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全面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全面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全面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全面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高中必修二第三专题第四篇课文。这个单元以“历史的回声”为内容编写课文。它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在于学习如何把握历史瞬间,进行忠实记录。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所作。面对历史陈迹,遥望江面上的点点帆影,不禁抚今思昔,心潮激荡,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词作。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本科目标设定如下:(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3)流利地背诵本词。

其中,教学目标一、二、三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教学目标一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充满伤感、的词,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它,并主动投入学习?学生如何学习欣赏宋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诵读为主,在声色动人的朗诵中,引导学生走近词作者、走进词境界。这样既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顾及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建立起以品悟性探究为主、以欣赏性理解为目的的学习模式,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尝试写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新教材入选这首词,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体会作者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悲愤之情,培养学生品读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古诗词

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交流讨论法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比较、艺术性创编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在读、说、赏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的是谁?

学生答:辛弃疾。教师自然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词《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并板书课题及作者。然后介绍作者及其作品。介绍作品时可用郭沫若的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目的是让学生知人论世,更好地了解其作品的豪放词风和爱国情怀。

2.确定目标。

将学习目标用多媒体展示在大屏幕上。

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

3.合作学文

第一部:检查预习

字音:狼居胥佛狸祠

词义:风流元嘉草草北顾堪饭

目的是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并逐步培养其认真预习的好习惯。

第二步、初读课文,朗读指导。

1、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读准每一个字音;

2、注意正确断句;

3、尽量读出

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疏通词义。

3、个别学生朗读,学生点评,教师点评。

4、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

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情绪,烘托课堂气氛,并为下面理解本诗的情感底蕴奠

定了基础。而且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三。

第三步、再读课文,“时空连线”,深化理解,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师问: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想到了什么人?

生答:景:千古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孙权、刘裕

2、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

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他们有着共同点: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

起步。

3、合作探究:请同学们想想用这二个人的典故,还蕴含了什么意思?

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置千百万中原百姓“遗民泪落胡尘里,遥望南师

又一年”的痛苦现实于不顾,依旧饮酒作乐,天天歌舞,夜夜笙歌。

当时一个叫林升的诗人写了一首《题临安邸》讽刺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已经国破家亡

了,他们竟不思复国还乡,仍沉迷于声色犬马,醉心于灯红酒绿,早已忘

记了国恨家仇,哪里能与建功立业的孙权、刘裕相比!———讽刺宋室昏

聩。

4、上片小结:呼唤英雄豪杰,缅怀英雄业绩,表达自己盼望南宋当局者能抗金

救国的急切心情。

5、思考:下片运用了哪些典故?请简要说说其中的意思。

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封狼居胥(霍去病)

佛狸祠下(拓拔焘)廉颇老矣

6、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

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

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7、思考:用廉颇的典故,一句折射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处境?

以廉颇自况,他老当益壮,仍然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他很可能会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

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8、下片小结: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

忠心,并表示

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9、全词小结: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

宋统治者的指责,慨叹英雄难觅;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佗胄草率冒进

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

颇自比,则是一个报国无门者、一个大英雄泣血的内心独白!这是一首怀古

之作,更是一首伤今之作!

10、这首词的特点是多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

如何?(这个环节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法,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

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

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加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仰慕古人、感慨身世、借古讽今、抒发情怀、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正如《词综》所说,“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

11、作业

1、背诵《京口北固亭怀古》

2、根据本词以及你对辛弃疾的了解,以“永远的辛弃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不少于300字。

(语文课堂应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这个环节主要训练学生独立把握领

悟诗歌风格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

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进行人物赏析表达训练,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

素养。)

五、板书设计

辛词:词风豪放、爱国情怀

孙权

颂古刺今

刘裕

用典: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刘义隆

拓跋焘贬古非今

廉颇老矣

第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滦县第四中学刘金伟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述说。 一、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本课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树立热爱和平等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课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有趣味性,最怕空洞的说教;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所以在本节内容的处理上适当补充一些史实,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和影响。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帝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作用。 3、情感教育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依据:通过学习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依据:通过教学中对战争残酷的描述,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机械设计基础A学习指南工业1212

《机械设计基础A》课程学习指南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工业工程专业12级本科学生使用 任课教师:李乃根 说明:为配合学生《机械设计基础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有的放矢 地进行学习,在学习指南中对本课程基本情况、性质、任务、教材和多媒体课件 的处理、学习参考书、考核要求及各章基本要求、重点、难点等均做了较详细地 说明。同时,对每一章节还配备了若干有代表性的自测练习题,便于学生自己检 查对其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基本情况、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 总学时:64学时,课堂教学60学时,实验4学时。 先修课: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图等。 《机械设计基础A》是机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作为一门主干基础课程,它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程主要研究组成机械的一些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装置、通用零、部件等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基本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主要任务: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机械、了解机械,并掌握分析机械、设计机械的基本方法。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零、部件的能力;强调能比较、能选择、能设计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和新的技术学科建立基础。 二、教材处理及多媒体课件说明 教材处理: 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高校机械工程规划教材、朱东华等主编的《机械设计基础》。本教材系统、完整、新颖和适用。但由于教材内容多,而计划学时有限,所以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对此,应该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做到抓住重点、难点,放手简单、次要的内容(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淡化理论演绎、简化公式推导,使学生掌握其共性规律和基本方法。真正做到将问题由“繁”变“简”,将课本由“厚”变“薄”。 多媒体课件: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机械设计基础适合用多媒体教学。该课件综合了图、文、声、像、二维图形、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手段,经科学、合理的重组、整合、加工,构筑了一种虚拟实际场景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路、增强工程实践意识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应该提醒的是,学生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时,不能将注意力只集中在丰富多彩的课件画面上,而忽视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和理解;课堂学习中,由于信息量较大,课堂进度较快,应注意对重要内容作记录,并在课下及时复习和总结。 三、学习参考用书 可选用高等学校机械设计系列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杨可桢程光蕴主编); 《机械原理》(孙桓主编), 《机械设计》(濮良贵主编), 《机械设计基础学习指导书》(程光蕴主编) 四、关于考试的说明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考核成绩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课外作业(未完成作业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20 % ●实验(未完成规定实验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10 % ●期末考试70 %

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是2017统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本课由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为: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一节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说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处理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学生活动及相关资料来处理。 本课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处理方法: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来突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认知基础,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的基本史实;识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共七大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设计理念 以学习活动及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注重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理念。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影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学法指导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观看图片资料及讨论等,以便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涵,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 在设计本课时,我本着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理念,课堂开始就让学生再现历史情景,观看图片及设疑等方法点拨课堂重点,使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振奋人心的一件重大事件。

九年级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课稿

九年级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课稿 九年级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稿 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 我说的题目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据新标的理念,对于本节,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岳麓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的教学内容。本由“革命爆发”“《权利法案》”和“历史意义”三个子目构成,主要讲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历史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其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保证,同时这场革命也是一场具有世界影响的革命,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 二、说学情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存在看问题重表象、轻实质的特点。因此,在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标对本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讲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等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与国王反复斗争过程的归纳整理,养成用发展的观点与实事求是的原则看待历史问题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进步。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权利法案》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难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语: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本,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9下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说课稿(教学设计)

9下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说课稿(教学设计) 沧溪中学孙家齐 一、教育理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对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课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上承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和法西斯轴心国形成,下启由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冷战的开始。本课通过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集体智慧,以课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获取知识,加深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体认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查阅资料,师生共同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习惯。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发现的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落到实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了解: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法国投降,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 能力: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战争性质的方法。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让学生充分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在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课堂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珍珠港珠事件。 难点:绥靖政策,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 三课程讲授 1.复习提问 问: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专制统治,疯狂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问: 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进行过哪些侵略活动? (学生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的内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地位,教学过程,情感价值观培养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首先,看学生,两年相处了如指掌;品学情,关键初三不能懈怠。现在我所任教的四班级是从初一一手带起来的,对于孩子们的情况基本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在xxxx年宽城区初中历史八年级的全区质测中,我所任教的四个班级的历史成绩在我区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在全区十几所中学中均排名第一位。但是成绩已经属于过去。孩子们已经升入初三,初三年段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关键时期,同时也肩负着中考的压力,经过两年的

学习,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我会继续延续前两年的教学方式顺应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生理年龄及心理年龄虽然已经有些成熟,但是他们对新鲜的事物依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男生对军事,战争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将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其次,高屋建瓴谋全局,抽丝剥茧细穷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本册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下启第七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时对战后世界格局也有着举足轻重的的影响。又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着承接关系,地位十分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二十世纪人类历史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甚至对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有着深远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各位评审专家: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郭沫若先生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在这一理论依据下,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我说的课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6课邪恶的轴心、第7课疯狂的战车、第8课正义的胜利三课的内容。为保持事件的完整性,提高课堂效率,我将三课内容进行整合。二战是20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因为二战,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专制独裁为特征的发展模式被彻底否定;因为二战,“罗斯福新政”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成功范例被各国广泛借鉴;因为二战,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因为二战,社会主义由苏联一枝独秀发展为包含十几个国家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因为二战,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彻底崩溃;因为二战,人类从电气时代跨入原子能时代、信息时代……教材呈现了二战的重大历史事实,不仅使学生了解整个历史过程,而且使学生透过二战弥漫的硝烟审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社会,明白战前战后人类社会发展走向的历史原因。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历史材料的能力,学习历史有了一定的积累。 (三)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阴谋、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绥靖政策、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德军突袭苏联、莫斯科战役、日本偷袭珍珠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二战结束的标志等基本史实。 能力培养目标: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判断战争性质的能力;②通过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概括、分析、理解、归纳、比较、综合和反思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教材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历史事实,不仅使学生了解整个战争的过程,而且使学生透过二战弥漫的硝烟审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社会,明白战前战后人类社会发展走向的历史原因。明白战争的破坏性、残酷性和悲惨性,从而珍惜和平,远离、反对战争。 (四)重点、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和大战的全面爆发、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二战的结束等史实。 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五)说教法 1.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衡阳县集兵镇中学肖春林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整合: “一战”是人类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一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我将教材整合为四个部分:大战的原因,大战的经过,大战的结束,大战的影响四个部分。依据:使教学内容简明直观,适合学生对事物认知的规律,同时也符合历史教学的要求。(对历史事件的掌握主要从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 2说课程标准: (1)具体内容标准: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知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2)学习目标细化: 知道萨拉热窝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影响;认识萨拉热窝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知道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的重要战役;“一战”爆发的原因可以从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方面归纳,不能只认为萨拉热窝事件是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于“一战”的性质和影响,可以从战争的根源、交战双方的目的、战争的残酷性等方面去理解。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西线四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参战“一战”的性质和影响。 能力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辩证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史实具体分析并从史实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 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使学生形成反对战争,树立热爱和平的现代意识。 4 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依据: (1)认识大战原因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找到维护世界和平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现象与本质能力的重要材料。 (2)由于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一战”的影响有关。对大战影响的认识能加深学生对一战的全面深入理解,认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背景,提高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世界观。 难点:大战的性质和大战结束的原因 依据:学生对历史结论的认识非常有限,归纳能力和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不强,此处是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台阶,也是学生能力形成的障

解放战争说课稿

第17课解放战争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三课,介绍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通过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学习,教会学生领悟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尤其是策略问题。通过图表法引导学生归纳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阶段和概况,注意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感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年屈辱的终结,是伟大中华复兴的开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内战背景(国际国内形势、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认识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回顾民主革命的历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采取策略和方针得到了人民的真正的拥护。 从原因上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从史学的角度理解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必然。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重庆和谈和三大战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不同方式的努力,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斗争,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这一胜利对中国和世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放战争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解放战争 一、教材分析 《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 (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阅读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建国方针材料,学生培养读表与阅读解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培养总结归纳历史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感知解放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结合三大战役地图,讲授三大战役的经过,体会其中所包含科学的军事战略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 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材料解析、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解放战争》,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解答(1-5)..

机械设计基础教材习题参考解答 (第一章~第五章) 2012.8

目录 第1章机械设计概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章机械零件尺寸的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平面机构自由度___________ 4第4章平面连杆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5章凸轮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1章机械设计概论 思考题和练习题 1-1举例说明什么是新型设计、继承设计和变型设计。 解:新型设计通常人们指应用成熟的科学技术或经过实验证明是可行的新技术,设计过去没有过的新型机械,如:新型机械手、动车、扑翼飞机、电动汽车等; 继承设计通常指人们根据使用经验和技术发展对已有的机械进行设计更新,以提高其性能、降低其制造成本或减少其运用费用,如:大众系列汽车、大家电产品等。 变型设计通常指人们为适应新的需要对已有的机械作部分的修改或增删而发展出不同于标准型的变型产品,如:。各种工程机械、农田作业机械等。 1-2解:评价产品的优劣的指标有哪些? 解:产品的性能、产品的 1-3机械零件常用的材料有哪些?为零件选材时应考虑哪些主要要求? 解:制造机械零件的材料目前用得最多的是金属材料,其又分为钢铁材料和非铁材料(如铜、铝及其合金等);其次是非金属材料(如工程塑料、橡胶、玻璃、皮革、纸板、木材及纤维制品等)和复合材料(如纤维增强塑料、金属陶瓷等)。 从各种各样的材料中选择出合用的材料是一项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的工作,通常应考虑下面的原则: 1)载荷的大小和性质,应力的大小、性质及其分布状况 2)零件的工作条件 3)零件的尺寸及质量 4)经济性 1-4解:机械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解:机械设计的内容包括:构思和方案设计、强度分析、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等。 机械设计的步骤:明确设计任务,总体设计,技术设计,样机试制等。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最全版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伟大的抗日战争》。 教材分析 本课使用教材为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三部分内容。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该课分为四个子目:日军罪行;关内关外抗日救亡运动;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拱托出抗日战争的伟大所在,而“空前侵略----全民抗战----伟大胜利”是本课的轴心,教师应重点体现。但《课标》更要求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学情分析 对高一学生来说,初中教材分四节课比较详实的介绍了这部分史实,为避免重复让学生感到乏味,所以在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再现生动的历史画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力争在能力上能有所突破。本课的内容有大量学生可以收集的史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整理,归纳,在课堂上进行信息共享,属于识记层面的内容基本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可以直接在机房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全民族抗战的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和抗日战争的特点;简述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史实,了解中国各阶层 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创新、合作等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会感恩先辈的付出,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人类和平做贡献的理想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本节课的重难点则是知识和能力目标所谈到的内容,二情感目标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法学法 本课一课时完成老教材需要6个课时才能讲授完的内容,因此我对本课知识点进行了整合、重组、提炼,并通过有探究讨论价值的问题串联,以体现内容组织上的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和开发性,课前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归纳,在课堂上进行信息共享,属于识记层面的内容基本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关于重点难点等则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加以呈现。我涉及到的教法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讨论法;情境陶冶法;知识串联法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实践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观察学习法 教学过程 本课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他们去表现为主,让学习成为他们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基于此,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步组成: (一)材料导入,激趣质疑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说课稿 一、教育理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对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课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上承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和法西斯轴心国形成,下启由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冷战的开始。本课通过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集体智慧,以课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获取知识,加深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体认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查阅资料,师生共同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习惯。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发现的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落到实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了解: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法国投降,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 能力: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战争性质的方法。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让学生充分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在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课堂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珠事件。 难点:绥靖政策,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 三课程讲授1.复习提问 问: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

机械设计》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本节是《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从以下四方面加以分析: 1、地位作用:本节以曲柄摇杆机构为例阐述了平面四杆机构的三大特性: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它是分析其它四杆机构的基础,对于生产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本小节需2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 1、掌握急回特性、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的概念。 2、掌握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及应用。 能力目标: 1、能进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的简单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协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索事 物本质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2、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和本专业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在走 上工作岗位之后,都能成为爱岗敬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3、重点与难点 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对于指导生产实践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把它定为教学重点。而急回特性产生的原因相对学生的基础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它定为教学难点。 4、教材处理: 本着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原则,我对教材做如下处理 (1)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得到急回特性的产生原因。 (2)通过提出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这一概念,使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简单易懂。 二、教法设计: 主要采用动画演示和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验证——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等环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学法指导: 1、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思考,协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取旧知——积极思维——实验探究——构建新知——巩固深化的学法。 四、教学过程: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部分。 教学过程: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说课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说课稿本课地位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对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课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上承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和法西斯轴心国形成,下启由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冷战的开始。二战这幅巨大的历史画卷向人们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展示了法西斯的贪婪,教好这节课能够使学生具体的感知这段历史,获取历史信息,有效提高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这一课学生会真切的感受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这三个层面上来说,这节课的教学,在本章乃至整个世界现代史教材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课通过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集体智慧,以课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获取知识,加深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体认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查阅资料,师生共同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习惯。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发现的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很多法国人坚持抗击侵略。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

美国南北战争说课稿

《美国南北战争》说课稿 汪清一中刘涌 各位老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美国南北战争》,选自于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 设计思路: 1、依据教学大纲,全面完成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 2、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能力层次打破课程内容框架,重新处理知识体系; 3、结合中考的需要,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以达到思维的升华。 一说教材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从教材设置上看,本单元的主题是《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而本课《美国南北战争》正是为了突出单元主题: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而设置的。从内容上看,它上承第四单元《美国的诞生》一课,是美国短暂历史上继独立战争后发生的又一次重大战争(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启本单元《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一课,是资产阶级统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加强的重要体现,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单元乃至全册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南北战争起因(难点)、战争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结局、战争的性质及作用、林肯的地位及作用(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决定了南北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对因果关系的认识与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了解美国扩张的过程;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简单了解战争经过(图片、影视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结果、原因、与意义认识战争的性质;最后,通过中外历史的比较分析,达到知识的升华。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认识残暴野蛮落后的制度最终要被推下历史舞台,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②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③通过对美国内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场战争是两种经济形式矛盾、斗争的结果,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废除了黑人的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依据: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贯穿了南北战争的始末,他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来看,林肯政府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为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依据:只要弄清南北战争的起因以及矛盾的焦点,不但战争的性质、作用,甚至包括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所以将其确定为难点。

2021人民版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word说课稿

2021人民版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word 说课稿 外沟门中学徐剑张良 一目标的确立 1 课标要求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阻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宝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要紧事件。 2 考试说明:(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阻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宝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要紧事件。 3 教学参考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据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专门多法国人坚持抗击入侵。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斗争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突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日本偷袭珍宝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通过摸索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形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认识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等纵容法西斯入侵,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第一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法西斯的残暴本性得到充分暴露。二战中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困难卓绝的英勇斗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明白得全世界人民团结斗争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奉献的人一辈子理想 4 中考试题: (2010年17题)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A.殖民扩张政策B.委任统治政策 C.绥靖政策D.“冷战”政策 二本节重难点: 重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缘故 2.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缘故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要紧史实 难点: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说课稿

太村中学“组内研讨课”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说课稿 各位老师,今天我就世界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说说本节课对教材和理解和处理的策略。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材内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学习世界现代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近些年,国际局势变幻莫测,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不断的为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敲响警钟。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分析和认识当今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力量的现代意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略,详见导学案) 教学重点: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认清绥靖政策的实质及恶劣影响、教训;二战的经过: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二战性质。 教学难点:二战性质的理解 三﹑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已转到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上来,教法的设计与运用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针对初三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具备一定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开放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为原则,我确定本课的教法如下: 情境教学法:运用视频和图片,为学生创设和本课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达到以情促学的目的。 读图分析法:我将本课重要的图文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将二者所共有的形象、直观的特点融为一体,由学生自己读图观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问题教学法:“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源泉,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针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问题教学法,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问题,不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疑启迪,使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辨析,以突破重点难点,激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创造的学习动力。 学法指导 教法以学法为目的,学法以教法为指导。与本课的教法相结合,我要求学生采用的学法如下: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从史料入手,介入事件发生的时代,体验不同的角色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使学生融入历史,感受历史,从而把握现在,预测未来。 视图观察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视图观察能力、视图记忆能力以及学科素质,逐步学会合理运用历史教学中的图文资料,提高学习效率。 层进思考法:使学生掌握层层推进的思考方法,探寻分析问题的一般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形成合理有效的思维模式。在确定了本课的教法和学法后,以动态性和开放性为前提,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以多媒体课件开路,结合今年二战爆发70周年的时事热点,播放一段新闻背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