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文明之路
- 格式:docx
- 大小:15.08 KB
- 文档页数:2
【导语】“⼀带⼀路”跨越⾼⼭深海,在⼤陆上落地⽣根,在海洋中乘风破浪,正推动着沿线国家携⼿发展、共享成果。
以下是®⽆忧考⽹⼼得体会频道整理的⼀带⼀路⼼得体会范⽂⼤全【10篇】,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忧考⽹。
1.⼀带⼀路⼼得体会范⽂⼤全 ⾯对疫情冲击,各⽅通过合作谋求发展的共识更加凝聚,寄望于“⼀带⼀路”合作增进⼈民福祉的愿望更加强烈。
“⼀带⼀路”倡议,正以其推动共同发展的实际效果,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持。
这是⼀条“健康之路”,为合作抗疫提供了有⼒⽀撑。
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秉持⼈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挥全球抗疫物资供应国作⽤,向“⼀带⼀路”沿线国家提供⼒所能及的物资和技术援助,先后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80多批紧急抗疫物资援助。
当前疫情仍在蔓延,合作战疫是“⼀带⼀路”沿线国家最紧迫的任务,中国企业已与多个国家合作开展疫苗Ⅲ期临床试验,并已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已多次表⽰,疫苗研发完成并投⼊使⽤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带⼀路”合作伙伴必将从中受益。
这是⼀条“复苏之路”,为经济发展注⼊了强劲动⼒。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与“⼀带⼀路”伙伴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却实现逆势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进出⼝总额达到9600多亿美元,增速⽐全国整体⽔平⾼0.8个百分点;对沿线国家⾮⾦融类直接投资达130亿美元,同⽐增长29.7%。
俄罗斯⼈民友谊⼤学教授尤⾥·塔夫罗夫斯基认为,疫情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最为严重,许多国家对开展“⼀带⼀路”框架下的合作寄予厚望。
中国在“⼗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标建议中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为⾼质量共建“⼀带⼀路”提供强劲动⼒。
未来中国进⼝需求将进⼀步扩⼤,为伙伴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机遇。
这是⼀条“增长之路”,为互联互通创造了更多机遇。
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者:翟志青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8期【摘要】“一带一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促进作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最后提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条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2013年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发出了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中国主张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的新实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的目标是通过促进各国合作,实现共赢共享发展,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是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一、“一带一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的重大促进作用“一带一路”是一条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
作为中国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对现有国际合作机制的挑战和替代,而是与现有机制互为助力、相互补充,针对国际合作中的瓶颈和制约因素提出“中国方案”,以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为世界经济注入正能量。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聚焦“五通”,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各国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与世界梦衔接起来,推动沿线各国联动发展并加深经济融合,各国在此过程中将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从而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
“人类命运共同体”决定着当前和今后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走一条与其他国家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大举措,是通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也赋予了“一带一路”倡议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
中国将“一带一路”打造为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积极倡导包容性全球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感悟心得体会(4篇文)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感悟心得体金秋十月,随着硕果的成熟,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流水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浩渺的大海,星星之火燎原成为璀璨的银河。
这一国际盛会不仅标志着“一带一路”从中国的倡议走到全球的实践,更见证了其为各国与人民带来的深厚利益。
这条凝结了古老文明记忆与现代发展愿景的道路,正以实际行动和卓越成果,为全球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绘制新的篇章。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它已从一个宏大的愿景转化为全球的实践,从“大写意”的策划到如今“工笔画”的精细化发展,展现了其顺应国际社会主流愿望和需求的生命力。
共建“一带一路”体现的是创新发展的动力,追求的是合作共赢的目标,展现的是和平开放的决心,这一结合古老文明与现代发展的愿景,为全球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开创了新篇章。
“一带一路”是创新发展之路,引领科技进步开创“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首要动力。
“一带一路”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从创新中汲取了持续动力,形成了一个多方互惠的国际合作体系,摒弃了西方主导下的“出资者强势”观念,展现了真正的合作与包容。
“一带一路”也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从科技人文交流到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从科技园区合作到技术转移中心的打造,各种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形成了一个科技创新的强大联盟。
例如,在中埃合建的国际联合节水灌溉实验室,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为埃及解决了长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科技创新所带来的红利也开始深入人心。
数字经济,如智慧城市、移动支付和跨境电商等,已经成为共建国家间的新焦点。
同时,5G、云计算和大数据在“一带一路”国家广泛应用,助力其数字化转型。
正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所评价的,“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个创新之路,更是一个前所未有、大胆的全球尝试。
2019.5.上MOTHERLAND论坛摘要:21世纪“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延续。
在古代,丝绸之路就是“亲善之路”、“繁荣之路”、“文明之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它又超越了传统丝绸之路的内涵,它是中国中长期最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的历史传承和哲学启示两个角度来解读“一带一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哲学启示“一带一路”的哲学启示文/严岩一、“一带一路”历史演变(一)“丝绸之路”的缘由如果问这两年中国最热的词,一定非“一带一路”莫属。
“一带一路”全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区别呢?“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
他认为,在公元2世纪,存在着一条从洛阳、长安到中亚撒马尔罕,最终到达欧洲的商道。
这条路上主要运送的是丝绸,影响最大的也是丝绸,因此他称之为“丝绸之路”。
古代中国为什么这么重视“丝绸之路”呢?中国的东面和南面紧靠大海,北面是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西南是青藏高原,西北是沙漠,只有一条向西的道路可以与外界交流,就是玉门关阳关以西,经西域,最后到达欧洲的丝绸之路。
如果从张骞出西域算起,到明永乐皇帝结束,陆上丝绸之路一共兴盛了1500多年,但是丝绸之路并不是始终畅通,甚至中断的时间比畅通的时间长。
“丝绸之路”在汉唐王朝较为兴盛。
公元前60年,西汉就在今天的新疆和中亚大概200万平方公里的地方设置了西域都护府。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西域各国背叛,丝绸之路中断。
此后一直到公元73年,班超来到西域,丝绸之路再次被重新打通。
班超出使西域意义重大,他是历史上最早将丝绸之路从西亚一带延伸到了欧洲大陆。
①在这之后,每当有战乱,这条路也就不通了。
第二个畅通时期是唐朝,此时中央王朝控制了西域和中亚的广大地区。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军队东撤,吐蕃人占领新疆、河西走廊一带。
丝绸之路再次中断。
到了北宋,军事实力下降等很多因素作用下丝绸之路转向海路。
有关一带一路的观后感作文600字5篇有关一带一路的观后感作文600字1“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今年4月份开始,上海证券报“一带一路”调研报道组先后深入广西、广东、浙江、福建、上海、天津、陕西、甘肃和新疆等省区市,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实地考察国家“一带一路”宏大战略中的政策、设施、贸易、资本和人群,采访对象从政府官员到上市公司老总,从金融机构负责人到博物馆馆长,从外国商人到中国普通建筑工人,见证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沿线各地的行动和进程,感受和分享丝路精神、丝路故事。
这是一条充满勇者和智者的道路,曾见证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探索神秘东方。
这也是一条传递希望和信念的道路,汉唐盛世的舟楫和驼影讲述着中华文明和平、开放与包容的历史血脉。
历史启迪未来。
往来于中国腹地和欧洲大陆间的中欧班列发出的隆隆声,正与昔日沙漠的清脆驼铃隔开时空相互辉映。
伟大悠远的丝绸之路故事从西汉张骞的时候讲起,大漠孤烟中的商队驼影早已载入史册、成为记忆,换成今天疾驶的中欧班列、整体装备的特种远洋运输和高效的现代物流,与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机制和合作平台建设也正加速推进。
“一带一路”未来的故事将会更加精彩。
有关一带一路的观后感作文600字2你从亘古来,予我丝绸调。
泱泱华夏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东方大国,不仅本身就拥有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还包含着亚洲各地的特色民宿,而这一切还要归功于汉末时所开辟的“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名言
1) "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条经济走廊,更是一条文明之路。
" -
习近平
2) "一带一路倡议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平台,是联动互鉴的机制,是包容发展的理念。
" - 刘结一
3) "一带一路建设是为了实现全球共同繁荣和发展的伟大使命。
" - 赵克志
4) "一带一路秉持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可持续的发
展新格局。
" - 王毅
5) "一带一路承载着推动亚洲和世界共同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 - 杨洁篪
6) "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整个世界,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努力
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 - 成思危
7) "一带一路的意义在于提升亚洲和非洲等地区的基础设施建
设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 - 林毅夫
8) "一带一路是创新亚欧非合作新模式的重大实践,将为各国
带来共同繁荣与发展。
" - 李克强
9)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
" - 尤
勇
10) "一带一路努力打破发展困局,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 - 黄奇帆。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① 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实践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推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促进各国协调联动发展,“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提供经贸合作和投资平台,积极推动各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历史背景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提 要:“一带一路”倡议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搭建了国际多元合作的新平台,积极推动沿线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模式。
新时代的丝路精神,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勇于开拓创新、登高望远把握世界大势、脚踏实地追求共同发展的精神实质,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大党大国担当和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人类进步、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关键词:丝路精神 “一带一路”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者范强威,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副研究员,法学博士(北京 100732)。
论丝路精神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范 强 威①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04页。
观察与思考 2022年第3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①。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中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②。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心得体会(6篇)目录"八项行动"助推"一带一路”走向辉煌 (1)闪耀丝路"时代光芒”扬帆起航“金色十年” (5)读懂“一带一路”的精神内涵和中国智慧 (8)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开放之路 (13)"一带一路’赴繁荣"十年征程”再出发 (16)“一带一路"“同路人"的曾经、现在与未来 (19)“八项行动”助推"一带一路”走向辉煌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
10月18日上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了中国支持“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八项行动”,成为同各国进一步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重要抓手。
“八项行动”的实施,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助推“一带一路”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坚守初心、携手同行,10年倡议成果丰硕。
10年来「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举办3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10年来,我们致力于构建以经济走廊为引领,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管网为依托,涵盖陆、海、天、网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赋能“一带一路”强大活力;一座座电站、一条条油道、一个个文化年、艺术节、博览会、展览会,一次次民间组织、智库、媒体、青年交流,奏响新时代的丝路乐章;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推动“一带一路”合作由规划图变为实景图,硕果累累、成就非凡。
合作包容、互利共赢,10年奋斗经验宝贵。
过去10年取得的成绩不同凡响,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文章属性•【缔约国】•【条约领域】经济,贸易•【公布日期】2019.04.22•【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正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9年目录前言一、进展(一)政策沟通(二)设施联通(三)贸易畅通(四)资金融通(五)民心相通(六)产业合作二、贡献(一)共商:从中国倡议到全球共识(二)共建:共同打造和谐家园(三)共享:让所有参与方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四)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展望(一)和平之路(二)繁荣之路(三)开放之路(四)绿色之路(五)创新之路(六)文明之路(七)廉洁之路前言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中国政府成立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在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3月,中国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
中国还先后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
5年多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影响力日益扩大。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更属于世界;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更向所有伙伴开放。
共建“一带一路”跨越不同国家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历史传统、不同文化宗教、不同风俗习惯,是和平发展、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开放包容、共同发展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只要各国有意愿,都欢迎参与。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倡议转化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文明之路
古有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这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共同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品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版印刷术也经由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
而西方国家的棉花、羊毛、珊瑚、琥珀,及文学、艺术和宗教等也相继传到中国。
也增进了中国和伊朗、阿富汗、土耳其等国的友谊。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峰会上说:“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推动教育合作,发挥智库作用。
推动文化、体育、卫生务实合作,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密切各领域往来……”
我们每个人作为东道主国家一员都必须要做到文明友善。
因为个人不文明,会带动一群人;一群人不文明,就会带动一个集体;一个集体不文明的人,会带动更多的人……文明礼仪对一个国家的形象、前途大有影响。
没了文明礼仪,就更谈不上国家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相反,一个国家拥有了文明礼仪,别人和你相处就恰似正在欣赏一幅让人赏心悦目的画。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必须明白我们应遵守的文明礼仪:自己的仪表要保持大方、得体。
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的小学生。
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嘴巴,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
我相信,经过我们每个同学共同的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
的校园。
试想假如全国每一个校园都共同创建文明校园,每一位同学将文明传递给我们的家长,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文明只是根基,我们还需要做到绿色、开放、创新……“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的担子不仅仅担在大人的肩膀上,更担在我们学生的肩上。
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最终成为“一带一路”建设者!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