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级摄像机和广播级摄像机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电视摄像考试要点一、质量性能和各自用途的不同,摄像机可以分为广播级、专业级和家用级三类。
广播级摄像机各项技术指标为最优,图像质量最好,适合各级电视台在演播室和现场节目制作的场合下使用,但其价格也最高、体积大、重量重。
专业级摄像机价格适中、小巧轻便。
而家用级摄像机则属经济、小巧、操作简便的摄录一体机,主要供家庭生活摄像和一般工业、交通、商业等单位监视用。
二、就电视摄像而言,电视画面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段,又称电视镜头。
电视画面具有时、空两个层面上的意义。
如果把时间凝定,那么电视画面就可以定格为“画幅”,电视画面正是从一定数量的画幅以每秒25帧的连续运动中体现出来的。
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是电视摄像的成果体现。
从本体意义上讲,电视画面是视听一体的。
画面及附载其上的同期声、现场环境音响等,特别是在新闻纪实性节目的拍摄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电视画面是电视片结构、连接的载体和主干,它既是表现的内容,同时也是表现的形式。
三、画面的空间特性屏幕显示、平面造型、框架结构这三个方面够成了电视画面特定的空间形态和特性。
1、屏幕显示:像素是电视机屏幕上分布着的一排排等距离的以红、绿、蓝为一组的光点。
电视画面正是由这些像素所显现和组成的。
目前我国通行的电视技术标准为625行,每行800多个像素,每帧画幅共为52万个像素。
这些像素是构成电视画面的最小单位,单位面积上分解出的像素越多,那么所显示出的画面就越清晰,越接近于真实。
屏幕显示特性使电视画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电视画面色彩夸张(2)电视画面无纯黑部分(3)电视画面有强光漫射现象2、平面造型电视画面依附于立式横向的矩形电视屏幕之上,这决定了电视画面的造型形式属于平面造型艺术。
平面造型艺术主要特点是要在两度空间的平面上再现或表现三度空间的现实生活,造型形象主要是诉诸于视觉的。
现代科技给我们提供的用平面空间表现立体空间的表现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摄像机构造及分类摄像机构造及分类00摄像机是进行光电转换的设备,它利用三基色原理,通过光学系统,把彩色景物的光像分解为红绿蓝三种基色光像,由摄像器件完成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然后进行信号处理,编码成彩色全电视信号,最后得到的标准信号可以送到录像机等记录媒介上记录下来,或通过传播系统传播或送到监视器上显示出来。
摄像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镜头系统、主机、寻像器、附件。
(一)镜头“镜头”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安装在摄像机上的、由许多光学玻璃镜片及镜筒等部分组合而成的光学装置,另一种是指电影或电视拍摄时的一段固定或活动图象的内容。
在本节中,我们主要用的是前一种。
摄像机上的镜头与普通照相机的镜头起着同样的作用,用来收集从物体反射来的光,并使其聚焦并投射到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上。
1.焦距焦距是镜头的基本特性。
按透镜焦距的长短,可分为不同的镜头:有短焦距镜头;有长焦距镜头;介乎两者之间的镜头为中焦距镜头。
而要实现从长焦距镜头到短焦距镜头或短焦距镜头到长焦距镜头的变化就需要用一个翅翘板式的按键控制以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焦距连续可调。
变焦镜头从最长焦距到最短焦距,可以开始于任何焦距长度,然后推入(焦距变长)、拉出(焦距变短),改变着成像的大小和视场,使景物在视觉空间里移近或移远(未改变实际物距)。
2.调焦调焦也可称为聚焦。
当像平面落在摄像器件受光面的前方或后方时,拍摄的图象显得模糊不清,称为散焦。
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调焦(聚焦)过程,使光线通过摄像机镜头后准确地会聚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上,得到轮廓清晰的图象。
一般摄像机都有前聚焦和后聚焦两种调焦。
前聚焦便是根据物体一方的距离调整镜头前部的调焦环(又称聚焦环)带动内部的调焦组透镜前后移动,让焦距稍微有所改变,使像平面落在受光面上。
后聚焦一般是调整镜头的后截距。
3.光圈光圈是控制镜头透光能力的装置。
光圈的调整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手动调整,一种是自动调整。
手动调整就是当摄取的景物变化范围较大时,摄像人员必须及时跟踪调整光圈,以保证图象信号电平处于正常范围,不出现“超幅”(超过0.7伏),否则图象处将失去灰度层次变化,出现“开花”现象。
摄像机分成三类,即广播级、专业级和家用级1、广播级摄像机主要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图像质量高,性能全面,但价格较高,体积也比较大,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它们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演播室用摄像机。
演播室用摄像机工作于有利于摄像机工作的条件下,如照明强度、色温等适度。
为了提高性能指标,通常采用尺寸较大的摄像器件。
因此,它们的清晰度最高,信噪比最大,图像质量最好。
当然,体积也大,价格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得了的。
二是新闻采访(ENG)摄像机,由于这种摄像机的工作环境特殊,这类机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对非标准照明情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恶劣环境中(如工作温度大范围的变化)具有比较高的安全稳定性,具有调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操控灵活、携带方便等特点,其图像质量比演播室用摄像机稍低,价格也相对便宜些。
三是现场节目制作(EFP)摄像机,EFP摄像机工作条件介于上述两种摄像机之间,性能指标也兼顾到这两个方面。
它们的图像质量与演播室用摄像机相近,但体积小一些,能满足轻便型现场节目制作的需要。
广播级摄像机的水平分辨率一般在700线以上,价格一般在几万到几十万(人民币)之间。
2、专业级摄像机一般应用在广播电视以外的专业电视领域,如电化教育、工业、医疗等。
这种摄像机要求轻便,价钱便宜,图像质量低于广播用摄像机。
专业摄像机紧跟广播用摄像机的发展,更新很快。
尤其近几年,CCD摄像器件质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高档专业摄像机在性能指标等很多方面已超过过去的广播级摄像机,其清晰度、信噪比、灵敏度等重要指标,已和广播级摄像机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彩色还原性、自动化方面还略逊于广播用摄像机。
专业级摄像机的水平分辨率一般在500线以上,价格一般在数万致十几万元之间。
3、家用级家用摄像机主要应用在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的非业务场合,比如家庭、娱乐等,其水平分辨率约在250—450线,信噪比约50dB。
这类摄像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有一定的隐蔽性,除了用于个人、家庭娱乐外,许多特殊条件下的拍摄也经常采用这种机型,比如体育特技摄像,机头可安装在主裁判的保护面罩上;摩托车比赛,小型摄像机安装在摩托车上从运动员角度进行摄像、监视等等。
一、按照使用用途分类1、广播级机型:这类机型主要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图像质量高,性能全面,但价格较高,体积也比较大,它们的清晰度最高,信噪比最大,图象质量最好。
当然几十万元的价格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得了的。
例如松下的DVCPRO 50M以上的机型等。
2、专业级机型:这类机型一般应用在广播电视以外的专业电视领域,如电化教育等,图像质量低于广播用摄像机,不过近几年一些高档专业摄像机在性能指标等很多方面已超过旧型号的的广播级摄像机,价格一般在数万致十几万元之间。
相对于消费级机型来说,专业DV不仅外型更酷,更起眼,而且在配置上要高出不少,比如采用了有较好品质表现的镜头、CCD的尺寸比较大等,在成像质量和适应环境上更为突出。
对于追求影像质量的朋友们来说,影像质量提高给人带来的惊喜,完全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代表机型例如索尼公司的DVCAM系列机型。
3、消费级机型:这类机型主要是适合家用使用的摄像机,应用在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的非业务场合,比如家庭娱乐等,这类摄像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操作简单,价格便宜。
在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用它制作个人家庭的的VCD、DVD,价格一般在数千元至万元级。
如果再把家用数码摄像机细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入门DV、中端消费级DV和高端准专业DV产品。
二、按照存储介质分类1、磁带式:指以Mini DV为纪录介质的数码摄像机,它最早在1994年由10多个厂家联合开发而成。
通过1/4英寸的金属蒸镀带来记录高质量的数字视频信号。
2、光盘式:指的是DVD数码摄像机,存储介质是采用DVD-R,DVR+R,或是DVD-RW,DVD+RW来存储动态视频图像,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拍摄中不用担心重叠拍摄,更不用浪费时间去倒带或回放,尤其是可直接通过DVD播放器即刻播放,省去了后期编辑的麻烦。
DVD介质是目前所有的介质数码摄像机中安全性、稳定性最高的,既不像磁带DV那样容易损耗,也不像硬盘式DV那样对防震有非常苛刻的要求。
视频拍摄所需主要设备及功能用途介绍1、主要设备构成1、前期设备1)专业高清摄影机专业级高清摄像机(俗称小高清)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操作简便等特点,适合拍摄大型活动现场、活动记录以及投资较小的专题片、宣传片等项目。
广播级高清摄像机(俗称大高清)具有画面质量高、景深效果好、可操作性强、外形大气美观等特点,适合拍摄投资较大,画面工整度要求较高的影片。
以上三类机器的组合可形成团队摄像器材方面的高低搭配。
满足不同需求。
也可搭配进行多机位拍摄。
建议按照统一品牌和摄制格式购置,方便后期制作。
2)三脚架+液压云台看似简单的三脚架在拍摄中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一套质量不过关的三脚架完全可以毁掉整个摄制组一整天的努力,严重延缓拍摄进度,影像画面工整度。
好的脚架首先自重要够,自身重量大,才能有更强的承重,机器才架的稳,俗话说“买你买得起的最贵的机器;买你扛得动的最重的脚架。
”。
然后云台是上下、左右摇动要足够平滑,这样拍摄的摇镜头摇速在能够均匀、易掌握。
一般较好的小高清脚架在1-2千元左右。
大高清则在万元左右。
常用品牌有伟峰、云顿、曼富图等。
另需矮腿三脚架(俗称“地锅”“香炉脚”)一套,用于拍摄仰拍画面。
3)轨道画面要拍出平滑,稳定的动感,轨道不可或缺。
在省内,一般一套6直4弯的不锈钢轨道+轨道车即可满足拍摄需求,价格在5-7千元左右。
平时也可对外出租。
4)摇臂与轨道一样,可拍摄出平滑且富有动感的画面,通过其全方位的运动,画面可展现丰富的空间感。
在拍摄大型活动现场时,也可获得富有动感的现场画面,并且由于摇臂的存在,可大大提升现场气氛。
摇臂有大/小,手动/电动之分。
小摇臂在3米左右,基本为手动摇臂,机身的转动和操作要手动完成。
可满足一般性宣传片、广告和室内拍摄需要。
国产价格一般在3千元左右。
折叠后可放入一般轿车后备箱,方便携带。
建议购置一套,作为外拍常用器材。
大型摇臂一般在8-12米左右,通过电动手柄操作。
适合拍摄大场景、大型活动。
摄像机分类1.按质量档级分类:防水数码摄象机(1) 广播级摄像机:广播级摄像机一般用于电视台和节目制作中心,其质量要求较高,如清晰度700-800线,信噪比60dB以上,从镜头到摄像器件,电路等都是优等的,当然其价格相当惊人,一般在10万元以上,如BVP-70P,D V-700P等。
(2) 业务级摄像机:业务级摄像机一般常用于教育部门的电化教育及工业监视等系统中。
其性能指标也比较优良,开始采用单管(如DXC-1640),双管(DXC-1800),现在多为三管(DXC-M3A)或三片CCD(如DXC-3000P,DXC-6000P,DXC-M7,DXC-537)价格相对较低,教育部门能承受,一般在10万元以下。
(3) 家用级摄像机:这个档级的摄像机种类繁多,主要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多,使用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一般在1万元左右。
其质量等级比不上广播级或业务级,多为单片CCD摄录一体机。
在教学中也常使用此档级的摄象机制作节目或开展微格教学等。
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到四种记录格式:VHS-C NV-G200 NV-G300①VHS S-VHS M8000 M9000S-VHS-C NV-S700VHS(VIDEO HOME SYSTEM)是1976年由日本JVC公司等联合发表的。
代表机型有家用级摄像机M5,M7,M1000,M3000等。
1982年又发表了VHS-C型摄录一体机,由于所用录象带体积减小,使得设想摄象机整体体积减小,更便于旅游携带。
198 7年发表S-VHS型高带摄录一体机,清晰度达400线。
随后还发表了S-VHS -C摄录一体机,即小型高带摄录一体机。
②β→ED-β(500线)β型摄象机和录象机是由日本SONY公司等研制,由于其录象机在竞争中被VHS击败,在中国并未得到推广和发展。
③8mm→Hi88mm摄录一体机由日本SONY公司,在1984年发表。
磁带的宽度为8m m(1/3英寸),由于磁带体积减小,与录音带尺寸相差无几,因而摄录一体机的体积大大减小,称为掌中宝。
广播电视镜头的分类及选择镜头是摄像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再现完美图像的第一道关口。
作为广播电视的从业人员,掌握必要的镜头知识是必要的。
我们首先应知道为什么镜头会有那么多种类,导致价格差异巨大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试对镜头的种类及划分作简单的阐述,以期使用户对镜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选择镜头。
一般来讲,广播电视行业的电视镜头从品质上分,有广播级和专业级的差别,而从清晰度方面来分,有标清镜头和高清镜头的区别。
现将两种区分方法的主要差异阐述如下:1、广播级镜头与专业级镜头的差别:广播级镜头是广播电视摄像镜头最高品质的象征,在设计及制造工艺上高于专业级镜头。
同样,在摄像机的设计制造上,也有广播级和专业级之分。
专业级镜头能够适用于专业级的摄像机,主要运用于平时的新闻及各类电视节目制作。
而广播级镜头及广播级摄像机,主要运用于摄制高品质的纪录片、宣传片及需要保留的珍贵素材。
广播级镜头的高品质,除了所使用的外部材料规格更好以外,更主要的体现在镜头在镜片的制造工艺中,采用了萤石这种特殊的光学材料。
萤石由于在高温时能够散发出如夏夜飞舞的萤火虫一样的美丽光芒色彩,因此被命名为“萤石”。
萤石是由氟化钙(CaF2)结晶形成的。
它所制成的镜片具有目前任何光学玻璃都无法比拟的光学素质,明显的特征是折射率和色散极低,对红外线、紫外线的透过率好。
值得关注的还有一点:它还具有一般光学玻璃无法实现的鲜艳、细腻的描写性能。
因为光线通过一般透镜产生的焦点偏离会出现因不同颜色波长而产生的发散现象,使拍摄图像的锐度下降,我们称之为色差。
萤石镜片因为光的色散极少,几乎没有色差,因而成为制造镜头的最理想材料。
但是,由于自然界中纯净的萤石极难寻觅,几乎没有可用于单反相机镜头那么大的萤石,目前生产镜头的公司都是采用人工结晶生成技术来制造光学镜片,这种工艺使得采用萤石镜片的镜头造价极昂,成本不菲。
另一方面,广播级镜头采用非球面镜的设计,拥有完美的视觉表现,呈现更清晰的图像质量。
安防工程师要监控摄像机的学习资料,下面这些摄像机的技术参数看不懂,在网上也找不到。
请安防工程师给我相关参数和专业名词的详解,我的解答如下:道路型广播级摄像机——行业内都大致把摄像机分成三类,即广播级、专业级和家用级。
中国的广播制式是PAL制(PAL制式是电视广播中色彩编码的一种方法,全名为Phase Alternating Line ,逐行倒相,625 条扫描线,每秒25格画面,隔行扫描)。
标准画面应该是768x576像素,目前经过数字采集处理的画面分辨率一般为720x576。
广播级摄像机和专业及家用摄像机是怎样区分的呢?要全面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从技术参数上说有着太多的内容,一般人也很难理解里面的专业词汇。
主要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图像质量高,性能全面,但价格较高,体积也比较大,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它们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演播室用摄像机。
二是新闻采访(ENG)摄像机。
三是现场节目制作(EFP)摄像机。
所谓道路型广播级摄像机,严格意义上讲是没有这种说法的,厂家这样宣传有夸大功能的嫌疑,用在道路监控上充其量是专业级摄像机。
高清晰微光彩色摄像机——同样,业界也没有这样的说法,高清晰微光彩色摄像机是很不专业的叫法,一般都称之为高清晰低照度彩色摄像机,高清晰顾名思义就是清晰度高的摄像机,低照度就是在很弱光线下能清晰摄像的摄像机。
彩色转黑白低照度摄像机——白天照度高的情况下,摄像机是彩色模式,液晶或弱光环境下,为了力求摄像机的清晰度,牺牲摄像画面的色彩,转为黑白拍摄的模式,是摄像画面清晰,彩色转黑白低照度摄像机就是为了实现这样的功能。
智能红外球——智能红外球的说法也不是很专业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红外智能一体化高速球摄像机,这种摄像机可以实现零照度(也就是完全黑暗)的情况下拍摄,可以360度旋转,摄像角度可控的智能监控摄像机。
智能中速球-中速球就是匀速球,球形摄像机,匀速旋转摄像的,与高速球的区别在于高速球可以任意速度任意角度旋转,而匀速球只能水平匀速旋转,有一定局限性。
专业级摄像机和广播级摄像机的区别搞清专业级和广播级的界线最近看到不少人把什么180A和190P之类打着专业广播级”的头衔,我想有必要搞清这个问题,有何错误,请前辈指出!(一)模拟机时代一.民用级:(1)240~260线级别。
主要格式:VHS (家用录象设备),VHS-C(家用摄象设备),VIDE0-8还有就是SONY 曾经在家用录象机大战中大败的BETA-ED标准输入输出:AVCOMPOSIT(视频复合)(2)400 线xx 模拟级别。
主要格式:S-VHS(家用录象设备),S-VHS-C(家用摄象设备),HI-8。
标准输入输出:Y/C分量(即S-VIDEO这期间使用S-VHS-C HI-8,甚至是VHS VHS-C VIDEO-8的3CCD肩扛机,便是民用级的旗舰高档机而非专业机。
二.广播级:最著名的SONY的BETACAMS P水平解像度500线以上。
标准输入输出:模拟分量RGB二)数字机时代一.民用级:(1)440 线~500线级别:主要格式DIGITAL8(D8)。
标准输入输出:数字复合(1394)(2)500~540线级别:MINIDV 是最主要的格式了。
标准输入输出:数字复合(1394)单CCD尺寸在英寸的为中低端。
包括松下伪专业肩扛机MD9000。
英寸3CCD机为xx高端。
典型型号:,松下MX350/AG-EZ80,GS400。
英寸3CCD的为高端旗舰,俗称民用级的专业机。
如松下AG-DVC100A/180A SONY的,佳能XL1/XL2等。
但是也有几个英寸3CCD型号可以勉强算作这个级别的,如松下AG-DVC33MC AG-DVC63MC AG-DVC15MC佳能XM2。
它们和上一个档次的区别可能仅在于机器用料,镜头尺寸和质量,麦克风质量等因素上。
另外,SONY的DVCAM系列的几个低端型号,如DSR- PDX10P、150P、190P 也是这个级别。
(3)其它500线级别:DVD刻录形式,还有SONY自己开发的MICROMV格式。
文章编号:1002—8692(2009)05-0127-021i deo appli c—at—i o—n&一p—roj卵—t—一通用摄像机的分类陈宏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视电声研究所,北京100015)鉴于目前具备摄像功能的产品设备种类繁多,从外形体积看,大到电视台的摄像记者肩扛人托;中等体积的,可随时在银行、商场、医院、机场、车站、道路看到的监控类摄像机;小体积的家用摄录机,以及更小的“猫眼”、U SB摄像头、可视门镜、手机摄像等,统统可归称为摄像机。
针对它们之间的区别,本文将以科普形式作说明。
以下所述的电视摄像机指:1)工作在可见光光谱(370~780r i m)范围,不包括其他光谱成像的摄像系统.如:超声波成像系统、X射线及其他射线系统、红外热释仪等;2)模拟电视摄像机制式彩色符合PA L或N TS C或SEC A M。
黑白符合CC I R,不包括高场频或慢扫描成像系统的摄像机。
1按用途分类1.1广播级摄像机用于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单位。
考虑到“节目源”要经过分配、发射、接收、传输、转换、录制、回放等多个环节。
为保证最终用户看到较高质量的画面。
广播级摄像机的质量要求很高(分辨力达800线或更高,信噪比一般不低于60dB)。
广播级摄像机视区县、市、省、中央电视台的级别.或节目制作单位规模大小的不同.也有不同的档次。
广播级摄像机一般为彩色三图像传感器(如3C CD),且以摄录一体机为主流,输出可包括所有模拟格式(R G B或Y U V等分量、全电视复合),以及未经压缩的数字格式(I T U—R601)。
广播级摄像机一般配有高质量的声音适配器及相应的语音处理转换电路。
1.2监控级(或工业级)摄像机用于电视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将摄像机安放在欲监视、观察区域的某个位置。
摄像机图像信号经传输系统,送至监视室(或点),供特定的人(群)监视、记录。
目前电视监控系统大都采用此类摄像机,通常与固定焦距、可变焦距光学镜头及电动云台配合使用。
使用用途分类
1、广播级机型:
这类机型主要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图像质量高,性能全面,但价格较高,体积也比较大,它们的清晰度最高,信噪比最大,图象质量最好。
当然几十万元的价格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得了的。
例如松下的DVCPRO 50M以上的机型等。
松下AG-HPX500MC
2、专业级机型:
这类机型一般应用在广播电视以外的专业电视领域,如电化教育等,图像质量低于广播用摄像机,不过近几年一些高档专业摄像机在性能指标等很多方面已超过旧型号的的广播级摄像机,价格一般在数万致十几万元之间。
相对于消费级机型来说,专业DV不仅外型更酷,更起眼,而且在配置上要高出不少,比如采用了有较好品质表现的镜头、CCD的尺寸比较大等,在成像质量和适应环境上更为突出。
对于追求影像质量的人们来说,影像质量提高能够实现更好的效果。
代表机型例如索尼公司的DVCAM系列机型。
专业级摄像机
3、消费级机型:
这类机型主要是适合家用使用的摄像机,应用在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的非业务场合,比如家庭娱乐等,这类摄像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操作简单,价格便宜。
在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用它制作个人家庭的的VCD、DVD,价格一般在数千元至万元级。
如果再把家用数码摄像机细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入门DV、中端消费级DV和高端准专业DV产品。
索尼SR12E。
专业级摄像机和广播级摄像机的区别
搞清专业级和广播级的界线
最近看到不少人把什么180A和190P之类打着“专业广播级”的头衔,我想有必要搞清这个问题,有何错误,请前辈指出!(一)模拟机时代
一.民用级:
(1)240~260线级别。
主要格式:VHS(家用录象设备),VHS-C (家用摄象设备),VIDEO-8,还有就是SONY曾经在家用录象机大战中大败的BETA-ED。
标准输入输出:AVCOMPOSITE(视频复合)
(2)400线高清模拟级别。
主要格式:S-VHS(家用录象设备),S-VHS-C(家用摄象设备),HI-8。
标准输入输出:Y/C分量(即S-VIDEO)
这期间使用S-VHS-C,HI-8,甚至是VHS,VHS-C,VIDEO-8的3CCD肩扛机,便是民用级的旗舰高档机而非专业机。
二.广播级:
最著名的SONY的BETACAMSP。
水平解像度500线以上。
标准输入输出:模拟分量RGB
(二)数字机时代
一.民用级:
(1)440线~500线级别:主要格式DIGITAL8(D8)。
标准输入输出:数字复合(1394)
(2)500~540线级别:MINIDV是最主要的格式了。
标准输入输出:数字复合(1394)
单CCD尺寸在1/6~1/3英寸的为中低端。
包括松下伪专业肩扛机MD9000。
1/4.7英寸3CCD机为中高端。
典型型号:
SONYDCR-TRV900/940/950,松下MX350/AG-EZ80,GS400。
1/3英寸3CCD的为高端旗舰,俗称民用级的专业机。
如松下AG-DVC100A/180A,SONY的VX2000/2100,佳能XL1/XL2等。
但是也有几个1/4.7英寸3CCD型号可以勉强算作这个级别的,如松下AG-DVC33MC,AG-DVC63MC,AG-DVC15MC,佳能XM2。
它们和上一个档次的区别可能仅在于机器用料,镜头尺寸和质量,麦克风质量等因素上。
另外,SONY的DVCAM 系列的几个低端型号,如DSR-PDX10P、150P、190P也是这个级别。
(3)其它500线级别:DVD刻录形式,还有SONY自己开发的MICROMV格式。
不谈。
二.专业级:
(1)SONY的DVCAM格式
(2)松下的DVCPRO格式(D-7格式)
两者大同小异,清晰度在高端机时都可达到750~800多线。
标准输入输出:和MINIDV一样,也是数字复合(1394)
三.广播级:(标清)
演播室、新闻采集、现场制作3类摄象机
(1)SONY的BETACAMSX格式
(2)SONY的DIGITALBETACAMDVW-790WSP(目前是BETACAM系列5种机型中最强的,BETACAMSX排名第二)(3)松下:DVCPRO50系列AJ-D908WAMC
JVC:D-9系列DY-700EC
均使用高质量金属录象带,而非氧化物录象带。
标准输入输出:数字分量。
四.高清级别:
SONY的HDCAM系列。
松下DVCPROHD系列。
采用了1080*720的分辨率,使用了16:9的宽高比,一套完整的高清方案包括,高清摄像机,高清录像机,高清非线,及高清播出设备,而且中间的连接只能用HD-SDI接口,当然观众收看节目必须用高清数字电视。
SONY:HDW-730、HDW-750P、HDW-F900
松下:AJ-HD150
目前市场上的SONYFX1E也是民用高清中的旗舰产品。
那种把民用旗舰的几个机型说成“专业级”甚至“广播级”的说法肯定不合理,因为广播级不是我们一般无产阶级劳苦大众能享受得起的东西。
他们的意思无非可能是?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的羌缚罨魇粲凇
懊裼眉独?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的专业机”,却被他们省略了,导致很多人犯糊涂。
不过像松下
AG-DVC180A这种机器,手动操作感,还有很多选项如电影模式,(其电影模式也非真正的24P电影模式,实际是拍摄25P 以后在减掉1P的,JVC的101E是真正的24P)镜头质量,体积外观等,也算是专业的设计了,能用在手上也真是够幸福的了。
现在几乎所有的摄像机光靶都采用的是ccd,但其中奥妙有很大不同.betacam机头所配的ccd全都是2/3英寸(对角线长
度),DVCom绝大多数是1/2英寸,首光面积相差不小,即便同是
2/3英寸,由于电荷”帧”"场”转移方式的不同,实际光靶的受光面积也相差很大,Philip公司的ccd采用FIT技术,其光靶实际受光面积要比采用FT技术的日本”池上”及”索尼”的摄像机大很多.
不言而喻,受光面积大意味着优良好的”低照”指标.DVCom绝大
多数是IT方式,光靶的有效利用面积更低,并且IT的残余电荷比较大,摄像头的信噪比也就降不下来,对高亮信号(如强光源)易产生所谓”圬斑(垂直亮条),所以广播级摄像机都不采用IT模式.另外,光靶的”亮度宽容度”是决定拍摄时所摄取的信息量的最重要
的指标,Philip是电视宽容度的12倍,”池上”及”索尼”的摄像机最
好的只能达到3倍,而DVCom只有一倍,拍摄同样画面摄取所的信息量DVCom要少很多,所以DVCom拍摄的画面没有广播级机器那么”透”.
从ccd的后续电路上分析:
1:广播级摄像机的gamma效正全都是用的”反对数”曲线,这种曲线的灵感来源于”胶片”,它能压缩人眼不敏感的”高光”部分,而将对画面影响最大的”中间灰度”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扩展,使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据我所知DVCom是没有这种效正的.后期软件的弥补是有限的,也是有代价的.
2:广播级摄像机都有良好的”梳状滤波电路”,可以使不同色彩的接合部产生数学上的”微分效应”,目的是避免不同的色彩之间相互”串扰”,即所谓避免”爬色”.DVCom的”梳状滤波电路”要差很多,同是广播级的摄像机不同价格的”梳状滤波电路”也有差别.
3:广播级摄像机都有专门的肤色效正电路,记得Philip公司的LDK-90和LDK-91刚刚打入亚洲市场的时候,尽管性能很高,价格压得很低但仍然难以取得良好合销售业绩(但在欧洲却卖得很火).
原因之一就是最初的LDK-90和LDK-91没有开发针对亚洲人的”肤色效正”,在这方面”池上”及”索尼”做得很好,所以尽管整机性能比LDK系列的要差很多但”感观评价”却很好,直到现在大多数摄像还认为”池上”的摄像机是世界上最棒的.其实Philip的
LDK-100系列已经做了针对亚洲人的”肤色效正”,整体性能(当然也包括价格)都比同类型的”池上”要高.可见”肤色效正”的重要性.没听说过DVCom有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