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常用制剂和药物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39
皮肤科用药及其他外用药一、抗感染药红霉素软膏【制剂规格】软膏剂:10g【药动学】本品局部用药后很少吸收入血。
【适应症】寻常痤疮。
【用法用量】涂于患处,一日2次。
【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局部烧灼感,也可有干燥、发痒、红斑,偶见荨麻疹样反应。
【禁忌症】对红霉素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请勿接触眼、鼻、口。
莫匹罗星[基](百多邦)【制剂规格】软膏剂:5g【适应证】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的感染,如脓疱疮、疖、毛囊炎等原发性感染以及湿疹、皮炎、溃疡、外伤等皮肤病的继发感染。
【不良反应】偶见局部烧灼感、刺痛感及搔痒等,一般不需停药。
【用法用量】外用涂于患处,每日2~3次。
阿米卡星洗剂【制剂规格】洗剂:25ml:62.5mg【药理毒理】本品为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外用水溶液,对耐药菌株所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
用于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及大肠杆菌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它能切断耐药菌的氨基酰化酶对药物的破坏作用,对临床耐药菌的有效率高,当喷涂于伤口局部时,可防止细菌感染,对于伤口无刺激。
在已感染的伤口,当细菌接触药物时,迅速被杀死,使伤口加速愈合。
本品对各种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有效。
【适应症】用于敏感菌引起严重外伤感染。
【用法用量】外用。
喷涂于患处,一日2~3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药品,禁止内服。
2.请将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之处。
3.本品不应往耳内喷涂。
4.深部感染应注意清除创面脓块后使用。
阿昔洛韦软膏【制剂规格】软膏:10g【药理作用】本品为嘌呤核苷类抗病毒药。
其作用机制是干扰病毒DNA多聚酶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对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具有抑制作用。
【适应症】用于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感染。
【用法用量】涂患处。
成人与小儿均为白天每2小时1次,一日6次,共7日。
【注意事项】1、本品仅用于皮肤黏膜,不能用于眼部。
2、涂药时应戴指套或手套。
3、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4、涂布部位如有灼烧感、瘙痒、红肿等,应停止用药,洗净。
皮肤病外用药常见剂型多数皮肤病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瘙痒,这时医生除了给患者打针、吃药外,还会再配些外用药给病人,要求病人通过外搽药物减轻或治愈皮肤病,而这种外搽药的涂抹治疗往往是病人自己进行,所以若病人不懂得正确使用外用药,非但疾病不易治好,有时候反而会使皮肤病恶化。
常用的皮肤病外用药有以下几种:溶液:常用的溶液有4%硼酸溶液、高锰酸钾溶液、0.1%利凡诺凡溶液等。
使用这些溶液的目的,大多是作为湿敷。
皮肤病的湿敷,主要又是一种冷敷,其目的是通过冷敷使有渗出液的创面、渗液减轻、创面清洁。
这种情况主要适用于急性、皮炎、二度烫伤后疱溃破的渗液面,但大面积湿敷要考虑到药物吸收中毒的可能性,冬天使用要慎防。
正确的湿敷方法是:使用比创面略大的消毒纱布4~6层(普通消毒口罩也可代用),浸透上述湿敷溶液,略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放在创面上,根据创面渗液情况,平均每隔15分钟到30分钟更换纱布一次,要保持纱布清洁和潮湿,湿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纱布的吸附作用,使创面上的渗液,全部被纱布吸收,再加上不断冷敷,使皮下扩张的毛细管收缩,新的渗液减少,达到创面清洁的目的。
洗剂:它是由水和粉的混合制剂,水在上层,粉剂沉淀在瓶底。
皮肤科常用的洗剂是炉甘石洗剂、硫磺洗剂等。
使用时必须注意先摇均匀,后用毛笔或棉签涂用,它的药理作用除了洗剂中所加的消炎、杀菌、止痒药作用外,主要是通过洗剂外用后,蒸发水分,降低皮肤温度,以达到治疗作用。
所以涂用洗剂的次数,每天必须十次以上,这样才能使局部温度不断降低。
但在有毛发生长部位,由于它可能和毛发粘在一起,所以不适宜应用。
醑剂:它是一种药物溶解于酒精中的制剂,常用的有止痒醑剂、癣药水等。
这类药物涂抹后,由于酒精蒸发较快,再加上酒精制剂中含有止痒、脱皮的药物,便可达到治疗作用。
由于药物有一定刺激性,所以面部、粘膜部位及婴幼儿不宜应用,特别是癣药水,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刺激、脱皮作用,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第十八章皮肤科用药一﹑皮肤抗感染药益康唑曲安奈德乳膏Econazole and TriamcinoloneAcetonide【别名】意比舒【制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10mg/25g(曲安奈德0.1%,硝酸益康唑1%)。
【药理及适应症】本品中曲安奈德为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止痒及抗过敏作用;益康唑为抗真菌药,对皮肤癣菌如念珠菌有抗菌活性,对某些革兰阳性菌也有效。
两药并用可提高疗效。
适用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湿疹、银屑病、盘状红斑狼疮等皮肤病。
【用法用量】取适量涂于患处,一日早晚各1次。
治疗皮炎、湿疹时,疗程为2-4周。
治疗炎症性真菌性疾病应持续至炎症反应消退,疗程不超过4周。
【不良反应】1.可发生过敏反应。
2.长期外用可发生皮肤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继发感染、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1.结核性损害或病毒性皮肤病如:疱疹、牛痘、水痘禁用本品。
2.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对孕娠期间之绝对安全性尚无定论,故不宜滥用及大量或长期使用。
3.少数使用者皮肤会有灼热感、瘙痒和红肿等现象发生。
4.本品不供眼科使用。
联苯苄唑凝胶Bifonazole【别名】必伏【制剂】联苯苄唑凝胶:0.1g/10g【药理及适应症】本品为广谱抗真菌药,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膜的合成,对皮肤癣菌及念珠菌等有抗菌作用。
1.用于浅表皮肤真菌感染及短小棒杆菌引起的感染:如体癣,股癣、于足癣、花斑癣、红癣及皮肤念珠菌病等。
2.用于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3.革兰阳性菌引发的感染。
【用法用量】外用,取本品适量涂敷患处,一日1次,2~4周为一疗程。
【不良反应】1.全身反应有:疼痛及过敏反应。
2.皮肤及附属结构:少数患者出现皮肤局部过敏、红斑、瘙痒感、烧灼感或剌痛感、龟裂等,偶可发生接触性皮炎,罕见脱皮反应,此类反应在停药后是可逆的。
【注意事项】1.禁忌症:对咪唑类药物或对硬脂酸十六烷脂过敏者禁忌。
2.慎用:过敏体质者,患处有糜烂、渗液和皲裂时慎用。
皮肤病的辅助治疗用药及常用药品介绍正常皮肤富含水份,角质层虽然是死亡的角质形成细胞,但具有重要的屏障功能,是机体抵御各种外界刺激的第一道防线。
不少皮肤病使皮肤屏障结构和/或功能受损,经表皮水分丢失增加,造成皮肤干燥、对环境刺激敏感等不适,此时使用具有润肤、保湿等功能的制剂常可获得很好的效果,与传统的外用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疗效。
皮肤科将此类治疗称为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也就是增加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恢复皮肤的屏障功能。
其中润肤药、保湿药、屏障保护剂等在辅助治疗中担当主要角色。
这类制剂可作为日常的护肤品使用,尤其在气候干躁的地区。
也常在洗澡或沐浴后使用。
润肤药、保湿药、屏障保护药等在我国大多作为保健护肤品在药房或超市可购得。
润肤药润肤药(Emollients)通过油性软膏或水溶性乳膏以及其基质(如凡士林、液状石蜡等)减轻皮肤干燥、脱屑,提高皮肤的水合作用,使皮肤变得平滑、滋润,有光泽。
适用于各种干燥及鳞屑性皮损。
润肤药的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在症状得到缓解后仍需经常使用。
极少数患者可能对润肤药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果患者皮肤发生湿疹样反应需警惕致敏。
常用的有羊毛脂软膏、二甲硅油制剂等。
尿素可作为水合剂使用,可用于鳞屑性皮损包括鱼鳞病,对缓解老年皮肤干燥也有益处。
有时可与其他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软膏合用。
羊毛脂软膏 Wool Fat Ointment【主要成分】10%蜂蜡,10%羊毛脂,60%凡士林。
适量羊毛脂可增加制剂的滑爽程度。
【适应证】皮肤干燥、干皮病、皮肤龟裂、乏脂性湿疹、鱼鳞病、冬季瘙痒症、慢性剥脱性皮炎等。
【禁忌证】对有关成分过敏者禁用。
【用法和用量】外用2~3次,一日。
二甲硅油乳膏 Silicone Fluid Cream【适应证】用于保护、滋润皮肤。
【注意事项】勿入眼内。
【用法和用量】外用2~3次,一日2次。
【制剂与规格】二甲硅油乳膏:15%二甲硅油、10%甘油、硬脂酸、丙二醇、液状石蜡,纯化水。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皮肤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及深部二大类。
浅部真菌病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等,临床很常见。
深部真菌病主要是皮下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限局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
这类外用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等。
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还有吗啉类阿莫罗芬和环吡酮胺等。
水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
剂型有乳膏、软膏、散剂、凝胶剂、溶液剂等(关于制型的选择)。
为了防止复发,治疗在感染症状消失后需再维持1~2周。
为了减轻炎症反应,抗真菌外用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成复合制剂,如益康唑曲安奈德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由于并用的是中效至强效激素,因此此类复方制剂不能用于皮肤薄嫩处,更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
如伊曲康唑一日100mg,连续15日,或100~200mg/次,一日2次,连续7天。
也可用特比萘芬250mg/日,1~2周。
头癣及其药物治疗头癣(tinea capitis)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
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性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以及脓癣。
头癣应采取综合治疗,即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剃发消毒联合应用。
各项措施需配合进行,不可偏废,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口服药物灰黄霉素为首选药,儿童一日15~20mg/kg口服,成人0.6~0.8g/日,分3次口服,连续服药3~4周。
若对灰黄霉素过敏或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采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口服。
伊曲康唑成人一日100~200 mg,儿童一日3~5 mg/kg,,餐后立即服用,疗程4~6周。
特比萘芬成人一日250mg,儿童体重小于20kg者,一日62.5mg,体重20~40kg,一日125mg,疗程4~6周。
常用外用药物一、外用药物的剂型种类1.溶液剂:是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清液体剂型,可供局部涂擦、洗涤、湿敷等。
2.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具有吸收水分、保持皮肤表面干燥、减轻外界对皮肤的摩擦刺激等作用,适用于急性炎症性皮损或涂软膏后外撒粉剂以利于附着和吸收。
3.洗剂:指专供涂抹、敷于皮肤的外用液体制剂,是用水和乙醇为分散介质。
洗剂具有消炎、杀菌、收敛、保护等作用,如红皮病型银屑病时常用炉甘石洗剂外涂。
4.酊剂:是药物的酒精溶液,具有消毒、杀菌、止痒等作用,但不能用于急性炎症和糜烂渗出的皮损。
5.乳剂:油和水混合并加入乳化剂而制成,兼具亲水性和亲脂性,又分为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两大类。
前者对水的亲和性大,涂于皮肤后水分散失较快,能起到冷却、止痒的作用;后者则易被油稀释,性质比较稳定,适用于干性皮肤。
6.软膏:是软膏基质和药物混合制成的一种均匀、细腻、半固体、具有适当稠度的外用制剂。
其中油性基质具有柔软保护、防止干裂、软化厚鳞屑的作用,水性基质则有不油腻、易涂展、易洗除、释放药物快等优点。
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以软膏类制剂为多。
7.糊剂:是大量药物粉末和液体石蜡、凡士林、羊毛脂、蜂胶等机质混合制成,其稠度较高,粘着力不如软膏。
糊剂一般又有两种类型,脂肪性糊剂有吸收分泌物、保护创面的作用,性质缓和,刺激性小,适用于鳞屑性皮损;乳剂型糊剂除含粉状药物之外,用凡士林、羊毛脂等制成乳剂型。
8.硬膏:指药物和固体或半固体的粘性机质混合,涂于布基或其他裱褙材料而成,是一种粘柔带韧性的固体剂,市面上最常见的有肤疾宁硬膏。
硬膏主要适用于比较局限的慢性、肥厚、浸润的皮疹。
二、外用药物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合理、正确地使用外用物对解除病人疾苦,减少毒副反应,使药物能充分发挥疗效都是至关重要的。
1.熟悉常用外用药物剂型的性质、特点熟悉常用外用药物剂型,应了解每种剂型的制备特点,以及添加的辅形剂、溶剂、助溶剂、透皮吸收促进剂等,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皮肤外用药大全〔美容制剂〕常配外用制剂 4 . 1 . 1 芦荟美容霜配方:芦荟 100g 雪花膏 90g 制法:将新鲜芦荟压出天然药汁 10ml,加入雪花膏内调匀即成,备用。
主治:青年痤疮。
用法:外搽,每天 3 次。
4 . 1 . 2 腋香粉配方:公丁香 180g 红升丹 270g 石膏 450g 制法:将丁香与石膏(石膏先洗净,将所夹石块或砂质去除),粉碎研细,红升丹亦研成细末,均过 180 目筛,然后三味混研,再过筛成极细粉,装入茶色瓶内,密封保存。
主治:腋臭。
用法:用棉花团蘸腋香粉揉搽涂擦腋窝部及四周皮肤。
每天 1 次, 5 天为 1 疗程。
4 . 1 . 3 闻香散配方:枯矾90g 轻粉10g 制法:各研极细末,过 120 目筛后,混匀,瓶装,备用。
主治:腋臭。
用法:出汗时涂于腋窝,揉擦片刻,每日 2 ~3 次, 20 天为 1 疗程。
可连用 4~8 个疗程,疗程间隔为 3~5 天。
4 . 1 . 4 美容水配方:鲜猪胆 1 个鲜樱桃枝叶 30g 鲜桃树枝叶 50g 鲜槐、柳树枝叶各 40g 水 2000ml 制法:将四种鲜枝带叶切成 3cm长节,洗净后加水武火煎开,温后再加猪胆汁 2~4ml,搅拌即得,待用。
主治:痤疮。
用法:每剂可煎3 次。
在洗前加入胆汁后湿敷颜面,每天早晚各 1 次, 30 天为 1 疗程。
在用美容水洗敷期间,不可用香皂、洗面奶及其他膏脂类。
4 . 1 .5 护肤美容霜配方:人参 30g 红花 10g 三七 10g 蕉汁 50ml 香霜加至 1000g 制法:前三味各研极细末,再加入蕉汁与香霜调匀,分装,备用。
主治:黄褐斑。
用法:外用,每日 3 次。
同时服用美容退斑汤:何首乌 30g ,熟地、女贞子、白芍各 15g 黑芝麻、核桃仁、白附子、云苓、丹参各 10g ,紫草 8g ,甘草5g ,每天 1 剂,煎服。
4 . 1 .6 祛寒防冻水配方:新鲜橘皮 3~4 个生姜30g 水 2000ml 制法:加水煎煮 30 分钟后,连渣取出,待用。
皮肤外用药物常用剂型和药物皮肤外用药物剂型包括溶液、酊剂和醑(xǔ)剂、粉剂、洗剂、油剂、乳剂、软膏、糊剂、硬膏、涂膜剂、凝胶、气雾剂等。
一、溶液溶液是指药物的水溶液。
主要作用:具有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湿敷,湿敷有减轻充血水肿和清除分泌物及痂等作用,溶液中如果含有抗菌消炎成分的可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治疗。
常用药品:3%硼酸溶液、0.05%~0.1%小檗碱溶液、1:8000高锰酸钾溶液、0.2%~0.5%醋酸铝溶液、0.1%硫酸铜溶液等。
二、酊剂和醑剂酊剂和醑剂是指药物的乙醇溶液或浸液,酊剂是非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醑剂是非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
主要作用:酊剂和醑剂外用于皮肤后,乙醇迅速挥发,将其中所溶解的药物均匀地分布于皮肤表面,发挥其作用。
常用药品:2.5%碘酊、复方樟脑醑等。
三、粉剂粉剂是指一种粉状药物。
主要作用:有干燥、保护和散热作用。
主要用于无糜烂和渗出的急性皮炎皮损、特别适用于间擦部位。
常用药品: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粉等。
四、洗剂洗剂也称振荡剂,为30%~50%粉剂与水的混合物,两者互不相溶。
主要作用: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作用。
常用药品:炉甘石洗剂、复方硫黄洗剂等。
五、油剂油剂是用植物油溶解药物或与药物混合。
主要作用:有清洁、保护和润滑作用。
主要用于急性皮炎和湿疹。
常用药品:10%樟脑油、25%~40%氧化锌油等。
六、乳剂乳剂是油和水经乳化而成的剂型。
主要作用: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均可配成乳剂,具有保护、润泽作用,渗透性较好的,主要用于亚急性、慢性皮炎。
油包水型,有轻度油腻感,主要用于干燥皮肤或在寒冷季节使用。
不包油型,容易洗去,适用于油性皮肤。
七、软膏软膏是用凡士林、单软膏(植物油加蜂蜡)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的剂型。
主要作用:具有保护创面、防止干裂的作用,软膏渗透性较乳剂好,加入不同药物可发挥不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等疾病,由于软膏可阻止水分蒸发,不利于散热,因此不宜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的渗出期等。
十大治皮肤病特效药膏在日常生活中,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不仅给人们的外貌带来负面影响,还可能引发瘙痒、疼痛等不适感。
为了缓解皮肤病症状,人们经常使用各种药膏治疗。
本文介绍了市场上认可度较高的十大治皮肤病特效药膏。
这些药膏针对不同的皮肤病症状,通过其独特的成分和作用机制,帮助患者快速纾解症状,恢复健康的肌肤。
1. 氢化可的松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皮肤病治疗的激素类药膏。
它能够迅速减轻皮肤炎症、瘙痒和红肿等症状,并加速皮肤的愈合过程。
然而,激素类药膏应遵医嘱使用,不宜长期或滥用。
2. 维D霜维D霜含有维生素D类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抑制皮肤细胞异常增生的作用。
它广泛用于治疗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有效缓解皮肤症状并促进病灶的愈合。
3. 抗菌药膏抗菌药膏主要含有抗菌活性成分,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如脓疱病、化脓性湿疹等。
它通过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帮助减轻炎症和愈合创面。
4. 抗真菌药膏抗真菌药膏主要用于治疗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如白色念珠菌感染、足癣等。
它能够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红肿、瘙痒和脱屑等症状,并加速皮肤的恢复。
5. 糖皮质激素药膏糖皮质激素药膏是一类较强力的外用药物,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疾病,如接触性皮炎、湿疹等。
它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过敏反应,快速缓解红肿、瘙痒和炎症等症状。
6. 补水保湿药膏补水保湿药膏主要通过增加皮肤水分含量,改善皮肤干燥和粗糙的问题。
它富含保湿成分,能够迅速渗透到皮肤深层,提供长效保湿效果,并帮助重建皮肤屏障。
7. 抗病毒药膏抗病毒药膏主要应用于治疗疱疹等病毒性皮肤疾病。
它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皮肤症状,缩短病程,并预防复发。
8. 局部免疫调节药膏局部免疫调节药膏能够调节皮肤免疫功能,提高抗炎能力,减少自身免疫反应。
在治疗银屑病、扁平疣等免疫相关性皮肤疾病中有一定的疗效。
9. 清洁消炎药膏清洁消炎药膏主要应用于治疗面部或创面感染性疾病,如痤疮、脓皮病等。
皮肤外用药大全〔美容制剂〕第 4 章美容外用制剂第一节常配外用制剂4 . 1 . 1 芦荟美容霜配方:芦荟 100g 雪花膏 90g 制法:将新鲜芦荟压出天然药汁 10ml,加入雪花膏内调匀即成,备用。
主治:青年痤疮。
用法:外搽,每天 3 次。
4 . 1 . 2 腋香粉配方:公丁香 180g 红升丹 270g 石膏 450g 制法:将丁香与石膏(石膏先洗净,将所夹石块或砂质去除),粉碎研细,红升丹亦研成细末,均过180 目筛,然后三味混研,再过筛成极细粉,装入茶色瓶内,密封保存。
主治:腋臭。
用法:用棉花团蘸腋香粉揉搽涂擦腋窝部及四周皮肤。
每天 1 次,5 天为 1 疗程。
4 . 1 . 3 闻香散配方:枯矾90g 轻粉10g 制法:各研极细末,过120 目筛后,混匀,瓶装,备用。
主治:腋臭。
用法:出汗时涂于腋窝,揉擦片刻,每日 2 ~3 次, 20 天为 1 疗程。
可连用 4~8 个疗程,疗程间隔为 3~5 天。
4 . 1 . 4 美容水配方:鲜猪胆 1 个鲜樱桃枝叶 30g 鲜桃树枝叶50g 鲜槐、柳树枝叶各40g 水2000ml 制法:将四种鲜枝带叶切成3cm长节,洗净后加水武火煎开,温后再加猪胆汁 2~4ml,搅拌即得,待用。
主治:痤疮。
用法:每剂可煎3 次。
在洗前加入胆汁后湿敷颜面,每天早晚各 1 次, 30 天为 1 疗程。
在用美容水洗敷期间,不可用香皂、洗面奶及其他膏脂类。
4 . 1 .5 护肤美容霜配方:人参 30g 红花 10g 三七 10g 蕉汁 50ml 香霜加至 1000g 制法:前三味各研极细末,再加入蕉汁与香霜调匀,分装,备用。
主治:黄褐斑。
用法:外用,每日3 次。
同时服用美容退斑汤:何首乌 30g ,熟地、女贞子、白芍各 15g 黑芝麻、核桃仁、白附子、云苓、丹参各 10g ,紫草 8g ,甘草 5g ,每天 1 剂,煎服。
4 . 1 . 6 祛寒防冻水配方:新鲜橘皮 3~4 个生姜 30g 水 2000ml 制法:加水煎煮 30 分钟后,连渣取出,待用。
⽪肤科常⽤16中软膏剂说明书汇总⽬录1.丁苯羟酸乳膏 (3)地奈德乳膏 (4)3.复⽅氟⽶松软膏 (6)4.卤⽶松乳膏说明书 (7)5.雌三醇乳膏 (9)6.卡泊三醇软膏 (11)7.曲咪新乳膏 (12)8.维胺酯维E乳膏 (13)9.他扎罗汀乳膏 (14)10.莫匹罗星软膏 (17)11.盐酸特⽐萘芬 (19)12.肝素钠乳膏说明书 (20)13.喷昔洛韦乳膏说明书 (21)14.维A酸软膏 (22)15复⽅多粘菌素B软膏 (23)16硝酸舍他康唑软膏 (24)丁苯羟酸乳膏其化学名:4-丁氧基-N-羟基苯⼄酰胺。
【结构式】【性状】本品为⽩⾊乳膏。
【药理、毒理】本品为⾮甾体抗炎药物。
局部⽪肤外⽤对⾓叉菜胶致⼤⿏⾜趾肿胀和⼆甲苯致⼩⿏⽿廓肿胀具有抑制作⽤。
【药代动⼒学】⽪肤局部使⽤后进⼊体循环的药物很少,在局部⽪肤组织可达到较⾼药物浓度。
【适应症】本品适⽤于湿疹、神经性⽪炎。
【⽤法与⽤量】本品适量涂于患处,每⽇2~4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表现为局部发红、丘疹、⽔肿、肿胀、⼩⽔疱等。
(2)有局部刺激作⽤,长期使⽤,可有⽪肤⾊素沉着。
【禁忌症】对本品过敏者禁⽤。
【注意事项】(1)发⽣过敏反应⽴即停药。
(2)本品不能⽤于眼科。
(3)药品性状发⽣改变时禁⽤。
(4)⼉童必须在成⼈监护下使⽤。
(5)请将此药品放在⼉童不能接触的地⽅。
【规格】(1)10g:0.5g;(2)15g:0.75g【贮藏】密封,置阴凉⼲燥处保存。
【关联疾病】紫斑湿疹综合征维斯科特-奥尔德⾥奇综合征婴⼉湿疹神经性⽪炎渗出性神经性⽪炎外阴神经性⽪炎地奈德乳膏【主要成分】本品主要成份为地奈德,其化学名称为:11β,21-⼆羟基-16α,17-[(1-甲基亚⼄基)-⼆氧]孕甾-1,4-⼆烯-3,20-⼆酮【化学结构式】【分⼦式】C24H32O6【分⼦量】416.51【性状】本品为⽩⾊乳膏。
【药理毒理】药理作⽤本品为糖⽪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痒及减少渗出作⽤;可以减轻和防⽌组织对炎症的反应,能消除局部⾮感染性炎症引起的发热、发红及肿胀,从⽽减轻炎症的表现;具有防⽌或抑制细胞免疫反应、抑制初次免疫应答的免疫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