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案例详解
- 格式:pptx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5
区域地理之澳大利亚练习一、单选题澳大利亚的金伯利高原,总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
大部地区夏雨冬旱,每年湿润西北风为高原中的奥德河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使该地成为农业试验区。
高原西部和西北部濒临海洋,南部邻大沙沙漠。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金伯利高原应位于图中的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3.4.形成金伯利高原奥德河地区湿润西北风的主要成因是A. 冷暖气团的相遇,造成锋面的移动B. 热带气旋的移动C. 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D.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5.6.下列气候类型图中,最能体现金伯利高原地区气候特征的是A. B. C. D.塔斯马尼亚岛是澳大利亚优质乳品生产基地。
该岛乳产品主要供应本土及海外市场。
下图为塔斯马尼亚岛主要乳品区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7.该岛生产优质乳品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 气候适宜,草场面积广B. 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C. 经济落后,地价较低D. 科技发达,交通便利8.该岛乳品生产集中于北部地区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①土地租金低②海运便利③距本土市场近④工资水平低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读甲、乙、丙、丁四图,回答下面小题。
9.在图乙所示的日期时,图甲中M、N、P、Q处于多雨季节的是()A. MB. NC. 只有P点D. P、Q10.当日期为图丁反映的日期时,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丹顶鹤活跃于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B. 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C. 北太平洋等温线向北弯曲D. 长江流域有梅雨天气上海绿化部门计划从与上海气候相似的澳大利亚某气候区引进园林植物。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1.澳大利亚与上海最相似的气候区是( )A. ①B. ②C. ③D. ④12.引种的园林植物在上海生长的不利因素是 ( )A. 寒潮B. 干旱C. 太阳辐射弱D. 土壤贫瘠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3.关于四国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最大港口所临海域都受暖流影响B. 首都都是最大城市C. 最大城市都是国际金融中心D. 主要城市都分布在东南沿海14.关于四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国最长河流为内流河B. 乙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C. 丙国河流径流量稳定D. 丁国河流航运价值大读“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黑龙江省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0 候鸟(迁徙)(2)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6题;共22分)1. (4分) (2017高三上·芗城期中) 甲、乙、丙是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中的省级行政区,图中分别反映了这三个省区的产业结构和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例。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甲乙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东、中、西部经济地带B . 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西、中、东部经济地带C . 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甲D . 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乙(2)乙省区所在经济地带的特点是()A . 我国粮棉的重要产区B . 能源和矿产资源匮乏C . 我国的海洋水产区都分布在这个地带D . 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2. (4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图甲是某大陆的轮廓图。
图中a、b、c为三条河流,A、B、C为三座城市,虚线d为某条纬线。
图乙是A、B、C三座城市年降水量和气温年较差的比较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纬线d的纬度可能是()A . 北纬40度B . 北纬30度C . 北纬20度D . 北纬50度(2)下面关于图中三条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A . 三条河流均分布于温带地区B . 三条河流7月份流量都较小C . 三条河流上游都有冰雪融水补给D . 三条河流航运量都较大(3)图甲中A,B,C城市依次对应图乙中的()A . ①②③B . ②③①C . ①③②D . ③①②3. (4分) (2016高二上·阳东期中) 下图示意某岛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岛国()A . 位于北冰洋海域B .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C . 河流流域面积大D . 冰川地貌分布较广,地热能资源丰富(2)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A . 年降水量较多B . 苔原比重更大C . 城市数量较多D . 交通通达度低4. (4分)读沿40°N亚洲东西向地形剖面图,回答题。
卡卡杜卡国家公园卡卡杜国家公园(Kakadu National Park)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国家公园,面积131.6万公顷,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达尔文市以东220公里处。
曾是土著自治区。
1979年被评为国家公园。
卡卡杜国家公园,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98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87和1992年扩展范围。
这里是独特而复杂的生态系统,潮汐涨落,冲积平原,低洼地带和高原,是适合各种独特动植物繁衍的理想环境。
资料:卡卡杜国家公园,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98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87和1992年扩展范围。
这里是独特而复杂的生态系统,潮汐涨落,冲积平原,低洼地带和高原,是适合各种独特动植物繁衍的理想环境。
北部地区4万多年来一直有人居住。
岩画、石刻和考古遗址记载了从史前时代到现代仍然居住在这里的土著居民的生活方式。
公园位于北部地方首府达尔文市以东200公里处,面积两万平方千米。
这里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平衡的地区,包括那些潮汐浅滩、漫滩、低洼地以及高原在内,为那些大量的珍稀动植物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条件。
有的物种在这里已经延续4万多年。
这里有许多岩洞,洞内的壁画、石雕以及人类生活遗址,表现的是从远古的狩猎人群和采集人群,直到现在当地的土著居民的生存技能和生活方式。
1972年以前,这里是地球上最后一片不为外界人所知的与外界隔离的土著人居住地。
数百名土著人仍然过着石器时代群居的原始生活。
从考古学和人种学角度评价,这里是保存非常好的地方。
以前这里是土著自治区,1979年被划为国家公园。
地貌:海潮区:植被主要由丛林及海蓬子科植物组成,其中包括海岸沙滩上的半落叶潮湿热带林。
这里也是濒临绝迹的潮淹区鳄鱼出没之地。
平原区:多为低洼地,雨季洪水泛滥形成沼泽带,是栖鸟类的理想去处。
低地区:多为起伏平原,间有小山和石峰。
这里植物的形态不同,有多为蓝桉的稀疏树林,也有草原、牧场和灌木丛。
在与水涝平原交界处分布着沿海热带森林,林内有多种动物。
【初中地理】卡卡杜国家公园(澳大利亚)1981年、1987年、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将卡卡杜国家公园第一中心、第二中心和第三中心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卡卡杜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港以东约100千米处。
卡卡杜国家公园,面积l9804平方千米。
这里地形复杂,沿河的沼泽地带,红树林形成天然堤坝;丘陵地带,是热带树林和大草原;巨大的断崖从公园西南向东北延伸;常年干燥的阿纳姆地,耸立着高30米—300米的悬崖峭壁,进入雨季,美丽的瀑布飞流直下……卡卡杜国家公园的植物种类繁多,仅红树属植物就有22种。
动物有脚鹳、湾锷、澳大利亚锷,还有珍奇的野鸟、小型袋鼠等。
卡卡杜国家公园有许多历史遗迹。
仅崖画就有1000处以上,其中诺兰吉岩石和奥比利岩石,是崖画的宝库。
画的内容广泛,包括狩猎场景、生活用具、神话传说等。
崖画中有象征丰收和生命诞生的大地母神,传说大地母神四处跋涉,创造了自然和人类。
在卡卡杜国家公园,还发现了澳大利亚太陆最初的人类足迹。
这一发现,使卡卡杜国家公园名扬世界。
在东河河岸的石山上,发现了2.3万年前原始人的遗迹,另外还发现了许多大约是4000年前制作的石斧。
这些石斧是当地居民最早使用的石器。
澳大利亚北部,每年5月上旬进入旱季,原来十分宽阔的西河、南河、北河都成了涓涓细流,卡卡杜国家公园的草原渐惭枯萎,这时是观察野生动物的大好时机。
失去遮蔽的野生动物,一方面为生存而忙碌,一方面在等待雨季来临。
地理网有最全面的地理知识,欢迎大家寻找更多对您有帮助的知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全球10座模仿动物的建筑,各个让人眼前一亮无论哪一座城市,独特的建筑都是一大亮点,更是这座城市的明信片。
建筑师的脑洞是常人不及的,因此我们能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
这期就带大家去看看,全球十个最独特的动物风格的建筑,相信每一个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No.1 卡卡杜鳄鱼美居酒店卡卡杜鳄鱼美居酒店位于澳大利亚北领地的卡卡杜国家公园里面。
众所周知,鳄鱼是澳大利亚的一大特色,所以这家酒店就以鳄鱼为灵感,设计出这样别出心裁的酒店。
No.2 蒂劳i-SITE游客信息中心位于新西兰的蒂劳i-SITE游客信息中心,建筑的外形是一只吐着舌头的牧羊犬,牧羊犬的旁边则是一个牧羊人。
其实这座建筑就是一家销售羊毛产品的大型商店,但由于造型独特,慢慢的就成了地标。
据说吴奇隆和刘诗诗在这里拍过结婚照。
No.3 犬吠公园酒店位于美国爱达荷州的犬吠公园酒店也是一个狗狗形状的汪星人主题旅馆。
第一眼看上去以为是一个巨大的狗狗雕像,其实它的屁股有通往酒店的楼梯。
酒店一共有两座,大的那一座高达9米,小的只有3.6米。
No.4 Wolfartsweier幼儿园看完狗狗,咱们再来看看猫咪。
位于德国的Wolfartsweier幼儿园应该会很受小朋友的喜欢。
这座猫型的幼儿园由知名艺术家Tomi Ungerer设计。
猫的嘴巴是幼儿园的门,肚子则是教室、厨房和餐厅等场所,猫的头部是游乐场,尾巴则是紧急逃生通道。
No.5 海沃德国家淡水钓名人堂位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的海沃德国家淡水钓名人堂,是一家有关淡水钓鱼的博物馆,里面展示了淡水钓鱼运动的历史文物。
No.6 印度的国家渔业发展委员会印度国家渔业发展委员会全称The National Fisheries Development Board,简称NFDB,成立于2006年,是印度政府的渔业部。
既然是渔业部,那建筑的造型肯定要符合特色。
No.7 玛丽埃塔肯德基这是一家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玛丽埃塔肯德基店,肯德基既然是卖炸鸡的,那还有什么比将建筑设计成公鸡外形更贴切的呢。
2021届高三地理试题位于新西兰南岛的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面积约225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1156米。
某游客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前往该公园进行徒步、自驾相结合的深度体验游。
下图为该游客在公园内拍摄的一处景点照片,该景点位于海岸悬崖旁,由一形如苹果的巨型球状花岗岩从中间分裂为两瓣而成,被称为分裂苹果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组成分裂苹果岩的矿物直接来自()A. 地球表面B. 地壳上部C. 地壳下部D. 地幔上部2. 该游客对分裂苹果岩的形成过程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A. 地壳抬升→剥蚀出露→球状风化→岩体断裂B. 地壳抬升→剥蚀出露→岩体断裂→球状风化C. 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挤压→岩体断裂D. 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拉张→岩体断裂3. 考虑当地的环境特征,该游客前往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体验游之前无需准备()A. 防风帐篷B. 防晒物品C. 氧气瓶D. 防寒衣物【答案】1. D 2. A 3. C【解析】【1题详解】分裂苹果岩为巨型球状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D正确。
ABC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分裂苹果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侵入到地壳内部,形成侵入岩花岗岩;这时花岗岩还在地壳深处,后来地壳抬升;花岗岩周围的围岩被外力剥蚀,围岩被剥蚀完毕后,花岗岩岩体出露;花岗岩岩体出露后,岩体发生球状风化,岩体形成圆球状,进而岩体断裂,如苹果的巨型球状花岗岩从中间分裂为两瓣,形成分裂苹果岩,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题详解】新西兰南岛处于西风带,四周为海洋,风力较大,需准备防风帐篷;户外活动时间长,需准备防晒物品;“五一”劳动节期间新西兰即将进入冬季,需准备防寒衣物,ABD错误。
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最高峰海拔1156米,整体海拔不高,无需准备氧气瓶,C正确。
故选C。
【点睛】岩石的分类(按成因):岩浆岩(不含化石):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等。
旧石器时代自然景观的全球分布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时期之一,大约从公元前300万年到公元前1000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人类的生存方式主要是狩猎和采集,对自然环境有着极大的依赖。
因此,旧石器时代自然景观的分布对人类的活动和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旧石器时代自然景观的定义和特点旧石器时代自然景观是指在旧石器时代,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
其主要特点包括:1.地貌多样:旧石器时代自然景观包括山地、丘陵、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多种地貌类型。
2.生物丰富:旧石器时代自然景观生物种类繁多,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3.气候多变:旧石器时代自然景观受冰川、海洋、大陆等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气候多变。
4.人类活动遗迹:旧石器时代自然景观中,还保留有许多人类活动的遗迹,如石器制造场、墓葬、壁画等。
旧石器时代自然景观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地区:1.非洲:非洲是旧石器时代自然景观分布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在非洲,有许多著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如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埃塞俄比亚的塔纳湖地区等。
这些地区地貌多样,生物丰富,是人类起源和演化的重要地区。
2.欧亚大陆:欧亚大陆的旧石器时代自然景观分布也十分广泛。
在欧洲,如法国的拉斯科洞穴、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等,都留下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壁画和遗迹。
而在亚洲,如中国的周口店、印度的莫亨佐-达罗等,也有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另一个旧石器时代自然景观分布丰富的地区。
在澳大利亚,有许多独特的地貌和生物种类,如大堡礁、袋鼠等。
在澳大利亚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如卡卡杜国家公园,可以看出旧石器时代人类在这里的生活和活动。
4.美洲:美洲的旧石器时代自然景观分布也十分广泛。
在北美,如美国的弗洛里达州、德克萨斯州等地,有许多旧石器时代遗址。
而在南美,如巴西的亚马逊雨林、阿根廷的伊瓜苏瀑布等地,也有丰富的旧石器时代自然景观。
河流切割作用所形成的景观河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貌现象之一,它们由雨水、融雪和地下水源汇聚而成,流向低洼区域,持续侵蚀着地表物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景观。
其中,河流切割作用所形成的景观是最为典型和壮观的。
本文将从河流切割的机制、造型特点和实例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河流切割的机制河流切割是指河流流经地势高差较大的区域时,由于地形落差的作用,水流速度加快,冲刷力增强,侵蚀力也随之增大,最终形成深谷和陡峭的峡谷。
河流切割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冲刷作用:河流流经地形陡峭的地区时,水流速度加快,对河床和河岸的冲刷力也增强,使得河道不断加深和加宽。
2.侵蚀作用:河流中的水流不断冲刷、侵蚀岩石和土壤,使得地表物质加速消耗,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景观。
3.崩塌作用:由于河流切割引起的地形陡峭和岩石破碎,容易发生崩塌和滑坡,加剧了河流的侵蚀作用。
二、河流切割的造型特点河流切割所形成的景观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地形陡峭:河流切割的区域地形陡峭,具有明显的高差和落差,形成了悬崖峭壁、峡谷和深谷等景观。
2.水流湍急:河流切割的区域水流湍急,流速较快,常伴随着翻滚的浪花和喷溅的水珠。
3.岩石破碎:由于河流切割的冲击和侵蚀作用,岩石容易发生破碎和崩塌,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岩石块和石柱。
4.生物稀少:由于河流切割的区域地貌陡峭、环境恶劣,生物的生存条件较差,一般只有适应极端环境的植物和动物才能在此生存繁衍。
三、河流切割的实例1.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中国最著名的河流切割景观之一,位于湖北宜昌市、重庆市和四川省涪陵区之间,全长193公里,最深处达到1000多米。
其陡峭的悬崖峭壁、清澈的河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2.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北部,长约446公里,最宽处达到29公里,最深处超过1800米。
它是由科罗拉多河的冲刷作用和地壳运动所形成的,被誉为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
3.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卡卡杜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砂岩峡谷之一,全长约232公里,深约27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