的色彩、造型、植栽等都为主题服务,形成让游客易于辨认的特质和游园线索。
一些植物的叶片、枝干具有特殊的色彩,通过合理的应用能营造特殊的情感体验。
2主题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原则2.1人性化原则应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植物配置要体现人性化,要通过合理的植物设计创造不同年龄群体的主题空间,同时要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2.2主题特色性原则应体现项目主题特色性。
根据项目主题特点借鉴吸收国内外优秀主题公园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技艺,结合区域自然文化脉络,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
2.3艺术性与功能性相结合原则要突出艺术性和功能性相结合的原则。
主题公园植物景观不仅要求能达到美化、季相变化等艺术性效果,同时要兼顾划分空间、噪音防护、防尘、遮荫等功能性要求。
3项目概况及植物景观设计思路哈尔滨万达主题公园占地约40hm2,室外公共景观面积约28hm2,其中绿化种植面积约计11hm2,分为5个主题区块。
植物景观设计以乡土植物为主反映当地优美的自然风景,各主题区域在植物景观上各具特色;通过主题性植物组团、植物造型艺术、“地标性”植栽等手法丰富园区游览体验,让游览者在园区内感受到植物造景艺术带来的情感愉悦。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生态廊道桥设计方法分析作者:杨依婷赵卓琦刘欣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9期杨依婷赵卓琦刘欣(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摘要:连接奥森南北园的生态廊道桥自设计施工、植物种植上运用多种技术,确保南北园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体现绿色奥运的概念。
关键词:生态廊道设计技术;植物种植设计1 生态廊道简介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五环林萃路,公园占地680hm2,其中南园占地380hm2,北园占地300hm2。
为了连接这南北2区,在北五环路上架起了中国第1 座城市内跨高速公路的大型生态廊道桥,全长约260m,宽60~120m,总占地面积2.4hm2,在桥面的树林中还设有1条6m宽的道路,可供行人和小型车辆通过。
2 生态廊道建筑结构设计技术生态廊道桥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连续桥梁属于超静体系,其综合了连续梁和悬臂梁的优点,具有恒载和活载的卸载弯矩,不受基础不均匀沉降等附加变形的影响,结构刚度大,整体性好,超载能力大,安全度大,节省材料,并且因为跨中截面的弯矩减小,可以增大桥跨,行车条件较好,利于高速行车,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3 生态廊道的灌溉技术3.1 微喷技术生态廊道喷灌系统采用微喷技术,微喷又称雾滴喷灌,在土壤下面铺设微喷管道和适合树木的微喷头,形成科学合理的水分给养保证。
微喷既可增加土壤水分,又可提高空气湿度,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3.2 涌泉灌技术涌泉灌溉是用塑料小管与插进毛管管壁的接头连接,将来自输配水管网的有压水以细流(或射流)形式灌到作物根部的地表,再以积水入渗的形式渗到作物根区土壤的一种灌水形式。
其堵塞问题小,水质净化处理简单,节水效果好,比地面灌省水60%以上,浇地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管理方便、运转费用低。
3.3 滴灌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 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
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
北京奥体森林公园生态廊道的景观规划与修复作者:易晓阳刘顺关军洪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8期易晓阳刘顺关军洪(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专业,北京100083)摘要:廊道是指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景观要素,而生态廊道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
生态廊道主要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它和“绿色廊道”表示的是同一个概念。
建立生态廊道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方法,是解决当前人类剧烈活动造成的景观破碎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众多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生态廊道;结构;灌溉;排水1 生态廊道结构生态廊道桥梁采用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指的是采用连续梁结构,以预应力混凝土作为上部结构主要建筑材料的桥梁。
连续梁在恒活载作用下,产生的支点负弯矩对跨中正弯矩有卸载的作用,使内力状态比较均匀合理,因而梁高可以减小,由此可以增大桥下净空,节省材料,且刚度大,整体性好,超载能力大,安全度大,桥面伸缩缝少,并且因为跨中截面的弯矩减小,使得桥跨可以增大。
但连续梁桥也有自重要比钢桥大,施工工艺有时比钢桥复杂,工期较长等问题。
但这些缺点属次要问题,且仍在不断地克服。
2 生态廊道的灌溉技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拥有一套全自动化、智能化的浇灌系统,这套系统工作时,可以直接将土壤水分、植物生长、蒸发、蒸腾等各种环境信息反馈给中央计算机,计算机通过计算、判断,实施灌溉。
与手动或半自动灌溉相比,甚至可以节约一半的用水量。
而且,这套系统的喷头都带有起始角记忆功能,保证不会喷向道路和游人。
生态廊道的喷灌系统采用微喷技术,在植物的土壤下面铺设微喷管道和适合树木的微喷头,形成科学合理的水分给养保证。
同时,生态廊道还采取了管道填埋的滴灌方式,水分直接在植物根部被吸收,既有利于水的节约,又避免了桥面浇水对桥下的影响。
微喷技术比喷灌更为省水,由于雾滴细小,其适应性比喷灌更大,农作物从苗期到成长收获期全过程都适用。
2017年第6期现代园艺1综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北部,是一个以自然山水为主的城市公园。
湿地区位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仰山和奥海的西侧,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可以分为沼泽植物区、浅水植物区、深水植物区和混合种植区。
2调查方法本次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湿地植物的调查采用的方法为样方法和现场调查、记录数据、绘制部分平面图、查阅文献等方法,分析了所取的样方内的树种以及湿地内的水生植物。
3调查与分析3.1湿地植物配置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分为4个区域,每个植物种植区的种植都按照该区域的功能特点进行配置,此外,为了防止基质裸露影响景观效果,还相应配置一些多年生地被植物,并在湿地周围种植金叶女贞等矮灌木,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效果。
3.1.1沼泽植物区。
沼泽植物区的位置在整个湿地水系统的上游,以一些挺水植物为主,其优势种为芦苇、香蒲等较为高大、抗逆性好的挺水植物,搭配一些湿生植物如日本报春、络新妇、燕子花和一些观花观叶的水生植物如荷花、泽泻、花叶水葱、千屈菜等。
整体观赏性较好,富有野趣。
芦苇等植物的种植一方面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另一方面可以抑制藻类植物的过量的繁殖,可以有效预防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
3.1.2浅水植物区。
浅水区植物位于水流速度较为缓慢的北侧,是相对安静的水流,符合浅水植物对于静水的要求。
这个地段的植物配置主要以浮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为主,优势种为槐叶萍、紫萍、白萍等漂浮植物,形成具有特色的水面;同时搭配荇菜、萍蓬草、睡莲等浮水植物,增加观赏效果。
这些植物可以富集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达到净化水源的目的。
另外,这个区域的植物植株普遍低矮,互相之间不会影响对光线的利用,这样的配置增加了光合效率。
3.1.3深水植物区。
深水区的植物配置不以观赏为主要目的,作为生态鱼塘的一部分,旨在为塘内鱼虾提供合适的饲料,因此,主要的植物种类以菹草群落、苦草群落等沉水植物群落为主,种植一些伴生植物———水毛茛、金鱼藻、水藓等。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滨水植物景观设计初探作者:张宜佳牛嘉琪陈金金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7期张宜佳牛嘉琪陈金金(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摘要院通过调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滨水植物景观,总结并初步探析森林公园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手法。
关键词院滨水景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设计手法1调查目标实地调查并分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滨水植物景观,总结并初步探析森林公园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手法。
2调查意义我国对城市滨水森林公园的研究处于起步期阶段,近年,与城市建设紧密相关的以滨水区和森林景观为依托的旅游发展产业,正日益受到重视,同时我国有着数千公里漫长的水岸线与辽阔的森林,开发建设前景广阔。
在城市滨水森林公园大背景下,探索与了解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项值得学习的课题。
3调查方法3.1样方的确定对于样方的设置,尽量选取群落景观效果好,有不同类型滨水环境的群落来调查。
以80m左右为样方的长边框定一个群落中景观效果最好的部分。
3.2重要值的计算方法生态学中常用的重要值的计算公式,多用于自然植物群落,考虑到城市植物种在调查中的困难和样方的空白性,本研究以相对高度(高度与样方面积的比值)、相对冠幅(冠幅与样方面积的比值)和相对频度(物种出现的样方数与总的样方数的比值)来计算乔灌木树种的重要值。
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频度+相对冠幅4样方分析4.1第1类:小路、陡坡、遮挡视线类型通过不同高度植物结合地形,形成垂直方向的郁蔽空间。
可在边缘地带作局部障景,或是视线的引导。
林下可适当配置耐荫性的观赏植物,丰富植物景观内容。
4.2第2类:可游半岛,两面观型奥森的小岛面积都较小,植物多沿小岛的外围环岛种植,围合出中间的活动空间。
适当留出的透景线,使得岛内的游人可看到外面的风景,外面的游人也能若隐若现看到岛内的活动空间。
环岛植物具有两面的景观效果,兼顾岛内外的视觉感受。
4.3第3类:湖边大草坪,疏林草地型大水面湖区边,地形平坦,乔木以同树种小片群植,形成分散于绿地上的小型林地斑块,加强进深方向的层次变化。
杭州奥体中心场馆群亚运主题绿化景观设计蒋雨婷(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2)摘要:作为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举办开闭幕式、亚运会、亚残运会体育赛事以及接待国内外贵宾、政要的重要场所,杭州奥体中心场馆群以“杭州特色、亚运文化”为出发点,通过结合主题雕塑,布置莳花花带、莳花花毯、花境、造型植物、摆花盆栽、控花盆栽、绿雕、造型绿墙、花箱、灯杆及栏杆挂花等多样形式,营造精致多彩、喜迎亚运的盛会氛围。
关键词:杭州特色;亚运文化;精致多彩;多样形式绿化景观中图分类号:TU24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4)06-0088-031项目概况为迎亚运赛事,增强亚运氛围,“奥体中心场馆群内景观及贵宾路线布置项目”针对场馆群绿化景观做了全面提升本,本文以场馆群绿化提升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花化、彩化、亮化的提升手法,以期为其他大型赛事场馆群绿化景观提升提供借鉴经验。
2设计亮点2.1绿化植物颜色的选择———杭州韵味亚运主题为响应亚运盛会主题,同时通过植物色彩表达杭州韵味,整体运用杭州亚运会独有的色彩系统,即代表“湖山绿”的绿叶植物作为色彩基底,代表“虹韵紫+映日红”花卉作为核心色彩,既言情山水又展现出创新、活力与激情。
图1为映日红花卉色带。
选用亚运主题色,虹韵紫———既是会聚和交融之色,是活力与创新之色,也寓意尊贵与吉祥;映日红———取霞光、气韵之色,亦是杭州特色西湖“映日荷花”的菡萏红。
这两种明度和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从视觉上带给人们心理的轻快感和兴奋感[1],可以传递出亚洲文化的热情与活力,引起人的目光注意力。
此外,运用“水光蓝、水墨白”花卉植物点缀,突显植物深浅色彩层次,淡雅的色彩从视觉上带给人心理的温和感,让人能够感到放松愉悦[2],整体营造清新雅致的景观氛围,展现出亚洲文化追求平和的独特魅力。
花境植物主要选用深浅不同的绿色观叶植物,以传达杭州的江南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