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消化管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8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H.E染色:是最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
是用苏木精和伊红染料进行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精是碱性染料,能和苏木精结合的称嗜碱性,呈蓝色;伊红是酸性染料,能和伊红结合的称嗜酸性,呈红色。
PAS反应:又称过碘酸-Schiff反应,简称PAS反应,是组织化学方法中的一种,用于显示多糖和粘多糖。
PAS反应阳性时呈红色,表示有糖原和多糖的存在。
第二章细胞第三章上皮组织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和胞膜共同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其内含有许多纵行微丝。
在光镜下为所见的纹状缘或刷状缘。
其功能是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胞质和胞膜共同向外伸出的能摆动的细长突起,其内含有纵行排列的微管。
纤毛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可见。
其功能是能快速、定向和有节律地摆动,把粘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物等向一定方向推送。
缝隙连接:又叫通讯连接。
呈斑状,相邻细胞膜上有许多柱状颗粒,每个颗粒由6个亚单位围成,中央有小管。
相邻颗粒对接,小管相通。
缝隙连接的功能是传递化学信息。
连接复合体: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连接同时出现,则称连接复合体。
基膜:是介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结缔组织间的一层薄膜。
PAS反应呈阳性。
电镜下基膜分为基板(由上皮细胞产生)和网板(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具支持、连接作用及半透膜性质。
第四章固有结缔组织浆细胞:形态:光镜——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偏位,染色质呈车轮状,胞质嗜碱性;电镜——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丰富。
功能: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考的可能性不大)分子筛:是由透明质酸借蛋白质与其他糖胺多糖结合而构成有许多微小空隙的网状结构。
小于空隙的水、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气体分子等可以通过;大于空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和肿瘤细胞等则不能通过,构成局部可限制性扩散的防御屏障,可防止细菌蔓延。
第五章软骨和骨骨单位:位于骨密质的内、外环骨板之间的纵行圆筒状结构域,又称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为长骨干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以中央管为轴心,10-20层骨单位骨板呈同心圆环绕;内含组织液、血管和神经,并有骨小管相互通连等。
第12章消化管【学习重点】本章主要介绍消化管的基本结构及各段的结构特点。
重点掌握食道、胃、小肠、大肠的管壁结构;了解消化管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主要学习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从口腔至肛门的连续性管道消化系统消化腺小腺:位于消化管壁内均开口于消化管腔大腺: 位于消化管壁外一、消化管的基本结构:从内向外,管壁分四层。
(一)粘膜:是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
1、上皮:两端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中段为单层柱状上皮。
2、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富含小消化腺、血管和淋巴组织。
3、粘膜肌:薄层平滑肌,一般为内环外纵两层。
(二)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消化腺、粘膜下神经丛。
粘膜与粘膜下层突向管腔形成皱襞。
(三)肌层:两端为骨骼肌,其余部分为平滑肌。
多呈内环、外纵走向,肌层之间含肌间神经丛。
(四)外膜: 纤维膜或浆膜(结缔组织外有间皮)。
二、口腔: (自学)(一)口腔粘膜的一般结构: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内有小唾液腺,无粘膜肌。
(二)舌:表面覆有粘膜,内部为骨筋肌。
舌乳头:由舌背粘膜隆起形成,主要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
味蕾:主要位于后两种舌乳头内,呈花蕾状,由味觉细胞(暗细胞、明细胞)和基细胞组成,为味觉感受器。
(三)牙:解剖上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其组织结构包括: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包绕牙髓腔,由牙小管和间质(胶原原纤维及钙化基质)构成。
牙袖质:包于牙冠部的牙本质表面,由袖柱和轴柱间质构成,为人体内最硬的结构。
牙骨质:包于牙根部的牙本质外面,其组织结构似骨组织。
牙髓:为疏松结缔组织,位于牙髓腔内。
牙周膜: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结缔组织。
骨膜及牙龈:包绕牙颈周围的口腔粘膜。
(四)咽:由粘膜、肌层(骨骼肌)和外膜(纤维膜)组成。
粘膜:口腔: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鼻咽: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喉咽: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三、食道特点:粘膜: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粘膜肌较厚,为纵行平滑肌。
| |第十二章消化管一、名词解释1、皱襞2、细胞内分泌小管3、intestinal villus4、肠隐窝5、纹状缘6、潘氏细胞7、味蕾8、微管泡系统9、中央乳糜管10、胃小凹11、舌乳头二、填空题三、选择题1、关于味蕾的结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是位于复层扁平上皮内的椭圆形小体B、由I 型细胞、II 型细胞和基细胞组成C、I 型细胞和II 型细胞均属于神经元D、I 型细胞和II 型细胞均有味毛E、I 型细胞和II 型细胞的基底面均可见与神经末梢形成突触2、关于牙本质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由牙本质小管和间质构成B、间质中含有胶原原纤维和钙化的基质C、牙本质中的胶原原纤维称牙本质纤维D、基质中无机成分占80%,故较骨质坚硬E、牙本质对冷、痛、触觉刺激较为敏感3、关于食管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B、固有层内有食管贲门腺C、粘膜肌不连续D、肌层为外环内纵的平滑肌E、外膜为纤维膜4、关于胃上皮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上皮为无杯状细胞的单层柱状上皮B、表面上皮不同于胃小凹的上皮C、上皮细胞能分泌大量粘液D、上皮细胞顶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E、上皮表面的粘液是胃粘膜的重要保护层5、胃上皮细胞更新的时间为A、3 天B、3 周C、1 月D、2 月E、3 月6、吸收维生素B12所需的内因子来自胃的A、主细胞B、颈粘液细胞C、胃小凹上皮细胞D、胃内分泌细胞E、壁细胞7、关于小肠的结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有环行皱襞B、表面有大量绒毛C、固有层内有肠腺D、固有层内有明显的神经丛E、粘膜层及粘膜下层有淋巴组织8、关于12 指肠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有许多环行皱襞B、绒毛呈叶状C、杯状细胞少D、固有层内含12 指肠腺E、粘膜肌不连续9、关于回肠的结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粘膜下层有时可见腺体B、杯状细胞多C、有集合淋巴小结D、靠近淋巴小结的上皮中有微皱褶细胞E、粘膜肌不连续10、光镜下,小肠区别于大肠的最主要特征是A、有许多肠绒毛B、杯状细胞较少C、无结肠带D、肠腺较短小E、有许多皱襞11、下列哪项不存在于小肠?A、absorptive cellB、goblet cellC、intestinal villusD、intestinal cryptE、Parietal cell12、粘膜肌的收缩可促使A、粘膜活动B、腺体分泌物的排出C、血液运行D、粘膜与腔内食物的接触E、以上都对13、壁细胞合成盐酸的部位在A、粗面内质网B、细胞内分泌小管C、线粒体D、微管泡系统E、高尔基复合体14、关于小肠吸收细胞的特点,下列哪项错误?A、游离面有纹状缘B、微绒毛不能伸缩C、微绒毛表面有由糖蛋白构成的含有消化酶的细胞衣D、滑面内质网膜上有甘油三酯合成酶E、相邻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15、关于胃肠道内分泌细胞,下列哪项错误?A、分布于上皮与腺体中B、有基底侧突与邻近细胞相接触C、在H.E 染色切片上容易辨认D、底部胞质含大量分泌颗粒E、分开放型与封闭型两类四、判断题1、消化管的外膜可分为纤维膜和浆膜,前者由结缔组织构成,后者由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
解刨1-12章笔记整理骨学1.骨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骨的构造:骨质(骨松质,骨密质)、骨膜、骨髓(红骨髓,黄骨髓)、骨的血管、淋巴管、神经。
3.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弓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关节突两对。
4.颈椎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孔,寰椎呈环状,枢椎椎体伸出齿突,第二至六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腰椎棘突短而宽,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各棘突的间隙较宽。
5.骶管裂孔:骶管上端连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
6.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
7.脑颅骨由八块骨组成,其中不成对的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有颞骨和顶骨。
8.面颅骨有十五块,成对的骨有上颌骨、颚骨、颧骨、鼻骨、泪骨和下鼻甲,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9.颅底内面呈阶梯状的三个窝:颅前窝(颅前窝上有筛板、鸡冠,筛板上有筛孔)、颅中窝(颅中窝上有破裂孔,圆孔,卵圆孔,棘孔,眶上裂,垂体窝,视神经管,颈动脉沟,颈动脉管内口,三叉神经压迹)、颅后窝(颅后窝上有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内口,颈静脉孔,内耳门,斜坡,枕内隆凸,横窦沟,乙状窦沟)。
10.翼点:在额骨、顶骨、颞骨、蝶骨汇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 形的缝,称为翼点。
12.腕骨分为八块: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关节学一、概述1.骨与骨之间连结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
2.直接连结纤维连结的两种形式:韧带连结和缝。
软骨连结的两种形式:透明软骨结合和纤维软骨结合。
骨性连结:两骨之间借骨组织相连,一般由纤维连结(缝)或透明软骨结合骨化成。
3.间接连结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囊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
关节腔由关节软骨和关节囊滑膜层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特点:①密闭腔隙;②内有少量滑液;③关节腔内呈负压状态。
4.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滑膜襞和滑膜囊。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2章消化管第12章消化管A型题1.关于味蕾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是味觉感受器B.是感觉神经元C.是感觉上皮细胞D.舌尖的味蕾感受甜咸味刺激E.舌背部的味蕾感受苦味刺激2.复层扁平上皮与单层柱状上皮交界处位于:A.食管与胃贲门之间B.口腔与咽之间C.咽与食管之间D.胃与十二指肠之间E.回肠与盲肠之间3.关于人食管结构,哪一项错误?A.腔面有7~10条纵行皱襞B.黏膜上皮为角化的复层上皮C.黏膜肌层为一层纵行的平滑肌D.黏膜下层内含粘液腺E.管壁内既有平滑肌,又含骨骼肌4.关于胃黏膜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为单层柱状上皮B.含少量杯状细胞C.细胞顶部含大量粘原颗粒D.HE染色标本中着色较淡E.上皮细胞可分泌粘液5.消化管壁可分为A.内膜、中膜、外膜B.内膜、中膜、浆膜C.内膜、中膜、纤维膜D.内皮、肌层、纤维膜E.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6.胃黏膜之所以能抵御胃液侵蚀,主要是因为A.胃液中的消化酶B.上皮细胞分泌碱性粘液,具有保护作用C.杯状细胞分泌保护性粘液D.微绒毛屏障E.胃黏膜表面存在粘液-碳酸氢盐屏障7.消化管壁内的神经丛可位于A.上皮层B.黏膜层C.固有层D.肌层E.外膜8.胃黏膜上皮的表面粘液细胞分泌A.胃蛋白酶原B.5-羟色胺C.粘液D.内因子E.H离子9.胃底腺的主细胞可分泌A.盐酸B.胃蛋白酶C.胃蛋白酶原D.内因子E.维生素B1210.胃底腺壁细胞合成盐酸的部位是A.滑面内质网B.粗面内质网C.高尔基复合体D.微管泡系统E.细胞内分泌小管11.关于壁细胞合成盐酸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先由细胞质内的碳酸酐酶催化CO2与H2O形成H2CO3 B.先由细胞质内的碳酸酐酶催化H2CO3解离生成H+C.H+被主动运输到细胞内分泌小管D.Cl-也经小管泡系被主动到细胞内分泌小管E.H+与Cl-在细胞内分泌小管内结合形成HCl 12.盐酸的主要作用是A.促进内因子吸收B.稀释毒物C.消化蛋白质D.激活胃蛋白酶原和杀菌E.消化淀粉13.内因子是由何种细胞分泌?A.胃腺主细胞B.颈粘液细胞C.壁细胞D.内分泌细胞E.吸收细胞14.壁细胞分布于A.胃底腺的底部B.胃底腺的底部和颈部C.胃底腺的底部和峡部D.胃底腺的颈部和峡部E.胃底腺的颈部15.关于胃酶细胞结构特点,哪一项错误?A.细胞呈柱状B.细胞质嗜酸性C.细胞质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D.细胞质内含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E.分泌胃蛋白酶原16.哪一种结构特点与壁细胞无关?A.细胞质嗜酸性B.可分泌盐酸C.细胞质内富含线粒体D.细胞质内富含粗面内质网E.细胞内含细胞内分泌小管17.哪一个器官的黏膜上皮内不含杯状细胞?A.胃B.空肠C.回肠D.结肠E.十二指肠18.细胞内分泌小管由A.壁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B.壁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C.主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D.主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E.M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19.小肠环行皱襞由A.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起形成B.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向肠腔内突起形成C.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D.黏膜和部分黏膜下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E.黏膜和肌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20.小肠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是A.绒毛表面的粘液层B.微绒毛表面的细胞衣C.吸收细胞的粗面内质网D.吸收细胞的滑面内质网E.小肠表面的纹状缘21.中央乳糜管A.是毛细血管,与脂肪吸收有关B.是毛细血管,与氨基酸吸收有关C.是毛细淋巴管,与单糖吸收有关D.是毛细淋巴管,与脂肪吸收有关E.是小淋巴管,与脂肪吸收有关22.哪一种结构与扩大小肠的表面积无关?A.绒毛B.微绒毛C.小肠腺D.柱状细胞E.环形皱襞23.小肠绒毛A.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B.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而成C.由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而成D.由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而成E.与水电解质转运相关24.组成小肠腺的主要细胞有A.柱状细胞、扁平细胞、潘氏细胞B.柱状细胞、潘氏细胞、壁细胞C.柱状细胞、壁细胞、主细胞D.柱状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E.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25.肠腺潘氏细胞内的嗜酸性分泌颗粒内含有A.蛋白酶B.脂酶C.组织胺酶D.溶菌酶E.过氧化物酶26.关于大肠的结构特征,哪一项错误?A.黏膜无绒毛B.上皮由柱状细胞组成C.肠腺长而密D.肠腺的杯状细胞含量多E.固有层内有较多的孤立淋巴小结27.关于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哪一项错误?A.胃上皮及腺内B.小肠上皮及腺内C.食管上皮内D.结肠的上皮及腺内E.阑尾的上皮及腺内28.存在于消化管固有层内的腺体有A.食管腺,贲门腺,胃底腺B.食管腺,幽门腺,胃底腺C.贲门腺,胃底腺,十二指肠腺D.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肠腺E.食管腺,十二指肠腺B型题备选答案(第29~32题):A.细胞内分泌小管B.中央乳糜管C.横小管D.纵小管E.E.有孔毛细血管29.合成盐酸的部位是30.运输乳糜微粒的是31.运输氨基酸的是32.运输葡萄糖的是备选答案(第33~38题):A.杯状细胞B.壁细胞C.主细胞D.颈粘液细胞E.潘氏细胞33.细胞质内含溶菌酶的细胞34.能分泌胃蛋白酶原的细胞35.能分泌盐酸的细胞36.能分泌内因子的细胞37.能分泌凝乳酶的细胞38.细胞质内含肽酶的细胞备选答案(第39~44题):A.D细胞B.I细胞C.G细胞D.EC细胞E.D1细胞39.能分泌5-羟色胺的细胞是40.能分泌生长抑素的细胞是41.能分泌血管活性肠多肽的细胞是42.能分泌胃泌素的细胞是43.能分泌缩胆囊素-促胰酶素的细胞是44.能分泌多种肽的细胞是12th Digestive Tract 参考答案A型题1.B 味蕾是味觉感受器,由味细胞和基底细胞构成,其细胞类型属感觉上皮,细胞基底部与味觉神经末梢形成突触。
第12章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所特有的是()。
A.排尿反射B.眨眼反射C.膝跳反射D.谈虎色变2.(2022广东普宁期中)当某同学看到废弃的食品袋等垃圾时,将其捡起并放入分类垃圾桶中。
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B.小脑C.脑干D.脊髓3.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关灯后,屋内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但过一会儿,又能看清部分物体的轮廓。
视觉发生这种变化,与眼球哪个结构的调节有关?()A.角膜B.巩膜C.瞳孔D.视网膜4.(2022山东聊城中考)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长期用手机观看视频,手机发出的蓝光可能会损伤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
A.耳蜗、视网膜B.鼓膜、视网膜C.半规管、虹膜D.耳蜗、脉络膜5.下列现象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A.望梅止渴——人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B.巨人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C.醉酒后,步态不稳——酒精麻醉小脑,协调、平衡身体的能力受到影响D.手指被针扎到,感觉疼痛但肌肉无收缩反应——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受损6.人们所说的“老眼昏花”通常是指()。
A.远视眼B.青光眼C.近视眼D.白内障7.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葵花朵朵向太阳属于反射B.谈论梅子分泌唾液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C.垂体、汗腺都属于内分泌腺D.钙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8.下列活动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是()。
A.上自习课时边认真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站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突然跳起D.读文学作品时,随主人公的感受欢呼雀跃或潸然泪下9.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告示牌后改变了行走路线,而一只小狗却照样前行。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思考题第1章绪论生理学、研究水平、内环境、生命活动的调节(外源性: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内源性:自身调节)、反馈1.何为稳态,细胞是如何实现自稳态的调节的?2.举例说明负反馈的调节机制。
第2章跨膜物质转运单位膜、液态镶嵌模型、通透性、1.哪些因素影响可通透细胞膜两侧溶质的流动?2.离子跨膜扩散有哪些主要方式?3.阐述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特点?4.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
5.阐述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中通过同向转运和反向转运的Na+和溶质的移动方向。
6.试述G蛋白耦联信号转导的特点。
7. 比较化学门控通道和电压门控通道信号传递的特点。
第3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静息电位、极化、刺激、兴奋、反应、兴奋性、阈强度、阈刺激、分级电位、动作电位、兴奋细胞的不应期、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连续传导、跳跃传导、、郎飞结1.简述神经细胞静息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2.何为离子的平衡电位?试述K+平衡电位与静息膜电位的关系。
3.简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4.试述在阈电位水平时,膜K+通道和Na+通道发生的变化。
5.在动作电位期间,去极化形成的超射值为何小于Na+的平衡电位值?6.何为神经纤维的跳跃传导?简述跳跃传导的形成机理。
7.试用离子通道的门控理论,解释神经细胞兴奋的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现象。
8. 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特性第4章突触传递和突触活动的调节突触、神经肌肉接头、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受体1. 简述神经肌肉接头结构和信号传递的基本过程。
2. 比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异同点。
3. 简述突触前抑制的调节机制。
4. 举例说明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的特点及功能意义。
5. 简述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异同,举例说明在一些情况下,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之间无截然的界线。
第5章骨骼肌生理横桥、肌丝滑行学说、兴奋-收缩偶联、等张收缩、等长收缩、伸长收缩、单收缩、总和收缩、(完全、不完全)强直收缩、单位平滑肌、起搏点电位1.简述骨骼肌收缩的横桥周期的主要过程。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结构称为超微结构。
2.嗜碱性:组织细胞成分若被碱性染料所染,称为嗜碱性。
3.嗜酸性:组织细胞成分若被酸性染料呈强亲合力,称为嗜酸性。
4.异染性:当用蓝色碱性染料甲苯胺蓝进行染色时,组织中的糖胺多糖成分被染成紫红色,并非染成蓝色,此种色变现象称为异染性。
第二章上皮组织5.内皮:分布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6.间皮:分布于胸、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7.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许多指状突起,表面为细胞膜。
中轴为含微丝的细胞质。
其功能是扩大细胞表面的接触面积。
有利于吸收功能。
8.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许多突起,电镜下表面为细胞膜,细胞质内周边含九组双联微观,中央为两条单微观,具有定向摆动的本领,可将细胞外表的分泌物和颗粒性物资定向推送。
9.连接复合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胞连接紧挨在一起称为连接复合体,可增强细胞间的毗连,封闭细胞间隙起樊篱作用。
或可允许细胞间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
10.质膜内褶:上皮细胞的基底面,细胞膜向胞质内折叠,其附近的胞质内含较多的线粒体,它扩大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物资的转运。
第三章结缔构造11.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形态多样,通常有圆钝形突起,胞核小。
深染,胞质嗜酸性,含空泡和异物颗粒。
电镜下表面有褶皱、微绒毛,胞质内有低级、次级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和残余体。
功用:作趋化性定向运动;吞噬;介入和调节免疫应答,并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12.分子筛:以透明质酸为骨干,别的糖胺多糖和核心卵白组成蛋白多糖亚单位,再通过连接蛋白结合在透明质酸长链分子上,组成一个相互环绕纠缠有许多微孔隙的立体构型分子筛。
小于孔隙的物质可通过,便于细胞与血液间进行物质交换,大于孔隙的物质如细菌等不能通过,起屏障作用。
第四章血液与血的产生13.血浆: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内的细胞外基质,其中90%是水。
第十四章消化管一、选择题[A/型/题]1.消化管壁的皱襞是由下列哪此结构组成()A.黏膜和黏膜下层B.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C.黏膜上皮和黏膜固有层D.黏膜下层和黏膜固有层E.黏膜下层和肌层2.消化管壁的上皮和固有层向管腔突出,形成()A.细胞衣B.微绒毛C.绒毛D.腺体E.鈹襞3.具有微绒毛的细胞是()A.帕内特细胞B.干细胞C.杯状细胞D.吸收细胞E.淋巴细胞4.下列器官中内含的内分泌细胞数量最多的是()A.脑垂体B.肾上腺C.消化道D.甲状腺E.松果体5.小肠腺分布于下列哪层()A.肌层B.黏膜肌层C.固有层D.黏膜下层E.外膜6.味蕾主要分布于下列哪些部位()A.丝状乳头B.丝状乳头和菌状乳头C.丝状乳头和轮廓乳头D.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E.丝状孔头、轮廓乳头和菌状乳头7.有表表面粘液细胞分布的器官是()A.食管B.胃C.十二指肠D.空肠E.结肠8.壁细胞分布在()A.食管腺B.胃底腺C.十二指肠腺D.贲门腺E.结肠腺9.下列哪种细胞不出现于胃底腺()A.主细胞B.泌酸细胞C.颈黏液细胞D.干细胞E.帕内特细胞10.小肠中能将脂类物质形成乳糜颗粒的细胞是()A.帕内特细胞B.杯状细胞C.吸收细胞D.干细胞E.内分泌细胞11.下列器官中,杯状细胞最多的是()A.阑尾B.结肠C.十二指肠D.空肠E.回肠12.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是()A.吸收细胞B.杯状细胞C.帕内特细胞D.干细胞E.壁细胞13.中央乳糜管是()A.毛细血管,与脂肪吸收有关B.毛细血管,与氨基酸吸收有关C.毛细淋巴管,与单糖吸收有关D.毛细淋巴管,与脂肪吸收有关E.小淋巴管,与脂肪吸收有关14.小肠腺的帕内特细胞中嗜酸性分泌颗粒含有()A.蛋白酶B.肝素C.溶菌酶D.组织胺E.胰多肽15.能分泌胃蛋白酶原的细胞是()A.主细胞B.壁细胞C.未分化细胞D.颈黏液细胞E.杯状细胞[B/型/题](16~20题共用备选答案)A.胃底腺B.幽门腺C.小肠腺D.大肠腺E.十二指肠腺16.能分泌溶菌酶的是()17.能分泌胃泌素的是()18.能分泌内因子的是()19.能分泌碱性黏液的是()20.含杯状细胞最多的是()[X/型/题]21.位于消化管黏膜下层的腺体有()A.食管腺B.贲门腺C.胃底腺D.十二指肠腺E.幽门腺22.消化管中复层扁平上皮覆盖的区域包括()A.口腔B.咽C.食管D.肛门E.大肠23.参与构成小肠绒毛的组织有()A.上皮B.固有层C.黏膜肌层D.黏膜下层E.肌层24.参与皱襞构成的组织有()A.上皮B.固有层C.黏膜肌层D.黏膜下层E.肌层25.正常人体的消化管腔面有哪几种上皮分布()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柱状上皮C.复层柱状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E.变移上皮二、名词解释1.皱襞2.味蕾3.胃黏膜4.胃小凹5.黏液-碳酸氢盐屏障6.胃底腺7.肠绒毛8.帕内特细胞9.微皱褶细胞10.中央乳糜管11.孤立淋巴小结12.集合淋巴小结三、填空题1.人的舌乳头有、、和三种,其中有味蕾分布的是和两种。
第 13 章消化管[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有关味蕾,哪项正确A.仅存在于菌状乳头与轮廓乳头B.位于固有层C.味觉细胞为感觉神经元D.不同部位得味蕾接受不同得味觉刺激E、支持细胞就是神经细胞有关舌乳头,哪项错误..A.菌状乳头较少,散在分布B.丝状乳头最多,遍布舌背C.轮廓乳头最大最少D.乳头表面均为角化得复层扁平上皮E.不同部位感受味觉不同3成牙质细胞胞体位于A.牙本质内B.牙髓内C.牙本质与牙髓之间D.牙釉质内E.牙骨质内4上皮内不含杯状细胞得器官就是A.胃B.小肠C.结肠D.阑尾E.空肠5胃底腺主细胞得特点之一就是A.主要分布在腺得颈部B.细胞呈圆锥形C.大量粗面内质网聚集于顶部胞质D.分泌得胃蛋白酶原被盐酸激活E.分泌内因子6潘氏细胞分布于A.幽门腺底部B.小肠腺底部C.十二指肠腺底部D.大肠腺底部E.小肠腺颈部7吸收维生素B12所需要得内因子来自胃得A.干细胞B.壁细胞C.内分泌细胞D.颈粘液细胞E.主细胞8下列哪种细胞不属于胃底腺得细胞成分:A 潘氏细胞B 主细胞C 壁细胞D 颈粘液细胞E 内分泌细胞9壁细胞合成盐酸得部位就是:A粗面内质网 B 线粒体C 微管泡系统D 细胞内分泌小管E高尔基复合体关于小肠绒毛,哪项错误..A.由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突起形成B.有丰富得毛细血管网C.含中央乳糜管D.上皮细胞在其顶端脱落E.与小肠腺延续11关于小肠绒毛固有层以下哪一点错误..A.有丰富得毛细淋巴管网B.有丰富得毛细血管网C.有散在得平滑肌纤维D.上皮吸收得氨基酸、单糖等进入血液E.上皮吸收得脂类进入血液、回肠与空肠相比,不同之处在于A 具有环行皱襞B 具有绒毛C 上皮内具有杯状细胞D 固有层内多有孤立淋巴小结 E 固有层内多有集合淋巴小结下列哪项不属于空肠得结构A 环行皱襞B 绒毛C 小肠腺D 中央乳糜管E 集合淋巴小结、十二指肠腺属于A 粘液性腺B 浆液性腺C 混合性腺D 小肠腺E 内分泌腺15食管腺属于A 粘液性腺 B浆液性腺C 混合性腺 D浆液性腺与混合性腺E粘液性腺与混合性腺16中央乳糜管就是A 毛细血管,与脂肪吸收有关B毛细血管,与氨基酸吸收有关C毛细淋巴管,与单糖吸收有关D毛细淋巴管,与脂肪吸收有关E小淋巴管,与脂肪吸收有关肠腺潘氏细胞得嗜酸性分泌颗粒常含有※A 蛋白酶B 脂酶C 溶菌酶D 凝乳酶E 羟氨酸18具有典型蛋白分泌细胞特点得细胞就是A.壁细胞B.主细胞C.杯状细胞D.颈黏液细胞E.干细胞以下器官中淋巴组织最丰富得就是A.结肠B.回肠C.空肠D.食管E.十二指肠20结肠带得形成由于A.外膜局部增厚B.纵行肌局部增厚C.环行肌局部增厚D.粘膜下层局部增厚E.淋巴组织聚集21直肠得特点之一就是※A.无杯状细胞B.无腺体C.粘膜表面为复层扁平上皮D.粘膜下层有丰富得静脉丛E.肌层为骨骼肌22消化管得外膜A.咽与食管为纤维膜B.胃、空肠、回肠为浆膜C.十二指肠、升结肠与降结肠得前壁为浆膜D.盲肠、横结肠与乙状结肠为浆膜E.以上均对23以下哪项得粘膜上皮内有分泌粘液得细胞A、胃B、小肠C、结肠D、阑尾E、以上都对(二) 判断题1、消化管壁内得神经丛主要分布在粘膜下层与肌层内。
2、颈粘液细胞位于胃小凹得开口处,就是一种衰老退化得细胞。
3、胃底腺壁细胞胞质呈嗜酸性,就是由于胞质内有大量线粒体与发达得滑面内质网。
4、肠粘膜得腺体内均有一种未分化得细胞,它得增殖分化可不断补充衰老死亡得上皮细胞。
5.胃底腺主细胞分泌蛋白酶,就是内分泌细胞。
6.小肠绒毛就就是微绒毛。
7.中央乳糜管官腔大,内皮细胞间隙宽,无基膜,通透性好,运输乳糜微粒。
8.小肠黏膜经过皱襞、肠绒毛、微绒毛三级放大,表面积可增大60倍。
(三)、填空题1、牙冠从外向内由________与________组成,牙根由________与________组成。
牙得中央为________。
2.消化管壁从内向外由_____、_____、_____与_____四层组成,其最内层又由_____、_____与_____构成。
3.胃粘膜上皮除少量内分泌细胞外,主要由表面_____组成,该细胞内得分泌颗粒称_____。
4.胃底腺由五种细胞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
5、胃底腺壁细胞胞质内含有得一种酶为________,它可将CO2与H20结合为________,后者解离得H+运送至________内与CL-结合为HCL。
6、胃底腺________分泌得________缺乏,可致________吸收障碍,导致恶性贫血。
7、胃底腺主细胞分泌________,经________激活后,转变为________。
该细胞电镜下见有典型得________得超微结构特点。
8、小肠得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三种结构使其吸收面积扩大数百倍。
9.小肠粘膜表面有许多肠绒毛,它就是由_____与_____向肠腔突出形成得,吸收细胞表面得微绒毛就是由_____与_____突出形成得。
10.小肠绒毛内有三种重要结构,即_____、_____与_____。
11.食管腺位于管壁得_____,小肠腺位于_____,十二指肠腺位于_____。
12、痔得形成就是由于直肠________内得________扩张而致。
(四)名词解释1.舌乳头2.味蕾3.粘液-碳酸氢盐屏障4.颈粘液细胞5.oxyntic gland6.chief cell7.parietal cell8.Paneth cell9.胃肠内分泌细胞10.intestinal villus11.微皱褶细胞12.肠相关淋巴组织(五)简答题1、简述消化管壁得一般结构。
2、食管、胃、小肠与大肠各段得特点。
2、简述消化管得淋巴组织及功能。
(六)论述题1.试比较胃粘膜与小肠粘膜得同异及其与功能得关系。
※2.比较胃底腺主细胞与壁细胞得结构与功能。
[本章参考题解](一)、单项选择题1. D2.D3. C4. A5.D6.B7. B8.A9.D10.A11.E12.E13.A14.A15.D16.C17.A18.B19.B20.B21.D22.E23.E(二) 判断题1、3、4、7正确2、错误, 颈粘液细胞位于胃底腺顶部,分泌黏液。
5.错误。
胃底腺主细胞分泌蛋白酶,就是内分泌细胞。
6.错误。
小肠绒毛不就是微绒毛。
8.小肠黏膜经过皱襞、肠绒毛、微绒毛三级放大,表面积可增大600倍。
(三)、填空题1、釉质,牙本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2.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外膜;上皮;固有层;粘膜肌3、表面粘液细胞,粘原颗粒4、碳酸酐酶,H2CO3,分泌小管5.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内分泌细胞6、壁细胞,内因子,维生素B127.胃蛋白酶原,盐酸,胃蛋白酶,蛋白质分泌细胞8、环行皱襞,绒毛,微绒毛9.上皮;固有膜;细胞膜;细胞质10.中央乳糜管;毛细血管网;纵行平滑肌11.粘膜下层;粘膜层;粘膜下层12、粘膜下层,静脉丛(四)名词解释舌乳头:舌背部粘膜形成许多乳头状隆起。
可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
丝状乳头数目最多,遍布舌背。
菌状乳头数目较少,多位于舌尖及舌缘,散在于丝状乳头之间,呈蘑菇状,上皮不角化,顶部得上皮内有味蕾。
轮廓乳头有10余个,位于界沟前方。
形体较大,顶部平坦,乳头周围得粘膜凹陷形成环沟,沟两侧得上皮内有较多味蕾。
固有层内有浆液性味腺,导管开口于沟底。
味腺分泌得稀薄液体冲洗味蕾表面得食物碎渣,以利味蕾不断接受新得物质刺激。
味蕾呈花蕾形结构,为上皮细胞分化而成,包埋在上皮中。
每个味蕾由狭长梭形细胞组成,其中有两种细胞,即明细胞、暗细胞与支持细胞。
味觉细胞得外端围绕成一个很小得味孔。
每一个味觉细胞得顶端都有几根纤毛(或称味毛)通过味孔向外伸进口腔,与唾液接触。
支配味蕾得感觉神经末梢包围在味觉细胞周围,将冲动传向中枢。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由胃上皮表面粘液细胞分泌得含高浓度HCO3-得不可溶性粘液,覆盖于上皮表面形成。
粘液层将上皮与胃液中得胃蛋白酶隔离,而高浓度HCO3-使局部pH为7,既抑制了酶得活性,又可中与渗入得盐酸,从而使胃粘膜免受损伤。
粘液产生减少、或盐酸分泌过多,屏障受到破坏,都会导致胃组织得自我消化,形成胃溃疡。
颈粘液细胞(nedk mucous cell):数量很少,位于腺颈部,多呈楔形夹于其它细胞间。
核多呈扁平形,居细胞基底,核上方有很多粘原颗粒,HE染色浅淡,其分泌物为含酸性粘多糖得可溶性粘液。
胃底腺(fundic gland):分布于胃底与胃体部,约有1500万个,就是数量最多、功能最重要得胃腺。
腺呈分支管状,可分为颈、体与底部。
颈部短而细,与胃小凹相连;体部较长;底部略膨大,伸至粘膜肌层。
胃底腺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及内分泌细胞组成主细胞(chief cell):又称胃酶细胞,数量最多,主要分布于腺得体、底部。
主细胞具有典型得蛋白质分泌细胞得结构特点。
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呈强嗜碱性,顶部充满酶原颗粒,但在普通固定染色得标本上,此颗粒多溶失,使该部位呈泡沫状。
电镜下,核周有大量粗面内质网与发达得高尔基复合体,顶部有许多圆形酶原颗粒。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壁细胞:就是胃底腺得重要组成细胞,其体积大,多呈圆锥形。
核圆而深染,居中。
可有双核,胞质呈嗜酸性。
电镜下,游离面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细胞内分泌小管,周围有微管泡系统与丰富得线粒体。
壁细胞分泌盐酸与内因子,参与对食物蛋白质得消化与对维生素B得吸收。
12潘氏细胞(Paneth cell):就是小肠腺得特征性细胞,位于腺底部,常三五成群。
细胞呈锥体形,胞质顶部充满粗大嗜酸性颗粒,内含溶菌酶等,具有一定得灭菌作用。
胃肠内分泌细胞:胃、小肠与大肠得上皮与腺体中散在着种类繁多得内分泌细胞。
多单个分布于其它上皮细胞之间,呈不甚规则得圆锥形。
胞质中含一些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复合体,细胞底部胞质中含大量分泌颗粒,故又称基底颗粒细胞。
分泌得多种激素统称胃肠激素,一方面协调胃肠道自身得运动与分泌功能,也参与调节其它器官得活动、。
小肠绒毛:小肠粘膜上皮与固有层共同向肠腔伸出得细长突起称小肠绒毛。
上皮为单层柱状,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与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
吸收细胞得游离面有许多排列整齐得微绒毛,可扩大吸收细胞得表面积,有利于食物得消化吸收。
微绒毛表面有一层细胞衣,为吸收细胞产生得糖蛋白,内含消化酶。
中轴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内有中央乳糜管、有孔毛细血管与少量纵行平滑肌。
微皱褶细胞:散在分布于回肠集合淋巴小结内侧得粘膜上皮中,其游离面有微皱褶,基底面质膜内陷形成一较大得穹窿状凹腔,内含多个淋巴细胞。
电镜下可见其胞质中有丰富得囊泡。
微皱褶细胞可摄取肠腔内抗原物质,以囊泡得形式转运并传递给下方得淋巴细胞,引发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