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功能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940.50 KB
- 文档页数:34
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杨方“结构—功能主义”中的“结构”是指系统中具有自身独特属性的各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 而“功能”是指结构内部的各种成分与外部情景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职能。
二、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内涵(一)社会行动理论。
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的基本单位是行动单元,任何行动单元都可以分解为以下要素:一是行动目标,即行动者希望达到的预期状态。
二是手段,即环境状态中行动者可以控制利用的那些促成其实现目标的工具性要素。
三是条件,指状态中行动者无法控制和改变的那些阻碍其实现目标的客观要素。
四是规范取向,指行动者在确立目标、选择手段、克服障碍时所遵循的社会标准。
譬如说,一个人开汽车去打鱼。
但是社会行动理论的分析重点不是各个行动单元,而是行动系统。
行动系统指行动者与其环境状态之间发生的某种稳定的相互关系。
行动系统分为:行为有机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四个子系统。
帕森斯认为,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分别承担四种不同的功能:行为有机系统承担“适应”( adaptation - A) 功能,这个功能将保证系统从环境中获得所需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
人格系统承担“目标达成”( goal attainment -G) 功能,即确定系统目标的次序并调动资源和引导资源去实现整个大系统的目标。
社会系统承担“整合”( integration - I) 功能,即使系统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具有功能的整体。
社会系统在四个子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行为有机系统、人格系统、文化系统是社会子系统的“环境”。
文化系统承担“模式维持”功能,即“潜在的模式维持( 1atent pattern maintenance - L) ———紧张关系的管理”功能。
它有双重功能: 一是确保行动者在系统中积极的扮演他们的角色,或者是维持系统的公认价值体系保持制度的统一性; 二是为内部的紧张关系管理提供运作机制,稳定社会的紧张状态。
社会学矛盾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矛盾主义与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领域中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它们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和理解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解释角度。
本文将以人类的视角,通过叙述的方式来描述这两种理论观点。
社会学矛盾主义关注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相互作用的力量和利益之间的矛盾构成的。
社会矛盾主义的理论家们认为,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动力,只有通过解决社会矛盾,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矛盾主义强调社会中的阶级、种族、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和冲突,通过分析这些矛盾和冲突,可以揭示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并为社会变革提供理论支持。
相比之下,结构功能主义则强调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的各个部分相互依存,共同维系着社会的正常运行。
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家们认为,社会中的各种制度和规则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它们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从而维持了社会的稳定。
结构功能主义通过分析社会的结构和功能,揭示社会中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社会整体的影响。
社会学矛盾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它们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和理解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社会矛盾主义强调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认为解决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结构功能主义则强调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认为社会的各个部分相互依存,共同维系着社会的正常运行。
这两种理论观点都对社会学的发展和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社会矛盾和社会结构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社会学矛盾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领域中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它们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和理解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解释角度。
通过对社会矛盾和社会结构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这两种理论观点对于社会学的发展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学的进步。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特征:1、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通过强调“系统”范畴而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坚持社会优先于个体的立场,认为个体的社会人格是由社会赋予和塑造的,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动机也是社会价值系统的反应,并将个体活动与其行动的有社会意义的后果加以区分,以后这为研究重点。
2、在研究方向上,结构功能主义代表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不同的研究取向。
在解释社会现象时,结构功能主义强调和侧重的是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而非其产生的历史过程;是其在维持系统生存中所发挥的社会效果,而不是决定论意义上的原因;把“适者生存”这一进化规律作为不言而喻的前提,侧重考查其所以能继续维持生存的各种机制;对于社会系统的内部组成部分,将其视为某种既成事实,侧重考察它们在维持系统功能中所作出的贡献。
3、在研究主题上,结构功能主义致力于回答的最基本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为了维持其存在,有哪些条件必须得到满足一己这些条件是如何得到满足的?对于结构功能主义而言,任何现存社会都具有以邪恶基本的制度模式(结构),而这些制度模式发生着相互支持的关系(功能),从而保证了社会系统的生存。
即凡是有助于系统存在的因素、机制和过程都得到突出的强调和优先考虑。
因此,一般认为结构功能主义具有一种维护现存体制的保守倾向。
4、统一结构功能主义流派的基本特征与其说是一些共有的概念范畴和理论模式,不如说是一种共有的功能分析方法。
社会行动理论(帕森斯早期阶段)社会系统的模式变量(帕森斯后期阶段)主要问题:社会价值体系是如何通过影响行动者的主观取向而导致行动者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结合的。
1、行动系统与社会系统帕森斯认为,行动理论的分析重点不是各个单位行动,而是行动系统,因为任何单位行动都是在特定的行动系帕森斯吧一般行动系统区分为四个附属系统:文化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行为有机体。
各个附属系统按其所在的等基层层次同其他附属系统进行结构功能分析1、从模式变量向结构功能分析的过渡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任务包括识别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以及分析各种基本结构是如何满足这些功能要求的。
Preface:【1、哥伦比亚学派是结构功能主义范式】【2、范式:学科内科学家所普遍遵守的共同信念和基本准则。
对于解决各种具体问题起到定向作用。
当范式发生改变时,科学家借以观察世界的整个概念结构都将发生变化。
】【3、本文主体部分来自北大猫哥,学长也不是很懂,大家了解一下就好。
】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传播的过程观和传播模式的建立是在20世纪结构功能主义影响下出现的。
1、结构功能主义是西方社会学的一个理论流派,崛起于二战后的美国。
早期开拓者孔德、斯宾塞、涂尔干以及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马林诺夫斯基等,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默顿进行了完善。
(集大成者是帕森斯和默顿。
)20世纪60年代该流派衰落,代之以“社会冲突理论”。
他们把社会看作类似于生物体的结构体系,强调对社会结构的功能分析,尤其重视对“社会团结”(涂尔干术语)机制的研究。
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整体发挥必要的功能。
重点研究社会的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在功能上的差异和相互关系。
2、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其组成部分最低限度的整合;功能就意味着这一最低限度整合的过程。
功能分析的首要任务是分析部分对系统的维持作用。
每个社会都是具有自我调节机制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可以自发的调节被内部和外部力量破坏干扰的系统平衡。
但这是一种渐进的动态平衡,因此并不意味着社会系统一成不变,但也不意味着革命性的突变。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中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形成了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
社会角色,作为角色系统的集体,以及由价值观和规范构成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的结构单位。
社会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存在,必须满足4种功能条件:适应,目标达成,整合,潜在模式维系。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趋于均衡的,四种必要功能条件的满足可以使系统保持稳定性。
试析结构功能主义及其社会理论一、本文概述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理论,起源于19世纪的社会学思想,并在20世纪中叶逐渐发展成为主导性的社会科学理论之一。
该理论主张从社会结构的视角出发,研究社会各个部分的功能及其相互关联,以揭示社会的整体运行机制和变迁过程。
本文旨在深入试析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内涵、发展历程及其在社会学领域的应用与影响。
通过梳理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本文将揭示该理论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力和局限性,以期为社会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理论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论,强调社会现象的相互依赖和协调统一。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不同部分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部分和要素相互关联,共同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和功能。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结构是社会行为的基础,而社会行为则是社会结构的反映。
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框架中,社会结构被视为一种功能性的整体,其中每个部分都对整体的功能做出贡献。
这种理论强调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认为社会结构是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的结果。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变迁和发展是通过社会结构内部的功能调整和适应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外部力量或突发事件引起的。
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观点:它强调社会结构的普遍性和共性,认为不同社会之间的结构具有相似性,这是由人类共同的生物和社会需求所决定的。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结构是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的,但这种变化是渐进的和有序的,而不是剧烈的和无序的。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结构与社会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社会结构塑造了社会行为,而社会行为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结构。
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理论强调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性,认为社会是由相互依赖和协调统一的各个部分构成的复杂系统。
这种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变迁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视角和框架。
三、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领域的应用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理论,自其诞生以来,便在社会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
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一种社会学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Talcott Parsons所主导。
该理论强调,社会是一个系统,而不是简单的个体或群体的聚集。
社会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由各个部分相互协调、互相依赖而形成整体。
每个社会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以满足社会整体的需要,并促进社会的稳定。
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也强调社会的适应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即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社会系统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结构和功能来适应新的环境。
帕森斯也提出了繁衍功能、适应功能、目的功能和集成功能等不同类型的功能,这些不同的功能可以相互作用,以维持社会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虽然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在其时代影响深远,但也受到许多批评,如被指责缺乏历史观念、忽视社会冲突等。
然而,它对社会系统的理解和社会功能的探究依然对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构功能主义名词解释
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它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结构和功能互相交织而成的。
结构指的是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如家庭、政府、教育机构等。
而功能则指这些组织所担当的角色或任务,如家庭的功能是养育子女和传承文化,政府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应该通过研究其背后的结构和功能来理解。
它强调社会的相对稳定性和自我调节的特点,认为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与互补关系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特征:1、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通过强调“系统”范畴而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坚持社会优先于个体的立场,认为个体的社会人格是由社会赋予和塑造的,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动机也是社会价值系统的反应,并将个体活动与其行动的有社会意义的后果加以区分,以后这为研究重点。
2、在研究方向上,结构功能主义代表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不同的研究取向。
在解释社会现象时,结构功能主义强调和侧重的是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而非其产生的历史过程;是其在维持系统生存中所发挥的社会效果,而不是决定论意义上的原因;把“适者生存”这一进化规律作为不言而喻的前提,侧重考查其所以能继续维持生存的各种机制;对于社会系统的内部组成部分,将其视为某种既成事实,侧重考察它们在维持系统功能中所作出的贡献。
3、在研究主题上,结构功能主义致力于回答的最基本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为了维持其存在,有哪些条件必须得到满足一己这些条件是如何得到满足的?对于结构功能主义而言,任何现存社会都具有以邪恶基本的制度模式(结构),而这些制度模式发生着相互支持的关系(功能),从而保证了社会系统的生存。
即凡是有助于系统存在的因素、机制和过程都得到突出的强调和优先考虑。
因此,一般认为结构功能主义具有一种维护现存体制的保守倾向。
4、统一结构功能主义流派的基本特征与其说是一些共有的概念范畴和理论模式,不如说是一种共有的功能分析方法。
结构功能主义的思想渊源社会行动理论(帕森斯早期阶段)社会系统的模式变量(帕森斯后期阶段)主要问题:社会价值体系是如何通过影响行动者的主观取向而导致行动者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结合的。
1、行动系统与社会系统帕森斯认为,行动理论的分析重点不是各个单位行动,而是行动系统,因为任何单位行动都是在特定的行动系帕森斯吧一般行动系统区分为四个附属系统:文化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行为有机体。
各个附属系统按其所在的等基层层次同其他附属系统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从而发生着控制和制约的关系。
结构-功能主义,西方政治学理论及政治学研究方法之一。
它集中研究政治系统履行的功能以及实行功能的结构,为分析政治系统提供了一个框架,强调分析每一特定系统中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产生与发展结构-功能主义源于生物学中的有机体论。
20世纪初人类学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和B.K.马林诺夫斯基率先将结构功能的概念和方法引入社会科学,T.帕森斯、R.K.默顿等社会学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社会学的分析。
1960年美国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在《发展中地区的政治》一书中首次将这种研究方法运用于政治学。
此后,经过他和F.W.雷格斯、D.阿普特、W.米歇尔等政治学家的努力,结构-功能主义于6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西方政治学中风靡一时的分析方法之一。
基本内容与分析模式结构-功能主义试图通过剖析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揭示政治系统运转的规律。
它有4个基本假设:①政治结构的普通性,所有政治系统都拥有履行相同功能的同样结构。
②政治功能的普通性,正式或非正式的政治结构都具有政治功能。
③政治结构的多功能性,所有政治结构的功能都是多方面的。
④政治结构的根本功能是维持政治系统的生存。
结构-功能主义所谓的政治结构,是指一个政治系统中相关的政治角色之间固定化关系的形式,亦即政治行为的模式。
主要指政府的宪政结构、行政结构、司法结构和非政府的政党结构、利益集团结构、政治文化结构。
西方政治学家不提阶级结构这一实质性的政治结构。
结构-功能主义作为政治分析的一种方法,与一般的系统分析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它除了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普通性等系统分析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静态性和模糊性的特征。
所谓政治功能,则是政治结构的活动后果或影响。
西方政治学家认为政治结构有3个基本特征:①尽管政治功能会有变化,但政治结构总是存在的;②同样的政治结构既可履行相同的功能,也可履行不同的功能;③某些政治功能只能通过特定的政治结构才能实现,换言之,某种政治结构是实现特定政治功能的必要条件。
第九讲结构功能主义一,结构功能主义的特征及其思想渊源结构功能主义是二战后在美国崛起的最重要的社会学流派。
从战后一直到60年代在美国社会学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一)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特征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于1945年首先提出来的。
在他的倡导下,结构功能主义在美国得到广泛的传播,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结构功能主义者尽管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分歧很大,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通过强调“系统”范畴而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
结构功能主义继承了杜尔干的整体优先于个体的立场。
2.在研究方向上,结构功能主义代表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分析论不同的研究取向。
在解释社会现象时,结构功能主义强调和侧重的是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及其在维护系统生存中所发挥的社会效果。
3.在研究主题上,结构功能主义致力于回答的最基本问题就是,一个社会系统为了维护其存在,有哪些基本条件必须得到满足以及是如何满足的。
凡是有助于系统存在的因素、机制和过程都得到突出的强调和优先考虑,经常使用的概念有:秩序、均衡、适应、稳定、整合等,而相反的概念比如冲突、压力、失调等,都未给予重视。
有维护现状的保守倾向。
4.功能分析方法。
(二)思想渊源1.早期社会学家的影响孔德、斯宾塞、涂尔干2.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的影响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现象最终根源于个人的那些长期存在和经常需要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社会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制度、观念、信仰以及物质设施都与某项确定的需求相对应,是人们为满足特定的需求而创作出来的。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功能普遍性和功能不开缺少性两个假设。
即功能普遍地存在于任何文化现象中,任何文化都发挥着不能为其它文化要素所代替的必不可少的功能。
布朗(1881-1955)布朗师承涂尔干,强调社会的整体形状,认为功能分析不能脱离结构分析。
结构功能主义课程观后感结构功能主义课程观后感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教育理论,它关注课程的结构和功能,强调课程的内在逻辑和组织。
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我对结构功能主义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结构功能主义的课程观中,课程被视为一个有机系统。
它拥有明确的结构和组织,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我认为这一观点非常有道理,因为一个良好设计的课程能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合适的教学材料和方法,以及有效的评估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课程的结构方面,结构功能主义强调课程的层次性和分层次性。
这意味着课程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阶段,每个阶段所学习的内容都要与前后阶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逻辑的整体。
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深入的知识结构,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尽量将课程进行分层次的设计,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反馈和评估,我也能够及时调整课程的结构,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课程的功能方面,结构功能主义强调课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课程应该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一观点对于我来说非常有启发意义。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常常将所有学生都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设计,而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然而,通过结构功能主义的课程观,我意识到一个课程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例如通过提供不同的教学材料和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学习和发展。
对于课程的评估,结构功能主义提出了多层次的评估机制。
这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展,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通过不同层次的评估,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问题和需求,进而调整和改进教学。
在我的教学中,我也开始尝试不同层次的评估方法,例如定期的测验、作业和项目。
通过对学生的多方位评估,我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结构功能主义的课程观在我看来是非常有价值和实用的。
结构功能主义的名词解释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旨在解释社会机构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它强调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
结构功能主义的核心理念是社会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以下几个部分对结构功能主义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
首先,我们将给出结构功能主义的定义,并探讨其起源和发展历程。
其次,我们将概述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介绍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领域。
接着,我们将对结构功能主义与其他理论进行比较。
最后,文章将解释说明结构功能主义的要点,包括社会结构与社会功能关系、功能替代性与互补性、以及社会变革与社会适应解释。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对于结构功能主义这一重要社会科学理论的全面了解。
通过对其名词定义、起源、核心观点、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与其他理论的比较等方面进行解释说明,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结构功能主义的内涵和作用。
此外,在总结结构功能主义的重要观点和贡献的同时,本文也将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能够加深对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认识,并理解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2. 结构功能主义的名词解释2.1 结构功能主义的定义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旨在解释和理解社会系统的运作方式。
它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社会是由各种不同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
结构功能主义研究关注社会系统内部的稳定性以及如何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适应来维持整个系统的平衡。
2.2 结构功能主义的起源和发展结构功能主义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德尔库尔(Emile Durkheim)为代表。
德尔库尔将社会视为一个有机体,研究了社会规范、价值观和团体行为对整个社会系统维持稳定所起到的作用。
在20世纪中叶,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斯利·马顿(Robert K. Merton)进一步发展了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和观点。
比较教育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结构在社会功能中的
重要性。
在教育学中,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指出,教育制度是社会结
构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的发展和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种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教育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社会机构,而且是许
多其他社会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结构功能主义的教育理论中,教育系统被视为社会结构的组成
部分,它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以确保他们能够
成为合格的成年人。
教育机构的结构构成,包括教学制度、教材、教师、学生等多个方面。
这些方面的互相关联和互相作用,有助于确保
教育的顺利实施,使教育结构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
另外,结构功能主义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结构应该适应社会变
革和需要的发展。
教育制度的延续和完善,需要因时制宜地进行改革
和调整。
例如,在现代社会中,技术和科学的进步,需要教育结构适
应这种变化,开设相应的科目和课程,以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
此外,
结构功能主义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的发展需要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和保障,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投入。
总之,结构功能主义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制度的结构对社会功能的重要性,强调教育结构需要和其他社会机构协调配合,保证教育的顺利实施。
这种理论的优点在于着重于对教育结构的细致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教育结构的特点和本质。
然而,这种理论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对教育的不同需求和实践。