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计划
- 格式:ppt
- 大小:42.11 MB
- 文档页数:68
编制实例
①任务:请根据以下数据资料编制全日行车方案
A.早顶峰小时〔7:00一8:00〕A站至H站之间的站间OD 客流数据如表3—4所示,其中规定A到H方向为上行,H到A 方向为下行。
表3—4 早顶峰小时站间OD客流
B.分小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比例如图3—1所示。
图3-1 分小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比例
C.列车编组为6辆,车辆定员为310人。
D.线路断面满载率,早晚顶峰小时为,其他运营时间为。
②根据上述资料,全日行车方案编制过程如下:
A.首先根据表3-4计算早顶峰小时断面客流量,以上行数据为例,其计算过程如下:
表2—5 早顶峰小时上下车人数与断面客流量
从上表中找出数字最大的断面客流,即下行C-D区间的断面客流29543人,作为该时段内的最大断面客流,即早顶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为29543人。
B.计算分小时最大断而客流量:根据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比例图计算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如3—6所示。
表3—6 分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
C.计算分时开行列车数:根据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列车定员,线路断面满载率计算分时开行列车数,将计算结果往上取整,如表3—7所示。
表3—7 分小时开行列车数
D.由于对地铁的效劳时间间隔有要求,一般情况下最大行车间隔要求不能大于10min,因此需要对上述计算机结果进行修正,最终确定全日列车开行方案,如表3—8所示。
表3—8 全日行车方案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轨道交通全天开行列车184对,其中早顶峰小时开行列车15对,行车间隔为4分钟,晚顶峰小时开行13对,行车间隔为4分35秒。
假设早顶峰小时客运量占全日客运量,那么全日客运量416930人次。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规则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出行
提供了便捷、快速、安全的选择。
为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顺
畅运营,制定了一系列的行车组织规则。
首先,对于地铁列车的开行时间需要进行精细规划,根据客流量
和时间段制定运行图。
换乘口应在客流高峰期间扩大,为乘客提供更
舒适的出行环境。
其次,对于轨道交通线路的信号设备,需要保证其正常运作,防
止信号故障引起列车相撞等严重事故的发生。
信号设备的检修必须在
列车运行时进行,确保不影响正常运营。
第三,对于乘客的安全,需要加强对乘客的管理和引导。
列车内
应该设置防止乘客滑倒的防滑设施,安装多个出入口,缩短乘客在站
台的逗留时间等措施,确保乘客出行安全。
第四,行车组织规则还需要规定列车的最高时速和最低速度,并
制定相关的速度控制系统,减少列车在运行中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第五,轨道交通运营需要加强与公共交通的衔接,实现公共交通
系统的优化,推广公共交通便民利民的精神,增强市民出行的便捷性。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规则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保障,需要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
只有做好这些规则,才能够为市民提
供更加便捷、快捷、安全、实用的出行方式。
2.编制过程
(1)计算分时列车开行数
n
P列片
(2)计算分时行车间隔
3600
"间隔=-~-
"i
(3)确定全日行车计划
2.2.3列车运行方案
1.列车交路方案
1)列车交路方案的种类(长交路、短交路、长短交路) 0c< > 〉
短交路方案
【图片展示】教师通过图片分析
2)列车交路方案的确定
2.列车编组方案
1)列车编组方案的种类
2)影响列车编组方案的因素
1)站站停车
2)区段停车
3)越站停车
甲类列车停站•« - S - : -- « - a •
•停站o榭占
【图片展示】教师通过图片分析
【学生】聆听、理解
【教师】展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影响列车编组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2.大小编组方案是指在运营时间内的
列车编组方案。
其中,在非高峰时段列车编组辆数在高峰时
段列车编组辆数 _________ 。
3. _________ 是指处于定期检修状态的车辆; 是为 了完成日常客运任务而配备的技术状态良好的车辆;
为应对临时或紧急运输任务,以及预防车辆突发故障而配备的技术状态良好的车辆。
【学生】完成练习
【教师】公布答案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 通过复习,巩固
【学生】完成复习 上节课的知识点。
通过问题导入的
【教师】问题导入 方法,引导学生主 请思考,如何提高运送能力?
动思考,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教师】组织学生对问题迸彳亍讨论,注意引导与本节课内容有。
全日行车方案编制过程全日行车方案是指运营时间内各个小时开行的方案列车数,是编制列车运行图和确定车辆运用的根底资料。
编制依据主要有营业时间、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列车运载能力和车辆满载率。
1.编制资料〔1〕运营时间运营时间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方面是市民出行活动特点,方便乘客;另一方面是满足轨道交通各项设备检修施工需要。
世界上大多数运营时间为18~2021,个别时间为24小时〔如纽约、芝加哥等〕。
适当延长运营时间是轨道交通提高效劳水平的表达。
〔2〕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全日分时段最大断面客流量是指将单位时间定义为一小时,统计出一天内各个时间段内的最大断面客流量。
全日分时段最大断面客流量一般是不相等的,其中的峰值称为顶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
在新线投入运营时,站间OD客流数据小时与全日站间OD客流预测数据。
〔3〕列车运载能力列车运载能力取决于车辆的尺寸、车辆内座位布置方式和车门设置数。
车辆长度尺寸越大载客越多,车厢内座位纵向布置较横向载客要多。
〔4〕线路断面满载率线路断面满载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特定断面上的车辆载客能力利用率。
在实际工作中,线路断面满载率通常是指早顶峰小时单向最大客流断面的车辆载客能力利用率。
既反映了列车在最大客流断面的满载程度,也反映了乘车的舒适度。
为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运营本钱,顶峰小时可适当超载。
2.编制步骤全日行车方案包括各小时列车开行数和全日列车开行数。
编制的过程是首先是通过小时客流量确定各小时列车开行数,再根据各小时列车开行数来确定全日列车开行数。
〔1〕小时列车开行数小时列车开行数是根据小时内最大客流方向的最大客流区间的客流量确定。
因为上下行列车是成对开行,列车开行只要能满足小时内最大客流方向的最大客流区间的客流量输需求,同时就能满足另一方向以及各区间的客流运输需求。
小时列车开行数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式〔3—3〕 ()max i i i n p p β=⨯列〔3—3〕式中,i n ——小时列车开行数,对;max i p ——小时最大区间断面客流量,人;p 列——列车定员,人,计算公式可表示为式〔2—4〕。
工程列车开行的规定1、安排工程列车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作业令?规定的区域安排作业,严格执行行调命令;2、工程列车出车场前,司机、车长要与行调试验无线电的性能;工程列车在运行中,司机和车长要加强与行调联系〔如联系不上时应通过车站转达〕,掌握列车运行方案,确认进路;3、行调组织工程列车正线运行时,应尽量防止分段运行;当前方施工作业未按时结束或因特殊情况需组织工程列车分段运行时,行调向相关车站、司机、车长发布书面调度命令,规定允许运行的起、止站,司机必须严格执行;4、工程列车在封锁区域内作业,原那么上进路的道岔不能转动,假设因作业确需转动道岔时,应按调车办理。
由施工负责人向车长提出,车长与车站联系动车方案,车站值班员方可操作转动,并单独锁定该道岔后,方可通知车长动车;5、工程列车在回库前向行调汇报,工程列车从作业区返回运行时车长、司机负责观察,确保工程列车返回车场途中的前方线路出清、信号开放情况,并确保车上物品及部件的平安牢固;6、行调发布封锁区间线路运用工程列车施工时,如不指明不包括车站,那么是包括车站在内。
7、封锁区域内的工程列车运行由施工负责人负责指挥;8、涉及接触轨停电挂地线且需工程列车配合的作业时,工程列车到达作业区域,经行调同意前方可挂地线,作业完毕,地线撤除,得到行调命令后司机方可动车回库;9、工程列车在进站、出站、运行至曲线前,站内或区间动车前,均须鸣笛示警;10、工程列车装卸物料时,物料必须整齐堆放稳固在车上,确保与屏蔽门/平安门边缘以上的距离,动车前、运行中,司机、车长要负责检查、监控装载物料是否侵限。
三、工程列车开行的有关要求1、工程车在正线牵引或推进运行,各站按列车办理。
推进运行时车长应在列车前端引导,扶好站稳,显示推进信号。
并密切注视前方线路,准确判断速度,发现工程列车超速,必须及时显示减速信号,发现危及行车平安时,必须果断地显示停车信号。
司机应不间断瞭望,及时鸣笛回示车长显示的信号,按规定速度和车长信号的要求操纵列车。
编制全日行车方案1编制程序〔1〕计算营业时间内各小时开行列车数;〔2〕计算行车间隔时间;〔3〕对各行车间隔进行微调;〔4〕最终确定全日行车方案。
2实例以下为某条轨道交通线路整个全日行车方案的编制步骤和方法。
〔1〕编制资料某轨道交通线路,某日的客流资料如下,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如图1-9所示。
①全日客流量为50万人次;每1%对应5000人,早顶峰时段出现在7:30~9:30,客运量约占群日客流总量的23%;晚顶峰时段出现在17:30~19:30,客运量约占全日客流总量的%;全日最大顶峰小时出现在7:30~8:30之间,出行总量占全日出行总量的%。
②列车编组为6辆,车辆定员为310人。
③线路断面满载率在顶峰小时为12021在其他运营时间为90%。
图1-9 全日分时客流分布示意图〔2〕编制步骤①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数据。
②计算营业时间内各小时应开行的列车数,计算公式如下:n i =p max p 列β式1-4式中n i ——全日分时开行列车数〔列或对〕;p 列——列车定员数〔人〕。
计算结果如图1-10所示。
图1-10 全日分时开行列车数〔3〕计算行车间隔时间 计算公式如下:t 间=3600n i式1-5式中t 间——行车间隔时间〔s 〕;n i ——小时开行列车数〔列〕。
〔4〕最终确定全日行车方案在计算完毕得到各小时应开行列车数和行车间隔时间的根底上,根据线路所指定的效劳水平进行调整。
行车间隔时间过长,会增加乘客的候车时间,增加乘客的在途总时间,不利于吸引客流。
为方便乘客、提高效劳水平,可规定在9:30~21:00间的非顶峰运营时间内,为保证线路的效劳水平,将最终确定的行车间隔时间标准不大于6分钟;而在其他非顶峰运营时间内,最终确定的行车间隔时间标准不大于10分钟。
根据这一原那么,在22:30~23:30时段,按公式计算得开行对数为2对,此时的行车间隔为30分钟,但考虑到乘客的实际需要,将开行对数调整为6对,行车间隔为10分钟。
运营方案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实质是人、车、线路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在城市不同时空中的反映,其核心是如何满足广泛的交通需求,并保持优质的交通业务水平。
从供应和需求的角度看,城市交通问题是一个供求关系问题;从供应角度看,城市交通问题的焦点在于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所需求的社会本钱。
根据出行的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特性可以分为两大类;工作性出行和费工作性出行。
按照城市需求也可分为:根本需求,辅助需求和享受需求。
乘客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各种不同的需求性质不同,特性也不同,客观上就要求有各种不同的供应型式与之相适应,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
编制运营方案的根本思想和最终目的就是充分认识需求的多样性和不同特性,尽量满足大多数乘客的出行需求。
并在不需要大规模增加供应的情况下保持运能和运量的相对平衡,增加运输供应适应日益扩大的运输需求,合理引导乘客需求。
在现代化地大都市中,在一年内的不同季节、一周内的不同日子、一天的不同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都有着自身的变化规律;同时,随着社会的开展,客流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因此,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必须根据城市经济开展引致的客流流向、客运方式、客运市场竞争及人们不同时期的出行需求特点,来制定合理的轨道交通运营方案,综合平衡运量需求和运能供应、组织日常运输生产。
一、运营方案运营方案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日常运输组织的根底。
从社会效劳效益看,轨道交通系统应充分发挥运量大和有规律的特点,平安、准点、舒适并快捷地将乘客运送至目的地。
从企业的经济效益看,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应实现高效率和低本钱。
为了到达这个目标,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组织必须以运营方案作为根底,即根据客流的特点,合理编制运营方案,合理调度指挥列车的运行,实现方案运输。
运营方案的编制根底是客流、技术设备及其能力等相关因素,运营方案包括客流方案、全日行车方案、车辆运用方案和列车开行方案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