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码头
- 格式:docx
- 大小:29.52 KB
- 文档页数:9
老码头检测评估中典型病害与处理方法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码头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老码头的建筑结构逐渐出现了各种病害,给其保护和修复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对老码头进行病害检测评估及有效处理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虽然对于老码头的保护工作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老码头建筑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病害的检测评估工作常常面临困难,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专业知识。
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害,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法,以确保修复效果和长久保护。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码头典型病害的检测评估和处理方法的研究,为老码头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指导,促进其修复与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能够为老码头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作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老码头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老码头建筑往往会出现各种病害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码头进行检测评估,找出其中的典型病害,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保护和修复老码头建筑,延续其历史文化价值。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探讨老码头建筑常见的裂纹、脱落和腐烂等病害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深入剖析这些病害问题的成因和特点,为后续的处理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老码头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3 方法论在老码头检测评估中,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的方法论,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分析和评估老码头的病害情况,为后续的处理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们需要进行细致的病害调查和记录。
在检测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老码头的历史和结构特点,对可能存在的病害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
要详细记录每一个病害的位置、类型、程度等信息,为后续的处理提供准确的依据。
塘沽老码头景点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塘沽老码头作为天津市的一处重要景点,是一个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氛围的独特场所。
它位于塘沽区的海河畔,曾是天津港最繁忙的码头之一。
自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以来,塘沽老码头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也见证了天津港贸易的繁荣与沧桑。
在历史沿革中,塘沽老码头经历了无数次的修葺和扩建,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码头区域,包括了码头、仓库、办公楼以及运输设施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天津港功能的转移,塘沽老码头渐渐被废弃,大多数建筑逐渐衰败,濒临消失。
然而,在近年来的城市更新和保护项目中,塘沽老码头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借助复原和重建,一些历史建筑得以修复,恢复了过去的辉煌。
如今,塘沽老码头以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独具一格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游客。
塘沽老码头作为一处旅游景点,其景点特色也是别具一格。
一方面,游客可以欣赏到历史悠久的码头建筑,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比如,保存完好的古老石库门建筑和吊车设施,让人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繁忙的港口场景。
另一方面,塘沽老码头还拥有许多现代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如美术馆、音乐厅和创意工坊等。
这些文化艺术展示设施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娱乐选择,更将过去和现代相结合,为塘沽老码头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总而言之,塘沽老码头作为一处集历史、文化和艺术于一体的景点,具有丰富的魅力。
它不仅是一座重要的历史遗产,还是塘沽区重要的城市名片。
对于游客而言,前往塘沽老码头旅游观光,可以领略到独特的历史风貌,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能够享受到现代化的艺术展示和休闲娱乐。
所以,建议游客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充分感受塘沽老码头带来的各种别样体验。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Introduction),简要描述塘沽老码头景点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发读者的兴趣。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Main Body),包括塘沽老码头位置介绍、历史沿革和景点特色三个子章节。
小河直街最建议去的三个景点
小河直街是我觉得最值得去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它有三个景点,都是在其他地方不太容易看到的。
一、小河直街老码头
“小河直街老码头”其实是一条位于上海宝山区的酒吧街。
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因为它实在是太冷门了,以至于很多人都没听说过。
这条酒吧街只有十几家酒吧,大多都是由旧仓库改造而成的。
从这里可以看到过去上海人生活的痕迹。
二、小白楼
小河直街上还有一座小白楼,这座小白楼也是属于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因此它也和前面两个地方一样,都没有什么人气。
小白楼是一座两层高的建筑,看起来比较朴素。
里面也只有一家酒吧——小青饮。
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地方有点不起眼,所以知道的人也不多。
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是小河直街上最值得去的景点之一,因为这个地方可以看到过去上海人生活的痕迹,而且在这里喝着啤酒喝着鸡尾酒也是一种享受。
三、华泾老街
华泾老街是小河直街上唯一一条以民国为主题的特色历史街区,所以我个人觉得这里就是小河直街上最值得去的地方了。
—— 1 —1 —。
海口老码头故事简介
海口老码头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码头。
海口老码头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海口是一个对外贸易的港口,大量的外国人来到这里进行贸易和交流。
海口老码头是当时海口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承担着运输货物和人员的重要任务。
在近现代时期,海口老码头成为了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港口,大量的货物在这里运输和进出口。
海口老码头见证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变革,也经历了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磨难。
如今,海口老码头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文化遗址,面临着保护和重建的挑战。
海口市人民政府已经决定将海口老码头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保护和重建工作。
海口老码头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对外贸易和港口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湖南常德老码头调研报告湖南常德老码头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湖南常德老码头是长江上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码头,曾经是常德市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老码头的功能逐渐衰退,被新的港口所取代。
为了了解老码头的现状以及挖掘其潜力,我们对老码头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评估老码头的发展潜力,探讨如何提升老码头的吸引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帮助老码头重新焕发活力。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为了全面了解老码头的情况,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
首先,我们对老码头的历史进行了深入了解。
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我们了解到老码头的建设背景、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其次,我们对老码头进行了实地考察。
我们详细观察了老码头的现状,包括码头的规模、设施、保护情况等。
同时,我们还采访了当地居民和码头管理者,了解他们对老码头的看法和建议。
最后,我们进行了市场调研。
我们访问了周边地区的旅游景点和酒店,了解游客对老码头的认知和需求。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游客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老码头的历史价值得到广泛认可,但如今的发展有限。
老码头的历史渊源和文化遗产吸引了不少游客,但目前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
2. 老码头的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老码头作为历史遗迹,需要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目前,由于资金和人力的限制,老码头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3. 老码头的管理和服务还有待提升。
码头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对游客的接待能力有限。
同时,游客在老码头的购物、餐饮和交通等方面也存在不便之处。
4. 与周边旅游景区的合作关系有待加强。
老码头与周边的旅游景区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吸引更多游客。
目前,老码头与周边景区的合作尚不够密切,互利共赢的机制有待建立。
四、建议和措施基于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加强保护与修复工作。
加大对老码头的保护力度,提高保护工作的专业性。
上海老码头的故事《上海老码头的故事》1. 嘿,你知道吗?上海老码头那可有说不完的故事呢!比如说,曾经有个小伙子在那里天天盼着他出海的父亲归来,那望眼欲穿的模样,真让人心酸呐。
咱想想,那感觉不就像咱等一个特别重要的消息一样吗?老码头见证了多少这样的期盼和等待呀!2. 哎呀呀,当年老码头可是热闹非凡啊!那些商人们在那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
就跟咱现在去菜市场买菜时砍价一样,可带劲了!在那里,无数的货物来来往往,真的是见证了上海的繁华呢,难道不是吗?3. 还记得有一次,我在老码头看到一对老夫妻,他们手挽着手,慢慢地走着,看着那些古老的建筑和船只,眼神里充满了回忆。
那场景,好像电影里的画面一样。
老码头不就像一个时光的宝盒,装满了无数人的回忆吗?4. 哇塞,曾经在老码头发生过一场激烈的争吵呢!两个船主为了争一个好的泊位,差点没打起来!这多像我们生活中为了争一样东西而争得面红耳赤啊,多有意思。
老码头就是这样,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5. 说起来,老码头也有让人伤感的故事呢!有个渔民出海后就再也没回来,他家人在码头边等啊等,眼泪都哭干了。
这不就跟有些失去亲人的人一样难过吗?老码头承载着太多的悲欢离合了。
6. 嘿,你能想象吗?在老码头曾经有个传奇的水手,他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
他那勇敢无畏的精神,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呀!这不就跟那些英雄人物一样让人崇拜吗?老码头的故事就是这么精彩。
7. 真的呀,我每次去老码头都感觉像穿越了一样!那些古老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上海老码头,它就是城市历史的一个缩影,有着永远也说不完的故事,不是吗?我觉得上海老码头是一个非常独特且充满魅力的地方,它的故事丰富多彩,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回味。
港口老码头的结构加固和改造探究引言港口老码头是一种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建筑,对于港口所在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由于岁月的侵蚀和生态环境的变迁,许多老码头的结构逐渐脆弱,需要进行加固和改造。
本文将针对港口老码头的加固和改造进行探究,以期为这些重要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港口老码头的结构特点港口老码头一般都是建于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采用了铁框木板结构、砖石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
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和建筑材料的原因,港口老码头的结构通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腐蚀:港口老码头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打和海水侵蚀,木材、铁件等部分易受腐蚀。
2.疲劳:老码头通常负载长期重复,多方向的载荷,如船舶对着码头作业,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疲劳破坏。
3.倾斜、扭曲:由于地基或者土质的不稳定,码头的结构可能会出现倾斜、扭曲等情况,这会严重影响码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弯曲、破损:码头的结构也可能会出现弯曲、破损等情况,这会导致其承载能力下降,甚至引发事故。
因此,在对港口老码头进行加固改造时,需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关的措施。
港口老码头的加固措施1. 腐蚀防治老码头的木材和铁件部位是最容易受到腐蚀的部分。
因此,在进行加固时,需要对老码头的木材和铁件部分进行腐蚀防治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针对铁件:对铁件进行锈去除、露原处处理,并进行防锈喷涂,以保证铁件不会因为长时间的腐蚀而出现裂缝、变形等问题;•针对木材:对于木材部分,可以进行热处理,以达到杀菌、防腐的目的。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电热杀虫,蒸汽杀虫等技术。
2. 疲劳破坏控制老码头通常都经过多年的负载和使用,容易出现疲劳破坏,因此,需要在加固改造时对其疲劳寿命进行评估,确定出一定的寿命范围,然后利用透平维修、疲劳裂纹预警、以及材料、结构改良等措施,以提高其疲劳性能。
3. 倾斜、扭曲控制当老码头出现倾斜、扭曲等情况时,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加固措施。
例如,对于倾斜、偏离平面的码头,可以采用支撑结构的方式进行支撑,在达到平衡后进行加固,以达到保护密码安全的效果。
老码头修复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老码头位于市中心,是城市的重要历史遗产,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和自然风化等原因,老码头出现了一些老化和损坏的情况,亟需进行修复和保护。
二、修复目标。
1. 保护历史遗产,老码头是城市的历史象征,修复工作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其历史价值,使其得以延续。
2. 提升景观品质,修复后的老码头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
3. 加强结构稳固,修复工作还要确保老码头的结构稳固,确保市民和游客的安全。
三、修复方案。
1. 调查评估,首先进行老码头的全面调查评估,了解老码头的具体损坏情况和修复需求。
2. 制定修复计划,根据调查评估的结果,制定详细的修复计划,包括修复的具体内容、工期和预算。
3. 加固结构,对老码头的结构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其稳固性和安全性。
4. 修缮维护,对老码头的损坏部分进行修缮维护,包括木质结构的更换和破损部分的修复。
5. 环境美化,在修复完成后,对老码头周围的环境进行美化,植被绿化,照明亮化等,提升老码头的整体景观品质。
四、实施步骤。
1. 调查评估阶段,派遣专业团队对老码头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制定修复计划。
2. 议定修复计划,根据调查评估结果,与相关部门和专业团队商议修复计划,确定修复的具体内容、工期和预算。
3. 开展修复工作,按照修复计划,组织专业团队进行老码头的结构加固和修缮维护工作。
4. 环境美化,修复工作完成后,对老码头周围的环境进行美化,提升景观品质。
五、预期效果。
1. 保护历史遗产,修复后的老码头将得到有效保护,延续其历史价值。
2. 提升景观品质,修复后的老码头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
3. 加强结构稳固,修复工作将确保老码头的结构稳固,确保市民和游客的安全。
六、总结。
老码头修复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城市保护工作,通过全面的调查评估和科学的修复方案,可以有效保护老码头的历史价值,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加强老码头的结构稳固。
老码头修复实施方案最新一、前言。
老码头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
然而,由于长期的使用和自然风化,老码头的部分结构已经出现了破损和老化的情况,亟需修复和保护。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老码头这一历史遗产,制定了最新的修复实施方案。
二、修复目标。
1. 保护老码头的历史原貌,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和风貌;2. 修复老码头的破损部分,确保建筑的安全和稳定;3. 提升老码头的功能和利用价值,使其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修复内容。
1. 结构修复,对老码头的木质结构进行修复加固,修复破损的梁柱和地基,确保建筑的安全和稳定;2. 外观修复,修复老码头的外墙和屋顶,保持其原有的建筑风格和特色;3. 设施更新,更新老码头的排水系统、电气设施等基础设施,提升其功能和利用价值;4. 环境整治,对老码头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美化周边景观,打造宜人的公共空间。
四、修复步骤。
1. 踏勘评估,对老码头的破损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定修复的重点和难点;2. 设计方案,制定修复的设计方案,确定修复的具体内容和步骤;3. 施工实施,按照设计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行修复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4. 竣工验收,完成修复施工后,进行竣工验收,确保修复效果符合预期。
五、修复效果。
通过最新的老码头修复实施方案,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保护老码头的历史原貌,使其保存完好,传承历史文化;2. 提升老码头的功能和利用价值,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和游览;3. 增强城市历史文化的软实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4. 为老码头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使其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结语。
老码头修复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为保护和利用老码头这一历史遗产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支持。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老码头将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老码头作文在城市的边缘,有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老码头。
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地守望着岁月的变迁。
老码头的样子,没有丝毫的光鲜亮丽。
那破旧的木板,在岁月的侵蚀下,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变得粗糙而斑驳。
有些地方甚至已经腐朽,踩上去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码头上的石柱,也是伤痕累累,上面布满了锈迹和青苔,就像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还记得第一次来到这个老码头的时候,是一个有些阴沉的下午。
风不大,却带着一丝凉意,吹得人心里莫名有些寂寥。
我沿着那坑洼不平的石子路,一步一步走向码头。
路的两旁,野草肆意生长,有的都快有我腰那么高了。
它们在风中摇曳,像是在向我这个不速之客示威。
走到码头边,眼前是一片开阔的水面。
但这水,可不是那种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美。
水面上漂浮着一些杂物,有破旧的木板,有废弃的塑料瓶,还有不知从哪里飘来的烂菜叶。
远处,几艘破旧的船只静静地停靠在岸边,船身上的油漆脱落得厉害,露出了里面锈迹斑斑的铁皮。
这些船看起来就像是累坏了的老牛,再也没有力气去乘风破浪。
我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码头边的石头。
这些石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
有的圆润光滑,想必是被水长年累月地冲刷而成;有的则棱角分明,还带着一些尖锐的边缘。
石头上布满了各种颜色的苔藓,绿的、黄的、黑的,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石头画卷”。
我用手轻轻触摸着这些石头,凉凉的,糙糙的,那种触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岁月的沉淀。
正当我沉浸在对这些石头的观察中时,突然听到了一阵“咯咯咯”的笑声。
我抬起头,只见不远处有几个孩子正在码头上奔跑嬉戏。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仿佛这破旧的码头是他们的乐园。
其中一个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根树枝,当成宝剑,在空中挥舞着,嘴里还喊着:“看我的绝世武功!”另外几个孩子则在后面追逐着,欢笑声在整个码头回荡。
看着这些孩子,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那时候,我们也总是能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找到无尽的欢乐。
上海老码头景区介绍
上海老码头景区坐落于外滩的南端,是一座依托上海外滩建立的
全新旅游景点。
下面我们就来一步步地介绍一下这个有趣的地方。
第一步:了解历史
上海老码头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群,它曾是历史上著名的
码头之一,是上海的重要门户之一,也是上海外商交易的重要港口。
而随着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发展,老码头逐渐落寞,于是一个名为
“上海老码头新疆域”的概念就在此产生了。
现在,上海老码头便以
全新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二步:体验文化
在上海老码头,您可以体验到不同地域的异域文化。
这里有老上
海的味道,还有众多国家、地区的精华文化,比如新疆的歌舞、藏族
的歌舞、澳门特色等。
这里还有互动体验项目,比如制作汉字、给水
墨画签名等,让您更好地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步:自助美食
上海老码头不仅有各种奇特的文化,还有各种美食等待您的品尝。
这里有各式各样的自助餐,比如新疆大盘鸡、蒙古烤肉、盘扣、印度
烤肉、日式串烧等等。
在这里,您可以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观赏表演,尽情享受美食文化的魅力。
第四步:购物乐趣
在上海老码头,您还可以购买各种精美的特色商品,例如红枣糕、河粉、画作、北京胡同糖人等等,无论是自用还是送礼都非常不错。
还有手工艺、皮具、饰品等特色产品,可以满足您的购物需求。
总之,上海老码头是一座集历史、文化、美食、商业于一体的旅
游景点,非常值得一游。
如果您还没来过,不妨花些时间去探访一下吧,相信您将会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上海老码头的记忆上海老码头的记忆有“浪奔,浪流”的上海,始终怀有码头情结。
码头在上海人的记忆里,是有摆渡、轮渡,南来北往人潮汹涌的地方,从过去的“跑码头”到今日之“逛码头”,上海经历了一段不短不长的传奇。
码头上有上海人对母亲河的眷恋。
先有十六铺,后有上海滩有句话叫“先有,后有上海滩”,老早以前,十六铺就是上海滩的重要地标。
多少关于老上海的影视作品里,都会出现好儿女在十六铺码头迎来送往、快意恩仇的情景。
清代乾隆以后,海禁开放,上海港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我国南北洋航运的联结点,当时有文献这样记载:“凡远近贸迁皆由吴淞口进泊黄浦”。
那时的十六铺区域已经是中国最大港口。
20世纪初叶,十六铺成为远东第一港口,1947年这片区域共有48座码头。
而说到老码头,不能不提外马路上现存的五座老仓库。
来自20世纪30年代的五座陈年老仓库,至今在外立面上完好保留了原本的建筑风貌,一砖一瓦,以及门窗、弧形拱门以及廊柱等,都依然延续着老派的上海味道。
这其中,1号仓库年岁最久远,是1936年建造的,曾归属于卢作孚的民生公司。
这个卢作孚是著名的航运大亨,毛泽东称赞他是“四个不能忘记的中国实业家”之一,蒋介石也尊称他为“作孚兄”。
抗日战争初期的危急关头,一心报国的卢作孚率领民生公司船队冒着生命危险为国民政府转移到重庆运输了很多物资、机器。
当时牺牲了117名员工。
抗战胜利时,国民政府授予卢作孚一等一级奖章。
上海人的“码头故事坐摆渡,乘轮渡,南来北往人潮汹涌。
当年的老码头上总是尘土飞扬,塞满了行李箱、箩筐,四处都是汗味、水果味、干货、鸡鸭禽类的味道,也容不得半点人的患得患失,只怂恿你赶紧跑动起来。
人们脚步急匆匆的,停歇不得。
一批又一批人从轮船上下来上了码头,然后融进被搬运工、小轿车、三轮车、小贩们“嘈杂”出来的上海滩,开始了各自的劳碌与奋斗。
在很多影视作品里,上海人的“ ”是一种闯荡世界的情结。
有码头的地方往往也有仓库。
海上传奇里的仓库,该都是诸如黄金荣、杜月笙这号人掌握的筹码。
大连老码头景区景点介绍
我跟爸爸妈妈去大连老码头玩了!哇,那里好热闹啊!一进景区,我就看见了好多大大的船,还有很多游客在那儿拍照,真好看呢!我还看到一艘古老的船,它看起来好像是很久以前就停在那儿了,爸爸说它叫“老船”,好像是从海里捞上来的呢!
我们走到一个高高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大大的观景台,站上去能看到整个海滩,海面上有好多渔船,水面波光粼粼的,闪闪的,好像撒了一地的银子!啊呀,海风吹得我头发飘飘的,凉凉的,好舒服。
我还看到一个大大的铁锚,爸爸告诉我它是用来固定船的,看到它我就想象船在海上漂啊漂的样子,嘻嘻。
然后,我们去了一个小小的博物馆,里面有好多古老的船模和海洋的东西,真是长知识了!
爸爸说下次还要带我来这里看更多的船,还要吃好吃的海鲜,嘿嘿,我好期待呀!
—— 1 —1 —。
大连老码头灯塔简介
今天我和小伙伴们去大连老码头玩,哇,好美呀!海浪“哗啦哗啦”地拍打着岸边,阳光照在水面上,闪闪发光。
我们走到灯塔前,看它高高的,像个守护神,真好看!
灯塔是白色的,圆圆的,顶上有个红色的尖尖,非常显眼。
奶奶说,这个灯塔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它每天晚上都会亮起灯,给船只指引方向,真是个聪明的灯塔呢!我想象着夜晚,灯光在海面上划出一道道光圈,船长们看见了,心里一定很放心。
我们在灯塔旁边拍了很多照片,咔嚓咔嚓,记录下这个快乐的时刻。
小伙伴们在沙滩上跑来跑去,笑声“哈哈哈”传得很远。
我们还捡到了几块漂亮的贝壳,像是海洋的宝藏。
夕阳慢慢下山,海面变成了金色。
灯塔在夕阳下显得更加壮观。
我心里想着,下次还要再来,和灯塔一起守护我们的快乐时光!
—— 1 —1 —。
大连老码头作文
《大连老码头》
大连老码头啊,那可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我专门跑去老码头,想看看那里的热闹。
一到那儿,好家伙,那海风呼呼地吹着,带着海水的味道,特别带劲。
我就沿着码头走啊走,看着那些停泊的船只,各式各样的,有大渔船,还有那种看上去很古老的帆船。
我走到一艘船旁边,看到船老大正在那整理渔网呢。
那渔网可真是又大又长,上面还沾着些水草和小贝壳啥的。
船老大特别热情,跟我唠起了嗑,讲他们出海捕鱼的事儿。
他说有时候一网下去能捞上来好多鱼,那场面可壮观了,鱼在网里活蹦乱跳的,就像在开一场盛大的舞会。
他还说碰到天气不好的时候,那也是真遭罪,在海上晃悠得厉害,但没办法呀,为了生活嘛。
我在那听着,感觉特别有意思,仿佛自己也跟着他们经历了一场场海上的冒险。
我在码头待了好久,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有的是来运货的工人,有的是游客,大家都有着不一样的表情和故事。
太阳慢慢西斜,把整个码头都染成了金黄色,那画面真美呀,就像一幅画一样。
大连老码头,这里有着忙碌的身影,有着大海的气息,有着无数人的回忆和憧憬。
它就像一个老朋友,一直默默守在那里,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每次想起它,我都觉得特别亲切,特别有味道。
我爱大连老码头,它永远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老码头”景区导游稿各位游客,欢迎来到“老码头”参观游览。
“上海老码头”位于中山南路479弄-505弄,与黄浦江的直线距离仅50米,而斜对面,就是摆渡口,“老码头”便是原来的十六铺,上海最早的码头。
2007年,由弘基集团规划、设计,对老码头十六铺进行了改造,现在“老码头”是一个集观光、娱乐、休闲、餐饮、会所、精品酒店、民居民宿、商务洽谈、艺术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意园区。
是继新天地、田子坊等之后崛起的上海时尚新地标,还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3A景区。
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历史、品尝美味、感受时尚,享受城市中另类的生活!现在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老码头的历史。
俗话说有船必有码头,码头就会带动区域的商贸发展、人口集聚,进而形成一个城市。
上海就是如此,翻开上海的历史,1291年上海立县;1840年大清国门被迫打开,五口通商之一的上海开埠,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并在上海老城厢以北的地方圈地,划分势力范围,成为租界。
如今的外滩就是当初的洋租界,各国洋人圈地造楼,万国博览由此而来;而在西方列强的洋租界的另外一面(当初的老城厢),也由于码头贸易兴盛,在商业、贸易、金融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
从码头开始,上海形成了老城厢,老码头成为孕育现代上海城市的母体。
这就是“老码头”的所在地!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码头林立,从头铺到十六铺,范围从上海县城大东门外,西至城濠,东至黄浦江,北至小东门大街与法租界接壤,南至万裕码头街及王家码头街,老码头就是当年排行第十六铺。
及至20世纪初叶,十六铺已经成为远东第一港口,1947年这片区域共有48座码头。
1980年代,十六铺仍旧繁华。
作为工业重镇,十六铺见证了上海工人的力量。
如今,绝大多数的十六铺码头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上海老码头”建于这块区域,则具备了传承的意味。
“上海老码头”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清朝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从上海码头出发,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西方学习之旅”;这里曾经是黄金荣、杜月笙的老仓库,也有上海油脂厂的老厂房,边上还有原上海日本宪兵司令部寓所。
中间这块是上海最典型的石库门建筑。
有趣的是,第一期施工的时候,工程队还挖出了一块海关地界碑。
这块界碑长1.5米、宽0.3米、厚0.2米,刻有“江海常关”字样。
根据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专家考证,“江海关”即江苏海关,清朝康熙年间弛海禁,结束了从明初起实行的封闭海路的政策,并在沿海设立四大海关,其中,“江海关”便设于上海。
“这块界碑的发现,把上海开埠的年份大大提前了。
”而“上海老码头”就建在“江海常关”的旧址上,更增添了份传奇色彩,让这里满溢着老上海风情。
曾经的老码头和老仓库随着上海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母亲河”黄浦江功能的转变,码头、仓库的运输、仓贮功能逐步弱化,曾经维系城市商业命脉的码头,如何生重现曾经的辉煌?破旧的厂房、码头、仓库如何重新焕发生机?在保留老建筑、仓库韵味的同时,如何通过添加进现代的、时尚的商业元素,使之成为时尚的新地标?当您游览完“老码头”之后自然会有自己的答案。
一走入中山南路479弄的大门,迎面就是一个景观水池,淙淙的流水洗净了门外的喧嚣。
水是可以抽干的,可以作为T台,用来走秀。
由于水池比一般T 台大很多,走秀场面必然十分壮观。
不久前,老庙黄金斥巨资,用金条铺成了一条“财富大道”,举行走秀,引起了轰动,在黄浦区公证处的见证下,当场被记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围绕景观水池的是餐饮、酒吧,它们还颇具特色。
比如名唐餐厅,提供的均为环保、健康的有机菜;TopChoice的特色东南亚菜和粤菜很有名气;橡木桶音乐酒吧拥有一个国标舞池;“老码头壹号会所”则经营精品中餐……广场上集中的是餐饮,广场后则为创意园区,融合了创意产品工作坊、先锋艺术家工作室、商务办公等元素。
这些创意工厂都采用“前店后工厂”的模式,其中包括国家级旅游纪念品中心、美国思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纹艺复兴、Quilt House拼布艺术店、谢艾格雕塑、马克服装都已入驻。
徜徉于园区内,既有石库门的典雅,又有工业老厂房的质感,令人印象深刻。
有的艺术家放弃了高级写字楼,搬到我们这里。
因为我们设计独特,有利于激发灵感。
老码头为各位游客准备的旅游线路主要有三条:第一条线路是老上海历史文化踪迹寻游,大家可以看到上海最早的海关界碑、上海滩青帮大亨黄金龙仓库、日本宪兵司令部寓所、还有上海最典型的石库门建筑。
第二条线路主要是品鉴老码头的华丽转身,老码头改造后,已成为时尚新高地,成为明星、跨国公司新品发布的“新爱”。
在老码头你处处可以看到强烈对比:新陆家嘴和老城厢、老仓库和新精品酒店、旧石库门和新会所等等。
一言而蔽之,老码头的魅力就在于,“在上海人眼里,老码头很国际;在外国人眼里,老码头很中国”。
第三条线路主要是品位城市的极致风景,当你站在老码头的阳光沙滩上、当你漫步在老码头的特色徒步景观带(二期),你可以欣赏到上海最美的陆家嘴天际线,还可以在欣赏极致风景的同时,进入由蕴涵丰富故事的老仓库改建而成的各式餐饮、酒吧,享受别具韵味的体验。
第一条线路“老上海历史文化踪迹寻游”我们就由第一条线路开始我们老码头之旅。
现在我们来到“老上海历史文化踪迹寻游”的第一站——江海常关江海常关是沪上最早的海关地界碑,2009年4月在老码头二期建设工地发现,现被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正式收藏。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文物专家认为,首次发现的地界碑表明,早在上海开埠前的清朝初年,上海已有海关机构,而且此时上海已是一个商贸发达的航运港口城市,“江海常關”碑也以实物印证了《上海海關志》記述的上海海關發展軌跡。
被收藏的兩塊地界石碑“江海常关”分別長1.5米,寬0.3米,厚0.2米,均保留著清晰完整的“江海常關”字樣。
{补充资料:江海歷史價值,據了解,清康熙年間弛海禁,結束了從明初開始實行的海上自我封閉政策,在沿海設立四大海關,其中,"江海關"(即江蘇海關)便設在上海。
1853年小刀會起義期間,其辦公場所被毀,1860年前後,在外馬路的白渡路口343號重建,1922年由外籍建築師改建為三層西式花園洋房。
這便是上海保留至今最早的一處海關舊址。
}接着我们所看到的就是老上海最具代表性民居——石库门石库门风情——“72”家房客上世纪80—90年代,曾有一部滑稽戏“72家房客”讲述在同一幢石库门内生活的72家房客生活的琐事,以及在困难环境中的乐观,虽是喜剧但也确实表现了上海普通市民居住的困难。
老码头中间的石库门建筑就存在这样的情形,他们的生活条件、卫生条件都比较差。
目前,政府正在与当地居民洽谈迁居,如果能够谈妥,一方面这些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另一方面这些建筑外立面修缮,内部现代化改造后,可建成很有上海风情的特色民居酒店。
在石库门的对面那一排老久的建筑,而他的主人就是在几十年前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大亨黄金荣仓库仓库看似平凡,但曾经代表老上海的繁荣和昌盛,还保留了许多老上海的历史记忆,上海一代枭雄黄金荣的仓库就坐落于这里。
黄金荣作为老上海青帮最大的头目,门徒达1000余人,操纵贩卖鸦片、赌博等,上海滩腥风血雨的很多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这些建造于1927年已作为保护建筑保留下来的砖混结构大仓库,有着宽阔的梯级———与一般楼梯不同的是,梯级很宽阔,但台阶的高度很低,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方便搬运工人运输货物。
众所周知,杜月笙就是在十六铺出道的。
杜月笙初到上海滩,就在十六铺“鸿元盛”水果摊当学徒,凭一手精妙的削水果皮“刀法”逐渐发迹。
如今,上海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还在“上海老码头”旁边,不过快要拆迁了。
{补充资料: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上海滩黑帮最终结局}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是举国皆知的旧上海“三大亨”,随着世道变迁,“三大亨”终于走向了穷途末路。
枪下毙命的张啸林1937年10月下旬,战局恶化,蒋介石度势不敌,准备放弃上海。
为防“三大亨”被日伪利用,蒋电告杜月笙,要杜与黄金荣、张啸林离沪南去香港。
杜月笙约见黄金荣、张啸林,率先表示服从。
黄金荣称自己年逾古稀,体弱有病,去港岛路途迢迢经不起颠簸,想留在上海,保证闭门不出,绝不为日本人做事。
这正给了张啸林独霸上海滩的绝好机会。
张啸林公开投敌后,立即布置其门徒,软硬兼施威逼各行各业与日本人“共存共荣”,大肆镇压抗日救亡活动,捕杀爱国志士;又以“新亚和平促进会”会长的名义,派人去外地为日军收购粮食、棉花、煤炭、药品,强行压价甚至武装劫夺……蒋介石指示军统局长戴笠予以制裁。
戴笠于是向潜伏在沪上的军统上海区区长陈恭澍,发出了针对张啸林的锄奸令。
陈恭澍动用内线,由张啸林的保镖林怀部执行之。
1940年8月15日《申报》等沪上大小报纸,刊登了张啸林的死讯:昨华格臬路血案,张啸林遭枪杀,凶手即张保镖,定16日下午3时在寓所入殓……客死香江的杜月笙抗战后,杜月笙将目光定在了上海市市长的职位上。
蒋介石既要利用他,又恨他难以驾驭,有心趁着日寇投降接收重建上海的契机,加以抑制,不让他名正言顺重新称霸上海。
蒋对内甚至明确训示:对帮会的基本政策是取缔。
三大战役结束,杜月笙知道蒋家王朝气数已尽,开始谋虑去从。
虽然中共方面通过黄炎培等劝他留下,但他自己判断反共20余年,可谓血债累累,所以不敢不走。
杜月笙选择了去号称自由港的香港。
败退台湾的蒋介石,曾派俞鸿钧、洪兰友等赴港游说,杜月笙都是以疾病缠身为由推拒。
蒋介石于是采取了“神经战”恐吓他。
1951年4月初,在香港的国民党特务传话给杜月笙:中共正欲与港英当局交涉,要把他押回上海,在清算“四一二”政变大会上批斗,同时大陆特工潜入港岛,如交涉不成时,就将他就地处决。
杜月笙信以为真,因极度恐惧夜难成寝,日坐愁城,患了严重神经衰弱、心脏病。
当年7月盛夏,他中风偏瘫,这次他拒绝进医院治疗,8月10日以后,杜月笙进入昏睡状态,水米不进,16日下午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终老沪上的黄金荣三大战役落幕,黄金荣决意留在上海不走,是心中有底吃了定心丸。
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首任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屠杀共产党人的具体指挥者,与黄金荣属一丘之貉。
抗战期间,杨虎失宠,对蒋介石心怀不满,经周恩来启发开导,转化成了反蒋民主人士,抗战后寓居沪上,与上海地下党保持着密切联系。
中共上海局委托杨转达黄金荣:只要不死心塌地跟着反动派,可既往不咎,不予捕办,保证人身自由。
黄金荣相信了共产党的承诺,笃悠悠照过逍遥生活,又训示徒子徒孙收剑行迹,改恶从善。
他虽不再像解放前那样逍遥作乐,但也还是过着吃好穿好住好的老板生活。
只是毕竟已是耄耋之年,与以前相比落差太大心情不畅;加之家门不幸,媳妇李志清卷了一大笔款资去了香港,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于1953年6月22日去世。
这年他86岁。
临终前他断断续续地说:“我的一生都风扫落叶去了!”破旧的外墙尽显历史的沧桑,这里就是原宪兵司令部寓所精品酒店位于毛家园路上,精品酒店的旧址解放前为上海宪兵司令部,装修时便保留了外立面的构造、颜色,只略微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