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管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0.54 MB
- 文档页数:13
第十一章消化管内容要点消化管管壁从内向外分4层:即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其中,胃黏膜及小肠黏膜结构与消化吸收功能非常密切。
胃黏膜上皮为分泌黏液的单层柱状上皮,向固有层内凹陷形成胃小凹,向下与胃腺(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相连。
组成胃底腺的细胞有主细胞、壁细胞和颈黏液细胞。
小肠黏膜的上皮与固有层突向肠腔形成指状的肠绒毛。
表面为吸收型单层柱状上皮和杯状细胞,吸收细胞表面有纹状缘和细胞衣,为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肠绒毛中轴的结缔组织含中央乳糜管及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散在的平滑肌纤维,参与吸收物质的转运;上皮在绒毛根部下陷至固有层形成管状的小肠腺,其中细胞主要有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少量潘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干细胞。
小肠黏膜的吸收表面积经以下3级结构扩大约600倍:①皱襞:黏膜与黏膜下层外突形成的隆起。
②肠绒毛:上皮与固有层外突形成的指状突起。
③微绒毛:吸收细胞的细胞膜与细胞质突出形成的指状突起。
习题一、选择题(一)A1型题1.消化管壁分为A.黏膜和外膜B.黏膜和肌层C.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D.黏膜与固有层E.黏膜与黏膜肌层2.十二指肠腺属于A.黏液性腺B.浆液性腺C.混合性腺D.小肠腺E.内分泌腺3.食管腺属于A.黏液性腺B.浆液性腺C.混合性腺D.浆液性腺和混合性腺E.黏液性腺和混合性腺4.吸收维生素B12所需要的内因子来自胃的A.干细胞B.壁细胞C.内分泌细胞D.颈黏液细胞E.主细胞5.壁细胞合成盐酸的部位是A.高尔基复合体B.微管泡系统C.粗面内质网D.细胞内分泌小管E.线粒体6.胃底腺的主细胞分泌A.胃蛋白酶B.胃蛋白酶原C.胃蛋白酶原和内因子D.胃蛋白酶和内因子E.内因子7.中央乳糜管位于A.上皮细胞之间B.肠腺之间C.绒毛内D.黏膜下层E.微绒毛内8.关于阑尾的结构特点,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肠腔大B.有环行皱襞和绒毛C.肠腺短而多D.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丰富E.黏膜肌完整9.小肠腺中分泌酶的细胞是A.潘氏细胞B.内分泌细胞C.柱状细胞D.杯状细胞E.未分化细胞10.以下哪种细胞是消化管的内分泌细胞A.潘氏细胞B.嗜银细胞C.颈黏液细胞D.未分化细胞E.壁细胞11.小肠绒毛固有层内与物质吸收有关的结构是A.中央乳糜管、连续性毛细血管和散在的平滑肌B.毛细淋巴管和连续性毛细血管C.中央乳糜管和散在的平滑肌D.中央乳糜管、有孔毛细血管和散在的平滑肌E.胸导管12.小肠环行皱襞的形成是A.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向肠腔的突出B.黏膜固有层和黏膜肌向肠腔的突出C.黏膜和部分黏膜下层向肠腔的突出D.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E.黏膜上皮细胞向肠腔的突出13.小肠绒毛的形成是A.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的突出B.黏膜下层向肠腔的突出C.肌层、黏膜下层和黏膜向肠腔的突出D.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E.由许多黏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形成。
1.消化系统包括和两部分。
2.消化管包括、、、、和等器官。
3.上消化道是指从到之间的消化管。
及其以下的消化管称下消化道。
4.通过身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线称;通过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线称。
5.通过身体后面正中所作的垂线称;通过胸骨最宽处的外缘所作的垂线称。
6.通过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线称;通过腋前襞所作的垂线称。
7.通过腋后襞所作的垂线称。
通过腋前线和腋后线连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线称。
8.腹部前面分九个区,上部的三个区称,,。
中部的三个区称,,。
下部的三个区称,,。
9.消化管壁的结构从内向外分为、、、 4 层。
10.口腔分为和两部分,牙关紧闭时,两者通过相通。
11.腭的前2/3称,后1/3称。
12.咽峡是由、和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13.牙的外形分为、、 3三部分。
14.人的一生先后有两组牙发生,第1组牙称牙,共有个,第2组牙称牙,共有个。
15.在牙的构造中,构成牙的大部分,覆盖于牙冠的牙质表面,包于牙根和牙颈的牙质表面。
16.恒牙当中,在成年后才长出,称。
17. 牙周组织包括,和三部分。
18.舌的后三分之一称,前三分之二称,舌体的前端称,舌的上面称。
19. 颏舌肌单侧收缩使舌尖伸向侧,双侧收缩使舌伸向。
20.唾液腺又称,主要包括,和三对。
21.咽是和的共同通道。
咽腔自上而下被分为、和三部分。
22.鼻咽向前与相通;口咽向前与相通;喉咽向前与相通,向下与相通。
23.腭扁桃体位于和之间的扁桃体窝内。
24.鼻咽侧壁上有口,咽腔借此与中耳的鼓室相通。
25.食管的狭窄有3 处,分别位于、、。
26.食管上端在第颈椎体下缘平面与相接,下端连胃的门。
依其行程分为,和三部。
27.胃可分为、、和四部分,其入口称,出口称,与相接。
28.在中等充盈时,胃的大部分位于,小部分位于。
29.胃的幽门部,可分为左侧的和右则的两部分。
30.胃溃疡和胃癌多发于处。
31.胃底腺中,壁细胞分泌,主细胞分泌。
32.小肠上接胃的,下接,分、和三部,全长米。
消化管名词解释一、消化管定义消化管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条由口腔到肛门的连续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分。
食物在消化管内被消化吸收,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二、主要功能消化管的主要功能是摄取食物,对其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和吸收,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消化过程中,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单糖、脂肪酸等。
三、结构组成消化管由多个器官组成,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消化管的主要器官及其结构组成:1. 口腔: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分,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将食物机械性地破碎成较小的颗粒。
同时,唾液腺分泌唾液,对食物进行湿润和部分消化。
2. 食管:食管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主要功能是将经过口腔咀嚼和初步消化的食物传输到胃中。
食管的管壁具有一定的蠕动能力,有助于食物的推进。
3. 胃:胃是消化管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存储食物,并通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同时,胃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分泌胃泌素、胃液等物质,调节消化过程。
4. 小肠: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分,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小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消化食物,并将其中的营养成分吸收进入血液,供全身使用。
小肠绒毛是小肠表面的重要结构,能够增加吸收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5. 大肠: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同时,大肠内的益生菌也对维持肠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四、消化过程消化过程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个阶段。
物理性消化主要通过咀嚼和挤压等方式将食物破碎成较小的颗粒,以便于后续的消化和吸收。
化学性消化则是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将食物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这些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的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进而被输送到全身各处,供给细胞所需的营养。
五、健康维护为了维护消化管的健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饮食:保持饮食均衡,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和水分,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消化管的名词解释生理学消化管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将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功能。
消化管包括口腔、食道、胃和肠道,每个部分都有着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分,也是食物进入体内的第一个环节。
口腔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咀嚼和混合食物,使其变得更加容易咽下并接触到消化酶。
此外,口腔内存在大量的唾液腺,产生唾液,其中含有消化酶,如淀粉酶和唾液酸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和蛋白质。
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它具有将食物从口腔传送至胃部的功能。
食道的构造非常特殊,由平滑肌和纤维组成,其内部有着粘液层,保护食道免受胃酸的侵害。
在食物通过食道的过程中,通过平滑肌的蠕动运动,食物会被推进到胃部。
胃是消化管中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分泌胃液,消化食物并将其转化为半流体状态。
胃液主要由胃腺细胞分泌,包括胃酸、胰蛋白酶和黏液等物质。
胃酸的主要作用是杀死细菌和其他病原体,同时也可以促进胃蛋白酶的活性。
通过胃的搅动运动,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形成称为胃糜的物质。
肠道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分。
它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等部分。
肠道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
在肠道内,食物与胃液混合形成的胃糜会陆续进入空肠,并在此处继续消化与吸收的过程。
空肠内壁覆盖着许多绒毛,绒毛上有微细的细胞,用于吸收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此外,空肠内还分布有肠腺,产生肠液,其中含有多种消化酶,用于进一步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结肠是肠道的最后一段,它将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从体内排除。
结肠内有许多细菌,这些细菌可以发酵残留的食物残渣,产生各种有益物质和维生素。
结肠的蠕动运动将排泄物推进至直肠,并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总的来说,消化管是人体消化系统中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分泌消化酶和液体,将食物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并通过吸收这些分子,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消化管的正常运行对于保持人体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对消化管的生理学的深入了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消化系统,还能指导我们合理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
简述消化管的基本结构消化管各段的管壁一般自内向外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
粘膜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组成。
消化管的两端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均为单层柱状。
固有层由细密结缔组织组成,其内富含血管、淋巴管,胃肠的固有层含大量的腺体和淋巴组织。
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其收缩可促进腺体分泌物的排出和血液运行,利于物质吸收。
粘膜下层的结缔组织中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还有粘膜下神经丛。
在食管及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分别含有粘液腺。
肌层,消化管两端为骨骼肌,其余部分均为平滑肌,一般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
外膜分纤维膜和浆膜两种,前者由结缔组织组成,后者在结缔组织表面有一层间皮覆盖。
消化管各部分的管腔大小、管壁厚薄很不一致,却有着基本相同的组织结构。
由内向外可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黏膜层又可分为上皮、固有膜和黏膜肌层。
黏膜上皮除口腔、食管和肛门附近为复层扁平上皮外,均为单层柱状上皮。
上皮层具有分泌黏液功能,同时又是吸收的重要场所。
固有膜是一层很薄的结缔组织膜,内含大量毛细血管、神经组织和淋巴组织、淋巴小结及腺体。
黏膜肌层为薄而少的平滑肌,收缩时可使黏膜产生皱襞。
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分布于黏膜与肌层之间。
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以及食管腺、十二指肠腺等壁内腺。
黏膜下层的疏松结构使得黏膜可以有较大的活动性。
肌层是消化管道活动的基础。
仅在口腔、食管上段和肛门分布有骨骼肌,其余各部分主要是平滑肌。
一般为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肌间分布有丰富的神经丛。
外膜为一层结缔组织膜。
除口腔、咽、颈部食管和直肠后部、肛门外,器官外表面均覆有浆膜,又称为浆膜层。
消化管消化管是从口腔到肛门的连续管道,依次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直肠。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自内向外依次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四层。
粘膜由上皮、固有层、粘膜肌层组成,是消化管中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
上皮:消化管的两端(口腔、咽、食管、肛门)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的为单层柱状上皮(胃、小肠、大肠)。
固有层:含有丰富的腺体和淋巴组织。
粘膜肌层:为平滑肌,有助于腺体分泌物的排出。
粘膜下层含有小动脉、小静脉、淋巴管,和神经丛(调节腺体的分泌和粘膜肌的收缩)在食管和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
肌层:除食管上段和肛门处的肌层为骨骼肌以外,其余大部分是平滑肌。
外膜:分为纤维膜和浆膜,纤维膜主要分布于食管和直肠,浆膜分布于胃、小肠、大肠的大部分。
1.口腔:粘膜无粘膜肌层,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中有小唾液腺。
固有层下连骨骼肌。
舌:舌由粘膜和舌肌组成,粘膜由为复层扁平上皮和固有层组成。
舌背粘膜形成许多的舌乳头,主要有三种:丝状乳头:数量最多,称舌苔。
菌状乳头:乳头呈蘑菇状,内有味蕾,固有层富含毛细血管,使得舌呈现红色。
轮廓乳头:位于舌界沟前方。
味蕾:成人约有3000个,主要分布于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
味蕾由三种细胞组成:暗细胞、明细胞、基细胞。
明暗细胞是味觉细胞,味蕾是味觉感受器。
舌不同部位对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舌尖:甜、咸味;舌侧部:酸味;舌背:苦味牙分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
中央为牙髓腔,开口于牙根孔。
牙由牙本质、粙质、骨质、牙髓组成。
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骨膜、牙龈牙粙质是体内最坚硬的结构。
牙本质对冷、热、酸、甜、机械刺激敏感牙髓含有自牙根孔进入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对牙本质和牙粙质由营养作用。
咽分为口咽、鼻咽、喉咽。
粘膜:上皮口咽为复层扁平上皮;鼻咽和喉咽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肌层:为骨骼肌外膜:富含血管神经的纤维膜。
3.食管: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食管下端与胃贲门部由于上皮变为单层柱状上皮,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消化管机能:食物的消化、吸收构成:口腔---肛门连续性管道。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由内向外分四层(口腔、咽除外)(一)粘膜(mucosa):直接与食物接触1.上皮:复扁-口腔、咽、食管、肛门<保护>单柱-胃、小肠、大肠<吸收>2.固有层:LCT,含丰富Cap.、毛细淋巴管、腺体(导管上皮相延续)、淋巴组织3.粘膜肌层:平滑肌,内环外纵。
<腺体分泌,消化吸收>(二)粘膜下层(submucosa):CT,小动静脉和淋巴管。
可有腺体(食管腺、十二指肠腺)和淋巴组织粘膜下神经丛:多极神经原和无髓神经纤维<调节黏膜肌和腺体分泌>皱襞:粘膜和粘膜下层向腔内突出(食管、胃、小肠)(三)肌层(muscularis):骨骼肌-食管上段、肛门平滑肌-内环、外纵(括约肌)肌间神经丛<调节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四)外膜(adventitia):纤维膜(CT)-食管、大肠末段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
浆膜(CT+间皮)-胃、大部分小肠与大肠光滑利于胃肠运动。
二、食管结构特点:肌层发达,纵行皱襞<食物的推送动物>(一)粘膜:1.上皮:未角化复扁(鼠,马角化)贲门相接处变为单层柱状。
2. 固有层:细密CT,下段血管丰富,食管静脉曲张好发部位3. 粘膜肌层:纵行平滑肌,发达。
(二)粘膜下层:有粘液性食管腺,淋巴C、浆C(三)肌层:内环外纵(上1/3骨骼肌;下1/3平滑肌;中1/3两者兼有)上下括约装置,防止气体食物反流(四)外膜:纤维膜三、胃储存和消化吸收食物(一)粘膜800cm2表面浅沟胃小区:由粘膜表面的浅沟分隔形成,D2~6mm胃小凹:粘膜表面遍布不规则小孔(底部有3-5条胃腺开口)350万⒈上皮:单柱,表面粘液C+内分泌C(少)表面粘液C(surface mucous cell):核椭圆居基部,顶部胞质色浅(充满粘原颗粒HE不着色pas),相邻细胞间有紧密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