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架构相关资料全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13
IBM System Storage DS3950 易捷版借助可扩展的高性能存储管理增长、复杂性和风险要点•新一代 8 Gbps FC 接口支持基础架构简化•混合主机接口支持(FC/iSCSI)可实现 SAN 分层•平衡的性能非常适合于虚拟化/整合•降低整合成本•自加密驱动器可在驱动器的整个生命周期保护数据安全•支持混用 FC/FDE/SATA 驱动器可实现经济高效的分层存储•值得信赖的存储保护并随需提供您的数据•满足广泛的存储需求的灵活性•功能丰富的管理软件可以最大化利用率和最小化存储 TCO•可支持未来的产品增强•关键应用程序认证确保信心•使用 IBM System Storage DS® Storage Manager 集中管理 DS 系列•连接 6 个 EXP395 扩展单元后,最多可支持 112 个磁盘驱动器模块使用 IBM System Storage DS3950 易捷版来更高效地管理数据优化的数据管理需要具有高数据可用性、强大存储管理能力和超凡性能的存储解决方案。
IBM 推出了IBM System Storage™ DS3950 易捷版™,旨在提供较低的总拥有成本、高性能、强大的功能和无与伦比的易用性。
作为 IBM DS 系列的成员,DS3950 易捷版提供了下列特性:•支持 8 Gbps 的高性能光纤通道连接。
•可选的 1 Gbps iSCSI 接口。
•使用 112 个 1 TB SATA 磁盘驱动器最高可达 112 TB 物理存储容量。
•强大的系统管理、数据管理和数据保护功能。
实现更低的总拥有成本面对无情的数据增长和不断紧缩的预算,各个公司都在继续寻求各种方式,以通过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
8 Gb/s FC 允许公司减少每台服务器的 HBA 数量以及 FC SAN 基础架构中的总端口数量,而不会牺牲性能,从而节省购置和运营成本。
此外,DS3950 的自动协调 8 Gb/s 光纤通道接口允许其无缝地集成到现有的 2 Gb/s 或 4 Gb/s 基础架构,并且当 SAN 不可避免地进入 8 Gb/s 时代后,为买家提供面向未来的投资保护。
产品文档模板一、引言产品文档是用于描述产品功能、设计和技术细节的重要文档。
它为产品开发团队、用户和其他相关方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产品的工具。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通用的产品文档模板,帮助读者编写规范、准确的产品文档。
二、产品概述(这部分应该包含产品的名称、版本、主要特点和目标用户等信息,以下为示例)1. 产品名称:XXX(填写你的产品名称)2. 版本:v1.0(填写产品的版本号)3. 主要特点:(列出产品的主要特点,可以按照重要性排列)a) 特点1:(给出特点1的详细描述)b) 特点2:(给出特点2的详细描述)c) 特点3:(给出特点3的详细描述)4. 目标用户:(描述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三、功能需求(这部分应该详细描述产品的功能需求,以下为示例)1. 功能1:(给出功能1的详细描述,包括输入、输出和处理逻辑等)2. 功能2:(给出功能2的详细描述,包括输入、输出和处理逻辑等)3. 功能3:(给出功能3的详细描述,包括输入、输出和处理逻辑等)四、设计和架构(这部分应该描述产品的设计和架构,以下为示例)1. 总体设计:(描述产品的总体设计,可能包括软件和硬件的组成)2. 模块设计:(描述产品的各个模块的功能和相互关系)3. 数据库设计:(描述产品使用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流程)4. 界面设计:(描述产品的用户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五、性能和安全需求(这部分应该描述产品的性能和安全需求,以下为示例)1. 性能要求:(描述产品的性能指标,比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等)2. 安全要求:(描述产品的安全性要求,包括用户认证、权限控制等)3. 可靠性要求:(描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比如故障恢复、备份等)六、测试计划(这部分应该描述产品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目标、方法和时间表等)1. 测试目标:(列出产品测试的主要目标)2. 测试方法:(描述产品测试所采用的方法和工具)3. 测试时间表:(给出产品测试的时间安排)七、部署和维护(这部分应该描述产品的部署和维护需求,以下为示例)1. 部署环境:(描述产品的部署环境要求)2. 安装和配置:(描述产品的安装和配置步骤)3. 维护计划:(描述产品的维护计划,包括更新和升级策略)八、问题和解决方案(这部分应该列出产品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1. 问题1:(描述问题1的详细信息,并给出解决方案)2. 问题2:(描述问题2的详细信息,并给出解决方案)3. 问题3:(描述问题3的详细信息,并给出解决方案)九、变更记录(这部分应该记录产品版本的变更历史,包括版本号、修改内容和日期等)1. v1.0:初始版本(填写初始版本的变更内容和日期)2. v1.1:修复了功能1的BUG(填写修复的内容和日期)3. v1.2:添加了功能2(填写新增的内容和日期)十、附录(这部分收录产品文档中使用到的附加信息,如术语解释、参考资料等)1. 术语解释:(列出文档中使用到的专业术语的解释)2. 参考资料:(列出产品开发过程中参考的相关资料)以上是一个通用的产品文档模板,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产品的结构设计是指产品在创新研发环节中结构设计工程师根据产品功能而进行的内部结构的设计工作,产品结构设计的主要工作包括根据外观模型进行零部件的分解、确定各个部件的连接固定方法及位置关系、设计产品使用和运动功能的实现方式、确定产品各部分的使用材质材料和表面处理工艺等等,产品结构设计是机械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设计过程中花费时间最多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
在产品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关键作用。
产品结构设计是产品开发设计中的核心
对于一个产品来说,往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许多要求或限制条件,而这些要求或限制条件常常是彼此对立的。
例如:高性能与低成本的要求,结构紧凑与避免干涉或足够调整空间的要求,在接触式密封中既要密封可靠又要运动阻力小的要求,以及零件既要加工简单又要装配方便的要求等
等。
结构设计必须面对这些要求与限制条件,并需根据各种要求与限制条件的重要程度去寻求某种“平衡”,求得对立中的统一。
产品结构设计需要专业的设计团队
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一个成功的产品结构设计离不开一个由具有专业结构工程师、机械工程师、产品设计师组成的设计团队,就相当于牛顿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产品结构设计。
如今K12在线教育的常见的产品架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在线教育行业已经火了一段时间,成千上万的创业公司在各自的领域开始干起来了,有目标于平台,有目标于垂直领域。
BAT等互联网巨头或投资创业团队,或凭借自己的资源开干,或和传统的教育机构合作在战略上抢位置。
但是在线教育行业和其它的行业不一样,因为它的慢热性,内容的积累需要时间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没有像其它行业那样直接颠覆原有的商业模式。
从当前的在线教育产品来看,并没有出现颠覆性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教育产品。
大家守着自己的领域在默默的圈用户,服务用户。
在垂直领域,很多创业者甚至是BAT公司都瞄上了K12这块蛋糕,业界大佬纷纷放言:K12将是在线教育领域最大的金矿,但也不得不承认K12在线教育也是在线教育领域最后的高地和最硬的骨头。
K12年龄端的教育更多的还是在体质内的中小学完成,一个学生每天的24小时中有8个小时左右在休息中,另外的8-9个小时在学校里,能留给传统的线下机构和线上教育产品争夺的时间每天也就在3-4个小时,而这三四个小时对于这一用户群体来说是高度集中的。
面对这样的一个用户群体和竞争激烈的市场,在线教育产品如何抢占学生的空闲时间窗口,变得尤为的重要!这也就决定了如何在产品层面针对这群特殊的用户做出某种特有的架构!目前纯在线教育产品常见的架构为“工具”+“内容”+“服务”;如此的布局如:猿题库,魔方格,学习宝,作业帮。
这种架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首先是要获取大量的用户,然后大用户的基础上尝试商业化。
而以上这种架构的科学性在于:1. 当前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对于如何在短时间内来提升学习效率是每一个从业者都在考虑的问题。
而学生本身对于效率的提升的需求更为迫切。
众多的在线教育产品通过工具能较快的提升用户的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口碑,圈住足够的用户。
如:拍照搜提,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帮助用户解决不会的题目,在产品的使用体验上来说足够的流畅,简洁,友好,能够提升用户对产品的友好度以此形成良好的用户口碑,进而快速传播,这也就是拍照搜提类的应用能快速传播,获取巨量用户的原因。
质量管理体系(架构)及相关管理制度文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还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本文将从质量管理体系的架构和相关管理制度文件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探讨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质量管理体系架构1. 概述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和预期,以及持续改进绩效而规划、运行和控制的组织架构。
它是整个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总体布局,涵盖了质量目标、质量政策、质量程序、质量责任等内容。
2. 质量目标和政策质量管理体系的架构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质量目标和政策。
质量目标是企业为了达成质量管理体系而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而质量政策则是企业高层对质量管理的整体指导方针,包括了企业对质量的承诺、要求和期望。
3. 质量程序和流程质量管理体系还需要包括一系列的质量程序和流程,用来规范和指导企业内部的质量活动。
这些程序和流程包括了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环节,确保了企业在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都有可操作的质量标准和流程指导。
4. 质量责任和资源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还需要对质量的责任和资源进行明确的规定。
这包括了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质量责任的规定,以及对质量管理所需资源的保障和分配。
5. 持续改进和审核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还需要包括持续改进和审核环节。
企业需要通过定期的内部和外部审核,发现问题、改进流程,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二、相关管理制度文件1. 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核心,它包括了企业的质量方针、组织结构、产品实施和质量管理的详细规定等内容,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规划和指导文件。
2. 质量程序文件质量程序文件是对质量管理体系中需要遵守的程序和流程进行具体规范的文件,它包括了各项工作的步骤、责任和义务等内容,确保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执行。
3. 工作指导书工作指导书是对某一具体工作进行详细规范和说明的文件,它是质量管理体系中对具体工作进行具体指导的依据,对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B/S结构(Browser/Server结构)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
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
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
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
以目前的技术看,局域网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
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 WAN, 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
特别是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管理软件更是方便、速度快、效果优。
随着Internet和WWW的流行,以往的主机/终端和C/S都无法满足当前的全球网络开放、互连、信息随处可见和信息共享的新要求,于是就出现了B/S型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B/S模式最大特点是:用户可以通过WWW浏览器去访问Internet上的文本、数据、图像、动画、视频点播和声音信息,这些信息都是由许许多多的Web服务器产生的,而每一个Web服务器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数据库服务器连接,大量的数据实际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中。
客户端除了WWW浏览器,一般无须任何用户程序,只需从Web服务器上下载程序到本地来执行,在下载过程中若遇到与数据库有关的指令,由Web服务器交给数据库服务器来解释执行,并返回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又返回给用户。
在这种结构中,将许许多多的网连接到一块,形成一个巨大的网,即全球网。
而各个企业可以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Intranet。
产品部规章制度框架表模板序号章节详细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章制度的目的和依据
第二条适用范围
第三条主要负责人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一条产品部组织结构
第二条部门职责分工
第三条部门人员架构
第三章工作职责
第一条产品需求调研
第二条产品规划
第三条产品设计
第四条产品开发
第五条产品测试
第六条产品上线
第四章工作流程
第一条产品开发流程
第二条产品测试流程
第三条产品上线流程
第五章绩效考核
第一条绩效考核标准
第二条绩效考核流程
第三条奖惩制度
第六章保密制度
第一条保密责任
第二条保密措施
第三条保密培训
第七章安全生产
第一条安全生产责任
第二条安全生产措施
第三条事故处理流程
第八章知识产权保护
第一条知识产权责任
第二条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第三条知识产权纠纷处理
第九章外部合作
第一条合作项目评估
第二条合作合同签订
第三条合作项目管理
第十章日常管理
第一条会议管理
第二条文件管理
第三条数据管理
第十一章附则
第一条规章制度解释
第二条规章制度修改
第三条其他事项
以上为产品部规章制度框架表,具体内容将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完善。
产品功能评审会资料准备
对于产品功能评审会,您可能需要准备以下资料:
1. 产品说明文档:包括产品的整体介绍、目标用户、功能模块等详细信息。
2. 产品设计文档:包括产品的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用户流程等信息。
3. 功能需求文档:列出产品的所有功能需求,包括基本功能、高级功能、第三方集成等。
4. 用户调研数据:包括用户对产品的需求、痛点等反馈信息。
5. 竞品分析报告:列出与产品类似的竞品的功能特点,分析竞品的优势和劣势。
6. 技术架构文档:如果产品需要技术支持,可准备产品的技术架构文档,包括系统架构、数据库设计等。
7. 测试报告:如果产品已经进行了测试,可准备产品的测试报告,包括测试环境、测试用例和测试结果。
8. 市场需求分析:包括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发展趋势等分析报告。
9. 用户反馈和建议:如果产品已经上线运营,可准备用户的反
馈和建议,包括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等。
10. 产品迭代计划:包括下一阶段产品的功能规划和开发计划。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与会人员对产品的功能进行全面的评审和讨论。
同时,为了确保评审会的顺利进行,您还需要提前通知与会人员,并确保他们能够提前阅读和准备相关资料。
一. 研发部组织架图技术副总 吴月涛总 经 理 杨 振 文EMC 测试 潘业权项目四部 刘 泉 总工程师 朱茂峰项目五部 朱国华 项目管理工程师 朱茂峰(代)研发部经理 杨勇 技术员 (空缺) 技术员(空缺) 项目跟踪(空缺)项目一部 杨继龙项目二部 陈彪项目三部 钟辉技术员 肖中兴 技术员 王彦刚 技术员 王彦刚文员 张瑞君编制:批准:二.研发部职责划分:分为研发一部、二部、三部、四部、五部,EMC测试,项目管理部。
研发一部:负责等系列产品。
人员:组长:持续改进:研发二部:负责等系列产品。
人员:组长:持续改进:研发三部:负责系列产品。
人员:组长:持续改进:研发四部:负责系列产品。
人员:组长:持续改进:研发五部:负责NBC,LGK系列人员:EMC测试项目管理部:负责研发部所有项目的跟踪,审核与签批1.安規要求安全距離:a.兩線式:一次側、二次側安全距離:5.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6mm);加1.0mm破溝則4.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5mm)b.三線式:一次側、二次側安全距離:5.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6mm);加1.0mm破溝則4.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5mm)一次側、FG安全距離:3.0mm min.(必須確定為FG,否則仍然要預留6mm;加1.0mm破溝則5mm)c.ACL、ACN安全距離:2.5mm min.(加1.0mm破溝則1.5mm min.)d.一次側高壓安全距離:1.5mm min.e.保險絲兩端銅箔安全距離:2.5mm min.(加1.0mm破溝則1.5mm min.)2.PWB製作,佈線最小距離:a.銅箔與銅箔:0.5mm min.b.銅箔與焊點:0.75mm min.c.焊點與焊點:1.0mm min.d.銅箔與板邊:0.25mm min.e.孔邊與孔邊:1.0mm min.f.孔邊與板邊:1.0mm min.3.PWB製作,佈線最小銅箔寬度:a.2oz:0.5mm min.;1oz:0.3mm min.b.電流承受力:1A/1.0mm min.(加錫則可減少為0.5mm min.)電氣要求:1.一次側電流路徑:電路順序;捷徑(越短越佳).2.二次側電流路徑:電路順序;捷徑(越短越佳).3.CY1佈線位置:一次側接近大電容負端;二次側接近變壓器地端.4.回授點佈線位置:正回授端及負回授端接近輸出端.5.符合雷擊測試要求:a.符合L-N 1KV;L(N)-FG 2KV(V 1.2/50uS、I 8/20uS):加07D471 Varistorb.符合L-N 6KV(500A):加07D471 Varistor、LF1加尖端放電、CY1加尖端放電c.符合L-N 6KV(3000A):加07D471 Varistor於Fuse前、LF1加尖端放電再並聯雷擊管(300V)*2 、CY1加尖端放電IEC 60950IEC 60950空间/沿面距离(Clearance/Creepage Distances,Clause 2.10, Tables 2H, 2J, 2K and 2L)空间直线距离以峰值电压,根据T able 2H (primary)、2J (primary additional)、2K (secondary) 计算.沿面爬行距离以RMS电压值,根据T able 2L 计算,但不小于空间直线距离.250 V 以下时,L 至N、初级至地:creepage 2.5 mm,clearance 2.0 mm (整流前).250 V 以下时初级至次级:creepage 5 mm,clearance 4 mm.TNV。
从外部一些文章可看到,腾讯形成了在线社区3C产业链,分为三层,从下到上分别是用户(Customer), 社区(Community), 内容(Content);这是腾讯的创造性贡献;其实,具体到一个SNS社区产品模型,从下到上也分为三层:1)底层,Profile;用户的属性描述及行为画像;比如用户的社会属性,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还包括用户的爱好,服务使用倾向等推导属性;这相当于社区的“地基”,一定要建立的很稳固,这里有几种细分:一类是用户的直接属性;表现为用户可以通过直接引导填写的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毕业年份等基本社会属性;看到所有的SNS都在引导用户填写,甚至采用一些激励措施;二类是用户在社区中生存所获得的社区属性;比如成长等级,称号,虚拟职务,角色等;三类是用户的隐藏的扩展属性;即系统通过对用户在各类社区长久活动留下痕迹的智能挖掘与分析,所形成的对用户有统计意义的商业偏好属性;比如用户XX,是一个30岁左右,怀孕期的妈妈,对婴儿用品,化妆品有独特的潜在偏好;一个不同完善程度的社区系统,对于一个用户信息的收集也是不同层次的;而所有的商业网站通过持久竞争,留下来最宝贵的核心竞争信息,就是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掌握能力了;2)中间,Relation; 用户群内部关系链;在WEB1.0时代,每天浏览SINA的人可能有100万,但他们虽然同在访问一个网站,同看一条新闻,但相互之间无法察觉,无法交流和沟通,这100万人中是孤立的,没有关系链;随着WEB2.0元素的发展,网站经营者知道给每个访问的用户一个ID,让他们相互可见,并提供他们相互联系,认识并熟知的工具和手段(比如站内消息,相互访问首页);用户群的“网络效应”用户群中的关系链是具有“网络效应”的,当用户群规模到一定的临界点,不需要外部推动,通过低成本口碑传播可以像雪球一样的自我滚动壮大的;所以,在网站发展初期,很多网站都要拼命烧钱,送鸡腿等推广方式,要把用户群推到这个临界点;这还可以叫做“群聚效应”;很多WEB2.0概念的网络产品都开始意识到用户群内部“网络效应”而得以壮大,比如QQ的IM关系链是最稳定的一种;淘宝网中买家和卖家之间的网络效应也十分强大;关系链,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群体的关系;群与群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好友关系(强关系链),关注追随关系(弱关系链),同好关系,(同爱好,粉丝圈);同地域关系(同城)等;在一个SNS社区产品中,关系链是非常核心的,是“聚气”的;在产品构建之处就需要优先考虑;3)上层, 内容(Content)和应用(Application);内容(content), 包括两类,一类,是网站经营者官方提供的资讯,图片,音乐,等浏览类的资源;二类,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自创造自组织的内容;可表现为,个人日志(Blog),相片,即时博客(如短文本Qzone心情,Twit ter);内容,从表现形式及载体上从简单到丰富,从简单文本,短文本,到图片,音频,甚至个人视频,随着网络硬件条件的发展,内容的主流载体将更加RICH 化;内容从本质上,满足了用户的几类基本地广泛的需求:1. 信息获取的需求2. 个性化表达与倾诉的需求(UGC,通过个人日志,心情,图片等表达自己的存在感,这个符合人对自我存在感的心理诉求)应用(Application);App 是有点偏技术化的术语了,相对于平台而言,它有一定的业务逻辑独立性,可以插件化的与平台轻度耦合;App可以表现一个互动游戏或应用软件,在Facebook的平台上表现为we b方式;在Iphone的平台上为独立可运行的软件方式;SNS中的App,要调用到下层的用户属性信息(profile), 中间的关系链信息(relation). 以及电子支付系统等;App和内容一样,是分为主流和长尾;主流App用户接受度高,比如朋友买卖,抢车位,在用户群中可获得很高覆盖率;长尾APP,只针对某一个细分的用户群某一特定偏好,但规模化的App可以覆盖一个广阔用户;关于App的开放问题当前比较热的话题是SNS平台的开放,通过开放API,引入更多的第三方App开发者,平台经营者聚集更多的产业资源,引入竞争,发挥群众的创意和智慧,;但平台开放,也给平台经营者的运营能力提出很大挑战;比如平台的安全策略,承载性能,APP的审核等管理机制等。
这涉及到对一个产业链下游的经营问题。
二,Profile,关系链,App 之间的关系1)经过用户在SNS社区中的生活,Profile将自我演化,逐步丰富和清晰;SNS社区是一个平台,生活着千百万的网络用户,一开始除了用户填写的一些基本资料,我们对他的了解是模糊的,比如一个个带着面纱的用户;随着用户在此平台上,UGC产生内容,浏览自己个性化的新闻内容,加入自己喜爱的投票或粉丝圈,玩自己喜爱的游戏,购买自己喜爱的商品。
用户在使用APP和Content的所有过程中会留下痕迹和脚印;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被沉淀下来,通过数据挖掘是可以构成对此用户进一步清晰的画像;从而达到对此用户的精准认知;比如FACEBOOK这类的用户行为挖掘系统,像一个黑盒子,输入一个用户的ID,系统会告诉你这个人的商业价值倾向,直接对应到不同行业的商业广告价值中;2)用户通过在App之间的互动,强化关系链粘性,并扩展关系链;对于关系链而言,用户之间在共同参与APP互动中,好友之间增强沟通了解,关系链粘度提升;用户在对“同好”,“同城”的参与过程中,会拓展新的关系链;同时通过六度概念“朋友的朋友”来不断的延伸自己的关系圈;3)App和内容等“题材”是聚集人气的核心要素;下两层是基础设施,是粘住人气的核心要素;在SNS中,“题材”是吸引人气的核心要素;某一个内容或某一款App 或许可以引爆流行,快速吸引来大量用户;同时,“题材”都是有生命周期的,需要持续的更新;如果这个更新是网站经营者做,那维护成本就很高;如果是用户通过UGC可以自我更新,那这是成本最低的方式;比如一个投票的APP,看上去简单,却具有很持续的生命力,用户可以自发的创建投票,在关系链中传播,不断保持活力;而抢车位这个App看上去很火,但用户的生命周期很短,很快就会厌倦,需要不断的更新游戏规则,或者用新的游戏“开心农场”替代;当时开心网或许就有此类问题,抢车位带来了大量人气,但没有很及时做下两层的建设工作,而导致人气也很快散去;相信如果不重视基础设施工作,光靠频繁的引入App刺激人气,是疲于奔命的;而QQ空间和QQ校友是一个比较好的典范,先建设好基础的UGC这些长远价值的东西,至于App建设上,在跟随中创新了;平台为王的时代,下两层是平台的基础设置。
App是插件,可拆卸;SNS 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App,而是Profile和关系链这些平台基础设施;三,关系链开放,Newsfeeds , 是SNS中的重要元素:除了上面的三层产品架构之外;还有其他重要的元素,我认为可以识别一个SNS是否完备,或是否符合WEB2.0精神实质。
1) 关系链的开放性;简单的说,SNS产品中形成一个契约,加入这个平台中,默认的大家都将自己的关系链开放出来,便于通过“朋友的朋友”来扩展关系链;这个更符合“六度关系理论”的精髓;早期的互联网产品形态中,EMAIL, IM 产品,也包含有关系链,但是个人封闭的,无法拓展;所以,我个人不认为他们属于SNS的范畴,只不过是SNS 之间用户之间的具体沟通工具而已;MAIL是异步通信;IM是同步通信;现在校内网也有IM工具校内通,这些都是SNS社区中用户的沟通工具;2)News Feeds的创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对于ACEBOOK的推动是历史性的,对SNS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我认为这个News Feeds 本身不是FACEBOOK的发明,但它却创新性的应用到人际网络中,用于信息沟通与传递,获得了巨大成功,而被国内SNS跟随;说到News Feed,不得不提RSS;我个人有一种提法:RSS的出现揭示WEB2.0时代的萌芽;WEB2.0是什么,有很多概念解释,我认为简单的说就是“以人为本”;WEB1.0时代,互联网是“以信息为本”,网站经营者雇佣一群编辑收集,创造,整理内容来让网民进行主动浏览(信息的GET时代);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本质上的个性化诉求与信息海量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信息的获取方式必然要创新;于是RSS产生了。
RSS约定了一种信息共享方式和数据格式规范;用户可以事先设定好过滤条件,信息有更新时,主动从News Feeds 信息源,PUSH 到用户的面前;这个是方案本身是很美妙的。
然而并没有十分火爆起来,这与网站追求PageView的商业利益之间冲突有关;而随着用户之间关系的密切发展,动态的信息在关系链之间的传播非常重要;用NewsFeed来解决是再好不过。
于是一种新的人际网络中的信息沟通方式产生了:在这个SNS平台上,大家形成一个契约,你可以默认将你的动态通过new s feeds 传播到关系链中去,传播到群关系中;也可以坐等着朋友的最新动态发过来;这是一种创新的沟通方式,想象这么一个场景:我每天早上起来,打开手机或PC进入我的QQ空间,看到同事XXX在丽江手机拍的照片;看到同学XX 写了心情说工作压力大啊,心情很郁闷;看到朋友XXX说,深圳做大雨,不小心感冒了。
如果构建一个SNS社区,Newsfeeds 是必不可缺的,至于关系链开放,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层次而定;以QQ空间为例,因为QQ原关系链是私密的,当前往SNS去转的时候,必然会采用一些过渡策略;四,市场中的SNS产品形态及商务模式;目前,国内的SNS跟随者还是比较丰富的,从SNS社区发展轨迹来看,从某一个细分群体切入,再扩大的发展策略比较典型;1)百花齐放的SNS,细分是趋势;Face book,最早是从大学生用户群发展而来,校内网直接步其后尘;开心网由于最早从抢车位App切入,赢得了一批office白领用户群;同楼网,直接从地域维度切入发展了一批白领用户;QQ校友,也是直接从QQ用户中里的高校学生群体切入;至于QQ空间,这个非实名的社区,我一直不敢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SNS;虽然当前QQ关系链经过这么多年的互联网文化发展,和陌生人聊天已不是主流,QQ中逐渐沉淀成为熟人关系链;三层架构也有了,Newsfeeds 也很丰富了;唯一就是关系链的开放还由于历史原因无法解决;ChinaRen 社区,我们发现也开始有了一些三层架构的眉目;其实,其他只要有用户群的网站,比如淘宝,百度,SINA,只要按SNS的架构来建设产品功能,都是很容易发展成综合性或垂直细分的SNS的;这里没有技术门槛,产品架构也都是相同,我想关键的是团队的竞争力还有市场先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