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溶解度试验记录表
- 格式:xls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T 0607-2011 沥青溶解度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液体石油沥青或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的溶解度。
非经注明,溶剂为三氯乙烯。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2.1分析天平:感量不大于0.1mg。
2.2锥形烧瓶:250mL。
2.3古氏坩埚:50mL。
2.4玻璃纤维滤纸:直径2.6cm,最小过滤孔0.6μm。
2.5过滤瓶:250mL。
2.6洗瓶。
2.7量筒:100mL。
2.8干燥器。
2.9烘箱:装有温度自动调节器。
2.10水槽。
2.11三氯乙烯:化学纯。
3方法与步骤3.1准备工作3.1.1按本规程T 0602规定的方法准备沥青试样。
3.1.2将玻璃纤维滤纸置于洁净的古氏坩埚中的底部,用溶剂冲洗滤纸和古氏坩埚,使溶剂挥发后,置温度为105℃±5℃的烘箱内干燥至恒重(一般为15min),然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冷却时间不少于30min,称其质量(m),准1确至0.1mg。
3.1.3称取已烘干的锥形烧瓶和玻璃棒的质量(m),准确至0.1mg。
23.2试验步骤3.2.1用预先干燥的锥形烧瓶称取沥青试样2g(m),准确至0.1mg。
33.2.2在不断摇动下,分次加入三氯乙烯100mL,直至试样溶解后盖上瓶塞,并在室温下放置至少15min 。
3.2.3 将已称质量的滤纸及古氏坩埚,安装在过滤烧瓶上,用少量的三氯乙烯润湿玻璃纤维滤纸;然后,将沥青溶液沿玻璃棒倒入玻璃纤维滤纸中,并以连续滴状速度进行过滤,直至全部溶液滤完;用少量溶剂分次清洗锥形烧瓶,将全部不溶物移至坩埚中;再用溶剂洗涤古氏坩埚的玻璃纤维滤纸,直至滤液无色透明为止。
3.2.4 取出古氏坩埚,置通风处,直至无溶剂气味为止;然后,将古氏坩埚移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至少20min ;同时,将原锥形瓶、玻璃棒等也置于烘箱中烘至恒重。
3.2.5 取出古氏坩埚及锥形瓶等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 ±5min 后,分别称其质量(4m 、5m ),直至连续称量的差不大于0.3mg 为止。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沥青的密度density of bitumen沥青试样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以t/m3 计。
2.1.2 沥青的相对密度specific gravity of bitumen在规定温度下,沥青质量与同体积的水质量之比值。
2.1.3 针人度penetration在规定温度和时间内,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人沥青试样的深度,以0. lmm 表示。
2.1.4 针人度指数penetration index一种沥青结合料的温度感应性指标,反映针人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由不同温度的针人度按规定方法计算得到。
2.1.5 延度ductility规定形态的沥青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受拉伸至断开时的长度,以cm 表示。
2.1.6 软化点(环与球法)softening point沥青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质量的钢球,放于水或甘油中,以规定的速度加热,至钢球下沉达规定距离时的温度,以℃表示。
2.1.7 沥青的溶解度solubility沥青试样在规定溶剂中可溶物的含量,以质量百分率表示。
2.1.8 蒸发损失loss on heating沥青试样在内径55mm.深35mm 的盛样皿中,在163℃温条件下加热并保持5h 后质量的损失,以百分率表示。
2.1.9 闪点flash point沥青试样在规定的盛样器内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受热时所蒸二的气体以规定的方法与试焰接触,初次发生一瞬即灭的火焰时的试样温度,以C 表示。
盛样器对粘稠沥青是克利夫兰开口杯(简称COC),对液体沥青是泰格开口杯(简称TOC 法)。
2·l·10.弗拉斯脆点fraass breaking point涂于金属片上的沥青试样薄膜在规定条件下,因被冷却和弯曲而出现裂纹时的温度,以℃表示。
2.1-11 沥青的组分分析analysis for broad chemical compositionof bitumen按规定方法将沥青试样分离成若干个组成成分的化学分析方法。
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资料总目录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资料总目录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资料总目录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资料总目录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资料总目录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资料总目录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资料总目录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资料总目录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资料总目录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资料总目录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资料总目录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资料总目录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资料总目录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资料总目录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资料总目录第一篇路线施工检测记录:1.施检—01导线点测量汇总表(1)该表为高速、一级公路、大桥、隧道等用坐标放样或用导线点网控制的工程使用。
不采用坐标放样的工程,不填此表。
(2)本表由施检01-1表导线测量记录表及施检01-2表附合导线测量计算表汇总而来。
2.施检—02路线平曲线检查表路线平曲线检查表是检查路面工程完工后的平曲线与设计平曲线的偏差情况。
为便于检测又能反映出曲线的主体,主要检测内容为:交点桩号、曲线偏角、曲线外距。
表中切线长、半径、缓和曲线长一般不检测。
3.施检—03路线纵坡检查表本表用于检查成型后的公路纵面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施检—04超高、加宽、视距检测表该表适用于路线平面指标比较小且需要采取工程措施路段。
第二篇路基试表的填表说明(1)表头部分的填写:工程名称:指工程项目名称含合同段号。
试样编号:指对试样进行分类编号。
试样地点:指取样具体位置。
拟定用途:指用于何工程地段、结构层次和工程部位。
试验单位:指试验检测机构或工地试验室名称。
试样说明:指试样的类型及特征。
试验规程:指本试验所采用现行的部颁或行业试验规程的代号。
试验环境:指试验时试验场所的温度或湿度。
主要仪器:指使用计量器具或专用试验仪器的名称及型号精度等。
技术负责人:指试验检测机构或工地试验室的技术负责人试验日期:试验当天日期。
(2)表中主体部分的填写:①.应将试验数据如实填在规定的格内或栏内,其中各项测试结果的计算及数据应符合有效数字的规定,测定结果应符合试验规程规定的精度或允许偏差的要求。
沥青路面原材料设计技术要求1.沥青路面上面层采用SMA-13的原材料及混合料设计要求(1)、沥青:用于SMA-13的沥青必须具有较高的粘度,与集料有良好的粘附性,设计采用成品SBS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详见下表(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宜采用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要求的70号A级沥青):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表1-1注:试验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PG76-22沥青技术要求表1-2注:1)SHRP指标作为代理商或供应商对每批次沥青结合料的质量承诺,其余常规指标作为施工质量控制。
2)试验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2)、粗集料:采用新鲜、坚硬、耐磨、洁净的玄武岩用大型联合碎石机(不少于三级,其中反击破不少于两级)轧制成的碎石,形状接近立方体,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1-3粗集料规格要求表1-4(3)、细集料:上面层沥青马蹄脂碎石细集料采用碱性或中性石料加工生产的机制砂,细集料在加工过程中应具有吸尘或水洗设备,细集料中水洗法<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3%,不得含有杂物。
细集料应具有耐嵌挤,颗粒饱满,且粉尘含量低,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1-5机制砂规格要求 表1-6注:1)采用水洗法筛分。
2)细集料中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的说明:对进场的拌和设备应事先标定经过二级除尘后各级热料仓中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是否符合要求(0~3mm 热料仓中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不得超过3%,其余各级热料仓中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如果设备的最大除尘能力仍不能满足此要求,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冷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含量,尤其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 颗粒的含量,并据此确定细集料中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控制上限(将上表中0.075mm 筛孔通过率的上限8%下调,但不得上调)。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2 术语2。
1.1沥青的密度沥青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以g/cm3计。
2。
1.2沥青的相对密度在同一温度下,沥青质量与同体积的水质量之比值,无量纲。
2.1.3针人度在规定鍵和时间内,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入沥的深度,以0.1mm计.2.1。
4针人度指数沥青结合料的温度感应性指标,反映针入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由不同温度的针入度按规定方法计算得到,无量纲。
2。
1.5延度规定形态的沥青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受拉伸至断开时的长度,以cm计。
2。
1。
6软化点(环球法)沥青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质量的钢球,放于水或甘油中,以规定的速度加热,至钢球下沉达规定距离时的温度,以℃计。
2.1.7沥青的溶解度沥青试样在规定溶剂中可溶物的含量,以质量百分率表示。
2.1.8蒸发损失沥青试样在163℃温度条件下加热并保持5h后质量的损失,以百分率表示。
2.1.9闪点沥青试样在规定的盛样器内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受热时所蒸发的气体以规定的方法与试焰接触,初次发生一瞬即灭的火焰时的温度,以℃计.盛样器对黏稠沥青是克利夫兰开口杯(简称COC),对液体沥青是泰格开口杯(简称TOC)。
2.1.10弗拉斯脆点涂于金属片上的沥青薄膜在规定条件下,因冷却和弯曲而出现裂纹时的温度,以℃计。
2。
1.11沥青的组分分析按规定方法将沥青试样分离成若干个组成成分的化学分析方法。
2.1.12沥青的黏度沥青试样在规定条件下流动时形成的抵抗力或内部阻力的度量,也称黏滞度.2。
1.13沥青、混合料的密度压实沥青混合料常温条件下单位体积的干燥质量,以g/cm3计。
2。
1。
14枥青混合料的相对密度同一温度条件下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无量纲。
2.1。
15浙青混合料的理大密度假设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全部为矿料(包括矿料自身内部的孔隙)及沥青所占有、空隙率为零的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密度,以g/cm3计.2。
附录A沥青、改性沥青和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A.O.I沥青的技术要求见表A-L表AT沥青技术要求A.0.2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见表A-2。
表A-2改性沥青技术要求A.03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见表A・3。
附录B沥青混凝土配合比8. 1一般规定8.1.1 配合比应能使沥青混凝土满足行业规范和项目设计的技术要求。
8.1.2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应采用实际原材料通过室内试验和铺筑试验确定。
选择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时,可参考以往工程经验。
B.2室内配合比B.2.1配合比用沥青含量和矿料级配表示。
矿料粒径应用方孔筛对应的孔径表示。
矿料最大粒径D、级配指数人填料用量Poms可按式(B21)初选。
/1八八∖d:—0.075'z-cι∖Pi=Po.075+(1θθ-POo75)TΓ7~CCr(B.2.1)U—U.U/J式中&一筛孔孔径,mm;D一骨料最大粒径,mm;p i-d筛孔的通过率,%;po.075—0.075mm筛孔的通过率,相对于填料用量,%;r一级配指数。
B.2.2初选矿料级配时,可选用2〜3种填料用量、2〜3种级配指数进行试验。
在沥青混凝土的细骨料中,可掺用一定比例的天然砂。
B.2.3对于每种矿料级配,以0.3%为间隔选择不少于5组的沥青用量。
对于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分别测试试件的密度、孔隙率和设计要求的性能参数;对于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测试黏度和分离度、密度及孔隙率和设计要求的性能参数;对于面板封闭层沥青玛蹄脂,可直接进行斜坡流淌试验和低温抗裂性试验和设计要求的性能参数。
根据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初选配合比。
B.2.4室内成型马歇尔试件的击实次数应尽量符合工程实际的摊铺、碾压条件。
面板试验时可先选用正、反两面各击实20次,心墙试验时可选择用正、反两面各击实35次,或其他经验击实次数。
B.2.5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试件可直接采用试模浇筑成型,也可在成型的试块上钻取,试块的制作应符合实际情况。
B.2.6对初选配合比进行其他必要的性能试验。
1、2、3表注:[1] 破乳速度、与集料粘附性、拌和试验,与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
工程上施工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实际的石料试验,仅进行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对这些指标提出要求;[2] 当用于填补车辙时,BCR蒸发残留物的软化点宜提高至不低于55℃;[3]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试验天数,通常采用5天,乳液生产后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时也可选用1天。
个别情况下改性乳化沥青5天的贮存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如果经搅拌后能够达到均匀一致并不影响正常使用,此时要求改性乳化沥青运至工地后存放在附有搅拌装置的贮存罐内,并不断地进行搅拌,否则不准使用。
[4]当改性乳化沥青或特种改性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0656进行-5℃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
液体沥青AL(M)-1技术指标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表4.6.2注: [1] 表中135℃运动粘度可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中的“沥青布氏旋转粘度试验方法(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法)”进行测定。
若在不改变改性沥青物理力学性质并符合安全条件的温度下易于泵送和拌和,或经证明适当提高泵送和拌和温度时能保证改性沥青的质量,容易施工,可不要求测定。
[2] 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改性沥青。
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指标可不作要求,但必须在制作后,保持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保证使用前没有明显的离析。
4.6.3 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质量宜符合表4.2.1-1中A级或B级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或沥青样品。
注: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②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③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