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发展历程及案例
- 格式:pptx
- 大小:12.85 MB
- 文档页数:39
中国的国家公园时代来了作者:耿国彪来源:《绿色中国》2020年第08期近日,在湖北省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大龙潭金絲猴野外研究基地,母猴“小贝”诞下了一只雄性幼崽。
这个新诞生的机灵呆萌的小家伙儿名字叫做“扇贝”,是今年诞生的第9只金丝猴宝宝。
“国宝”金丝猴是神农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被誉为“华中屋脊精灵”。
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姚辉介绍,大龙潭金丝猴群体是神农架金丝猴群体中最小的一个种群,数量有90多只,7个家庭,1个全雄单元。
据第三次金丝猴种群调查,目前神农架金丝猴种群数量已从2005年的8个增至10个,数量从1280余只增加到1470余只,栖息地面积从210平方公里增至354平方公里。
这只是各国家公园试点中一个物种种群数量改善的事例。
在其他国家公园试点也经常有这样的故事出现。
近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联合北京大学开展荒漠猫专项调查时,从野外回收的红外相机数据中发现了一组荒漠猫抚育幼崽的画面。
照片中是一只雌性荒漠猫安静的守护在旁边,看着4个孩子相互打闹、嬉戏玩耍的场景。
荒漠猫为中国所有猫科动物中仅有的特有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EN)物种,荒漠猫在全国数量稀少,分布密度低,对其生活史所知甚少。
据专家介绍,此次调查到一只雌性荒漠猫能成功抚育4只幼崽的情况实属罕见,这充分反映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物种食物链完整,顶级野生动物食物充足,荒漠猫、雪豹等猫科动物种群繁殖率较高。
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始终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
国家公园坚持世代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三江源、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神农架、普达措、钱江源和南山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涉及青海、吉林、海南、浙江等12个省份,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2.3%。
1 国家公园的起源与发展简史1.1国家公园的起源“国家公园( National Park) ”这一提法最早出现于美国。
1832年,在去达科他州( Dakotas) 旅行的路上,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 George Catlin) 对美国西部大开发对印第安文明、野生动植物和荒野(Wildness)的影响深表忧虑。
他写到“它们可以被保护起来,只要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一个国家公园(A nation spark),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
卡特林的理想开始局部实现于1864年。
这一年美国国会将约塞米蒂峡谷和玛瑞波萨森林赠与加利福尼亚州政府,由该州政府作为资源保护地进行管理,命名为州立公园(State Park)。
8 年以后,即1872 年,美国国会将位于现怀俄明州西北部的黄石地区辟为资源保护地,由联邦政府内政部直接管理。
黄石地区将成为“有益于人民,为人民所享用的公共公园(Public Park)或快乐地,黄石公园被认为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
1.2国家公园发展简史紧随美国之后,加拿大于1885年、澳大利亚于1879年、新西兰于1887年分别建立了它们各自的国家公园。
1930 年前后国家公园运动飘洋过海,南非于1926 年、日本于1931年相继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公园。
但应该注意到的是,国家公园运动大规模的发展应该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从1950 年代开始。
随着战后经济的逐步复兴和各国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游憩需求压力日益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已设置国家公园的国家开始扩大国家公园的数量,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等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建立自己的国家公园体系。
从1872~2001年,国家公园运动从美国一个国家发展到世界上225个国家和地区, 从单一的国家公园概念衍生出“国家公园与保护区体系”“世界遗产”“生物圈保护区”等相关概念。
国家公园发展历程及案例国家公园是国家为了保护珍稀生物、植物和生态系统而划定的特定区域。
国家公园旨在保护和提升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同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本文将介绍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以及一些成功的案例。
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美国成为第一个建立国家公园的国家。
美国于1872年设立了全球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以保护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它国家也开始关注国家公园的价值和意义,并设立了自己的国家公园。
欧洲国家也在20世纪初开始设立国家公园。
瑞典于1909年成立了首个国家公园,第萨尔克巴登国家公园,该国家公园以其宏伟的山脉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瑞典的成功案例引发了其他欧洲国家的兴趣。
在亚洲,日本于1931年成立了全球第一个国家级保护区,阿尔卑斯山国立公园。
阿尔卑斯山国立公园以其雄伟的山脉和日本特有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公园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国家公园可以保护珍稀物种、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同时提供休闲和教育的机会,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活动。
各国纷纷设立国家公园,以实现这些目标。
一个成功的国家公园案例是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成立于1951年,是非洲最著名和最受保护的国家公园之一、该国家公园位于坦桑尼亚北部,拥有广袤的大草原、独特的动植物物种和世界闻名的大迁徙景观。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通过限制捕猎、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等措施,成功地保护了当地珍稀物种的栖息地,为游客提供了难忘的野生动物观赏体验。
另一个成功的国家公园案例是加拿大的班夫国家公园。
班夫国家公园成立于1885年,是加拿大第一个国家公园。
该国家公园位于落基山脉,拥有壮观的山峰、湖泊和冰川。
班夫国家公园通过限制开发和促进可持续旅游,成功地保护了大片原始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物种。
游客可以在这里进行徒步旅行、骑马和野营等户外活动,同时欣赏到壮丽的自然景观。
日本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以九州阿苏国家公园为例【摘要】日本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体现在统一生态旅游概念、建立和健全生态旅游评价体系、加强生态旅游示范地区建设、提高生态旅游地居民对当地资源价值的认识以及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协会的作用等方面。
通过研究日本的相关经验,可以为我国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一定的引导和借鉴作用。
日本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现状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旅游形态经历了海岛旅游、人文旅游,再逐步过渡到了现在被人们所推崇和喜爱的绿色生态旅游。
同时,在日本旅游业中,自驾旅游的比例一直很高。
而近十年来,由于日本国家政府方面大力倡导和发展生态发展,日本国内刮起了一股生态旅游的流行热潮。
在日本生态旅游目的地当中,国家公园最受旅游者的青睐和喜爱。
国家公园以其和谐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的到来。
国家公园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宗旨,其相对独立的区域环境让人们感受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日本国家公园的生态管理在日本,涉及到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很多,而这些制度通常被国立公园作为生态旅游的场所利用。
在政治生态旅游和进行相关的旅游开发之前,日本相关部门和专家首先对国家公园及其生态资源做了如下定义:日本的国家公园是指那些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并且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系统完整、有命名价值的国家风景及著名的生态系统。
①国家公园、准国家公园和都道府县自然公园共同组成了日本的自然公园系统,日本的国家公园由国家环境厅厅长主管,自然保护委员会协管,并由国家环境厅制定相关的国家公园保护和旅游的法规,每5年修订一次。
②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自然环境保护审议会对自然公园的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③日本开始思考在开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受此影响,自然公园的其他各种作用也得到强化和充实。
九州阿苏国家公园管理案例分析九州阿苏ASO国家位于九州的中央,北纬32.88度,东经131.10度,海拔592米。
近30年来国外国家公园研究进展与启示一、本文概述近30年来,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入推进,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和生态旅游的重要载体,其研究与实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国外国家公园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启示和借鉴。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然后重点梳理了国外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游憩管理、社区参与、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国外国家公园研究对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启示和意义。
通过对国外国家公园研究的系统分析和总结,本文旨在为我国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国外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国外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最早的国家公园概念起源于美国。
1872年,美国黄石公园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的诞生。
随后,国家公园理念逐渐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各个国家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国家公园体系。
在过去的近30年里,国外国家公园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一方面,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园作为重要的自然保护工具,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公园也成为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目前,国外国家公园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国家公园的数量和面积不断增加,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公园体系,保护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二是国家公园的管理和运营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国家都加强了国家公园的管理和监管,确保了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国家公园的旅游功能日益突出,许多国家都加强了国家公园的旅游开发和推广,提高了国家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于我国来说,国外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国家公园体系;我们也应该加强国家公园的管理和监管,确保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应该加强国家公园的旅游开发和推广,提高国家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现状研究近年来,中国国家公园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国家公园的建设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国家公园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
一、国家公园的概念与发展目标国家公园是指政府依法建立、统一管理、具有较高生态适宜度和科学保护价值的大型自然保护地。
其发展目标是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旅游等方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有机统一二、国家公园分类和分布情况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涵盖了青藏高原、祁连山脉、黄土高原、长白山等重要保护地。
森林公园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包括了张家界、武夷山、黄山等著名旅游景点。
湿地公园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涵盖了万里长江、松花江、黑龙江等重要湿地保护区。
地质公园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包括了张掖丹霞、三江平原、鄂尔多斯高原等地质奇观。
文化景观公园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和沿海地区,包括了故宫、慈禧园、九寨沟等颇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景点。
三、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包括公园规划设计、生态修复、游客接待和公园监管等多个方面。
规划设计是国家公园建设的基础,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利用,确保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修复是重要环节,通过治理和修复,使公园的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恢复。
游客接待是国家公园的主要任务之一,要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和优质的游览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参观和了解公园。
公园监管是国家公园的重要职责,要加强对游客行为的规范管理,防止人为破坏和资源浪费。
四、国家公园的保护成效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保护了大量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
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国家公园建设进展较慢,存在管理不到位和资金不足等问题。
2017年1月下半月刊自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建立以来,国家公园作为一种严格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举措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和蓬勃发展。
中国各类自然保护地空间交叠交错、保护对象重复、保护目标混乱等问题受到学者的长期关注。
近几年我国逐步开展构建国家公园的步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随后国家发改委联合中编办、国土、财政、建设、农业、水利、环保、林业、旅游、文物及法制办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因此,我国许多学者也从国家公园的概念、性质和功能、管理模式和发展历程、其他国家经验的对比和借鉴以及我国国家公园试点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找到适合我国的国家公园的发展模式,从而丰富我国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模式,进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我国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
一、国家公园的概念、性质和功能(一)国家公园的概念“国家公园”这一概念兴起于美国早期自然保护运动,1832年由艺术家乔治·卡特琳提出。
目前我国对国家公园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现有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对国家公园的概念都引用美国的定义或是IUCN的定义。
其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国家公园的最新定义为“保护大尺度生态过程及其典型物种、生态系统的大型自然或近自然区域,同时在环境和文化方面具有精神、科学、教育、游憩和游客体验兼容性的区域”。
一些学者对我国现有的一些自然保护地与国家公园概念进行了区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风景名胜区最接近IUCN所界定的国家公园类型,但风景名胜区并不等同于国家公园。
我国学者对国家公园概念的研究以朱里莹为代表,从国际层面和国家层面对国家公园主要概念的变型进行分析,同时对我国的国家公园概念的设立提出了建议。
建议包括四个方面:明确体系定位、突出资源优势、提倡社会公益、合理平衡保护和利用。
另外,还有从生态学角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探讨国家公园概念的一些学者,将国家公园划分到生态旅游的范畴。
国家公园建设先进案例1.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由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负责管理,该体系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数量和面积。
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以其广阔的土地保护范围和多样的生态系统而闻名,其中包括大峡谷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和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等。
2. 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加拿大的班夫国家公园是世界上首个国家公园之一,也是北美洲最大的国家公园。
该公园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植物、动物和自然景观,同时还提供了丰富的游客设施和活动,如徒步旅行、观鸟和野营等。
班夫国家公园是加拿大生态旅游的先驱者,也是全球生态旅游发展的典范。
3. 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是肯尼亚最大的国家公园,也是东非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
该保护区建立了与当地社区合作的模式,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支持社区发展来保护和管理这片土地。
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还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实现了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4. 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国家公园: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极圈内,是挪威的一个重要保护区。
该国家公园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对极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并制定了严格的保护规定。
斯瓦尔巴群岛国家公园中保留着独特的北极动植物,也是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栖息地,成为生态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5. 新西兰弗朗茨约瑟夫冰川国家公园:弗朗茨约瑟夫冰川国家公园位于新西兰南岛,是一个被冰川覆盖的保护区。
该国家公园通过限制游客数量和制定严格的探险规定,保护这片独特的冰川生态系统,并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同时,冰川国家公园也提供导游和观光设施,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冰川的壮丽景观。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案例对于保护自然环境,欧美国家聪明的并不认为只是单一的圈地保存,而是想办法怎样让人类走进大自然中,让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能为当地或国家创造经济收入。
在经历了上百年的研究和摸索中,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摸索出一套有效可行管理办法,让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了旅游经济的创收。
无论是旅游项目、管理措施、还是资金运作上,都无不把环境保护和研究作为核心。
其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更是对生态旅游的基本内涵-—“生态环境的维护”这一基本点严格遵守,并作为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
黄石公园,被世界公认为最完美的生态旅游管理成功案例之一.黄石公园的简述一万多年前,黄石公园原是印地安人的狩猎区,1807年,随著路易斯与克拉克探险队的远征及第一位进入黄石公园的白人约翰·寇特的探勘,黄石公园才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
直到1872年,美国总统格兰特签署了“黄石公园法案”,黄石国家公园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如今,黄石公园地处美国西部爱达荷、蒙大拿、怀俄明三个州交界处的熔岩高原上,总面积8,987平方公里.公园自然景观有以石灰石台阶为主的热台阶、大峡谷、瀑布、湖光山色、间歇喷泉与温泉等。
黄石公园内栖息着60种哺乳动物,12种鱼,6种爬行动物,4种两栖类动物,以及100多种蝴蝶和300多种鸟。
其中不乏世界珍稀动物北美野牛、灰狼、棕熊、驼鹿、麋鹿、巨角岩羊、羚羊等。
由于异常丰富的旅游资源、长达100多年的旅游历史中众多特许经营商加盟园内,每年约有300万游客到公园旅游,有1/3的美国人一生中至少黄石公园一次,如今黄石公园已经成为旅游者的天堂.保护措施黄石公园员工自己引以为傲是他们保持国家公园系统的优良传统,即:公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园资源的保护工作。
在黄石公园,所有的雇员都被鼓励参与对游客的教育活动,尤其是教育的内容涉及到资源保护时。
当游客们看到在公路上慢悠悠地行走的野生动物时,会成为公园守护者的忠实的听众,听他们讲解关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种群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一起参与黄石公园的维护中,除了专家、协调员和雇员外,还有来自各个行业的自愿者、合作伙伴、合作协会、基金会以及黄石公园的赞助商们。
收稿日期:2019-05-25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战略研究专项资助,课题名称:世界现代化的动态监测与研究,课题编号:GHJ-ZLZX-2019-15作者简介:赵西君(1979-),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建设赵西君(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10008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生态环境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公园是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文章首先梳理了从我国第一个我国国家公园建立到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再到专门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的发展历程;认为当前我国国家公园仍存在部门管理条块分割与利益冲突,国家公园土地权属关系复杂,国家公园功能划分的合理性有待加强,全方位生态保护与地方注重经济发展的矛盾,国家公园法律法规制度仍不健全等问题;系统梳理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针对当前我国自然地保护体系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重点:一是实行垂直管理模式,彻底解决各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乱象;二是尽快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确权,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三是实行严格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制度,建立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特许经营为补充的资金保障模式;四是建立周边居民参与的国家公园管理制度,探索全民共建共享机制;五是尽快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发展的国家公园法律体系。
关键词: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借鉴经验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9)07-0070-05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公园建设已成为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的国家机构改革中,中央政府专门成立了国家公园管理局推进国家公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